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网和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糖网和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获得研究地区人群流行病学的监测资料,评估糖尿病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通过平台数据的挖掘,探索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诊断、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相关卫生政策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2. 构建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配套实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协同诊疗制度,评估其对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研究内容

该项目中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研究:

(一)基于人群糖尿病监测流行病调查

该调查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地区人群进行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控制及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调查并估算研究地区干预后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在研究期间的累积发病率;

(2)了解研究地区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体检结果和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3)基于以上的分析,探究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诊断、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

(二)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干预研究:

该研究将评估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社会影响:

1.探究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对研究地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其中,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包括三部分:(1)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3)糖尿病管理相关卫生服务利用率及卫生服务满意度。

2.探究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形成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对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糖尿病卫生服务成本、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及社会成本的影响;

3. 评估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形成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的成本效益。其中效益为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的提升,成本为包括项目成本及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其他社会成本。

(三)研究假设

1. 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体检结果和生化检测结果是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2. 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研究地区的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能提示研究地区的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预防控制及诊断的关键时期和重点人群;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提示意义;

4. 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能够提高:(1)糖尿病管理的质量;(2)糖尿病管理的患者依从性;(3)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从而该平台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推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及卫生服务满意度;

5. 建立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分级协调的就医模式,能够加快糖尿患者分级转诊周期,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及卫生服务满意度;

6. 建立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形成分级协调的就医模式,能够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减轻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降低糖尿病卫生服务成本及其他社会成本。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加强地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监测,为研究地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2. 通过建立糖尿病健康服务管理新模式,提高糖尿病管理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推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病变的发生发展,减轻我国公共卫生负担;

3. 通过形成分级协同诊疗体系,提高糖尿患管理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控制医疗保险费,降低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其他社会成本。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Elsevier、Medline、Pubmed 等国内外数据库,以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中华医学会等网站,搜集关于糖尿病诊断、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科诊断、治疗的指南;搜集关于糖尿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搜集关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搜集糖尿病相关的卫生服务评价研究机政策干预效果评价等研究;搜集关于视网膜照相技术相关的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智能系统、人机交互、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网络计算和科学计算的理论背景及发展;搜集关于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医学信息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软件,决策分析模型或DW/DM 等技术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及发展。

二实证研究

(一)预调查

选取广州市黄埔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包括视网膜监测技术及其体系的构建及分级诊疗制度的落

实,发现在社区构建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修改创新。采取方便抽样原则,在社区选取50名糖尿病患者,测试并修改研究工具,并确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样本量的估算。咨询专家意见,并针对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问题,分别对试点区域糖尿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负责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键人物进行非结构式访谈。

(二)正式调查

1. 研究设计

该项目中包括:

(1)基于人群糖尿病监测的流行病调查:

基于人群糖尿病监测的流行病调查是汇集多个横断面数据的纵向追踪研究设计,该调查将在研究期间连续地收集研究地区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体格检查结果、生化检测结果、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

(2)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干预研究

该研究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为干预单位的类实验研究设计。在干预实施开始时至第三年,该研究将每年收集研究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患者依从性及信任感、卫生服务利用率、卫生服务满意度、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及其他健康成本的信息,评估干预对糖尿病管理质量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影响,并进行干预的成本效益分析。

2. 研究地区

广州市社区卫生中心。(入选卫生服务中心注册基线资料中须有至少500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或其中心所服务的人群中须有至少5000名为18岁以上的患者。)

3. 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广州市常住人口中所有Ⅱ型(T2DM)糖尿病患者。

(1)纳入标准

1)年龄大于18周岁的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

2)在社区卫生中心或区级以上医院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T2DM);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并建立健康资料;

5)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

6)自愿并有能力参与本次研究,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1)怀孕,哺乳期或计划怀孕中的女性;

2)患有身体上和医学诊断上/或精神上(如精神病,严重抑郁,不能交流者)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3)处于疾病晚期或有其他无法遵循协议要求情形(如无法自我照料者,活动性的精神病患者,酗酒者,药物滥用者,严重病患者和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

4)三年内要计划搬离本社区,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连续参与本研究;

5)参与其他干预研究。

4. 样本量估计

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变化情况作为样本估计的主要指标。根据文献综述,研究报告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约为24.7-37.5%[1][2],跟踪某一固定Ⅱ型糖尿病患者队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增长9%至15%[3][4]。

以20%作为本次研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保守估计,并估计干预前每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约增长12%,干预后每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增长至少低于9%,以5%作为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平α),以20 %作为二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平β),以70%作为可接受的无应答略,连续跟踪三年,以60%为每年可接受的失访率,计算可得最小样本量应为43596人,取整约为50000人。最终样本量估计根据预调查情况计算确定。

