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本科期末复习提要

离散数学本科期末复习提要
离散数学本科期末复习提要

《离散数学》本科期末复习提要

四川电大孙继荣

2004年5月

《离散数学》使用的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离散数学》(刘叙华等编)和《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虞恩蔚等编)。

离散数学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为: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课程的主要内容

1、集合论部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关系及其性质);

2、数理逻辑部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

3、图论部分(图的基本概念、树及其性质)。

4、布尔代数

学习建议

离散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离散数学的关键是对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有关基本概念的准确掌握,对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算的运用,并要多做练习。

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一、各章复习要求与重点

第一章集合

[复习知识点]

1、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的包含、相等、幂集

2、集合的交、并、差、补等运算及其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吸收律、De Morgan 律等),文氏(Venn)图

3、序偶与迪卡尔积

本章重点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性质、集合恒等式的证明

[复习要求]

1、理解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的包含、相等、幂集等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法和集合的交、并、差、补等基本运算。

3、掌握集合运算基本规律,证明集合等式的方法。

4、了解序偶与迪卡尔积的概念,掌握迪卡尔积的运算。

[本章重点习题]

P5~6,4、6;P14~15,3、6、7;P20,5、7。

[疑难解析]

1、集合的概念

因为集合的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这里只多了一个幂集概念,重点对幂集加以掌握,一是掌握幂集的构成,一是掌握幂集元数为2n。

2、集合恒等式的证明

通过对集合恒等式证明的练习,既可以加深对集合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为第三

章命题逻辑中公式的基本等价式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本章做题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尤其要求学生重视吸收律和重要等价式在B A B A ~?=-证明中的特殊作用。 [例题分析]

例1 设A ,B 是两个集合,A={1,2,3},B={1,2},则=-)()(B A ρρ 。 解 }}3,2,1{},3,2{},3,1{},2,1{},3{},2{},1{,{)(φρ=A

}}2,1{},2{},1{,{)(φρ=B

于是}}3,2,1{},3,2{},3,1{},3{{)()(=-B A ρρ 例2 设{}{}Φ=,,,,b a b a A ,试求:

(1){}b a A ,-; (2)Φ-A ; (3){}Φ-A ; (4){}{}A b a -,; (5)A -Φ; (6){}A -Φ。

解 (1){}{}{}Φ=-,,,b a b a A (2)A A =Φ- (3){}{}{}b a b a A ,,,=Φ- (4){}{}Φ=-A b a , (5)Φ=-ΦA (6){}Φ=-ΦA 例3 试证明()()()()B A B A B A B A ~~~~???=??? 证明

()()()()()()

()()()()()()

()()()()()()

B A B A B A B A B B B A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B A ~~~~~~~~~~~~~???=Φ?????Φ=???????=?????=???

第二章 二元关系

[复习知识点]

1、关系、关系矩阵与关系图

2、复合关系与逆关系

3、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4、关系的闭包(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5、等价关系与等价类

6、偏序关系与哈斯图(Hasse )、极大/小元、最大/小元、上/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7、函数及其性质(单射、满射、双射)

8、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本章重点内容:二元关系的概念、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半序关系、映射的概念 [复习要求]

1、理解关系的概念:二元关系、空关系、全关系、恒等关系;掌握关系的集合表示、关系矩阵和关系图、关系的运算。

2、掌握求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的方法。

3、理解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掌握其判别方法(定义、矩阵、图)。

4、掌握求关系的闭包 (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的方法。

5、理解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价类的求法和偏序关系做哈斯图的方法,极大/小元、最大/小元、上/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的求法。

6、理解函数概念:函数、函数相等、复合函数和反函数。

7、理解单射、满射、双射等概念,掌握其判别方法。 [本章重点习题]

P25,1;P32~33,4,8,10; P43,2,3,5; P51~52,5,6; P59,1,2; P64,3; P74~75,2,4,6,7; P81,5,7; P86,1,2。 [疑难解析]

1、关系的概念

关系的概念是第二章全章的基础,又是第一章集合概念的应用。因此,学生应该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概念及关系矩阵、关系图表示。 2、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定

关系的性质既是对关系概念的加深理解与掌握,又是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半序关系的基础。对于四种性质的判定,可以依据教材中P49上总结的规律。这其中对传递性的判定,难度稍大一点,这里要提及两点:一是不破坏传递性定义,可认为具有传递性。如空关系具有传递性,同时空关系具有对称性与反对称性,但是不具有自反性。另一点是介绍一种判定传递性的“跟踪法”,即若()()()R a a R a a R a a i i ∈∈∈-,,,,,,13221ΛΛ,

则()R a a i ∈,1。如若()()R a b R b a ∈∈,,

,,则有()R a a ∈,,且()R b b ∈,。

3、关系的闭包

在理解掌握关系闭包概念的基础上,主要掌握闭包的求法。关键是熟记三个定理的结论:定理2, ()A I R R r ?=;定理3, ()1

-?=R R R s ;定理4,推论 ()Y n

i i

R

R t 1

==

4、半序关系及半序集中特殊元素的确定

理解与掌握半序关系与半序集概念的关键是哈斯图。哈斯图画法掌握了,对于确定任一子集的最大(小)元,极大(小)元也就容易了。这里要注意,最大(小)元与极大(小)元只能在子集内确定,而上界与下界可在子集之外的全集中确定,最小上界为所有上界中最小者,最小上界再小也不小于子集中的任一元素,可以与某一元素相等,最大下界也同样。

5、映射的概念与映射种类的判定

映射的种类主要指单射、满射、双射与非单非满射。判定的方法除定义外,可借助于关系图,而实数集的子集上的映射也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表示进行,尤其是对各种初等函数。

[例题分析]

例1 设集合{}d c b a A ,,,=,判定下列关系,哪些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

()(){}()()(){}(){}()()(){}

()(){}

d b c a R c c b b a a R d c R a d c b a a R a b a a R ,,,,,,,,,,,,,,,,,,54321=====解:均不是自反的;R 4是对称的;R 1 ,R 2 ,R 3 , R 4 ,R 5是反对称的;R 1 ,R 2 ,R 3 , R 4 ,R 5是传递的。

例2 设集合{

}5,4,3,2,1=A ,A 上的二元关系R 为 ()()()()()()()(){}5,5,4,5,3,5,4,4,4,3,3,3,2,2,1,1=R (1)写出R 的关系矩阵,画出R 的关系图;

(2)证明R 是A 上的半序关系,画出其哈斯图;

(3)若A B ?,且{}5,4,3,2=B ,求B 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解 (1)R 的关系矩阵为

???

??

?

?

?

??=111000100001100

00010

00001R M R 的关系图略

(2)因为R 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所以R 是A 上的半序关系。(A,R)为半序集,

(A,R)的哈斯图如下

(3) 当{}5,4,3,2=B ,B 的极大元为2,4;极小元为2,5;B 无最大元与最小元;B 也无上界与下界,更无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

第三章 命题逻辑

[复习知识点]

1、命题与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复合命题 2、命题公式与解释,真值表,公式分类(恒真、恒假、可满足),公式的等价 3、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小(大)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4、公式类别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合取范式法) 5、公式的蕴涵与逻辑结果 6、形式演绎

本章重点内容:命题与联结词、公式与解释、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公式恒真性的判定、形式演绎 [复习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联结词的概念;理解用联结词产生复合命题的方法。

2、理解公式与解释的概念;掌握求给定公式真值表的方法,用基本等价式化简其他公式,

。4 。1

。3 。2

。5

公式在解释下的真值。

3、了解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理解极大(小)项的概念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掌握用基本等价式或真值表将公式化为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方法。

4、掌握利用真值表、等值演算法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唯一性判别公式类型和公式等价的方法。

5、理解公式蕴涵与逻辑结果的概念,掌握基本蕴涵式。 6、掌握形式演绎的证明方法。 [本章重点习题]

P93,1; P98,2,3; P104,2,3; P107,1,3; P112,5; P115,1,2,3。 [疑难解析]

1、公式恒真性的判定

判定公式的恒真性,包括判定公式是恒真的或是恒假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真值表法,对于任给一个公式,主要列出该公式的真值表,观察真值表的最后一列是否全为1(或全为0),就可以判定该公式是否恒真(或恒假),若不全为0,则为可满足的。二是推导法,即利用基本等价式推导出结果为1,或者利用恒真(恒假)判定定理:公式G 是恒真的(恒假的)当且仅当等价于它的合取范式(析取范式)中,每个子句(短语)均至少包含一个原子及其否定。

这里要求的析取范式中所含有的每个短语不是极小项,一定要与求主析取范式相区别,对于合取范式也同样。

2、范式

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价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等幂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

另外,由已经得到的主析取(合取)范式,根据()G G G G =??=?∨,

1原理,参

阅《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P71例15,可以求得主合取(析取)范式。

3、形式演绎法

掌握形式演绎进行逻辑推理时,一是要理解并掌握14个基本蕴涵式,二是会使用三个规则:规则P 、规则Q 和规则D ,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 [例题分析]

例1 求()()P R Q P G →?∨∧=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解 (1)求主析取范式,

