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融合

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

融合

2018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信息应用学科教学做

出总体规划,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手段展开积极探索,促进教与学的全面融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学科教学的自然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在信息化2.0 背景下,

教材载体、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时空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信息化手段,促进教材资源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渗透信息技术内容是自然选择。特别是在教材资源搜集、教学内容整合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助学作用无可替代,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帮助。学生参与教材信息整合活动,能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契机,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1.丰富教材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做科学处理,借助信息渠道搜集一些适合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学生接受更为容易,教与学自然达成平衡。教材以纸质形式呈现,信息技术提供了电子形式、光介质,其教学内容直观化、互动性特点更为鲜明,学生对此更为敏感,学习热情更高。

如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学生对网络应用最有感觉,教师先组织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运用网络的经历,介绍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踊跃发言,对网络应用做详细介绍。有学生讲述网

络购物,有学生介绍网络学习,还有学生展示网络信息搜集,教师与学生展开广泛交流,对网络应用做梳理和归结。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特例,详细介绍网络改变生活的案例。学生再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网络应用介绍,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示的机会。学生对网络应用生活最为熟悉,自然有不少经验积累,教师针对学生认知储备做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2.拓宽生本视野。

学科教材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搜集,能够为学科提供丰富素材信息,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如果有需要,教师发动学生参与素材案例信息的搜集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启示会更为深刻而丰富。信息技术用途广泛,学生接受度高,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为教与学融合创造条件。

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搜集活动,能够形成最为鲜活的感知,其教育意义重大,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材中有不少素材内容,学生都有阅读经历,为丰富学生学习视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件,在班级内容展示。学生有生活经历,自然能够主动做介绍。如:放学时,校门口拥堵不堪,虽然有交警帮助疏通,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车不让行人,行人也不让车,都想早离开,结果都堵在路口。如果每一个人都有秩序意识,尊重道路规则,就会有条不紊地避让和行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是学校门口道路监控录制的视频,大家仔细观看,看看有哪些人不遵守规则了?学生进入观察环节,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先讲解规则,然后让学生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对遵守规则重要性做解读,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悟的机会。

二、优化信息化设计,促进教学形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有丰富助学作用,教学资源搜集、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训练投放、教学实践组织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要做好

科学应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能够产生丰富教学激发动力。

1.改进授课形式。

信息化2.0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执行,教师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授课方式大大改进,多媒体、网络、电脑、手机等辅助手段的适时应用。信息搜集、情境设计、难点突破、训练布设、课外实践等,都将迎来改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设计和操作,讲解更直观,展示更灵动,互动更多元,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

如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尊重的名言,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名言,从中吸取营养。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学生做细致观看,找到一些细节,说说哪些地方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开始观看视频,对一些细节做深度梳理,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教师利用视频做教学推动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观看和讨论,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展开学习反思,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授课方式众多,如何从“说教”中走出来,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2.创新调动方式。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调动方式,这是最自然的选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媒体信息的及时投放,都能够对学生感官形成冲击,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核心,展开自觉观察和讨论,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教师布设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展开预习活动,也能够创造一些学习亮点,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后,其思维呈现活跃性,教师利用信息手段做调度,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如教学《做守法的公民》,教师先展示一组案例信息:这些案例都是从电视、报纸、网络上获取的,非常的真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

遇到这些事情,先做阅读和思考,选择一个案例做重点解析,说说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学生开始阅读教师展示的新闻素材,教师不时做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在课堂交互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对遵纪守法主题做深度探究,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建立。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课外信息搜集任务: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鲜活的案例,这些都是最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课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案例,选择最有典型性的案例,推荐到微信群,我们将做筛选。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行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调动,从课内到课外,实现了无缝衔接。

三、创设信息化情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融合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这是最常见的教法应用。学生对直观信息展示比较有感觉,教师推出信息化学习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对信息媒体情境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设计。

