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

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

1.正常值。正常人的AD活性为5.3-20.1国际单位/升,平均值为14.6国际单位/升。2.临床意义。①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AD与ALT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ALT恢复正常而AD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AD 较ALT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AD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③鉴别黄疸。AD在阻塞性黄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一般LDH总活性为100-300单位,平均为185±10.9单位。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ALT、AST一致。肝炎恢复期,LDH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如LDH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

测定血清LDH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LDH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H5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此,对肝病病人测定LDH同工酶比测定LDH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LDH5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LDH5也随之增高。(四)血清胆碱酯酶(CHE)

用比色法测定其正常值为30-80单位/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CEH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

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多。其正常值

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意义如下:

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AKP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2.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常常升高。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AKP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梗阻。

3.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KP不断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

(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0-40单位/升(重氮试剂法)、0-50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临床意义如下:

1.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骨患有骼疾病时γ-GT正常。

2.急性肝炎病人的γ-GT恢复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

3.若慢性肝炎病人的γ-GT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

4.有阻塞性黄疸时,γ-GT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γ-GT有4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γ-GT1升高,患原发性肝癌则γ-GT2增高。

(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正常人LAP活性为15-50国际单位/毫升。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均升高。与AKP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升高而LAP不增高。

(八)血清5'核苷酸酶(5'N)

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5'磷酸单核苷酸,正常人血清5'N活性为2-15国际单位/升。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5'N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ALP高。正常妊娠者的5'N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

(丁惠国张世斌)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二)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 –7.0微摩尔/升,总胆红素为1.71-17.1微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分钟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小于20%。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故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2.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有时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升高(>7.0微摩尔/升),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一分钟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

3.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S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

正常值为1.71-17.1微摩尔/升。一般认为大于20.5微摩尔/升有以下临床意义:

1.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血清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甚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

2.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

3.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正常时为阴性。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

1.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

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3.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

(四)尿液尿胆原测定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毫克/24小时。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如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正常值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临床意义如下:

1.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γ球蛋白增高,α球蛋白稍降低,β球蛋白则高低不定。

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A/G为1.5-2.5/1。肝硬化病人的A/G比值几乎均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化者更明显。肝外胆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与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化者,尤其是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γ球蛋白显著增高者,A/G比值甚至倒置,是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二)血清蛋白电泳

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可作速度、方向

不同的移动。参考值白蛋白0.54-0.73,α1球蛋白0.03-0.05,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05-0.11,γ球蛋白0.12-0.20。临床意义如下:

1.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每日约合成11-14.7克。肝细胞受损害时,白蛋白合成及其在细胞内的运输和释放均可发生障碍,而分解代谢受影响较少,故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减少。急性肝炎病人,白蛋白轻或中度减少,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可明显降低,其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相关。故对肝炎病人,白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炎严重程度的依据和作为判断预后恶劣的指标。

2.α1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坏死和肝硬化病人,α1球蛋白减少,故测定α1球蛋白对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3.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病人初期,α2球蛋白多为正常,以后可逐渐增加;但肝细胞严重受损害时,常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α2球蛋白多数降低。

4.β球蛋白。肝细胞严重受损害者,β球蛋白明显降低,如进行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β球蛋白升高常提示有胆汁淤积。

5.γ球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多数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者明显升高,故血清γ球蛋白对判断病人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三)其他一些血清蛋白质检测

为了判断肝实质损害程度,可选用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结合球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等作为指标。血清蛋白质降低越明显,说明肝脏损害越重。对急性肝损害病人,可选用白蛋白、前白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结合珠蛋白、运铁蛋白等作为指标,如恢复正常,为预后良好的标志;对慢性肝炎病人,可判断是否为活动期,若结合珠蛋白、运血红素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提示有活动性病变存在。

(四)血氨的测定

氨主要来自肠道的尿素氮及食物蛋白质分解,肾脏谷氨酰胺和骨骼肌中腺甘酸分解产生。氨的主要清除途径是经过肝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因此,测定血氨的浓度,可用于估计肝病病人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肝脏受损越重,代谢氨的能力越差,血氨浓度越高。急性肝炎病人血氨正常或仅轻度增高;重型肝炎病人以及肝硬化病人,血氨可明显增高,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

