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姚正颖;赵银纤;侯北伟;张丹;张卫明;孙力军

【摘要】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three liposoluble phenols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researched by Schaal oven-storage test with peroxide value (POV) 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as index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rvacrol was

the strongest,followed by thymol and eugenol,BHT and BHA based on POV when the dosage of antioxidants were 100 mg/kg,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all groups with low dosage of antioxidants (1-100 mg/k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antioxidant.The optimal dosages of carvacrol and BHT were 5 mg/kg and 50 mg/kg with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6.399 mg/g and 6.987 mg/g,respectively.The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similar to the content in the group conserved

at 4 ℃ while the BHT adding group was higher.When 100 mg/kg of antioxidants was added,the 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of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close to that of BHT adding group,which indicated comparable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two antioxidants.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carvacrol,thymol and eugenol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good,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on screening of safe and efficient natural phenolic antioxidants and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in fatty foods.%采用Sch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脂溶性酚类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添加量为100 mg/kg时,基于过氧化值的抗氧化效果为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BHT、

BHA.低添加量抗氧化剂(1~100 mg/kg)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均高于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处理组.香芹酚的最适添加量为5 mg/kg,α-亚麻酸含量为6.399 mg/g,与4℃保存的紫苏籽油含量相近;BHT的最适添加量为50 mg/kg,α-亚麻酸含量为6.987 mg/g,高于4℃保存的紫苏籽油;分别添加100 mg/kg的香芹酚与100 mg/kg的BHT的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相近,说明二者抗氧化能力相当.研究结果证实了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对紫苏籽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安全高效的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17(042)005

【总页数】4页(P92-95)

【关键词】紫苏籽油;酚类化合物;BHT;过氧化值;α-亚麻酸;GC-MS

【作者】姚正颖;赵银纤;侯北伟;张丹;张卫明;孙力军

【作者单位】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南京21004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23;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南京21004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23;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南京21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TS202.3

紫苏籽油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1-3]。其中,α-亚麻酸是紫苏籽油的最主要成分,含量可达58%~71%[3]。该指标是评价紫苏品种以及籽油品质的重要依据。然而,

紫苏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光、水、热、微生物等作用发生水解或氧化酸败,从而影响紫苏籽油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性[4]。

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提高食用油的氧化稳定性。国内油脂工业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主要是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

对苯二酚(TBHQ)和没食子酸丙酯(PG)等。这类抗氧化剂脂溶性好,具酚羟基结构,可作为氢供体有效阻止或延缓油脂氧化过程中烷基自由基的形成或自由基链反应的进行,达到抗氧化的效果[5]。虽然BHA、BHT等经济高效,但可能有潜在的毒性积累,安全性问题令人担心。因此,从植物中提取高效、安全、无毒或低毒的天然抗氧化剂是食用油抗氧化研究的新趋势[6]。研究表明,紫苏籽皮提取物和西瓜提

取物对紫苏籽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作用,前者富含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后者富含番茄红素,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7-8]。

植物精油是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提取物,如香茅草精油、柠檬草精油、迷迭香精油等对油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9-12]。酚类化合物是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牛至油和百里香精油的百里香酚、香芹酚,以及丁香精油的丁香酚是有代表性的单体化合物,不仅脂溶性好、抗氧化作用强,还具有防腐抑菌等生物学活性,在提高油脂氧化稳定性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5,13-15]。本研究选取3种天然脂溶性酚类——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以紫苏籽油的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

分析比较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为食用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1.1 试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紫苏籽,市售。香芹酚、丁香酚,分析纯,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百里香酚、正己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α-亚麻酸(色谱纯)、十七烷酸

(分析纯),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纯氦气(99.999%),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7820A/597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PX-

70BⅢ生化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HH-2数显电子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RE-2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紫苏籽油的提取

紫苏籽经过筛选、除杂、粉碎,放入圆底烧瓶中,按质量体积比1∶4加入正己烷,于55℃恒温水浴锅中热回流1 h,抽滤。滤液在35~40℃下减压旋转蒸发,回收正己烷,得到黄色油状液体于8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黄色上清油体即得紫苏籽油。

1.2.2 紫苏籽油过氧化值的测定

在每份紫苏籽油中分别加入100 mg/kg的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以及BHA、BHT,以不加抗氧化剂的紫苏籽油作为空白对照,置于65℃恒温培养箱中强制氧