根统计[5],广州共有29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预估每个社区至少服务10000常住患者,根据文献报告我国成人Ⅱ型糖尿患病率约为11.6%[6],即预估每个社区至少1000名Ⅱ型糖尿病,需抽取约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

服务站。

5. 干预措施

在研究地区社区构建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包括(1)视网膜监测技术的进入及监测体系;(2)分级协同诊疗体系构建;(3)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及数据的构建;(4)糖尿病健康管理及糖尿病教育。

(1)视网膜监测技术的进入及监测体系的构建

向社区引入适宜社区使用的眼底照相设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监测体系(眼底照相室)空间布局、设备配置、人员配置、全科医生眼底照相技能的培训研究,以及社区视网膜病变监测体系的管理规范和流程的构建。

(2)分级诊疗体系构建

基于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多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构建,包括社区管理中心、区县管理中心、省级管理中心的工作机制和构建。

构建“照阅分离、分级协同”的三级防治体系,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影像资料将通过MedLink云端数据库上传至眼底影像诊断中心(阅片中心),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影像阅片诊断。阅片报告发送回全科医生的医生工作站。根据检查结果,异常的病人转诊至县市级医院眼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初步治疗;二级医院无法解决的问题继续转诊至三级医院(省级中心)接受进一步诊疗。

(3)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及数据的构建

在社区卫生中心实现眼底照相的影像资料处理、存贮、传输和影像诊断,实现以及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社区全科医生实现诊断,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像诊断阅片流程和阅片自动质量控制程序。

(4)糖尿病健康管理及糖尿病教育

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制定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全面的培训项目,重点培训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内容,共10个学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严格按照培训内容配合平台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

除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要求接受3次糖尿病的随访外(一般健康状况和空腹血糖检测),还包括每年糖网随访强化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内容:1)糖尿病基础

知识的宣教;2)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必要性;3)强调运动疗法的重要性;4)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5)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6)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7)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包括血糖仪的自我检测、胰岛素注射方法。

6. 资料收集

采用随机整齐抽样的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50个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在社区登记的常住人口中,将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Ⅱ型(T2DM)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中。

在研究地区平台构初及研究期间,每年收集一下资料:

(1)测量内容及指标

1)糖尿病监测指标

a.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在研究期间的累积发病率;

b.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c.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

d.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颈围、腰围、呼吸、脉搏和血压;

e.生化检测结果,包括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快速和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

f.眼底病变检查,包括视力及眼底分级[7]。

2)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测量

a.糖尿病管理质量,由糖尿病认可项目(Diabetes Recognition Program ,DRP)[8]得分测量;

b.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由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SDSCA)得分测量[9];

c.糖尿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由问卷分数评定;

d.糖尿病管理卫生服务利用率,由问卷分数评定;

e.糖尿病管理卫生服务满意度,由问卷分数评定。

3)成本核算

a.卫生服务成本,重点包括医疗保险费用。卫生服务的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服务成本、间接非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医疗服务包括医院检验和检查成本、医疗管理成本及任何后续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包括非病人的来往医院的交通费等。间接成本由治疗过程中相关的时间成本组成,包括因计划影响而产生的对病人或其他任何人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患者的损伤、失能和失去生命所造成的生产力的丧失。

b.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犯病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

c.患者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直接医疗花费,交通、住宿、看护、额外营养等间接医疗花费,患者和家人在有效劳动日因故误工天数造成的社会损失,患者及家属误工仍继续得到的工资、病伤者得到的抚慰物品和各项救济或补助,财政预防病伤的卫生经费支出、社会企业、社团支出的预防费用、家庭或个人预防费用支出等。

c.干预费用:包括干预启动费用、运营费用和其他费用。

4)成本-效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表示,公式为:ICER = [Ea-Eb] / [Ca-Cb]。Ca、Cb分别为干预后节点和干预开始时每年用于糖尿病的卫生服务成本,Ea、Eb分别为干预后节点和干预开始时糖尿病的健康收益。

5)成本效用分析

结合生命质量,考虑干预的医疗干预措施所挽救的生命年数。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

(2)测量工具

1)医用体格测量工具;

2)有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生化仪器及实验室标准化体系;

3)由糖尿病认可项目(Diabetes Recognition Program ,DRP)

4)糖尿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和利用问卷;

5)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社区供给机制问卷;

6)糖尿病健康管理依从性,满意度调查问卷;

