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生物

1. 动物的分类

- 动物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蜗牛、蜘蛛和蚂蚁等。

2. 人体

- 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思考和指挥身体活动。

- 心脏是人体的泵,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 肺是呼吸器官,帮助人体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3. 植物

- 植物的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 植物的茎负责支撑和运输水分和养分。

- 植物的叶负责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物理

1. 力与运动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可以减慢或停止物体的运动。

- 弹力是弹性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

2. 声音和光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光是一种能量,能够使物体可见。

- 镜子可以反射光线,形成人们的影像。

3. 电与磁

- 电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导线传导。

- 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

- 电池可以产生电流,驱动电器工作。

化学

1. 物质与变化

-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产生物理变化。-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化学变化。

2. 溶解和分离

- 溶解是固体溶解到液体中,形成溶液。- 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 蒸发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3. 酸和碱

-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和酸性反应。

- 碱性物质具有苦味和碱性反应。

-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期末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期末梳理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闻)、(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拓印: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或铅笔)在纸上朝同一个方向涂擦,便可。3.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叶子,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8.新鲜叶和落叶相比,含有的水分不同,颜色也不同。 9.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0.植物的一生典型的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书本17页。 11.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身体软软的,可以分为(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用(腹足)爬行,爬过后会(留下粘液)。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4.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排泄)(繁殖后代)等。 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繁殖后代)等 6.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繁殖后代) 7.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8.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们科学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看、听、摸、闻、尝(不知名的物体绝对不能尝) 2、要了解大树树皮的形状,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 3、植物发生变化的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等。 4、新鲜的叶水分多、柔软,落叶水分少、易脆。比较几片树叶是否是同一种树的叶主要看叶的形状和气味等,与叶的颜色、大小和新老程度无关。 5、水葫芦的叶柄部位膨大有气囊,气囊中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9、叶也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0、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1、比较叶片大小的方法是: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1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5、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16、植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不同。 17、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鸭舌藻)和挺水植物(如:风信子、荷花、水仙)。 18、世界上令人惊奇的植物: 会捕虫的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最大的王莲、最大的花“大王花” 第二单元 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3、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着六只脚,爬行运动,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它通过分泌信息素进行交流等。 5、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6、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8、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9、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呼吸,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会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会衰老死亡等。 10、不同动物依赖的生存环境不同,它们的生命周期也是不相同的。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1、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等。 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3、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4、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一般是:金属>塑料>木头>纸。 如果选用的木头比较坚硬,也可能是金属>木头>塑料>纸 5、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6、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 7、金属的特性:坚硬、易传热、能导电、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吸水性差等。 8、金属的特性及相应制品:1)坚硬:斧头、铁锤;2)易传热:锅、暖气; 2)能导电:电线、电源插座;3)有金属光泽:项链、耳环、戒指、手镯zhuo ; 4)有延展性:易拉罐、铁丝、铜丝、电扇等。 9、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可以回收利用,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在工厂里把它们粉碎、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子,冷却后成为新产品。现在好多塑料用品都是用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再加工生产出来的,而且上面有循环利用的标志: 10、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1、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金属和塑料最弱。 122、实验: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报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这说明纸易吸水,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由强到弱排列:纸、木头、金属、塑料 13、我知道的纸:报纸、书纸、餐巾纸、卫生纸、蜡光纸等 14、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p ēng 煮zh ǔ 、浸j ìn 沤ōu 制浆――舂ch ōng 捣d ǎo 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 15、写出自己造纸的过程:(1)把一小块废报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16、我们自己造的纸与平时所用的纸的不同: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光滑程度不同。 17、在做吸水性实验时,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在纸上的水滴很快就看不到了。由强到弱排列:纸、木头、金属、塑料 18、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9、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实心)在水中是沉的,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塑料制品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纸的情况比较特殊,开始时可能是浮的,全部浸润后会沉入水底。 20、木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 各个方面。 21、木头的特性:柔韧性、比较坚硬、承重力强、容易加工、能浮在水面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水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 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 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 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 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霜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在非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是100℃。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酒精灯不小心被弄倒着火时,应用湿布或者沙子盖灭。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从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冰会浮在水面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冰激凌比冰融化得更快。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自然环境里,冰、水、水蒸气三态共存。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个g。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也就是说,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膨胀复原。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次之,焰心温度最低。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13、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5、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的特征。 6、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比较轻。 7、可以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8、1升的空气大约重1.29克。大量体积的空气也会有比较重的质量。 9、相同体积的其他物质和空气相比,质量比空气大;相同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质相比,体积比较大。 10、空气被加热后会上浮。这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热空气,空气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土壤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 3、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4、土壤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颗粒类型。 5、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6、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 7、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8、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9、土壤中渗水性最强、透气性最好的是沙土,黏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最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

