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7737-1.2018附录C中文版

ISO1737-1.20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

C.1概述

C.1.1验证前

在开始确认之前,应对每种产品或其部件或产品组的拆卸技术进行合理和定义。所记录的理由应包含在产品中,尺寸、回收工艺的选择等。

C.1.2生物负载回收效率目的产品的分组

相似的产品或其部件可以被分组为一个产品组和一个为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选择的代表性产品。评定标准包括类似类型的原材料、设计和尺寸、制造工艺,制造环境、制造人员和制造地点。的结果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可应用于该组的所有产品,以备将来使用测试。

C.1.3样本量

C.1.3.1应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有待确定的产品或其部分的数量。

C.1.3.2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三到十种产品进行恢复验证测试。这样本量应主要基于测试的目的(例如支持辐射灭菌剂量的证实,或过度杀灭灭菌循环)。当...的时候审查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审查结果的一致性,或缺乏一致性,可以指示应该应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或者,较大的样本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测定。

C.1.4关于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方法的指南

C.1.4.1执行生物负荷恢复效率以建立生物负荷校正因子,该因子可应用于生物负荷数据,以说明产品上残留的微生物去除技术和/或所用培养条件未检测到的。生物负担数据通过包含生物负荷校正因子来

调整真正的生物负担计数;这被称为生物负荷估计。生物负载回收效率测试可以也可用于比较生物负荷测试方法。

C.1.4.2选择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的主要决定因素(即重复回收相对于接种产品)是自然发生的产品生物负荷水平。通常,重复回收方法最适合产品生物负荷较高的产品接种产品法最适用于产品生物负荷较低的产品。生物负荷恢复效率结果和相应的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可能因生物负荷而异提取参数(例如用于重复回收的提取次数和类型,或者使用接种的产品对重复回收)。因此,重要的是要考虑生物负担的原因正在收集数据并确定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目的。

C.1.4.3表C.1总结了应考虑的典型产品和方法特征当选择合适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时。

表C.1-选择生物回收效率方法的一般注意事项

C.1.4.4具有不同类型组件(如套件、粉末)的复杂产品可能需要更多而不是一种类型的生物负载回收效率测定使用不同的技术测试容器和/或不同的部件。这可能需要应用程序使用不同方法测试的项目的一个以上生物负荷校正系数。

C.1.4.5如果生物负荷低,并且如果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被测产品,则为倍数产品可以作为集合样本一起测试。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负荷分布在单个产品是不可见的。如果产品打算定期汇集用于测试应以同样的方式确定生物负荷回收效率。例如,如果在常规测试期间将五种产品汇集在一起,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测定应使用五种集合产品来执行。混合产品测试的生物负载回收效率结果可能因数量而异产品集合。如果汇集的产品数量发生变化,那么将对生物负荷进行新的评估应该考虑回收效率。

C 2验证恢复

注意,这种方法使用Bioburden,因为它在验证过程中自然发生在产品上。有时被称为“彻底追回”。

C.2.1概述

C.2.1.1该方法的基本原则是生物负荷测定方法应重复进行,直到发现回收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在...之后每次重复,洗脱液从产品或产品部分中完全回收并列举。比较连续回收率的累积结果。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不一定精确。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确切关系已恢复,产品上的实际数量不能总是被证明。

重复使用的确切次数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产品的性质,构成生物屏障的微生物和初始污染水平。类似产品的初步试验或试验经验可用于确定要应用的重复次数。

C.2.1.2首次应用去除方法后计数的菌落数表示为来自所有重复的菌落总数的一小部分(即生物负荷回收效率)。

C.2.1.3使用需氧菌计数进行重复回收已经是行业标准。特技飞行计数通常构成保健产品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因此,它是一种其他类型计数的恢复属性的有效表示。重复恢复测试根据微生物附着的方式,测量去除微生物的测试方法的效率因此这些动力学通常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C.2.2举例说明生物负荷校正系数的计算

C.2.2.1在本例中,通过重复处理进行验证的一组数据如表C.2所示本例中的数据涉及十种复制的保健产品,包括重复恢复测试。

C.2.2.2根据表C.2中的数据,移除的比例可按表C.3所示进行计算

表C.2 —重复恢复数据示例

表C.3-重复恢复数据示例

C.2.2.3采用首次处理和适当四舍五入的平均回收率,生物屏障恢复效率的校正系数将如公式(C.1)所示:

100=2.07=2.1;

48

2.

(C.1)

对于某些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最低的回收率百分比值来反映最坏的情况。这一决定可能取决于生物屏障的目的。模仿者将被使用。对于表C.2所列的数据,最坏的生物掩蔽校正系数(包括适当的四舍五入)将如公式(C.2)所示:

3

.27100=3.66=3.7

(C.2)

C.3产品接种法

C.3.1使用接种产品的验证

C.3.1.1通过将已知数量的选定微生物接种到产品上,可以建立人工生物库,从而建立生物库的回收效率。微生物 是营养细胞,但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好氧细菌孢子。营养微生物的使用在实践中是困难的,因为干燥时可能会出现生存能力的丧失。

微生物接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悬浮液的包覆、粘附或不粘附,以及接种物水平的结块和变化。这些限制应该在 在接种产品时说明。 C.3.1.2应制备拟接种该产品的微生物悬浮液,并确定其活菌数。 C.3.1.3建立适当的稀释可能需要初步实验。通常是这样适于在产品上沉积已知水平的活微生物,这将导致板计数步骤中的可计数范围。

C.3.1.4生物负荷回收效率为应选择待定。应逐案考虑无菌产品是否必要。每种产品接种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微生物,如果适用于特定产品,允许在层流下干燥条件。接种物的活菌数在接种时确定。

悬浮液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在产品上包括难以去除的自然污染。产品的各种材料类型应也可以考虑接种。