1.优化教学指导。

在课堂导学、重难点突破、互动交流、训练引导、课堂小结等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手段展开施教,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主动做出回馈和应对,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网络交互平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快速融合,其操作效果会及时呈现出来。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学习设计,不仅能够减少教学环节,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如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素材信息: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阅读相关资料,对这些角色责任做梳理,你认为哪一个角色最让你敬佩?学生开始阅读学习素材,进行深度思考和互动,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活跃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众,与学生做多重对话。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一个游戏性训练任务:这里有一叠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角色身份,展开抽签活动,抽到什么角色,就要扮演这个角色,介绍扮演角色的打算。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响应。

这些纸条上标记“学生、子女、朋友、邻居、游客”等角色,学生抽签之后,开始梳理思维,准备做出个性介绍。教师利用网络搜集素材,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然后利用抽签形式组织游戏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的活动,教与学形成更多默契。

2.提升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更为敏感,应用手机、电脑、网络是学生的最重要期待,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投放一些网络信息,甚至是创造网络学习机会,学生会主动响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案例素材、参与网络互动,学生大多能够积极回馈,其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

教师设计一些信息化学习任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学习机会,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研究环节,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如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部分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每一张都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任选其中一张图片,对其中的人物做评价,说说你的观点。学生开始观察图片,确定关注目标,进行深度思考。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发言,将自己的看法讲述出来。“公交车司机,亲自搀扶老人上车,这个举动很典型,反映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奉献社会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路上车辆纷纷为救护车让道,这是尊重生命的行为,为患者争取生存的机会,这也是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为这些人点赞。”教师对学生个性解读做点评,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学科学习进入崭新境界。

四、延伸信息化训练,促进实践内化的融合

教学训练、课外实践等环节渗透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延伸学生训练视野,还能够提升训练效度,线上展示互动、电子作业等,都是崭新训练形式,学生喜闻乐见,自然会积极响应,其助学效果更值得期待。

1.设置线上训练。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推出一些线上训练任务,学生会主动接纳。如案例搜集、网络讨论、读写展示、电子作业评价等。学生有上网的渴望,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设计,能够快速唤醒学生学习思维。线上学习可以随时进行,教师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推出学习任务,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帮助。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研究,为学生设计网络学习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其训练效果值得期待。如教学《国家利益至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新闻信息: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存在的,有些人在不经意间为国外反对势力提供了线索,这是破坏国家建设的行为,阅读这些案例后,你有哪些启示?学生开始阅读案例素材,主动交流阅读体会,对维护国家利益产生更多新认识。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推出课外学习任务:保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而有人说学生年龄还小,不用担心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你对此持什么观点?周末晚上,我们将举行网络辩论活动,每一个人都要参与,积极发言,看谁的表现更为突出,我们要评选出辩论冠军。学生领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做准备,搜集素材,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为网络辩论做准备。教师推出网络交互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与学互动频繁,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2.推出电子作业。

学生对电子作业比较敏感,教师不妨对电子作业做具体设计和要求,规划操作路径,如果有必要,还要与学生家长协调,为学生顺利完成电子作业提供辅助支持。电子作业形式有很多,视频、音频、图片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做出设计,让学生借助课外时间展开创新探索,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品质。

教师设计电子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还要对学生操作能力有一定把握,确保电子作业顺利执行。如教学《建设美好祖国》,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作业任务是: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深入生活展开观察,选择“衣食住行”的一个方面做重点关注,借助家长的手机拍摄一些图片,上传到班级

微信群,如果有可能,还要配设一些文字内容,介绍相关情况。学生都有拍照的经历,这样的操作任务没有太多难度,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师展开协调,与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家长给予必要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微信群不断有照片传来,教师做精心挑选,在班级中做集体展示,组织学生做互动评价,电子作业操作效果显著。学生喜欢电子作业形式,教师针对性做设计,并要求家长给予配合,为学生提供主动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生活现象比较熟悉,及时抓拍照片带有生活气息,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学习,教师及时做出指导,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教学成效显著。

信息化2.0 时代的快速带来,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教师适时引入信息技术助学方式,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全新发展机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渗透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多教学设计选择,学生有更多学习启迪。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方法的升级,都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融合