7)Toobet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DSCA);

8)食物频率问卷( FFQ)[10];

9)24小时饮食回忆问卷(24 HR)[11];

10)全球体力活动问卷;(GPAQ)[12];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两次录入,使用R version 3.2.2 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时,采用t-test检验、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重线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采用自回归模型对时序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多水平数据资料采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

8. 调查质量控制

1)设计准备阶段,邀请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调查方案、调查表进行论证和指导,并征求开展调查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调查表格。

2)在正式调查实施前,选取一个调查点进行预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并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3)在调查开始之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现场调查。

4)离开调查现场之前,调查员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要重新询问核实,有错误及时更正,有遗漏及时补填。

5)调查员在调查当晚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

6)调查表填写完整率≥99%、填写差错率<1%,审核员对不合格的调查表应及时进行填补并与调查员联系查明。

7)数据管理人员对上报的数据库随机抽取5%进行调查表录入质量检查,字符差错率≥3‰的属录入不合格,要进行重新录入。

8)调查完成后随机抽取2%的调查表进行复核,符合率要求在95%以上。

9) 数据收集整理阶段,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对逻辑错误的数据进行清洗核对。

9. 伦理审核及知情同意

1)本研究基本遵从普遍接受的科学原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经科学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能保证涉及人群的试验能获得由科学价值的结果。

2)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均在实验方案中明确说明,基本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3)本次研究参与者将可从研究的结果中受益。

4)本次研究参与者均遵循自愿原则参加本研究,参与前将会让本次研究参与者对研究项目由充分了解(知情同意),包括了解试验目的、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可能的危险性,并征得本次研究参与者(或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研究将尊重受试者保护自身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10. 研究计划

三、技术路线

文献综述

社区随机整群抽样

数据分析

基于人群的糖尿病监测

基于社区的干预研究

分级协同体系 卫生经济学评价

糖尿病及糖网 卫生经济学评价

糖尿病及糖网 流行病学

预调查

调查工具调整 确定样本量

专家咨询

研究 产出

实证 研究

理论 研究

基线资料收集:包括第一年糖尿病流病监测

干预实施

视网膜 监测体系

健康管理 平台 分级协同体系

干预开始

人口学及 危险因素调查

临床资料及 糖尿病管理

卫生服务评价指标

卫生经济学评价指

干预后第一次结局测量:包括第二年糖尿病流病监测

干预后第二次结局测量:包括第三年糖尿病流病监测

参考文献:(待添加)

附件:

1.病例定义

(1)糖尿病诊断标准(单位: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mg/dl)):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随机血糖≥11.1mmol/l 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HbA1C≥6.5%(2)糖尿病分型标准: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也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相对丧失,临床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肥胖和老年人;3妊娠型糖尿病,属于女性妊娠期间引起的暂时性血糖升高,分娩后大部分都可以自行痊愈;4其他类型糖尿病,一般都是在临床上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现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大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后面两类糖尿病发病概率很低,几乎不到1%。

本研究对象不包括妊娠型糖尿病和因使用药物导致的糖尿病患者。

(3)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定义:免散瞳眼底照相可见以下任何一种或几种病变:视网膜软性渗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静脉串珠,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和其他任何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体征。

2、基础调查标本检测指标

生化检测

血常规

血红蛋白__________g/L 白细胞_______×109/L

血小板______×109/L

肌酸激酶__________u/l

尿常规尿蛋白_________尿糖_________尿酮体_________尿潜血_________

尿酸_________umol/L

空腹血糖_________________mmol/L 或___________________mg/dL

糖化血红蛋白_____________%

肝功能

血清谷丙转氨酶U/L

血清谷草转氨酶U/L

总胆红素μmol/L

肾功能血清肌酐μmol/L;血尿素氮mmol/L

血脂

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眼科检查

基础视力

左眼右眼

(矫正视力:左眼右眼)

小孔视力左眼右眼

免散瞳

眼底照相

(可多选)

左眼右眼

(①视网膜软性渗出②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③静脉串珠,④视网膜

前出血⑤玻璃体积血⑥视网膜新生血管⑦其他任何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体征)

