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语篇衔接手段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比较

reference

substitution

Halliday &Hasan {ellipsis

Cohesion In English conjunction

lexical cohesion

phoricity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照应分为两种:外指(exophora)和内指(endophora)。外指照应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而是存在于语境中。内指照应指的是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上下文中。Halliday and Hasan(1976:33)指出,无论是外指照应还是内指照应,其所指对象必须是可以识别的。

照应的衔接

例l “I can lick you!”

“I’d like t o see you try it.”

“Well, I can do it.”

“No,you can’t, either.”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例2 “整整三十万!再多,我们不干;再少,他们也不干。”

(茅盾:《子夜》)

英汉照应对比与翻译

I. Personal reference人称照应

II. Demonstrative reference指示照应

III. Comparison reference 比较照应

I. Personal reference

endophoric(anaphora, cataphora) and exophoric

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二者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人称代词在表达和形态上不同。

2)汉语中没有反身代词。

3)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

例3 I began to wonder what God thought about Westley,who certainly hadn’t seen Jesus either,but who was now sitting proudly on the platform,……

(Langston Hughes:Salvation) 译文:我开始纳闷,上帝究竟对弗斯特利怎么想呢? 他根本没看见耶酥,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刘士聪译《拯救》)

4) 英语中的人称照应在汉语语篇中常表现为词汇衔接.

例4 My uncle made a great effort to control himself……“He was the only brother that I ever had,”he added, but with no heart in his voice.Then he picked up his spoon and started eating again, but he was still shaking.(Kidnapped,P.44).译文:我伯伯费了很大的劲才控制住(他)自己。“他是我生来唯一的弟弟,”他又说。但是(他的)语调中却没有一点儿(他的)感情。接着,他拿起(他的)勺子继续吃,仍旧在发抖。

(二)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指示照应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proximity)来确定所指对象。

在英语中主要由指示代词、指示性副词、冠词以及相应的限定词如:this和that,here 和there,now和then以及the等来体现。这些词语都含有时空概念。但其所指的时空上的远近却是以会话参与者所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作为参照点的。汉语语篇中的指示照应主要由“这”和“那”以及其派生的词语(如:这时/那时,这里/那里等)来体现的,这些词可以指时间和空间,以会话参与者所在的位置和时间作为参照点。“这”指近,“那”指远。在这一点上。英汉指示照应并没有什么差异。

英汉语篇在指示照应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指示词在指称功能上的不同。由于汉语中的指示词主要由“这”和“那”构成,所以我们下面对“这/那”与英语“this/that”在指称功能上的差异作一分析对比。在用于外指照应时,this/that与“这/那”,在其所指的时空概念上并无多大差异,但用于内照应时,两者所表现出的情况则较为复杂。

1)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在表达时空距离时往往受会话参与者心理活动或视觉的影响,所以有时并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述。而英语中this/that表达的时空概念较接近实际的远近距离。

2)当发话者指称上文的陈述时,汉语一般用“这”,而英语一般用“that'’。如:

例5 No,whatever it might once have been,she could not believe it such at present.His affection was all her own. She could not be deceived in that.

(Jane Austen,Sense and Sensibility) 译文:不,无论情况曾经是怎样的,埃莉诺也不能相信现在是这样。爱德华的爱情都是属于她自己的。在这一点上,她不会受欺骗。

(吴力励译《理智与情感》)

3) 英语中,“这”大部分为下指,“那”主要用作回指指称。如:

例6 But what most troubled me was this: he would neither take his eyes off me nor look me straight in the face.

(Kidnapped,P.24) 译文:不过最令我不安的是这个:他老盯住我,却从不用正眼看我。

例7 The darkness,after the flash,seemed even darker. And that was not all: I had disturbed a mass of bats in the top part of the tower, and the horrible creatures flew down and beat against my face and body.

(Kidnapped,P.52—53) 译文:黑洞洞的四周,在闪电之后,显得更黑了。不光是那样黑了;我还惊动了那塔楼顶部大群的蝙蝠,这些可怕的动物冲我的脸部和身子。

(三) 比较照应(Comparison reference)

比较照应指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形式以及其它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表示的照应关系。

下面我们将按照分类对英汉比较照应进行分析对比。

1)在表达一般比较时,英语常用same, so, equal, such, similar(1y), different(1y), identical(ly), other, otherwise等词语;汉语常用的词语有:同样(的)、相同(的)、同等(的)、类似的、其他/它的、不同(的)、别的,等等。

2)在表达特殊比较时,英语主要借助于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形式。而汉语的形容词、副词没有比较级形式,只能通过词汇(如:更、更加、再、比较、这么、等等)或语法手段来表达。这正是英汉两种语言在比较照应上的最大差异。如:

例8 那蹲着的黑影……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先生,你说是不是?”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艾芜:《冬夜》)

“It’s really cold here.” he complained. “…what do you think, sir?” Seeing that he was not too nasty an old man, I readily responded: “I t must be colder in the country, I’m afraid.”