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 融合 2018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信息应用学科教学做 出总体规划,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手段展开积极探索,促进教与学的全面融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学科教学的自然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在信息化2.0 背景下, 教材载体、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时空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信息化手段,促进教材资源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渗透信息技术内容是自然选择。特别是在教材资源搜集、教学内容整合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助学作用无可替代,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帮助。学生参与教材信息整合活动,能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契机,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1.丰富教材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做科学处理,借助信息渠道搜集一些适合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学生接受更为容易,教与学自然达成平衡。教材以纸质形式呈现,信息技术提供了电子形式、光介质,其教学内容直观化、互动性特点更为鲜明,学生对此更为敏感,学习热情更高。 如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学生对网络应用最有感觉,教师先组织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运用网络的经历,介绍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踊跃发言,对网络应用做详细介绍。有学生讲述网

络购物,有学生介绍网络学习,还有学生展示网络信息搜集,教师与学生展开广泛交流,对网络应用做梳理和归结。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特例,详细介绍网络改变生活的案例。学生再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网络应用介绍,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示的机会。学生对网络应用生活最为熟悉,自然有不少经验积累,教师针对学生认知储备做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2.拓宽生本视野。 学科教材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搜集,能够为学科提供丰富素材信息,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如果有需要,教师发动学生参与素材案例信息的搜集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启示会更为深刻而丰富。信息技术用途广泛,学生接受度高,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为教与学融合创造条件。 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搜集活动,能够形成最为鲜活的感知,其教育意义重大,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材中有不少素材内容,学生都有阅读经历,为丰富学生学习视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件,在班级内容展示。学生有生活经历,自然能够主动做介绍。如:放学时,校门口拥堵不堪,虽然有交警帮助疏通,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车不让行人,行人也不让车,都想早离开,结果都堵在路口。如果每一个人都有秩序意识,尊重道路规则,就会有条不紊地避让和行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是学校门口道路监控录制的视频,大家仔细观看,看看有哪些人不遵守规则了?学生进入观察环节,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先讲解规则,然后让学生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对遵守规则重要性做解读,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悟的机会。 二、优化信息化设计,促进教学形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有丰富助学作用,教学资源搜集、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训练投放、教学实践组织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要做好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案例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兴趣程度决定一定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可以将课堂内容中的抽象知识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现出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热情,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法治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在传统的法治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围绕着教材进行,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接受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将优秀资源引入课堂中,能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 二、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相关措施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上好开堂第一课 开堂第一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如果开堂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就会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开堂第一课的内容生动形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产生深刻印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展示一张赛跑的照片,可以通过该照片告诉初一学生,现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并利用图片来激发学生对后来学习的热情。紧接着在《中学序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搜索其他地区学校的相关规定,利用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学生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中学学习的方式与小学有所不同,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要有目标意识、学习意识、规则意识和自觉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它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有效利用多媒体,上好开堂第一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 (二)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案例,创设情境模式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案例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要通过多分享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那么应该如何向学生提供呢?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相关案例。例如,在八年级《关爱他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网络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案例投放到电子白板中并创设情境模式,让学生扮演,在扮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原因,分成小组讨论对社会的影响,使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案例可以是接近学生生活的,也可以是网络热点。利用电子白板对案例的引导并创设情境模式,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加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与启示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堂的实践与启示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目标: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形成人人享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能力,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向薄弱地区延伸;普及应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 的网络教学服务。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要以“立德 树人”为根本任务,借助数字化环境构建智慧课堂、实施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具有良好师生互动体验的生动情境式教 学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2.0背景出发,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2.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 要场所,它既是思想品德知识的载体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 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推广运用我们进入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时代。信息 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以数字化学习为手段,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已 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应该教信息技术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始终,以信 息技术来带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实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效 课堂模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的2.0重要意义 1、加强课程考核的质量,促进知识的全面性学习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教学任务要求比较宽松,甚至出现了不 予评价的情况。在此背景之下,教师为减轻自身负担而降低对学生的需求,致使 整个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 中达成深度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某些热点的社会问题与学生展开探讨,

