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

《[“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 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ppt》

摘要:北京:四种非物质遗产同台亮相昆曲、古琴、蒙古族长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4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月10日同时亮相国图音乐厅,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河南省举办了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晚会”,豫剧、曲剧、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地方稀有剧种以及古琴、梵乐、唢呐、豫东琴书等民间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眼前,鉴于此,文化部将在八十年代进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项目中所收集到民间音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民间音乐(含民歌、民间器乐与乐种、民间歌舞艺术)的歌种、乐种、曲目、乐社、民歌手、传承人等近20年的变化及现状进行忠

实地调查记录,摸清家底

北京:四种非物质遗产同台亮相昆曲、古琴、蒙古族长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4种“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月10日同时亮相国图音乐厅。“国韵流芳――中国四大‘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让观众在100分钟内饱览艺术的精髓。四川:非物质文化

遗产国家公园开园随着5月24日-6月10日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进行,总面积6000余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也隆重开园。浙江:政府掏钱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对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在65至74岁之

间的,每人每年可获政府津贴3000元;75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浙江省日前下发了两个专门文件,保护“非遗”传承人。河北:古乐走进校园军营河北省南响口

燕赵鼓吹乐团6月1日、2日晚走进了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和27军通讯团,这是民间古乐第一次在校园和军营亮相。每首乐曲都由主持人做简要介绍,再结合视听,使观众对燕赵传统鼓吹乐有生动的认知了解。河南:公众现场感受“非遗” 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河南省举办了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晚会”,豫剧、曲剧、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地方稀有剧种以及古琴、梵乐、唢呐、豫东琴书等民间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眼前。2007

年6月9日,我国迎来了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遗产日的到来再度引发了各地的“非遗”保护热潮。从最初普遍大众根本不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到如今几乎各地争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承认各地积极“申遗”使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受到重视,也极大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然而“申遗”这把双刃剑也生发了许多隐患。借此大发横财的人有之。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搭台高唱非物质遗产大戏几乎成了一种旅游文化新模式,文化遗产俨然成了文化利益。借此争名逐利者有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明确表示,能评上世界、国家级,全力支持;能评上省、市级,适当支持;什么都评不上,基本不支持。文化遗产异变成了文化垄断。难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发出这样的警示:“现在,各地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而我们要警惕

的却是,这股热潮有可能演变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毁灭。” 对此我们应该做

些什么呢?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远比物质文化遗产更难更复杂,“非遗”多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文字、影音等记录的缺失、参与者的减少,都使得“非遗”难以延续下去。我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浩繁,但近年来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它们协调和丰富人们生产生活的功能日渐萎缩,大量音乐已经消亡或正处在消亡的边缘。拿“中国民歌”为例,《民歌集成》当年收集的数量达到4万余首,而根据近年来的摸查估计,仍然能够传承传唱的已经不足一半,也就是说不到2万首。特别是汉族民歌,发达地区的原生态民歌,传承状态岌岌可危。变化如此之大,已经使对现状的调查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希望能够为人民找寻出更多更翔实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料。