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研究科研技术合作协议

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研究 科研技术合作协议 协议编号: 甲方: 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荔枝山路6号 乙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地址: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有意就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合作。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信守履行。 第一条:合作内容 甲乙双方在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糖网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合作。甲方利用其自身在产品设计、科研技术能力,IT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等,乙方利用自身在科室场地、技术人员、质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相关临床及卫生经济学研究,并共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云康糖尿病管理中心”和糖网阅片中心,开展技术和服务示范应用。 第二条:合作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起始日期2017年2月3日,终止日期2020年2月3日。如需延长合同期限,双方需在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签订延期协议。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提供30万项目科研资金协助乙方完成科研目标,项目资金用于但不限于租赁或 购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相设备(免散瞳眼底照相设备)、项目人力资源费用支出、项目学术推广活动经费、国际学术会务费用、专家劳务费、差旅费等; 2.甲方负责提供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监测体系、硬件设备(免散瞳眼底照相设备)配 置建议、晓薇云服务专业应用软件以及眼底影像远程诊断服务(此为付费服务),并

糖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将简要介绍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三种,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糖尿病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病因方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研究发现,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胰岛细胞凋亡等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诊断方面,临床上主要依靠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区分不同类型糖尿病,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等手段,其中药物治疗最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但这些药物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未来,糖尿病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新的药物、技术和教育倡导等方面。新药物方面,需要研发更加高效、安全、低副作用的降糖药物,

同时也要新型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糖尿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教育倡导方面,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也要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研究与应用也需要新的机遇。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研究和治疗工作。又如,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和预防,因此需要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工作。 总之,糖尿病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不断提高糖尿病的研究水平和治疗效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大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糖网和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糖网和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获得研究地区人群流行病学的监测资料,评估糖尿病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通过平台数据的挖掘,探索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诊断、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相关卫生政策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2. 构建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配套实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协同诊疗制度,评估其对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二、研究内容 该项目中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研究: (一)基于人群糖尿病监测流行病调查 该调查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地区人群进行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控制及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调查并估算研究地区干预后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在研究期间的累积发病率; (2)了解研究地区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体检结果和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并探究其与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3)基于以上的分析,探究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诊断、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

(二)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干预研究: 该研究将评估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社会影响: 1.探究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对研究地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其中,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包括三部分:(1)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3)糖尿病管理相关卫生服务利用率及卫生服务满意度。 2.探究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形成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对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糖尿病卫生服务成本、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及社会成本的影响; 3. 评估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形成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就医模式的成本效益。其中效益为糖尿病健康管理质量的提升,成本为包括项目成本及患者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其他社会成本。 (三)研究假设 1. 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模式,吸烟状况和饮酒量)、体检结果和生化检测结果是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2. 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研究地区的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能提示研究地区的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预防控制及诊断的关键时期和重点人群;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提示意义; 4. 基于视网膜监测体系的糖尿病社区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能够提高:(1)糖尿病管理的质量;(2)糖尿病管理的患者依从性;(3)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从而该平台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推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及卫生服务满意度;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2型糖尿病模型构建与相关防治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2型糖尿病模型构建与相关防治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结题报 告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2型糖尿病模型构建 与相关防治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4.25亿糖尿 病患者,中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之一。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治疗2型糖尿病需要巨大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支出。因此,探索更有效和经济合理的防治策略对于控制糖尿病的传 播和减轻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对不同防治策略的实施进 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探索最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 本研究采用离散事件仿真模型,仿真运用了北京市实际糖尿病数 据和文献数据,对不同区域防治策略的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制定出最优化的防治策略。 三、研究结果 经过模型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可以大大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 的治疗负担。此外,规范化的医疗管理和营养指导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2.防治成本较低的区域,可以考虑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提 高基层医疗人员的糖尿病管理水平。同时,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 管理,并加强公众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糖尿病防治的整体意识。 3.防治成本较高的区域,应加强社会资本的介入,建立糖尿病患 者友好型医疗机构,制定有效的保险政策,以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中,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以供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参考。 在防治成本较低的区域,应着重进行慢性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 普及和宣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卫生知识。在防治成本较高的区域,应该注重社会资本介入,开展区域合作,建立患者友好型医疗机构, 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和治疗效果。 这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可供决策者参考,以制定更加精 准和经济合理的糖尿病防治策略。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功能异常的全面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很多,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 ①了解又罚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②了解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 ③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情况兵进行死亡研究; ④及早发现是尚未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者及高危人群,及时治疗与防治,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⑤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和遗传标志,掌握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的自然发展规律,了解造成糖尿病易感性的原因; ⑥了解目前邵阳市地区各个年龄组、各性别、各职业、各民族、以及城乡的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为我市以后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提供科学基础的防制资料; 二、调查范围 1.选择对象: (1)15周岁以上当地常住居民参加本次糖尿病调查; (2)15岁以下的患者应进行IDDM登记,但不参加本次调查。 2.排除对象: (1)急性疾病或外伤手术患者; (2)因各种疾病或后遗症而卧床不起者; (3)严重肝脏疾病患者; (4)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如胰腺疾病或手术后,库欣综合征等); (5)妊娠妇女(孕前有糖尿病者应如实登记); (6)流动人口。 三、抽样方法 1.样本量:取样量不必过大。应根据当地人口总数和估计的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决定样本量。一般而言,调查市人口的万分之1~6,使实际人口不低于1000,不超过10000,城乡人口各半,年龄组成合理,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材料。在估计患病率较低的地区,应适当扩大调查率和样本量。 2.抽样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结合整群随机抽样。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以血糖水平过高为特征,其流行病 学特征和趋势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 疾病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有4.25亿人 患有糖尿病,占人口总数的8.8%。根据调查,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 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较高,尤 其是在东南亚、中东和一些西太平洋岛国。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加 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患病率也相当高。 3. 性别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 差异较大。男性患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女性在特定生理期间 (如妊娠期和更年期)容易发生糖尿病。 4. 年龄差异:糖尿病发病年龄有一定的倾向性,40岁以上的中 年人和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和儿童也越来越容易患上糖尿病。 5. 遗传和家族史:遗传倾向是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 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糖尿病,那么他患糖尿病的风 险也会增加。 6.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 运动、肥胖等,是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糖、高脂肪和高盐 等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流行趋势 1. 高发生率: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数的增加,糖尿病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 增至6.43亿人。 2. 儿童糖尿病的增加: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改变,儿

