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性附录

A

A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申请书》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考核申请书

申请机构名称:

(盖公章)

申请机构负责人:

(签字)

申请日期:

受申请理单位名称:

受理日期:年月日

经办人(签字):

一、基本情况

二、承担(或申请承担)法定任务和开展(或申请开展)业务范围

三、提供如下文件

1.机构依法设立的文件副本1份

2.机构法定代表人任命文件副本1份

3.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副本1份

4.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1份

5.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1份

6.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1份

7.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1份

8.考核项目表B5——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1份

9.考核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1份

10.证书报告签发人员一览表(D1表)1份

11.证书报告签发人员考核记录(D2表)1份

12.质量手册1份

13.程序文件目录1份

14.已参加的实验室之间比对和(或)能力验证活动目录及结果1份

B

B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申请书》填写示例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考核申请书

申请机构名称:XXXXXXXX (盖公章)

申请机构负责人:XXXXXXXX

(签字)

申请日期:2015年6月15日

受申请理单位名称: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受理日期:年月日

经办人(签字):

一、基本情况

二、承担(或申请承担)法定任务和开展(或申请开展)业务范围

三、提供如下文件

1.机构依法设立的文件副本1份

2.机构法定代表人任命文件副本1份

3.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副本1份

4.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1份

5.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1份

6.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1份

7.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0份

8.考核项目表B5——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项目0份

9.考核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照检查表1份

10.证书报告签发人员一览表(D1表)1份

11.证书报告签发人员考核记录(D2表)14份

12.质量手册1份

13.程序文件目录1份

14.已参加的实验室之间比对和(或)能力验证活动目录及结果1份

C

C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

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

序号:第页,共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填写示例

考核项目表B1——检定项目

序号:01 第1页,共2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D

D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

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

序号:第页,共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填写示例

考核项目表B2——校准项目

序号:06 第1页,共2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3——商品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

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

序号:第页,共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3——商品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填写示例

考核项目表B3——商品量/商品包装计量检验项目

序号:01 第1页,共1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I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

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

序号:第页,共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填写示例

考核项目表B4——型式评价项目

序号:第页,共页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评员:考核组长:机构负责人: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3942—2017 ) 1、范围 本标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主要内容、格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安装、修理、改造、充装、经营、使用、检测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03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种设备 special equipment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特种设备。 3.2、特种设备风险评估 special equipment risk assessment 以诱发特种设备事故的各种因素为依据,以影响因素发展成各类事故的可能性为条件,以事故后果造成的综合损失为评估指标,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程度做出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 3.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special equipment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special equipment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依据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编制程序 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标准的附录

推荐性标准 又称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标准的附录 是标准正文内容不可分割的部分,与标准条文具有同等效力。只是为了保证标准结构的均匀,将某些内容防在附录中,成为标准的附录。 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标准的附录有两种,一种是规范性附录,一种是资料性附录,二者都属于标准的可选要素。 规范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之一,它给出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规范性附录一般由正文中以“遵照附录A的规定”的形式来引用,因此,和标准正文一样,是要执行的。 资料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之一,它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因此,不是按照要求的口气来陈述的,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的。 提示的附录 用来给出附加信息,帮助理解标准内容,以便正确掌握和使用标准的可供参考的附录,称为提示的附录。它不是应包含要求。 附录 是作为说明书(论文)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需的。 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说明书(论文)之后: (1)为了说明书(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损于正文的处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途述,对于了解正文内容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 2.附录中的有关格式 说明书(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上面提到的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 附如图A.5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它依次类推。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Q/CNPC ××××—×××× ICS 13.100 E 09 Q/SY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第1部分:规范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Part 1:Specification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要求 (4) 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5) 5.1 领导和承诺 (5) 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6) 5.3 策划 (6) 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 (7) 5.5 实施和运行 (9) 5.6 检查和纠正措施 (10) 5.7 管理评审 (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Q/SY 1002.1-2007与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GB/T 19001-2000、SY/T 6276-1997之间的联系 (12) 参考文献 (16) 实用文档