浅析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 的教学策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2.0的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关联更加紧密,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探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从实践出发探究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技术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加血模式创新与评价方式改革”。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势不可挡,作为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细引导和栽培。”可见这一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德”在“智”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实施并非如此。在学生心里,道德与法治课不用认真听讲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学校其他任课教师的心里,道德与法治课是可以随意“侵占”的……以上种种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放低了对自身的要求,往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

位,在教学准备中多以应用PPT为主,其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很少,很少去钻研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健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务,对比简单、枯燥的书本内容,他们更喜欢接受丰富的、动态的影像材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图片、视频、微课等的应用能有抓住学生眼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情境,使课程内容具有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和丰富的资源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高丰富的素材,授课时教师适当的引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情境,能够使课堂“热闹”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充实课堂教学,使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计一些活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活动的设计更加的方便、快捷、多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依托信息技术,我们能根据需要设计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也方便教师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中,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备课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类电子产品,信息化、智能化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接触到的媒体数不胜数,种类也是层出不穷,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这对于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巧妙的运用这些媒体、网站、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信息技术与小学道法课的融合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信息技 术与小学道法课的融合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更好与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探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教育信息化2.0是新时代下的新模式,是国家教育创新的新举措。教师必须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一、教育信息化2.0下的C4微能力点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教师能力素养提高的30个微能力。从能力维度来看,教师微能力可以分为: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这四大板块。这四大板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微能力点。“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是C4微能力点,属于学法指导的范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显得至关重要。C4的微能力点指向的正是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理解 C4微能力点要抓住关键词“学习”与“表达”:学生进行主体观察和体验的过程是学会学习的过程;捕捉精彩瞬间是学生能够将学习来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提取出最精彩最有用的部分;在表达时,学生需要外化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表达言之有物。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让他们学会表达;在会表达的基础上帮助他们优化表达的方式,使之更上一层楼。通过系列的创造性学习和表达活动,最终指向第六个能力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微能力下的道法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思政课的主要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学生良好 品德的形成为核心,承载着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小 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外界是充满好奇心和敏感 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如果只是说教课,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融合,在一定 程度上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进而推进小学道德与 法治课程的现代化发展。 下面笔者将围绕C4微能力点结合课例《生活离不开他们》与同行们一起交 流探讨信息技术是如何与小学道法课进行融合的。本次课例以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希沃白板5、钉钉、问卷星等信息技术为载体,立足学生的品德培养,探索学习 在技术支持下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一)创造性学习 1.巧学习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在《生活离 不开他们》这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有更广的认识,课前 笔者在钉钉群上分享相应的图片、视频、文章等资源。通过这些方式拓展学生的 学习边界,丰富学生的认识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美劳动者”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采访 调查、录像或拍照等形式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 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为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借助钉钉群班级圈的功能,笔者设 置了“寻找最美劳动者”的话题,让学生将自己寻找到的最美劳动者的各种资料 分享至班级圈,利用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与分享。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前通过这一系列的前置学习与交流,为学生们的课 中学习与表达作了充分的铺垫。 2.真学习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信息技术的有效 融合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得 到广泛的应用,而怎样将它同各学科有效融合?这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教学课改主 题之一。同时,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融合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道德与法 治教学经验,希望通过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为融合的分析对象,把握信息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导向,介绍自己对有效融合的一些认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浅析 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标准》,从小学生的生理认知和基础知识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既 对小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实现心理、生理与良好的品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又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逐步拓展学习思路。在将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信息技术 的有效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教育主题,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这 三个维度来开展探究,以达到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 一、C4微能力解读 通过能力维度观察,教师的微能力有这四种:观学情、做设计、探学法、重 评价。而教师的这四种微能力,又分别对应小学生不同维度的微能力点。我们要 理解C4微能力点,就要紧扣“学习”和“表达”这两个主题词,具体解读为: 小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过程是逐渐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他们可以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所学知识的过滤、筛选;在相互交流时,小学生要 学会独立思考,让其所要表达的观点贴合自己的想法……教师要为小学生的表达 提供条件,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他们学会表达的基础上,及时跟进帮以 优化他们的表达方式,已达到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和“表达”效果。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