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缺乏锻炼、高糖饮食和肥胖是导致儿童糖尿病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糖尿病并发症的增加: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力问题和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的质量生活下降,并增加医疗负担。 4.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随着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愈发明显,预防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减少不良习惯,如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5.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流行和控制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低收入、低教育水平和社会不平等是糖尿病患病率高的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总结: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分析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和流行趋势,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疾病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仅2019年,就新增了4千万患者。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医疗卫生领域的 重点问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其 发病机制,将有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干预策略,从而控制病情进展,提升治疗效果。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血糖代 谢紊乱病症,同时也是多种代谢和营养物质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一型和二型两大类,另外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和 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也有少数人在20-30岁初发病。 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其中肥胖、高体重、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应激等因素都是重要的危 险因素。 二、全球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1、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与死亡情况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发展 中国家的患病率增长更为显著。患者群体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8.3%。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据全球糖尿病研究基金会发 布的统计数据,在2019年,全球有465万人死于糖尿病,并且, 接下来的每4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死亡。 2、糖尿病的发病与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与生活方式、基因、 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全球各地的糖尿病流行情况也与人群的生 活方式、营养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抽烟等行为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 当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剂量的降 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等药物治疗方案,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 治疗方法。 3、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1、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某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某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某市常住人口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方法:在某市建设、新华、胜利、祁连、峪苑、紫轩社区和新城镇、文殊镇、峪泉镇随机抽取2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及行为方式,并进行现场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测定。采用SPSS19.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当地居民糖尿病的流行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推断影响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某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6.31%,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其OR值为1.072;男性较女性有更高的患病风险,OR值为0.240;文化程度也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OR值为0.881;不经常吃水果会增加患病风险,OR值等于0.666;BMI等级、腰围等级越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越高,OR值分别为1.495、1.126;糖尿病家族史的OR值为1.807,表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与正常人群相比有更高的糖尿病发病风险。 结论:某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6.31%,年龄、文化程度、是否经常吃水果、超重和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某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某,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引言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会议上对糖尿病做出了明确定义:当机体胰腺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或者机体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即可发生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以“三多一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当患者发现患病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故2型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危害更大。妊娠期糖尿病是特发于妊娠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健康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健康经济学中的实 证研究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作为健康经济学领域的基础科学,对研究人口健康和医疗资源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健康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重点介绍其应用于公共卫生决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案例。 一、疾病负担评估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评估疾病负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收集人口健康数据,包括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失能情况,研究者可以计算出病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这些数据有助于决策者确定卫生资源的优先分配,从而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效益。 例如,在某一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疾病是该国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导致的死亡人数和失能人数显著高于其他疾病。这一研究结果支持政府在卫生资源分配中优先考虑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减少疾病负担并提高经济效益。 二、公共卫生决策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疾病的传播方式、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研究者能够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口健康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举个例子,研究者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疟 疾在某个地区的传播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蚊子的繁殖地 和人群流动是导致当地疟疾高发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些结果,政府制 定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包括蚊虫灭绝和人口流动监测,从而显著减 少了疟疾的发病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能够提供实证研究的 支持。通过分析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费用分摊机制和医疗资源的分 配情况,研究者能够评估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例如,某国针对其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制度在某些地 区和人群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即有些地区的居民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险 服务,而另一些地区的人群则面临无医疗保障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一 差距,政府依据研究结果,调整了医疗保险制度,增加了覆盖范围和 补贴金额,使得所有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总结起来,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健康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研究疾病负担、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评估医疗保险制度,流行病 学和卫生统计学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分配效率提供了科学 依据。这些实证研究为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政策和措施,从而促进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行病学中的卫生经济学疾病的成本与效益