前言 Q/SY 1002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结构如下: ——第1部分:规范; ——第2部分:实施指南; ——第3部分:审核指南。 本部分为Q/SY 1002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了Q/CNPC 104.1-200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本部分与Q/CNPC 104.1-2004相比主要改动如下: 对术语作了下列修改: 1)增加了审核员、纠正、纠正措施、文件、环境、预防措施、程序、记录等8个术语和定义(本版第3章); 2)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名称:“审核”改为“内部审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改为“管理方案”,“污染预防”改为“事故预防”(本版第3章); 3)对“事故”、“清洁生产”、“健康”、“相关方”、“绩效”、“事故预防”的定义作了修改(本版第3章)。 对要素名称作了下列修改: 1)增加了“合规性评价”和“作业许可”两个二级要素; 2)修改了部分要素的名称:“培训、意识和能力”改为“能力、培训和意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改为“管理方案”;“文件和资料控制”改为“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改为“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改为“记录控制”;“审核”改为“内部审核”(本版第5章)。 3)对“总要求”、“领导和承诺”、“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件”、“文件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管理评审”等要素的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本版第5章); 4)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目标和指标”、“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顾客和产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记录控制”等要素的内容作了轻微的修改(本版第5章)。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Q/SY 1002.1-2007与GB/T 24001-2004、GB/T 28001-2001、GB/T 19001-2000、SY/T 6276-1997之间的联系。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民、董国永、吴苏江、王其华、刘景凯、周爱国、裴玉起、周国、邱少林、胡月亭、陈高松、潘红磊、谢国忠、刘生瑶。 本部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CNPC 104.1-2004。 实用文档

GBT 17037.3-2003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3部分:小方试片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3部分:小方试片 Plastics-Injiection moulding of test specimens of thermoplastic merials—Part 3:Small plates (ISO294-3;2002.IDT)

目录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设备 (5) 4.1 D1型和D2型标准模具 (5) 4.2注塑机 (7) 5 步骤 (7) 5.1状态调节 (7) 5.2注塑 (7) 6 试样制备的报告 (7)

前言 GB/T 17037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分为五部分: ——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 ——第2部分:小拉伸试样; ——第3部分:小方试片; ——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 ——第5部分:研究各向异性用标准试样的制备。 本部分为GB/T 17037的第3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294-3:2002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注塑第3部分:小方试片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294-3:2002 。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晓丽,王树华,吴世见,陈宏愿,张昌怡。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3部分:小方试片 1 范围 GB/T 17037的本部分规定了D1型和D2型两个两型腔的标准模具,用于注塑 60mm∙60mm的小方试片,试片厚度为1mm(D1型)和2mm(D2型)。试片可用于多种测试(见附录A),另外,模具可以装配嵌件用于研究熔接线对力学性能得影响(见附录B)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703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 GB/T 17037.4——2003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 ISO 6603-1:2000 塑料硬质塑料穿刺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冲击试验 ISO 6603-2:2000 塑料硬质塑料穿刺冲击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仪器冲击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037.1 中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7037的部分。

标准化导则

标准化导则 标准化导则 【 标准化导则是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的实施将能够有效地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该标准的规定用以指导如何起草我景区标准,它是编写标准的标准。 标准化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规定了编写标准的原则、标准的结构、起草标准中的各个要素的规则、要素中条款内容的表述、标准编写中涉及的各类问题的规则以及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编写标准的原则 编写标准的原则,是对这些原则的总体把握,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编写标准的具体规定,并能够将相应的规定更好地贯彻于标准编制的全过程。 1. 统一性 统一性是对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标准内部(即标准的每个部分、每项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的统一,包括:标准结构的统一,即标准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的一致;文体的统一,即类似的条款应由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由相同的措辞来表达;术语的统一,即同一个概念应使用同一个术语;形式的统一,即标准的表述形式,诸如标准中条标题、图表标题的有无应是统一的。 2. 协调性 协调性是针对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为了达到标准系统整体协调的目的,在制定标准时应注意和已经发布的标准进行协调。遵守基础标准和采取引用的方法是保证标准协调的有效途径。标准中的附 录A给出了最通用的部分基础标准清单。遵守这些标准将能够有效地提高标准的协调性。 ~