(刘士聪译Winter Night)

其它三种语法衔接手段

①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pro-form)去替代上下文所出现的词语。主要有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分句性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

②省略(ellipsis) 省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替代——零替代(substitution by zero)。省略也可分为三类: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分句性省略(clausal ellipsis)。

Why so often the coarse appropriates the fine thus, the wrong man the woman, the wrong woman the man?

为什么常常是粗野的占有了精致的?为什么男人能占有他不应占有的女人,女人能占有她不应占有的男人?

Histories make man wise, poems witty,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ity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灵巧;数学使人精细;自然哲学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和修辞使人善辩。

③连接(conjunction)是通过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使人们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Halliday认为,连接表达了加合、转折、因果和时间等四种关系。

如:我小时候住在农村,终日与狗为伍,一点叶没有感觉到狗这种东西又什么希奇的地方。但是狗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When I lived in the countryside as a small child, there were dogs all around, and so I got quite accustomed to them, never thinking of them as anything out of the common. Nevertheless, they have since left a most deep impression on me.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手段,可分为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一、复现关系

复现关系(reiteration)是指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的形式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相互衔接联句成篇的效果。

1.原词重复

如:You ask,what is our aim? I can answer in one word. It is victory. Victory at all costs ——victory in spite of all terrors——victory, however long and hard the road may be, for without victory there is no survival.

2.同义词近义词复现

如:We tend to think of a language as somehow“put together”and that to know something of how it “works”, we have to“take it apart.”Professionals find it useful and convenient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by unraveling it, dissembling it. We break language down in order to build it up, and we call the resultant debris“building blocks”

再如:The man who…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3.上下义词复现

上下义关系的主要意义为“内包”,即意义概括的词内包意义更为确定的词。前者为“上坐标词”(superordinate),后者为下义词(hyponym),两个下义词之间为“共下义词”(cohyponym)的关系。

德国学者Trier提出了语言词汇结构的语义场(semantic field)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这种语义类属关系使一些具有上下义词汇项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互为依存(interdependent),出现在同一语篇中形成连贯衔接。如:

—What can I do with these plates?

—Leave the china there, and come with us.

文中的china为plates的上义词,两者构成衔接关系,把两句紧密连接起来。

再如:Children always appreciate small gifts of money. Father, of course, provides a regular supply of pocket-money, but uncles and aunts are always a source of extra income. 4.概括词复现

如:Mabel told me with evident pride that she passed the exam again. The happy event will take place in August again.

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同现关系指词汇在语篇中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Halliday指出,“篇章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而总是以一定的话题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测性合理地展开发展,大多数话题都是组织得很好的,由此而来的必然结果便是词项按一定的格局出现”。他认为可以根据某些词汇由于语义上的时常共现,把词汇分成词汇链(1exical chain),同一词汇链中词汇语义均从同一语义中心辐射出去,在语义上相互联系,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词汇的同现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关系。

1.反义关系(antonymy)

反义关系指词项之间意义相反相对或相矛盾关系,表示不同程度性质的词。具体来说,指语义可分等的有程度差别的词类关系,两极之间体现对立的层次性。词汇之间的反义关系能促进语篇的衔接,达到语义贯通的目的。如:

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

2.互补关系(complementarity)

互补只有两个对立项组成,就是非彼即此或非此即彼,因而对一个词项的否定就意味着对另一词项的肯定,双方形成对立统一体。互补词与反义词有明显的区别,反义词的两极之间可插进表示不同程度性质的词语,体现层次可分性(gradability);互补词在意义上是互相排斥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single—married,dead—alive即属此类。

如:Why does this little boy always wriggle?

Girls never-wriggle.