化一定时间后取出,按GB/T 5538—2005中KI-Na2S2O3滴定法进行过氧化值

测定,每组试验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

1.2.3 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测定

在每份紫苏籽油中分别加入1、5、50、100 mg/kg 的香芹酚和BHT,以不加抗

氧化剂的紫苏籽油作为空白对照,置于65℃恒温培养箱中强化保存48 h后取出。另取4℃保存相同时间的紫苏籽油作为未处理组。采用硫酸-甲醇法对所有紫苏籽

油样品进行甲酯化,利用GC-MS对α-亚麻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具体方法参考

文献[16]。

1.2.4 统计学分析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数据以“均值±标准偏差”的形式表示。

2.1 紫苏籽油加速氧化试验中过氧化值比较分析

本研究采用Schaal烘箱法对各处理组紫苏籽油样进行高温强制氧化,24 h和72

h后测定各组油样的过氧化值,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不加抗氧化剂的紫苏籽油(空白CK)在高温下氧化加剧,72 h后过氧化值上升至24.158 mmol/kg,是24 h的1.6倍。采用抗氧化剂、且在较低添加量(100 mg/kg)下能有效缓解紫苏籽油的氧化速度,保存24 h时,香芹酚、百里

香酚、丁香酚处理组的过氧化值为9.471~10.028 mmol/kg,低于BHA和BHT

处理组的,远低于空白CK的,其中香芹酚处理组的过氧化值最低。保存72 h时,所有油样的过氧化值均大幅升高,说明紫苏籽油氧化加剧。各处理组的抗氧化效果: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BHT、BHA>空白CK,说明多酚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较好,其中香芹酚处理组的过氧化值最低,为12.713 mmol/kg。

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A、BHT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促使人们把目光放在寻找天然、高效、稳定、安全的抗氧化剂。茶多酚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其保护食用油脂抗氧化的能力是BHA、BHT、TBHQ的4~6倍,是生育酚的6~7倍[17]。然而茶多酚脂溶性差的特性,限制了其作为食用油脂抗氧化剂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的百里香酚、香芹酚和丁香酚是植物精油的重要组成,一个酚羟基的结构使其较茶多酚具有更好的脂溶性,过氧化值试验结果表明,3种脂溶性酚类可作为BHT等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良好替代。综上,3种脂溶性酚类的抗氧化作用优于BHA和BHT,选取抗氧化作用最强且稳定性较好的香芹酚作为后续研究对象。

2.2 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紫苏籽油中的主要成分α-亚麻酸含量能直接反映紫苏籽油的氧化情况。研究证实,在氧化过程中,紫苏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逐步降低。曹君[18]发现,紫苏籽油中

的α-亚麻酸含量从未经氧化的57.33%下降到第30 d的56.28%。罗雯等[19]测

得紫苏籽油中未经氧化的α-亚麻酸含量为60.22%,氧化反应7 d后下降至

23.37%,添加200 mg/kg TBHQ 复配200 mg/kg柠檬酸,能减缓α-亚麻酸的

氧化,含量为47.12%。可见,基于α-亚麻酸相对含量评价紫苏籽油氧化程度结

果差异较大,为了更精准地优化紫苏籽油抗氧化剂的添加量,本研究采用GC-MS 测定α-亚麻酸的绝对含量。

按1.2.3方法对紫苏籽油各处理组样品进行甲酯化和GC-MS测定。采用内标法制作α-亚麻酸甲酯的标准曲线,以α-亚麻酸甲酯与十七烷酸甲酯的摩尔浓度之比为横坐标(x),α-亚麻酸甲酯与十七烷酸甲酯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0.970 5x+3.763 1(r=0.999 5,n=5)。α-亚麻酸甲酯与十七烷酸甲酯的摩尔浓度之比在4.018~201.27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紫苏籽油各处理组样品中α-亚麻酸含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经高温氧化后,不添加抗氧化剂的紫苏籽油的α-亚麻酸含量(CK1,6.129 mg/g)低于4℃保存的紫苏籽油(CK2,6.394 mg/g)。抗氧化剂添加量在1~100 mg/kg的范围内,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总体高于CK1,且随着抗氧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先升后降。香芹酚的最佳添加量是5 mg/kg,此时α-亚麻酸含量为6.399 mg/g,与CK2相近;BHT的最佳添加量是50 mg/kg,此时α-亚麻酸含量为6.987 mg/g,高于CK2。α-亚麻酸含量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香芹