由吸收材料制成的产品的接种可以通过浸入悬浮液中来完成一种选定的微生物。这种方法可以使微生物在产品上均匀分布。

C.3.1.5确定生物负荷的定义方法用于评估从产品中去除的接种微生物的数量。

C.3.1.6去除的微生物数量表示为接种到产品上的数量的一部分。该分数可以针对每种产品进行计算,并用于建立生物负载回收效率。

C.3.2举例说明使用产品接种计算生物负荷校正系数

C.3.2.1在本例中,表C.4显示了通过接种回收进行验证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涉及三个复制产品项目。

C.3.2.2为了验证,选择了产品接种方法,因为初步实验表明生物负荷非常低。

C.3.2.3制备萎缩芽孢杆菌(以前为枯草芽孢杆菌尼日尔变种)的水悬浮液,并测定悬浮液的活菌数。

C.3.2.4制备悬浮液的稀释液,使0.1毫升等分试样平均含有100个孢子。每个装置接种0.1毫升这种稀释的悬浮液,并在层流下干燥。

C.3.2.5对接种的产品进行选择的去除技术,去除的孢子平均数量为76个,范围从68到83个。

表C.4-通过接种恢复进行验证的样本数据

C.3.2.6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包括适当的舍入,如公式(C.3)所示:

100=1.32=1.3

75

7.

(C.3)

在一些应用中,可以决定使用百分比清除范围的最低值,以反映最坏的情况。这一决定将受到数据用途的影响。对于上述数据,最坏情况下的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包括适当的舍入,将如公式(C4)所示:

100=1.47=1.5

68

(C.4)

C.3.3举例说明两种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的比较

C.3.3.1在本例中,表C.5中显示了两组用于回收验证的数据。公司根据风险建立了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内部验收标准。这些数据涉及用一种技术测试的五种产品(初始测试),平均回收率低于既定标准。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以确定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是否提高了(第二次测试)。

表C.5-两种回收方法的生物负载回收率百分比比较

C.3.3.2 在修改原始技术后,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确实提高并符合既定标准。生物负荷数据的用途和所需的准确性将影响是否需要更一致的数据,或者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是否应该更高,以便更好地估计回收的生物负荷。

C.4复杂产品测试的生物负载回收效率

C.4.1在表C.6所示的例子中,需要多种回收方法来估计复杂产品的生物负荷水平。该示例显示了两种不同的生物负荷校正因子如何应用于相应的生物负荷数据组。为了确定这种复杂产品的生物负荷水平,应将所有三个生物负荷估算值相加。

C.4.2当测试组织和生物产品时,可从AAMI TIR37获得额外的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意分解的产品(如药物洗脱或生物可吸收产品)应考虑到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测试方法开发过程中的这些变化。

表C.6-利用两个生物屏障校正因子和MPN结果确定的复杂产品生物屏障估计。

C.5生物负荷校正因子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C.5.1由于设计、材料、产品配置、制造工艺等的可变性。本文件不要求获得特定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然而,如果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低于目标或期望值,则应尝试另一种技术(例如添加另一种提取方法或延长当前提取方法)来确定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在确定保健产品所需的生物负荷恢复效率值时可以考虑的项目包括: a)灭菌验证方法(例如,过度杀灭与基于生物负荷);

b)使用生物负荷数据(例如,支持灭菌验证方法、原材料筛选、趋势分析);

C)正在测试的产品或材料的类型(例如塑料和金属相对于吸收材料);

d)所用回收方法的稳健性(例如超声波处理、摇动或两者的组合)。

基于这些概念,低生物负荷回收效率(例如,吸收剂或复杂产品为20 %)可以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如C.2.2.3和C.3.2.6中所述,考虑使用最低回收百分比值来反映最保守的最坏情况估计可能是合适的。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时不需要确定生物负载回收效率(例如,成分或原材料筛选,或者如果产品是过滤全部内容物的液体)。

在微生物测试方法中,预期获得比在更可预测的物理科学测试方法(例如化学或物理)中通常观察到的更多的可变性。这种较大的可变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微生物是有活力的,微生物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取决于条件。还影响生物负载回收效率的其他因素可以包括微生物的聚集、沉积在产品表面上的微生物的一致性、产品的表面特征(例如,具有特定硅氧烷材料的涂层、高多孔表面积)、培养条件和/或检测或测量微生物的能力的固有限制。

然而,根据生物负荷数据的关键程度和用途,出乎意料的低或广泛分布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可能并不合适,如果是这样的话,应研究进一步改进去除技术(例如通过拆卸、更强烈的机械振动、空腔的主动冲洗、冲洗时间的延长、洗脱液的修改来增强)。生物负荷数据的

关键性和目的可以保证更多的努力和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恢复结果的一个例子是,当生物负荷数据被用于建立“基于生物负荷的”灭菌过程(例如,辐射灭菌,特别是需要低生物负荷计数的剂量证实方法)时。生物负荷数据的关键程度和用途可能不值得为获得更好的恢复结果付出更多努力和资源的一个例子是生物负荷成分筛选的应用。

C.5.2在计算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时,没有必要将检测极限(例如,“小于”值)应用于零CFU值。

C.5.3在审查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时,将所有值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是合适的。

C.5.4通过将生物负荷平均值乘以校正系数,将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应用于生物负荷数据。当应用了生物负荷校正因子后,得到的值称为生物负荷估计。在一些应用中,可以决定应用所获得的范围中的最低生物负荷恢复效率值来确定生物负荷校正因子,以反映最坏的情况。这一决定将受到数据用途的影响。