3.局部—整体关系

上下义关系区别的是命名上的内涵,而局部——整体关系区别的是实体的“内包”。局部——整体关系语义场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序类,在这类语义场中,词义之间有一种顺序关系;另一类是无序类,这类语义场中各词义之间无需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More than 2000 patients are dying annually while waiting for transplants,mostly patients waiting for hearts, kidney and livers—

—One approach, —involves “cold organ preservation”inside the bodies of people

who die in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

4.组合搭配

搭配首先由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创始人Firth提出。他认为这种搭配关系在决定一个词的词义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有句名言为人熟知:“通过与其结伴的词,你可以认识一个词(you shall know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Firth还指出。两个词项间的搭配关系是一种互相预示自己“搭档”可能出现的结构。Halliday指出:“In General, any two lexical items having similar patterns of collocation——that is, tending to appear in similar contexts—w ill generate a cohesive force if they occur in an adjacent sentences.”胡壮麟认为,collocation应理解为组合搭配。主要指那些倾向于出现在同一语境中具有语篇衔接力,但是难以一起分类的词汇。

如:…the very sky seems to proclaim in the New Year’s approach.Intermittent flashes from pallid,lowering evening clouds are following by the rumble of crackers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Hearth God and, before the deafening reports of bigger bangs close at hand have died away,the air is filled with whiffs of gunpowder.

再如:Fred, the hungry alligator—bar attraction of the Mill Hotel, Alveley, Salop—is dead, having bitten in half the electric heater which warmed his his six-foot tank. Hotel owner Mrs June Hodson said; “It’s quite unheard of. Now we’ll have to get another baby alligator; Fred was good for business. We’re going to have him stuffed so he is in the deep freeze at the moment.”

在这个语篇中,我们可以发现几条搭配链:

A: alligator, hungry, bite

B: alligator, dead, stuffed

C: alligator, tank, electric heater, warmed

D: hotel, bar, business, owner

语篇分析的实例(口头语篇,Ellen 陪着Marie在商店里挑选衣服时与服务员的对话。) Ellen:Excuse me. Could you help me? I’d like to exchange this sweater.(1_________)Clerk:What’s the problem with it?(2_________)

Ellen:It was a birthday gift, but I don’t really like it.(3_________ )I think I want something plainer.(4_________)

Clerk:I see…well,why don’t you look around?(5_________)

Marie:I like these two.(6_________,_________) Ellen, try them on.(7_________).

Ellen:Ok. So which one do you like?(8_________,_________)

Marie:I like the red one much better than the black one.(9_________)

Ellen:Really? How come? I kind of like the black one. (10_________)

Marie: The red one is longer and a little looser so it will be

more comfortable.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llen:True…and it feels so fter. (12_________,_________)

Clerk:And the color looks better on you.(13_________,_________)

Actually, it’s a better quality an d it’s the same price a s the sweater you’re exchanging.(14_________、_________)

Ellen:Y ou’ve talked me into it!(15_________) I’11 take this one instead.(16_________ )

Clerk:No problem.I’11 switch them for you,(17_________)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研究

语篇衔接手段之指称衔接的英汉对比研究Introduction 语篇衔接技巧是语言表达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它可以让文章的文本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跨越不同的段落进行的句子也能更加自然地连贯起来。指称衔接是语篇衔接中重要的一种手法,其在英文和汉语中都被广泛使用。本文将会分析英汉语言中指称衔接的异同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模式。 指称衔接在英汉语言中的应用 指称衔接是指通过引用代词、名词等特定的词语来维持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在英语中,人称代词“he”、“she”、“it”、“they” 等被广泛使用,以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语言表达。例如: 1. John is going to Paris. He is going to see the Eiffel Tower. 2. My car is having some engine problems. It needs to be repaired. 另一方面,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并不十分频繁,而是使用诸如“这位”、“那个”、“他/她”、“它”等短语来达到指称衔接 的目的。例如: 1. 李先生是我们公司的老客户,这位先生在投资方面很有经验。 2. 我的手机出了点问题,这个手机需要维修。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英汉两国在指称衔接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在英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非常普遍,这与英语的文化及表达习惯密切相关。在一些情境中,人称代词能够让语言表