3. 适用性 适用性指所制定的标准便于使用的特性,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于直接使用。第二,便于被其他文件引用,对于层次设置、编号等的规定都是出于便于引用的考虑。 4. 一致性 一致性指起草的标准应以对应的公司文件为基础并尽可能与规范文件保持一致。起草标准时如有对应的公司文件,首先应考虑以这些规范文件为基础制定公司内部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保持与规范文件的一致性,并确定一致性程度,即等同、修改或非等效。 5. 规范性 规范性指起草标准时要遵守与标准制定有关的基础标准以及相关的保障标准。 二、标准的结构 从内容和层次两个方面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规定。搭建标准的结构是正式起草标准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 、 1. 按照内容划分 对标准的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的要素,依据要素的性质、位置、必备和可选的状态可将标准中的要素归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要素的性质划分,可分为: ——规范性要素:声明符合标准而需要遵守的条款的要素; ——资料性要素: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信息的要素。 (2)按照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划分,可分为: ——资料性概述要素:标示标准,介绍内容,说明背景、制定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的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言”。 ——资料性补充要素:提供附加内容,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 【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附录A附录B)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新结构、术语和概念说明, A点1,结构和术语, 为了更好地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与此前的版本(GB/T19001—2008)相比,本标准的章条结构(即章条顺序) 和某些术语发生了变更。 本标准未要求在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文信息中应用本标准的结构和术语。 本标准的结构旨在对相关要求进行连贯表述,而不是作为组织的方针、目标和过程的文件结构范例。若涉及组织运行的过程以及出于其他目的而保持信息,则质量管理体系成文信息的结构和内容通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需要。 无需在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时以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代替组织使用的术语。组织可以选择使用适合其运行的术语(例如:可使用"记录"、文件"或"协议",而不是"成文信息";或者使用"供应商"、“伙伴”"或"卖方",而不是"外部供方")。本标准与此前版本之间的主要术语差异如表A点1所示。 A点2,产品和服务, GB/T19001-2008使用的术语"产品"包括所有的输出类别。本标准则使用"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包括所有的输出类别(包括硬件、服务、软件和流程性材料)。 特别包含"服务",旨在强调在某些要求的应用方面,产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的差异。服务的特性表明,至少有一部分输出是在与顾客的接触面上实现的。这意味着在提供服务之前不一定能够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和服务"一起使用。由组织向顾客提供的或外部供方提供的大多数输出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例如:有形或无形产品可能涉及相关的服务,而服务也可能涉及相关的有形或无形产品。 A点3,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点2规定的要求包括了组织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确定来自这些相关方的要求。然而,4点2并不意味着因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扩展而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正如范围中所述,本标准适用于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的组织。 本标准未要求组织考虑其确定的与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的相关方。有关相关方的某个特定要求是否与其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需要由组织自行判断。 A点4,基于风险的思维, 本标准以前的版本中已经隐含基于风险的思维的概念,如:有关策划、评审和改进的要求。本标准要求组织理解其组织环境(见4点1),并以确定风险作为策划的基础(见6点1)。这意味着将基于风险的思维应用于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见4点4),并有助于确定成文信息的范围和程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预防工具。因此,本标准并未就"预防措施"设置单独条款或子条款,预防措施的概念是通过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融入基于风险的思维来表达的。 由于在本标准中使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因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规定性要求,并以基于绩效的要求替代。在过程、成文信息和组织职责方面的要求比GB/T19001—2008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虽然 6.1 规定组织应策划应对风险的措施,但并未要求运用正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或将风

ISO17737-1.2018附录C中文版

ISO1737-1.20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 C.1概述 C.1.1验证前 在开始确认之前,应对每种产品或其部件或产品组的拆卸技术进行合理和定义。所记录的理由应包含在产品中,尺寸、回收工艺的选择等。 C.1.2生物负载回收效率目的产品的分组 相似的产品或其部件可以被分组为一个产品组和一个为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选择的代表性产品。评定标准包括类似类型的原材料、设计和尺寸、制造工艺,制造环境、制造人员和制造地点。的结果生物负载回收效率验证可应用于该组的所有产品,以备将来使用测试。 C.1.3样本量 C.1.3.1应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有待确定的产品或其部分的数量。 C.1.3.2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三到十种产品进行恢复验证测试。这样本量应主要基于测试的目的(例如支持辐射灭菌剂量的证实,或过度杀灭灭菌循环)。当...的时候审查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结果,审查结果的一致性,或缺乏一致性,可以指示应该应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或者,较大的样本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测定。 C.1.4关于选择生物屏障回收效率方法的指南 C.1.4.1执行生物负荷恢复效率以建立生物负荷校正因子,该因子可应用于生物负荷数据,以说明产品上残留的微生物去除技术和/或所用培养条件未检测到的。生物负担数据通过包含生物负荷校正因子来

