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研究

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研究
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研究

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础要素研究

李侃大安区环境保护局 643010

摘要: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在逐步显现,针对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础要素,自贡市为建成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对自身具备的条件全面研究分析。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要素交通环境政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难想象,在城市建设中会逐渐显现出一批功能完善,地理位置突出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国对城市依据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的一种划分方式,是指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现状分析:

要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在交通与环境、绿化与布局、潜力与特色、规模和经济文化上具备如下十二个基本要素:

第一,发达的交通。为实现快捷的交通,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补关系,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高架铁路;二是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的互补关系;三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互补关系;四是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的互补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交通网的互补关系;六是城市主干道之间及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的互补关系。自贡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内宜高速公路为依托,遂筠路、资贡路、隆雅路等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自隆高速的修建,为自贡市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又新添了一笔。从自贡乘坐火车可以抵达成都、广州、贵阳、昆明、宜宾、重庆、昭通、内江等城市。自贡公路交通比较方便,与成都、重庆、宜宾等周围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从自贡出发可以到达成都、广州、深圳等省内外大中城市。

第二,快速的通讯。包括:快速的有线通讯,包括对各种条块分割的有线通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与推动经营性竞争;快速的无线通讯,包括促进各种无线网络的有机经营配合与竞争;促进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港的有效形成;邮政与各种快速递送形式的有效配合。自贡通

讯业紧追讯通发展水平,可以为投资者和家庭生活提供良好的通讯环境。

第三,良好的环境。包括:应有的城市绿地面积;应有面积的城市湿地及绿化;良好的空气质量;浓厚的文化氛围;充足的公共性娱乐与休闲场所;快捷的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城市能源使用结构,包括煤、电、气、油的使用比例结构及各类供暖和供冷方式的有效搭配。自贡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自贡市大力发展“生态自贡”,实施蓝天、绿地、清水、宁静、利废五大行动,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生态自贡。预计到2020年,自贡市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基本建成生态自贡,同时自贡是四川治安最良好的城市之一。

第四,方便的服务。包括:方便的生活服务,即商业中心和商业体系的合理搭配并具有便捷性;有效的工作服务,即商务中心与商务体系的合理搭配并具有高效性。自贡市2011年续建和新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51个,其中续建项目22个,新建项目29个。为方便服务,自贡市下一步将健全项目协调机制,加强重大服务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日常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签约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服务业项目的成熟度和落地率。同时,完善服务业项目储备、开发策划和生成机制,建立服务业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报送汇总制度,形成服务业项目滚动开发和良性发展态势。

第五,合理的布局。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自身的合理布局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涉及到各种产业布局、居住地布局、公共活动场所布局及产业、居住、公共活动场所之间的布局等;合理布局的原则包括专门化组区原则和各组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原则。如:将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周围为居民区,外围为工业区。商业区应注意经济集中效应,要有便捷的交通,有利于货物的集散与运输。居民区要注意环境质量。工业区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对吹风的垂直方向,或河流的下游,不污染水源。这样工业才会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危害。近两年,自贡大力发展“五个自贡”,其中以“产业自贡”尤为突出,沿滩新城的打造,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城乡综合环境的改善均为自贡打下了合理的布局基础。

第六,有效的辐射力。这种功能的有效发挥是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

标准之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如果发挥不了区域性的辐射功能,也就失去了作为中心城市的资格。例如,有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科教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的功能,这就要求必须要在城建中充分地体现这些功能的发挥,若不能发挥这些功能,城建就是失败的。所以必须要带动周围,城镇乡村经济的发展。整个自贡地域正好居川南五地市之中,它东邻隆昌、沪县,南接江安、南溪、宜宾,西邻键为、井研,北靠威远、内江。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下,自贡形成了良好的有效辐射圈。

