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与应力的概念

内力与应力的概念

1. 内力定义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用于平衡物体的外部力并维持物体的内部稳定。内力可以是主动力,也可以是约束力。主动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施加的力,例如肌肉收缩力、物体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等;约束内力是指物体受到外部约束而被迫产生的内部力,例如物体受到拉伸或压缩时的抵抗力等。

2. 应力定义

应力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变形的能力。应力的单位是牛顿/平方米(N/m²),也可以用压强来表示。在材料力学中,应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等现象。

材料力学概念及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问题,解决安全与经济的矛盾。 2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3 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4 稳定性:构件保持初始直线平衡形式的能力。 5 连续均匀假设:构件内均匀地充满物质。 6 各项同性假设:各个方向力学性质相同。 7 内力:以某个截面为分界,构件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8 截面法:计算内力的方法,共四个步骤:截、留、代、平。 9 应力:在某面积上,内力分布的集度(或单位面积的内力值)、单位Pa。 10 正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σ) 11 剪应力:平行于截面的应力( ) 12 弹性变形:去掉外力后,能够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13 塑性变形:去掉外力后,不能够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14 四种基本变形: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二、拉压变形 15 当外力的作用线与构件轴线重合时产生拉压变形。 16 轴力:拉压变形时产生的内力。 17 计算某个截面上轴力的方法是:某个截面上轴力的大小等于该截面的一侧各个轴向外力的代数和,其中离开该截面的外力取正。 18 画轴力图的步骤是: ①画水平线,为X轴,代表各截面位置; ②以外力的作用点为界,将轴线分段; ③计算各段上的轴力; ④在水平线上画出对应的轴力值。(包括正负和单位) 19 平面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20 拉(压)时横截面的应力是正应力,σ=N/A 21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σα=σcos2α 22 斜截面上的切应力: α=σSin2α/2 23 胡克定律:杆件的变形时与其轴力和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面积成反比,计算式△L=NL/EA(适用范围σ≤σp) 24 胡克定律的微观表达式是σ=Eε。 25 弹性模量(E)代表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单位Pa)。 26 应变:变形量与原长度的比值ε=△L/L(无单位),表示变形的程度。 27 泊松比(横向变形与轴向变形之比)μ=∣ε1/ε∣ 28 钢(塑)材拉伸试验的四个过程:比例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劲缩阶段。 29 比例极限σp :比例阶段的最大应力值。 30 屈服极限σs :屈服阶段的最小应力值。 31 强化极限σb :断裂前能承担的最大应力值。 32 脆、塑材料的比较: ①脆材无塑性变形,抗压不抗拉;塑材抗拉也抗压。 ②脆材对应力的集中的反应敏感,塑材不敏感。。 33 应力集中:在形状变化处,应力特别大的现象。 34 延伸率:拉断后,变形量与原长的比值(δ=△L1/L,≥5%为塑材) 35 冷作硬化:进入强化阶段后,卸载再重新加载,比例极限增大的现象。 38 极限应力σjx:失去承载能力时的应力 39 许用应力〔σ〕:保证安全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力。 42 计算思路:外力内力应力。 43 超静定问题:未知力多于平衡方程个数的问题(用平衡方程不能或不能全部计算出构件的外力)。 44 计算超静定问题:除平衡方程以外,更需依据变形实际建立补充方程。 45 剪力:平行于截面的内力(Q),该截面称作剪切面。 46 单剪:每个钉有一个剪切面。双剪:每个钉有两个剪切面。 48 挤压力:两构件相互接触面所承受的压力。 三、扭转 1 外力偶矩的矢量方向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时杆件发生(扭转)变形。杆件的两个相邻截面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2 传动轴所传递的功P(kw),转速n(r/min),则此外力偶矩为Me=9.549P/n(N*m)。 3 扭转变形时,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称扭矩。表示各截面上扭矩大小的图形,称作扭矩图。 4 两正交线之间的直角的改变量( ),称为剪应变。表示剪切变形的严重程度。 5 剪切胡克定律τ=G ,式中G称为材料剪切弹性模量。 6 薄壁扭转构件横截面上某点的剪应力 n δ,式中 为圆形横截面包围的面积,δ为该点处的壁厚。 7 Ip=∫Aρ2dA称为截面的极惯性矩。 四、弯曲应力: 1 梁弯曲时,作用线与横截面平行的内力,称为剪力。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之左侧或右侧梁上各个横向外力的代数和,绕截面顺转的力为正。 2 梁弯曲时,作用面垂直于轴线的内力偶矩,称为弯矩。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之左侧或右侧梁上各个外力(包括力偶)对截面力矩的代数和,使截面处产生凹变形的力矩为正。 3 无均布载荷梁段,剪力为水平直线。 无剪力(零)的梁段,弯矩为水平直线。 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剪力图上发生转折,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弯矩图上发生跃变。 在剪力为零的截面,弯矩有极大值。最大弯矩发生在Q=0 ,集中力偶两侧、悬臂梁根部和集中力的截面上。 Iz=∫Ay2dA称为截面的轴惯性矩。式中y是微面积dA到中性轴的距离。 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是拉压区的分界线。 五、弯曲时的位移 1 挠度是梁弯曲时横截面的形心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位移。 2 转角是梁变形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度。 六、超静定问题 1 使用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出结构或构件全部约束力或内力的问题。 2 多余约束力 解除维持构件平衡的多余约束后,以力代替该约束对构件的作用力。 变形协调方程 多余约束力与基本力共同作用的变形满足梁的约束条件。 七、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 应力状态: 受力构件内部一点处不同方位截面应力的集合。 单元体:围绕构件内一点处边长为无穷小的立方体。 主平面:单元体上剪力为零的截面 4 截面核心:压力作用线通过此区域,受压杆横截面上无拉应力。 5 弯矩扭合构件选用空心圆形截面比较合理。 九、压杆稳定 1 稳定性:受压杆件保持原有直线平衡形式的能力。 2 临界力Pcr:受压杆件能保持稳定的最大压力。 9 提高稳定措施:①环形截面;②减小长度;③固定牢固。 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为目的。 冷拔-是材料的一种加工工艺,对于金属材料,冷拔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力学性能,而在材料处于常温的条件下进行拉拔。冷拔的产品较之于热成型有:尺寸精度高和表面光洁度好的优点。第一章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二、基本概念 1、构件:工程结构或机械的每一组成部分。(例如:行车结构中的横梁、吊索等) 材料力学—研究变形体,研究力与变形的关系。 2、变形:在外力作用下,固体内各点相对位置的改变。(宏观上看就是物体尺寸 和形状的改变) 弹性变形—随外力解除而消失 塑性变形(残余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 刚度:在载荷作用下,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3、内力:构件内由于发生变形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强度:在载荷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4、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强度、刚度、稳定性是衡量构件承载能力的三个方面,材料力学就是研究构件承 载能力的一门科学。 三、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 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还需要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进行理论分 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四、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构件的分类:杆件、板壳*、块体*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直杆——轴线为直线的杆曲杆——轴线为曲线的 杆 等截面杆——横截面的大小形状不变的杆变截面杆——横截面的大小或形状 变化的杆 等截面直杆——等直杆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在外力作用下,一切固体都将发生变形,故称为变形固体。