达更加简洁明了。但是,在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特定的词语来达到指称的目的。这种不经常使用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表明了汉语文化中更加强调礼节和尊重的文化价值观。 跨文化中指称衔接的差异 以上两个例子展示了英语和汉语中指称衔接的应用差异,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有其根源。英语和汉语通过各自独特的指称衔接方式共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英语在追求表达简洁、直接和精确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时间非常珍贵。人们追求效率,追求快速的阅读和交流方式。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使用人称代词使得文字更加统一、简练明了,方便阅读。因此,英语使用人称代词的习惯成了英语的表达特点之一。此外,英语文化也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因此使用人称代词的方式能够体现个人去中心化的文化价值。 相反,在汉语文化中,尊重和礼节至关重要。在汉语中使用人称代词可能会显得冒犯和不尊重。因此,汉语使用特定词汇进行指称衔接并不令人惊讶。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文本阐述时,场景描述与人物情节彼此交织,情节需要反复提及。不会使用代词反复描写人物场景,不仅会让文本缺乏连贯性,而且会使得文本显得繁琐、沉闷。 结论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篇衔接手段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表面形式和内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点。本文将对比分析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及运用案例。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词汇衔接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手段大体相似,都包括重复、同义词、反义词等。然而,汉语更倾向于使用重复手段,而英语则更注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在语法衔接方面,汉英语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语篇倾向于使用动态句法,即多用动词,而英语则更偏向于使用静态句法,即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较高。 语用衔接主要涉及到语境、预设等方面。在汉英语篇中,语用衔接手段运用较多,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常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等来引导原因和结果,而英语则更多地依靠词汇和语法的手段来表达逻辑关系。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文章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衔接篇章是语篇衔接手段最基本的作用。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语用层面的衔接,都

能够使文章前后连贯、一体。控制语言风格也是衔接手段的重要功能。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作者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正式、非正式、口语化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是衔接手段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合适的衔接手段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汉英语篇衔接手段运用案例的简要分析: 汉语语篇:《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名诗,其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例如,诗中多次重复使用了“好雨”、“当春”等词语,形成了词汇的重复衔接。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如疑问、设问、对仗等,形成了语法的衔接。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使得诗歌节奏明快,语义明确。 英语语篇:The Lord of the Rings是J.R.R. Tolkien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语法衔接手段。例如,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运用,形成了词汇的衔接。同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过去分词、介词短语等语法手段来表达逻辑关系,形成了语法的衔接。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使得小说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在表面形式和内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点。这些

5.语篇衔接手段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比较 reference substitution Halliday &Hasan {ellipsis Cohesion In English conjunction lexical cohesion phoricity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照应分为两种:外指(exophora)和内指(endophora)。外指照应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而是存在于语境中。内指照应指的是语言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上下文中。Halliday and Hasan(1976:33)指出,无论是外指照应还是内指照应,其所指对象必须是可以识别的。 照应的衔接 例l “I can lick you!” “I’d like t o see you try it.” “Well, I can do it.” “No,you can’t, either.”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例2 “整整三十万!再多,我们不干;再少,他们也不干。” (茅盾:《子夜》) 英汉照应对比与翻译 I. Personal reference人称照应 II. Demonstrative reference指示照应 III. Comparison reference 比较照应 I. Personal reference endophoric(anaphora, cataphora) and exophoric 英语和汉语有各自的人称照应系,二者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人称代词在表达和形态上不同。 2)汉语中没有反身代词。 3)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 例3 I began to wonder what God thought about Westley,who certainly hadn’t seen Jesus either,but who was now sitting proudly on the platform,…… (Langston Hughes:Salvation) 译文:我开始纳闷,上帝究竟对弗斯特利怎么想呢? 他根本没看见耶酥,可他却洋洋得意地坐在教坛上。……(刘士聪译《拯救》) 4) 英语中的人称照应在汉语语篇中常表现为词汇衔接. 例4 My uncle made a great effort to control himself……“He was the only brother that I ever had,”he added, but with no heart in his voice.Then he picked up his spoon and started eating again, but he was still shaking.(Kidnapped,P.44).译文:我伯伯费了很大的劲才控制住(他)自己。“他是我生来唯一的弟弟,”他又说。但是(他的)语调中却没有一点儿(他的)感情。接着,他拿起(他的)勺子继续吃,仍旧在发抖。 (二)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指示照应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proximity)来确定所指对象。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关联理论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使用一定的衔接手段,使得文本中的各部分之间能够建立起连贯的关系,以达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衔接手段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来连接不同部分的语句或段落,使得整篇文章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在英汉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使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将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对英汉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共同的特点是使用连词。连词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连接作用,可以用来连接主谓、并列句、转折句等。在英语中常见的连词有and、but、so等;而在汉语中常见的连词有和、但是、所以等。通过使用这些连词,可以使得语句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使文本更加连贯。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差异在于连接词汇的多样性和角色的明确性。英语中常用的连接词汇种类较多,而且其作用明确,比如在并列关系中可以使用and、or等;在转折关系中可以使用but、however等。而汉语中的连接词汇种类较少,大多数连接词汇同时具有多种角色,比如既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又可以表示转折关系。这就要求在使用连接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角色。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差异还表现在衔接手段的多样性上。在英语中,衔接手段除了使用连词外,还包括使用代词、替代词等。可以使用代词he、she、it来替代前面提到的特定事物或人物;还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名词来替代后面即将提到的同类事物。而在汉语中,衔接手段主要通过使用代词、指示词等来实现。可以使用代词他、她、它来代替前面提到的特定事物或人物;还可以使用这个、那个等指示词来替代后面即将提到的同类事物。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衔接是络,体现语篇表层的语言结构关系,表现句子之间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是语篇的谋篇机制。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的某一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另一部分时,这两部分就产生了衔接关系。因此衔接是跨越句子界限的,其作用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帮助实现语篇的连贯。一般地,衔接手段有五类: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各衔接手段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语篇组成成分连为一体。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衔接手段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进而对翻译产生一定影响,翻译过程中应做适当调整。 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 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他承担着对原作进行传达的任务和义务。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不同,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必然导致译文衔接手段的得体,因此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要一定依赖连接词语。因而,英语多连接词语,而且这些连接词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在语法上,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可以从形式