因此

()()()()()()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G ∧∧∨?∧∧∨∧?∧∨?∧?∧∨∧∧?∨∧?∧?= 方法2:推导法

()()()()()()()()()()()()()()

()()()

()()()()()()()()()()()()()()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R Q Q P P P R Q Q Q R P P R Q R P P R Q P P R Q P P R R Q P G ?∧?∧∨?∧∧∨∧∧∨∧?∧∨∧?∧?∨∧∧?=?∧?∧∨∧?∧∨?∧∧∨∧∧∨∧?∧?∨∧?∧∨∧?∧?∨∧∧?=?∨∧?∨∧∨?∨∧∧?∨∨?∧∧?=∨∧?∨∧?=∨∧?∨?=∨?∨∧?=→?∨∧=

(2)求主合取范式

方法1:利用上面的真值表

()()P R Q P →?∨∧为0的有两行,它们对应的极大项分别为R Q P R Q P ∨?∨∨∨,

因此,()()()()R Q P R Q P P R Q P ∨?∨∧∨∨=→?∨∧ 方法2:利用已求出的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

已用去6个极小项,尚有2个极小项,即 R Q P ?∧?∧?与R Q P ?∧∧? 于是

()()

()()()()()()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G G R Q P R Q P G ∨?∨∧∨∨=?∧∧?∨?∧?∧??=??=?∧∧?∨?∧?∧?=?

例2 试证明公式()()()()R P R Q Q P G →→→∧→=为恒真公式。 证法一: 见〈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书〉P60例6(4)的解答。(真值表法) 证法二 : G=?((?P ∨Q )∧(?Q ∨R ))∨(?P ∨R ) =(P ∧?Q )∨(Q ∧?R )∨?P ∨R =(((P ∨Q )∧(P ∨?R )∧(?Q ∨Q )∧(?Q ∨?R ))∨?P )∨R =((P ∨Q ∨?P )∧(P ∨?R ∨?P )∧(?Q ∨?R ∨?P ))∨R =(1∧(?Q ∨?R ∨?P ))∨R =?Q ∨?R ∨?P ∨R =1

故G 为恒真公式。

例3 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 P →(Q →R ),?S ∨P ,Q}蕴涵S →R 。 证明:

(1)?S ∨P 规则P (2)S 规则D

(3)P 规则Q ,根据(1),(2) (4)P →(Q →R ) 规则P

(5)Q →R 规则Q ,根据(3),(4) (6)Q 规则P

(7)R 规则 Q ,根据(5),(6) (8)S →R 规则D ,根据(2),(7)

第四章 谓词逻辑

[复习知识点]

1、谓词、量词、个体词、个体域、变元(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

2、谓词公式与解释,谓词公式的类型(恒真、恒假、可满足)

3、谓词公式的等价和蕴涵

4、前束范式

本章重点内容:谓词与量词、公式与解释、前束范式 [复习要求]

1、理解谓词、量词、个体词、个体域、变元的概念;理解用谓词、量词、逻辑联结词描述一个简单命题;了解命题符号化。

2、理解公式与解释的概念;掌握在有限个体域下消去公式量词,求公式在给定解释下真值的方法;了解谓词公式的类型。

3、理解用解释的方法证明等价式和蕴涵式。

4、掌握求公式前束范式的方法。 [本章重点习题]

P120,1,2; P125~126,1,3; P137,1。 [疑难解析]

1、谓词与量词

反复理解谓词与量词引入的意义,概念的含义及在谓词与量词作用下变量的自由性、约束性与改名规则。

2、公式与解释

能将一阶逻辑公式表达式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公式,然后将解释I 中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真值。

3、前束范式

在充分理解掌握前束范式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改名规则、基本等价式与蕴涵式(一阶逻辑中),将给定公式中量词提到母式之前称为首标。 [典型例题]

例1 设I 是如下一个解释:{}3,2=D

F(2) F(3) P(2) P(3) Q(2,2) Q(2,3) Q(3,2) Q(3,3) 3 2 0 1 1 1 0 1 求()()()()y ,x F Q x P y x ∧??的真值。 解

()()()()()()()()()()()()()

()()()()()()()()()()()()()()()()()()()()()()()()1

10111110003,3F Q 3P 2,3F Q 3P 3,2F Q 2P 2,2F Q 2P 3,x F Q x P 2,x F Q x P x y ,x F Q x P y x =∨=∧∧∧∨∧∧∧=∧∧∧∨∧∧∧=∧∧∧?=∧??

例2 试将一阶逻辑公式化成前束范式。 解

()()()()()()()()()()()()()()()()()()

x R z Q y x P z y x x R z Q z y x yP x x R y Q y y x yP x x R y yQ y x yP x G ∨?∨???=∨??∨??=∨??∨??=∨??∨??=,,,,

第五章 群与环 第六章 格和布尔代数

复习要求 1. 了解代数运算、代数系统和子代数系统等概念。掌握二元运算的性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幂等律、吸收律。掌握求集合上代数运算的单位元(幺元)、0元和逆元的方法。

代数运算的性质:

?x ,y ∈A ,有x y =x y z ,运算 在A 上适合交换律。

?x ,y ,z ∈A ,有(x y ) z =x (y z ),运算 在A 上适合结合律。

?x ,y ,z ∈A ,有x *(y z )=(x *y ) (x *z ) 或(y z )*x =(y *x ) (z *x ),运算* 对 可分配,适合分配律。

?x ∈A ,有x x =x ,则运算 在A 上适合幂等律。

?x ,y ∈A , 有x *(x y )=x , x (x *y )=x , 和 * 满足吸收律。

e l , (或e r )∈A ,对?x ∈A , 有e l x =x (x e r =x ), e l (或e r )是A 的运算 的左单位元(或右单位元)。若e 既是右单位元又是左单位元,就称其为单位元。

存在θθθθ=*=*∈?∈x x A x A 有,,,θ就是*的0元。一侧成立叫右0元或左0元。

对x ∈A ,若x -1∈A , 有x -1 x =x x -1=e ,x -1是x 的逆元。 在非空集合A 上,定义了若干代数运算f 1,f 2,…,f m , (A , f 1,f 2,…,f m )称为代数系统。若B ?A ,f 1,f 2,…,f m 在B 上成立,(B , f 1,f 2,…,f m )称为子代数系统。

2. 了解半群、群和子群等概念。掌握群的基本运算律及群的判别方法

代数系统

子群群半群)(存在逆元、单位元具有结合律),(,οοοοH G G

H ??→??????→?????→?? 3. 了解循环群、交换群和置换群的概念,掌握其判别方法。

4.了解群的同态与同构等概念,知道它们的主要性质。

5. 知道环的概念。

6. 了解格的概念。 设(L ,≤)是一个偏序集,如果对于?a ,b ∈L ,L 的子集{a ,b }在L 中都有一个最大下界(记为inf{a ,b })和一个最小上界(记为sup{a ,b }),则称(L ,≤)是一个偏序格。

子集在L 中有上确界和下确界的偏序集,就是格。 在L 定义二元运算*,o 满足:对?a ,b ,c ∈L,有 (1) 交换律 a *b =b *a ,a o b =b o a

(2) 结合律 (a *b )*c =a *(b *c ) , (a o b )o c =a o (b o c ) (3) 吸收律 a *(a o b )=a , a o (a *b )=a 则称(L ,*,o )是代数格. 用代数的语言,格就是在非空集合上定义了两个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吸收律的运算。 7. 知道有界格、有余格、分配格的概念。 8. 了解布尔代数概念,掌握其性质和运算。

设B 是一个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是定义在B 上的两种运算,如果对?a ,b ,c ∈B ,满足下列公理:

H 1:a ?b =b ?a a +b =b +a

H 2: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

H 3:B 中有元素0和1,对?a ∈B ,有 a ?1 = a a +0 = a H 4:对?a ∈B ,有?a ∈B ,满足 a ??a =0 a +?a =1 则(B ,?,+,?? ,0,1)是一个布尔代数

记住布尔代数运算的10条算律。

【本部分重点】代数运算及性质,群的概念,格和布尔代数的概念,布尔代数的运算及其性质 例题:

例1 试判断(Z ,≤)是否为格?其中≤是数的小于或等于关系. 解 显然(Z ,≤)是一个偏序集. 又Z y x ∈?,,x , y 的最小上界为),max(y x , x , y 的最大下界为),min(y x ,皆为整数,仍然属于Z. 故对Z 的任意子集,在Z 中都有上确界和下确界. 即(Z ,≤)是格.

例2 设(,,,∧∨B )是布尔代数,1,0,,2≠≠∈?≥a a B a B ,证明(,,,∧∨T )是B 的子布尔代数,而且是布尔代数,其中}1,,,0{a a T =. 证明 对于集合T 中的元素作运算见表8-3.

表8-3 T 的元素运算表

由B 是布尔代数可知,从表8-3得到T 对运算∨,∧,? 是封闭的,所以(,,,∧∨T )是子布尔代数. 由定理11知(,,,∧∨T )也是布尔代数.