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 摘要: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部分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 能实现实质性的教学改革。因此,从以往老师按照课本开展照本宣科型的教学活 动来看,当多媒体广泛应用之后,老师根据电子屏幕进行了新型的照本宣科教学,并不能让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变化,仍然无法真正充分调动初中学生 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构建研究 引言: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展重要期,为保障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初中生的 思想道德和法治基础素质,老师应该根据现实学情,给初中生制定有针对的教育 方法,充分调动初中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学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思想道德和 法治教学。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日益深入,教学也日益繁重,所以,对社会 主义核心素养背景的中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策略研究,具有明显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核心素养对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建设的作用很大,不但可以促进课程开发,而且对老师和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从初中生的高等教育开始,学校必 须注重初中生核心素养的训练,从小培育核心素养,学生可以发展的更快、更好。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是训练学生的学习意识,一 种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这一意识是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课堂的视角入手的,可 以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遵纪守法,有文明礼貌,这也是课堂给予学生的感受。核心素养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建设需要老师提高专业素质。老师应加强 自身核心素养的训练,如此可以发挥榜样的效应。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中,老师 应充分把核心素养的训练和课堂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

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积极将信息技 术融入课堂中非常必要。首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赋能的方式,构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环节,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抓住课堂重点,以 此优化学习成效。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现有教育资源,在开阔小学生道德与 法治学习视野的同时,真正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意识,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 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内涵 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应用,本质上是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等相关 技术开展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并非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依托信息技术为 核心,整合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培育学生创新创造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此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后,针对教育资源、学习资源做信息化处理,最终为课堂上师生间教学过程提 供优化工具及条件,促进教学质量实质性提升。 二、信息技术赋能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策 1.课堂导入,善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先导性环节,基于教育功能的视角来分析,课堂导入 环节的设置,能够解读为“导学”“导趣”。结合现代教育学理论分析可知,学生学习兴趣 高低,决定了其学习动力的高低;而唯有学习动力充足,才能确保学生进一步配合教师的教学,全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 参与课堂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展开教学。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积 极通过信息技术与趣味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营造更能挖掘探索欲望的课前导入氛围。如 在《这些是大家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功能黑板为小学生播放展现公共场所秩

浅析走向教育信息化2.0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浅析走向教育信息化2.0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作者:张炀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1年第4期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张炀 面对走向教育信息化2.0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该从教学形式、授课方式、教材载体、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等方面进行改变,同时,还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不改变、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改变、综合评价的机制不改变,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互联网为支撑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紧跟时代潮流,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变” 1.教学形式、授课方式的变化。 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依托,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授课方式。教师应该弱化课堂中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作用,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又延伸出了微课堂、慕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多样化授课方式。 2.教材载体、教学资源的变化。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资源也更为丰富和多样。在以往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磁介质、光介质教材,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教学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学习方式、学习时空的变化。 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有了流动性更强的学习空间,微课堂、翻转课堂等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活动。智慧课堂的出现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不变”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不变。 不管现代科学技术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何等冲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不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智慧课堂赋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

