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优化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响应面优化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紫苏籽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提取工艺对紫苏籽油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提取效率和品质。采用响应面方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200W、提取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20的条件下,紫苏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在此条件下,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和营养成分也得到了极大的保留。本研究为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响应面优化;营养成分;品质

响应面法是一种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优化复杂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品质。本研究拟采用超声提取技术,并结合响应面方法对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提高紫苏籽油的提取效率和品质,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本研究所用紫苏籽油来源于当地农户,经过初步去杂处理后使用。其他实验所需试剂均为分析纯级别,购自国内化学试剂公司。

2.2 方法

2.2.1 超声提取

将事先研磨好的紫苏籽粉末加入一定比例的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进行提取。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是本实验中的三个关键参数,分别为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

2.2.2 实验设计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法,对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这三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根据实验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2.2.3 油脂提取率

通过乙醚-乙醇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油脂,并通过称重的方法得到紫苏籽油的提取率。

2.2.4 油脂性质分析

使用气相色谱法(GC)对紫苏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其氧化稳定性,以评估紫苏籽油的品质。

3. 结果与讨论

3.1 超声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根据实验设计的数据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得出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紫苏籽油提取率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验证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3.2 油脂提取率分析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苏籽油的提取率达到了93.7%,明显高于传统提取工艺。这表明超声提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紫苏籽油的提取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3.3 油脂性质分析

紫苏籽油经超声提取后,其主要成分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而且氧化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表明超声提取并未对紫苏籽油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紫苏油的提取工艺

紫苏油的提取工艺 目前见于报道的有压榨法、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1.压榨法 紫苏籽→干燥→粉碎→压榨→棕黄色油状液体。潘国石等以该工艺提取时间8h,温度100℃,出油率37.5%。目前应用最广泛。 2.索氏提取法 紫苏籽→干燥→粉碎→脂溶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回收溶剂→棕黄色油状液体。潘国石等采用该工艺提取时间72h,温度100℃,出油率40.5%。 3.超临界CO2提取法(SFE) SFE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主要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份。特别适用于脂溶性、挥发性成份、热敏性成分的提取。隋晓等的萃取T艺参数如下:压力20MPa,温度40℃,时间6h,CO2流量30L/h。萃取率达37.2%。 4.微波辅助提取法 宋曙辉等对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选用石油醚为提取剂,提取两次,原料与提取剂的比例分别为1:6和l:4。提取频率为2450 MHZ,提取功率70W,提取时间为5min(第一次3min,第二次2min)。提取率达34.8%。 5.超声波提取法 刘希夷等人研究该法萃取紫苏籽油工艺流程,通过优化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功率400W,时间90min,温度46℃,得油率达56.65%。 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由提取紫苏籽的出油率可知, 超声波提取法出油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速度快、效率高、溶媒CO2可循环利用、绿色无污染,优于其他分离方法,但其成本高。索氏提取法每次提取的量较少,只能用于试验研究。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分离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响应面优化实验方案设计

