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7.5流体压强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流体压强

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在一起分享这段快乐的时光,

比赛要求是:漏斗口朝上,乒乓球装在里面,竖直向上吹,看谁把乒乓球吹得最高?

、探究活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用力向硬币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硬币跳过了栏杆。

以上四个实验都能充分证明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但是事故,它们却忽视了这一点→撞船事故的发生

、汽车的天窗都有什么作用?

位置压强越小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5流体压强精选练习(含解析)鲁教版五四制

7.5 流体压强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火车站的情景。当列车行驶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这是因为列车行驶时速度较快,导致其附近的空气()。 A.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B.流速变大,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C.流速变小,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D.流速变小,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答案】A。 【解析】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故只有A说法正确。 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答案】B。 【解析】(1)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增大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

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乒乓球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不会下落。 (2)此时,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只有当升力大于或等于重力,乒乓球才不会下落。 3.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答案】C。 【解析】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相反,则: ①要想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②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而是会分离; ③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气压差会将人推离列车,对人来说也不安全,站台安全线还是有必要设置的; ④喷雾器越用力吹,喷雾器中管内液面越是降低,根本不会喷出来。故选C。 4.我国完成了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铁交会试验,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交会过程中,产生“强吸力”的原因是两车之间的空气()。 A.流速大,压强大 B.流速小,压强小 C.流速大,压强小 D.流速小,压强大。 【答案】C。 【解析】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之间的压强以及外侧的压强的大小。 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交会过程中,两列高速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两列车外侧的压强不变,车受到外侧压强大于车内侧受到的压强,两列车产生“强吸力”,故C正确。此题答案是C。 5.如图所示,研究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图是()。 A.B.C. D. 【答案】B。 【解析】A:A图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贴在一起,说明两张纸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靠在一起,故符合题意。 C:图中是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故不符合题意。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7.5 流体压强9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最后一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运用其知识解释飞机什力产生的原因,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是压强的延续,是流体力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抓住“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理念,在教学中引用大量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物理知识,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归纳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能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3.知道升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其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现象,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由流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和一些危害. 3.经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现象,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的产生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塑料管、泡沫、矿泉水瓶、水槽、电风扇、机翼模型(带支架)。 学生:硬币、白纸、漏斗、乒乓球、吸管、、装有水烧杯、自制机翼模型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烟台第三中学分校刘芳于先红 一、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初中物理初三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有用观”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的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会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会用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六、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每人纸片两张,各小组塑料吸管,漏斗,乒乓球,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泡沫塑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教学设计:7.5流体压强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案例 1 / 3

2 / 3 一、 情景导入(5分钟) 二、问题探究 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5分钟) 学生自学: 学案一:液体和气体都具有 性,统称为 。如: 、 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 。 学生游戏:硬币“跳高”比赛 问题(屏幕出示): ①. 硬币飞起来的现象 ②. 谁与硬币接触了? ③. 吹气造成硬币上下表面的气体发生了变化? ④. 猜想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强如何变化才能使得它飞起来? 提出问题:(屏幕出示)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猜想:(屏幕出示)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猜想3:…… 实验:(屏幕出示) 1:对着两张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纸向中间吹气,看见了什么现象? 2:杯子里放入乒乓球,往杯口水平吹气,能否让乒乓球在杯子之间跳跃,试看看。 3:将事先折好的两只小船,放入脸盆内,然后用矿泉瓶当作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 4: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5: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如何运动 6: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 7:用两本书把一张纸支起来,用吸管沿纸的下方水平吹气,观察纸的现象 8:两根吸管口对口垂直放置,一根插入水中,向另一根吹气,水会怎样运动 学案二: 实验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结论: 老师介绍比赛规则,学生游戏并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入今天的课题 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每个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实验中选择一部分来做实验,并认真观察,得出结论,完成学案(见学案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观察下图,分析橡皮膜的变化,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

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液体压强计: 结构、原理 4.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如教材图9.2-3中,截取一段“液柱”或者计算整个容器底部的压强,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 2.师生共同分析液体压强公式p=ρgh中各物理量及其单位。 3.师生共同完成教材P35例题。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特点:连通器里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过路涵洞 喷泉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计算公式:p=ρgh 3.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装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7.5 流体压强-学案设计(无答案)

流体压强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气体压强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流体压强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的存在。 2.小博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为76cm汞柱,他又向水银槽里注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上升了1cm,则竖直放置在槽里的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升了______,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_______。 3.关于大气压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mm长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B.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大约是76mm水银柱 C.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相当于1.01×105Pa 二、预习导学 1.流体。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_____________。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______________。 3.飞机的升力。 机翼上下表面压强差是产生升力原因。 【达标检测】 1.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B .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 C .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 D .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 2.如图13-18所示,将一张明信片沿着其边长弯成弧形放在玻璃台面上,形成一座“拱桥”,当你对着“拱桥”使劲吹气时,你会发现( ) A .“纸桥”被吹开较长的距离 B .“纸桥”被吹开较短的距离 C .“纸桥”被吹得上下跳动几下 D .“纸桥”紧贴桌面不动 3.如图13-19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口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 .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 .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4.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 .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图 13-19 图13-18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7.5 流体压强11