智慧课堂赋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 作者:晏清华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52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2021年12份我有幸成为了学校作为首批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2.0试点校培训骨干团队一员到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进行了为期1周的集中培训。恰逢去年主持申报的区规划创新课题“新中考下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智慧课堂研究策略”立项开题。于是,这一年来我很注重智慧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一路摸索、一路实践和一路反思,感觉未来已来的教学应大胆去践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而且是“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支铅笔、一本书的过去,我们的教学是一种粗放式教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式的教学。当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台电脑,或者都拥有一台类似于电脑的手持设备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方式将发生变化,即将从工厂式的教学返回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我有如下感受: 预习前置,把握学情 在智慧课堂中,新课的教学前,我把学习的任务单提前上传放在畅言智慧课堂系统的“作业”栏目,标注好自主预习。学生们一打开平板就可以看到此项任务,学生们可以照着学习任务单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并完成任务单中相应的一些预习题。预习题是我已经设计好的判断题、选择题或问答题,当学生完成预习题提交后,系统立马会呈现出对错情况。错多的为红色、次之为橙色、再次之为蓝色,最后为绿色。如果是绿色,说明都懂了。这样我就可以从颜色中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易度,在这个前置预习的大数据分析中准确把握学情,从而在备课环节重视重难点知识,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重难点突破讲解。 游戏活动,活跃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用希沃白板系统进行授课,一方面我用手机联通,上课中手机秒变成可翻页可圈画标注的移动智能遥控器,很有时代感。另一方面希沃白板系统中的蒙层功能、课堂活动、画面的缩放、思维导图、统计图表和学科工具等功能都非常有趣有用,尤其是课堂活动有趣味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组竞争、判断对错、趣味选择等游戏,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中,请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游戏攻关,游戏中画面感、音效均很有游戏味,完成后当即有评价给分和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随机点人,机会公平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教师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引入到初中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可将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带入课堂,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授《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表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来描述当事人的情绪心情。针对于有些独特的表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分组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拓宽学生的信息面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有局限性,主要是围绕教材展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选择符合课堂内容的资源带入课堂,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讲授《法律伴我成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实际生活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带入课堂 中,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有关法律知识的案例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借助学生身边这些熟悉的事件,让学生去了解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成长。 3.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借助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信息技术与初中《道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探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 探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整合,注重以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科学性与便捷性,让学生 的学习与发展充满趣味。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探 究等相关问题,希望以较为科学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具专业与乐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性的教学课堂,注重对学生真正从内 心素养与科学实践方面的教学,不只是对学生理论学习成绩的有益进步,更是对 学生从性格思想、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改善教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科学的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实现对道德与法 治知识的有益转化,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过程。 一、道德与法治科学的教学原则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 多年来品德课程改革成果和法治教育经验,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因此,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时,应当注重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对 学生教学兴趣的引导,让学生从专注于便面成绩提升,深入到真正的道德与法治 课程学习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价值观引领,贯穿始终

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等主题教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能够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实现有益进步,获得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所进步。 (二)主题式编排,生活化取材 以生活主题的方式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围绕主题选择知识、创设情境,将学习内容有机融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日渐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逐步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展开思维、体验情感、付诸行动。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逐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转变,具备思想素养与行为习惯、道德知识的多重进步。 (三)开放性设计,知行合一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设计,搭建教与学的脚手架,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讨论辨析、交流分享等,让学生在综合性、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师生互动,学会方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具备创新性,教师不应当只是单传的讲解一些道德与法治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具备积极性的活动,参与到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益学习中,获得最积极的学习与进步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策略探究 (一)以信息技术教学为手段,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时,可以采取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并让学生通过较为便捷的高质量教学课堂,获得成绩与知识素养的高效提升。例如,教师对《维护国家利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色彩;尤其是一些真实的纪律片,展示无数祖祖辈辈对