例3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图(如图8-1)表示的偏序集中,是格的为( )

图8-1

答案:(C) 解答:所给(A),(B),(D)的偏序集,都有两个极大元,不存在上确界,都不是格,只有(C) 的偏序集有上确界和下确界,是格. 故选择(C)正确. 2. 设)1,0,,,,(+?B 是布尔代数,b a B b a ≤∈?,,,则下式不成立的是( )

1)D ()C (1)B (0

)A (=+=+=+=b a a b a b a b a

答案:(D)

解答:因为B 是偏序集, ;否则,不成立则若那么1,,,=+?=<≤b a b a a b b a . 故

选择(D)正确. 3. 布尔代数式)(c b c ab ab +++=( )

c b c b c b b

a ++++)D ()C ()B ()A (

答案:(B)

解答:b c b a c ab c b c ab ab +=+++=+++)1()1()(.

故选择(B)正确. 例4填空题

1. 非空集合L ,其上定义二元运算 和?,如果 是交换群,(L ,?)是 ,而且 满足分配律,则L 对二元运算 和?构成环. 答案:(L , );半群;二元运算?对运算 解答:见环的定义.

2. 设L 是一个集合,?和 是L 上两个二元运算,如果这两个二元运算满足 律, 律和 律,则(L ,?, )是格. 答案: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 解答:见代数格的定义.

3. 在布尔代数中,有b a b a a ∨=∧∨)(成立. 则该式的对偶式 也

一定成立. 答案:b a b a a ∧=∨∧)(

解答:见对偶原理,知b a b a a ∧=∨∧)(是原式的对偶式,也是成立的.

第七章图论

[复习知识点]

1、图、完全图、子图、母图、支撑子图、图的同构

2、关联矩阵、相邻矩阵

3、权图、路、最短路径,迪克斯特拉算法(Dijkstra)

4、树、支撑树、二叉树

5、权图中的最小树,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

6、有向图、有向树

本章重点内容:权图的最短路、二叉树的遍历、权图中的最优支撑树

[复习要求]

1、理解图的有关概念:图、完全图、子图、母图、支撑子图、图的同构。

2、掌握图的矩阵表示(关联矩阵、相邻矩阵)。

3、理解权图、路的概念,掌握用Dijkstra算法求权图中最短路的方法。

4、理解树、二叉树与支撑树的有关概念;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用Kruskal算法求权图中最小树的方法。

5、理解有向图与有向树的概念。

[本章重点习题]

P221,2;P225,1;P231,2,3;P239,5;P242,1,2。

[疑难解析]

1.本章的概念较多,学习时需要认真比较各概念的含义,如:图、子图、有向图、权图;树、支撑树、二叉树、有向树;路、简单路、回路等,这些都是图的基本概念,今后将在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用到。

2、权图中的最短路

严格执行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步骤,从起点起,到每一点求出最短路,然后进行仔细比较,最后到达终点,算出最小权和。

3、权图中的最优支撑树

权图中的最优支撑树是图中所带权和最小的支撑树,使用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典型例题]

例1在具有n个顶点的完全图K n中删去多少条边才能得到树?

解:n个顶点的完全图K n中共有n?(n-1)/2条边,

n个顶点的树应有n-1条边,

于是,删去的边有:n?(n-1)/2-(n-1)=(n-1)?(n-2)/2

例2求下面有限图中点u到各点间的最短路。(图上数字见教材P231,第3题。)

解u→u1 ,d(u, u1)=1, 路(u, u1)

u→ u2 , d(u, u2)=9, 路(u, u4, u3, u7, u2)

u→ u3 , d(u, u3)=5, 路(u, u4, u3 ,)

u→ u4 , d(u, u4)=3, 路(u, u4 )

u→ u5 , d(u, u5)=11, 路(u, u1, u5)或路(u, u4, u3 , u7 , u2 , u5)

u→ u6 , d(u, u6)=13, 路(u, u1, u5, u6)

u→ u7 , d(u, u7)=8, 路(u, u4 , u3 , u7)

u→ u8 , d(u, u8)=11, 路(u, u4, u8)

u→v, d(u, v)=15, 路(u, u1, u5 , u6 ,v) 或路(u, u4 , u3 , u7 , u6 ,v)

二、考核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实行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以课程作业的形式进行(共三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总成绩为100分,60分及格。

期末考试实行统一闭卷考核,试卷满分为100。由四川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有填空题(分数约占15%)、单项选择题(分数约占10%)、计算题(分数约占55%)和证明题(分数约占20%)。

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性质和结论、公式及其简单计算。计算题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要求书写计算、推论过程或理由。证明题主要考查应用概念、性质、定理及主要结论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写出推理过程。

2、考核试卷题量分配

试卷题量在各部分的分配是:集合论约占30%,数理逻辑约占30%,图论约占20%,布尔代数约占20%。

具体课程考核情况见课程考核说明。

附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填空题]

1.设R 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关系R同时具有性、对称性和性,

则称R是等价关系。

2.命题公式G=(P∧Q)→R,则G共有个不同的解释;把G在其所有解释

下所取真值列成一个表,称为G的;解释(?P,Q,?R)或(0,1,0)使G的真值为。

3.设G=(P,L)是图,如果G是连通的,并且,则G是树。如果根树T

的每个点v最多有两棵子树,则称T为。

[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由集合运算定义,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A.X?X?Y B.X?X?Y C.X?X?Y D.Y?X?Y

2.设R1,R2是集合A={a,b,c,d}上的两个关系,其中R1={(a,a),(b,b),(b,c),

(d,d)},R2={(a,a),(b,b),(b,c),(c,b),(d,d)},则R2是R1的()闭包。

A.自反B.对称C.传递D.以上都不是

3.设G是由5个顶点组成的完全图,则从G中删去()条边可以得到树。

A.4 B.5 C.6 D.10

[计算题]

1.化简下式:

(A-B-C)?((A-B)?C)?(A?B-C)?(A?B?C)

2.通过求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命题公式是否等值。

(1)(P ∧Q )∨(?P ∧Q ∧R ); (2)(P ∨(Q ∧R ))∧(Q ∨(?P ∧R ));

3. 求图中A 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并写出它们的权。

[证明题]

1. 利用基本等价式证明下面命题公式为恒真公式。

((P →Q )∧(Q →R ))→(P →R )

2. 用形式演绎法证明:{P →Q , R →S ,P ∨R }蕴涵Q ∨S 。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填空题]

1、自反;传递

2、8;真值表;1

3、无回路;二叉树

[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 A 2、 B 3、C [计算题] 1. 解: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A ?~B )?(~C ?C ))?((A ?B )?(~C ?C )) =((A ?~B )?E )?((A ?B )?E ) E 为全集 =(A ?~B )?(A ?B ) = A ?(~B ?B ) = A ?E = A 2. 解:

(P ∧Q )∨(?P ∧Q ∧R )

?(P ∧Q ∧(?R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

? m 6∨m 7∨m 3 ? m 3∨m 6∨m 7 (P ∨(Q ∧R ))∧(Q ∨(?P ∧R ))

?(P ∧Q ) ∨(Q ∧R )∨(P ∧?P ∧R )∨(?P ∧ Q ∧R ) (分配律) ?(P ∧Q ∧(?R ∨R )) ∨((?P ∨P )∧Q ∧R )∨(?P ∧ Q ∧R )

?(P ∧Q ∧?R ) ∨(P ∧Q ∧R ) ∨(?P ∧Q ∧R )∨(P ∧Q ∧R )∨(?P ∧ Q ∧R ) ? m 6∨m 7∨m 3∨m 7∨m 3 ? m 3∨m 6∨m 7

B 7 C

A D

由此可见 (P ∧Q )∨(?P ∧Q ∧R )? (P ∨(Q ∧R ))∧(Q ∨(?P ∧R )) 3. 解:

A 到

B 的最短路径为AB ,权为1; A 到E 的最短路径为ABE ,权为3; A 到F 的最短路径为ABEF ,权为4; A 到

C 的最短路径为ABEFC ,权为7; A 到

D 的最短路径为ABEFCD ,权为9。 [证明题] 1. 证明: ((P →Q )∧(Q →R ))→(P →R ) ?((?P ∨Q )∧(?Q ∨R ))→(?P ∨R ) ??((?P ∨Q )∧(?Q ∨R ))∨(?P ∨R )

?(P ∧?Q )∨(Q ∧?R )∨?P ∨R ?((P ∧?Q )∨?P )∨((Q ∧?R )∨R ) ?(1∧(?Q ∨?P ))∨((Q ∨R )∧1)

? ?Q ∨?P ∨Q ∨R ? (?Q ∨Q ) ∨?P ∨R

? 1 ∨?P ∨R

? 1 2. 证明:

(1) P ∨R 规则P (2) ?R →P 规则Q ,根据(1) (3) P →Q 规则P (4) ?R →Q 规则Q ,根据(2)(3) (5) ?Q →R 规则Q ,根据(4) (6) R →S 规则P (7) ?Q →S 规则Q ,根据(5)(6) (8) Q ∨S 规则Q ,根据(7)