调整真正的生物负担计数;这被称为生物负荷估计。生物负载回收效率测试可以也可用于比较生物负荷测试方法。 C.1.4.2选择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的主要决定因素(即重复回收相对于接种产品)是自然发生的产品生物负荷水平。通常,重复回收方法最适合产品生物负荷较高的产品接种产品法最适用于产品生物负荷较低的产品。生物负荷恢复效率结果和相应的生物负荷校正系数可能因生物负荷而异提取参数(例如用于重复回收的提取次数和类型,或者使用接种的产品对重复回收)。因此,重要的是要考虑生物负担的原因正在收集数据并确定生物负荷回收效率的目的。 C.1.4.3表C.1总结了应考虑的典型产品和方法特征当选择合适的生物负荷回收效率方法时。 表C.1-选择生物回收效率方法的一般注意事项

GBT3787-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含表格)

GBT3787-202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献 3.使用 4.检查、维修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具的分类 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具安全检查登记表

本标准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规定涉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内容这些规定可作为生产、销售、维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对手持式电动工具产品安全性能考核的依据,也可作为使用单位选择合格产品并进行安全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增长了本前言。 本标准保存了GB3787-1993的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气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重要起草人:王扬顺、宋志明、陆勤、朱叶锋。 本标准初次制定于1983年,1993年第一次修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合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规范性引用文献 下列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涉及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献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GB/T2900.28-1994电工术语电动工具 GB3883.1-200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规定。 3、管理 3.1工具的管理必须涉及: a)检查工具是否具有国家强制认证标志、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 书; b )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 c)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 d)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合; e)使用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

最大关井压力计算公式及井控装置组合示意图

最大关井压力计算公式及井控装置组合示意图 (资料性附录) 静气柱压力近似公式: L B G e p p γ410251.1'/-⨯= 精确公式: c p c p Z T L B G e P P γ03415.0= 式中:P G —关井井口压力,MPa ;P B —井底压力,MPa ;P B ′—近似井底压力,MPa ;γ—天然气相对密度;L —气层中部深度,m ;T cp —井筒平均温度,K ;Z cp —井筒平均压缩系数;e —自然对数(e=2.718)。 1)地层压力P B 的取值。在未取得地层压力之前,可视泥浆柱压力为地层压力。 2)天然气相对密度γ。若无天然气相对密度,可借鉴临井或区域天然气相对密度。若无上述资料,可取甲烷气的相对密度0.55。 3)气层中部深度L 。根据测井、录井等资料确定。 4)气柱平均温度(T cp ): 27320 0++=M L t T cp 式中:t 0—气井所在地区常年平均温度,℃;M 0—地热增温率,m/℃;M 0=实测产层温度/(实测产层温度—地面常年平均温度)。

5)气柱平均压力P cp和Z cp P cp=(P G+P B)/2 式中:P c、T c为天然气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根据对比压力Pr和对比温度Tr,查天然气压缩系数图确定Zcp。Pr= Pcp/Pc,Tr= Tcp/Tc 计算步骤: 第一次计算:先按上述要求计算出P B、γ、L、T cp,用静气柱压力近似公式计算出P G。然后查天然气压缩系数图确定Z cp。将以上参数带入精确公式计算出P G1;第二次计算时,P cp2=(PG1+PB)/2,根据P cp2计算Z cp,用上述方法求出P G2;然后用叠带法计算至前后两个Z cp相差很小或几乎一致时为止,此时的PG就是预测的最大关井压力。

国家标准审编基础——通用要素(二):资料性补充要素

国家标准审编基础——通用要素(二):资料性补充要素余琦 【摘要】国家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是指位于标准正文之后,除了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资料性补充要素与资料性概述要素都是标准中不包含考核要求的部分,它提供附加信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标准。 【期刊名称】《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国家标准;料性;通用;基础;参考文献;附加信息;使用标准;使用者 【作者】余琦 【作者单位】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652.1 国家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是指位于标准正文之后,除了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资料性补充要素与资料性概述要素都是标准中不包含考核要求的部分,它提供附加信息,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标准。 一、资料性补充要素之“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作为资料性要素,是标准的可选要素。根据实际需要,资料性附录中给

