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解读

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解读
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

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解读作者:张媛媛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村上隆是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其美术作品集日本传统、西方文明于一体,不断

将精英文化巧妙融入到通俗文化中,客观折射了通俗文化、高雅艺术二者的完美结合,促使创作的美术作品更具感染力、生命力。因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解读了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

关键词:村上隆;美术作品;艺术性;幼稚化;特征;解读

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为了更好地引领消费文化以及时尚潮流,当代艺术作品日渐“媚俗化、资本化、肤浅化”,艺术作品商业化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时代发展大潮中,艺术界仍有在跟随时代步伐的同时敢于突破以及创新的勇士,日本艺术界的村上隆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之为“时尚艺术的鬼才”,给当代艺术长远发展带来了反思以及启迪。

一、村上隆

1962年,村上隆出生于日本东京,受到日本动画产业的影响,专注于“御宅族”,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1991年,村上隆第一次举办了个人作品展。2000年,村上隆和路易·威登设计总监合作创作出极具特色的彩色图案皮具,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在平面艺术方面,处于巅峰状态。2003年,村上隆举办了关于《幼稚力宣言》的作品展,成为他人生

道路上又一转折点,被称为“时尚艺术的鬼才”。2008年,村上隆设计了一个公仔,标价为5亿日元,打破了公仔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同年,在美国《时代》新闻周刊杂志评选的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中村上隆便是其中之一,而视觉艺术家只有村上隆。随后,村上隆在世界范围内不止一个著名的展厅举办了作品展,比如,洛杉矶-当代艺术馆、伦敦-蛇型艺廊。桀骜不羁、趣味横生是村上隆这位视觉艺术家鲜明的特征,他喜欢轻松、大胆地进行视觉设计方面的创作,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能够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能让人在欣赏作品线条、色彩中深刻感知其中的趣味,也就是说,幼稚化是村上隆美术作品的显著特点。在村上隆创作的美术作品中,日本“浮世绘”能够和西方的“波普艺术”相互碰撞,而大众艺术也能融入到高雅艺术中,甚至说,艺术和商业时尚元素也能相互融合,这也是村上隆美术作品显著的艺术特征。

