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英文版)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英文版)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86学时(还有实验教学33学时)

学分:5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大体理论和技术对于其它生物学科的学习及此后的相关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和实践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专业外语,培育成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材。鉴于生物化学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学科,所以,咱们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分为不同层次开设,即基础生物化学和高级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在基础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和大体原理;同时也要求了解一些本学科进展前沿的新理论、新动向,使学生打下生物化学大体理论和知识的坚实基础,适应以后的高级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同时,采用原版英文生化教材,有利于学生尽快接触生化进展的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适应生物化学的高速进展。不仅使学生取得较为广博的生物化学大体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熟悉生命的现象和本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三章。

Section A Cell organization 5课时

A1 Prokaryotes

A2 Eukaryotes

A3 Microscopy

A4 Cellular fractionation

Section B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9课时

B1 Amino acids

B2 Acids and bases

B3 Protein structure

B4 Myoglobin and hemoglobin

B5 Collagen

B6 Protein purification

B7 Chromatography of proteins

B8 Electrophoresis of proteins

B9 Protein sequencing and peptide synthesis

Section C Enzymes 6课时

C1 Introduction to enzymes

C2 Thermodynamics

C3 Enzyme kinetics

C4 Enzyme inhibition

C5 Regul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Section D Antibodies 6课时

D1 The immune system

D2 Antibody structure

D3 Polyclonal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D4 Antibody synthesis

D5 Antibodies as tools

Section E Membranes 6课时

E1 Membrane lipids

E2 Membrane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E3 Membrane transport: small molecules

E4 Membrane transport: macromolecules

E5 Signal transudation

Section F DNA structure and replication 6课时

F1 DNA structure

F2 Chromosomes

F3 DNA replication in bacteria

F4 DNA replication in eukaryotes

Section G RNA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8课时

G1 RNA structure

G2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G3 The lac operon

G4 The trp operon

G5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 an overview

G6 Transcription of protein-coding genes in eukaryotes

G7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by RNA Pol Ⅱ

G8 Processing of eukaryotic Pre-mRNA

G9 Ribosomal RNA

G10 Transfer RNA

Section H Protein synthesis 6课时

H1 The genetic code

H2 Translation in prokaryotes

H3 Translation in eukaryotes

H4 Protein targeting

H5 Protein glycosylation

Section I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6课时

I1 Restriction enzymes

I2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I3 DNA cloning

I4 Viruses

I5 DNA sequencing

I6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ction J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10课时

J1 Monosaccharides and disaccharides

J2 Poly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J3 Glycolysis

J4 Gluconeogenesis

J5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J6 Glycogen Metabolism

J7 Control of glycogen metabolism

Section K Lipid metabolism 6课时

K1 Structures and roles of fatty acids

K2 Fatty acid breakdown

K3 Fatty acid synthesis

K4 Triacylglycerols

K5 Cholesterol

K6 Lipoproteins

Section L Respiration and energy 6

课时

L1 Citric acid cycle

L2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L3 Photosynthesis

Section M Nitrogen metabolism 6课时

M1 Nitrogen fixation and assimilation

M2 Amino acid metabolism

M3 The urea cycle

M4 Hemes and chlorophylls

三、教学方式

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制作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和适当的板书辅助教学。

四、成绩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后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英文出题,鼓励英文答卷,结合平时成绩计算总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等编著,《Biochemistry》(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主要参考书目:

1.H. R. Horton, L. A. Moran, R. S. Ochs, J. D. Rawn,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Science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2002

2. Trudy McKee, James R. McKee. BIOCHEMIS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o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1

3. William J, Lennarz, M.Daniel Lane. ENCYCLOPEDIA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Elsevier Pte Ltd. 2004

4.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David L. Nelson and

Micheal M. Cox, Worth Publishers, 2000.

5.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and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Fifth

edition. . Freeman and Company, 2003.

6. Trudy Mckee and James R. Mckee,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 2003.

7.罗纪盛,张丽萍,杨建雄,秦德安,高天慧,颜卉君,鲁心安合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王镜岩,朱圣庚,除长法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年

9.生物化学导论(第2版), Trudy Mckee & James R. Mckee, 科学出版社, 2000.