(五)血浆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肝脏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场所,门静脉内的氨基酸在肝内主要经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使游离氨进一步合成为尿素,其他大部分进入体循环,即成为血浆氨基酸。包括支链氨基酸(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AAA):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

酸。正常的支、芳比值3-3.5/1。肝炎病人常有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值下降。故认为测定肝病病人血浆基酸及支、芳比值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功能和(或)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并可借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四、肝脏脂肪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为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毫摩尔/升,胆固醇酯约2.34-3.38毫摩尔/升。临床意义如下:

1.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常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明显。

2.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胆固醇多数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血清胆固醇可明显升高;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

(二)脂蛋白X(LP-X)测定

正常人的血清中绝对不出现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LP-X是脂蛋白中惟一具有临床意义的鉴别胆汁淤积的标志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外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100%,肝内胆汁淤积病人对其敏感性为97.7%,而无胆汁淤积的各种肝病病人LP-X阳性者仅有2.3%。LP-X可分为三种亚型:LP-X1、LP-X2、LP-X3,各亚型含量不同。LP-X测定对确定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有意义。

五、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除因子Ⅲ及因子α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病人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减少量最多的是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X,最后出现、减少量少的是因子V。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三)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X

合成障碍。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病情越重,HPT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 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 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 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 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肝硬化时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倒置。白蛋白含量与肝功能肝细胞数量成正比,血清白蛋白降至25g/L以下易产生腹水,预后多不良。降至20g/L以下时,近期预后多不良。肝硬化白蛋白减少常伴有球蛋白ALP特点是源起于肝的同工酶,反映肝分泌功能。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碱性磷酸酶于70%的肝硬化患者可见增高,小结节肝硬化时,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大姐姐肝硬化时往往显著升高。与胆汁淤滞性病变,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中度以上升高。肝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时,常明显升高,但血清胆红素不一定升高。ALP和ALT同时测定,有助于黄疸鉴别。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严重黄疸及浑浊血清也可使结果升高,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参考值:0—40 IU/L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注意事项:标本应避免溶血,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3 总蛋白(TP)g/L 正常参考值:60—85 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4 白蛋白(ALB) 正常参考值:35—55 g/L 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5 球蛋白(GLB)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球蛋白降低常见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体内球蛋白合成会减少。 6 白/球蛋白比值(A/G)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时称为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7 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3.42—20.5μmol/L 临床意义:由于胆红素的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干功能指标。黄疸发生的原因:①胆红素形成过多,如先天性的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的遗传性缺陷等;获得性的败血症、脾功能亢进;造血系统功能紊乱,如恶性贫血铅中毒等。②肝细胞

肝脏功能评估及临床意义

肝脏功能评估及临床意义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位于腹部右上方。它有着丰富的血管网和特殊的细胞组成,能够完成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不仅是体内代谢物质的重要场所,还拥有解毒、合成蛋白质和激素、储藏能量等重要功能。由于肝脏在人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肝脏功能的评估与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肝脏功能评估的方法 肝脏功能评估的方法包括生化检查、肝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生化检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肝脏酶和其他指标的水平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肝脏酶包括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ALT和AST是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其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就会释放到血液中。GGT主要参与肝细胞内的氨基酸代谢和肝胆排泄功能,当肝细胞受损时,GGT也会升高。ALP是肝与胆道共同的指标,当肝胆管系统受损时,ALP也会升高。

此外,肝脏功能评估还包括肝功能试验,如实验室检查中的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则包括超声、CT、MRI等技术,可帮助发现肝脏疾病的病理改变。 2. 肝脏功能评估的意义 肝脏功能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的肝脏疾病会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甚至引起肝衰竭。 在临床诊断中,肝脏功能评估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治疗效果。例如,在通过肝脏酶的检查得出肝脏疾病的存在之后,医生可以用肝功能试验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脏的受损程度。对治疗的监测方面,肝脏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药物对患者肝脏的影响和是否存在药物肝病的风险。 3. 肝脏功能评估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常见检查项目及意义 肝功能化验(详细解读肝功能化验单) 2008年09月13日星期六02:25 P.M.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在这里我们不再罗列每个项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只就每个项目的中文名称、英文代码及有何主要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 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