出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通常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使用标准的示例、说明。 (2)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资料性信息。 (3)给出与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详细技术性差异或文本结构变化情况。 标准附录的性质分为规范性和资料性,然而附录的性质并不是由附录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正文决定。在正文中是资料性的内容放在附录中就是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中通常不应包含要求,在一些情况下是包含可选要求的(例如,标准在资料性附录中提供一种可选的试验方法,在该试验方法的表述中是包含要求的)。当使用者声明符合某项标准时,并不意味着要符合该标准资料性附录中的要求。 所有的附录的性质在目次和文中附录出现的首页都要标明,在正文中也必须提及并明确附录性质。资料性附录同样需要在正文中被提及,通过措辞方式,表明附录是供参考。可写成“参见附录X”“层次编号示例参见附录C”等。 资料性附录的编写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附录按在正文出现的顺序以字母编号,与资料性附录和规范性附录的性质无关。 (2)每个附录都要有附录标题,附录中的章条款号前加上该附录的字母。(3)每个附录中的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均应从1开始,编号前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大写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如,图A.1、表B.3、式(C.2)。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某个标准中存在着正文或前言没有提及的附录,反映出标准的编写存在问题,可能是在正文或前言中疏漏了提及附录,或者未被提及的附录本身并没有存在的真正必要。通常在正文适当处增设文字提及相关附录即可解决问题,当某个附录在正文中找不到适合的提示位置时,要慎重考虑该附录存在的必要性。 二、资料性补充要素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作为资料性补充要素,是可选要素。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职业病

前言 本标准的第4、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1-2000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使长期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限值照射的外照射人员出现健康损害时,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促进恢复。 自GB8281-2000《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公布实施以来,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子齐、王敬英、贾德林、徐秀风、姜恩海。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hronic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GBZ10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非职业性受照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95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106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T16149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

14CNAS-CC01:2015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ISO17021)-附录B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可能的评价方法, B点1,概述, 本资料性附录提供评价方法的示例,为认证机构提供帮助。 人员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五大类:记录审查、意见反馈、面谈、观察和考试。每一类评价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下面简要说明了每类评价方法及其对于知识和技能评价的用处和局限性。不太可能只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就能确认能力。 条款B点2至B点6所述的方法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信息;这些方法如被设计成与7点1点2和7点1点3所述的能力确定过程输出的特定能力准则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附录C提供了一个能力确定和保持过程的示例。 B点2,记录审查, 有些记录可以显示知识,例如显示工作经历、审核经历、教育和培训的简历或履历。 有些记录可以显示技能,例如审核报告或工作经历、审核经历、教育和培训的记录。 单凭上述记录不太可能构成能力的充分证据。 其他记录是证实能力的直接证据,例如对审核员实施审核的表现评价报告。 B点3,意见反馈, 来自以前雇主的直接反馈可以显示知识和技能,但重要的是要注意有时雇主会特意排除负面信息。 个人推荐函可以显示知识和技能。应聘者不大可能提供含有负面信息的个人推荐函。 同行的意见反馈可以显示知识和技能。这种反馈可能受到同行之间关系的影响。 客户的意见反馈可以显示知识和技能。对于审核员来说,这种反馈可能受到审核结果的影响。 单凭意见反馈并不是令人满意的能力证据。 B点4,面谈, 面谈可有助于询问出知识、技能方面的信息。 人员招聘时的面谈可有助于从简历和过去的工作经历详细了解知识和技能的信息。 在绩效考评中进行面谈,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具体信息。 在审核后的评审中与审核组面谈,可以提供关于审核员知识和技能的有用信息。它可以使评审者有机会了解审核员为什么做出某项决定、选择某一审核路径等等。这一技巧可在见证审核后使用,也可在之后评价书面审核报告时使用。这一技巧可能对确定与特定技术领域有关的能力尤其有用。 能力证实的直接证据可以通过依据规定的能力准则进行结构化的、并得到适当记录的面谈而获得。 可以使用面谈来评估语言、沟通和人际技能。 B点5,观察, 对人员实施任务的情况进行观察能够为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来实现预期结果)提供直接证据。这种评价方法对所有职能、行政和管理人员以及审核员和认证决定人员都有用。对审核员实施的一次审核进行见证的局限性在于这次特定审核所具有的难易程度。定期对一个人进行见证,有助于确认持续的能力。

(整理)tbt2140-铁路碎石道砟.

TB/T2140-2008代替TB/T2140-1990 铁路碎石道砟 2008-11-14发布2008-12-01实施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 检验规则 6 运输、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道砟产品合格证

本标准代替TB/T2140-1990《铁路碎石道砟》。 与TB/T2140-1990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也适用于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二级道砟; 增加了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用特级道砟; 增加了既有线一级碎石道砟级配该为新建铁路一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 对道砟集料压碎率指标值进行适当调整; 对道砟运输贮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保证出场上道道砟的级配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永贤、郄录朝、曾树谷、张文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2140-1990