鉴于此,文化部将在八十年代进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项目中所收集到民间音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民间音乐(含民歌、民间器乐与乐种、民间歌舞艺术)的歌种、乐种、曲目、乐社、民歌手、传承人等近20年的变化及现状进行忠实地调查记录,摸清家底。对民歌、民间器乐与乐种、民间歌舞艺术以个案为基础,最终形成《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报告》(含民歌、民间器乐与乐种、民间歌舞音乐)。目前,北京小调、河南板头曲、河曲民歌、河州花儿、莫力达瓦旗达斡尔族民歌、赫哲族民间音乐、无锡、苏州十番锣鼓、江西茶灯歌、川江号子、畲族民歌、黔南布依族“大歌”与“小歌”、丽江纳西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等项目已经通过申报,7月将陆续进入实地调查阶段,计划在今年底至明年年初全部完成上报工作,最终汇总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报告》既让专业音乐人更清楚我们民间音乐流失状况,也让国人了解中国民间音乐还存有多少宝贝。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一、填空 1.戏曲音乐结构体式的分类:板腔体、曲牌体 2.最早使用板腔体的声腔是:梆子腔 3.昆曲使用曲牌体音乐结构 4.京剧主要使用的唱腔是:皮黄腔。京剧伴奏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5.皮黄腔分为:西皮和二黄,属于板腔体 6.无腔不学谭指的是:谭鑫培(清代) 7.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器乐。器乐可分为:文场和武场 8.中国传统音乐类归为五大类:1.民歌、2.舞蹈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族器乐 9.歌曲中的英雄史诗: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傣族《召树屯》 10.隋唐时期的“曲子”是民歌的起源,后来成为曲牌。 11.汉族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12.号子分: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农事号子(《车水号子》)、船渔号子(《渔民号子》《黄河船夫曲》) 13.山歌的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田秧山歌:江苏都江《一根丝线牵过河》江苏扬州《拔根芦柴花》湖北《薅草的客们要过细》 放牧山歌:《放马山歌》 14.一般山歌的分类:信天游、山曲、花儿 15.小调的种类:吟唱调、谣曲、时调 16.时调又分为:孟姜女调、鲜花调(茉莉花) 17.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 18.《阿里郎》、《桔梗谣》(即《道拉基》)是属于朝鲜族抒情谣 19.《凤阳花鼓》是“花鼓调”的一种 20.藏族的代表民歌:囊玛 21.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歌舞《十二木卡姆》——综合类歌舞音乐 22.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成为:“俗讲” 23.唐代说唱艺术形成的标志是:“变文”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是:“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4.牌子曲类说唱音乐与鼓书类说唱音乐共同构成了说唱音乐,其中牌子曲类说唱音乐包括:福建锦歌、山东琴书、四川清音、单弦牌子曲。鼓书类说唱音乐包括:四川金钱板、道情与河南坠子、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北京琴书。(道情又叫渔鼓) 25.京韵大鼓的3个代表人物:刘宝全(《丑末寅初》)、白云鹏、骆玉笙(《剑阁闻铃》) 26.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三弦、琵琶。代表作《蝶恋花·答李淑一》《白蛇传》。代表派别:陈调《林冲踏雪》陈遇乾、俞调《宫怨》朱介生《莺莺拜月》俞秀山、马调《珍珠塔·哭塔》马如飞、蒋调《战长沙》蒋月泉、丽调《新木兰辞》徐丽仙。 27.少数民族说唱音乐的几种类型:1.创世纪(彝族《梅葛》)2.英雄史诗(藏族 《格萨尔王》)3.民俗故事(彝族《阿诗玛》)28.少数民族的说唱艺术:蒙古族(好来宝,乌力格尔) 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达斯坦,苛夏克)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我国的民族音乐】 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 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 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 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2.音调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 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 (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 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朝鲜族民 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 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 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南疆以 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 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 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

中国名族民间音乐

?曲艺: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一种以口语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进行叙事的表演艺术,主要由文学.音 乐.表演这三类艺术综合而成.现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只说不唱(只念不唱)的,如相声.评话(评书或评词).快板书等;一种是又说又唱的,如评弹.说书等;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京韵大鼓等。曲艺音乐是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声乐和器乐两成分,以声乐为主。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俳优” 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在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 ?。据一些民间的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 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地方话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如今,相声已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各地,独具风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声起源于北京,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相声主要艺术手段或基本功:相声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其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 本功。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演唱时把二寸半长,一寸半宽 的两块竹板在左手手心,运用手指、腕子的击打、颤动,能奏出轻重点和连环点,比较悦耳动听。 唱词基本上是一韵到底的七字句,最初的唱法是每句前四个字是说,后三个字才演唱押韵。) ?相声的表演形式与术语:相声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相关表演形式:双簧、口技等,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评书: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 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快板书:快板书融合了相声、评书的艺术手段,如绕口令?曲艺艺术有哪些主要特点:叙事性:曲艺有叙事和代言两种表现方法,以叙事为主,叙事以第三 人称的身份表述故事内容。 ?口语性:曲艺的语言是人们说话的口头语言,它和以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不同,是以声音的形式 存在。 ?综合性:曲艺所综合的艺术门类很多,主要有文学、音乐、表演三种,有时还包括舞蹈、杂耍、 口技等。它的文学是口语化的讲唱文学;它的音乐是和语言紧密结合的说唱性的唱腔;它的表演具有象征性质的以上身动作和面部表情为主的特点。 ?曲艺音乐有哪些主要特点:说与唱的巧妙结合其中,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既有一定节奏、韵律 和音调起伏的说白或念诵。唱是很口语化的,它的起伏、连断和各种表情方法等都与语音状态和口气语调有密切的联系。形成唱中有说;似说似唱;半说半唱;说唱交替四种结合方式。“叙述者” 思想感情的生动体现。与民俗文化的密切联系曲艺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长期流传于社会底层,和民间风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曲艺音乐大多来自民歌。 ?曲种的分类:主曲板腔体类: 以一对上下句的基本唱腔骨架进行各种变化来说唱的曲艺音乐类别. 唱词多为七句体诗.乐句结构变化较大.继承了宋代“陶真”、元明“词话”、明清“鼓曲、弹词”的传统。 曲牌体类:以曲牌为单位联缀起来进行说唱的曲艺音乐类别。唱词多为长短句,乐句结构变化不大,继承了唐代曲子词、宋代词、元曲、明清俗曲的传统。综合体类 ?主曲板腔体类:鼓曲类:因演唱者手击大鼓及木版或铁片掌握节奏而得名,主要流传在北方。如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以及主要特征