肝功能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正常指标及临床意义 一、肝功能检查项目-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为0-40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所以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5-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肝功能检查项目-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因为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因为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所以,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肝功能检查项目-谷氨酰转移酶(GGT) 正常值:0-50 U/L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肝功能检查项目-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项目,那么,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名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进入血液,是目前临床上反应肝脏受损最常用的指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5~40U/L。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叫谷草转氨酶,此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中,在心肌含量最高。肝炎时血清中ALT含量升高提示线粒体受损,病程易持久且较严重,急性肺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则有转为慢性肺炎的可能。 参考范围:成人8~40U/L。 AST的测定除了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 急性病毒性肺炎ALT/AST常小于1,黄疸出现以后,ALT开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AST常大于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更严重。 连续监测法:<50U/L。

四、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人的血液中的ALP主要来源于骨组织和肝组织。血液中AFP含量升高,预示胆汁排泄受阻(儿童正常发育期也可升高)。参考范围:成人 40~110U/L; 儿童<250U/L。 五、乳酸脱氢酶(LDH) LDH升高在重症肝炎时,提示肝细胞缺血、缺氧。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1、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40~55g/L。 球蛋白(G):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 急性肝炎时,血清蛋白的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下降,甚至倒置。 六、血清总胆红素(STB)、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 1、参考值 STB:成人3.4~17.1μmol/L。 CB: 0~6.8μmol/L。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 为20-30克/L,A/G为1.5-2.5:1。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 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7、总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bE):可了解肝病时脂质代谢障碍情况,阻塞性黄疸时Ch可增加,脂肪肝时也可能增加,如严重肝脏损害,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可下降。 返

肝功能关键指标及意义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因来源不一样,说法不尽相同) 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1,协助早期诊断2,作为携带者指标 (二) HBsAb(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阳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 阳性 1, 有助于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 3,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并存时,示对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5,急性期和恢复期滴度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6,估计病情转归和预后,如转阴示乙肝治愈。 (四) HBeAg e抗原正常值:阴性(-)阳性(+)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2,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示病情活动。 3,阳性孕妇则新生儿九成亦是阳性。 (五) e抗体抗-HBe 阳性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2,急性乙肝示预后良好,慢性阳性示病情静止。 3,肝硬化阳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则预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4,只存在于HBcAg(+)者中,抗-HBs阳性中亦可检出抗-HBe. 另一解释: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 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 (2)抗-HBs 抗-HBs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抗-HBs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当中,血液中没有游离的HBcAg,因此用常规方法在血液中检测不到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 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生化肝功类常见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

序号-项目-中文名-临床意义 1,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反应肝实质损害(各种肝炎、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 2,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反应肝实质损害(各种肝炎、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 3,ALP 碱性磷酸酶 肝胆疾病(胆道梗阻、肝细胞损伤等)、骨骼损伤 4,γ-GT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肝癌、阻塞性黄疸、酒精肝、胰腺疾病等 5,CHE 胆碱酯酶 急性肝炎,有机磷中毒,脂肪肝 6,ADA 腺苷脱氢酶 有助于探测急性肝炎的残留病变和肝病进展,较ALT、GGT等更能反映急性肝损伤 7,AFU α-L-岩藻糖苷酶 原发性肝癌的高灵敏度指标 8,5’-NT 5’-核苷酸酶 肝癌的高灵敏度指标、协助ALP鉴别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 9,LAP 亮氨酸氨基转肽酶 肝癌诊断的辅助指标。5’-NT+AFU+LAP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10,MAO 单胺氧化酶

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ADA+TBA+MAO联合检测提高肝硬化阳性检出率 11,TP 总蛋白 营养不良、肝功能受损、骨髓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12,Alb 白蛋白 营养不良、肝功能受损、骨髓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13,TBil 总胆红素 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TBil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TBil+DBil 联合检测,有助于黄疸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TBil↑;肝细胞性黄疸TBil↑DBil↑;阻塞性黄疸DBil↑ 14,DBil 直接胆红素 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TBil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TBil+DBil 联合检测,有助于黄疸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TBil↑;肝细胞性黄疸TBil↑DBil↑;阻塞性黄疸DBil↑ 15,PA 前白蛋白 肝功能损害越严重,PA越低,PA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 16,TBA 总胆汁酸 急性肝炎呈显著增高,当慢性活动性肝炎复发时,血清TBA增高早于常规肝脏酶学异常之前 17,AMM 氨 肝性脑病的重要实验诊断及监测指标 18,CG 甘胆酸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ICP)的首选指标 19,m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