酚和BHT的抗氧化作用,且在较低的添加量下发挥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当添加量

为5 mg/kg和50 mg/kg时,BHT的抗氧化效果较优;当添加量为100 mg/kg 时,香芹酚与BHT的抗氧化效果相当。

抗氧化剂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可能受抗氧化剂的结构和性质、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双键的数量与位置、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酰化位置以及其他微量的抗氧化物质等因素影响[18]。本研究综合两种抗氧化效果测定指标即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

百里香酚、香芹酚和丁香酚可以有效地减缓紫苏籽油的氧化,香芹酚在较低的添加

量下即可发挥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本文对3种天然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基于过氧化值结果,百里香酚、香芹酚和丁香酚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

和BHT。采用GC-MS测定紫苏籽油中的α-亚麻酸含量,验证了香芹酚的抗氧化性能,其最佳添加量为5 mg/kg;在较低添加量即100 mg/kg条件下,香芹酚

的抗氧化效果与BHT相近。本研究为安全高效的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献】

[1] 胡彦,丁友芳,温春秀,等. 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J]. 食品科学, 2010,

31(14):165-169.

[2] 张卫明,刘月秀. 紫苏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8, 17(1):42-44.

[3] 李会珍,刘艳,李晓君,等.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 30(3):276-280.

[4] 朱新鹏. 紫苏油贮藏稳定性研究[J]. 中国油脂, 2012, 37(9):62-64.

[5] ALUYOR E O, ORIJESU M. The use of antioxidants in vegetable oils—a review[J]. Afr J Biotechnol, 2009, 725(25):4836-4842.

[6] TAGHVAEI M, JAFARI S M. Application and stability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in edible oils in order to substitute synthetic additives[J]. J Food Sci Technol, 2015, 52(3):1272-1282.

[7] 宋家乐. 紫苏籽皮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抗癌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2012(2):180-181,223.

[8] 吴秋波,杨秀娟,马涛,等. 西瓜提取物对紫苏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5):5-7.

[9] 李晓娇,刘忆明. 分段提取香茅草精油及其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5, 36(4):237-241, 246.

[10] 李楠. 柠檬草精油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4):2315-2317.

[11] 吕军伟,杨贤庆,林婉玲,等. 迷迭香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藻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40(4):79-83.

[12] 张泽涛,徐娟,李建成,等. 紫苏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J]. 中国油脂, 2016, 41(10):84-86.

[13] 王新伟,崔言开,田双起,等. 牛至油、香芹酚、柠檬醛和肉桂醛的抗氧化性能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14):311-313.

[14] 庄军辉. 丁香酚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 2014.

[15] HORUZ T I, MASKAN M. Effect of the phytochemicals curcumin, cinnamaldehyde,thymol and carvacrol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corn and palm oils at frying temperatures [J]. J Food Sci Technol, 2015, 52(12):8041-8049.

[16] 刘金香,姚正颖,张卫明,等. 2个产地续随子种子油体提取及其脂肪酸成分的比较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3):256-258.

[17] 庞敏,操丽丽,姜绍通,等. 脂溶性茶多酚酯的制备及其复配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J]. 中国油脂, 2012, 37(3):36-39.

[18] 曹君. 不同脂肪酸结构食用油的氧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 2015.

[19] 罗雯,魏决,肖青. 紫苏油的氧化与抗氧化研究[J]. 中国油脂, 2003, 28(5):34-36.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比较复杂。BHA和BHT等酚型抗氧化剂可能与油脂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中断自动氧化反应链,阻止氧化。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因其本身易被氧化,因而可保护食品免受氧化。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抑制或破坏氧化酶的活性,借以防止氧化反应进行。研究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并合理使用抗氧化剂不仅可延长食品的贮存期,给生产者、经销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商品。 关键词:抗氧化剂作用机理自由基现状前景展望 食品的变质,除了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外,还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食品氧化不仅会使油脂或含油脂食品氧化酸败(哈败),还会引起食品发生退色、褐变、维生素破坏,从而使食品腐败变质,降低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氧化酸败严重时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危及人体健康。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运环节中,除采取低温、避光、隔绝氧气以及充氮密封包装等物理的方法还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全性高、效果大的食品抗氧化剂以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变质。 1 食品抗氧化剂的定义 食品抗氧化剂是指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有很多,但可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②本身及分解产物都无毒无害;③稳定性好,与食品可以共存,对食品的感官性质(包括色、香、味等)没有影响;④使用方便,价格便宜。[1] 2 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 目前,对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植酸等)。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水活性和兼溶性三类。油溶性抗氧化剂有BHA、BHT等;水溶性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茶多酚等;兼溶性抗氧化剂有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单线态氧淬灭剂等。[2] 3 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由于抗氧化剂种类较多,抗氧化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抗氧化剂可以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二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三是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四是将能催化及引起氧化反应的物质封闭,如络合能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等。[3]