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xx民族音乐分为: 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从现在的情况看,民歌分类法有: 音乐体裁分类、歌词题材分类、地区分类、体裁题材结合分类、民间原生分类、结构形成分类、场合分类、语言分类、历史年代分类、色彩区分类等几个主要分类法。 以体裁形式划分为九大类。即: 号子、山歌、田歌、小调、舞歌、渔歌、礼俗歌、儿歌、生活音调。 在各大类之下又分成若干小类。如号子划分九类: 1. 工程号子; 2. 林业号子; 3. 船工号子; 4. 农事号子; 5. 矿业号子; 6. 石工号子;

乙搬运号子; 8. xx船渔号子; 9. 作坊号子。 在各小类之下又分成若干子项。如林业号子细分为以下六种: ①采伐号子;②抬木号子;④流送号子;⑤撬漂号子;⑥排工、放鹿号子 1. 在类别名称上,既有原生称谓又有汉译的,多将汉语称谓放在前面,而将原名称放在后面的括弧内,如蒙古族民歌。有的民族的民歌,原生称谓已通用,则将原生称谓放在前面,如侗族南部方言区的民歌。 2. 在类别名称上,只有原生称谓的,按各省卷类别照录。如四川康巴、安多方言区的藏族民歌。 3. 有些少数民族民歌的类别通用汉语称谓,在编入数据库时即尊重该民族的习惯,仍采用汉语称谓。如贵州苗族民歌。 4. 个别民族的民歌,在编撰省(区)卷时,未予以分类,在编入数据库时也没有分类。如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白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形式传播。在世世代代传播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 二、乡土性 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白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 三、即兴性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概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一)民族器乐 1.吹奏乐器 中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包括笛、箫、唢呐、笙等。笛子,又称竹笛。它音色清脆,音域宽广,能吹两组多的音。主要作品:《五梆子》、《鹧鸪飞》、《姑苏行》、《荫中鸟》等。箫,也称洞箫。它的音色圆润、柔和、悠扬、穿透力强。唢呐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主要作品:《百鸟朝凤》等。笙可以同时发音达到三个以上,有和声乐器之称。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2.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有二胡、马头琴、京胡、板胡、艾捷克等。其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代表作分别有《二泉映月》、《赛马》、《蒙古小调》、《赞歌》等。 3.弹拨乐器 中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古筝、古琴、扬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 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代表作分别有《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 4.打击乐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镲、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二)民歌 民歌特点: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性、鲜明的风格色彩。 1.号子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 2.山歌 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3.小调 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三)中国歌舞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一、填空 1.民歌的起源:劳动说、情动说、本性说、神说、情爱说、鸣响说。 2.中国民族音乐界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4.《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诗集。 5.汉魏六朝以乐府诗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 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 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6.隋唐民歌继承前朝民歌,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已有农村民歌与市镇民 歌之别。 7.“曲子”又名“曲子词”,“曲子”开创了填词之风。 8.宋元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继承“唐”的曲子,宋元市 镇中已有小曲流行。 9.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 子。 10.《催咚催》是湖北省潜江县的打麦号子。 11.农事号子是协作性和节奏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中唱的民歌。主要有车水号 子,打粮号子等,农事号子的劳动强度比搬运号子,工程号子等较轻。 一般具有节奏鲜明,曲调优美悦耳的特点。《车水号子》是海宁农事号 子。 12.小调的种类①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②地方性小调;③歌舞性小 调。 13.山歌的种类: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 15. 55个少数民族中,其中18个民族有文字。 16. 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17. 语言学家按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疏程度将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二、简答或解词或者论述 1.民歌的价值:①民歌具有人文研究价值。(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