论述肝血清学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论述肝血清学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是指通过检测血清中各种与肝功能相关的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这些指标包括肝酶、肝功能、肝脏指标等,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的状态。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合成、分解、转化和排泄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肝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肝炎、肝硬化等。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酶的水平,可以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及时发现和诊断肝病,指导临床治疗。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能够帮助评估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容易引起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等指标,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肝炎病毒,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措施。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还可以用于评估肝脏代谢功能的状态。肝脏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和排泄,如糖类、脂类、蛋白质、胆红素等。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等指标,可以了解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等疾病。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还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肝脏是许多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器官,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状态,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蛋白质合成障碍的情况。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还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可以评估肝脏的解毒功能,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解毒功能障碍的情况。 肝血清学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评估肝功能、肝炎病毒感染、肝脏代谢功能、合成功能和解毒功能的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肝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因此,对于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肝血清学检测项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常用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肝功能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肝功能正常值-谷草转氨酶(AST):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肝功能正常值-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肝功能正常值-谷氨酰转移酶(-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肝功能正常值-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为20-30克/L,A/G为1。5-2。5:1。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肝功能正常值-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7、肝功能正常值-总胆固醇(Ch)及胆固醇酯(cbE):可了解肝病时脂质代谢障碍情况,阻塞性黄疸时Ch可增加,脂肪肝时也可能增加,如严重肝脏损害,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可下降。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lx肝细胞损伤检查:包括血清酔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ACP)、Y-谷氨旣转肽闊(Y・GT)等等。 2、肝脏排泄功能检查: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 3、肝脏広备功能检查: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浏肝粧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 4、肝脏间质变化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W球蛋白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 不能淸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 近期有关部门新增五项肝功能检查最新项目.具体如下: 1、甘胆酸(CG):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时.血液中CG含星就明显増高.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ALT等更敏感.能早期发现轻度肝损害.对区别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 2、铁蛋白(SF):在肝内合成并储存.肝细胞炎症反鱼可使SF合成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可使SF释入血中.SF上升程度与肝细胞受损轻重呈平行关系•但在严重低蛋白血症、缺铁性可明显降低。 3、前白蛋白(PA):对早期发现重症肝炎及慢性肝损害有一定意义。病愈重值愈低「 4、转铁蛋白(TF):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转铁。急性肝炎时TF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则可低。其他多种时TF降低.而缺铁性贫血和妊娠末期TF升高。 5、胆汁酸(TBA):是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当肝功能损害时.其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指标临床检测正常值: 直接胆红素(DBIU) ~尿素氮(BUN) ~ 谷丙转氨酶(ALT) 0~40间接胆红素(IBILI) ~肌Sf (CRE) 53-108 谷草转氨酶(AST) 0~37总蛋白(TP) 60-80乳酸脱氢酶(LDH-L) 109-245谷草/谷丙(AST/ALT) ~白蛋白(ALB) 35-55肌酸激醇(CK) ~ 谷氨酰转移酌(GGT) 7~32球蛋白(GLB) ~总(CHOL) ~ (ALP) 53-128白球比(ALB/GLB) ~甘油三酯(TRIG) ~ 总胆红素(TBIU) ~(GLU) ~尿酸(UA) 202-416 1、谷草转氨酶结果的分析:谷草转氨酶(AST)增高>60u/L;v肌梗死急性期、.药物中看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活动期、肝癌、心肌炎、肾炎、肌炎「 2、ALT/AST比值结果分析: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由于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度不如ALT.升高的幅度也不如ALT大.但如果AST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为一个诊断指标和病情监測指标来看。 3、Y谷氨酶转肽酶(GGT)的结果分析:GGT主要是来自肝胆系统.因此.它主要是肝胆疾病的监测项目。 (1) 肝脏炎症:GGT轻度和中度增高「 (2) 肝胆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黄胆、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胆義息肉、胆结石、胰腺炎、胰头癌、胆道癌等、GGT明显升高。 (3) 长期或大虽的饮酒.也会导致该酶的升高。 (4) 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口服药等也会使GGT升高「