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3种脂溶性酚类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姚正颖;赵银纤;侯北伟;张丹;张卫明;孙力军 【摘要】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three liposoluble phenols and synthetic antioxidants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researched by Schaal oven-storage test with peroxide value (POV) 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as index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rvacrol was the strongest,followed by thymol and eugenol,BHT and BHA based on POV when the dosage of antioxidants were 100 mg/kg,and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all groups with low dosage of antioxidants (1-100 mg/k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antioxidant.The optimal dosages of carvacrol and BHT were 5 mg/kg and 50 mg/kg with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s of 6.399 mg/g and 6.987 mg/g,respectively.The o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in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similar to the content in the group conserved at 4 ℃ while the BHT adding group was higher.When 100 mg/kg of antioxidants was added,the α-linolenic acid content of carvacrol adding group was close to that of BHT adding group,which indicated comparable antioxidant effect of the two antioxidants.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antioxidation effects of carvacrol,thymol and eugenol on perilla seed oil were good,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on screening of safe and efficient natural phenolic antioxidants and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in fatty foods.%采用Sch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脂溶性酚类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添加量为100 mg/kg时,基于过氧化值的抗氧化效果为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BHT、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pdf

紫苏精油的研究新趋势 薛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紫苏精油多是从紫苏的叶子和籽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保护血管、抗菌消炎、保护肝脏和抗癌,以及改善抑郁及镇静等。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紫苏精油的提取方法得到了优化和改进,除了沿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更为优化的同时蒸馏萃取、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萃取、液一液萃取、以及超临界 CO2萃取,很多新型且高效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紫苏精油现已成为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食品的增香,防腐,抗菌,增色;还是特效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治疗的推广;以及化妆品、清漆等工业原料的供应,其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紫苏精油的组成成分、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及其在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也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苏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依据。 关键词:紫苏精油;提取方法;生物学功效;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2513(加11)01—0199—06 New trends of research on wssentialoilfrOm perila frutescens XUE Shan (ColegeofFoodScienc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Abstract:Perilafrutescensisanedibleandclinicalfunctionplantwhichhashigherexploitationvalue.Theperila加一tescensessentialoilmostly extracted from the leaf and seed ha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antioxidant, pro— tectingblood vessels,anti —bacterialand antiphlogosis,protecting the liver, na tican cer,depression improving and se· d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ofscientifc research. perilaoilextraction method hasbeen optimize. Besidest}letradi—tionalmethodssuchassteam distilation(SD)andsolventextraction(SE),morenewextractionshavebeenapplied,suchassimultaneousdistilationextraction(SDE),ultrasonic—assistedsolventextraction(UASE),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ndasupercritical luidfextractionCO2(SFE—CO2).Nowadays,thestudyofperillafrutescenses—sential oilis becoming a hotspotin scientific research both athome and abroad. The essential oilCan notonly be used asthe lavoringf, preservative,antimicrobial, and hyperchromic agent, butalso isthe industrial raw m~efials, such ascosmetics,varnishesandSOon.Thus,ithasbrought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ndaofgreatscientificvalu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hemical components,extractionmethods,biologicalfunctionsofessential oilfrompe—rilaiutescensf.Inaddition,theapplicationsinthereasaoffoodindustry,medicaltreatment,andchemical industry andSOOilarealsodiscussed.Thenew trendsofresearchontheessential oilfromperilafrutescensaredepictedtopro—vide theoreticalbasi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e essential oil. Keywords:essentialoilromf perillafrutescents;extraction;biological function;newrendst