一,他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具有人文研究价值。)②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其中民歌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歌对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也有积极影响。)③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 以来,优秀的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如:聂耳的《塞外歌女》,《大陆歌》,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和《黄水谣》等。) 2.民歌的艺术特点(简答或填空):①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 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于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②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每首民歌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表达人民的感情、思想、愿望和理想)③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必须调整呼吸、积蓄力量,集体劳动中,需要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因此号子在劳动中具有发出号令、组织劳动、指挥劳动、调节精力、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性功能。号子在民歌中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也是最早产生的民歌音调,对其他民歌体裁有极大影响。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种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号子的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有机的联系于一体,既矛盾又统一,成为劳动号子独具的特征。 4.劳动号子的特征:①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②劳动号子的节 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③号子的曲调也视工种而异。④浩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而一领众和最多,最富有特色,也最能体现集体劳动的特点。⑤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的影响。 5.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放牧、农事耕耘等)或 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谊唱的民歌。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 6.放牧山歌是人能在野外放牧时唱的山歌,包括各种唤牛调、犁田时的吆 喝调、牧童的放牛(羊)歌等。《放牛歌》去四川盐亭的山歌。《我随红军闹革命》原是四川达县地区的“放牛歌”,后填上革命内容,成为四川北部革命根据地的著名民歌。