甘肃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2.0道德与法治典型案例

甘肃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平台2.0道德与法治典型案例 五天的时间培训转眼就接近了尾声,通过各位优秀专家和老师五天的培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更是一名推动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指导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有很多,对设计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方案的能力应该再多加打磨。 活动伊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xx教授进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及本次活动的介绍。接下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就以《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互联网+”学科单元教学》为题,展开报告,为我们的培训拉开了大幕。郭教授从基础教育改革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进入谈起,郭教授指出本次培训的目的是组建一支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甘肃本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指导团队。 然后西北师范大学xxx教授就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读及实施指南的讲解。让培训学员了解信息化2.0项目目标、任务及实施流程。 第二天,由西北师范大学xxx教授和xxx教授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方法》进行讲解。常教授的讲解让培训学员了解了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要点,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开展教研和管理的方法。而xxx教授的课程让学员们掌握了学科教师在三种教学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能力30项微能力的测评方法及其教学应用过程性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三天,由内蒙古赤峰的高级教师xxx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混合式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通过案例阐释混合式研修的内涵,对开展混合研修的痛点和推进混合研修的核心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开展混合研修各主体的任务职责及主要实践模式。下午就以上方法分小组进行了实践。 学员们踊跃就做好的方案进行分享 最后,通过案例阐释混合式研修的内涵,xxx对开展混合研修的痛点和推进混合研修的核心因素进行分析,介绍开展混合研修各主体的任务职责及主要实践模式。结合典型案例对教学导入、课堂讲授、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的技术资源的应用方法和策略进行讲解,支持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深入融合,旨在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般原则。 在专家引领下我们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案例分享和研讨,拓展应用思路,提升应用能力,完善了学校信息化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机融合研究【获奖课题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机融合研究 XXX学校Z J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信息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微课成为现代教学形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何将这个方法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二者真正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值得探究和思考。 关键字:微课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融合 引言: 2020年——注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是非常特殊与值得记住的一年。 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寒假,变成了“暑假”,之后又变成了“寒假+暑假”模式。这个超长假期,让线上教学不期而至:教师们不得不居家办公,学生们不得不宅家学习。隔空虽不见,但网络“一线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终端的相继出现,为线上教学的全方位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们近些年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们自小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长大,熟悉各种软件技术和新媒体。这些被称为“新生代”、“网生代”的孩子,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并不满足于线下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更爱线上主动

去搜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线上教学的效果必然得到一定的提升。 这种教育教学时空和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们纷纷化身主播,从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到后期的驾轻就熟。教师与学生不再是“面对面”、“一对多”的现场教学模式。学生们也可以利用空隙时间“碎片”式学习,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拓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与未来智慧教育理念不谋而合。Z J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诚然,线上教学有不少的优势:譬如,隔绝空间和时间的界限,降低空间成本。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连接上互联网。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即可学习。除此之外,相比于线下教学,他还支持无限重温。当你不理解某个课程的内容,或者忘记某个知识点时,通过线上课程,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重新学习。Z J

谈信息技术2.0背景下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谈信息技术2.0背景下学科组研讨活动 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邮编:525437 摘要: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了一个趋势。通过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分析和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研究,从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及教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教师的学科研讨活始终要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以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活动的融合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旨在更好的实现教师学科组研讨活动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的量。因此,我们必须将学习任务具体化到每一节课上,明确教学内容,让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研讨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这一重要话题来开展,目的是为了更好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互相交流研讨过程中,也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教师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是一种必要且可行的选择。 一、信息技术给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带来的优势 1、信息技术使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汇聚了众人的智慧 个人智慧或许擦不出火花,而集体智慧则可能点燃一簇光。在学科组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教育服务平台,微信群、公众号等,将本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与当地地区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形成一个由全体教师参加的庞大备