紫苏籽油 成分

紫苏籽油成分 简介 紫苏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它是由紫苏籽榨取而成。紫苏籽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紫苏籽油的成分及其相关的健康益处。 成分分析 紫苏籽油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饱和脂肪酸 紫苏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亚麻酸和α-亚麻酸。亚麻酸是一种重要的ω-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炎、抗肿瘤等作用。α-亚麻酸是一种ω-6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益。 2. 抗氧化物质 紫苏籽油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类黄酮和多酚等。这些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延缓细胞老化。 3. 维生素和矿物质 紫苏籽油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钙和铁等。这些营养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4. 芳香物质 紫苏籽油具有浓郁的芳香味道,这是由其中的芳香物质所致。这些物质不仅赋予紫苏籽油独特的香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健康益处 紫苏籽油的成分赋予它多种健康益处,下面将分别介绍。 1. 降低血脂 紫苏籽油中的亚麻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亚麻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 抗炎作用 紫苏籽油中的亚麻酸和α-亚麻酸具有抗炎作用。它们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 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预防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3. 抗肿瘤作用 紫苏籽油中的亚麻酸被认为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亚麻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于预防和治疗某些肿瘤具有潜在的疗效。 4. 促进心脑血管健康 紫苏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紫苏籽油还可以降低血压、调节血糖,对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5. 抗氧化作用 紫苏籽油中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如何食用 紫苏籽油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烹饪和调味。以下是一些食用紫苏籽油的方法:1.沙拉酱将紫苏籽油与醋、盐、糖等调料混合,做成沙拉酱,可以搭配各种 蔬菜沙拉食用。 2.炒菜紫苏籽油具有较高的烟点,适合用于炒菜。可以将紫苏籽油加热至适 当温度,加入蔬菜、肉类等食材翻炒,保持食材的鲜嫩口感。 3.调味剂紫苏籽油的芳香味道独特,可以用于调味。可以将少量紫苏籽油滴 在米饭、面条、汤中,增添风味。 注意事项 尽管紫苏籽油具有多种健康益处,但在食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适量食用紫苏籽油虽然营养丰富,但也属于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可能导 致热量过高,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天适量食用,不要过量。 2.不适宜高温烹调紫苏籽油的烟点较高,但不适宜进行高温烹调,过高的温 度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建议在低温或中温烹调时使用紫苏籽 油。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紫苏籽油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产 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女性应慎重食用。

茶多酚对植物油抗氧化的研究与应用

茶多酚对植物油抗氧化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论述了植物油氧化的主要机理,探讨了茶多酚在各类油脂 中的抗氧化性质以及它的药理作用,并就茶多酚在植物油抗氧化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油;茶多酚;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 o625.31+1;ts20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48-02 studyandapplicationoftheantioxidativeactivityofteapoly phenolto seedoil liang jun-yu zhou gangliu zhi-jiezhang ji* (life science colleg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the oxidation dominant mechanism of seed oil was elaborated,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tea polyphenol existed in the seed oil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were analyzed and its application future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seed oil;tea polyphenol;oxidation resistance 近年来,核桃油、棕榈油、花生油等作为高级食用油或保健品已深受人们青睐。核桃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花生油为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棕榈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和油酸。亚油酸可有效减少超重和肥胖男女的体内脂肪质量[1],甘油酯、棕榈酸和油酸均对人体

紫苏的研究进1

紫苏的研究进展1 段小绪 (甘肃秦安四中甘肃天水 741615 ) [摘要]对紫苏类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作概括性综述。紫苏类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油、植物甾醇、酚酸、黄酮、脂肪酸和苷类;药理有解热、抗微生物、止呕、中枢抑制、抗肿瘤、止血、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过敏等等活性。对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紫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purple perilla duan xiao xu (Gansu qing an four center TianShuiGanSu 741615) [Abstract] This text studies and does the generality survey in pharmacology to the Chemicnal composition of purple perilla .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urple perilla can be divided into volatile oil , plant steroid alcohol , phenol sour , yellow ketone , fatty acid and glucoside; Pharmacology is solved hotly and resisting the microorganism, stopping vomiting , central inhibition , antitumor and arresting blood , lowering blood glucose , lowering the fat of blood , resisting inflammation , resisting the allergic activit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urple perilla has offered reference [Keyword] Purple perilla ; Chemical composition ; Pharmacology function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varacuta(Thunb.)Kudo],别名荏子、赤苏、红 苏等.唇形科,一年生直立草木植物。紫苏性温、味辛,以叶、梗、果实三部分分 别入药。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功效;紫苏子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功效。 1化学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紫苏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百余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归属于挥发油类、萜类、甾醇类、酚酸和桂皮酸类、苷类、黄酮类、色素类和脂肪酸类等。 1.1 挥发油类 科学家对紫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通过化学,GC,GC-MS,GC-FT/IR等方法从紫苏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百余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柠檬烯、芳樟醇、呋喃酮类衍生物、丁香烯、肉豆蔻醚以及蒎烯,薄荷醇,苯甲醛,丁香油酚等成分。 1.2 萜类和甾醇