ISO11358中文

国际标准ISO ISO 11358:1997 塑料高聚物的热重分析法(TG)一般原则 1范围 此国际标准指出了使用热重技术分析聚合物的一般条件。 它适用于液体或固体。固体材料可为丸状、颗粒状或粉末状。另外,缩至适当样品尺寸的制品形状亦可通过本方法进行分析。 热重法可被用来测定聚合物的分解温度和速率、并同时测量其中所含挥发物、添加剂和/或填料的数量。 可在动态模式(编程条件下质量随着温度或时间而变化)或在等温模式(恒温时质量随着时间而变化)下执行热重测量工作。 2标准参考文献 经本文引用、且标准中所包含的下列规定构成了此国际标准的规定,且标准发布时所示的版本为当时的有效版本。所有的标准都面临修正;并且我们鼓励基于此国际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调查以下所示最新版标准施行的可行性。IEC和ISO成员都持有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的记录。 塑料—调节和测试的标准环境 3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此国际标准的宗旨: 3.1 热重法(TG):本技术将试样的质量作为温度或时间的函数进行测量;此时试样受制于一种温控程序。 3.2 动态质量变化的测定:本技术旨在获得试样质量随温度T的变化记录;此时,温度T正以一种编程率进行变化。 3.3 等温质量变化的测定:本技术旨在获得恒温T条件下试样质量随时间t的变化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即将发布(ISO 291 :1977修正版)

3.4 TG曲线:所绘制的热重曲线以试样的质量为y轴纵坐标、温度T或时间t 为x轴横坐标。 3.6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本技术旨在将试样和参考样品内的热通量(能)差 作为温度和/或时间的函数进行测量;此时,试样和参考样品都受制于一种温控 程序。 3.7差热分析(DTA):本技术旨在将试样和参考样品之间的温差作为温度和/或 时间的函数进行测量;此时,试样和参考样品都受制于一种温控程序。 3.8居里温度:一种铁磁材料从铁磁态转向顺磁性态时(反之亦然)所处的温度。 3.9样品:用来代表整体的一小部分或部分散装材料/批量产品。 3.10试样:一个完整的产品或从样品中取出、用来执行测试的单件。对于一 些诸如丸状、粉末和颗粒状在内的散装材料而言,应从样品中取出一部分,以用 来执行测试。 4原则 4.1 使用一种温控程序、以恒定的速率加热试样,并将质量变化作为温度函数进行测量。或者亦可将样品置于给定的恒温条件下、并在给定的时段内将质量变化作为时间函数进行测量。 总体而言,能够导致试样质量出现变化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或组份挥发。质量变化作为一种TG曲线进行测量。 4.2 作为一种温度函数的材料质量变化和变化范围都是材料热稳定性的指标。因此,通过使用相同测试条件下所获的测量值,TG数据可被用来评估同类族聚合 物的相对热稳定性、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和聚合物添加剂的相互反应。 4.3 TG数据适用于过程控制、过程开发和材料评估。长期的热稳定性是服务和 环境条件的一个复杂函数。TG数据自身无法描述一种聚合物长期的热稳定性。 5 仪器 一些适用于热重测量的商业仪器可供使用。所含的基本仪器组件如下: 5.1 无效或偏转型热平衡。如果试样的质量小于50mg,则热平衡能够进行精度为 +0,020 mg. 质量测量。热平衡的构建目的在于使气体围绕试样流动、且热传递能够以恒定的

欧盟GMP(EUGMP)中文版欧洲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

欧盟GMP(EUGMP)中文版欧洲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附录1,无菌药品生产 盟欧盟 GMP cfu/4 小时 cfu/碟 5 指手套 cfu/手套 A <1 <1 <1 <1 B 10 5 5 5 C 100 50 25 - D 200 100 50 - 注: (a)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b)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 4 小时。 6.应当对微粒和微生物监控制定适当的警戒和纠偏标准。操作规程中应详细说明结果超标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 隔离技术 7.采用能最大限度降地低生产区人员影响的隔离技术,可大大降低无菌生产中环境对产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隔离操作台和传递装置的设计可以有多种形式。隔离操作台及其所处环境的设计,应能保证相应区域空气的质量达到设定标准。隔离操作台所采用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易

被穿剌或易产生渗漏。传输装置可设计成单门的、双门的,甚至可以是同灭菌设备相连的全密封系统。 将物品放入隔离操作台或从中取出属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的操作过程。尽管人们认为这类隔离操作器的工作区内不一定要有层流,但是,隔离系统通常是用于进行高污染风险操作的场所。隔离操作台所处环境的级别取决于它们的设计及其应用。无菌操作的隔离操作台所处环境的级别应予控制,至少为 D 级。 8.隔离操作台只有经过适当的验证之后方可投入使用。验证时应当考虑到隔离技术的所有关键性因素,例如,隔离系统内部和外部(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隔离操作台的消毒、传递操作以及隔离系统的完好性。 9.隔离操作器和隔离用袖管/手套系统应进行常规监测,这包括经常进行必要的检漏试验。 吹气/灌装/密封技术 10.吹气/灌装/密封系统是一套专用机械设备,连续操作,从一个热塑性颗粒吹制成容器至灌装和密封,整个过程由一台全自动机器完成。用于无菌生产的吹气/灌装/密封设备本身装有 A 级空气风淋装置,在操作人员按A/B 级区要求着装的条件下,该设备可以安装在洁净度至少为C 级的环境中。在静态条件下,此环境微粒和微生物均应达到标准,在动态条件下,此环境的微生物应达到标准。用于生产

DIN EN ISO 5817-2003 中文版 钢、镍、钛及其合金熔焊接头(不包括电子束焊接)缺陷的质量等级

参考号:DIN EN ISO 5817 : 2003-12 英语价格组14销售号1114 03.04 在DIN ENG授权下,由H IS再发行德国I.H.S.授权,仅供内部使用