[“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pt

《[“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 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ppt》 摘要:北京:四种非物质遗产同台亮相昆曲、古琴、蒙古族长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4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月10日同时亮相国图音乐厅,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河南省举办了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晚会”,豫剧、曲剧、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地方稀有剧种以及古琴、梵乐、唢呐、豫东琴书等民间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眼前,鉴于此,文化部将在八十年代进行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项目中所收集到民间音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民间音乐(含民歌、民间器乐与乐种、民间歌舞艺术)的歌种、乐种、曲目、乐社、民歌手、传承人等近20年的变化及现状进行忠 实地调查记录,摸清家底 北京:四种非物质遗产同台亮相昆曲、古琴、蒙古族长调、新疆维吾尔木卡姆4种“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月10日同时亮相国图音乐厅。“国韵流芳――中国四大‘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演”让观众在100分钟内饱览艺术的精髓。四川:非物质文化 遗产国家公园开园随着5月24日-6月10日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进行,总面积6000余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也隆重开园。浙江:政府掏钱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对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在65至74岁之 间的,每人每年可获政府津贴3000元;75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浙江省日前下发了两个专门文件,保护“非遗”传承人。河北:古乐走进校园军营河北省南响口 燕赵鼓吹乐团6月1日、2日晚走进了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和27军通讯团,这是民间古乐第一次在校园和军营亮相。每首乐曲都由主持人做简要介绍,再结合视听,使观众对燕赵传统鼓吹乐有生动的认知了解。河南:公众现场感受“非遗” 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河南省举办了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晚会”,豫剧、曲剧、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地方稀有剧种以及古琴、梵乐、唢呐、豫东琴书等民间表演艺术呈现在观众眼前。2007 年6月9日,我国迎来了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遗产日的到来再度引发了各地的“非遗”保护热潮。从最初普遍大众根本不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到如今几乎各地争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承认各地积极“申遗”使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受到重视,也极大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然而“申遗”这把双刃剑也生发了许多隐患。借此大发横财的人有之。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搭台高唱非物质遗产大戏几乎成了一种旅游文化新模式,文化遗产俨然成了文化利益。借此争名逐利者有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明确表示,能评上世界、国家级,全力支持;能评上省、市级,适当支持;什么都评不上,基本不支持。文化遗产异变成了文化垄断。难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发出这样的警示:“现在,各地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而我们要警惕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其伴奏乐曲有:扎木聂、笛子、扬琴、京胡、 串铃等。 4、《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民歌(堆谐) 堆谐:藏族民间歌舞,主要流行在西藏的西部地区,在拉萨地区也颇为盛行,意为高地的歌舞。舞时以脚踏地作“踢踏”声,故又称“踢踏舞”。多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舞和 结尾几部分组成。慢歌段的音乐优美开朗;快歌段的音乐欢快紧凑。伴奏乐器有:扎木聂、笛子、二胡、扬琴等。 器乐曲: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章民歌与歌舞 民歌不宜以省份来划分,民歌的特征主要是以文化地域来分,主要分为 A.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B.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C.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D.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E.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F.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G.中原及东部沿海汉族民歌区 如果非要按省份划分的话,给您罗列一些如下: 内蒙古: “长调”:《辽阔的草原》、《牧歌》 “短调”:《嘎达梅林》 《森吉德马》、《小黄马》 新疆:《玛依拉》《黑云雀》 《阿拉木汗》《达阪城的姑娘》 《阿拉木罕》、《送我一朵玫瑰花》 西藏:《北京的金山上》 贵州:侗族大歌 广西:《刘三姐》组曲 黑龙江:《乌苏里船歌》《额呼兰·德呼兰》,《鄂伦春族小唱》 甘肃:《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 青海:《花儿与少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花》、《花儿与少年》 山东:《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包楞调》 河北:《小白菜》《小放牛》《探亲家》 《孟姜女哭城》 山西:《绣荷包》、《绣花灯》 安徽:《凤阳花鼓》 浙江:《采茶舞曲》《顺采茶》《倒采茶》 福建:《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 台湾:《那鲁瓦情歌》、《阿里山的姑娘》《卖汤圆》《天乌乌》 广东:《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 湖北:《龙船调》《黄四姐》、《洪湖渔歌》 湖南:《铜钱歌》《采槟榔》《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 江西:《八月桂花遍地开》 《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十送红军》 河南:《编花篮》《王大娘钉缸》北京:京韵大鼓,《探清水河》 《水牛儿》 云南民歌:《赶马调》《放马山歌》 《小河淌水》《弥度山歌》《阿细跳月》 山西民歌:《绣荷包》 《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提起哥哥走西口》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黄杨扁担》 《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 《川江船夫号子》 陕西民歌:《三十里铺》《蓝花花》、《赶牲灵》、《五哥放羊》、《刨洋芋》、《绣 金匾》 陕北民歌:《赶牲灵》《走西口》 《脚夫调》《挂红灯》 江苏民歌:《无锡景》《紫竹调》《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杨柳青》《孟姜女》 朝鲜族民歌:《道拉吉》《阿里郎》《纺织谣》蒙古族:《森吉德玛》 藏族:《北京的金山上》《宗巴郎松》《酒歌》维吾尔族:《牡丹汗》 乌孜别克族:《一杯酒》 苗族:《歌唱美丽的家乡》 彝族:《快乐的罗嗦》《阿细跳月》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与演变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特征与演变 民间音乐文化是指流传于民间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悠久的民间音乐文化历史,其特征与演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特征 1.多样性 中国的地域辽阔,各地的民间音乐文化因地制宜,形成了地方特色。例如,云 南民歌风格独特,宁夏回民音乐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文化精髓,广东潮音则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这些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文化互有影响,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色。 2.富有节令性 节令与民间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 音乐表现形式,例如春节的《恭喜发财》、中秋节的《月儿圆》、端午节的《艾叶香》等。这些节日歌曲旋律优美、感人,传达了节日祝福和文化寓意。 3.口口相传 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并非通过官方渠道传播,而是由一代人口述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音乐文化的纯粹性和传统性。同时,口口相传也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一种特色形式,例如陕北的秦腔,就是口传心授的传统艺术。 4.抒发情感 民间音乐文化通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例如,许多农民在劳作 时会哼唱田间歌曲来减轻劳动疲劳;而在生命起伏、悲欢离合的时刻,人们也会借助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因此,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常常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二、演变