语篇衔接手段

语篇衔接手段 以《语篇衔接手段》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语篇衔接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十分重要。语篇衔接主要是为了维持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连贯性,使文章条理清晰、流畅,整个文章呈现出一种清晰、自然、流畅的结构。因此,我们应该详细了解和研究语篇衔接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语篇衔接手段有很多,但最常用的主要有四种:重复手段、转折手段、同义替换手段和其他手段。 首先是重复手段。重复手段是指在段落开头重复上一段的关键词,充分展示作者对上一段要点的重视,以突出之前的观点或情节走向。通过重复手段,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结构更加完美。 其次是转折手段。转折手段即在前后段落间引出对比、转折,以指明作者认为前一段的观点不够完整。以转折词语和长难句把前后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使段落衔接紧密,文章层次分明。 第三是同义替换手段。同义替换手段是指经常使用同义词、替换词等手段,使文章在表达的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画龙点睛。同义替换手段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更加生动,也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 最后是其他衔接手段。除了重复手段、转折手段和同义替换手段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衔接手段,比如引用句、插入语、比喻等,也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到此,我们基本了解了语篇衔接手段的基本内容。在实际运用时,

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文章上下文一致,使每一段的衔接都紧密如一,使文章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实践中,整理文章结构时,应该考虑语篇衔接,避免出现断层,使文章通顺。 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语篇衔接手段,只有在把握住衔接手段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够把握住文章衔接的技巧,把语言运用的技巧,灵活、巧妙地运用到文章中,从而保证文章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文章更加凝练、严谨,更能凸现出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既具有思想的深度,又能打动人心。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最新作文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 一、引言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应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英语写作作为其中之一,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关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一篇文章流畅自然,正确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是问题的关键。然而事实上,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平时在批改学生的英语写作时,令笔者感到难过的是,学生的作文虽然可以做到语法基本正确、句子基本通顺。但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松散、重点不突出、条理欠清晰、层次不分明以及缺乏逻辑性等。探究此类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目前外语写作教法依然以句子而非篇章为重点,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更多的是关注遣词是否恰当、语法是否正确,而忽视了语篇衔接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普遍不善于使用衔接手段,造成作文的组织性、连贯性普遍不强,学生很难把文章看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即不具备语篇意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语篇衔接的忽视是导致学生语篇衔接意识薄弱的一个 重要因素。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很有必要将语篇衔接融于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写出更为地道的英文。 在写作中,语篇意识可以有多方面的体现,而最为突出的。就是衔接手段的使用。然而英语和汉语在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上并不完全相同,英语语篇在结构形式上排列有序、衔接严谨、