第二页 DIN EN ISO 5817 : 2003-12 国家附录NX 文中所提到的标准 (且不包括在规范性参考文件、参考书目和附录ZA中的) DIN EN 22553 熔焊接头、硬钎焊接接头和软钎焊接接头——图纸上的符号表示方法(ISO 2553 : 1992) DIN EN ISO 4063 焊接与相关处理——参考号对应处理的术语(ISO 4063 : 1998) DIN EN ISO 6520-1焊接与相关处理——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ISO 6520-1 : 1998) 在DIN ENG授权下,由H IS再发行德国I.H.S.授权,仅供内部使用

欧洲标准EN ISO 5817 2003年10月 ICS 25.160.40 取代EN 25817:1992 英文版本 焊接 钢、镍、钛及其合金熔焊接头(不包括电子束焊接) 缺陷的质量等级 (ISO 5817:2003) 本项欧洲标准由CEN于2003年9月1日批准。CEN成员必须遵循CEN/CENELEC的内部规则,它规定赋予欧洲标准以国家标准地位,并不加任何改变。 有关此类国家标准的更新列表和参考书目等,可以向管理中心或者任何CEN成员申请得到。 欧洲标准使用三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和德语)。其他语种的版本,如果是由某一CEN成员负责翻译成本国语言,并通知管理中心,则享有与官方语言版本相同地位。 CEN的成员为以下国家的国家标准机构: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CEN 欧洲标准委员会 管理中心:rue de Stassart 36, B-1050 布鲁塞尔 ? 2003. CEN – CEN国家成员保留在世界范围内以任何形式和方法对本标准进行使用的权利。参考号:EN ISO 5817 : 2003 E 在DIN ENG授权下,由H IS再发行德国I.H.S.授权,仅供内部使用

ISO11737-1-2006翻译版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产品单元的选择……………………………………· 6技术的选择…………………………………………· 7技术选择……………………………………………· 8技术的使用…………··……………………………··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产品上微生物总量的估计指南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微生物学技术确认方法指南-·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 1范围 ISO11737的本部分说明了应用于估计医疗器械、半成品或包装上活的微生物总数的一般标 准。这种估计包括两个方面:微生物的计算和定性。 注1:微生物特性的本质和限度以生物负载的预期使用目的为基础。 本部分没有规定计算和鉴定病毒性或原生动物污染的要求。 注2:此外,本部分不用于对海绵状脑病的起因进行切除或检测,如:疯牛病、羊搔痒症及CJD。 本部分不适用于对生产医疗器械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是应用本部分不可缺少的,中的条款通过GB/T 1997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现行版本版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ISO10012,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资格的一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生物负载bioburden 一件产品和/或无菌阻隔系统上存活微生物的总数。 [ISO/TS11139:2006, 定义2.2] 3.2 纠正 Correction 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注: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3.4). [ISO9000:2005,定义 3.6.6] 3.3 correction factor 修正系数 补尝从产品和/或培养基上无法完全洗脱的微生物的数值 3.4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ISO12647-2中文版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 12647-2 Second edition 2004-11-15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打样和 印刷生产的加工过程 控制 第二部分:胶印 Reference number ISO 12647-2:2004(E) ? ISO 2004

内容: 前言-------------------------------------------------------------------------------------------------------------3 简介-------------------------------------------------------------------------------------------------------------4 1范围----------------------------------------------------------------------------------------------------5 2引用标准----------------------------------------------------------------------------------------------5 3术语及定义---------------------------------------------------------------------------------------------------5 4技术要求-----------------------------------------------------------------------------------------------6 5印刷品上阶调值和阶调增加值的测量方法-----------------------------------------------------16 6印刷条件报告-----------------------------------------------------------------------------------------16 附录A(提示性)纸张上标准油墨色度参数的测量方法-------------------------------------------------17 附录B(提示性)印品阶调值增加与加网线数的关系----------------------------------------------18 附录C(提示性)灰平衡--------------------------------------------------------------------------------------20

ISO17737-1.2018附录C中文版

ISO1737-1.20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 C.1概述 C.1.1验证前 在开始确认之前,应对每种产品或其部件或产品组的拆卸技术进行合理和定义。所记录的理由应包含在产品中,尺寸、回收工艺的选择等。 C.1.2生物负载回收效率目的产品的分组 相似的产品或其部件可以被分组为一个产品组和一个为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选择的代表性产品。评定标准包括类似类型的原材料、设计和尺寸、制造工艺,制造环境、制造人员和制造地点。的结果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可应用于该组的所有产品,以备将来使用测试。 C.1.3样本量 C.1.3.1应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有待确定的产品或其部分的数量。 C.1.3.2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三到十种产品进行恢复验证测试。这样本量应主要基于测试的目的(例如支持辐射灭菌剂量的证实,或过度杀灭灭菌循环)。当...的时候审查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审查结果的一致性,或缺乏一致性,可以指示应该应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或者,较大的样本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测定。 C.1.4关于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方法的指南 C.1.4.1执行生物负荷恢复效率以建立生物负荷校正因子,该因子可应用于生物负荷数据,以说明产品上残留的微生物去除技术和/或所用培养条件未检测到的。生物负担数据通过包含生物负荷校正因子来

调整真正的生物负担计数;这被称为生物负荷估计。生物负载回收效率测试可以也可用于比较生物负荷测试方法。 C.1.4.2选择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的主要决定因素(即重复回收相对于接种产品)是自然发生的产品生物负荷水平。通常,重复回收方法最适合产品生物负荷较高的产品接种产品法最适用于产品生物负荷较低的产品。生物负荷恢复效率结果和相应的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可能因生物负荷而异提取参数(例如用于重复回收的提取次数和类型,或者使用接种的产品对重复回收)。因此,重要的是要考虑生物负担的原因正在收集数据并确定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目的。 C.1.4.3表C.1总结了应考虑的典型产品和方法特征当选择合适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时。 表C.1-选择生物回收效率方法的一般注意事项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2006(完整版,含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分级原则 6.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判定基准的补充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分级对照表(略) 附录C(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损害、功能障碍与残疾”的国际分类,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残疾分级原则和基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代替GB/T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本标准参考与协调的国家文件、医学技术标准与相关评残标准有:残疾人标准,革命伤残军人评定标准等。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10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GB/ T16180-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与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法规制度相配套,将原标准更名为《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并对以下技术原则作了调整:--增加了总则中4.1.3医疗依赖的分级判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工伤、职业病证明的规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 --伤残类别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损伤,同时取消了单列的耳廓缺损; --智能减退改为智能损伤,增加记忆商(MQ)判定指标; --取消了利手与非利手的表述; --增加了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 --增加了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要点的判定; --增加了大血管的界定; --增加了瘢痕诊断的界定;