三、 综合练习及解答

(一)填空题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法和 法。请把“大于3

而小于或等于7的整数集合”用任一种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出来A={ }。

2、 A ,B 是两个集合,A={1,2,3,4},B={2,3,5},则B-A= ,ρ(B )

-ρ(A )= ,ρ(B )的元素个数为 。 3、 设}2,1{},

,{==B b a A ,则从A 到B 的所有映射是

。 4、 设命题公式)(R Q P G →?→=,则使公式G 为假的解释是 、 和 。

5、设G 是完全二叉树,G 有15个点,其中8个叶结点,则G 的总度数为 ,分枝点数为 。

6、全集E={1,2,3,4,5},A={1,5},B={1,2,3,4},C={2,5}, 求A ?~B=

,ρ(A )?ρ(C )= ,

~C= 。

7、设A 和B 是任意两个集合,若序偶的第一个元素是A 的一个元素,第二个元素是B 的一个元素,则所有这样的序偶集合称为集合A 和B 的 ,

记作A ?B ,即A ?B= 。A ?B 的子集R 称为A ,B 上的 。

8、将几个命题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复合命题的逻辑联结词主要有否定、 、 、 和等值。

9、表达式?x ?yL (x ,y )中谓词的定义域是{a ,b ,c},将其中的量词消除,写成与之等价的命题公式为 。 10、一个无向图表示为G=(P ,L ),其中P 是 的集合,L 是 的集合,并且要求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 设命题公式))(()(P R Q P P G ∨∧→?∨=,则G 是( )。

A.恒真的

B.恒假的

C.可满足的

D.析取范式

2、设集合},,{c b a A =,A 上的关系)},(),,(),,{(c b b a a a R =,则2

R =( )。

)}.

,(),,(),,{()()};,(),,(),,{()()};

,(),,(),,{()()};

,(),,(),,{()(c c b a a a D b b c a b a C c b c a b a B c a b a a a A

3、一个公式在等价意义下,下面哪个写法是唯一的( )。

A .析取范式

B .合取范式

C .主析取范式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设命题公式G=?(P →Q ),H=P →(Q →?P ),则G 与H 的关系是( )。

A .G ?H

B .H ?G

C .G=H

D .以上都不是

5、已知图G 的相邻矩阵为???

??

?

?

?

??011111010111000

10001

11010,则G 有( )

。 A.5点,8边 B. 6点,7边 C. 5点,7边 D. 6点,8边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φ?{φ}=φ

B .φ?{φ}=φ

C .{a}∈{a ,b ,c}

D .φ∈{a ,b ,c} 7、设集合A={a ,b ,c},A 上的关系R={(a ,b ),(a ,c ),(b ,a ),(b ,c ),(c ,a ),(c ,

b ),(

c ,c )},则R 具有关系的( )性质。

A .自反

B .对称

C .传递

D .反对称 8、设R 为实数集,映射σ=R →R ,σ(x )= -x 2+2x-1,则σ是( )。

A .单射而非满射

B .满射而非单射

C .双射

D .既不是单射,也不是满射 9、下列语句中,( )是命题。

A .下午有会吗?

B .这朵花多好看呀!

C .2是常数。

D .请把门关上。

10、下面给出的一阶逻辑等价式中,( )是错的。

A . ?x (A (x )∨

B (x ))=?xA (x )∨?xB (x ) B . A →?xB (x )=?x (A →B (x ))

C . ?x (A (x )∨B (x ))=?xA (x )∨?xB (x )

D . ??xA (x )=?x (?A (x )) (三)计算题

1、设R 和S 是集合}4,3,2,1{=A 上的关系,其中)}

4,4(),4,2(),3,2(),2,1{()}

4,3(),3,2(),3,1(),1,1{(==S R ,试求:

(1)写出R 和S 的关系矩阵; (2)计算111,,,

---???R S R S R S R 。

2、 设A={a ,b ,c ,d},R 1,R 2是A 上的关系,其中R 1={(a ,a ),(a ,b ),(b ,a ),(b ,

b ),(

c ,c ),(c ,

d ),(d ,c ),(d ,d )},R 2={(a ,b ),(b ,a ),(a ,c ),(c ,a ),(b ,c ),(c ,b ),(a ,a ),(b ,b ),(c ,c )}。 (1)画出R 1和R 2的关系图;

(2)判断它们是否为等价关系,是等价关系的求A 中各元素的等价类。 3、 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恒假?可满足?

(1)(P ∧?P )?Q (2)?(P →Q )∧Q (3)((P →Q )∧(Q →R ))→(P →R ) 4、 设解释I 为:

(1)定义域D={-2,3,6}; (2)F (x ):x ≤3;

G (x ):x >5。

在解释I 下求公式?x (F (x )∨G (x ))的真值。

5、 求下图所示权图中从u 到v 的最短路,画出最短路并计算它们的权值。

6、 化简下式:

((A ?B ?C )?(A ?B ))-((A ?(B -C ))?A )

7、 已知A={1,2,3,4,5},B={1,2,3},R 是A 到B 的二元关系,并且R={(x ,y )

|x ∈A 且y ∈B 且2≤ x+y ≤4},画出R 的关系图,并写出关系矩阵。

8、 画出下面偏序集(A ,≤)的哈斯图,并指出集合A 的最小元、最大元、极大元和极小

元。其中A={a ,b ,c ,d ,e},≤={(a ,b ),(a ,c ),(a ,d ),(a ,e ),(b ,e ),(c ,e ),(d ,e )}?I A 。

9、 求命题公式?(P ∨Q )?(P ∧Q )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10、给定解释I 如下:

V 1 7 V 3

1 2

U 2 5 3 V

4 6 V 2 1 V 4

定义域D={2,3};

f (2) f (3) F (2,2) F (2,3) F (3,2) F (3,3)

3 2 0 0 1 1 求?x ?y (F (x ,y )→F (f (x ),f (y )))。

11、设有5个城市v 1,v 2,v 3,v 4,v 5,任意两城市之间铁路造价如下:(以百万元为单位)

w (v 1,v 2)=4, w (v 1,v 3)=7, w (v 1,v 4)=16, w (v 1,v 5)=10, w (v 2,v 3)=13, w (v 2,v 4)=8, w (v 2,v 5)=17, w (v 3,v 4)=3, w (v 3,v 5,)=10, w (v 4,v 5)=12

试求出连接5个城市的且造价最低的铁路网。 (四)证明题

1、证明等价式R R P R Q R Q P =∧∨∧∨∧?∧?)()())((。

2、 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T R S T S R P Q P ?→?→?→∨蕴涵Q 。

3、 A ,B ,C 为任意的集合,证明:

(A -B )-C=A -(B ?C )

4、 利用一阶逻辑的基本等价式,证明:

?x ?y (F (x )→G (y ))=?xF (x )→?yG (y )

练习解答

(一)填空题

1、列举;描述;A={4,5,6,7}或A={x|3

2、{5};{{5},{2,5},{3,5},{2,3,5}};8

3、σ1={(a ,1),(b ,1)};σ2={(a ,2),(b ,2)};σ3={(a ,1),(b ,2)};σ4={(a ,

2),(b ,1)} 4、(1,0,1); (1,1,1); (1,0,0) 5、 28; 7

6、{5};{φ,{5}};{1,3,4}

7、笛卡尔积(或直乘积);{(x ,y )|x ∈A 且y ∈B};二元关系

8、并且(或合取);或者(或析取);蕴涵

9、(L (a ,a )∨L (a ,b )∨L (a ,c ))∧(L (b ,a )∨L (b ,b )∨L (b ,c ))∧(L (c ,a )

∨L (c ,b )∨L (c ,c ))

10、点;连接某些不同点对的边;一对不同点之间最多有一条边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C

2、A

3、C

4、A

5、C

6、A

7、B

8、D

9、C 10、A (三)计算题 1、解:(1)

?

?

???

????

???=?

?

???????