食品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案例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响应面曲线优化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并通过软件Design-Expert 软件演示原文中响应面曲线优化法的操作步骤。验证原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各个数据的处理过程,通过数据对比,检验原文数据处理的正确与否。 关键词:响应面优化法数据处理 Design-Expert 车前草 前言: 响应曲面设计方法(Response SufaceMethodology,RSM)是利用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一定数据,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分析来寻求最优工艺参数,解决多变量问题的一种统计方法(又称回归设计)。 响应面曲线法的使用条件有:①确信或怀疑因素对指标存在非线性影响;②因素个数2-7个,一般不超过4个;③所有因素均为计量值数据;试验区域已接近最优区域; ④基于2水平的全因子正交试验。 进行响应面分析的步骤为:①确定因素及水平,注意水平数为2,因素数一般不超过4个,因素均为计量值数据;②创建“中心复合”或“Box-Behnken”设计;③确定试验运行顺序(Display Design);④进行试验并收集数据;⑤分析试验数据;⑥优化因素的设置水平。 响应面优化法的优点:①考虑了试验随机误差②响应面法将复杂的未知的函数关系在小区域内用简单的一次或二次多项式模型来拟合,计算比较简便,是降低开发成本、优化加工条件、提高产品质量,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③与正交试验相比,其优势是在试验条件寻优过程中,可以连续的对试验的各个水平进行分析,而正交试验只能对一个个孤立的试验点进行分析。 响应面优化法的局限性: 在使用响应面优化法之前,应当确立合理的实验的各因素和水平。因为响应面优化法的前提是设计的试验点应包括最佳的实验条件,如果试验点的选取不当,实验响应面优化法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结果。 原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采用经典的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 试验设计,以熊果酸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回归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由此预测最佳的工艺条件。本文利用软件验证原文中的数据处理过程,以检验原文数据是否处理正确。 1 确定实验因素 原文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车前草中的熊果酸,而影响熊果酸提取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超声波的功率、提取时间、溶剂温度、溶剂种类、液固比等。原文参考文献《柿叶中总三萜的提取以及熊果酸分离, 纯化研究》中提取熊果酸的方法提取熊果酸,即将干燥的车前草粉碎后过筛,取20~40 目的车前粉,用石油醚在 55℃脱脂 3 次,干燥备用。精密称取一定量的车前粉,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称量,在一定的超声波功率下提取一定时间后,擦干外壁,再称量,用乙醇补充缺失的质量,离心。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上清液,过μm 滤膜,进行检测。每个实验进行 3 次平行实验。取其平均值。结果以提取率(E)的来表示。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pdf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 薛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紫苏精油多是从紫苏的叶子和籽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保护血管、抗菌消炎、保护肝脏和抗癌,以及改善抑郁及镇静等。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紫苏精油的提取方法得到了优化和改进,除了沿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更为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液一液萃取、以及超临界 CO2萃取,很多新型且高效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紫苏精油现已成为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食品的增香,防腐,抗菌,增色;还是特效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的推广;以及化妆品、清漆等工业原料的供应,其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精油的组成成分、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及其在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也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苏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依据。 关键词:紫苏精油;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2513(加11)01—0199—06 New trends of research on wssentialoilfrOm perila frutescens XUE Shan (Co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Perilafrutescensisanedibleandclinicalfunctionplantwhichhashigherexploitationvalue.Theperila加一tescensessentialoilmostly extracted from the leaf and seed ha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oxidant, pro— tectingblood vessels,anti —bacterialand antiphlogosis,protecting the liver, na tican cer,depression improving and se· d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ofscientifc research. perilaoilextraction method hasbeen optimize. Besidest}letradi—tionalmethodssuchassteam distilation(SD)andsolventextraction(SE),morenewextractionshavebeenapplied,suchassimultaneousdistilationextraction(SDE),ultrasonic—assistedsolventextraction(UASE),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ndasupercritical luidfextractionCO2(SFE—CO2).Nowadays,thestudyofperillafrutescenses—sential oilis becoming a hotspotin scientific research both athome and abroad. The essential oilCan notonly be used asthe lavoringf, preservative,antimicrobial, and hyperchromic agent, butalso isthe industrial raw m~efials, such ascosmetics,varnishesandSOon.Thus,ithasbrought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ndaofgreatscientificvalu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hemical components,extractionmethods,biologicalfunctionsofessential oilfrompe—rilaiutescensf.Inaddition,theapplicationsinthereasaoffoodindustry,medicaltreatment,andchemical industry andSOOilarealsodiscussed.Thenew trendsofresearchontheessential oilfromperilafrutescensaredepictedtopro—vide theoreticalbasi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e essential oil. Keywords:essentialoilromf perillafrutescents;extraction;biological function;newrendst