ISO2768-1未注公差标准中文版

ISO 2768-1 一般公差— 第1部分: 无专门说明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一般公差- 第1部分: 无专门公差说明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1 范围 本ISO 2768部分目的是简化图纸说明并对无专门说明的4个公差等级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进行技术说明。 备注1-对线性和角度尺寸规定公差的规定在附录A中进行说明。 本标准部分应用于金属切削加工成的产品或金属板材成型产品的尺寸。 备注2- 这些公差还可适用于不同于金属的其他材料。 3当具有相似的国际标准或计划采用类似的标准,举例来说,铸件见标准ISO 8062 1)。 本ISO 2768标准部分仅用于以下无专门公差说明的尺寸: a)线性尺寸(例如外部尺寸,内部尺寸,步长,直径,半径,距离,外部半径和斜高);b)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说明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除非参考ISO 2768-2或采用正多边形的角度; c)机加工装配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本标准不适用以下尺寸: a)采用其他标准一般公差规定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b)辅助尺寸包括括号内的。 c)理论上精确尺寸包括在矩形括号内的。 2 概述 当选择公差等级时,应考虑各个车间习惯采用的精度。如果要求更小的公差或对个别零件更经济的考虑允许较大的公差时,则这样的公差应在靠近对应的名义尺寸处进行说明。 当图纸或相关技术说明涉及的部件符合ISO 2768第4,5章节,则线性和角度尺寸应用一般公差。如果在其他加工处理过程中采用一般公差,如在其他标准中有说明,则应将这些说明注在图纸和相关技术说明上。对未加工完成和加工完成表面之间的尺寸,举例来说,对无直接指出个别公差的铸造或浇注件,其两个公差中较大的一个在应用时应进行讨论,对浇注件,见ISO 8082 1)。 3 参考标准 以下标准包含参考的ISO 2768部分规定。在出版时,说明版本是有效的。所有标准可进行修订,并且根据ISO 2768部分取得一致的当事人鼓励采用以下标准最新的版本。IEC和ISO 成员应保持对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的注册。 ISO 2768-2:1989,一般公差-第2部分:无单独公差说明的零件的集合尺寸公差 ISO 8015:1985,技术图纸-基本公差原则 4 一般公差

ISO中文版

I S O 7 5 - 2 : 2 0 1 3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 第 2 部分:塑料和硬橡胶 1 范围 ISO 75 标准的本部分内容规定了三种使用不同恒定弯曲应力值测定塑料(包括填充塑料和以加工前长度可达7.5 mm 纤维增强的塑料)和硬橡胶的负荷变形温度。 ——使用 1.80 MPa 弯曲应力的 A 法; ——使用0.45 MPa 弯曲应力的 B 法; ——使用8.00 MPa弯曲应力的C法。 测定负荷变形温度所使用的标准挠度厶s对应于ISO 75本部分所规定的弯 曲应变增量f。试样在室温时由于承受负荷而产生的初始弯曲应变在ISO 75 的本部分内容中既没有说明,也不能测量。弯曲应变差值对初始弯曲应变的比率取决于受试材料的室温弹性模量。因此,本方法仅适用于对室温弹性性能相似材料的负荷变形温度进行比较。 注1:本方法对无定形塑料比对部分结晶塑料有更好的再现性。为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某些材料可能需要将试样进行退火处理。如果采用了退火程序,通常导致其负荷变形温度增加(见 6.6 )。 注2:更多信息见ISO 75-1 :2013第1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被本标准引用,是使用本标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更新过的文献(包括任何修订),其最新版适用于本标准。 ISO 75-1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ISO 293 ,塑料——热塑性材料压塑试样

ISO 294-1 ,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1 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 ISO 2818 ,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 ISO 10724-1 ,塑料——热固性粉状模塑料注塑试样(PMC)s ——第1 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的制备 ISO 20753 ,塑料——试样 3 术语和定义 ISO 75-1 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注:按所选择的弯曲应力值(见第1 章)的不同,负荷变形温度(见ISO 75-1:2013中的3.7定义)分别用T f 0.45、T f 1.8 或T f 8.0三种符号表示。 4 原理 见ISO 75-1 :2013 第 4 章。 5 设备 5.1 产生弯曲应力的装置 见ISO 75-1 :2013,5.1 。 设置试验跨度(支座与试样两条接触线间的距离)为(64±1)mm。 5.2 加热装置 见ISO 75-1 :2013,5.2 。 5.3 砝码

ISO 45001-2018中文标准含附录完整版

(SGS 版权所有仅限内部使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以预防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同时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消除危险源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和安全风险(包括系统缺陷),利用职业健康安全机遇,应对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符合的愿望的组织。 本标准帮助组织获得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保持一致的预期结果包括: a) 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b) 满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c) 实现职业健康及安全目标。 本标准旨在适用于不同规模、类型和活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该风险考虑了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通过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健康和安全的其他方面,如员工健康/ 福利。 本标准不应对如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等,超出了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风险的问题。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然而,只有当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到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ISO 和 IEC 在如下网站保持了标准化术语信息: ---ISO 在线平台:可在 xx ---IEC 电子平台:可在 xx 3.1 组织 organization 为实现目标(3.16),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人工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下)ISO 9227(第三版)