茶多酚在食用植物油中的增溶和抗氧化机理

茶多酚在食用植物油中的增溶和抗氧化机理 ?类别: 食品工业 ?作者: 林新华叶榕黄丽英陈伟 ?关键词: 茶,酚类,抗氧化药,植物油类,溶解度 ?【内容】 ?茶多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不少学者作了研究,但由于茶多酚为水溶性抗氧化剂,不能直接溶于油中,迄今为止尚未解决其应用中的油溶性问题。尽管国内已有报道,可用短碳链脂肪醇作为茶多酚的脂溶性溶剂。经理论和实验证明,这种脂溶性液体茶多酚在植物油中很快出现混浊、沉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寻找一种无毒的既可溶解茶多酚,又能与植物油相溶的溶剂,该溶剂必须是具备双亲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茶多酚增溶于非水体系中,形成稳定的胶束溶液,这样既可保持食用植物油原有的外观特色,又能保持茶多酚的长久抗氧化效果。 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增溶机理研究较多,在非水体系中的增溶机理研究却较少。本文就茶多酚在植物油中被增溶效果和抗氧化效果进行试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茶多酚(96%以上,福建华建生物有限公司),植物油为新鲜精炼 花生油(厦门中鹭炼油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福建华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A.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R),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P),VE、枸橼酸、KI、Na2S2O3、冰醋酸等均为 A.R级,水为蒸馏水。 1.2 仪器恒温磁力搅抖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箱(常州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低温冰箱(青岛海尔公司),ND-1001DP测色色差计(日本岛津公司)。 1.3 实验方法将一定量的茶多酚溶于酒精,加入新鲜植物油(未加抗氧 化剂,下同)中(每公斤油中分别含茶多酚 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mg),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0.1,0.5,1.0g/L)、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 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或将茶多酚直接溶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中,然后加入新鲜植物油中(添加量按茶多酚的实际含量

紫苏籽油孕妇吃有害吗-孕妇吃紫苏籽油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

紫苏籽油孕妇吃有害吗?孕妇吃紫苏籽油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 关于《紫苏籽油孕妇吃有害吗?孕妇吃紫苏籽油居然会出现这些情况》,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苏籽油是日常饮食上较为普遍的食材,紫苏籽油在其中含有多种多样营养元素和多种营养元素,孕妇吃紫苏籽油不但沒有坏处,反倒会对人体具有滋补养生作用,对肚子里胎宝宝的发展生长发育也是有非常大益处,还能够补充胎宝宝的营养元素。 孕妇可以吃紫苏油 能够。

紫苏油是以稀缺绿色植物紫苏叶的種子苏籽提炼的一种高級多功能性植物油,是现阶段孰知α—a亚麻酸(a-LNA)成分最大的食品油,而以紫苏籽油质量最好是,油中α—a亚麻酸成分达到70%上下是全部食品油成分最大的,是植物油的50倍以上。 a亚麻酸是最好是的推动人的大脑神经元细胞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对婴儿脑部发育,大脑发育及眼睛视力生长发育极有益处,是创造身心健康聪明宝宝不可或缺的怀孕期间养生食材。 长期性服用紫苏油,也有提升头部营养成分、益脑益智类、调整中枢神经和眼睛神经作用;调整高血压、高血脂、减少胆固醇;避免主动脉粥样硬化、抑止血栓形成;减少脑血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提高人体免疫作用;调整机体新陈代谢、减缓机体衰退;缓解并避免老年痴呆的产生;防止脂肪肝和糖尿病;对健康保健皮肤和减肥瘦身也是有不错实际效果。