1.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起源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尧舜时期,音乐被用于 祭祀和国礼等场合,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水平。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范仲淹创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一段经典的唐代音乐。 2.民间乐曲 随着中国历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到 音乐中。唐代《长恨歌》、宋代《玉蝴蝶》、元代《秋夜弹箜篌》等民间乐曲广为流传。这些乐曲风格多样、感染力强,成为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 3.现代音乐 20世纪初,西方音乐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音乐家通过汲取西方音乐的精髓,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例如,钱嘉乐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成为了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4.流行音乐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本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流行音乐。1980年代,中国的夏日音乐节、春晚 金曲等活动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民谣歌手齐豫、李宗盛等成为了代表性人物。 总体来看,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它滋养着 千百年来的中华文明,记录着人民的血泪史和欢乐时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魅力和风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一、按地理区域分类 1.北方平原地区音乐:如京剧、评弹、相声等,主要特点是音乐欢快、节奏鲜明,表达力强。 2.西南少数民族音乐:如彝族、苗族等,以藏、羌、彝、苗等民族的 歌舞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原始朴素、富于奇特和情感激荡的特点。 3.海南岛音乐:海南岛民歌以独特的爱情歌曲为主,并结合华尔兹、 管弦乐等西洋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4.长江流域音乐:如江苏、浙江等地,以江南民族音乐为代表,以江 苏评弹和浙江吕派杂剧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柔和、细腻、华丽等特点。 5.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以马头琴、康石笛、胡琴等为主要乐器,以草原音乐和丝绸之路音乐为特色。 6.西南边疆地区音乐:如云南等,以傣族、景颇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多采用吹管和打击乐器,具有热情奔放、节奏明快 的特点。 二、按表现形式分类 1.歌曲:歌曲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核心形式,通过歌颂、激励、表 达内心情感等方式,反映民众生活状态和社会意识。 2.乐器演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乐器演奏包括琴、箫、鼓、弦等 各类器乐演奏,不同地域和民族乐器多样,演奏技巧灵活多变。

3.舞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舞蹈通过动作、舞姿和音乐的结合,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故事情节。 4.戏曲:中国民间戏曲是一种集歌舞、音乐以及行当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有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每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主要特点 1.民族色彩浓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独特民族风格,如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原声乐器演奏和口传心授的唱法等。 2.基于口耳相传的传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方式多为口头传统,通过师徒相传和家族传承等方式保留传统音乐,注重音乐的实践性和传统精神的延续。 3.音调特点鲜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音调的使用非常独特,创造了独特的音乐美学,如阿凡提音乐中的“十二律”和“十六分别音”等。 4.注重音乐的功能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宗教仪式、祭祀祈福、劳动、纪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音乐的功能性与情感表达。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地理分布、音乐形式和主要特点上呈现出多样性。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生活和情感表达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民间音乐流派分类及特征系列

中国民间音乐流派分类及特征系列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具有 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将针对中国民间音乐流派进行分类,并介绍每个流派的特点和特征。 一、北方宫调音乐 北方宫调音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它采用宫调, 并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闻名。北方宫调音乐通常使用中国民乐中 的弹拨乐器,如古琴、古筝和二胡等,以及打击乐器如锣鼓和木鱼等。这种音乐流派在表现力和节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常用于宫廷音乐、 歌舞表演和庆典等场合。 二、南方民谣音乐 南方民谣音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它以简洁的乐 曲和流畅的歌词见长,呈现出独特的南方音乐特色。南方民谣音乐常 以吉他、口琴和竖琴等乐器伴奏,并以民间故事、生活琐事和情感表 达为主题。这种音乐流派表达了南方地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深受广 大民众的喜爱。 三、西北唢呐音乐 西北唢呐音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唢呐是一种具 有独特音色的民间管乐器,其音域广泛,音色宏亮。西北唢呐音乐常 以农村婚丧嫁娶、庆典和舞蹈等场合中进行演奏。其特点是音乐激昂,节奏明快,并常以唢呐独奏或者集体合奏的形式呈现。