人工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下)ISO 9227(第三版)葛晓敏 【期刊名称】《太阳能》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葛晓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5.4 CASS试验 5.4.1 参考样品 为了验证装置,使用4个或6个厚1mm±0.2mm、尺寸为150mm×70mm的CR4级钢制参考样品(根据ISO 3574),其具有基本上无瑕疵的表面和亚光面漆(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为Ra=0.8±0.3µm)。切割冷轧钢板或钢带得到这些参考样品。进行试验之前应仔细清洗参考样品。除6.2和6.3中给出的说明之外,清洁过程中还应当清洗所有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痕量物质(污垢、油脂或其他异物)。 使用干净的软刷或超声波清洗装置,用适宜的有机溶剂(如沸点在60℃~120℃之间的烃)彻底清洗参考样品。在盛满溶剂的容器内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用新鲜的溶剂冲洗参考样品,然后将它们干燥。 测定参考样品的质量至±1mg。用可去除的涂层(如粘附性塑料膜)保护参考样品的一个表面。通过粘附性胶带可以同样保护参考试验样品的边缘。

5.4.2 参考样品的安置 将4个钢板参考样品放置在用于放置试验样品的试验箱区域中的四象限内(如果使用6个样品,放置在6个不同位置上,包括四象限在内),将未涂保护层的一面向上,并与垂直面呈20¡±5¡角。 参考样品的支架应由惰性材料(如塑料)制成或涂层。参考样品的下边缘应与盐雾收集器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试验持续时间应为24h。 验证过程中,用惰性材料(如塑料或玻璃)的模拟样品填充喷雾试验箱。 5.4.3 质量损耗的测定(质量/面积) 试验最后,立刻将参考样品从试验箱中取出并除去保护涂层。依据ISO 8407所描述的机械和化学的方法除去腐蚀产物。就化学清洗而言,使用质量分数为20%的柠檬酸二铵盐[(NH4)2HC6H5O7](公认的分析级)于温度为23℃清洗10min。 除去保护层后,在室温下用水、然后用乙醇彻底清洗参考样品,接着进行干燥。称重参考样品精确到1mg。为评估参考样品每平方米的金属质量损耗,以参考样品暴露区域的面积来划分确定的质量损耗。 每次清除腐蚀产物时,建议使用新制备的溶液。 注释7:可按照如ISO 8407中所描述的化学清洗腐蚀产物,再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盐酸溶液(ρ20=1.18 g/mL)(公认的分析级)清洗。后者还包含3.5g/L的六亚甲基四胺作为腐蚀抑制剂。 5.4.4 CASS装置操作的检验 使用钢制参考样品进行操作24h,如果每个样品的质量损耗为55±15g/m2,则该试验装置的操作是令人满意的。 6 试验样品 6.1 试验样品的数量、类型及其形状和尺寸都应根据将要用于试验的材料或产品的规格来选择。如果没有规定,关注方彼此之间应当就这些参数达成一致。除非另有

中文版ISO

ISO 178-2010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1.范围 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与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规 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与其他弯曲应力 /应变关系。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 ——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与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 ——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与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 10350-1[5]与ISO 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 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对于纤维长度>7.5 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 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与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 1209-1[3]与/或ISO 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 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 (见ISO 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 可比较的。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与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与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给出的计算公式都 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 mm X 10 mm X 4 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与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 h。相比于非常柔软的与延性材料,弯曲测试更合适于测试具有较小断裂挠度的坚硬材料与脆性材料。 1.8与本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相反,本版本包含了方法A与方法B两个方法。方法A与本 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中的方法一致,即在试验中使用1%/min的变形速度。方法B使用两个不同的变形速度:弯曲模量测试中选用1%/min的速度,测量弯曲应力-应变曲线的剩余部分依材料延展性的不同而选用5%/min或50%/min的形变速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了以下的文件。对于标示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对于未标示日期的文献,其最新版(包括任何修正)适用于本标准。 ISO 291,塑料——状态调节与测试标准环境 ISO 293,塑料——热塑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 294-1:1996,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与长条试样的模塑成型。 ISO 295,塑料——热固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 2602,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与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 ISO 2818,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 ISO 7500-1,金属材料——静态单轴测试仪器验证——第1部分:张力/压缩测试机器——力测量系统的验证与校准 ISO 9513,金属材料——单轴测试伸长计校正

ISO 8249 2018焊接—奥氏体和双相铁素体奥氏体铬镍不锈钢焊接金属中铁素体含量(FN)的测定(中文翻译版)

ISO 8249: 2018焊接—奥氏体和双相铁素体奥氏体铬镍不锈钢焊接金属中铁素体含量(FN)的测定(中文翻译版) 目录页 前言 (iv) 简介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原则 (1) 5校准 (2) 5.1涂层厚度标准 (2) 5.2磁铁 (2) 5.3仪器 (2) 5.4校准曲线 (3) 6覆盖电极试验垫的标准方法 (5) 6.1焊接金属试样的尺寸 (5) 6.2熔敷金属试样 (5) 6.3测量 (6) 6.3.1表面处理 (6) 6.3.2单独测量 (6) 6.3.3报告 (7) 7其他工艺的试验垫和生产焊缝的标准方法 (7) 7.1其他焊接金属试验垫的标准方法 (7) 7.2生产焊缝 (7) 8其他方法 (7) 8.1方法 (7) 8.2保持校准 (8) 9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金属中δ铁素体的二级标准制备程序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带材包层制造二级标准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离心冷铸二级标准的制造 (19)