二、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幼稚化特征解读

(一)村上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特征

1.东方传统和西方文明结合

在日本传统艺术熏陶下,村上隆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美术作品“浮世绘”绘画风格便是其真实写照,色彩明快鲜艳,线条流畅优雅。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村上隆在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授课教师:李嘉璐 教材:人美版教材《艺术欣赏》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法设计 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工具 鉴赏课本、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马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夏圭,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风格更加简练豪纵。 (二)教学内容一: 板书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三)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lv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lv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方经济的融合,奢侈品这个曾经远离大众视野的贵族产品正快速渗透中国市场,并为众多消费者所接受和追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lv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lv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篇1 一、LV品牌简介 LV全称LOUISVUITTON,中文名称路易威登。LV创立于1854年,现隶属于法国专产高级奢华用品的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集团。创始人路易威登的第一份职业是为名流贵族出游时收拾行李。他见证了蒸汽火车的发明,目睹了汽船运输的发展,发明创造是烙在心底里的冲动。路易威登在收拾行李中,深深体会到当时收叠起圆顶皮箱的困难,于是,他革命性地创制了平顶皮衣箱,并在巴黎开了第一间店铺。就像今天LV产品的境遇一样,他的设计很快便被抄袭,平顶方形衣箱成为潮流,路易威登的皮箱最先是以灰色帆布镶面。1896年,路易威登的儿子乔治用父亲姓名中的简写L及V配合花朵图案,设计出到今天仍蜚声国际的交织字母印上粗帆布(MonogramCanvas)的样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路易威登为适应当时的需求,改为制作军用皮箱,即可折叠的担架。战后,他又专心制作旅行箱,并获得不少名人的垂青,订单源源不绝。到路易威登的孙子加斯腾(Gaston)时代,产品已推至豪华的巅峰,创制出一款款具有特别用途的箱子,有的配上玳瑁和象牙的梳刷及镜子,有的缀以纯银的水晶香水瓶。路易威登公司还会应个别顾客的要求,为他们量身定造各式各样的产品。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印有LV'’标志这一独特图案的交织字母帆布包,伴随着丰富的传奇色彩和典雅的设计而成为时尚的经典。100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但路易威登不但声誉卓然,而今仍然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除了皮箱、皮件和时装外,求新求变的百年老店LV也将脚步跨人其他时尚领域。1998年,请来时尚界的大顽童MarcJacobs掌舵,带领这艘巨轮继续前航。Marc来自美国,但他却深深为服装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经典精神所着迷。Marc的设计理念以实用为主,他认为时装要能够让人穿出门才是最实际的,注重设计细节,融合个人的独特眼光,衍生出出众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选择下图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谈谈个人的看法,分析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1,画面的整体布局。 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方面来分析。 近景是一堆半浸泡在水里的靠着水坝的光滑的石头,石头在水表面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而水表面的淡淡的雾气更增加了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欲窥不得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中景是一对含情脉脉注视着对方的情侣和广阔平静的水面,情侣的右手边也有一堆石头。同样的水面上浮着淡淡的雾气,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留下一片淡淡的黄色光晕。朦胧的水面和朦胧的人像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景是一座灯火辉煌的斜拉锁桥,横跨整个水面,同时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物之一。中间一个桥墩的顶端在灯火和夜色的掩映下看的不真切,在云端若隐若现,留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更远处还有朦胧的山脉蜿蜒其中。 将雾通过景物的透视效果,将纵深感表现出来,也使雾有远近浓淡的对比。在这里,摄影家在设置近、中、远景的同时,还特意采用逆光照射,将雾的朦胧感表现出来,丰富了艺术感染力。整幅画面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平静的唯美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觉得很温馨,很浪漫。 2,光线的选择。 本图选择的是侧光拍摄,侧光可以凸现景物的立体感,使景物真实可信。构图的均衡对称也给画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利用侧光是斜拉桥投影在水面上,并用投影的光线构造朦胧的美感。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增加了趣味性。画面中灯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照亮了一部分朦胧的雾气,而周边的景物则略带神秘。整体的明暗对比时画面显得格外神奇,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给人以美得享受,让人不禁幻想。 3,色彩的搭配。 整个画面的色彩比较丰富,过渡自然和谐。近处石头的泛着光泽的黝黑色,水面朦胧的乳白色,桥上灯光的晕黄色,人影背后白绿色的光线,远处深蓝色和墨黑色的天空。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画面色彩饱和,色调和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低色温在画面上呈现暖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说课稿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的内容的解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心因素,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艺术创作的因素非常重要。这也为下一课教授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做了前导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创作的心理因素和创作意图,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进行体现,从而理解纷繁复杂的艺术显现。 2 、能力目标:在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思想过程后,对以后的艺术作品欣赏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品背后作者倾注的思想和要所表达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并可以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感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创作意图的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是属于艺术思想内核和深层精神的方面,每个艺术家创作作品都具有复杂的想法,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难度。 四、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几个要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看到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五、学法 老师教得再好,要学生能够接受才是根本目的。所以,我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鉴赏课本、仔细观察、独立思维、充分想象等掌握本课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提出问题: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教师再引出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村上隆的波普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 村上隆的波普艺术 作者:陶旭李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 摘要:村上隆的作品有很强的波普艺术视觉语言的影子,不过村上隆的作品不同于美国 式波普艺术。 关键词:村上隆艺术;波普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62-01 村上隆是日本新波普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收到欧美波普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引领日本新波普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也是20世纪最贴近大众并被大众广为接受的艺术流派。“波普艺术”这个词是1954年英国的艺术批评家阿洛威首先提出来的,指由大众媒介制造的和传播的流行性很强的文化艺术。后来随着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流行文化中的各种形象符号,这个词又用来指在画面中大量表现大众文化中流行符号和消费社会的商品和的艺术。 村上隆的作品有很强的波普艺术视觉语言的影子,不过村上隆的作品不同于美国式波普艺术。美国式波普艺术是直接挪用大众所熟知的文化符号,运用拼贴等手法,将视觉符号从原始文本内容中抽离出来,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说,画家的工作更像“一台机器”,理性并漠然地拼贴艺术。从表现内容来讲,美国式的波普艺术多以社会偶像和流行元素作为表现内容,反映的是战后一代艺术家的社会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标新立异。村上隆的作品则是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美学理念和东方式绘画语言相融合;并将童年记忆与成人世界相链接,力图展现大众所熟知的流行文化,如性,御宅文化等方面。波普艺术风潮是反传统的现代艺术形式,在这方面他不摒弃过去的艺术传统,并将传统融入他的现代形式的作品当中,并且更多了一份温情的人文关怀。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村上隆的波普艺术不仅仅停留在架上艺术品当中,他表现内容来源于大众流行文化同时也作用于商品文化。他的艺术形象与诸多奢侈品牌的结合使得其作品的相关衍生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的日常生活化。 安迪·沃霍尔在美国发起的波普主义运动,给村上隆的艺术理念造成很深的影响。1962年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展出了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并因此出名。村上隆的创作题材多关注于日常社会一些不良的事件。他更善于发现日常社会下的一些不合理。更关注与社会上留存的一些阴暗面。安迪·沃霍尔曾经自称自己渴望成为“一台机器”。来更好的进行他的艺术创 作。机械,冷漠,理性的处理画面中的元素,机器没有情感。他认为这样更能反映他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他与村上隆在作品造型语言上有明显不同。因为安迪·沃霍尔是直接挪用消费社会中现成的文本、图象、物品和符号等视觉语言来阐述他的社会理念;而村上隆的造型语言是与日本传统结合的卡通形象。这些是他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其中却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缩影。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几乎全是复制品,没有什么“原作”可言。重复无深度感正是他作品的基本形