???=1000000011000010,0000100001000101

S R M M (2)S R ?={(1,2),(3,4)}

R?={(1,1),(1,2),(1,3),(2,3),(2,4),

S

(3,4),(4,4)}

1-

R={(1,1),(3,1),(3,2),(4,3)}

-?R

1-

1

S={(2,1),(4,3)}

2、解:

R1和R2的关系图略。

由关系图可知,R1是等价关系。R1不同的等价类有两个,即{a,b}和{c,d}。

由于R2不是自反的,所以R2不是等价关系。

3、解:

(1

因此公式(1)为可满足。

(2

因此公式(2)为恒假。

(3

因此公式(3)为恒真。

4.解:

?x(F(x)∨G(x))

?(F(-2)∨G(-2))∨(F(3)∨G(3))∨(F(6)∨G(6))

?(1∨0)∨(1∨0)∨(0∨1)

? 1

5.解:

从U 到V 的最短路为U →V 1→V 2→V 4→V 3→V 。最短路权值为9。 图中圆圈中的数字为使用迪克斯特拉算法添加边的次序。 6、解:

((A ?B ?C )?(A ?B ))-((A ?(B -C ))?A )

=(A ?B )- A (利用两次吸收律) =(A ?B )?~ A

=(A ?~ A )?(B ?~ A ) = φ?(B ?~ A ) = B - A 7、解:

R={(1,1),(1,2),(1,3),(2,1),(2,2),(3,1)} R 的关系图为

关系矩阵M R

=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1、解:

(A ,≤)的哈斯图为:

a 为A 的极小元,也是最小元;

1

1 2 2

3 3

4 5

b d

a

e为A的极大元,也是最大元。

9、解:

?(P∨Q)?(P∧Q)

?(?(P∨Q)→(P∧Q))∧((P∧Q)→?(P∨Q))

?((P∨Q)∨(P∧Q))∧((?P∨?Q)∨(?P∧?Q)))

?(P∨Q)∧(?P∨?Q)

上面结果为合取范式。

利用∧对∨分配得:(P∨Q)∧(?P∨?Q)

?(P∧?P)∨(P∧?Q)∨(Q∧?P)∨(Q∧?Q)

?(P∧?Q)∨(Q∧?P)

上面结果为析取范式。

10、解:

?x?y(F(x,y)→F(f(x),f(y)))

??x((F(x,2)→F(f(x),f(2)))∧(F(x,3)→F(f(x),f(3))))

?(F(2,2)→F(f(2),f(2)))∧(F(2,3)→F(f(2),f(3)))∧(F(3,2)→F(f(3),f(2)))∧(F(3,3)→F(f(3),f(3)))

?(0→1)∧(0→1)∧(1→0)∧(1→0)

? 0

11、解:首先将本题用权图来描述,于是求解此题便成为求权图中的最优支撑树问题,

按克鲁斯卡尔算法,下图为求解最优支撑树的过程:

(a)(b)

(c)(d)(e)连接5个城市的造价最低的铁路网总造价为24(百万元)。

(四)证明题

1、证明:

R R

R

Q

P

Q

P

R

P

Q

Q

P

R

P

Q

R

Q

P

R

P

Q

R

Q

P

R

P

R

Q

R

Q

P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吉林大学离散数学精品试卷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 2005级《离散数学2》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时间:2007年6月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不必抄题,字迹工整、清晰; 请在答题纸和试题纸上都写上你的班级,学号和姓名,交卷时请将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纸一并交上来。 一.综合体(30分,每题3分) 1. 求( 1 3 5 ) (2 5 4 ) (3 4 ) 2. 只有两个生成元的循环群一定是有限循环群吗?并说明理由。 3. 有限循环群中是否一定存在周期与群的元数相等的元素? 4. 下面哪个是域GF( 16)的真子域 (A)GF (6) ;(B)GF ⑷;(C)GF(8);(D)GF(16) 5. 有限布尔代数的元素个数必定是如下哪个形式? (A)2n;(B)n 2 ;(C)2 n;(D)4n. 6. 下列代数系统(S, *)中,哪个是群? (A) S={0,1,3,5},* 是模7的乘法;(B) S是有理数集合,*运算是普通乘法; (C) S是整数集合,*是普通乘法;(D) S={1,3,4,9},* 是模11的乘法。 7. 设A={0,1,2,3,4},运算为模5加法,请给出A的所有子群。 8. n元恒等置换是奇置换还是偶置换?对换呢? 9?请给出一个有余,但不是分配格的例子。 10.设R是模12的整数环,R={0,1,2,…,11},下面哪一个是极大理想: (A) 6R; (B)2R; (C)4R; (D)8R 二.计算题(25分,每题5分) 1. 计算分圆多项式①24(X). 2. 设(Z,+)为整数加法群,(C*,??)为非零复数的乘法群,令 f: n -i n ,是Z到C*中的同态映射,请求出f的同态核。 3. 在R上求出x+2除2X5+4X3+3X2+1所得的商式和余式。 4. 设G是3次对称群,H是由I和(13)作成的子群,求H得所有右陪集。 5. 设A={0,1,2,3,4,5}, 运算为模6加法,请给出A中所有元素的周期。 三.(10分)证明或者反驳:f(x)=3x 5+5X2+1 四.(10分)设(G, *)是群,(A, *)和(B,*)是它的两个子群,C={a*b|a € A, b€ B}.证明:若*满足交换律,则(C, *)也是(G,*)的子群。 五.(10分)设Z是整数集合,X={(a,b)|a,b € Z},定义X上的二元运算①和。 如下:对任意(ab) ,(a 2,b2)€ X,有: (a1b"e (a2,b2)= (a+a?,b1+b2), (a1bJ O (a2,b2)= (ax a2,b 1X b),其中,+,x分别是整数加法与乘法。 证明:(X,?,O)是环,如果此环有零因子请给出它们

离散数学期末试题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 卷及答案) 一、(10分)求(P ↓Q )→(P ∧?(Q ∨?R ))的主析取范式 解:(P ↓Q )→(P ∧?(Q ∨?R ))??(?( P ∨Q ))∨(P ∧?Q ∧R )) ?(P ∨Q )∨(P ∧?Q ∧R )) ?(P ∨Q ∨P )∧(P ∨Q ∨?Q )∧(P ∨Q ∨R ) ?(P ∨Q )∧(P ∨Q ∨R ) ?(P ∨Q ∨(R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 ?0M ∧1M ?2m ∨3m ∨4m ∨5m ∨6m ∨7m 二、(10分)在某次研讨会的休息时间,3名与会者根据王教授的口音分别作出下述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乙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王教授听后说:你们3人中有一个全说对了,有一人全说错了,还有一个人对错各一半。试判断王教授是哪里人? 解 设设P :王教授是苏州人;Q :王教授是上海人;R :王教授是杭州人。则根据题意应有: 甲:?P ∧Q 乙:?Q ∧P 丙:?Q ∧?R 王教授只可能是其中一个城市的人或者3个城市都不是。所以,丙至少说对了一半。因此,可得甲或乙必有一人全错了。又因为,若甲全错了,则有?Q ∧P ,因此,乙全对。同理,乙全错则甲全对。所以丙必是一对一错。故王教授的话符号化为: ((?P ∧Q )∧((Q ∧?R )∨(?Q ∧R )))∨((?Q ∧P )∧(?Q ∧R )) ?(?P ∧Q ∧Q ∧?R )∨(?P ∧Q ∧?Q ∧R )∨(?Q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T 因此,王教授是上海人。 三、(10分)证明tsr (R )是包含R 的且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最小关系。 证明 设R 是非空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则tsr (R )是包含R 的且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关系。 若'R 是包含R 的且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的任意关系,则由闭包的定义知r (R )?' R 。则sr (R )?s ('R )='R ,进而有tsr (R )?t ('R )='R 。

离散数学(本科)(

《离散数学》复习资料 2014年12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15分) 1.若集合A ={1,2},B ={1,2,{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 . A ? B ,且A ∈B B .B ?A ,且A ∈B C .A ?B ,且A ?B D .A ?B ,且A ∈B 2.设有向图(a )、(b )、(c )与(d )如图一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D ). 图一 A .(a )是强连通的 B .(b )是强连通的 C .(c )是强连通的 D .(d )是强连通的 3.设图G 的邻接矩阵为 ??????? ?????????0101010010000011100100110 则G 的边数为( B ). A .6 B .5 C .4 D .3 4.无向简单图G 是棵树,当且仅当( A ). A .G 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 B .G 连通且结点数比边数少1 C .G 的边数比结点数少1 D .G 中没有回路. 5.下列公式 ( C )为重言式. A .?P ∧?Q ?P ∨Q B .(Q →(P ∨Q )) ?(?Q ∧(P ∨Q )) C .(P →(?Q →P ))?(?P →(P →Q )) D .(?P ∨(P ∧Q )) ?Q 6.设A ={a , b },B ={1, 2},R 1,R 2,R 3是A 到B 的二元关系,且R 1={, },R 2={, , },R 3={, },则( B )不是从A 到B 的函数. A .R 1和R 2 B .R 2 C .R 3 D .R 1和R 3 7.设A ={1, 2, 3, 4, 5, 6, 7, 8},R 是A 上的整除关系,B ={2, 4, 6},则集合B 的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依次为 ( B ). A .8、2、8、2 B .无、2、无、2 C .6、2、6、2 D .8、1、6、1 8.若集合A 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 A ). A .1024 B .10 C .100 D .1 9.设完全图K n 有n 个结点(n ≥2),m 条边,当( C )时,K n 中存在欧拉回路. A .m 为奇数 B .n 为偶数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1) (2)对任意的命题公式, 若, 则 (0) (3)设是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是由诱导的上的等价关系,则。(1) (4)任意一个命题公式都与某一个只含合取和析取两种联结词的命题公式等价。 (0) (5)设是上的关系,分别表示的对称和传递闭包,则 (0)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空集的幂集的幂集为()。 (2) 写出的对偶式()。 (3)设是我校本科生全体构成的集合,两位同学等价当且仅当他们在 同一个班,则等价类的个数为(),同学小王所在 的等价类为()。 (4)设是上的关系,则满足下列性质的哪几条:自反的,对称的,传递的,反自反的,反对称的。 () (5)写出命题公式的两种等价公式( )。 三、用命题公式符号化下列命题(1)(2)(3),用谓词公式符号化下列命题(4)(5)(6)。(12分) (1)(1)仅当今晚有时间,我去看电影。 (2)(2)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 (3)你能通你能通过考试,除非你不复习。 (4)(4)并非发光的都是金子。 (5)(5)有些男同志,既是教练员,又是国家选手。 (6)(6)有一个数比任何数都大。 四、设,给定上的两个关系和分别是