在材料力学中,对变 形固体作如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整个物体体积内毫无空隙地充满物质 灰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 2、均匀性假设:认为物体内的任何部分,其力学性能相同 普通钢材的显微组织优质钢材的显微组织 3、各向同性假设:认为在物体内各个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沿不同方向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胶合板、纤维增 强材料等) 4、小变形与线弹性范围:认为构件的变形极其微小,比构件本身尺寸要小得多。 如右图,δ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所以通过节点平衡求各杆内力时,把支架的 变形略去不计。计算得到很大的简化。 §1.3 外力及其分类 外力:来自构件外部的力(载荷、约束反力) 按外力作用的方式分类 体积力:连续分布于物体内部各点的力。如重力和惯性力 表面力: 分布力:连续分布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如油缸内壁的压力,水坝受到的水压力等 均为分布力 集中力:若外力作用面积远小于物体表面的尺寸,可作为作用于一点的集中力。 按外力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静载:载荷缓慢地由零增加到某一定值后,就保持不变或变动很不显著,称为静 载 动载:载荷随时间而变化。如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的附加相互作用力。 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1)假想沿m-m横截面将杆切开(2)留下左半段或右半段(3)将弃去部分对留 下部分的作用用内力代替(4)对留下部分写平衡方程,求出内力的值。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为了表示内力在一点处的强度,引入内力集度,即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1.位移:MM' 刚性位移;变形位移。 2.变形:物体内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 化。 取一微正六面体 两种基本变形: 线变形——线段长度的变化角变形——线段间夹角的变化 3.应变 正应变(线应变) x方向的平均应变:切应变(角应变) 杆件的基本变形: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1)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杆件 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轴力:截面上的内力 由于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内力的作用线也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所以 称为轴力。 4、轴力图:轴力沿杆件轴线的变化 杆件的强度不仅与轴力有关,还与横截面面积有关。必须用应力来比较和判断杆 件的强度。 在拉(压)杆的横截面上,与轴力FN对应的应力是正应力。根据连续性假设, 横截面上到处都存在着内力。 观察变形: 平面假设—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轴线。 从平面假设可以判断: (1)所有纵向纤维伸长相等(2)因材料均匀,故各纤维受力相等 (3)内力均匀分布,各点正应力相等,为常量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实验表明:拉(压)杆的破坏并不总是沿横截面发生,有时却是沿斜截面发生的 §2.4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一试件和实验条件:常温、静载 二低碳钢的拉伸 明显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b 2、屈服阶段bc(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 3、强化阶段ce(恢 复抵抗变形的能力) 4、局部径缩阶段ef 两个塑性指标: 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δ>5%为塑性材料δ<5%为脆性材料 低碳钢的S≈20-30% ψ≈60%为塑性材料 三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 1、弹性范围内卸载、再加载 2、过弹性范围卸载、再加载 材料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是线性关系,这就是卸载定律。 材料的比例极限增高,延伸率降低,称之为冷作硬化或加工硬化。 四其它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用名义屈服极限σp0.2来表示。 对于脆性材料(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微弯的曲线,没有屈服和径缩 现象,试件突然拉断。断后伸长率约为0.5%。为典型的脆性材料。 拉伸与压缩在屈服阶段以前完全相同 三脆性材料(铸铁)的压缩 脆性材料的抗拉与抗压性质不完全相同 压缩时的强度极限远大于拉伸时的强度极限 一、安全因数和许用应力 变形特点:位于两力之间的截面发生相对错动。 切应力强度条件:[τ]许用切应力,常由实验方法确定 第三章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扭转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 轴线的力偶作用, 杆件的横截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1.材料力学就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理论 2.变形性质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3.研究内力的方法是截面法 4.表示内力密集的程度是应力 5.基本变形有:轴向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6轴力图是表示轴力与横截面积关系 7.平面假设是受轴向拉伸的杆件,变形后横截面积仍保持不变为平面,两平面相 对位移了一段距离 8.应力集中是会在其局部应力骤然增大的现象 9低碳钢的四个表现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10.代表材料强度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11塑性指标主要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2.5 ≥ δ%为塑性材料% 5 < δ为脆性材料 13连接杆主要有铆钉链接、螺栓链接、焊接、键连接、销轴链接 14剪切计算主要有安全计算、加工计算、运算安全计算 15焊接的对焊接和搭焊接两种,其中对焊接有对接、V型、 X型 16按照强度条件设计的构件尺寸取大值,许应用荷载取小值, 17切应力互等原理是在单元体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垂直于两面交线的切应力数值 相等,其方向均指向或背离该交线, 18脆性材料的抗拉能力低于其抗剪能力,塑性材料的抗剪能力则低于抗拉能力 19纯弯曲是指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无剪力的弯曲 20横力弯曲指的是梁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的弯曲变形 21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一章绪论之相礼和热创作 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义务 1、组成机械与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统称为构件. 2、包管构件正常或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a)强度,即抵抗毁坏的才能;b)刚度,即抵抗变形的才能;c)波动性,即坚持原有均衡形态的才能. 3、材料力学的义务:研讨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毁坏的规律,为合理计划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波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 第二节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空隙地充满整个构件. 2、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功能都相反 3、各向异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功能相反.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 第三节内力 1、内力:构件外部各部分之间因受力后变形而惹起的互相作用力. 2、截面法:用假想的截面把构件分成两部分,以表现并确定内力的方法. 3、截面法求内力的步调: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一分为二;②取一部分,得到分离体;③对分离体建立均衡方程,求得内力. 4 第四节应力 1、一点的应力:一点处内力的集(中程)度. σ;切应力τ 2、应力单位:Pa(1Pa=1N/m2,1MPa=1×106Pa,1GPa=1×109 Pa) 第五节变形与应变 1、变形:构件尺寸与外形的变更称为变形.除特别声明的以