四、东北满族舞蹈音乐 东北满族舞蹈音乐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满族是东 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传承并发扬了自己的音乐舞蹈艺术。东北满族舞蹈音乐常以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等为主要伴奏 乐器,其音乐节奏明快,舞蹈动作独特,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西南藏族山歌音乐 西南藏族山歌音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藏族山歌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西南藏族山歌音乐通常以人声为 主导,伴奏乐器包括唢呐、笛子和铜鼓等。这种音乐流派歌词深情表 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家园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色彩。 六、华南潮剧音乐 华南潮剧音乐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流派之一。潮剧是一种典 型的音乐舞蹈戏剧,以其特有的旋律、唱腔和表演形式而著称。华南 潮剧音乐以潮剧的唱腔、伴奏乐器(如二胡、板鼓等)和音效等为特色,演绎出一个个具有传统民间色彩的戏剧故事,富有强烈的视听冲 击和戏剧张力。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音乐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具有独特的特 点和特征。这些音乐流派不仅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传统,也承 载了民众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资源,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 简述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1.坦率、直露的音乐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山歌抒发的是歌唱者心中郁积已久而不得不发的强烈感情,因此,它的音乐并不过多的讲究形式上的修饰,表现手法较单纯,主要为抒发感情。 2.山歌多无规整节拍,节奏悠长、自由。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感情咏叹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了密集与宽放、规律与自由的鲜明对比。有规律的节奏与自由的节奏交错,是山歌最鲜明的特点。 3.高亢的曲调。山歌具有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的特点。往往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4.山歌最典型的曲式结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北方山歌大多为对应性的二句体结构,如信天游,花儿。南方山歌则常见四句结构,这些四句结构多为二句结构的发展。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不对称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具体手法有自由延长音,如《红菱牵到藕丝根》;加垛,如《跟着太阳一路来》;前后夹腔,如《弥渡山歌》。 戏曲音乐的构成要素:戏曲的音乐,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等。其中,声乐居主导地位。戏曲唱腔大致有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与戏剧性唱腔。抒情性唱腔字少腔多,旋律性强,长于抒发内心的感情,常用于剧中主要人物的大段独唱;叙事性唱腔字少腔多,朗诵性强,长于叙述、对答,常用于小段的独唱或对唱;戏剧性唱腔在节奏的对比、变化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长于表现激昂的强烈情感,也多用于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戏曲乐队的特点是少而精,组织传统习惯上分为文场与武场两类,文场即管弦乐部分,武场即打击乐部分。文场除为唱腔伴奏外,还演奏器乐曲牌、过门等过场音乐;武场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身段表演,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并起到场次、段落以及唱、念、做、舞之间的转换和衔接作用。戏曲音乐中各种各样的器乐曲牌,以及打击乐的各种锣鼓点,构成了戏曲中的场景音乐。场景音乐一般分为粗、细两类。细者以丝弦乐为主,粗者加入锣鼓和唢呐。 简述戏曲剧种和声腔的关系:戏曲剧种是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和民族等因素而划分的戏曲种类,其中,民族和地域是划分剧种的主要标志。声腔是跨越地域的概念,它是指不同地区的一些剧中所使用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1)

判断: 1.戏曲音乐的萌芽期为先秦时期。✓ 2.南戏也叫“戏文”,由于产生与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3“堆谐”是藏族的一种舞蹈形式。✓ 4.《左权开花调》是山西的民间歌曲。✓ 5.安代舞是蒙古族的舞蹈。✓ 6.《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属于标名性标题的民间器乐。✓ 7.时调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有细致将就的润腔方式,且有些时调的变体。与原型相比可有较大的发展变化。✓ 填空: 大本曲是白族的说唱艺术。 简答: 1.曲艺音乐的种类有哪些? 答:种类有牌子曲类、弹词类、鼓词类、道情类、琴书类等。 2.何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箫、笛等竹类乐器组成,且具有“小、细、轻、雅的艺术风格。 3.何为小调? 答: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中休息,娱乐,节日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他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为多样,具体分为北方时调(如茉莉花调,)华北,东北的其他不同小调,(如河北小白菜),西北其他小调,(如陕北的三十里铺。) 4.曲艺的本质特征: 答: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艺的本质特征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 5“广西文场”的音乐特征: 答:是牌子曲类的曲种,流行桂北地区,尤以桂林,柳州,宜州等地最为流行,它是一种坐、唱形式的曲艺音乐。 6.四川清音的音乐风格: 答:是牌子曲类的主要曲种之一,流行在四川各地,其唱腔清脆灵巧,委婉圆润,乐器伴奏清晰纯净。 7.京韵大鼓的音乐特征: 答: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鼓词类,曲艺中最有代表性曲种之一,因为用北京语言演唱而得名,主要流行在河北,北京,天津地区,在华北,东北等地区影响也较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脉络: 传统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 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1. 民间音乐,定义〜分类〜特点,民间音乐板块中的民间歌曲,汉族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民间歌曲, 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 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2. 民间器乐的定义〜作用地位〜产生与发展〜分类方法〜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结构各独奏乐的结构体系和代表曲目 民间音乐: 1. 定义: 民间音乐一般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2(分类: 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3、特点:,1, 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 乡土性,3, 即兴性,4, 流传变异性,5, 人民性, 民众性,(6) 多功能性。 4、民间音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 语言特征, 语言的构成有四个要素: 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2, 性格特征,3, 音乐特征(4) 题材特征 第一板块民间歌曲 一(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就是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我国民歌有悠久的历史 ,1,据文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内容涉及到劳动〜生活〜阶级压迫〜爱国及乐观精神等方面。 ,2,汉代的“相和歌”〜包括了北方各地流传的原始民歌〜也有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还有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曲》。 ,3, 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出现了西曲和吴歌。二者无伴奏形式〜内容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感情。人们已经注意到南方民歌柔婉清秀〜北方民歌勇武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特点。 ,4, 唐代〜随着民歌的广泛流传和应用〜经过挑选比较喜爱的曲调进行加工和改编〜填词〜演唱的精心处理〜出现了唐代“曲子”。 ,5, 宋代〜民间曲子发展成为多种民间音乐形式。 ,6, 明清时期〜城市艺人为求谋生〜将民间歌曲进行加工〜促进了这些民歌的广泛传播。许多曲调流传至今。 民歌的特点: 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旋律清新〜易于上口和记忆。 1. 汉族民间歌曲: 根据汉族民间歌曲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 号子 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种类: ,1, 搬运号子。,黑龙江的《哈腰挂》、河南的《走绛州》, ,2, 工程号子。, 湖南常德的《打硪歌》, ,3, 农事号子, 湖北的《叮咚催》,