怎样分析摄影作品

怎样分析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的分析要点: ●作品怎样突出主体,怎样利用陪体、前景、后景、方向、视角来表现主题; ●作品怎样运用线条形成画面节奏,抒发感情,突出主体,表现主题; ●摄影的光线、影调特点在哪里? ●美术作品的夸张、变异在哪里? ●说出自己直接感觉到的气氛、情绪,怎样说得自然、说得真切、说得让自己和老师都信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可以从内容上分析,作品拍的是什么。 第二、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拍摄意图,或者创作意图来分析。 第三、可以从画面的构成来分析,包括构图,安排等。 第四、可以从拍摄用光来分析。 第五、还可以从色彩来分析,怎么搭配怎么处理等。 摄影作品还可以从虚实处理来分析等。 总的说起来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以分析构图,分析造型,可以分析用光,可以分析影调色调,可以分析动态,可以分析画面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张摄影作品,构图是最基本的要素。 摄影作品主要拍摄的是什么,摄影作品主要表现什么,就是摄影的主体。 有时摄影的主体是一个人,有时是多个人,主体处于中心位置,整个画面是围绕主题来配置的。有时在群体中突出的那个人虽然不是主体,但它是整个画面的意趣中心和构建中心,起着组织画面的作用。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形象也是同样道理。除了在画面中占主要位置突出主体的方式,还有一些作品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突出主体,如线条引导,虚实、光线、繁简等对比的手法。 在画面中起陪衬作用,帮助表现画面的内容,丰富画面生活气息的,是画面中的陪体。 比如劳动的对象,讲话的听者,他们都和主题有着各种不同的呼应关系。有的作品的陪体被安排在画面之外,但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存在。 在画面中主体与拍摄镜头之间的景物是画面的前景。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特征

美术作品的特征 编:高一美术组【目标引领】 知识目标:1、知道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分类 2、美术作品的画幅形式有哪些 能力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概括与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提升对美术 作品的审美力、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了解,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美术的内涵,从内心升起对中国 艺术的热爱 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与美术作品的特征 难点:对美术作品的特征的理解 【自学探究】 1、你能简单说一下美术的门类有哪些吗?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美术的特征有几方面? 3、你所知道的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有哪些? 【合作解疑】 1、绘画的具体分类(按工具材料和描绘对象) 2、雕塑的具体分类(按使用材料和形式) 3、书法的分类(按书体)、篆刻的分类(按形 式) 4、画出中国画的画幅形式并标识 【精讲点拨】 美术的基本特征 1、造型、空间特征