外,材料力学所研讨的对象均为变形体. 2、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能消散的变构成为弹性变形. 3、塑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克不及消散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存变形. 4、小变形条件:材料力学研讨的成绩限于小变形的状况,其变形和位移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时可忽略其变形. 5 线应变是无量纲量,在同一点分歧方向线应变一样平常分歧. 6切应变成无量纲量,切应变单位为rad. 第六节 1、材料力学的研讨对象:等截面直杆. 2、杆件变形的基本方式:拉伸(紧缩)、改变、弯曲 第二章 拉伸、紧缩与剪切 第一节 轴向拉伸(紧缩)的特点 1、受力特点: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2、变形特点:沿杆件的轴线伸长和延长. 第二节 拉压杆的内力和应力 1、内力:拉压时杆横截面上的为轴力. 2、轴力正负号规定:拉为正、压为负. 3、轴力图三个要求:上下对齐,标出大小,标出正负. 4、横截面上应力:应力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第三节材料拉伸和紧缩时的力学功能 1、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见图) 2、低碳钢拉伸时经过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从阶段,强化 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 3 E 为(杨氏)弹性模量,是材料常数,单位与应力相反.钢的弹性模量 E =210GPa. 4 N F A F N =σ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第六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六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 6-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实例 当杆件的受力特点为: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变形形式为:杆件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且横向尺寸也发生变化时,则称为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截面几何尺寸的误差,材料质量的不均匀,荷载位置的偏差以及施工等原因,理想的轴向受力杆件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设计中,对以恒荷载为主的多层房屋的中间柱以及屋架的腹杆等构件,可近似简化为轴向受压杆件;屋架的下弦杆可近似简化为轴向受拉杆件,如图)(16c -。 § 6-2 轴向拉伸(压缩)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应力的概念 前面所讨论的内力,是截面上分布内力的合力,它表示截面上总的受力情况。但是仅凭内力的大小不能解决构件的强度问题。这种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集度即为应力。 (a ) (b ) 图26- 为了确定某一截面上任一点O 的应力,可以在该点取一微小面积A ?,如图)(26a -所示。A ?上微内力的合力为P ?。则A ?上的平均应力为 m p = A P ?? 式(16-) 二、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为了确定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必须了解内力在其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内力与变形是相关联的,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轴向拉(压)杆的变形,从而得出内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 三、危险截面和危险点 最大应力所在的横截面称为危险截面,也即可能是最先破坏的横截面。危险截面上最大应力所在的点为危险点。对于受轴向拉压变形时的等截面杆而言,由内力计算公式可知,最大内力所在的截面即为危险截面。而对于受轴向拉压变形时的变截面杆而言,不能单凭内力来判定危险截面,则须根据内力和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分别计算各横截面的正应力,然后比较得出最大正应力,则最大正应力所在的横截面为危险截面。由于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危险截面上的任一点的大小都相同,因而危险截面上的所有点都是危险点。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内力与弯曲应力