参考文献 (27)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国家标准机构(ISO成员机构)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编制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进行的。对已设立技术委员会的主题感兴趣的每个成员机构都有权派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络,也参与这项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所有问题上密切合作。 ISO/IEC指令第1部分描述了用于编制本文件和进一步维护本文件的程序。特别是,应注意不同类型的ISO文件所需的不同批准标准。本文件根据ISO/IEC指令第2部分(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Directives)的编辑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要素可能是专利权的主体。ISO不负责识别任何或所有此类专利权。在编写本文件期间确定的任何专利权的详细情况将在介绍和/或收到的专利声明的ISO清单中列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patents)。 本文件中使用的任何商号均为方便用户而提供的信息,不构成背书。 关于标准的自愿性、与合格评定有关的ISO特定术语和表达的含义,以及关于IS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中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的信息,请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iso/forward.html。本文件由国际焊接学会第二委员会编写。 与本文件任何方面相关的任何反馈、问题或官方解释请求应通过您的国家标准机构提交给IIW。这些机构的完整清单可以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members.html上找到。 第三版取消并取代第二版(ISO 8249: 2000),该版本已进行了技术修订。与上一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表2(原表1)进行了更正; —对第9条(原第8条)和整个文件进行了细微的编辑性修改。 介绍 目前,对于测量焊缝金属中的铁素体含量最好的实验方法,无论是破坏性的还是非破坏性的,还没有统一的意见。这种情况导致了国际上“铁素体数”或FN概念的发展和使用。铁素体含量是用标准化程序确定的焊缝金属铁素体含量的描述。本文件规定了这些程序。焊缝金属的铁素体含量被认为与铁素体含量的百分比近似相等,特别是在FN值较低的情况下。最近的信息表明,FN 可以高估较高FN时的铁素体体积百分率,高估系数的顺序为1,3到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金的实际成分。 尽管有其他方法可用于确定铁素体含量,但本文件中规定的标准化测量程序是基于评估从具有规定强度和尺寸的磁铁中提取焊接金属样品所需的撕裂力。撕裂力与FN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在磁性基底上使用由指定厚度的非磁性涂层组成的一级标准得到的。每个非磁性涂层厚度都指定了一个

ISO EN 17636中文

焊缝的无损试验——熔焊接点的放射检验 目录 1.范围 (2) 2.标准的参考文献 (2) 3.术语和定义 (2) 3.1额定厚度t (2) 3.2穿透深度w (2) 3.3 物体到胶片的距离b (3) 3.4射线源大小d (3) 3.5 射线源到胶片的距离SFD (3) 3.6射线源到物体的距离f (3) 3.7直径De (3) 4符号和缩写 (3) 5.放射技术的等级 (3) 6概述 (4) 6.1致电离射线辐射的防护 (4) 6.2表面准备和生产步骤 (4) 6.3在放射照片中焊缝的位置 (4) 6.4 放射的标识 (4) 6.5标注 (5) 6.6胶片的重叠 (5) 6.7图像质量指数的类型和位置 (5) 6.8图像质量的评估 (6) 6.9最低图像质量值 (6) 6.10人员资格 (6) 7进行辐射摄影建议的技术 (6) 7.1检验调节 (6) 7.2电压和辐射源的选择 (9) 7.3胶片体系和屏幕 (10) 7.4光束的调准 (12) 7.5扩散辐射的减少 (12) 7.6辐射源至物体的距离 (12) 7.7一个单独照射的最大区域 (13) 7.8辐射摄影术的色度 (14) 7.9处理 (14) 7.10胶片观测条件 (14) 8试验报告 (15) 附录A(规范化的) (16) 铁材料的最低图像质量值 (16) A.1单面墙技术,IQI在辐射源边 (16) 附录B(介绍性的) (20) 圆形对接焊合格试验的参考曝光数量 (20) 参考文献 (21)

1.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熔焊接点放射检验的基本技术。采用最经济的方法来获得满意效果和可以复验的结果。该技术是基于普遍认可的实践和基础性理论基础上的。 此国际标准适用于板或管上的熔焊接点的试验。它是根据ISO5579上的基本条款的。 此国际标准没有规定读数的验收等级。 2.标准的参考文献 下列参考文献是本标准应用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有日期的参考,只有标注日期的版本有效,对于没有标注日期的参考,采用最新的版本(包括任何的修订本)。 ISO 2504,焊缝摄影和胶片观察条件——图象质量显示器(I.Q.I)推荐图谱的利用; ISO5580,无损检验——工业用射线摄影照明装置——最低限度要求 ISO11699-1,无损检验.——工业射线摄影胶片——.第1部分:工业辐射摄影术用胶片系统的特性 ISO11699-2,无损检验.——. 工业射线摄影胶片——第2部分:利用参考值控制胶片加工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的属于和定义。 3.1额定厚度t 母材的额定厚度 注:加工公差不考虑在内。 3.2穿透深度w 在额定厚度基础上计算的辐射线束方向的材料厚度。 注:对于多层屏障技术,穿透厚度的计算来自额定厚度。

欧洲药典附录中文版.

第二部分、附录 附录1 溶液的澄清度 (2) 附录2 溶液颜色检查 (3) 附录3 旋光度 (7) 附录4 铵盐检查法 (9) 附录5 氯化物检查法 (11) 附录6 硫酸盐灰分 (13) 附录7 铁 (14) 附录8 重金属 (16) 附录9 干燥失重 (21) 附录10 硫酸盐检查法 (23) 附录11 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25) 附录12 pH测定 (29) 附录13 滴定 (34) 附录14 氯化物鉴别反应 (37) 附录15 指示剂颜色与溶液pH 的关系 (38)