脉络明晰,而汉语语篇在结构形式上往往缺乏显性的连接手段(姚勇芳,2000)。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差异,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各种衔接手段,书面表达将更加连贯,质量将更高。 二、语篇衔接理论 Halliday&Hasan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语篇的生成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而语言成分之间又具有互相解释的功能。语言成分的连续性是语篇中通过某一手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相互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体的连续网络。Halliday&Hasan称这种手段为衔接手段。 关于衔接手段的种类,Halliday&Hasan(1976)把衔接分为五类: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1exical cohesion);后来,Halliday又把替代和省略合并成一类。胡壮麟(1994)把衔接分为四类:指称、逻辑连接、词汇和结构衔接。黄国文(1988)、McCanhy(1993)等把衔接分为语法和词汇两类衔接。笔者采用最流行的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词汇衔接。 (一)结构衔接。“结构衔接是对语篇中第一词语、词组或者小句,通过同语篇中的另一预设结构作句法结构的比较,回找本结构中某些未明确出现的词语或小句。”结构衔接分为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摘要: 。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I.简介 - 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重要性 - 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II.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 照应 - 替代 - 省略 - 连接 - 词汇衔接 III.各种衔接手段的实例和解释 - 照应:重复关键词、使用同义词或上下义词 - 替代:使用近义词、反义词或概括词 - 省略:省略已知信息或通过上下文推断 - 连接:使用连词、介词、标点符号等 - 词汇衔接: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 IV.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 如何有效地使用衔接手段使文章连贯

- 避免使用过多的衔接手段 V.结论 - 总结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 强调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正文: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对于文章的连贯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并提供各种实例和解释。 一、简介 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是指在文章中使用各种方法来连接句子、段落和整篇文章,以使文章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本文旨在探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并分析其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介绍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然后分析各种衔接手段的实例和解释,接着讨论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全文。 二、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1.照应 照应是指在文章中重复使用关键词或使用同义词、上下义词来连接相关的句子或段落。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同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例如: - The main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life.(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 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汉语译本的语法衔接手段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一、引言 二、语法衔接与译文连贯的再现 衔接与连贯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和文化渊源的差异,英语与汉语在组织成篇时所采用的衔接手段也有不尽相同。在语篇翻译中,译者要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对原文信息进行重新表达,而这一重新表达的过程不仅仅是把原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信息,更是对原文衔接机制在译入语中进行重组的过程。 因而,正确认识英、汉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对翻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Halliday 和Hasan 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 grammatical cohesion) 和词汇衔接手段( lexicalcohesion) 两种。 前者又可以包括指称( reference) ,省略( el-lipsis) ,替代( substitution) 和连词( conjunction) 。 ( 一) 指称 在 Halliday &Hasan 所提出的衔接模式中,指称是衔接手段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必须到其他地方寻求其解释的现象[1]。在词汇、语法层次上,指称主要由语法项目来体现,可以分为三类: 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人称指称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指示指称主要由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 人称指称是英文小说中最常见的衔接方式:( 1) When she had stood in the parlour at Twelve Oaks andseen him married to Melanie,she had thought she could neverlove him with a more heartbreaking intensity than she did at thatmoment.译文 1: 当初她站在十二根橡树的客厅里,眼看着他跟媚兰结了婚,( ) 总以为自己以后即使还爱他,也绝不会跟( ) 那一刻的情感那么强烈。( 傅东华) 译文 2: 当初她站在十二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在英语语篇中,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途径。本篇文档将介绍十种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语音衔接、标点符号衔接、逻辑关系衔接、顺序衔接、平行结构衔接、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时空衔接和重复与省略衔接。 一、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选择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语篇中的概念和关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来表达相似的概念。 二、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是指通过使用语法结构来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使用时态、语态、语气等来表达动作或状态的关系。 三、语音衔接 语音衔接是指通过语音的特点来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使用押韵、谐音、节奏等来表达相似的意义。 四、标点符号衔接 标点符号衔接是指通过使用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段落,从而实现对语篇的逻辑分段。例如,使用逗号、分号、冒号等来分隔句子或段落。 五、逻辑关系衔接 逻辑关系衔接是指通过使用逻辑关系词来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使用因果、比较、转折等词来表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六、顺序衔接 顺序衔接是指通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语篇,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在描述一个过程时,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叙述。 七、平行结构衔接 平行结构衔接是指通过使用相似的结构来表达语篇中的意义和关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使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八、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 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是指通过引用、解释或重述先前的信息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例如,使用引号引述先前的句子或段落,或者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先前的概念。 九、时空衔接 时空衔接是指通过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来组织语篇,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在描述一个事件时,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在描述一个场景时,按照空间位置描述场景的布局和特点。 十、重复与省略衔接 重复与省略衔接是指通过重复或省略先前的信息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例如,通过重复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信息;或者省略冗余的信息来提高语篇的简洁性和连贯性。 以上是十种常见的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理解和掌握这些手段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语篇衔接手段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语篇衔接手段 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功能意思,按规定题目和提示在半小时内写出100~120词左右的短文,基本上能表达思想,无重大语法错误。但在实际的英语写作中,学生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存在的问题不少。他们或是提笔发怵,或是写作内容枯燥,或是用词不当;语法学得差的同学写出的文章错误百出,整篇文章几乎没有准确无误的句子;而有的同学即使语法学得不错,但写出来的作文是汉语式作文,选词造句及布局谋篇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没有应有的“洋味儿”。所以,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成为英语教学界亟需探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衔接的定义及衔接手段的分类 衔接和语篇一样,是一个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2001)把衔接(cohesion)看成是一种语义关系:当语篇中的某一语言成分需要依赖另一语言成分来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作为一种语义关系,衔接在具体语篇中体现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衔接手段和重述、搭配等词汇衔接手段。 1.照应(reference)。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如:Smith fell down when he ran fast tomeet them. 句子中的人称代词 he 指前面出现过的 Smith. 2.省略(ellipsis)。省略是指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表达简练、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省略的类型有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 3.替代(substitution)。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因此替代词只是形式,它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三种。 4.连接(conjunction)。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上的联系。如:meanwhile,however,therefore。 5.重述(reiteration)。重述关系是通过词的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和概括词等词汇手段形成的语篇衔接手段。 6.搭配(collocation)。搭配关系指的是词的共现关系,包括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内部的词与词的组合关系。搭配关系表现为各种语义关系,在同一个语篇中词与词之间通过语义联想构成衔接关系。如:order…obey,laugh…joke. 二、衔接手段的运用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语篇衔接理论有助于分析语篇的组成方式,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对学生认识语篇的意义整体和微观联系都有所帮助。语篇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篇思维和写作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1.采用兴趣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能用英语写作的信心。在基础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即这一阶段学生的写作可以不限题材,任其发挥,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树立自信。具体做法可以是定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如每周在课堂上