第五章 弯曲内力与应力 §5—1 工程实例、基本概念 一、实例 工厂厂房的天车大梁,火车的轮轴,楼房的横梁,阳台的挑梁等。 二、弯曲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轴线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的曲线。 三、梁的概念:主要产生弯曲变形的杆。 四、平面弯曲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且都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通过或平行形心主轴且过弯曲中心)。 变形特点——杆的轴线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曲线。 五、弯曲的分类: 1、按杆的形状分——直杆的弯曲;曲杆的弯曲。 2、按杆的长短分——细长杆的弯曲;短粗杆的弯曲。 3、按杆的横截面有无对称轴分——有对称轴的弯曲;无对称轴的弯曲。 4、按杆的变形分——平面弯曲;斜弯曲;弹性弯曲;塑性弯曲。 5、按杆的横截面上的应力分——纯弯曲;横力弯曲。 六、梁、荷载及支座的简化 (一)、简化的原则:便于计算,且符合实际要求。 (二)、梁的简化:以梁的轴线代替梁本身。 (三)、荷载的简化: 1、集中力——荷载作用的范围与整个杆的长度相比非常小时。 2、分布力——荷载作用的范围与整个杆的长度相比不很小时。 3、集中力偶(分布力偶)——作用于杆的纵向对称面内的力偶。 (四)、支座的简化: 1、固定端——有三个约束反力。 2、固定铰支座——有二个约束反力。 3、可动铰支座——有一个约束反力。 (五)、梁的三种基本形式:1、悬臂梁:2、简支梁:3、外伸梁:(L 称为梁的跨长) (六)、静定梁与超静定梁 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可求出支反力,如上述三种基本形式的静定梁。 超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不可求出支反力或不能求出全部支反力。 §5—2 弯曲内力与内力图 一、内力的确定(截面法): [举例]已知:如图,F ,a ,l 。 求:距A 端x 处截面上内力。 解:①求外力 l a l F Y l Fa F m F X AY BY A AX )(F , 0 , 00 , 0-= ∴== ∴==∴=∑∑∑ F AX =0 以后可省略不求 ②求内力

