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

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

天山北坡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也是城市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群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的特点

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较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处高寒地区,水文湿润度低,蒸发量大。受到天山融雪、降水、地下水补给及城市排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天山北坡地区水资源呈现出幅度较大的时空变化特点。城市群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山融雪和地下水补给,而这两种水资源也同时受到城市群的影响。

二、城市群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随着城市群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城市群的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用水,特别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占据了较大比重。城市排水也成为了城市群对水资源的另一种消耗方式。城市排水不但会导致水资源的损失,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限制

由于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群对周边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天山北坡地区,城市群的用水主要来自于山地的融雪和地下水,而城市群的用水行为无疑会加剧了这两种水资源的消耗和减少。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这就会给水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群的排水也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下降。

四、应对策略

1.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了解决天山北坡地区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城市群用水方面,应推行水资源限额制度,引导城市群实施节水措施,降低城市群用水量。在城市排水方面,应加强城市排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城市排水对水资源的污染。要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力度,防止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

2.促进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

为了缓解城市群对水资源的压力,还需要促进城市群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度。要加大水资源的技术应用力度,推动城市群建设智能用水系统,提高用水的效率。

3.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评估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问题,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评估。通过科学评估,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的分布、供需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为城市群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评估,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天山北坡明珠胡杨河

天山北坡明珠---胡杨河市 新时期,在?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央对新疆及兵团工作部署指引下,新疆、兵团工作站在了新的起跑点上,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征程中,兵团?三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城镇化建设进展尤为迅猛。坐落于乌鲁木齐市西北约245公里,南距奎独乌城市圈30公里,东临八师石河子市,西接乌苏市,由兵团第七师筹建的城市——胡杨河市,正孕育着兵团城镇化建设质的飞跃。 在一家三代的团场职工群众看来,胡杨河市是?祖辈奋斗60多年的幸福结晶,父辈亲手创造的崭新生命,子孙憧憬的未来生活?。 在经济专家的眼中,胡杨河市则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处于新疆甚至‘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黄金区位上的试验田,是打造‘一带一路’生命共同体、样本城市的排头兵,是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联动的伊甸园?。 新疆“红旗渠” 在165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大地上,水资源的分布直接决定城市的分布。?筹建的胡杨河市,所处的天山北坡,是新疆地区少有的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带?。 受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脆弱的生态环境一直是兵团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由于兵团使命的特殊性,城镇建设往往更处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等特征决定了兵团城镇外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累加性,生态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特别是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和决定兵团城镇化最主要的因素。 不过,天山北坡是新疆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绿洲分布最多的地区,第七师师域则位于天山北坡、准葛尔盆地西南部。由天山支脉雪水汇成的奎屯河滋润着这一片区域, 形成了大片的湿地与绿洲,是新疆水资源第二丰沛的地区。 兵团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化为屯垦戍边的宝贵财富。?红旗渠是战天斗地的时代丰碑,我们奎屯河的引水灌溉工程可与之相媲美。?当年肆意横流的奎屯河,如今在水库、河渠网的驯服下,默默灌溉着千里沃野,万亩团场。如今,在筹建胡杨河市---130团场的西部,兵团人打造的黄沟水库一库、共青水库一库二库三库形成巨大的供水系统,不仅为七师探索?一带一路?样板城市建设解决供水问题,而且百年来形成的独特胡杨林景观、动植物资源等都为该地区打造生态宜居、旅游文化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 “金三角”要变聚宝盆

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

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 天山北坡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也是城市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群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的特点 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较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处高寒地区,水文湿润度低,蒸发量大。受到天山融雪、降水、地下水补给及城市排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天山北坡地区水资源呈现出幅度较大的时空变化特点。城市群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山融雪和地下水补给,而这两种水资源也同时受到城市群的影响。 二、城市群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随着城市群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城市群的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用水,特别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占据了较大比重。城市排水也成为了城市群对水资源的另一种消耗方式。城市排水不但会导致水资源的损失,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限制 由于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群对周边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天山北坡地区,城市群的用水主要来自于山地的融雪和地下水,而城市群的用水行为无疑会加剧了这两种水资源的消耗和减少。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城市群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这就会给水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群的排水也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下降。 四、应对策略 1.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了解决天山北坡地区城市群水资源与城镇化的交互胁迫作用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城市群用水方面,应推行水资源限额制度,引导城市群实施节水措施,降低城市群用水量。在城市排水方面,应加强城市排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城市排水对水资源的污染。要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力度,防止水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 2.促进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2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26)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北坡经济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资源禀赋好,区位条件优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2017年,新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实现棉花产业集群发展,棉花种植面积、产量、质量较以往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如图示意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 (1)与天山北坡相比,简述天山南侧种植棉花的自然优势。 (2)分析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棉花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区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4)说明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在我国多分布于新疆。如图为我国新疆某绿洲示意图。