(1)(1)写出 和 的关系矩阵。(2)求 及 (12分) 五、求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六、设 是 到 的关系, 是 到 的关系,证明: (8分) 七、设 是一个等价关系,设 对某一个 ,有 ,证明: 也是一个等价关系。(10分) 八、(10分)用命题推理理论来论证 下述推证是否有效?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比赛,如果甲获胜,则乙失败;如果丙获胜,则乙也获 胜,如果甲不获胜,则丁不失败。所以,如果丙获胜,则丁不失败。 九、(10分) 用谓词推理理论来论证下述推证。 任何人如果他喜欢步行,他就不喜欢乘汽车,每一个人或喜欢乘汽车,或喜欢骑 自行车(可能这两种都喜欢)。有的人不爱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爱步行 (论 域是人)。 十、(8分) 利用命题公式求解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考试后,有人问他们,谁的成绩最好, 甲说:“不是我,”乙说:“是丁,”丙说:“是乙,” 丁说:“不是我。” 四人的回答只有一人符合实际,问若只有一人成绩最 好,是谁?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x x x -∈ ( ∨) (2) 对任意的命题公式C B A ,,, 若 C B C A ∧?∧, 则B A ? ( ? ) (3)设R 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L 是由 R A 诱导的A 上的等价关系,则L R =。 ( ∨ ) (4) 任意一个命题公式都与某一个只含合取和析取两种联结词的命题公式等 价。 ( ? ) (5)设R 是A 上的关系,)(),(R t R s 分别表示R 的对称和传递闭包,则 )()(R st R ts ? ( ?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大学本科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高等数学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____________________; ρ(A) - 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__________,分枝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1 = {(2,1),(3,2),(4,3)}, 则 R1?R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R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_________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

大学离散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试专用)