汉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研究

汉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研究 摘要:衔接在语篇连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词汇衔接是汉语语篇衔接的最重要 手段之一,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本文根据韩札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探讨 了汉语语篇中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在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职演说词中译文中的 应用及其对语篇连贯建构的意义。 关键词:词汇衔接;语篇;肯尼迪就职演说词中文版 一、引言 词汇是形成语篇的最基本的要素,而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言中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连贯的语 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而且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句与句之间在概念 上必须有联系。 二、语篇衔接理论 20世纪70年代,在语篇分析的最初阶段,众多学者发表了有关衔接的文章 或著作。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于1962年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后来在与哈桑合著的《Cohesion in Eng1ish》一书中提出,把衔接看作“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 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他们认为衔接之所以能使一段话成为语篇,就在于衔接通过语法和词汇等手段,把结构上彼此毫无联系的句子粘着在一起。Halliday指出,从句中广泛存在着各种语义关联,我们若要在此基础上构建语篇就“不能局限于从句的范围,需要建立额外的语篇中的关联”。 三、词汇衔接 Halliday和Hasan将语篇衔接分为5种成分:替代、省略、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由语篇中出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同指、同类和同延 关系,由具有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搭配关系的词汇体现(张德禄,2001)。 词汇衔接分为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下面将结合肯尼迪总 统的就职演说词中文版具体分析。 (一)复现关系。 复现关系指一个词项以原词或同义词(近义词)或概括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这些词项时常不受词性、词形和单复数的制约)反复出现。语篇通过这些词项的 选择运用达到相互衔接、联句成篇的效果。复现包括重复,同义词/近义词,上 下义词和概括词四种形式。 1.重复。 重复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它是指某个语言成分在语篇中反复出现的 现象。这一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不但可以发挥语篇的纽带作用,而且能够达到突 出主题、增强语气、加深印象的效果。在肯尼迪的演说词中,词汇的重复就出现 数十处,而短语重复也有多处。例如: “让双方都来探讨使我们团结起来的问题……让双方首次为军备检查和军备控 制制订认真而又明确的提案……让双方寻求利用科学的奇迹……让双方团结起来……” 重复的衔接方式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因为这种衔接方式既使文章在结 构上显得十分紧凑、缜密,又使演说听起来铿锵有力,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 例中,连续四段以“让双方”开头形成排比句式,表明美国乐于合作,积极行动的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 (最新版) 目录 1.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定义和重要性 2.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类型及特点 3.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应用实例 4.如何有效地运用英语语篇衔接手段 5.结论 正文 一、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定义和重要性 英语语篇衔接手段是指在英语语篇中,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来实现语篇结构的连贯、内容的衔接和逻辑的过渡。这些手段对于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具有重要作用,是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类型及特点 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照应:指在语篇中通过重复或提到前面已经提及过的信息,以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are also my favorite." 2.替代:指用一个词或短语替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词或短语,避免重复。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are also my favorite fruit." 3.省略:指在语篇中适当地省略一些信息,以使语篇更加简洁。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4.连接:指通过使用连接词(如 and, but, however 等)来实现语 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I like apples, but oranges are also my favorite."