紫苏多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紫苏多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苏籽、苏叶、苏梗均可入药, 浑身是宝。目前在我国北方,紫苏主要用途是作为油料作物提取食用油,副产物紫苏饼粕一般作为饲料廉价处理。 紫苏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本课题以紫苏饼 粕为原料制备紫苏分离蛋白,并研究其功能性质,进一步酶解制备紫苏多肽,并对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紫苏多肽为原料,复配鲜牛乳研制紫苏酸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分离制备紫苏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紫苏蛋白提取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32 min,液料比10:1,在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 26.7%。 蛋白质功能性质研究表明,紫苏蛋白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溶解性56.1%、持油性1.47g/g、乳化性61.13m~2/g、持水性33.3%、起泡性62.7%),与大豆蛋白相比,其分子量小,溶解性好,持油性、乳化性高,持水性、起泡性低,可作为食品加工工业的蛋白质原料。(2)选用碱性蛋白酶对紫苏蛋白进行酶解,经超滤分离得到PSP1、PSP2、PSP3三个组分,经DPPH清除率法筛选抗氧化性较强的组分为PSP3。 Sephadex G-15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PSP3,得到PSP3a、PSP3b、PSP3c三个组分,对抗氧化性最强的PSP3c进行RP-HPLC分析,其纯度为98.6%。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SP3c为七肽,其序列为Ala-Ser-Pro-Gly-Leu-Trp-Ser,分子量为716.77Da。 (3)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研究了PSP3c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SP3c对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紫苏籽油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油,在亚洲地区被广泛使用。紫苏籽油含有丰富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和理化性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展开研究。 一、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常用的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不易破坏活性成分等优点。在紫苏籽油的提取过程中,超声波的应用可以提高提取速率和产率,减少溶剂的使用,并且不易导致热敏感成分的降解。超声波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包括超声波功率、频率、提取时间、料液比等。 1. 超声波功率 超声波功率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超声波功率越大,提取效果越好。但是过高的功率可能导致样品的破坏和活性成分的降解。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超声波功率,以保证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超声波频率也是影响超声波提取效果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较高的超声波频率可以产生更细小的气泡和更强的湍流效应,有利于提取物质的释放和分离。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中,通常选择20kHz~40kHz的超声波频率进行提取。 3. 提取时间 提取时间是决定提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超声提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提取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提取效果。 4. 料液比 料液比是指溶剂和原料之间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提取物质的溶解和迁移速率。通常情况下,适当的料液比可以提高提取效率,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料液比都会影响提取效果。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以保证提取效果和产率。 二、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 紫苏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β-谷醇、芳香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成分,紫苏籽油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性质。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乳化制备油茶籽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乳化制备油茶籽油纳米乳液及其稳定性研究胡伟;李湘洲;穆园园 【摘要】以Tween80为乳化剂,研究了超声功率、油茶籽油体积分数、乳油比及 其交互作用对超声乳化制备油茶籽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的影响,利用 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油茶籽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油茶籽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0.974 2和 0.951 9;最优制备条件为超声功率405 W、超声时间15 min、油茶籽油体积分数8.3%、乳油比0.16∶1,在该条件下油茶籽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74.9±0.85) nm,多分散指数为0.17±0.01;贮存温度、贮存时间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油茶籽油 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油茶籽油纳米乳液在5℃和25c℃条件下贮存60 d,其平均粒径小于90 nm,多分散指数小于0.3,表现出了较好的动力学稳定性.%With Tween80 as emulsifier,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power,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CSO) volume fraction and ratio of emulsifier to oil (SOR) on the mean droplets diameter (Z-Ave) and polydispersity index (PDI) of the CSO nanoemuls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CSO nanoemulsion using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its stability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2 of Z-Ave and PDI were 0.974 2 and 0.951 9 respectively.The optimal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ultrasonic power 405 W,ultrasonic time 15 min,CSO volume fraction 8.3%and SOR 0.16∶ 1.Under these conditions,Z-Ave was (74.9 ± 0.85)nm and PDI was 0.17 ± 0.01.Moreover,the effects of storage time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Z-Ave

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药的研究方法也更加关注。其中,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介绍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介绍响应面优化方法,这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可以从实验条件中查找出最优解。它可以用来优化一个或多个实验变量,从而在最少的实验次数内获得最佳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确定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确定组合工艺的最佳值,为中药的研究奠定基础。 而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被广泛用于中药药效分析等相关研究中。例如,响应面优化法可以用来确定中药中多种活性成分的最佳比例,以及最佳提取参数的优化,这对于提高中药的效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响应面优化法还可以用于中药中各种活性成分的测定,从而提高实验效率,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响应面优化法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不同的研究需求。例如,现在有许多新型响应面优化方法,如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贝叶斯优化、多目标优化算法和灰色关联法等,因而更突出了响应面优化法在中药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改善传统响应面优化法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可以有效提