1.常用公式 p ∧(P →Q)=>Q 假言推论 ┐Q ∧(P →Q)=>┐P 拒取式 ┐p ∧(P ∨Q)=>Q 析取三段式 (P →Q) ∧(Q →R)=>P →R 条件三段式 (PQ) ∧(QR)=>PR 双条件三段式 (P →Q)∧(R →S)∧(P ∧R)=>Q →S 合取构造二难 (P →Q)∧(R →S)∧(P ∨R)=>Q ∨S 析取构造二难 (?x)((Ax)∨(Bx)) <=>( ?x)(Ax)∨(?x)(Bx) (?x)((Ax)∧(Bx)) <=>(?x)(Ax)∧(?x)(Bx) —┐(?x)(Ax) <=>(?x)┐(Ax) —┐(?x)(Ax) <=>(?x)┐(Ax) (?x)(A ∨(Bx)) <=>A ∨(?x)(Bx) (?x)(A ∧(Bx)) <=>A ∧(?x)(Bx) (?x)((Ax)→(Bx)) <=>(?x)(Ax)→(?x)(Bx) (?x)(Ax) →B <=>(?x) ((Ax)→B) (?x)(Ax) →B <=>(?x) ((Ax)→B) A →(?x)(Bx) <=>(?x) (A →(Bx)) A →(?x)(Bx) <=>(?x) (A →(Bx)) (?x)(Ax)∨(?x)(Bx) =>(?x)((Ax)∨(Bx)) (?x)((Ax)∧(Bx)) =>(?x)(Ax)∧(?x)(Bx) (?x)(Ax)→(?x)(Bx) =>(?x)((Ax)→(Bx)) 2.命题逻辑 1.→,前键为真,后键为假才为假;<—>,相同为真,不同为假; 2.主析取范式:极小项(m)之和;主合取范式:极大项(M)之积; 3.求极小项时,命题变元的肯定为1,否定为0,求极大项时相反; 4.求极大极小项时,每个变元或变元的否定只能出现一次,求极小项时变元不够合取真,求极大项时变元不够析取假; 5.求范式时,为保证编码不错,命题变元最好按P ,Q,R 的顺序依次写; 6.真值表中值为1的项为极小项,值为0的项为极大项; 7.n 个变元共有n 2个极小项或极大项,这n 2为(0~n 2-1)刚好为化简完后的主析取加主合取; 8.永真式没有主合取范式,永假式没有主析取范式; 9.推证蕴含式的方法(=>):真值表法;分析法(假定前键为真推出后键为真,假定前键为假推出后键也为假) 10.命题逻辑的推理演算方法:P 规则,T 规则 ①真值表法;②直接证法;③归谬法;④附加前提法; 3.谓词逻辑 1.一元谓词:谓词只有一个个体,一元谓词描述命题的性质; 多元谓词:谓词有n 个个体,多元谓词描述个体之间的关系; 2.全称量词用蕴含→,存在量词用合取^; 3.既有存在又有全称量词时,先消存在量词,再消全称量词; 4.集合 1.N ,表示自然数集,1,2,3……,不包括0; 2.基:集合A 中不同元素的个数,|A|; 3.幂集:给定集合A ,以集合A 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组成的集合,P(A); 4.若集合A 有n 个元素,幂集P(A)有n 2个元素,|P(A)|=||2A =n 2; 5.集合的分划:(等价关系) ①每一个分划都是由集合A 的几个子集构成的集合; ②这几个子集相交为空,相并为全(A); 6.集合的分划与覆盖的比较: 分划:每个元素均应出现且仅出现一次在子集中; 覆盖:只要求每个元素都出现,没有要求只出现一次; 5.关系 1.若集合A 有m 个元素,集合B 有n 个元素,则笛卡尔A ×B 的基数为mn ,A 到B 上可以定义mn 2种不同的关系; 2.若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A ×A|=2n ,A 上有22n 个不同的关系; 3.全关系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空关系的性质: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全封闭环的性质: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4.前域(domR):所有元素x 组成的集合; 后域(ranR):所有元素y 组成的集合; 5.自反闭包:r(R)=RU Ix ; 对称闭包:s(R)=RU 1-R ; 传递闭包:t(R)=RU 2R U 3R U …… 6.等价关系: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R 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则R 称为等价关系; 7.偏序关系:集合A 上的关系R 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则称R 是A 上的一个偏序关系; 8.covA={|x,y 属于A ,y 盖住x}; 9.极小元:集合A 中没有比它更小的元素(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极大元:集合A 中没有比它更大的元素(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最小元:比集合A 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小(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最大元:比集合A 中任何其他元素都大(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10.前提:B 是A 的子集 上界:A 中的某个元素比B 中任意元素都大,称这个元素是B 的上界(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下界:A 中的某个元素比B 中任意元素都小,称这个元素是B 的下界(若存在,可能不唯一); 上确界:最小的上界(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下确界:最大的下界(若存在就一定唯一); 6.函数 1.若|X|=m,|Y|=n,则从X 到Y 有mn 2种不同的关系,有m n 种不同的函数; 2.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2n2种不同的关系,有nn 种不同的函数,有n!种不同的双射; 3.若|X|=m,|Y|=n ,且m<=n ,则从X 到Y 有A m n 种不同的单射; 4.单射:f:X-Y ,对任意1x ,2x 属于X,且1x ≠2x ,若f(1x )≠f(2x ); 满射:f:X-Y ,对值域中任意一个元素y 在前域中都有一个或多个元素对应; 双射:f:X-Y ,若f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f 是双射; 5.复合函数:f og=g(f(x)); 5.设函数f:A-B ,g:B-C ,那么 ①如果f,g 都是单射,则f og 也是单射; ②如果f,g 都是满射,则f og 也是满射; ③如果f,g 都是双射,则f og 也是双射; ④如果f og 是双射,则f 是单射,g 是满射; 7.代数系统 1.二元运算:集合A 上的二元运算就是2A 到A 的映射; 2. 集合A 上可定义的二元运算个数就是从A ×A 到A 上的映射的个数,即从从A ×A 到A 上函数的个数,若|A|=2,则集合A 上的二元运算的个数为2*22=42=16种; 3. 判断二元运算的性质方法: ①封闭性:运算表内只有所给元素; ②交换律:主对角线两边元素对称相等; ③幂等律:主对角线上每个元素与所在行列表头元素相同; ④有幺元: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的元素依次与运算表的行和列相同; ⑤有零元:元素所对应的行和列的元素都与该元素相同; 4.同态映射:,,满足f(a*b)=f(a)^f(b),则f 为由的同态映射;若f 是双射,则称为同构; 8.群 广群的性质:封闭性; 半群的性质:封闭性,结合律; 含幺半群(独异点):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 群的性质: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有逆元; 2.群没有零元; 3.阿贝尔群(交换群):封闭性,结合律,有幺元,有逆元,交换律; 4.循环群中幺元不能是生成元; 5.任何一个循环群必定是阿贝尔群; 10.格与布尔代数 1.格:偏序集合A 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有上、下确界; 2.格的基本性质: 1) 自反性a ≤a 对偶: a ≥a 2) 反对称性a ≤b ^ b ≥a => a=b 对偶:a ≥b ^ b ≤a => a=b 3) 传递性a ≤b ^ b ≤c => a ≤c 对偶:a ≥b ^ b ≥c => a ≥c 4) 最大下界描述之一a^b ≤a 对偶 avb ≥a A^b ≤b 对偶 avb ≥b 5)最大下界描述之二c ≤a,c ≤b => c ≤a^b 对偶c ≥a,c ≥b => c ≥avb 6) 结合律a^(b^c)=(a^b)^c 对偶 av(bvc)=(avb)vc 7) 等幂律a^a=a 对偶 ava=a 8) 吸收律a^(avb)=a 对偶 av(a^b)=a 9) a ≤b <=> a^b=a avb=b 10) a ≤c,b ≤d => a^b ≤c^d avb ≤cvd 11) 保序性b ≤c => a^b ≤a^c avb ≤avc 12) 分配不等式av(b^c)≤(avb)^(avc) 对偶 a^(bvc)≥(a^b)v(a^c) 13)模不等式a ≤c <=> av(b^c)≤(avb)^c 3.分配格:满足a^(bvc)=(a^b)v(a^c)和av(b^c)=(avb)^(avc); 4.分配格的充要条件:该格没有任何子格与钻石格或五环格同构; 5.链格一定是分配格,分配格必定是模格; 6.全上界:集合A 中的某个元素a 大于等于该集合中的任何元素,则称a 为格的全上界,记为1;(若存在则唯一) 全下界:集合A 中的某个元素b 小于等于该集合中的任何元素,则称b 为格的全下界,记为0;(若存在则唯一) 7.有界格:有全上界和全下界的格称为有界格,即有0和1的格; 8.补元:在有界格内,如果a^b=0,avb=1,则a 和b 互为补元; 9.有补格:在有界格内,每个元素都至少有一个补元; 10.有补分配格(布尔格):既是有补格,又是分配格; 布尔代数:一个有补分配格称为布尔代数; 11.图论 1.邻接:两点之间有边连接,则点与点邻接; 2.关联:两点之间有边连接,则这两点与边关联; 3.平凡图:只有一个孤立点构成的图; 4.简单图:不含平行边和环的图; 5.无向完全图:n 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边相连的简单无向图; 有向完全图:n 个节点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边相连的简单有向图; 6.无向完全图有n(n-1)/2条边,有向完全图有n(n-1)条边; 7.r-正则图:每个节点度数均为r 的图; 8.握手定理:节点度数的总和等于边的两倍; 9.任何图中,度数为奇数的节点个数必定是偶数个; 10.任何有向图中,所有节点入度之和等于所有节点的出度之和; 11.每个节点的度数至少为2的图必定包含一条回路; 12.可达:对于图中的两个节点i v ,j v ,若存在连接i v 到j v 的路,则称i v 与j v 相互可达,也称i v 与j v 是连通的;在有向图中,若存在i v 到j v 的路,则称i v 到j v 可达; 13.强连通:有向图章任意两节点相互可达; 单向连通:图中两节点至少有一个方向可达; 弱连通:无向图的连通;(弱连通必定是单向连通) 14.点割集:删去图中的某些点后所得的子图不连通了,如果删去其他几个点后子图之间仍是连通的,则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称为点割集; 割点:如果一个点构成点割集,即删去图中的一个点后所得子图是不连通的,则该点称为割点; 15.关联矩阵:M(G),mij 是vi 与ej 关联的次数,节点为行,边为列; 无向图:点与边无关系关联数为0,有关系为1,有环为2; 有向图:点与边无关系关联数为0,有关系起点为1终点为-1, 关联矩阵的特点: 无向图: ①行:每个节点关联的边,即节点的度; ②列:每条边关联的节点; 有向图: ③所有的入度(1)=所有的出度(0); 16.邻接矩阵:A(G),aij 是vi 邻接到vj 的边的数目,点为行,点为列; 17.可达矩阵:P(G),至少存在一条回路的矩阵,点为行,点为列; P(G)=A(G)+2A (G)+3A (G)+4A (G) 可达矩阵的特点:表明图中任意两节点之间是否至少存在一条路,以及在任何节点上是否存在回路; A(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1的通路条数; 2A (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2的通路条数; 3A (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3的通路条数; 4A (G)中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路径长度为4的通路条数; P(G)中主对角线所有数的和:表示图中的回路条数; 18.布尔矩阵:B(G),i v 到j v 有路为1,无路则为0,点为行,点为列; 19.代价矩阵:邻接矩阵元素为1的用权值表示,为0的用无穷大表示,节点自身到自身的权值为0; 20.生成树:只访问每个节点一次,经过的节点和边构成的子图; 21.构造生成树的两种方法:深度优先;广度优先; 深度优先: ①选定起始点0v ; ②选择一个与0v 邻接且未被访问过的节点1v ; ③从1v 出发按邻接方向继续访问,当遇到一个节点所有邻接点均已被访问时,回到该节点的前一个点,再寻求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 广度优先: ①选定起始点0v ; ②访问与0v 邻接的所有节点v1,v2,……,vk,这些作为第一层节点; ③在第一层节点中选定一个节点v1为起点; ④重复②③,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 22.最小生成树:具有最小权值(T)的生成树; 23.构造最小生成树的三种方法: 克鲁斯卡尔方法;管梅谷算法;普利姆算法; (1)克鲁斯卡尔方法 ①将所有权值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先画权值最小的边,然后去掉其边值;重新按小到大排序; ③再画权值最小的边,若最小的边有几条相同的,选择时要满足不能出现回路,然后去掉其边值;重新按小到大排序; ④重复③,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 (2)管梅谷算法(破圈法) ①在图中取一回路,去掉回路中最大权值的边得一子图; ②在子图中再取一回路,去掉回路中最大权值的边再得一子图; ③重复②,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 (3)普利姆算法 ①在图中任取一点为起点1v ,连接边值最小的邻接点v2; ②以邻接点v2为起点,找到v2邻接的最小边值,如果最小边值比v1邻接的所有边值都小(除已连接的边值),直接连接,否则退回1v ,连接1v 现在的最小边值(除已连接的边值); ③重复操作,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过一次; 24.关键路径 例2 求PERT 图中各顶点的最早完成时间, 最晚完成时间, 缓冲时间及关键路径. 解:最早完成时间 TE(v1)=0 TE(v2)=max{0+1}=1 TE(v3)=max{0+2,1+0}=2 TE(v4)=max{0+3,2+2}=4 TE(v5)=max{1+3,4+4}=8 TE(v6)=max{2+4,8+1}=9 TE(v7)=max{1+4,2+4}=6 TE(v8)=max{9+1,6+6}=12 最晚完成时间 TL(v8)=12 TL(v7)=min{12-6}=6 TL(v6)=min{12-1}=11 TL(v5)=min{11-1}=10 TL(v4)=min{10-4}=6 TL(v3)=min{6-2,11-4,6-4}=2 TL(v2)=min{2-0,10-3,6-4}=2 TL(v1)=min{2-1,2-2,6-3}=0 缓冲时间 TS(v1)=0-0=0 TS(v2)=2-1=1 TS(v3)=2-2=0 TS(v4)=6-4=2 TS(v5=10-8=2 TS(v6)=11-9=2 TS(v7)=6-6=0 TS(v8)=12-12=0 关键路径: v1-v3-v7-v8 25.欧拉路:经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通路; 欧拉回路:经过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 欧拉图:具有欧拉回路的图; 单向欧拉路:经过有向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单向路; 欧拉单向回路:经过有向图中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的单向回路; 26.(1)无向图中存在欧拉路的充要条件: ①连通图;②有0个或2个奇数度节点; (2)无向图中存在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 ①连通图;②所有节点度数均为偶数; (3)连通有向图含有单向欧拉路的充要条件: ①除两个节点外,每个节点入度=出度; ②这两个节点中,一个节点的入度比出度多1,另一个节点的入;度比出度少1; (4)连通有向图含有单向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 图中每个节点的出度=入度; 27.哈密顿路:经过图中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通路; 哈密顿回路:经过图中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 哈密顿图:具有哈密顿回路的图; 28.判定哈密顿图(没有充要条件) 必要条件: 任意去掉图中n 个节点及关联的边后,得到的分图数目小于等于n ; 充分条件: 图中每一对节点的度数之和都大于等于图中的总节点数; 29.哈密顿图的应用:安排圆桌会议; 方法:将每一个人看做一个节点,将每个人与和他能交流的人连接,找到一条经过每个节点一次且仅一次的回路(哈密顿图),即可; 30.平面图:将图形的交叉边进行改造后,不会出现边的交叉,则是平面图; 31.面次:面的边界回路长度称为该面的次; 32.一个有限平面图,面的次数之和等于其边数的两倍; 33.欧拉定理:假设一个连通平面图有v 个节点,e 条边,r 个面,则 v-e+r=2; 34.判断是平面图的必要条件:(若不满足,就一定不是平面图) 设图G 是v 个节点,e 条边的简单连通平面图,若v>=3,则e<=3v-6; 35.同胚:对于两个图G1,G2,如果它们是同构的,或者通过反复插入和除去2度节点可以变成同构的图,则称G1,G2是同胚的; 36.判断G 是平面图的充要条件: 图G 不含同胚于K3.3或K5的子图; 37.二部图:①无向图的节点集合可以划分为两个子集V1,V2; ②图中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V1,另一个则在V2中; 完全二部图:二部图中V1的每个节点都与V2的每个节点邻接; 判定无向图G 为二部图的充要条件: 图中每条回路经过边的条数均为偶数; 38.树:具有n 个顶点n-1条边的无回路连通无向图; 39.节点的层数:从树根到该节点经过的边的条数; 40.树高:层数最大的顶点的层数; 41.二叉树: ①二叉树额基本结构状态有5种; ②二叉树内节点的度数只考虑出度,不考虑入度; ③二叉树内树叶的节点度数为0,而树内树叶节点度数为1; ④二叉树内节点的度数=边的总数(只算出度);握手定理“节点数=边的两倍”是在同时计算入度和出度的时成立; ⑤二叉树内节点的总数=边的总数+1; ⑥位于二叉树第k 层上的节点,最多有12-k 个(k>=1); ⑦深度为k 的二叉树的节点总数最多为k 2-1个,最少k 个(k>=1); ⑧如果有0n 个叶子,n2个2度节点,则0n =n2+1; 42.二叉树的节点遍历方法: 先根顺序(DLR ); 中根顺序(LDR ); 后根顺序(LRD ); 43.哈夫曼树:用哈夫曼算法构造的最优二叉树; 44.最优二叉树的构造方法: ①将给定的权值按从小到大排序; ②取两个最小值分支点的左右子树(左小右大),去掉已选的这两个权值,并将这两个最小值加起来作为下一轮排序的权值; ③重复②,直达所有权值构造完毕; 45.哈夫曼编码:在最优二叉树上,按照左0右1的规则,用0和1代替所有边的权值; 每个节点的编码:从根到该节点经过的0和1组成的一排编码;