紫苏油对孕妇的益处 紫苏叶助孕妇健胃消食消暑 紫苏叶,尽管仅仅一片叶子,可是不可以小瞧了它。紫苏叶营养丰富,孕妇吃紫苏叶,能吃到丰富多彩的可溶性糖、维他命、矿物,及其膳食纤维素。针对食欲减退的孕妇而言,孕妇吃紫苏叶,紫苏叶的芬芳及其其营养成分能帮孕妇疏肝理气,健胃消食,消暑。 紫苏叶助孕妇养胎安胎 紫苏叶,還是一味孕妇可以吃的中草药材。假如孕妇体质虚弱,导致胎动不安,孕妇吃紫苏叶,能够抚慰心态,身心健康人体,养胎安胎。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紫苏籽油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紫苏籽油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油,在亚洲地区被广泛使用。紫苏籽油含有丰富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紫苏籽油的提取工艺和理化性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展开研究。 一、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 超声波提取是一种常用的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不易破坏活性成分等优点。在紫苏籽油的提取过程中,超声波的应用可以提高提取速率和产率,减少溶剂的使用,并且不易导致热敏感成分的降解。超声波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包括超声波功率、频率、提取时间、料液比等。 1. 超声波功率 超声波功率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超声波功率越大,提取效果越好。但是过高的功率可能导致样品的破坏和活性成分的降解。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超声波功率,以保证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超声波频率也是影响超声波提取效果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较高的超声波频率可以产生更细小的气泡和更强的湍流效应,有利于提取物质的释放和分离。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工艺中,通常选择20kHz~40kHz的超声波频率进行提取。 3. 提取时间 提取时间是决定提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超声提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提取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平衡状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提取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提取效果。 4. 料液比 料液比是指溶剂和原料之间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提取物质的溶解和迁移速率。通常情况下,适当的料液比可以提高提取效率,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料液比都会影响提取效果。在紫苏籽油的超声提取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料液比,以保证提取效果和产率。 二、紫苏籽油的理化性质 紫苏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β-谷醇、芳香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成分,紫苏籽油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性质。

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及应用研究进展

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及应用研究进展 时艺霖;顾宪红;毛薇;王占彬 【摘要】紫苏籽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类中药材之一,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α-亚麻酸、黄酮、迷迭香酸、萜烯类、多糖等,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 来国内外对紫苏籽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紫苏籽在饲料、保健、食品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为紫苏籽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基础.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8 【总页数】7页(P79-85) 【关键词】紫苏籽;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条件;应用 【作者】时艺霖;顾宪红;毛薇;王占彬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省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与畜禽健康养 殖院士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科技 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省饲草饲料资源开发与畜禽健康养殖院士工作站,河南洛阳4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1.6

紫苏籽又称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seed),为唇形科紫苏属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常见的有紫苏和白苏两种。紫苏籽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主要应用 于饲料添加剂、医药、香料、食品、粮油加工等方面[2]。紫苏籽呈椭圆形或类球型,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面有花纹,有油性,压碎有香味,其性辛、温,归肺经,主要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状[3]。紫苏籽中主要化学成分为α-亚麻酸552.4 mg/g、黄酮12.19 mg/g、熊果酸0.47 mg/g、齐墩果酸0.22 mg/g和迷迭香酸10.184 mg/g等[4-7]。其药理作用有降血糖血脂、抑菌抗炎、抗过敏、止血、解热镇静、抗氧化、抗微生物、止呕、提高记忆力等[8]。目前国 内外研究者已在紫苏籽的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鉴于紫苏籽药食同源等中药价值,为促进其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本文主要对目前紫苏籽中化学成分分析、提取以及在畜牧业、医疗保健和食品化学工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植物化学研究证实,紫苏籽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半挥发性成分以及非挥发性成分。以甘肃白紫苏为例,其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水芹烯(相对质量分 数为5.72%,下同)、紫苏酮10.51%、桉油精6.58%、丁香酚6.13%、2-甲氧基 苯酚4.55%、n-十六酸5.81%、蒎烯3.07%等;半挥发性成分包括α-亚麻酸 16.21%、2-甲氧基苯酚6.65%、α-亚油酸4.44%、n-十六酸4.11%、金合欢醇2.81%等[9];非挥发性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蛋白质、氨基酸、萜类、甾醇类、有机酸、多糖、β-胡萝卜素等[10]。 目前对紫苏籽中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多集中在油脂、蛋白质、黄酮类及酚酸类等物质。 2.1 油脂提取 紫苏籽油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尿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紫苏籽油中11种酚类化合物-文档资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紫苏籽油中11种酚类化合物 1 引言 紫苏(Perillafrutescen(L)Brit.)又名赤苏、香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紫苏籽油是由紫苏籽经烘焙、压榨和精炼获得食用油[1],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抑菌、抗肿瘤、平喘等作用[2~7]。然而,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7]。目前紫苏籽油化学成分认识仅限于脂肪酸(主要α-亚麻酸[8]),挥发物[6],紫苏籽和果渣中迷迭香酸、芹黄素和木犀草素等[9]。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抑菌、抗癌和解毒护肝[10~13]。因此,建立一种灵敏的紫苏籽油中酚类成分同时测定方法对紫苏籽油功能解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多酚类化合物的检测已有很多报道,陈磊等[1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酒中多酚类成分;吕海涛等[15]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建立了苹果中酚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张甜等[16]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烟草样品中多酚;胡秋芬等[17]采用微柱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由于植物油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底,样品基质复杂,酚类化合物分析需对样品进行富集和纯化[18],因此建立有效的前处理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多采用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技术,存在费时、费力、