生化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 二00九年二月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 前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本版《生物化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医学规划教材。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生化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丰富,知识全而且新,脉络清晰,特别是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跟踪科技发展前沿,既突出理论知识,又强调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实践,使其与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教材有所区别。教材遵循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的需求。 本《生物化学》教材由查锡良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大纲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大部分,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 2、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理解和熟悉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各种常见技术、设备和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3、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4、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并辅以讨论,复习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编码:0311034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76/实践总学时24 周学时:理论学时2 /实践学时1 学分:1.5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生物化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130053 学时:48 学分:3.0 授课学院: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药学 教材: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Fourth Edition (2005). 作者: David L. Nelson and Michael M. Cox 出版社:W. H. Freeman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的奥秘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核酸、糖、脂及对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起催化和调节作用的酶、维生素、激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即所谓静态生物化学,另一方面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化学变化,即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和调节,即动态生物化学部分。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酶 掌握酶的基本概念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酶反应速率的相关理论。 3、糖化学及其代谢 掌握糖的分类及结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熟悉糖原的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 4、脂类化学及其代谢 掌握脂类的组成及结构,熟悉脂肪的合成代谢及磷脂的合成。 5、核酸化学 掌握核苷酸的结构,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熟悉核酸分离纯化的机理。了解核酸的

医药用途。 6、基因信息的贮存和表达 掌握DNA、RNA 的分子结构和功能、中心法则、DNA的半保留复制。熟悉DNA 损伤修复,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核酸的分子杂交、基因工程及聚合酶链反应。 (二)、基本技能 掌握DNA提取及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用法,了解利用HPLC分离鉴定蛋白质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糖、脂、蛋白质、酶、核酸化学及基因信息的储存和表达。糖、脂、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具体内容如下: 1.Distance, time and energy scales of biochemical systems 2.Reversible interactions of biomolecules A.Electrostatic bonds, ion pairs, salt bridges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medium B.Hydrogen bonds C.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D.Hydrophobic attractions 3.Acid-base concepts pH, pKa, buffers, buffering power, 4.Amino acid structures A.Non-polar side chains B.uncharged polar side chains C.charged polar side chains D.structure of each amino acid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9057940.html,s 5.Peptide bond structure 6.The helix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7.The β pleated sheet structures 8.Protein structures A.Primary structure B.Secondary structure, 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C.Tertiary structure D.Quaternary structure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任务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阐明生物体(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化学组成,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及其调控变化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科学。《生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微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药剂学》《分子生药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在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常用量度法,基本实验技能,如分光光度法和离心机使用;某些代谢物的定性、定量测定。熟悉电泳、层析分离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课两种方式进行。在讲授中要体现专业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很快,在讲授中应适当加以介绍当前生物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本课程总学时为56,其中40为理论课学时,16为实验课学时

2、具体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生物化学的涵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概况、趋势及在药学类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涵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2、生物化学在药学类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生物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重点难点] 生物化学的涵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结合讲授 [作业] 无 [课时] 1学时 第一章糖的化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重要单糖、双糖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2、熟悉多糖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和的原理 3、了解糖的分类、多糖提取、杂多糖和多糖结构分析 [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分布和生理功能 2、单糖的结构:葡萄糖的旋光性、开链结构、环状结构和变旋性。果糖、半乳糖、核糖和2-脱氧核糖的结构 3、低聚糖-双糖的结构和还原性 4、多聚糖: (1)同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 (2)杂多糖:透明质酸、肝素和硫酸软骨素。 5、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及结构分析 [重点难点]重要单糖、双糖的结构及生理功能,多糖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和的原理[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结合讲授 [作业] 六题,涉及重难点 [课时] 2+4学时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 [目的要求] 1、熟悉甘油三脂、磷脂和胆固醇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2、了解神经鞘磷脂的结构和功能、脂类的提取分离和分析 [教学内容] 1、脂类分类及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课程简介 Biochemistry 一课程编号:060304/060305 二、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时/学分:理论教学学时/学分:160/10;实践教学学时/学分:72/4.5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三、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能力与技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了解近期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有关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为以后从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奠定基础。 四、选用教材: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教出版社 Biochemistry. Seccond Edition., Reginaid H.Garrett,Charless M.Grisham;., gaodengjiao yuchu banshe.