高其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实验的精度。 总之,响应面优化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药研究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它以其精确、有效的优势,为中药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并对中药药效分析、活性成分测定、提取和组合工艺优化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响应面法将继续有发展前景,值得今后究竟的重视和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总核苷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总核苷工艺超声波提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提取总核苷酸。 总核苷是指生物体中所有核酸的总和,如DNA和RNA。这些核酸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所以提取总核苷的方法非常重要。响应面法是 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它可以优化实验,找到最佳条件,并提高 实验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响应面法在超声提取总核苷方法中的应用, 以及如何使用该方法来优化实验和提高提取总核苷的效率。 实验设计 我们可以使用响应面法来优化超声提取总核苷的实验设计。该方 法涉及到三个变量,包括浸提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浸提温度。这三个 变量直接影响总核苷提取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确定这 些变量的最佳组合。 我们采用Box-Behnken设计来确定实验条件。这种设计方法只需 要进行15次实验,就可以确定最佳条件。具体来说,我们分别测试5 个时间(15,20,25,30,35分钟)、5个超声波功率(25,30,35,40,45W)

和5个温度(40,45,50,55,60℃)下的总核苷提取效率,然后会计算数据,建立模型,最终确定最佳组合。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15种不同的条件下的总核苷提取率数据,分别为 45.9%,47.6%,48.3%,48.8%,49.0%,50.1%,50.3%,50.8%,52.3%,52.9%,5 3.5%,54.0%,54.3%,55.1%,55.3%。然后,我们将这些数据输入到Box-Behnken设计中,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Y=47.23+0.17A+0.61B+0.059C+0.11AB-0.003AC+0.02BC-15.76A2-0.10B2-2.94C2 其中,Y表示总核苷提取效率,A表示浸提时间,B表示超声波功率,C表示浸提温度。使用此方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组合下的总核苷提取率。 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分析实验设计的方差来评估。使用方差分析(ANOVA)方法和Box-Behnken设计分析软件,我们得到了以下分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 研究 杨佳;张国文;汪佳蓉;冯利辉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16 【摘要】研究响应曲面法超声辅助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 Software7.1.3.1设计了响应面试验,研究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V/m)和超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58.91%、液固比30.68∶1、提取时间20.79min、提取2次,模型预测可获得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3.298%,验证实际得率为3.351%.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杨佳;张国文;汪佳蓉;冯利辉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3 【相关文献】

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花杜鹃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J], 陈玲;张志平;李炳辉;李冰;李晓玺 2.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闪式提取胡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工艺 [J], 韩帅;李淑燕;陈芹芹;李珊;倪元颖 3.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杜仲雄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 [J], 董发明;白喜婷 4.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党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J], 王婧;刘慧婷;柴庆凯;郝象瑢;李二峰;池明;刘慧芹;王远宏 5.响应面法优化杭白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J], 黄涵年;董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100个)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沙棘果油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果蔬副产品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及在食品工业应用研究进展 野葛叶总黄酮最优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菊芋叶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红花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薜荔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凌霄花多酚微波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基于MOGA和BPNN-GA优化黄连厚朴汤抗流感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桑叶蛋白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川芎蛋白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超声波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绞股蓝总黄酮工艺研究 以防治大鼠失眠焦虑心肾不交证量效优选交泰丸制备工艺 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制备及纯化研究进展 不同粒色藜麦多糖的超声辅助酶解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活性比较

响应面法优化桑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枇杷叶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百香果果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韩信草总黄酮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多刺绿绒蒿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提取方法对真菌多糖得率及结构特征影响研究进展 枳椇子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小叶三点金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MOCVD生产废料中镓、铟提取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两种加工工艺提取重瓣红玫瑰细胞液化学成分分析初报 露酒香源性物质提取新技术及应用实例 纤维素酶法提取太子参块根粗多糖工艺的优化 山药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红树莓活性成分提取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及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提取工艺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取工艺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取工艺是指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物质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增加,对提取工艺的研究和改进也日益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提取工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提取工艺的研究,寻找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提取方法,并提高提取产物的纯度和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取工艺的优化:通过对传统提取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产物的纯度。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提取溶剂的种类和比例、优化提取时间和温度等方式,提高提取效果。 2. 提取工艺的新技术应用:探索并应用新的提取工艺技术,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离子液体提取等。这些新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工艺简化、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在提取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3. 提取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研究提取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可以设计和开发自动化提取设备,实现提取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文献综述:对提取工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目前的研究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提取工艺的参 数选择、实验条件的确定等。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提取工艺的效果和产物的纯度。 5.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提取工艺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本研究预期将获得以下成果和创新点: 1. 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方案: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提取工艺的优 化和改进方案,提高提取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2. 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并应用新的提取工艺技术,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 取等,为提取工艺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3. 连续化和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开发:通过研究提取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提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研究基础:本研究将充分利用已有的提取工艺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具备一 定的研究基础。 2. 实验条件:本研究将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具备实验条件和设备。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不同实验环境下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无患子油工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无患子油工艺研究 董振浩;印杰;李斌;马跃龙;薛峰 【摘要】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无患子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得油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进行考察,以得油率 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无患子油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提取时间15 min、超声功率100 W、提取温度70 ℃的条件下,理论提取率为42.20%,实际验证值为 42.14%(RSD=0.34%,n=3),理论值与实际验证值相对误差为0.21%,说明通过响应面法能得到一个预测试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045)012 【总页数】4页(P55-58) 【关键词】无患子油;响应面法;超声提取 【作者】董振浩;印杰;李斌;马跃龙;薛峰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330045;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 技术研究院,上海 330045;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330045;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 330045;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33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5.1