工程力学内力的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内力的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与力学特性的学科。其中,内力是工 程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将对内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名词解释,介绍内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以及内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一、内力的概念 内力是指构件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在工程力学中,物体受到外力 作用时,内部构件之间会产生内力,它是构件内各部分互相约束,保持形状和力学平衡的力。内力在物体中传递和平衡外力,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内力的种类和作用 根据内力的作用特点,内力可以分为拉力、压力、剪力和弯矩。拉力是指构件 内部部分之间产生的拉伸力,压力则是指构件内部部分之间产生的压缩力。剪力是指相邻部分之间的相对滑动力,弯矩则是作用于构件断面上的力矩。 不同种类的内力对构件的作用也不同。拉力和压力是构件内部力的常见形式, 它们通过相互拉伸或压缩的方式来平衡外力。剪力主要用于抵抗构件在受力时的剪切力和剪切变形,而弯矩则用于抵抗构件在受力时的弯曲变形。 三、内力的计算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计算内力是评估和设计结构强度的重要步骤。根据结构的不同 性质和受力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内力。 对于简单的受力问题,可以利用受力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解方 程组来计算内力。对于复杂的结构,可以利用力法、位移法或能量法等专业分析方法来求解内力。 四、内力的影响因素

内力的大小和分布不仅与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与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 的性质和约束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物体的几何形状对内力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悬臂梁上施加外 力时,内力的分布将受到梁的长度、截面形状和约束条件的影响。 其次,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内力的大小和分布。不同的材料在承受相同外力时,内力的分布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也会影响内力的计算。 最后,约束条件对内力的计算和分析也起着重要作用。约束条件限制了构件的 变形和位移,从而影响内力的分布和变化。 总结: 工程力学中的内力是指构件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包括拉力、压力、剪力和弯矩等不同形式。内力的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受力平衡条件和专业分析方法来求解。此外,内力的大小和分布受到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的性质和约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理解和掌握内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非常重要。只有深 入研究和了解内力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有效、安全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内力和应力的概念 1. 内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内力是指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物体内部的各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产生内部应力,这种应力就是内力。内力是物体维持形状和结构稳定的基础,它对物体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1.1 定义 内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剪切内力和正应力。 •剪切内力是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应力,它使得物体发生形变。 •正应力则指垂直于截面方向的拉伸或压缩应力,它使得物体发生长度变化。 1.2 重要性 •内力是物体保持稳定形状和结构的基础。正应力可以防止物体由于外部负载而发生变形,剪切内力可以抵抗外部剪切负载。 •在工程设计中,了解和控制内力对于确保结构安全非常重要。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在合适位置施加正应力可以增强结构强度;在需要抵御剪切负载的地方施加适当的剪切内力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了解材料内部的内力分布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优化材料性能。 2. 应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应力是物体受外部作用力时产生的内部反应。当外部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内部会产生应力,以抵抗和平衡外部作用力。应力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和变形状态的重要参数。 2.1 定义 应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法向应力是垂直于截面方向的应力,通常表示为正或负压强。 •切向应力则指与截面方向平行的应力,通常表示为剪切强度。 2.2 重要性 •应力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通过对结构所受外部载荷进行合理估计并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分布,可以确保结构在设计寿命内不会发生失效或破坏。

•对于材料研究和开发来说,了解不同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响应对于确定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非常关键。通过改变应力状态,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从而优化材料的性能。 •应力分析也是材料疲劳和断裂研究的基础。通过对物体受到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可以预测结构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情况。 3. 内力和应力的关系 内力和应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内力是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应力则是由外部作用力导致物体内部发生变形时产生的反应。 3.1 内力与应力关系 •在均匀杆上施加拉伸或压缩载荷时,杆内部会产生相同大小但方向相反的正应力。正应力大小与所受拉伸或压缩载荷成正比。 •在剪切载荷作用下,杆内部会产生剪切内力。剪切内力大小与所受剪切载荷成正比。 3.2 应变与应力关系 •应变是指物体受到外部载荷作用后发生的形变。应变可以分为线性应变和剪切应变。 •线性应变是指物体在拉伸或压缩载荷下产生的长度变化,它与正应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剪切应变是指物体在剪切载荷下产生的形变,它与剪切内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3.3 应力张量 •应力张量是一个描述物体内部各点上的应力状态的矩阵。对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应力张量是一个3x3的矩阵,其中每个元素代表了不同方向上的应力 分量。 •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提供有关材料响应和结构行为的重要信息。 4. 内力和应力的应用 内力和应力概念在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1 工程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结构所受外部载荷进行合理估计并计算出相应的内力和应力分布,可以确保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机械工程设计中,通过对零件所受载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零件的应力分布,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以满足设计要求。