第七,鲜明的特色。主要指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历史、区位、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特色,必须在城建中充分体现出来。当然,也可以搞些人为的特色,比如建造知名的高层建筑。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史和73年的建市史,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全国中心城市之一。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等美誉而蜚声中外。当前,自贡饮食界正以发掘、恢复、传承、弘扬盐帮菜品牌为己任,集盐文化、食文化、茶文化于一体;汇盐商菜、会馆菜、盐工菜于一地,让蜀中美味盐帮菜,吸引寻常百姓家,为打造具有悠久历史和传承线路的盐帮菜品牌作不懈努力,中国饮食文化这朵奇葩,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自贡在成渝经济区西南部有着良好的历史、区位、自然和文化基础,在成为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城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八,深厚的潜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是某个历史时期就能全部完成的,而是要根据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行,也就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城建中要使该城市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破坏它的可持续发展性。全市植被种类丰富,构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珍贵植物有桫椤、水杉、银杏、鹅掌楸、杜仲、厚朴、红豆树等。自贡市的资源,不论矿产资源,还是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都是丰富的。因自贡生产井盐达两千年的历史,故引人关注的是这一地区蕴藏的盐卤和天然气资源。对这一富源,有过些多美好的传说,自古以来,都认为自贡这一地区的地下是一个海—一个浩瀚的卤海,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第九,应有的规模。不同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可能会在组团模式或连片

模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必须都应有规模,即在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等方面。没有应有的规模,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不可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模应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自贡市现辖区面积4372.6平方公里,辖有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和富顺县。

第十,强烈的开放。是指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有强烈的开放性,因而不仅在会展业、体育界、影视行业等具有开放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上,要体现现代化与开放的色彩,而且要在机场及车站等交通设施等方面,也要体现现代化与开放的原则,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性。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中国“文学之城”100强市,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

第十一,代表性的文化。区域中心城市能够体现所在地区或者地域各民族整体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文艺,风土人情,本土文化方面都能很好的展现这个地区的习俗等,具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间艺术游”、“中国百姓生活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自贡灯会吸引了近1.5亿中外游客,被誉为“高品味的艺术”、“流动的文化旅游资源”、“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天下第一灯”。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其拥有悠久的采卤制盐史。

第十二,还应是经济中心,有效控制,调配并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相对比较开放,政府鼓励,给予帮助。2012年全年新立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56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其中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8项,组织申报国家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3项。

结论:

不论是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区位布局和道路交通上,还是在政策导向、新型工业和开放的态度上,自贡市在成渝经济区西南部的城市中都具备区域中心城市应该具备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建设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北京.2005

[2] https://www.360docs.net/doc/8d2920353.html,/view/230475.htm

[3] 邓于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态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6(07)

[4] 吴高飞.刍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5] 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理论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04)

[6] 省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J].江苏省人

民政府公报.2010(22)

[7] 孙天壮,梁晓兵.浅议城市规划对城市地价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01)

[8]国树军.县级市设立总部经济区的现实思考[J].理论学习. 2008(08)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湖北十堰)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十堰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添加日期:11年06月20日 一、主动应对国家城市圈(带)发展趋势,明确十堰未来的发展走向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逐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国际化大城市圈及武汉、东北、山东、成渝、西安、中原、海峡等七大国家级城市圈(带)。十堰从地理位置上处于武汉、成渝、西安、中原等四大城市圈(带)的中心位置,距离在300公里左右,从十堰的人口产业、辐射范围等方面来看,十堰无论与襄樊、南阳、安康等市怎样联接融合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圈。所以,十堰在区域性大城市建设中,要主动应对上述四大城市圈发展趋势,一方面接收上述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十堰的城市功能,放大其辐射效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十堰要坚持东进西出、南依北靠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要以东进为主,首先就是要依靠武汉城市圈,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同时西连西安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南依成渝、北靠中原,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积极争取京津等受水地区的对口支持,把十堰建设成国家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在此基础上,主动融入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为此,特建议十堰市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从宏观上要充分考量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规划,做好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工作。 二、在城市空间拓展上,要坚持靠山近水的原则 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堰市城区发展空间已基本饱和,拓展发展空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市委、市政府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问题十分重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立足十堰、郧县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市县对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7月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市县对接发展工作会议,对推进这项工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我们认为,十堰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要坚持“靠山近水”原则,体现东进、北联、西扩的发展思路。靠山,也就是靠近武当山,向东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发挥武当山的龙头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另一方面要近水,也就是向北发展,靠近汉江、靠近郧县县城发展;向西靠近黄龙镇及堵河下游发展,从而使十堰成为依山傍水、既有山的凝重、又有水的灵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在的问题是向北发展、与郧县对接扎实推进,而向东发展则动静不大,形成强烈反差。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东向发展问题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解决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既要做好十堰市与郧县的对接,也要做好十堰市与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规划上的对接工作。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 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 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 1、土地使用体系。 1)土地使用的复合性。