《生物化学》(英)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60304/060305 二、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学分:160/10;;实践教学学时/学分:72/4.5):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讲授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使同学们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组成、种类、性质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各种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生物学其他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621011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生物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课程为其它生物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本课程适应生物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生必须具备一般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课程,而且发展很快,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生物化学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农业、轻工食品业、医药卫生业、环保与生态、能源开发等领域应用的新成果、新技术。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静态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等为重点内容,动态生物化学中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为本课程的难点。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电化教学、示范教学。教学过程中,除教师重点讲授内容外,应安排了一些章节由教师扼要介绍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留一定量的习题和思考题。 (五)实践环节(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 二、规定学时:108学时,6学分。 三、开课学期: 四、先修课程:生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五、课程内容、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与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生物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和调节,生物能的转化和利用,生物信息分子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能够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 阐明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生化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三)学习要求 为了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基础,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在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讲授和对问题的剖析,注意老师对各章节层次结构、知识点和面的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习题的解答,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 课程选用的教材、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本大纲的配套教材为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3版)。 从生物化学不断发展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的实际考虑,根据国家教委对生物化学教学要求的精神,为密切结合教学需要,本课程参考现行学时数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物大分子(包括糖、酯、蛋白质、酶及核酸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 (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特点 ⒈讲课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大班讲授或小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讲课要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 ⒉自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听课和实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自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指定课外阅读资料,翻译专业文献,专题讲座,组织业余兴趣小组等形式适当提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学习方法。 3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编码:x4030221 学时数:32 其中实践学时数:8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相关专业 一、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内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能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同学们求实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毕业论文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含义、主要内容和发展;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当今的研究热点。 重点:生物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基本特征、生物分子的作用力、水、缓冲体系对生命的重要性。 难点:生物化学的应用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基础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熟悉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与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的分类,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体内重要的活性肽。

重点:1、蛋白质的分类、理化性质(呈色反应,紫外吸收特征,两性电离和等电点,大分子性质)和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肽键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二、三、四级结构)类型和测定方法、结构与功能关系。 难点:两性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分离纯化中的作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 (三)酶 基础要求:了解酶的命名和分类和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和分子结构、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与机制,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影响因素。 重点:1、酶的概念、命名、分类、分子组成;酶的化学本质和生物学意义;2、酶的结构、活性中心和催化反应的特点与机制;3、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公式、米氏常数的意义、米氏常数的求法、多种底物的反应、以及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要求一般了解的有4、酶在有机化学、高分子合成、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难点:对活性中心的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与传统化学催化反应的异同. 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五、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的基本要求 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 要求学生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操作;掌握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考马斯亮蓝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手段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一门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包括糖、脂、蛋白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和生物功能,生物体中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途径,以及各种生化分子分离纯化及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的原理。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的“四个自信”,实现“三全育人”。 Bio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biology that uses chemical means to study life phenomena and life processes. It is the basic life scienc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various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life activities. It includ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biomolecules such as sugars, lipid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the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biomacromolecules, the metabolic pathways of sugars, lipid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in organisms, and the principles of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a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of various biomolecules. - 1 -