肝功能血常规各指标

检测项目缩写正常范围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 ALT<40U/L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天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 AST<40U/L急性心梗时升高,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有增高 总蛋白TP55~80g/l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 白蛋白Alb35~50g/l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 总胆红质TB <21 μ mol/L 对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直接胆红质DB <8.6 μ mol/L 对诊断,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总胆汁酸TBA <10 μ mol/L 肝功能检测的灵敏指标 碱性磷酸酶ALP<130U/L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肺癌,骨肉瘤,肿瘤骨转移等明显升高 Y-谷氨酰基转移酶Y-G T <50U/L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血氨 NH 3<75 μ g/dl 判断肝昏迷 胆碱酯酶 CH E 4650~ 12220U/ L 有机磷中毒,严重而广泛性肝实质损害时降低 单胺氧化酶 MA O 0.3~ 1.4U/L 用于诊断肝纤维化,急性坏死性肝炎,肝癌及肝硬化 腺苷脱氨酶AD4-24U/L 1.肝损伤的敏感指标;2.用于鉴别结核性胸腹水和癌性胸腹水;3.用

A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肝功能 血常规 白细包计数WBC:8.6 4.0-10.0 红细胞计数RBC:5.02 3.5-5.0 血红蛋白HGB:102 110-150 红细胞比积HCT:0.335 0.37-0.47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6.8 75.0-100.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0.4 27-3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05 320-360 血小板计数PLT:312 100-30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37.4 20.0-40.0 单核细胞百分比MO:7.2 3-8.0 粒细胞百分比GR:55.4 50.0-70.0 淋巴细胞绝对值LY#:3.2 0.8-4.0 单核细胞绝对值MO#:0.6 0.12-0.80 粒细胞绝对值GR#:4.8 1.5-7.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6.8 <15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8.1 7.6-13.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7.9 14.8-17.2 大型血小板比例PCT:0.255 0.10-0.30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摘要:肝功能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 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人体的 肝脏一般在1250 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关键词检查方法、检测项目、检查前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一、选择肝功能的检查方法 1.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 丙转氨酶)或复方碘实验.尿三胆实验、血清凡登白实验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 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对原发性肝癌,除 一般的肝功能实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等测定 以帮助临床诊断.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2.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 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试验.尿三胆试验、血清凡登白试验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 1,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 U/L,女5—35 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2,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 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4,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 U/L,女7-32 U/L)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临床分析中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肝脏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负责合成、分解和排泄多种物质。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监测肝功 能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本文将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方面进行综述。 一、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肝酶 肝酶是肝脏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在肝脏疾病发生时常常出现异常变化。常用的肝酶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ALT和AST通常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而ALP 则是衡量胆汁淤积和胆管阻塞的指标。 当ALT和AST的水平升高时,往往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的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都会导致ALT和AST的升高。而ALP水平 的升高则可能意味着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问题,如肝内胆汁淤积疾病、胆管结石等。 2. 血清蛋白 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它们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白 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负责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输送多种

物质。球蛋白则包括免疫球蛋白和非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肝脏受损或功能减退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蛋白水平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另外,球蛋白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如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可能暗示机体存在免疫反应,而非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 3. 凝血功能 肝脏在凝血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或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PT和APTT的延长往往暗示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可能涉及到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血浆因子和血小板等多个因素。肝硬化、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常常伴随着凝血功能异常。 二、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肝酶、血清蛋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血清学检测可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和病毒抗体来诊断肝炎。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在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肝功能检测的每一项检测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少检测某项目都将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不能被及时准确地检查出来。下面笔者就肝功能十二项作出了以下详细的分析:【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 参考值:重氮法:0.6-12改良法:3.42-17.1 临床意义: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2、直接胆红素() 参考值:重氮法:0-3.34改良法:1.71-3.34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间接胆红素() 参考值:3.42-10.3 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咨询专家 4、血清谷-丙转氨酶() 参考值:速率法:0-30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慢性肝炎血清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患原发性肝癌时,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明显升高。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活性升高。某些药物或毒物也可引起活性升高。 5、血清谷-草转氨酶() 参考值:速率法:0-35 临床意义:(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2)各种肝病也可引起升高。如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3)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肾炎,服用某些药物也可使升高。 6、血清总蛋白() 参考值: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60-80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15。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