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目录 地理位置丹江口库区位于长江中游支流汉江的上游,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丹江口水库水源地库区流域地理位置是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库区流域涉及南阳市的有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的36个乡镇,其中包括淅川的全部乡镇,有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盛湾、仓房、城关镇、上集、马蹬、香花、厚坡、九重、金河、老城、大石桥、滔河等16个乡镇,西峡的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太平镇、寨根、陈阳坪、西坪、重阳、丁河、五里桥、回车、城关等15个乡镇,内乡的西庙岗、瓦亭及曲、师岗的一部分,邓州的彭桥镇的杏山小流城。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丹江口水库库区流域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地形复杂,地貌多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被伏牛山所环绕,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垄岗、平原、南部开敞与江汉平原相连。丹江两岸为红色狭长盆地,属白垩及第三纪,主要是红色泥沙岩、页岩、砾石。北部山区,为元古界及下震旦统变岩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并有花岗岩和基性岩脉分布。海拔分布范围121-212.5米之间,构成地形起伏多变、交差悬殊、气候明显的地貌特征。

气候水文丹江口库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13.2℃,最冷月平均气温2.4℃,最热月平均气温28.4℃,≥10℃的年积温平均为512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21小时,年无霜期225-240天,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但自然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基本上雨热同季。 库区流域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向丹江口水库,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等,大部分河道深,坡降大,水流湍急。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春季则枯水甚至断流。 生物植被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垂直高差悬殊,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可分为药用型、工业原料型、生态型及种质资源植物等。主要森林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杉木纯林等。森林植被区以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为主,呈现出南北东西成份交汇变化的特色。地带性植被有:以栓皮栎、麻栎、锐齿栎为建群树种的落叶阔叶林,以马尾松为建群树种的针叶林。海拔800-1200米有油松林,海拔1200米以上有

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与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提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如何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心城市;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在2012年2月25日举行的十堰市、县、镇三级干部会议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把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这对十堰市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必将为十堰市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动力与活力。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对十堰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给十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为湖北省省级战略以后,省委、省政府将全力、尽力、倾力、竭力支持十堰市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十堰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多种优惠政策叠加效应的影响下,各种有效资源必将向十堰区域内加速配置,为十堰汽车产业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汽车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综合优势明显,对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广泛的吸引人才、资金和信息,促进优势产业的集群效应,提升重点产业的发展优势,发挥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和集散功能,并使得区域内资源、技术、人才、信息进一步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加速集聚,使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得到全面的整合、提升,使其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出来,进而带动区域内各种产业的整体发展,不断完善和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 湖北省十堰市作为“东风汽车”的诞生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和全球三大商用车基地之一。十堰市目前有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28家,从业人员20万人,已具备年产各类整车生产能力80万辆,拥有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品种,汽车生产经营已辐射到25个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各种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善,汽车产业开始获得迅速发展,随着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以后,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汽车产业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植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壮大零部件巨人企业集群,把十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二)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会放大十堰汽车产业的主导效应,提高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提升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堰正处于全面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从十堰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既有先进的大型企业——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存在,又有大批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的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实力、活力、潜力和能力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没有完全体现出通过增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崛起,没有能够通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促进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加