材料力学概念总结

材料力学 一、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问题,解决安全与经济的矛盾. 2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3 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4 稳定性:构件保持初始直线平衡形式的能力。 5 连续均匀假设:构件内均匀地充满物质。 6 各项同性假设:各个方向力学性质相同。 7 内力:以某个截面为分界,构件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8 截面法:计算内力的方法,共四个步骤:截、留、代、平. 9 应力:在某面积上,内力分布的集度(或单位面积的内力值)、单位Pa。 10 正应力:垂直于截面的应力(σ) 11 剪应力:平行于截面的应力() 12 弹性变形:去掉外力后,能够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13 塑性变形:去掉外力后,不能够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14 四种基本变形: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二、拉压变形 15 当外力的作用线与构件轴线重合时产生拉压变形。 16 轴力:拉压变形时产生的内力。 17 计算某个截面上轴力的方法是:某个截面上轴力的大小等于该截面的一侧各个轴向外力的代数和,其中离开该截面的外力取正。 18 画轴力图的步骤是: ①画水平线,为X轴,代表各截面位置; ②以外力的作用点为界,将轴线分段; ③计算各段上的轴力; ④在水平线上画出对应的轴力值。(包括正负和单位) 19 平面假设: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20 拉(压)时横截面的应力是正应力,σ=N/A 21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σα=σcos²α 22 斜截面上的切应力:α=σSin2α/2 23 胡克定律:杆件的变形时与其轴力和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面积成反比,计算式△L=NL/EA(适用范围σ≤σp) 24 胡克定律的微观表达式是σ=Eε。 25 弹性模量(E)代表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单位P a). 26 应变:变形量与原长度的比值ε=△L/L(无单位),表示变形的程度。 27 泊松比(横向变形与轴向变形之比)μ=∣ε1/ε∣ 28 钢(塑)材拉伸试验的四个过程:比例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劲缩阶段。 29 比例极限σp:比例阶段的最大应力值。 30 屈服极限σs:屈服阶段的最小应力值。 31 强化极限σb:断裂前能承担的最大应力值。 32 脆、塑材料的比较: ①脆材无塑性变形,抗压不抗拉;塑材抗拉也抗压。 ②脆材对应力的集中的反应敏感,塑材不敏感。. 33 应力集中:在形状变化处,应力特别大的现象。 34 延伸率:拉断后,变形量与原长的比值(δ=△L1/L,≥5%为塑材)

材料力学复习考点

南通大学建工学院材料力学考点复习 (个人自己参考一些资料,总结的复习考点) 01 本章小结 1.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构成构件的材料是可变形固体。 3.对材料所作的基本假设是: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 4.材料力学研究的构件主要是杆件,且是小变形杆件。 5.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和确定内力可用截面法;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点应力可用正应力与剪应力表示。 6.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 7.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形式是: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以及弯曲。 02-1 本章小结 1.本章主要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重要概念: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变形能等。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变形和应变的基本公式是: 正应力公式 A N = σ 胡克定律 E EA l l σε= = ?,F 胡克定律是揭示在比例极限内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它是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平面假设:变形前后横截面保持为平面,而且仍垂直于杆件的轴线。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能。 2.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是解决强度和刚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实验方法,其中拉伸试验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试验。低碳钢的拉伸试验是一个典型的试验。它可得到如下试验资料和性能指标: 拉伸全过程的曲线和试件破坏断口; b s σσ,—材料的强度指标; ψδ,—材料的塑性指标。 其中E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某些合金材料的2.0σ—名义屈服极限等测定有专门拉伸试验。 3.工程中一般把材料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塑性材料的强度特征是屈服极限 s σ和强度极限 b σ(或 2.0σ),而脆性材料只有一个强度指标,强度极限 b σ。 4.强度计算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强度条件: []σσ≤= A N 它是进行强度校核、选定截面尺寸和确定许可载荷的依据。 5.应通过本章初步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特点及解法。

应力分布特点及内力图特征

应力分布特点及内力图特征 内力的概念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由于变形,其内部各点均会发生相对位移,因而产生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如果组成弹性体的物质在弹性体中的分布是均匀而且连续的,弹性体内各部分的内力组成连续分布的力系。 由于整体是平衡的,因此对于截开的每一部分也是平衡的——作用在每一部分上的外力必须与截面上分布内力相平衡,形成平衡力系。 内力的作用种类 对于杆件结构体系来讲,杆件内部的内力有以下几种:轴向作用,即拉力与压力;弯曲作用,即弯矩;扭转作用,即扭矩;剪切作用,即剪力。 要明确这几种作用对于杆件产生的变形趋势。 内力的正负规则 对于任何内力,其正负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选取左侧截面,并以其法线方向为x轴的正向建立坐标系。对于轴力,与坐标系同向的轴力为正,反之为负;对于弯矩,逆时针为正,反之为负;对于剪力,顺时针为正,反之为负;对于扭矩,在截面内逆时针作用为正,反之为负。 对于任何截面的任何内力,其求解原则也基本一致——以截面截取出的左侧隔离体为基础,对其进行外部的、整体的力学平衡。