生物化学C 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280205X1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C/ Biochemistry C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54/3.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法医学、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药立波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生物化学,第一版,童坦君等,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3.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4.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 Denise R. Ferrier, Richard A. Harvey, 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Wolters Kluwer/ Lippcott Williams & Wilkins,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它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和功能以及变化发展规律。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方面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功能;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酶的动力学特点;掌握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代谢特点、相互联系及调节机制;掌握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特点;熟悉肝脏、肌肉等重要器官组织的代谢作用及其特点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方面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B16015 课程总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40学时 课程学分:4.5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3、4学期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 先行课:《植物学》、《动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本课程的作用是为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其任务是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有机物代谢的途径和基本条件,了解代谢调控的方式、过程及意义。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绪论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1.生物化学的定义 2.生物化学的内容 4.生物化学的发展及现状 (三)重点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四)难点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氨基酸 (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第二节氨基酸的性质 (三)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四)难点氨基酸性质 第二章蛋白质 (一)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第三节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三)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四)难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核酸 (一)目的要求 掌握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核酸的性质、种类和分布。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核酸的发现;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第二节核酸的组成成分元素组成;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 第三节核酸的结构连接方式;一级结构;DNA 的二级结构;左旋DNA;DNA的三级结构;RNA的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蚌埠医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定 二OO九年五月 蚌埠医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第7版)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总学时:93理论课学时:72实验学时:21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当代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它与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可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作为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研究内容已从五十年代的新陈代谢为中心转移到分子生物学为重点。为了适应当今基础医学各学科及临床医学的需要,除了解与医学有关的物质代谢,如糖代谢、脂代谢等能量代谢之外,更重要的是学好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理论,如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调节机制,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等,同时联系临床的常见疾病,重点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其病因,加深对其治疗原理的理解。《生物化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和专题篇四部分。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生物能量的产生及生物大分子前体的合成;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及表达等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

GDMC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生物化学 第1章绪论 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熟悉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讲授安排。 第2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内容: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各类氨基酸的结构、重要理化性质 2.肽键与肽链肽键、肽及氨基酸残基的概念、一些重要生物活性肽 3.蛋白质的分类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概念及重要性 2.蛋白质二级结构概念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模体、侧链对二级结构形成的影响 3.蛋白质三级结构概念结构域、分子伴侣 4.蛋白质四级结构概念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变构效应、构象改变与疾病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 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变性、沉淀和凝固、紫外吸收、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 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3.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基本方法及步骤 学习要求: 一、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0种L-α-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特点,熟悉氨基酸分类。掌握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紫外吸收性质。掌握肽键、肽及氨基酸残基的概念。了解生物活性肽,蛋白质的分类。

二、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包括肽单元、肽平面及一级、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三级、四级结构(亚基)概念和维持键。掌握模体、结构域和分子伴侣概念。熟悉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了解侧链对二级结构形成的影响。 三、熟悉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关系。熟悉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血红蛋白空间结构与运氧功能关系。掌握协同效应、别构效应的概念。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物种进化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 四、掌握蛋白质两性电离、亲水胶体、变性与复性、紫外吸收等性质及相关概念,了解沉淀与凝固、呈色反应。熟悉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和原理。了解多肽链氨基酸测序的原理及步骤。 第4章酶 学习内容: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概念、分类及辅助因子 2.酶的活性中心概念、功能基团及来源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1.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专一性、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2.酶促反应的机制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与诱导契合假说、临近效应、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三、酶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式、Km与Vm的意义及测定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底物浓度饱和,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概念及影响 7.酶活性测定测定方法、酶活性单位 四、酶的调节 1.酶活性调节变构效应和协同效应,酶的共价修饰,酶原的激活 2.酶含量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酶降解的调控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81〔理论57, 实验24〕 学分:4.0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生物学、化学〔普化、有机、分析〕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及其调控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 使学生系统地把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生物化学 的差不多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能力与技术,训练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了解近期生物化学的新进 展,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有关后续课程预备必 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为以后从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奠定 基础。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all majors of life science. The biochemistry is a course that clarify inbeing of life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chemistry composing, chemistry variety and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sm of life by the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chemistry. Through biochemistry studying students proficiency masters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basic test technique of model biochemistry, 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 life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analysis , resolve question and tes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illumined the innovation inspirit, accumulated essential biochemistry knowledge for studying more biology course, establish the base of teaching, researching and producing of life scien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生物体的化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预防医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七版修订) 生物化学教研室修订 二00八年十一月 一、前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生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本课程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第七版《生物化学》为教材,以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等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概要地介绍细胞信息转导与其途径,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等几章,只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理论讲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下载有关生化实验的最新方法和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与医学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