民族民间音乐与赏析

第一章 华夏音乐渊源流传,在这璀璨的华夏音乐中古代歌曲十分丰富。它既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又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见证。古代音乐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音乐的总称。 一、音乐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起源于劳动 (二)起源于模仿 (三)起源于语言 (四)起源于巫术 (五)起源于信号 二、早期的音乐起源于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歌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产劳 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 三、原始音乐是歌、舞、乐三者的结合我们称其为乐舞。当时的乐舞与狩猎、农耕、崇拜、 祭祀、典礼等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战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唐代 诗人李白曾为其曲填写新词内容主要是抒发作者对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无比同情。 借以此来非议唐代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 现存最早的《关山月》曲谱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乐谱》在20世纪50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词编配入曲调中,以此得以流传 这首作品带有北方民歌的风味。旋律进行多用同音反复,显得平稳、深沉。歌词中 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战争给老百姓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巨大的牺牲。此歌曲有反 战的情绪,以及对统治者的讽刺。曲调纯朴自然,它惯用同音反复,又配有大起大落的连环乐句,它既显示出歌曲的特色,又体现出了歌词的豪迈情调。 《阳关三叠》 王维的这首诗在谱以琴曲的时候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全曲分为了三段,基本都是用的一个曲调进行反复,叠唱了三次,故称三叠。这首琴歌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 感。 《满江红》 《满江红》是宋、元时期最流行的词牌之一。现行的曲调本来是和元代萨都刺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配在一起的。20世纪20年代中,杨荫浏先生将它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相结合而得以广泛流传。这首词描述他回忆过去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发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并表达了坚持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和决心。 这首词上片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下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 ❝ 信心。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 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此歌曲音调淳厚,节奏稳健,感情昂扬而壮 烈。该曲生动的塑造了中华民族人民不甘屈辱的斗争精神,热情讴歌了民族精神。 《胡笳十八拍》 ❝ 现存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中,最初见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孙丕 ❝ 显所刻的《琴适》中。 ❝《胡笳十八拍》在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之所有别具魅力,就在于曲作者将西域奏乐 器胡笳的悲凉音调翻入古琴之中,使不同的音乐风味水乳交融,意境高远,形象鲜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绪言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 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 2.其中民歌是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积极作用,许多歌舞、曲艺、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一、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 从广义来讲,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全部音乐就是该民族的民族音乐。在中国应包含自古至今的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传统音乐;以及“西乐东渐”以后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专业音乐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音乐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通俗音乐。 从狭义来讲,民族音乐则专指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 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2.集体性是指集体创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人口头创作出“原型”后,在传播过程中(共时或历时)经他人改造(即再创造)逐步定型,成为集体创作的成果。一种是在原创时不有二人以上参与,一人一句凑合而成,在集体劳动、集体生活中,二人对唱或集体歌唱的民歌,数人接唱的山歌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3.变异性是民间音乐在传播过程中(被再创作时)原型发生了变异,有时是局部变异,有时因变异较大,而由母体(原型)产生了子体。 因此在民间音乐中,同一首民歌或乐曲在不同演唱(奏)者的唱、奏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一曲多变,或许多曲调大同小异、小同大异的状况,这是民间音乐创作中变异性的体现。 (二)传承性和演变性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