2、视觉特征 3、材料、肌理特征 4、“静态” 【训练巩固】 1、美术包括的门类很多,主要有、、、、、、。 2、将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作品相比较,可以概括三个主要特征,分别是、、,另外也被认为是美术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3、中国绘画的画幅形式是多样而富有特点的,其中一般高不足一米,长则可达数米的横长幅是,高度更低的称为。中国绘画中最常见的幅面 是“立轴”形式,其中幅面较宽大称为,常悬挂于会客室中,幅面较窄的称为或,当代绘画中常见的方形构图,传统名称为,扇子形的幅面形式称为。 【拓展运用】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

【阅读材料】 一、绘画种类:绘画按材料和功能:中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水粉画等 1、中国画中国画按描绘对象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写意(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2、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画主要画种之一。 3、版画(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4、水粉画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5、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6、漫画 漫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导学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导学案 学习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学习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不同。 课前导读 在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艺术大师罗丹的一尊巴尔扎克 雕像。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 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 切的词语。可是仔细一看,会发现雕像没有手。其实,罗丹 最初雕塑这个作品时,雕像的双手是完好的。只是因为这双手 雕塑得太出色了,以至转移了人们应该注意的视线——这尊 雕像的脸部,因为罗丹的创作意图是为了表现巴尔扎克深思 的神态。因此,当罗丹在雕像完成后,听到他的学生对这双手 发出的赞扬声:“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它们简直像活 了一样!”“老师,如果您不再创造别的,单凭这双手也足以使您永垂不朽了。”听了这些,罗丹不但不感到高兴,相反却怒气冲冲地抡起大斧,把“这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砍了下来。他严肃的告诉学生们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们已经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任何艺术品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每一部分的布局,都必须服从整体的需要,服从整个创作意图的需要。罗丹雕塑的这双手固然美,但它却冲淡了巴尔扎克雕像整体的意图,喧宾夺主,砍掉它是不足惜的。 新知探究 1、创作意图 即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应该说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而有的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 2、艺术家神秘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美术作品评价标准