(1)据图描述该区域乡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分析该区域选择上游修建水库的原因。 (3)除修建水库外,还有哪些可行性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该区域省会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向西对外开放的前沿。简述该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定陶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华北平原上,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0米以下。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瓜果,尤以小麦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定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辗转至定陶,遂在此定居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定陶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 材料二:山东省地形图及定陶城位置(甲)和定陶城空间形态分布示意图(乙)。 (1)简述山东省的地形特征。 (2)说明定陶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历史上定陶城市兴盛的区位因素。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成都七中高2019 届二诊模拟文综测试地理卷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 一、选择题(共 35 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下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成本 B. 提高附加值 C. 增加就业 D. 稳定国内市场 2. 仅考虑运输成本,谦比希铜矿石运往我国需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是 A. 巴拿马运河 B. 直布罗陀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3. 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 A. 12 月至次年 2 月 B. 3—5 月 C. 6—8 月 D. 9—11 月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主要目的是稳定国内市场,满足矿石供应。远距离运输,运输成本高。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12 月至次年 2 月,此时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正值雨季,河流水量大,冲刷侵蚀能力强。 【1题详解】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国内市场,满足矿石供应,D对。运输距离远,成本升高,A错。矿石运输不能提高附加值,B错。对增加就业影响小,不是主要目的,C错。 【2题详解】 赞比亚东临印度洋,仅考虑运输成本,谦比希铜矿石运往我国需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是马六甲海峡,C对。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部,不需要经过,A、B、D错。 【3题详解】 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12 月至次年 2 月,此时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正值雨季,河流水量大,冲刷侵蚀能力强,A对。3—5 月、9—11 月降水较少,6—8 月是旱季,降水少。B、C、D错。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量少 B. 下渗率大 C. 地面崎岖 D. 降雨历时短 5. 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9讲 城市化(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19讲城市化 一、单选题 1.(2021·河北)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下图示意2011、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2)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①景区位置②村庄位置③交通线路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A 【考点】城市的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2.(2021·浙江)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某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图1为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示意图。图2为该企业发展概况。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该企业在城市扩散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 B.河流 C.集聚 D.市场 (2)该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会() A.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 B.改善新城区生态环境 C.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 D.提升城市的服务等级

【答案】(1)A (2)D 【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符合题意。 (2)A.数字产业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不符合题意; B.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城市数字产业发展不会降低老城区人口密度。C不符合题意; D.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就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 3.(2020·海南)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和伟康;苏向辉;马瑛;王保力 【摘要】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efficienc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were explored from multiple angles. The years of 2000 , 2005 , 2010 and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points,and the comprehensive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of land use efficiency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level is simulated by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nd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software.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GeoDA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of land us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showed a clear three-step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2)The level of land use benefit coupling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is low,but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t the same time,the level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cities was different. Coupled coordination level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city of Urumqi city,Shihezi city,Karamay city was relatively stable. (3)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shows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与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师用书

第二节城镇化与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镇化的概念、表现及意义(判断正误) (1)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就是城镇化。(√) (2)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是城镇化最主要的标志。(×) (3)城镇化的发展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社会更加进步。(√) (4)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城镇化过程与特征 1.城镇化过程 阶段 城镇化特点 水平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较低较慢 加速阶段较高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很多城镇化问题成熟阶段比较高城镇人口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城镇化特点 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水 平 城镇人 口比重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后期阶段早慢高大相适应 发展 中国家 中期阶段晚快低小不相适应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城市中心区出现了“空心化”

现象。 城市“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哪个阶段?此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后期阶段。特点: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城市病》漫画,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提示: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2.城镇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为建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①确定雄安新区发展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②保护好湿地面积,充分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的调节作用;③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降低沙尘暴、雾霾天气频率; ④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⑤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新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四、城市的辐射功能(判断正误) (1)人口庞大的城市就是大都市。 (×) (2)大都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展。(×) (3)大都市能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 (4)城市的腹地特征与其辐射带动作用密切相关。(√) (5)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主要有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传播。(√) 命题视角(一) 世界城镇化进程及差异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热点4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 Word版含解析

热点4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四模]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所构成的庞大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全国19个城市群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国家级城市群。下图示意天山北坡城市群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导因素和天山北坡城市群规划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经济基础、生态环境B.经济基础、西部开发 C.区域人口、资源开发D.区域人口、经济基础 2.天山北坡城市群扩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资源型城市转为科技型城市 B.生态环境优良化 C.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D.工业化进程加快 3.为进一步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大水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②限制农业发展,增强工业带动③划定开发边界,控制人口规模④合理规划用地,优化城市布局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2020·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考前训练]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超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内每个城市的职能各具特色并实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日本东京都市圈(下图)由“一都三县”组成,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4~6题。 4.以“东京都心”为中心,半径50 km以内城市(区)的主要职能为() A.交通运输B.商业金融 C.文化教育D.工业制造