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经典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工作的。 2、小鸟、虫子、树木、花朵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能长大、都能繁殖、都要吃东西、都要呼吸、对刺激都有反应。 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能生长发育、会繁殖、能制造养料、能适应生活环境。 4、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能生长发育、会繁殖、能运动、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适应生活环境。蜗牛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5、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7、水是一种没有_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会流动的透明物体。水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把糖放入水中,糖块就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这种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水还有浮力,压力。 8、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暗河。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9、在我们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它们是天然材料。如:羊毛、木材、石料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叫做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塑料等。 10、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研究纸,可以从结实程度、表面光滑程度、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进行。 11、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可以从结实程度、燃烧后的气味、吸水性等方面进行。 12、金属的性质是:有光泽、能导电、会传热、具有延展性。 13、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14、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1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16、如何选择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17、观察动物使用过的工具有放大镜、玻璃管、镊子。观察你自己的手,写出三个特点白、光滑、手指长。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_蜻蜓_ 、_燕子、蚯蚓等生物。你家里的物品由多种材料制成,这些材料有木料、塑料、铁。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生物 1. 动物的分类 - 动物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蜗牛、蜘蛛和蚂蚁等。 2. 人体 - 人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思考和指挥身体活动。 - 心脏是人体的泵,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 肺是呼吸器官,帮助人体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3. 植物

- 植物的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 植物的茎负责支撑和运输水分和养分。 - 植物的叶负责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物理 1. 力与运动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可以减慢或停止物体的运动。 - 弹力是弹性物体恢复原状的能力。 2. 声音和光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光是一种能量,能够使物体可见。 - 镜子可以反射光线,形成人们的影像。 3. 电与磁

- 电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导线传导。 - 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 - 电池可以产生电流,驱动电器工作。 化学 1. 物质与变化 -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产生物理变化。-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化学变化。 2. 溶解和分离 - 溶解是固体溶解到液体中,形成溶液。- 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 蒸发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3. 酸和碱

- 酸性物质具有酸味和酸性反应。 - 碱性物质具有苦味和碱性反应。 -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 科学各课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

一、水到哪里去了 1.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 水 有 三态:液态( 水)、固态、气态(水蒸气)。 3. 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 4. 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 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 1 3.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 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7. 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于 1/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 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⑥ 用完酒 精 灯 必 须 用 灯 帽 盖 灭 ( 盖 ,不能用嘴吹; 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三、水结冰了 1. 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 冰 , 这 2.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 摄氏度。 3. 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 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5. 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冰融化了 1. 融化:冰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5课计量 1.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要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2.一张床长2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15毫米;大拇指宽约1厘米。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体积。 4.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要了解量筒的刻度、单位、最小刻度、最大量程。 6.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 7.质量的单位是克和千克。 8.实验室里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应放在左侧的托盘里。 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的,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10.一杯热水放在室内,温度的变化是先下降的快,后下降的慢。 11.水在变成冰时,温度是0摄氏度。 12.漏刻和沙漏都是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 13.写出三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分别是手表、时钟、沙漏。 14.人们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15.跳绳150下大概需要1分钟。 16.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用另一种测量方法估测。 17.随着时间的延长,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直到与室温相同。 18.要想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是多少,需要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19.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0.人的感觉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21.做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变化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的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秒表100米赛跑的时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 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 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 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 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 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不能用燃 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4)加热