美术作品评价标准 素描 C:主要考核学习者的形象记忆能力和形象感知能力,以及视觉想象力和线条表现力。能正确运用工具材料;形象感知能力较强,观察力较好,形象生动,构图合理,线条有表现力,视觉效果舒适。 B:主要考核学习者的造型理解能力、形体塑造能力、空间表现能力、观察能力和素描综合表现能力。能熟练使用工具材料,有较强的空间、造型、结构理解能力;观察方法正确,绘画步骤合理,形体塑造较为深入,构图完整,视觉效果生动。 A:主要考核学习者的造型理解能力、形体塑造能力、空间表现能力、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和素描综合表现能力。能熟练使用工具材料,有很好的空间、造型、结构理解能力;能掌握写生造型的一般规律,形象生动;能掌握整体的观察方法和合理的绘画步骤;能将表现对象的视觉特征做合情合理的变体发展,进而能根据命题进行独立创作,有一定的情趣和意境;形体塑造深入构图完整,视觉效果有艺术感染力。 儿童画 C:主要考核学习者的形象感知能力,观察生活能力和简单画面绘制能力。对形象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能够进行临摹;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能够简单地概括出描绘对象的主要物征;画面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够正确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画面创作。 B:主要考核学习者的造型、动态表现、空间表现、速写、默写能力以及画面风格绘制技巧。能够设计具有一定风格特色的角色造型;并且能够运用速写、默写经验为人物设计动态造型;能够绘制具有一定风格特色的画面。 A:主要考核学习者的整体画面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叙事能力。能通过绘制画面清晰地阐述所要表达的主题;能够通过画面明确表述画面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国画 C:对笔墨知识有所了解,并能以所掌握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感觉最深的山水,花鸟,人物,构图恰当,色彩自然。较好掌握笔墨技巧,讲求笔力和墨色的变化,色彩的运用,并具一定的造型能力。 B:主题明确,用笔熟练,并融会一定的传统技巧,构图恰当,色彩协调,有一定的意境及美感,题款用印与画面统一。 A:具备较好的绘画能力和较鲜明的个人特点,笔墨舒畅,画面自然生动,构图完美统一色调和谐,层次分明,能表达出较高的意境和较好的形式美感,题款与用印位置恰当,风格与画面有机统一。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结合图片对比鉴赏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罗丹的《巴尔扎克》,讲述罗丹创作《巴尔扎克》的故事,激发情意。 思考与讨论:(1).从罗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 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村上隆作品探析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 Vol.6 No.1Jan.2014第6卷 第1期 2014年1月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村上隆作品探析 郭玛丽1,吴卫2 (1.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2. 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日本当代前卫艺术家村上隆在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模仿与借鉴西方文化,在他的作品中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达到了完美融合。在日益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艺术趋媚于大众趣味,村上隆将精英文化融入通俗文化创作中,为通俗文化与高雅艺术的结合找到了沟通的桥梁。同时,在艺术作品被认为必须崇高与纯粹的时候,村上隆则以商业态度进行艺术创作,实现了艺术创作与商业时尚的交集。 关键词:村上隆;东方传统;西方文明;通俗文化;高雅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7100(2014)01-0085-04Works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Avant-Garde Artists Takashi Murakami Guo Mali 1, Wu Wei 2 (1. School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2. Graduate Student Offic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 Japanese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artist Takashi Murakami constantly imitates and learns from Western cultures. His works are the perfect fusion of oriental traditions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an increasingly fickle modern society, the arts also trend to cater to the public ’s vulgar taste.Takashi Murakami integrates the elite culture into the popular culture, and has found a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elegant art. Meanwhile, when it is assumed that the work of art should be noble and pure, it is Takashi Murakami who takes a commercial attitude towards the art creation, and creates an intersection between art creation and commerce. Key words :Takashi Murakami; eastern tradition; western civilization; popular culture; elegant art 收稿日期:2013-03-02作者简介:郭玛丽(1989-),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E-mail :741180124@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 通信作者: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 教育理论研究,E-mail: wuwei_1111@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 doi:10.3969/j.issn.1674-7100.2014.01.019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与多元化的推进,日 本加速了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本土艺术家开始对传 统文化进行挖掘,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以传统文化为 根基,汲取西方现代潮流的精髓,打造属于自己的 当代艺术作品。然而,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裕,消费 的日益膨胀,审美的日益泛化,日本的艺术界开始 充斥着喧闹、低俗的视觉符号。曾几何时,艺术必须纯粹与崇高,不能沾染任何商业气息,“仅此一件的原作”必须配有高不可攀的收藏价格[1]28。而如今的日本社会,艺术家要安身立命,必须使其作品满足大众的口味,引领消费文化和时尚潮流,艺术作品商业化成为了时代的趋势和要求。追溯日本的当

村上隆

村上隆 日本,1962年生 出生於日本東京,1993年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修畢。村上隆作品豐富而多元,主辦藝術活動「藝祭」,設計六本木之丘的公仔,並與LV及柚子等企業合作。其主要的展覽包括:2001年「召喚或開門或回復或全滅」,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東京;2002年「Kaikai Kiki:村上隆」,卡地亞現代美術財團,巴黎。以及2007年以洛杉磯現代美術館為始,巡迴布魯克林美術館、法蘭克福現代藝術美術館、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等世界美術館舉辦大規模回顧展「?MURAKAMI」。並於2010年9月在法國凡爾賽宮舉辦個展,15個房間內擺滿了村上隆的雕塑作品。 村上隆(日本,1962年生) 友善列印澗聲:抽象、如河水般流淌(2件1組)2010 限量石版畫 70 cm(直徑)(x2) 簽名右下:M 27/300(左) 簽名右下:M 219/300(右) 鈐印左下:澗聲

預估價: TWD 50,000 - 100,000 USD 1,600 - 3,200 HKD 12,000 - 24,000 成交價: TWD 108,000 USD 3,582 HKD 27,835 按一下顯示大圖村上隆(日本,1962年生) 友善列印小花球(3D)魔笛;小花球(3D)(2件1組)2008;2009 限量石版畫 70 cm(直徑)(x2) 簽名右下:M 26/300(左)