无患子(Sapindus mulorossi Gaertn),别称油患子、肥皂树、洗手果等,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乔木,属于亚热带及温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及中南半岛,印度及日本[1-2]。无患子树生长力旺盛、抗逆性强、根系发达,适应 地区广,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及石灰岩山地[3]。无患子果皮含有脂肪、糖类、 蛋白质、皂苷、单宁、有机酸等[4-5]。无患子果皮中的有效成分皂苷,呈中性, 对皮肤无刺激,易分解无残留,对环境无害,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不仅有良好的起泡和去污性能,还有抗菌、止痒功效[6-8]。种仁含有丰富的油脂,可 以作润滑油用于各种机械行业,以及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油等等[9]。本文采用超 声波提取无患子油,通过对无患子油提取实验模型的响应面回归分析[10],优化无患子油提取的工艺条件。 1.1 材料与试剂 无患子果实,采摘于上海市杨高北路道旁;石油醚、甲醇、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氟化硼、庚烷等(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棕榈酸、油酸、癸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花生酸、芥子酸、山嵛酸等(均为色 谱纯),Sigma公司。 1.2 仪器 A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Elmasonic P 300 H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德国ELMA;FW 80高速万能粉碎机,西安仪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德国Heidolph公司;FD53电热鼓风干燥箱,德国binder公司;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 1.3 方法 1.3.1 无患子果实预处理 筛选成熟完整的无患子果实,剥去假种皮,去壳,得到无患子种仁,用粉碎机粉碎,60目筛过筛后,称取4.0~4.5(精确至0.0001 g)平铺于铝盒内,(103±2) ℃烘8

响应面优化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响应面优化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响应面法(RSM)能利用较少的试验,建立较为准确的数学模型,找到试验变量的最佳组合及最优响应值。尤其是近年来在医药学领域发展迅速。文章简要介绍响应面法及其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案和软件,并对其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以后查阅资料提供方便。 标签:响应面法;药学;应用 1 概述 响应面法(RSM)是由英国两位学者Box和Wilson提出,后又经Box和Hunter等人完善的一种将数学和统计学结合起来的统计方法。它的最终目的是优化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响应。虽然,响应面法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相对于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而言,响应面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能获得较好的数学模型。因此,响应面法在建立后的几十年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农业、机械、化学工业等各项研究领域中。近年来,在制药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响应面法简介 2.1 响应面法的原理 响应面法是通过一系列的确定性试验,在设计空间中找到适宜的试验点,并得到各变量与响应值间的数据,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响应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失拟项检测、相关性检验的数据进行对比,选择合适的模型。最后利用优化进行寻优计算,找到最佳的试验变量组合及最优响应值[1]。 2.2 响应面法的特点 相对于正交实验的孤立试验点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曲面型的分析模型,即连续的预测模型,在响应面法的优化过程中,能够对各个水平进行连续分析。相对于平均设计来说,响应面法设计的实验组合,能够通过更少的试验次数,更短的试验周期,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在试验变量较多的时候,构造一个进行确定性分析的多项式会比较困难。因此,在使用响应面优化时,应确定合理的实验因素与水平。若试验点选取不当,会影响优化结果的确立,而且响应面法无法得出直观的图形,不能直观的看到试验的优化点,需通过图形技术,将这种函数关系显现出来,从而通过观察来选择最优试验条件。 2.3 常用方法 2.3.1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