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 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 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消融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 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 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 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 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插手,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科学学习方法。 3、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其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树皮的样子可采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进行记录。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还有:柳树、杨树、松树等;草本植物还有:狗尾草、玉米、小麦等。 8、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9、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狗尾草、玉米等;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荷花等。 10、水葫芦叶柄中膨大的气囊充满空气,这是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1、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12、水生植物的类型有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13、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树叶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未必相同。 14、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5、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经历嫩叶、老叶,到最后衰老成枯叶、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7、能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观察中测得的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8、植物的生存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9、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0、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1、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 22、世界上令人惊奇的植物:会捕虫的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最大的王莲、最大的花“大王花”。 单元二: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不同,形态不同。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动物的活动中,我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4、蜗牛的身体分成头、腹、壳 ,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 5、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 等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6、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二单元 1、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但是从晾晒衣服、抹黑板等现象中可以发现:太阳晒、加热、风吹、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能够加快水的蒸发。 2、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做凝结。白雾、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结果。 3、水与水蒸气的维恩图 4、教材实验: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5、一直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先上升,到达沸腾温度时不再上升。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100℃(摄氏度写法)。 6、水沸腾时,水中出现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气泡中的气体是水蒸气。而水面的“白雾”是小液滴。 7、漏斗颈上系一个塑料袋,漏斗倒扣在沸腾的水面上,水蒸气占据的空间远远大于液态水。生活中类似现象:煮开水时锅盖不断被顶起来。 8、酒精灯的使用: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

9、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变化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量的水 10、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在0℃。完全结冰以后,温度下降,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11、水和冰的维恩图比较 12、水结冰的实验中,利用冰块使水冷却,冰块中加入食盐能够使冰块融化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13、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上升到0℃,就会开始融化,融化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0℃。完全融化以后,温度上升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14、当环境温度为0℃时,水不会结冰,冰也不会融化,冰水混合物能够长时间共存。 15、水结冰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冰融化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 16、水、水蒸气和冰是水的不同形态,是同一种物质。其中,水蒸气占据空间最大,冰其次,水最小。 17、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受热吸收热量,遇冷放出热量。在记忆时,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记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 汇总 一、水的蒸发 水是一种液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当湿抹布擦黑板一段时间后,它会变干,湿的手也会变干,这是因为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包括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食物煮干了等等。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和不加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速度较慢,放在通风处的蒸发速度也较慢,放在阳光下的蒸发速度则较快。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洗澡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二、水的沸腾 不停地加热水,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水面上也会看到很多“白烟”,但这不是水蒸气。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此时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需要注意的是,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

氏度,足以烫伤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温度计100摄氏度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而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在测量水温时,需要保证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同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在进行实验时,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会很烫,不能用手触摸,需要等它们降温后再收拾和整理。 14.当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非常高,触摸会导 致烫伤。 15.水沸腾后,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消毒自来水、泡茶、泡方便面等,并且可以获取更多的水蒸气。 三、水结冰 1.在常温下,当水温下降到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会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 3.为了比较结冰前和结冰后的高度,我们需要在结冰前做 好标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汇总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质发生各种变化,如水变成冰,冰又融化成水。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 5.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它们构成的物质没有改变。类似地,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以下是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空气》的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感受空气》: 1.空气是一种能占据空间、形状不固定、有质量但很轻的 物质。 2.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并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物质。 4.空气中的氧气能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5.空气气泡图的特性、组成和作用。 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在打孔前,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进入杯子;在打孔后,空气流出,水进入杯子;在打气后,空气重新占据空间,杯中的水明显减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第三课《压缩空气》: 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被压缩或扩张。 2.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2.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3.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 也具有质量。

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测量空气质量时,需要选择“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作 为测量标准物。 2.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 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 1.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2.热气球上升的原理是,口袋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从而上升。 3.热气球下降的原理是,远离热源后口袋里的空气变冷, 体积缩小,重量变大而下降。 第七课《风的成因》: 1.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背诵(新版)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读数:零上温度是自0℃向上的数,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零下温度是自0℃向下的数,红色液柱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1.1 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蒸发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时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1.2 水沸腾了 1、水的沸腾 (1)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水沸腾时的 温度 水沸腾时 水中的现象 水沸腾时 水面的现象 水沸腾时 水面之上的现象

100℃气泡产生气泡破裂出现白汽 (2)水在加热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的温度升高,水底出现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水面上出现白汽 1.3 水结冰了 1、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 3、水结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体积变大,会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5、在碎冰中加食盐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1.4 冰融化了 1、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 2、水的三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