5.东京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中心城市的规模B.周围城市的数量 C.交通设施的完善D.区域的人口密度 6.随着东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东京都心”()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差距加大 C.热岛效应减弱 D.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减弱 [2020·湖南省名校联盟模拟]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据此完成7~8题。 7.城市居住环境剥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B.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 C.逆城市化明显D.城市劳动力不足 8.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的城区是() A.二七区B.管城回族区 C.惠济区D.金水区 [2020·全国第二次大联考]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城市副中心要处理好与河北雄安新区的关系,实现功能分工、错位发展,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还要处理好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三河、大厂和香河)地区的关系,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发展。下图为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结构图。据此完成9~11题。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时跟踪练37 (2022·辽宁大连二模)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1~3题。 1.六次产业的基础是( ) A.销售业B.加工业 C.旅游业D.农业 2.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可知,六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劳动力需要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所以选C。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历史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B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群(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群(含解析) 一、单选题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 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6.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7.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8.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城镇化

城镇化 (2020辽宁本溪模拟)再城市化是指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镇化的过程。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镇化平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1985—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天津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用地分布及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由该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可推断出该城市() A.工业区不断向城郊迁移,带动人口由市区向郊区迁移 B.工业用地不断向城郊扩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C.商业区不断萎缩,居住区不断扩大 D.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4.该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植被类型越来越丰富 B.有利于缓解市中心用地紧张的局面 C.市中心的环境污染加重 D.有利于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且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图是树池篦子景观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对于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扬尘增加 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 D.土壤盐碱化 6.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 ①减轻降水对树穴的冲刷②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③阻止其他植物生长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构成的庞大城镇化区域,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全国19个城市群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国家级城市群。下图示意天山北坡城市群位置。据此完成第7~9题。 7.一般情况下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导因素和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经济基础、生态环境 B.经济基础、西部开发 C.区域人口、资源开发 D.区域人口、经济基础 8.天山北坡城市群扩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资源型城市转为科技型城市 B.生态环境优良化 C.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D.工业化进程加快 9.为进一步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大水源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发展②限制农业发展,增强工业带动③划定开发边界,控制人口规模④合理规划用地,优化城市布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20河北唐山联考)在干旱地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背景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第10~12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考点规范练40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40 (2022山东威海检测)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苏皖交会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全市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2021年,常住人口215.7万人。2019年1月,马鞍山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规划》将全市划分为核心优化重 点开发区、新型城镇与产业集聚重点开发区、农业生产供给区、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据此 完成1~2题。 1.《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2025年)》实施后,对马鞍山市的影响有( ) ①因地制宜地促进区域发展②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③使其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④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马鞍山农业生产供给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②推进农业产业化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④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A 1题,该《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不能使马鞍山市成为高水平开发区域,排除③。第2题,据材料可知,马鞍山土地面积小,因而耕地有限,不可能成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排除④。 点轴渐进扩散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结 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信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城市空间扩散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实施点轴渐进扩散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 A.城乡社会、自然环境差异大 B.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C.人口的流动影响就业分布 D.区域间经济水平差距大 4.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县城应该(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④征收地租补贴运费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课时作业-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

[基础练]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第1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过程,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四个城市都能满足行政等级较高。据图可知,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临海,其中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并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和南京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嘉兴。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部门类似。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等级水平。 答案:1.D 2.B 3.A 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据此完成4~6题。

2023湖南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总复习--核心考点练2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2023湖南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核心考点练2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22·湖南湘西联考)相互之间有生产协作联系的产业在不同的空间集聚,从而使得两地区产生关联性。集聚关联度指数越高,区域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区域整体发展越协调。下图为2003年、2008年、2013年三个代表性年份我国七大城市群内部在不同层级的空间上的集聚关联度指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关联度指数下降明显,推测其根本原因是() A.产业扩散 B.政策引导 C.资源禀赋 D.地理位置 2.目前,我国城市群内市级、区县级城市的集聚关联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亟须()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加强交通建设 C.调整行政区划 D.差异化布局产业 (2022·河北唐山检测)依据国家区域发展规划,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读图,完成3~4题。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石油化工业 C.原材料加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家具制造业、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2022·湖南株洲质检)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区域,图中岛屿为天然岛屿,该海域围海造陆时,具体选址一般水深小于20米。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海域的岛屿() A.土壤肥沃 B.河网密布 C.气候湿热 D.物种多样 6.围海造陆选择在该海域,主要考虑() A.海洋资源开发 B.海洋运输便利

专题16城产业与区域发展-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专题16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一、选择题组 1. 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 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 水 D.应对城市内涝灾 害 2.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D.生态环保

二、综合题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三、选择题组 3.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我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我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发规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1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上海市为例学案鲁教版2 (1)

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1.通过区域图、材料,认知典型大都市的位置及辐射范围.(区域认知) 2.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大都市的空间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综合思维) 3.能够从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的角度,认识大都市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人地协调观) 4.收集某区域中的大都市的相关资料,认识大都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长三角城市体系中的上海市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3。长三角城市体系:

(1)地位: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组成: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组成的; (3)上海市特点: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上海是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唯一超大城市. (√) ②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带动经济增长。(×) ③城市体系中的城市规模、等级、功能上存在明显不同。(√) ④上海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仅局限于长三角及周边。(×) 二、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 1。城市辐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 2.上海市辐射功能: (1)对长三角其他城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