城市中心区定义、分类、特征

3.6 中心区 3.6.1 中心区的概念: 1、中心区的地位:城市中心从18世纪到20世纪 中期一直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 心,人们在此聚集,从事生产、交易、服务、 会务、交换信息和思想等活动。它是市民和 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群体存在的象征。目前, 随着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可 能有一个以上的中心区,尤其是国际性城市 (如纽约、伦敦等)。 2、中心区的相关理论:中心区20世纪初由美国 学者欧内斯特·伯吉斯首先提出CBD概念, 他提出了最早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 式”。传统CBD概念很宽泛,大致等同于城 市中心区(Downtown) 3、中心区的主要功能内容:百货公司和其他零 售商店、办公、酒店、娱乐场所、行政机关、公共建筑以及高密度住宅 4、中心区的定义:中心区是城市中经济功能高度集中的、空间物质载体集聚的、空间交通 交结的、信息流汇聚的地区,承担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全球的主要经济职能。 3.6.2 中心区的特征: 1、中心区的特征: 1)易通达: 传统的城市中心是一个地区运输网络的集散地,处于地理区位的中心或中心边缘。现代的城市中心区考虑步行、车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往往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是城市大运量公共交通的节点,并集中配建足够的社会停车场地。考虑到步行能力,中心区的区域边界以步行规模距离为边界。 2)用途多样化: 市中心不仅需要利用战略位置的林立密布的店铺服务附近的居民和商家,也需要市政府、法院、学校和各种文化机构。城市中心的用途的多样化创造了经济活力,它渐渐促进了大量特殊功能的发展,缺失或衰落一种因素都不至于从总体上损害经济。一个城市若过分地仅仅依赖工业部门,而没有适当的商业,就会导致城市的衰败。 重叠的商业领域、购物、居住与休闲追求等使目的,甚至土地使用功能的竖向分化,使各不相同的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辰踏上同一条街道。多种用途的混合确保非正式的相会机会并增加了约会、集会和社会活动的方便性,并创造了广场、步行街等一系列场所因此,城市中心区成为了个人活动的重要空间,它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交换,强化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活力。 3)用途集中和稠密: 受土地价格影响,传统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密度相对很高。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就意味着要紧挨着街道建设楼厦,建筑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空间封闭感。 虽然城市中心的开发很密集,但建设活动的水平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并保存了行人活动的范围。建筑物的高度和体量的一致性扩大了街道人行道的规模,增强了市中心建筑的和谐和视觉的连贯性。 2、好的城市中心区的特征简而言之: 1)综合的使用功能:城市独特的特点是由多样和集中的补充用途所确定的。这些用途创造 出步行活动和生动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反过来又维持这种混合的用途。 2)优质的环境场所:视觉上既具有吸引力又舒适安全的物质环境将长期在社区中创造信 心、责任和投资机遇。

榆林: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榆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般城市而言,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火车头,而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的榆林及周边地区,在方圆400多平方公里、覆盖1000多万人口的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和定靖油气田的开发,以榆林为中心的秦晋蒙接壤区已成为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活跃点;经济增长迅猛之势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之态,其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我们认为把榆林市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分必要、非常紧迫也切实可行。 第一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区域中心城市能否具有发展动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最终决定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那么,榆林城市发展的动力何在? 1、不断培育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因“市”而“城”,经济是城市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以建设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是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快速发展的引擎,是榆林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动力。 2、不断挖掘文化资源的升值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告诉我们,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有着厚重的边塞历史文化、优秀的陕北民俗文化、光辉的革命传统文化;打造榆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附能力。 3、不断打造生态环境的持续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决定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榆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与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高速公路基础知识

高速公路基础知识 高速公路基本知识 1、什么是公路,它与道路有什么区别,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公路和道路的区别: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2、公路路线编号规则是什么, 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国道按首都放射、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顺序编号。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由一位标识码1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由北向南的纵线由一位标识码2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由东向西的横线由一位标识码3和两位路线序号构成。省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内按省会(首府)放射线、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顺序编号。县、乡、专用公路及其他公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管理区域为基础分别顺序编制。 3、公路路线编号结构是如何, 公路路线编号结构如下 : G××× 国道,G1××指首都放射线,G2××指北南纵线,G3××指东西横线;S××× 省道,S1××指省会(省府)放射线,S2×××指北南纵线,S3××指东西横线;X××× 县公路编号;Y××× 乡公路编号;Z××× 专用公路编号;Q××× 其他公路编号。 4、公路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主要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公路渡口、防护及支撑工程、公路用土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组成。

路基:路基是公路的基本结构,是支撑路面结构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同时承受气候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和影响。路基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三种形。 路面:路面是铺筑在公路路基上与车轮直接接触的结构层,承受和传递车轮荷载,承受磨耗,经受自然气候和侵蚀和影响。对路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能等。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 桥涵:桥涵是指公路跨越水域、沟谷和其他障碍物时修建的构造物。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单孔跨径小于5米或多孔跨径之和小于8米称为涵洞,大于这一规定值则称为桥梁。 隧道:公路隧道通常是指建造在山岭、江河、海峡和城市地面下,供车辆通过的工程构造物。按所处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公路渡口:公路渡口是指以渡运方式供通行车辆跨越水域的基础设施。码头是公路渡口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永久性码头和临时性码头。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是保证公路功能、保障安全行驶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重要标志。公路交通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四大类,沿线设施主要是指与这些系统配套的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 5、公路按其使用性质分为哪五个类型, 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以及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一般把国道和省道称为干线,县道和乡道称为支线。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