太原理工大学离散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 B= {1,2}, 则A - B=__{3}__________________; ρ(A) - ρ(B)=___________________{3},{1,3},{2,3},{123}______ . 2. 设有限集合A, |A| = n, 则|ρ(A×A)| = _____2^(n^2)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集合A = {a, b}, B = {1, 2}, 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__________,分枝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 6设A、B为两个集合, A= {1,2,4}, B = {3,4}, 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自反,对称,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设集合A={1,2,3,4}, A上的关系R1 = {(1,4),(2,3),(3,2)}, R2= {(2,1),(3,2),(4,3)}, 则 R1?R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R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设有限集A, B,|A| = m, |B| = n, 则| |ρ(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 = {x | -1≤x≤1, x∈R}, B = {x | 0≤x < 2, x∈R},则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3.设集合A={2, 3, 4, 5, 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设一阶逻辑公式G = ?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_________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 16. 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 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

离散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离散数学期末试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326《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B )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设,,},,{{b a b a A =?},则-A ? = ( ),-A {?} = ( ), )(A P 中的元素个数=|)(|A P ( ). 2.设集合A 中有3个元素,则A 上的二元关系有( )个,其中有( )个是A 到A 的函数. 3.谓词公式))()(())()((y P y Q y x Q x P x ?∧?∧→?中量词x ?的辖域为( ), 量词y ?的辖域为( ). 4.设}24,12,8,6,4,3,2,1{24=D ,对于其上的整除关系“|”,元素( )不存在补元. 5.当n ( )时,n 阶完全无向图n K 是平面图,当当n 为( )时,n K 是欧拉图. 二.1. 若n B m A ==||,||,则=?||B A ( ),A 到B 的2元关系共有( )个,A 上的2元关系共有( )个. 2. 设A = {1, 2, 3}, f = {(1,1), (2,1), (3, 1)}, g = {(1, 1), (2, 3), (3, 2)}和h = {(1, 3), (2, 1), (3, 1)},则( )是单射,( )是满射,( )是双射. 3. 下列5个命题公式中,是永真式的有( )(选择正确答案的番号). (1)q q p p →→∧)(; (2))(q p p ∨→; (3))(q p p ∧→; (4)q q p p →∨∧?)(; (5)q q p →→)(. 4. 设D 24是24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是其上的整除关系,则3的补元( ),4的补元( ),6的补元( ).

中央电大离散数学(本科)考试试题

,. 中央电大离散数学(本科)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15分) 1.若集合A={1,2},B={1,2,{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A?B,且A∈B B.B?A,且A∈B C.A?B,且A?B D.A?B,且A∈B 2.设有向图(a)、(b)、(c)与(d)如图一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d ). 图一 A.(a)是强连通的B.(b)是强连通的 C.(c)是强连通的D.(d)是强连通的 3.设图G的邻接矩阵为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 则G的边数为( b ). A.6 B.5 C.4 D.3 4.无向简单图G是棵树,当且仅当( a ). A.G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 B.G连通且结点数比边数少1 C.G的边数比结点数少1 D.G中没有回路. 5.下列公式( c )为重言式. A.?P∧?Q?P∨Q B.(Q→(P∨Q)) ?(?Q∧(P∨Q)) C.(P→(?Q→P))?(?P→(P→Q)) D.(?P∨(P∧Q)) ?Q 1.若集合A={a,b},B={ a,b,{ a,b }},则( a ). A.A?B,且A∈B B.A∈B,但A?B C.A?B,但A?B D.A?B,且A?B 2.集合A={1, 2, 3, 4, 5, 6, 7, 8}上的关系R={|x+y=10且x, y∈A},则R的性质为( b ).A.自反的B.对称的 C.传递且对称的D.反自反且传递的 3.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 b )个. A.0 B.2 C.1 D.3 4.如图一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 A.{(a, e)}是割边B.{(a, e)}是边割集 C.{(a, e) ,(b, c)}是边割集D.{(d, e)}是边割集 图一 5.设A(x):x是人,B(x):x是学生,则命题“不是所有人都是学生”可符号化为( c ).A.(?x)(A(x)∧B(x)) B.┐(?x)(A(x)∧B(x)) C.┐(?x)(A(x) →B(x)) D.┐(?x)(A(x)∧┐B(x)) 1.设A={a, b},B={1, 2},R1,R2,R3是A到B的二元关系,且R1={, },R2={, , },R3={, },则( b )不是从A到B的函数. A.R1和R2B.R2C.R3D.R1和R3 2.设A={1, 2, 3, 4, 5, 6, 7, 8},R是A上的整除关系,B={2, 4, 6},则集合B的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依次为( b ). A.8、2、8、2 B.无、2、无、2 C.6、2、6、2 D.8、1、6、1 3.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 a ). A.1024 B.10 C.100 D.1 4.设完全图K n 有n个结点(n≥2),m条边,当( c )时,K n 中存在欧拉回路.

2018国家开放大学离散数学本形考任务答案

离散数学作业4 离散数学图论部分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共3次,容主要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性书面作业,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本次形考书面作业是第二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图论部分的综合练习作业. 要求:学生提交作业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1. 可将此次作业用A4纸打印出来,手工书写答题,字迹工整,解答题要有解答过程,完成作业后交给辅导教师批阅. 2. 在线提交word文档 3. 自备答题纸,将答题过程手工书写,并拍照上传. 一、填空题 1.已知图G中有1个1度结点,2个2度结点,3个3度结点,4个4度结点,则G的边数是15 . 2.设给定图G(如右由图所示),则图G的点割集是 { f },{ e,c} . 3.设G是一个图,结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则 G的结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 4.无向图G存在欧拉回路,当且仅当G连通且不含奇数度结 点. 5.设G=是具有n个结点的简单图,若在G中每一对结点度数之和大于等于︱v︱,则在G中存在一条汉密尔顿路.6.若图G=中具有一条汉密尔顿回路,则对于结点集V的每个非空子集S,在G中删除S中的所有结点得到的连通分支数为W,则S中结点数|S|与W满足的关系式为W ≤S . 7.设完全图K n 有n个结点(n 2),m条边,当n为奇数时时, K n 中存在欧拉回路.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8.结点数v与边数e满足e=v - 1 关系的无向连通图就是树. 9.设图G是有6个结点的连通图,结点的总度数为18,则可从G中删去条边后使之变成树. 10.设正则5叉树的树叶数为17,则分支数为i = 4 .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 1.如果图G是无向图,且其结点度数均为偶数,则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 答:错误。应叙述为:“如果图G是无向连通图,且其结点度数均为偶数,则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 2.如下图所示的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 答:错误。因为图中存在奇数度结点,所以不存在欧拉回路。 3.如下图所示的图G不是欧拉图而是汉密尔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