預估價: TWD 50,000 - 100,000 USD 1,600 - 3,200 HKD 12,000 - 24,000 成交價: TWD 48,000 USD 1,592 HKD 12,371 按一下顯示大圖村上隆(日本,1962年生) 友善列印澗聲系列:光琳金、光琳紅色河流(2件1組)2007;2009 限量石版畫 70 cm(直徑)(x2)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美术作品的特征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特征》 即墨一中刘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美术的门类、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的经典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 1、知识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概括和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 解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基本特点所在。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接近美术、了解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体验审美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提前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梵高》。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梵高的作品美在哪里?我们如何进行欣赏? (教学构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此处第一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各抒己见之后我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 1、美术鉴赏 2、美术门类 3、美术作品的特征 (教学构想: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_天堂鸟F80LY 书画摄影原创空间月光之心? 0 | 激活我的百度空间 | 我的消息(0/12) | 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天堂鸟F80LY 书画摄影原创空间美术课堂原创摄影专业资料艺术备考高校查询分数线查询实用查询创业致富网络兼职猪八戒网邮箱f80Lzy@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 QQ358006592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2008-12-19 07:55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转自豆瓣)2010-09-20 10:57 |(分类:【Kyn e】) 也没太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都是牛逼哄哄,作品震撼人心的,让人从时下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千万不要嫌文字多,读完很受启发~~ 1.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 尤金·史密斯于1918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维琪塔市。十四岁读中学时,就热衷于航空体育摄影,并受新闻摄影师法兰克·诺埃的启蒙摄影教育。中学毕业后,受雇于该市的《鹰报》、《灯塔报》任摄影记者,拍摄了有名的美国中西部沙漠盆地灾荒景象。1936年,史密斯获得一笔特殊的摄影奖学金,入鹿特丹大学。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尤金·史密斯,从此才有资格加入刚创刊不久的《生活》杂志工作,并成为《新闻周刊》的一员.由于他坚持使用当时刚刚问世的6×6小型照相机照片,这个刊物竟开除了他.当时这些大杂志都采用大型照相机,讲究照片的精美以迎合读者.史密斯认为使用小型照相机有更大的探索自由.他不满足于那种"景深极大,感情深度不足"的作品,宁肯失业也要进行"自由摄影"。 在一次拍摄模拟战争照片时,史密斯不幸被炸伤,因此在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申请加入爱德华·史泰钦领导的美国海军摄影队,因身体不合格未录取.不过,史密斯一心要作战地记者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终于任数种刊物驻大西洋战区记者;后来他又被一家出版公司 派往"独立号"航空母舰采访太平洋战区许多岛屿战役.1944年再度加入《生活》杂志,继续在太平洋战区工作.著名的《赛班岛》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用照相机报道了残酷的战争, 自己也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负伤,终于因伤势严重而返回纽约治疗.两年后,也就是战后的1946年他重新拿起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著名的《乐园之路》.这幅照片在史泰钦主办的《人类一家》展览会上展出,成为世界知名之作. 战后的年代里,史密斯用照相机抓取了严峻而富有希望的当代生活情景,他的照片成为 对社会生活的典型纪录.他说"我设法用我的工作去影响人民,设法用照片支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作出自己的结论."他把镜头对准那些他选出来的典型英雄人物,情操高尚的普通人以及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1971年他奋不顾身地报道了日本一大化工厂排放毒物,污染了当地水源而危及万余人的事件,为新闻摄影敢于揭露社会矛盾树立了榜样. 史密斯倡导"摄影文章",类似我们称作"专题摄影"的形式,这使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更丰富、充实的内容和深刻的人物思想风貌.例如他的《乡村医生》、《助产士》、《西班牙村落》、《三K党》、《无菌生活研究》等等,都深刻地刻划了人物和事件而使人有极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代表作品:https://www.360docs.net/doc/8d9138366.html,/blog/bv/1/1044 2.现代摄影拓荒者—安德烈·柯特兹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