流行病学中的卫生经济学疾病的成本与效益在流行病学中,卫生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疾 病对个人、社会和经济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对疾病的经济影响进行研 究和分析,可以为健康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做 出合理的决策。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中卫生经济学的重要性,并分析 疾病的成本和效益。 一、卫生经济学在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性 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健康和保健方面经济问题的学科,它与流行病学 的结合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对人群和社会的影响。首先,卫 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经济负担。疾病不仅给个人的健康带 来损害,还会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通过测算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成本,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疾病带来的负面 效应。 其次,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评估不同健康政策的效果和成本效益。在制定健康政策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政策的成本以及对健康的影响。通过卫生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定量地评估不同政策对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效果,并计算出这些政策的成本效益比。这有助于决策者制定 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健康政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二、疾病的成本 疾病的成本是指由于疾病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所导致的经 济损失。疾病的成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衡量和评估。首先是直接医

疗成本,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医疗费用。其次是间 接医疗成本,包括因病导致的工作能力丧失、生产力下降所引起的经 济损失等。此外,还有疾病对个人和家庭的非医疗支出,如购买药品、康复设备等的费用。疾病还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财务困扰,可能需要 借债或卖掉财产来支付治疗费用。 疾病的成本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负担,也是社会的负担。疾病带来 的经济损失不仅减少了全社会的生产力,还增加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 健系统的负担。因此,准确评估疾病的成本对于健康政策的制定和资 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三、疾病的效益 除了成本以外,疾病的效益也是卫生经济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效益是指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带来的健康效果和社会效益。例如,疫苗的接种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疾病对人群的伤害;早 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通过评估疾病的效益,我们可以量化不同健康措施带来的改善,为政 策制定者提供重要参考。 疾病的效益不仅从个体角度来看,也从社会角度来看。预防和控制 疾病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经济成本,还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改 善社会生活质量。另外,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还可以 减少疾病对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负担,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流行病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流行病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 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行病学是一个研究疾病、疾病传播和 控制的学科。卫生经济学则更关注医疗服务的经济评估、分配和管理。两个学科的结合为社会健康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指导。本文将探讨流行 病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经济评估、医疗支出和资源管理。 经济评估 经济评估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这是因为传染病和非 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意味着医疗支出、失去收入和人力资源损失等经济 负担。因此,流行病学的工具可以用来评估各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包括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和公共卫生政策。例如,在控制传染病方面,尽早的病例诊断和及时的隔离可能会减少疾病传播的规模和范围,从 而降低患病者和他们的社区的经济负担。 医疗支出 医疗支出是指个人或政府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的支出。对于传染 病的管理可能需要联合防治支出,包括药品、检测方法和医疗设备等 费用。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可以通过评估疾病的经济负担来评价传染 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例如,SARS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防止疾病传播,采取了大规模的隔离措施,这些措施导致了全国经济损失,大量 商业和旅游活动被迫停止。流行病学研究对评估这类政策的成本效益 非常重要,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出决策。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是指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卫 生经济学家预测哪些人口和地区容易受到疾病影响,并在这些地区分 配资源。例如,一项用于抗击流感疫苗的公共卫生计划可能需要在社 区中进行集中接种。流行病学家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接种时机和地点,以及确定政府应该为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分配的资源数量。 结论 流行病学在卫生经济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 以用于评估各种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还可以评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对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还可以帮助医疗决策者预测 哪些人口和地区容易受到疾病影响,并更好地管理和分配医疗资源。 这些对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贡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为 全球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

糖尿病流行病学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影响了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以及降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进展。 1. 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状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有4.2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肥胖率的上升,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糖尿病不仅仅是富裕国家的问题,贫困国家也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干预策略十分重要。 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与许多风险因素有关。其中,年龄、遗传因素和肥胖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此外,家族病史中糖尿病的存在会增加个体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另外,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旦出现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3. 糖尿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糖尿病按照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 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多发生在青少年 和儿童期。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 所致,多发生在成年人中。而妊娠期糖尿病则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 的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需要依据病情 进行个体化治疗。 4.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预防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况下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肾病、心脑 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同样重要。通过 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保持适当体重、均衡饮食 以及合理的运动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常 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随机血糖。对 于高危人群或疑似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血糖水平的定期监测,以 及相关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 总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糖尿病的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导致了巨大的疾病负担。了解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风险因素及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风险,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流 行病学研究将更好地促进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