5.词汇衔接:指通过使用一定的词汇手段(如同义词、反义词等)来实现语篇的连贯。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are also my favorite.The former are sweet, while the latter are sour." 三、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应用实例 在英语语篇中,不同的衔接手段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语篇的连贯和多样性。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are also my favorite.The former are sweet, while the latter are sour.However, I prefer the sweet taste of apples." 四、如何有效地运用英语语篇衔接手段 要有效地运用英语语篇衔接手段,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熟悉各种衔接手段的特点和用法,了解其使用场景和语境。 2.注意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衔接手段。 3.保持语篇的简洁性和连贯性,避免过度使用某一种衔接手段。 4.多读优秀的英语文章,学习其中的衔接手段运用技巧。 五、结论 英语语篇衔接手段是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语篇的连贯、内容的衔接和逻辑的过渡。

语法衔接手段

语法衔接手段 手段一:照应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按照意义来划分,照应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人称照应 人称照应是通过人称代词(he、she、they、him、her、them等)、所属限定词(your、his、her、their等)和所属代词(mine、his、hers、theirs等)来实现的。●例 Unless I have to be out of town, each week I take my mother to do her shopping and visit the doctor, providing pany and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week, however, she likes to go to a nearby store to buy some small things she needs. (浙江2021完形填空) 在这个例子中,she指代上文中的my mother,与其形成照应关系。 ★指示照应 用于指示照应的词分为选择性名词性指示词(this、that、these、those)、定冠词the、指示性副词(here、there、now、then)。名词性指示词就其所指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说,this和these近一些; that和those远一些;而定冠词the本身没有词义,但当它与其它词语连用时,便有了指定作用。 ●例 Imagine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sing together with hundreds of other people while you are at home alone. You can do this in a virtual choir. (人教必修二Unit 5)在这个例子中,this指代上文中的sing together with hundreds of other people while you are at home alone,与其形成照应关系。 ★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指的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形式以及其他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如same、so、as、equal、such、similar、differently,other、otherwise、likewise等)表示照应关系。一般来说,表示异同、相似、差别、量与质的优劣等的词语都具有照应作用。 ●例 David drove five hours to reach the town. His brother, on the other hand, was driving more slowly. 在这个例子中,more slowly 与drove five hours相照应,从而承接上文。 手段二:省略 省略的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衔接上下文。一个句子中被省略的成分通常都可以从语境中找到。这样,一个句子给另一个句子的理解提供依据,就使它们之间形成了连接关系。 ★名词性省略 名词性省略通常指名词性短语中的中心词,或中心词和部分或者全部修饰语的省略。 ●例 I came across two boys from our school in the park yesterday afternoon. The two

英译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

英译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 一、引言 关于语篇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结构派的看法,认为“语篇”是大于句子的单位,语篇由句子组成;一是功能派的看法,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由句子来体现,其长度可以从一个词到一个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谈话。胡壮麟(1994:1)解释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从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句子可以用相关的语法来判断它是否正确,而语篇不能简单地用语法来检验。在Halliday和Hason(1976,1985)看来,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他们说的语篇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征:结构性特征和非结构性特征。简单地说,结构性特征研究侧重的是句内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非结构特征研究侧重的是句间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本文拟从衔接的两种手段(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出发,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考察衔接手段转换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性 衔接(cohesion)这个概念是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来的,在后来与Haso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1985)一书中,他们又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内在关系”,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条件,于是系统地将衔接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包括原词复现(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除此之外,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10)还认为,在词汇语法层次上,衔接有非结构衔接特征、结构衔接特征,如主位结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而在音系层次上,衔接具有语音和语调衔接机制等。 三、译文的形式衔接手段 衔接和连贯总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衔接能够促进连贯,但是衔接的语篇并不都是连贯的,因为如果不断地切换话题,即使很衔接,整个语篇也不是很连贯。衔接体现在语言的表层,而连贯则存在于语篇的底层。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衔接是组句成篇必不可或缺的条件,从业已生成的语篇来看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衔接只是语篇连贯的内在机制,在词汇语法层次上,有非结构衔接特征(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结构衔接特征,如主位结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语音语调。 (一)非结构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