巩义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考

巩义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考 1.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1.1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更加具体的来说,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体系为依托,经济发达、功能完善,具有较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以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通过支撑、示范、关联和磁场作用,能够主导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也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从功能上看,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经济比较发达、功能设施相对齐全完善、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 1.2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征 施等集聚程度较高,分工发达,科技先进,交通运输便捷,文化制度领先,主要表现在实力强、功能多、辐射性强、开放性等特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与一般城市相比较,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资本、企业和基础设施。 1.2.1 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人口、要素、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枢纽,规模大,整体实力强,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高于区域内的一般城市,生产总值占所在区域比重大,人均生产总值也要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这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发挥集聚和扩散作用的基础。 1.2.2 产业结构高级化,社会分工发达 区域中心城市具有高级化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比重大,是区域的经济、金融、信息、贸易中心;中心城市在区域内部通过与其它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控制区域产业链,主导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间以城市经济专业化为基础,参与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1.2.3 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区域中心城市是高等素质资源的集聚地,是区域人才、技术、科研设备以及科研交流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人力资本的培育基地。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创新能力,在引进区内外先进技术和向周边扩散过程中,发挥着呈上启下、消化创新的作用。 1.2.4 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 区域中心城市具有便捷的城市内部及与外部联系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快速的通讯方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交通通讯中心的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优化了中心城市内部的运行条件,并为与其它城市联系提供了通畅渠道,使中心城市的生产能力、科技进步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等能够高效的传递,增强其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1.2.5 区域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的核心 区域中心城市由于经济聚集程度高,交通通讯设施发达,是区域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的核心,发挥着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网络空间的作用。中心城市以具有一定地域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区域城市体系为空间载体,通过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商务流通、产业合作等内在经济联系,不断与外部进行能量、物资、信息的交换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对流”,使区域形成相对稳定、联系紧密的多层次经济网络体系。 1.2.6 区域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中心 区域中心城市,往往是行政权力机构的所在地,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所在地及其活动、交往的主要场所,并且其CBD 经济活动和商务机构高度云集,是区域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其经济力量与社会文化力量相辅相成的,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水平总是与

城市设计五要素

城市设计五要素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 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

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 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概念: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是指建成区内社会经济和土地开发活动 最密集的那部分地域范围。是城市公共活动体系的核心,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与城市其他地区。它包括城市的主要零售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信息中心等,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城市中心区内部的高度密集性和它城市职能的中心地位,使得它与城市中其它地区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最拥挤,同时又是城市的交通枢纽集中的地区,服务于占城市很大比例的人口。 城市中心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开发的首选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心区也是城市中地价最高、拆迁成本最大,对开发的效益产出而言,中心区的开发要求增大土地的开发强度,以获得最大的开发利益。高强度的开发,必然引发高密度的交通,而交通设施又不可能无条件无限制的供给,最终的结果便是目前几乎大城市中心区普遍遇到的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交通可达性的下降,带来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以及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到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 181 大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特性 ($)中心区事务和商业活动的高度密集性,土地利用强度高,产生了大量的“向心”交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零售商业迅速增长,商业区范围扩大,商业建筑密集度加大,金融和商业机构向市中心集中。 (()中心区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吸引和发生了大量的因第三产业而引起的非工作出行。 (&)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少,用地价格高,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花费昂贵。 (")中心区用地布局大致已定,很多用地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用来进行道路设施建设,限制了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182 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特性 ($)出行吸引力较强,相对可达性高。中心区是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既有较强的吸引力,又有很强的辐射力,各种交通服务设施相对齐全。 (()交通流量大,交通方式复杂。中心区拥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商业、娱乐场所、办公楼,这些公共设施的交通吸引力强,同时,由于交通枢纽的位置,所以有大量的人流、非机动车、机动车在此经过,交通构成复杂,组织混乱。(!)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小。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研究

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础要素研究 李侃大安区环境保护局 643010 摘要: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在逐步显现,针对区域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基础要素,自贡市为建成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对自身具备的条件全面研究分析。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要素交通环境政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难想象,在城市建设中会逐渐显现出一批功能完善,地理位置突出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国对城市依据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的一种划分方式,是指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现状分析: 要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在交通与环境、绿化与布局、潜力与特色、规模和经济文化上具备如下十二个基本要素: 第一,发达的交通。为实现快捷的交通,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补关系,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高架铁路;二是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的互补关系;三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互补关系;四是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的互补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交通网的互补关系;六是城市主干道之间及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的互补关系。自贡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内宜高速公路为依托,遂筠路、资贡路、隆雅路等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自隆高速的修建,为自贡市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又新添了一笔。从自贡乘坐火车可以抵达成都、广州、贵阳、昆明、宜宾、重庆、昭通、内江等城市。自贡公路交通比较方便,与成都、重庆、宜宾等周围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从自贡出发可以到达成都、广州、深圳等省内外大中城市。 第二,快速的通讯。包括:快速的有线通讯,包括对各种条块分割的有线通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与推动经营性竞争;快速的无线通讯,包括促进各种无线网络的有机经营配合与竞争;促进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港的有效形成;邮政与各种快速递送形式的有效配合。自贡通