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的应 用 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流行病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的科学,通过对疾病的流行 程度、病因、风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可以为社区健康提供重要 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 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一、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中的应用 在社区健康研究中,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区的疾病流行情 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病例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疾病的流行程度 和传播方式,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同时,流行病学还可以帮助 识别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并对社区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例如,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社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人员对该社区居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测试,发现肥胖、 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是该社区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基 于这些结果,社区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推广健康饮食和运动的观念,以降低该社区的糖尿病患病率。 二、流行病学在社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在社区健康干预研究中,流行病学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社区 群体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和效果分析,可以评估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社区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一个社区为了改善居民的心脏健康,实施了一项干预措施,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等。流行病学家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心脏健康状况进行前后比较,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干预措施对心脏健康的改善程度,从而指导社区的未来干预工作。 三、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的意义 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流行病学可以揭示社区疾病分布的规律和趋势,帮助社区了解其面临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其次,流行病学可以为社区提供科学的政策制定依据,使社区的公共卫生政策更加有效和针对性。最后,流行病学的应用可以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促进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 然而,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社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较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次,社区干预的实施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合作,需要社区居民、政府、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最后,社区干预的效果评估需要长期的跟踪和监测工作,需要耐心和持久性。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疾病流行规律和干预措施效果的研究,可以为社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然而,该领域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和持久努力。希望未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拓展流行病学在社区健康和社区干预中的应用。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重要的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首先,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惊人增长引人注目。根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数据,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10%,约有1.1亿中国人患有这一疾病。这一数字令人震惊,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这一数字的增长与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化,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其次,中国糖尿病的年龄特点也值得关注。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更年轻化。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下,而在其他国家通常在55岁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青少年是否易患糖尿病的担忧。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肥胖问题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了预防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教育青少年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紧迫性。 那么,为什么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此高呢?还有哪些因素对糖尿病的流行起到关键作用?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饮食以主食为主,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是精白米面的大量消费,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

快,导致很多人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休息。另外,烟草和酗酒也是糖尿 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 使得机体更加易患糖尿病。 除此之外,一些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例如,肥胖和遗传因素被普 遍认为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中国特点是人们普遍喜欢吃高糖、 高脂的饮食,如油炸食品等,这导致了肥胖率的显著上升,并增加了 糖尿病的风险。此外,遗传因素也对糖尿病的患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因此, 了解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控制中国糖尿病流行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其次,鼓励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和不良生 活习惯。政府还加大对糖尿病相关科学研究和医疗资源的支持力度。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糖尿病防控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糖尿病流行的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引人担忧。中国糖尿病患者 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年龄更年轻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良的饮食习 惯和生活习惯,肥胖和遗传因素等各种因素都对中国糖尿病的流行起 到了重要作用。在控制糖尿病流行方面,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都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 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研究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胰岛素阻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疾病。因此,研究Ⅱ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统计,全球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4.62亿人,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6.95亿人。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由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人口众多,亚洲国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也最多。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而非洲大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是该地区的患病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 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证明,一系列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疾病的发展。以下是目前公认的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久坐、不运动、高盐饮食、大量摄取糖分、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肥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 遗传因素 很多人认为,Ⅱ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疾病,确实,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发病率有影响。如果家族中有Ⅱ型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3.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代谢功能会逐渐出现问题。老年人的身体不如年轻人那样适应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他们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4. 肥胖 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取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肥胖,从而产生糖尿病。 5. 血压 高血压也是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的升高会增加肾脏、血管和其他器官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6. 胆固醇 高胆固醇也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胆固醇的升高可能会导致身体内部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