铁路碎石道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碎石道砟(以下简称道砟)的要求、检验和运输、贮存、验交。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用碎石道砟,工矿企业铁路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B/T 2328 铁路碎石道砟试验方法(所有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针状指数 长度(最大尺寸)大于平均粒径1.8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3.2片状指数 厚度(最小尺寸)小于平均粒径0.6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3.3风化颗粒 道砟机械加工破碎面矿物部分或全部失去光泽、改变颜色的颗粒。 3.4碎石道砟表面清洁度 铁路碎石道砟产品颗粒表面粉尘、泥土等杂物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4 技术要求 4.1道砟原料 碎石道砟应选用开山块石破碎、筛选加工生产,且颗粒表面全部为破碎面。 4.2道砟材质指标 各级碎石道砟材质性能应符合表1的相应规定。 4.3道砟加工指标 4.3.1粒径级配 4.3.1.1特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图1所示。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管理导则》 编制说明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1、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设备完整性管理是过程安全管理(PSM)的核心要素, PSM各管理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因此,有效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提高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运行水平,从而消除设备隐患,避免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或环境事故的发生,是实现危化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2、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长周期运行的需要 我国危化品企业设备趋势大型化、精密化、运行环境苛刻化,为了保市场增效益装置高负荷、超期服役,使得装置安全事故、经济损失时有发生,非计划停工次数明显增多,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装置设备安、稳、长、满、优的运行,一方面是要加强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加强、优化设备管理。 3、紧跟国际先进设备管理水平的需要 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其纷纷推行设备完整性管理模式,采取技术改进和规范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运行状态的完好性。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任务繁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矛盾,例如:检维修管理问题;“三基”管理滑坡;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不高、把关不严;设备运行维护投力不足、维修费使用不规范;设备更新改造投力不足等,影响着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水平。当前,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设备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探索创新设备管理模式成为新常态,通过模式创新来解决实际矛盾,促进设备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总之,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实施设备完整性管理模式,从而消除设备隐患,避免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或环境事故的发生,是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长周期运行的需要,是紧跟世界先进设备管理水平的需要!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第2分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第2分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

I

I

目录 前言.................................................................................. II 1 检测条件. (1) 1.1环境要求 (1) 1.2待测设备要求 (1) 1.3人员要求 (2) 1.4安全要求 (2) 1.5仪器要求 (3) 2 检测准备 (5) 3 检测方法 (5) 3.1检测原理图 (5) 3.2检测步骤 (6) 3.3检测验收 (8) 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8) 5 检测原始数据和报告 (9) 5.1原始数据 (9) 5.2检测记录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报告 (11)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放置方法 (13)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干扰信号的典型图谱 (15)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GIS局部放电的典型图谱 (16) I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规定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2分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以下简称GIS)。 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规定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电力。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郑秀玉、陶诗洋、马锋、李伟、刘弘景、赵静、韩晓昆、张华。 II

泥石流流体容重和颗粒分析试验方法、特征值的确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报告编制提纲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流体容重和颗粒分析试验方法 H.1泥石流流体容重(Yc)的测定 H. 1. 1现场调查试验法 条件许可时,可在泥石流爆发时,或泥石流爆发后的有效时间内(一般为6h),在需要测试的沟段取泥石流流体3组以上并测量其质量和体积;如超过有效时限,可现场请当地曾亲眼看见过该沟泥石流爆发的老居民,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的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按下式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Z订 C 式中: Y L泥石流流体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 Wc—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样品的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3)o H. 1.2流体形态调查法 调查曾目睹过泥石流的知情人,并让他们感官描述泥石流浆体的特征,按表H. 1确定泥石流的流体容重。 表II. 1泥石流流体稠度特征表在使用上述方法时应慎重,泥石 流流体密度应根据调查分析和试验结果作综合研究后确 定。 G. 2颗粒级配分析 G. 2.1现场筛分试验法 在沟域内泥石流堆积区和物源堆积物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试验点,清除外表杂质层后,开挖ImX Im,深0. 5m~l. 0m的取样坑,取出其全部土、砂、石,从中挑出粒径大于200nini的石块单个分别称重,其余按粒径分筛为N 150nini〜200nini, >100mm~150 mm, > 50 mm~100 mm, N20 mm~50 mm, 20 m及以下假设干级,每级分组称重,计算分组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绘制颗粒级配曲线,求算颗粒级配特征值。现场筛分试验后,对粒径小于20mm 的颗粒,取样送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室内筛析试验,送样质量不小于1kg。经数据处理后,获取泥石流堆积物或物源堆积物的粗粒和细粒的全级配颗粒组成特征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