《7.5流体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流体压强是在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的 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流体,继续研究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的压强特点。流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身边有许多应用流体压强的实际例子,只是学生还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已,通过本节学习会进一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它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节课,是体现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液体的压强跟流速相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流体压强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 的热爱、亲切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加深人 文素养。 4.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5.难点:对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和理解。设计与组织学生认识升力。 三、教法学法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实例分类、实验探究、实际观察、解释应用等方法,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首先出漏斗等教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气体流动时有自己的压强特点。从而引入课题《流体压强》。 教师讲解气体和液体都有流动性,气体和液体流动时统称为流体。使学生知道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是指液体和气体不流动时的压强特点,流体压强不能用前面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来解释,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 1.教师播放“旋涡”视频,并提出问题“船为什么会被吸进漩涡呢?”从而提出问题“液体流动时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2.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当液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讲述“奥林匹克”号和“毫克”号的海上撞船事件,引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模拟轮船,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一步得出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这一结论。并解释海上漩涡的“吸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1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学生观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部分面积。 ⑶单位:牛/米2=帕斯卡符号Pa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板凳舒服?(学生回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等)。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

精选2019-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压强第五节 流体压强鲁教版复习特训十一

精选2019-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第五节流体压强鲁教版复习特 训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生活、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B、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使其在墙壁上爬行也不会掉下来﹣吸盘挂衣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进攻技术.如图为某人某次拉出的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相对球上部流速小于下方气体相对球下部流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B、球在空中前进时受平衡力作用

C、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 D、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 音叉在振动 B、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 差,将乒乓球托起 C、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 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 D、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图),运行速度可达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 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 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 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鲁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七章

鲁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 第7章压强 7.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的大小有关。(研究方法 有、)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所受的大小与之比叫做压强,在数值上等 于。 3、公式:。 4、单位:(pa), 1pa = 1N/m2 1pa意义:表示物体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7.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着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在 ,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 越大。 (压强计的作用是探究压强的大小。当它的橡皮膜不受压力时,U形管两 边的液面 保持,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两边的液面差就越。) 3、液体压强的公式: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计算压力。 7.3连通器: 定义:。 特点:连通器里只装种液体且液体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 持,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7.4、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且有,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中考物理五四制第七篇 压 强 第二课时 连通器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第二课时连通器大气压强流体压强 一、选择题 1.(2021·枣庄中考)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大气压有关,其中一个利用大气压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C) 2.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D) 3.(2021·淄博一模)如图所示是关于大气压测量的四幅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A中若将玻璃管向下按入 10 mm,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减小到

750 mm B.图B中玻璃管倾斜或者变粗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C.图C所示,拿着这个气压计从一楼爬到十楼的过程中,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下降 D.图D中向右拉动针管的活塞,锥形瓶内空气减少,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升高 4.(2021·自贡中考)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工作的是(C) 5.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C)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3)(4) D.只有(1)(2)(3) 6.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如图。调速后,北京始发多方向列车均提速减时。北京到青岛一站直达,全程仅需2小时58分,较之前节约了2个小时左右。当列车高速行驶时,若人离铁轨太近容易被吸进铁轨,应特别注意安全,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A)

A.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气体压强减小 B.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气体压强增大 C.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气体压强减小 D.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气体压强增大 二、理解与应用 7.(2021·陕西中考改编)小明用气球做了以下实验。如图1,吹风机在工作时,吹风口能“吸”住气球,是利用了气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__小__。如图2,气球放在热水烫过的玻璃瓶口,过一会儿在__大气压强(大气压)__的作用下被“吸”入瓶中。 8.(2021·东营模拟)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两侧的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这是因为车外空气的__流速大,压强小__。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__惯性__,仍能前进一段路程,到达停车位置。 9.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会流入真空采血管里,此时的血液是(D)

初中物理_【课堂实录】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会利用液体压强特点解释相关现象。 (3)会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在微小压强计的使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演示实验和参与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定性和定量实验过程中,树立合作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将所学液体压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资源: (一)教师演示实验资源:两端开口的长容器(一端扎有橡皮膜)、侧壁开口的容器(开口扎有橡皮膜)、水 (二)学生分组实验资源:微小压强计、水、透明盛液桶、酒精、橡皮筋、底部扎孔的空瓶、侧壁扎孔的空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理念设计,综合运用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重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预设问

题,力争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合理探究,使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从“学会”到“会学”。 六、教学流程: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