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除应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控制血糖水平外,积极的生活方 式干预对控制病程进展,促进病人康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行为矫正等。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27-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是导致 劳动力人群失明、非外伤性截肢、晚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科学研究证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或延迟2型糖尿病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生,同时,对糖尿病人实行 生活干预能够延迟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通过干预生活方式进行糖尿病的预防是迫切而必要的。 1 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实例 1997年,中国学者在大庆市33个诊所进行了一项为期6年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试验选择557位糖耐量降低者为受试对象。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饮食组、运动组及饮食+运动组。随访发现,饮食组、运动组及饮食+运动组的受试者糖尿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1.00%、46.00%、42.00%[1]。最近,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证实了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性[2]。此项研究分别在27个临床基地进行,涉及3000多名超重和肥胖的糖耐量降低受试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糖尿病一级预防临床试验。这些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生活方式综合干预组,其中,生活方式干预的目标是通过低 能量、低脂肪饮食和每周150min或以上的适当体育锻炼实现减少7.00%及以上的体质量。3年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综合干预组体质量分别平均减轻0.1kg、2.1kg和5.6kg;药物治疗组和综合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1.00%和58.00%。生活方式干预组中对不同种族受试者的效果类似,不同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受试者糖尿病风险度下降幅度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统计学意义;而二甲双胍治疗组中,老年人及瘦弱受试者的糖尿病风险度无明显下降。 2 如何开展生活方式干预 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前,药物治疗依然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选择,60.00%的糖尿病病人都是以药物治疗为主[2,3]。但是,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时间过长,采用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药物治疗还有副作用,从而导致患者对该病的治疗失去信心。为了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有效的综合治疗,采用药物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方案势在必行。其中,生活方 式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3 生活方式干预面对的挑战 任何一项卫生措施都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评价,以确定方案的优劣。 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也需要进行如下两方面的评价:一是投入,二是效果,两者均需要从服务购买者及长远的社会利益两个层面进行评价[4]。因此,尽量通过行为生活方式的干预手段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节余费用,对服务购买者和 患者自身都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从社会长远利益角度评价,必须考虑附加费用,即患者特定的直接医疗费用(例如绝对免赔额和共付款额)、直接非医疗费用(例如现款支付购买运动器械)、非直接费用(例如运动损伤造成的误工费)的整合[2]。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08本护1班,康群松,610091) 摘要:本文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提出健 康教育是最基本的护理干预形式,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社区团队干预,心理行为干预以及家 庭访视等多种护理干预形式正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尚存在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较差,缺少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及社区卫生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并提出社区护理干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干预;现状;发展方向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 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紊乱。它是由遗传基因决定并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导致的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糖尿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近年糖尿病也有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糖尿病占20%左右,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 老年糖尿病将是21世纪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因而,掌握老年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尤其重要。 1. 社区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护理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干预即是面对社区内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和维持社区人群的一门护理 服务工作[18]。如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患者及作嫁衣裳人的营养指导等在最近的一篇综 述中,英国中央Lancashire大学护理系Fleming等认为,社区护士在全国性的糖尿病服务体系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洛杉矶Charles R . Drew大学临床研究中心Davidso n 近期综合评估了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改善糖尿病管理效果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提醒患者会诊的时间,让患者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经治医生,对个别患者采取特异性的治疗,病例管理,医生能力培训以及多方面的质量改进干预等。 以上措施最有效的是社区护士全程参与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在随机临床试验中,由社区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二十三章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古称消渴病,医史记载已逾两千年。但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避世界性的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后的第三位严峻危害公共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HO资料说明,1998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35亿,预测到2025年将猛增至3亿,新增病例将要紧集中在中国、印支次大陆及非洲等进展中国家。依照1997年中国11省市的调查结果估量,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3000万人,且每一年以新增病例近100万的速度增加。因此,糖尿病是全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致死、致残的要紧缘故之一。WHO世界卫生报告显示,1998年糖尿病居全世界死因顺位的第6位,疾病负担顺位那么为第3位。1999年全世界因糖尿病致死的数量达到77.7万,占总死亡数的1.4%。依照残疾调整寿命年(DALYs)估量,全世界糖尿病引发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1.0%。糖尿病致使的医疗费用更是十分惊人。据美国CDC报告,1999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费用达980亿美元,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18%;我国1993年仅因医治糖尿病就支出22.16亿元。随着最近几年医疗费用的迅速增加,糖尿病所致的经济负担还将继续加重。因此预防和操纵糖尿病就成为世界各国亟待完成的任务。 第一节概述 一、糖尿病的概念和分型 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致使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 作为一组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适当的分类对开展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病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第一个被普遍应用的糖尿病分类系统由WHO于1980年公布,1985年又进行了修订。那个分类标准将糖尿病分为5型,基于临床特点和医治需要,提出糖尿病的两种要紧类型是胰岛素依托型(IDDM 或I型)和非胰岛素依托型(NIDDM或II型),考虑到发病机制又增加了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其它类型和怀胎期糖尿病三类。随着对糖尿病病因机制研究的深切,1999年WHO咨询报告(WHO/NCD/NCS/99.2)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