附录1 溶液的澄清度 在内径15~25mm,平底,无色、透明、中性玻璃管中,加入等量的供试溶液与浊度标准液,使液位的深度都为40mm,按如下所述方法进行比较。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以色散自然光照射浊度标准溶液和供试溶液,在黑色背景下从垂直方向观察、比较澄清度或浑浊程度。色散自然光必须较容易区分浊度标准溶液Ⅰ与水,浊度标准溶液Ⅱ与浊度标准溶液Ⅰ。 如果供试溶液的澄清、透明程度与水相同,或者与所用溶剂相同,或者其澄清度不超过Ⅰ号浊度标准溶液,那么可判定该溶液为澄清。 试剂: 硫酸肼溶液:取1.0g硫酸肼溶于水,加水稀释至100.0ml,静置4~6小时。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溶液:在100ml容量平中,以25.0ml水溶解2.5g乌洛托品。 浊度标准贮备液:在存放乌洛托品溶液的100ml容量瓶中,加25.0ml的硫酸肼溶液。混合,静置24小时,贮存在无表面要求的玻璃容器中,可在2个月内使用。该浊度液不得黏附玻璃,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浊度标准原液: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ml,加水稀释、定容至1000ml。该液临用前制备,至多保存24小时。 浊度标准液:由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表1-1配制,即得。本液应临用前配制。 表1-1

电热水器澳洲标准中文版(doc 83页)

电热水器澳洲标准中文版(doc 83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电热水器 第一部分:能量消耗、性能及通用要求

标准AS/NZS4692.1:2005 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标准由电热水装置技术委员会(EL-20)编制,分别于2005年9月2日由澳大利亚标准化委员会和新西兰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发行日期:2005年9月14日。 ________________ EL-20代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如下: 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 澳大利亚电气和电子制造商协会 澳大利亚天然气协会 澳大利亚温室效应办公室 澳大利亚工业集团 澳大利亚不锈钢发展协会 新西兰商务部 认证中心(澳大利亚) 工业、旅游与资源部(英联邦) 新西兰能效与节能管理局 澳大利亚电气设备符合性测试协会 天然气装置供应商协会(新西兰) 热交换制造商协会 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会 新西兰天然气安装工及给排水施工人员协会 澳大利亚国家家用电器与设备能效委员会 新西兰雇主和制造商协会 悉尼自来水公司 ________________ 标准随时更新 标准是反映科技和系统进步的有效文件,为了保持其通用性,必须定期审查所有标准,并发行新的版本。在各版本之间,可

发行修改单。标准还可取消。重要的是,读者自己要保证能使用现行的标准,这些现行标准包括从采购标准以后发行的任何修改单。 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标准的详细资料,请登录澳大利亚标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au或新西兰标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619082427.html,,通过在线目录查找相关标准。 另外,两个组织都会发行一份年度打印产品目录,包括所有现行标准的全部详细内容。关于更加频繁的修订、修改和作废的列表或通告,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和新西兰标准协会(Standards Newzealand)会提供一些最新的方案。关于这些服务的详细情况,用户宜与其各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联系。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特别鼓励读者及时通知我们任何明显的不准确和模凌两可的内容。请将您的意见按封底上的地址发给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和新西兰标准协会(Standards Newzealand)的主管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 本标准作为DR04388意见草案发行

ISO11737 1评估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中文版

国际标准ISO11737-1 第一版 1995-12-01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的方法—— 第1部分: 评估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目录页数 1 范围 (1) 2 参考标准 (1) 3 定义 (2) 4 概述 (2) 4.1 证明文件 (2) 4.2 人员 (2) 4.3 设备 (2) 4.4 培养基和材料 (2) 5 产品单位的选择 (3) 5.1 产品单位的选择 (3) 5.2 取样项目份额 (3) 6 技术的选择 (3) 7 技术的验证 (3) 8 技术的运用 (3) 附录 A 评估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指导 (5) 15 微生物技术验证方法的指导……………………………B

C 参考文献 (19)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部门(ISO成员国)的广泛联合。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是通过ISO技术委员会来实施的。任何成员体对已经建立有关课题的技术委员会有兴趣,都有权力作为该技术委员会的代表。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也可参加此项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国际电子技术标准的制定。 由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在各成员体之间流转,以便大家投票。作为国际标准的出版社,必须得到至少75%的成员国的投票同意。 国家标准ISO11737-1是技术委员会ISO/TC198(“保健护理产品灭菌”组织名称)制定的。它建立在CEN技术委员会204(医疗器械灭菌)第五工作小组制定的三个欧洲标准的基础之上的。. ISO11737-1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总标题是: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算 ——第2部分:在灭菌过程验证中实施的灭菌效果测试 附加部分以后发表。 ISO11737中的附录A、B、C部分仅提供信息。 简介 无菌产品是没有活体细菌的产品。国标标准对于保健护理类产品的灭菌要求是当它需要提供灭菌产品时,产品外观已通过所有实践手段,使该保健护理产品的微生物污染源减至最小。即使如此,在按照质量体系标准要求条件下生产的保健产品,在灭菌以前就已经有细菌了-尽管数量很少。像这样的产品就属于未灭菌的。而灭菌的过程就是抑止微生物的污染,并将未灭菌产品转化为灭菌产品的过程。. 通过采用物理和/或化学试剂的方法对保健护理产品进行灭菌,常常是一 种近于指数的关系;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总有一些细菌不管作了何种消毒或是灭菌处理都有存活的可能性。对于给定的处理方法,细菌存活的可能性决定于细菌的数量、抵抗能力和在灭菌过程中细菌所生存的环境。经过灭菌后的产品中的任何一个产品的灭菌情况都是无法保证的,而一定数量产品的灭菌情况必须根据这些产品中含有细菌的产品的可能性决定。 参照ISO90001和ISO9002,保健护理的产品的质量体系要求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保养等。在ISO9000系列标准中指出:如果有些结果无法在 产品检验和测试中得到验证,那么这些生产过程就被称为“特殊”。因为灭菌处理的有效性没有通过产品的检验和测试得到验证,因而灭菌也称为“特殊”过程。因此,灭菌过程必须在使用之前确定其有效性,每一次的灭菌处理要按常规操作,并且设备要进行适当的维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