轴力 对于轴力,是指杆件横截面上所作用的截面法向力的合力,可以简化至截面的轴线上,作用点即为该截面的杆件轴线通过点,方向为该点的轴线切线的方向。 截面法是轴力求解的基本方法,通过截取截面并利用力学平衡原则,可以有效求解出截面的轴力作用。但要注意,截面必须是横截面,即与该点轴线垂直的截面。 剪力 剪力是距离无限接近的相临截面上相互平行错动的作用,是指杆件横截面上所作用的截面切向力的合力,可以简化至截面的轴线上,作用点即为该截面的杆件轴线通过点,方向为该点的轴线法向的方向。 截面法也是剪力求解的基本方法,通过截取截面并利用力学平衡原则,可以有效求解出截面的剪力作用。 弯矩 弯矩是促使相临截面一侧相互接近,另一侧相互分离的作用。因此弯矩在截面上产生拉力与压力,拉力与压力共同构成截面力偶。 截面法可以求解弯矩的量值,基本方法为选择想要求解弯矩的截面并截开,对于截面左侧的杆件进行力学平衡,以截面中心为弯矩中心,可以消去截面剪力所产生的弯矩作用,直接求解出截面弯矩的大小。 扭矩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精选】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 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的关系,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正应力⎩ ⎨⎧拉应力压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 ⎨⎧角应变线应变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 ⎧ ==∆=Gr EA Pl l E τεσ夹角的变化。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拉伸或压缩。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ψ ,三个应力特征点:b s p σσσ、、,四个变化阶段: 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泊松比v ,) (V E G +=12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

6.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塑性材料 []s s n σσ= s σσ =0 脆性材料 []b b n σσ= b σσ =0 7.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 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 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 论应用的未来状态。 3) 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布规律。 9 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 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 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极限荷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内力及应力的概念

1.1材料力学的任务 任何建筑物或机器设备都是由若干构件或零件组成的。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组成它们的各个构件通常都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例如,房屋中的梁要承受楼板传给它的重量,轧钢机受到钢坯变形时的阻力等,这些力统称为作用在构件上的荷载。 要想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组成它们的每一个构件在荷载作用下都能正常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或机械的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构件正常安全地工作,对所设计的构件在力学上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归纳如下。 1.强度要求 强度是指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材料强度高,是指这种材料比较坚固,不易被破坏;材料强度低,则是指这种材料不够坚固,较易被破坏。在一定荷载作用下,如果构件的尺寸、材料的性能与所受的荷载不相适应,如机器中传动轴的直径太小、起吊货物的绳索过细,当传递的功率较大、货物过重时,就可能因强度不够而发生断裂,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灾难性的事故。显然这是工程上绝不允许的。 2.刚度要求 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构件的刚度大,是指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不易变形,即抵抗变形的能力大;构件的刚度小,是指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较易变形,即抵抗变形的能力小。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在工程中,即使构件强度足够,如果变形过大,也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例如,楼板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过大,下面的抹灰层就会开裂、脱落;车床主轴变形过大,则影响加工精度,破坏齿轮的正常啮合,引起轴承的不均匀磨损,从而造成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工程中,根据不同的用途,使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即要求构件具有一定的刚度。 3.稳定性要求 受压的细长杆和薄壁构件,当荷载增加时,还可能出现突然失去初始平衡形态的现象, 称为丧失稳定,简称失稳。例如,房屋中受压柱如果是细长的,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就有可能显著地变

材料力学中内力

材料力学中内力 内力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在材料力学中,内力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和行为的基础。本文将从内力的定义、分类、作用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内力是指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材料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其他相互作用力相连,这些相互作用力产生的力就是内力。内力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们具有强度和方向,并且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内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可以将内力分为两类: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是指作用在材料截面上的力,它垂直于截面的方向。切应力是指作用在材料截面上的力,它与截面平行。正应力和切应力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它们直接影响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内力在材料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内力是材料变形和破坏的直接原因。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内力。这些内力使材料发生变形或破坏,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次,内力还可以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强度。不同材料的内力分布和大小是不同的,内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材料的局部变形和破坏。因此,了解和控制内力对于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强度非常重要。