城市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要素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从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引出关于城市设计的思考,提出城市设计的本身的根本目的,即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可持续性、连续性和认同性。①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 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美好构想②。 二)、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第一,研究空间的组成要求,主要包括,使空间具有更明确的定义和更好的理解(空间的气氛、意义及用途等方面);根据城市总体要求和建设法规,规定每块用地的控制条件——规划设计准则。第二,研究空间构成的特点和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的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决定空间和各类待建房屋在功能、形态及象征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建筑物等实体空间与虚体之间的关系等;提高空间的整体质量,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构筑物、道路到绿化、小品设施和环境细部构造等整体的精心设计与配合,以创建出富有特性的城市空间环境,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第三,研究空间的布局艺术,创造出完美、协调的空间环境与景观,使三度空间具有层次感,营造时应有重点与一般之分,有主调、基调和配调之分,并特别注意重点地区,如:不同道路、街道、广场的交叉口,人流汇聚处于转折点、制高点、控制点等视觉形象以及建、构筑物对城市天际线的影响

等②。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想具体到设计层面或者是更具体的城市体系方面主要为:功能方面、绿化方面、交通体系、建筑风貌、城市街景、天际线等这六大城市空间要素。同时一个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实施和城市给人的直观印象,我认为也是通过以上几方面来表现和感观。因此作为设计者,应该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改造、新建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功能方面——要结合上位规划、相关案例的研究、现状等因素,提出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合理的划分功能组团,提出城市的空间结构、景观节点,从整体上把握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绿化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绿地的现状和服务半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使公园绿地、街头绿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使用服务半径,道路绿化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界面和具有自身特色,并提出园林景观路和绿化景观路等,通过对绿地系统的设计,为打造“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3)、交通体系——科学的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人车分流路段降低安全隐患;合理的结合实际和后期发展安排停车场地(包括地面、立体的);另外要结合绿地系统提出城市的慢跑道、步行道等绿道概念; 4)、建筑风貌——主要为通过分析当地现状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从而形成统一、有序、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公路工程施工员考试基础知识(A卷)及答案

公路工程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试 《基础知识》试卷(A) 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注:未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表格者不得分。 1、某实物长度为1米,如果在图纸上画成1厘米,该图的比例为(C) A、1:1 B、1:10 C、1:100 D、1:1000 2、在绘制工程图时可见轮廓线画(A ) A、实线 B、虚线 C、单点长画线 D、折断线 3、三面正投影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中正面图与平面图:(B ) A、高平齐 B、长对正 C、宽相等 4、道路工程图是由平面图、纵断面图、(A )及构造详图组成。 A、横断面图 B、剖面图 C、断面图 5、纵断面图中规定竖向比例比横向比例(A ) A、放大10倍 B、放大20倍 C、缩小10倍 D、缩小20倍 6、道路工程平面图曲线要素中,R为圆曲线半径、T为(B)。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矢距 7、材料的(A )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A、密度 B、表观密度 C、堆积密度 8、根据规定,砂按(A)孔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Ⅰ区、Ⅱ区、Ⅲ区三个级配区。 A、0.63mm B、0.315mm C、0.16mm D、1.25mm 9、(C )强度是钢材出现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A、抗拉 B、抗压 C、屈服 10、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B )。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 C、高差 11、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C)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12、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两点间的(B )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13、转动目镜的对光螺旋的目的是(A)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14、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公式为(B ) A、f h=Σh测 B、f h=Σh测-(H终-H始) C、f h=Σh往测-Σh返测 15、中等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B )级标准 A、Ⅰ B、Ⅱ C、Ⅲ 16、来自不同行使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B )。 A、汇合点 B、冲突点 C、分叉点 17、公路路基宽度是指在一个横段面上(B )之间的宽度 A、两车行道边缘点 B、两路缘 C、两绿化带边缘点 18、桥梁相邻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称为(B ) A、计算跨径 B、标准跨径 C、净跨径 19、桥梁的桥墩中,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而保持稳定的称为(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