课组。每个人都能围绕着信息化技术平台,用手机或者是电脑在任何地点进行教 研活动的组织,并且还可以随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每个人想怎么说 就怎么说,既可以深思熟虑之后高瞻远瞩,又可以一闪念之间把“一块砖”抛给 每个人。如此沸沸的议论在网络上进形,能够很好的汇聚众人的智慧,在进行交 流学习后,教师之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经验的分享。为自身后期的课堂教学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信息技术使课堂观察更有研究味道 在传统教研中,观课教师常常凭经验,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难免人云亦云地 不敢说真话,实话,生怕冒犯同事。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组研讨观摩活动时,让教师在信息化平台上对课堂观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就能以客观真实的态 度去面对他人的评价了。还可以利用线上网络教学模式来开展学科组的教研活动,线上教师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一组教研主题。同时每一位老师也都有自己的观 察任务,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课堂观察的职责,热情前所未有,无需强制,每一 组老师都会围绕着各自的任务到课上查找相关信息进行研究,群里也会随时通过 微信群进行沟通和共享,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们的业务 水平,而且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合作,共同进步,形成一种和谐融 洽的氛围。 二、信息技术2.0背景下学科组研讨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使课堂效率更高,教师可于课堂空闲时举办辩论赛等与课堂有关的 活动,并在这一参与过程中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看问题,或老师用一节课来让学生 表现自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最后再以老师的点评来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 治课的重要性。这就再也不是原来教学时老师讲,学生听讲的那种形式了,大家 走进了教室,在教室里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参与度,这对于 提高教室授课质量无疑是有了质的进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由于 许多知识内容都倾向于死记硬背,再加上许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课程上, 对这门学科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2.0助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信息技术2.0助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效率提升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培育学生道德素养、提高个人修养、养成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道法课堂俨然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道法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本文便旨在探究在当前信息技术2.0时代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道法课堂全面融合,形成更为先进、更为现代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2.0;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并且均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有效助力。教育业也同样,信息技术的到来进一步的解决了许多的教学难题,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课堂、营造课堂氛围;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见识到了不同的学习形式,并且借助互联网拓宽了自身的学习视野。信息技术与道法课堂的完美融合将会形成学生全面发展道路上的有效助力,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 一、合理运用,构建优质学习环境 环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想建设。要想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观念,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能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沉闷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并以此进行深入的道法学习课程。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上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汉字的演变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还可以播放央视的《“字”从遇见》节目,活跃课堂氛围,将汉字知识以更加生动想象方式

展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纪录片将古代传统发明以多角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用精美的画面与沉稳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魅力。而针对“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小节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中国古代仁、义、礼、智、信、孝等传统美德一一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被形象的道法知识所折服,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必然条件,传统道法课程由于太过重视理论教学与知识储备,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无法提高,只能是在教师的教学下被动的学习。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教师应当灵活运用这一教学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教学相互配合,二者之间形成合力,全面激发学生兴趣,打破学生对传统道法课堂的固有认知。 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首先与学生进行互动,再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图书馆、博物馆、超市、以及学校都属于什么场所呀?” 生:“公共场所。” 师:“真聪明,那老师考考大家,在公共场合大家应该遵守那些规矩呢?在公共场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生:“在公共空间不能乱扔垃圾。” 生:“要爱护环境,不能随地吐痰。” ...... 师:“好了好了,大家说的都没错,那么就请大家看一看,这些视频中的人做的对吗?”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 融合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普及。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希望对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有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革新,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不断推进,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触各式各样的道德与法治信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发挥以下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部分相对抽象的课堂知识,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第二,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搜集各种形式的资源,结合主题进行整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情境单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价值,过于依赖传统的提问和书面作业等教学方法,没有多样化地运用图画、视频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情境,导致教学效果受限。

第二,教学资源整合不当。教师未能很好地实现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 结合,直接引入一些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与之联系不够紧密,显得生硬和不协调,既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过度引入网络资源也可能 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以往教学中枯燥的教学 局面,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多花心 思制作有趣的小动画,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检索合适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来完成情 境的搭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通过以新奇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 为学生提供着视觉听觉并存的感官盛宴,凭借生动的画面、欢快的旋律调动着学 生的积极性,巧妙地创设与相关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道德与 法治知识有了新的认知和见解,为课堂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培养了道德与法 治素养。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感受加深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章内容时,教师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知识讲解,比如 播放影视片《我和我的家乡》、也可播放音频《回乡之路》等故事激发孩子们热 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们当下学习与行动的激情与干劲。在课堂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在课上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们纷纷上台演讲,生动阐述自 己家乡的特点,厚植浓郁情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与情感感染其他学生,并且穿 插动画介绍,强化形象感知与理解,扩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效果。结合美食、 特产、风景、风俗文化、杰出人物等,引导学生说说“我热爱的家乡”并进行交流。由此,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授课, 让学生们结合“我的家乡”进行生动阐述与高效学习,从而能够理解到几十年以来,城乡的差距不断缩小,祖国的日益昌盛体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能够致 力于建设自己的家乡,从小能够立志为祖国更加繁荣、家乡更加美丽,踏实工作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上的思考和规划,从而促使信息技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师生互动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