在材料力学中,计算内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内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来实现。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可以通过外力和材料截面积的比值来计算。应变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可以通过材料的变形和初始长度的比值来计算。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内力。 总结起来,内力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材料内部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可以分为正应力和切应力,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内力在材料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也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强度。内力的计算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来实现。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内力,可以为材料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工程力学名词解释 1.静力学中研究的两个问题:(1力系的简化; 2.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2.刚体:任何状态下都不变形的物体 3.多余约束:如果的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体系的独立运动参数并不减少,此类约束为多余约束 4.摩擦角;当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全反力与法线间的夹角 5.材料的塑性:材料能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6.中性轴:在平面弯曲和斜弯曲情况下,横截面与应力平面的交线上各点的正压力值均为零,这条交线叫中性轴 7.超静定: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未知量的数目大于对应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仅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量 8.低碳钢的冷作硬化;若材料曾一度受力到达强化阶段,然后卸载,则再重新加载时,比例极限和屈服点将提高,而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将减小 9.材料力学中的内力:物体内部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力 10.应力集中:局部区域应力突然增大的现象 11.自锁现象;与力的大小无关而与摩擦角有关的平衡条件称为自锁条件,物体在这种条件下的平衡现象称为自锁现象12应力:分布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13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3)强化阶段(4)局部变形 14.横力弯曲:剪切面上同时存在弯矩M和剪力Fs。这种弯曲称为和横力弯曲。Fs为零而弯矩M为常量,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15剪切:两力间的横截面发生相对错动的形式。 16挤压应力:由于挤压力而引起的应力。 17单元体:如果以横截面和纵向截面自筒壁上取出一个微小的正六面体。 18纯剪切:在单元体上将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作用。19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20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1)选用合理的截面(2)采用变截面梁(3)适度布置载荷和支座位置 21挠曲线:梁弯曲后的轴线。 22.提高梁刚度和强度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安排梁的支承2.合理的布置载荷3.选择梁的合理截面 23.挠度:梁轴线上的一点在垂直于梁变形前轴方向的线位移 24.转角:梁任一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

材料力学概念整理

1.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构建抵抗失稳、维持原有平衡 状态的能力。 2.材料的三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变形的两个基本假设:小变形假设、线弹性假设 3.基本变形: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内力: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物体内部各质点相互作用的内力的该变量,即由外力引起的 “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5.应力:受力杆件在截面上各点处的内力的大小和方向(一点处分布内力的集度),来 表明内力左右在该点处的强弱程度. 6.低碳钢拉伸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滑移线)、强化阶段、紧缩阶段。 7.冷作硬化:在常温下降钢材拉伸超过屈服阶段,卸载再重新加载时,比例极限提高而塑 性降低的现象(提高强度,降低塑性). 8.应力集中:由于截面尺寸突然改变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 9.轴:工程中常把以扭转为主要变形构件. 10.扭转;杆件两端受到两个作用面垂直于杆轴线的力偶的作用,两力偶大小相等,转向相 反,使杆的各截面绕轴线做相对转动产生的变形。 11.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单元体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上,沿垂直于两面交线作用的切应力 必然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共同指向或背离该两面的交线。 12.梁: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要变形的构件通常称为梁。 13.弯曲:在一对转向相反,作用在杆的纵向平面内的外力偶作用下,直杆将在该轴向平面 内发生弯曲,变形后的杆轴线将弯成曲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 14.叠加原理:几个外力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某一量值(支座反力,内力,应力,变形,位移 值)等于每个外力单独作用所引起的该量量值的代数和,这是力学分析的一个普遍原理,称为叠加原理. 15.纯弯曲:平面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横力弯曲: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的弯曲. 16.中性层:由于变形的连续性,纵向纤维从受压缩到受拉伸的变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一 层既不受压缩、又不受拉伸的纤维,这层纤维称为中性层。 17.挠度:用垂直于梁轴线的线位移代表横截面形心的线位移.转角:绕本身的中性轴转过 一个角度. 18.应力状态:受力构件内一点处各个不同方位截面上的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情况,称为一 点出的应力状态。 19.单元体:为了研究受力构件一点处的应力状体,可围绕该点取出一微小,正六面体, 称为单元体。 20.主平面、主应力:对于受力构件内任一点,总可以找到三对相对垂直的平面,在这些面 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这些切应力为零的平面的平面称为主平面,其上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21.截面核心:压杆横截面上只产生压应力时压力作用区域.(对于偏心受压构件,为避免 截面产生拉应力,要求偏心压力作用在横截面性心附近的某个区域内,此区域称为截面核心) 22.临界压力: 23.失稳:压杆从稳定平衡状态转化为不稳定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为丧失稳定性,简称失 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