有机溶剂量大等缺点[19],多壁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物理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而备受关注[20~22]。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多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富集性能,并且通过对其表面进行羧基化修饰和磁性化,使得材料更加稳定,不易聚集,能够均匀分散在基质样品中,实现酚类物质的高选择性纯化富集,操作过程快速简单,仅需外加磁场即可分离[23]。 本研究以磁性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为基础,建立了植物油中天然酚类组分富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如流动相、流动相中酸的添加量、流速、进样量及碰撞能量等条件,并应用于紫苏籽油中多酚成分的测定,为全面认识紫苏籽油中酚类组分,开展紫苏籽油的品质与营养功能评价提供了必要基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液相色谱质谱TSQ三重四级杆(美国Thermo公司);HQ-60旋涡混合器(北方同正生物技术发展公司);BF-2000型氮气吹干仪(北京八方世纪科技XX公司);Milli-Q超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KQ-6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XX公司)。 紫苏籽油:从主产区收集代表性紫苏籽,采用实验室物理压榨方式获得紫苏籽油。 对羟基乙醇、肉桂酸、3,4-二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香

紫苏籽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紫苏油口服方法

紫苏籽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紫苏油口服方法 紫苏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也有少部分把它当做蔬菜和入茶进行食用。实际上紫苏的用途很大,它含有非常高的营养成分,目前有许多国家对紫苏进行了大量栽种,开发出许多能够带来商机的产品,例如紫苏油。那紫苏油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和禁忌呢? 紫苏籽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一、紫苏油的功效 1、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二、紫苏油的禁忌 1、虽然紫苏叶泡水喝对于身体好处多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数据统计,一些人在服用紫苏叶泡水喝之后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例如恶心想吐的症状。不过,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自然就会恢复健康。建议在不舒服的这段时间,最好能够停止服用药液。 2、紫苏叶性温如果是火气比较旺盛导致身体作呕的患者,最好不要服用,因为服用之后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紫苏叶泡水并不能够长期服用,因为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导致体内的真气泄漏,长期服用身体的体质会越来越弱。 4、如果你身体患有疾病,并且是属于阴虚方面的疾病,主要的身体表现为发寒热或者是头痛,那么最好不要服用紫苏叶,而是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收敛滋补作用的中药材。 5、在饮食方面,紫苏叶不能够和鲤鱼一起烹饪服用,因为这样很

容易导致出毒疮。如果是高热或者是虚火旺盛的病人,绝对不能够服用紫苏叶。 6、紫苏叶的主要成分就是紫苏酮这类型酮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动物的身体会显示出非常强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肺部的伤害最大。如果这类物质大量的服用之后,肺部很容易出现肺气肿还有胸膜渗出,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死亡。 紫苏油口服方法 1、直接口服:人均日服用量5-10毫升,儿童减半,每次2.5-5毫升,每日1-2次 2、沾面包:将植物油盛入小碟中,拿面包或馒头沾上油,品尝初榨油的清香与滑润。 3、凉拌佐餐:在拌凉菜时放入少许调味或增加光泽。 4、烘焙:糕点制作过程中,代替氢化油或奶油做烘焙用油。 5、自制调和油:将营养油与日常食用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按1:5~1:10的比例混合均匀,按日常习惯食用即可达到良好

植物油脂氧化过程及机理、检测技术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植物油脂氧化过程及机理、检测技术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李春焕;王晓琴;曾秋梅 【摘要】植物油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植物油氧化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受到环境及其组成因素的影响,植物油脂氧化过程有别于脂肪酸简单氧化过程,全面了解其氧化过程及机理对于开展抗氧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归纳了植物油氧化过程以及宏观氧化机理,并对各阶段氧化产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最后系统综述了植物油脂氧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16(042)009 【总页数】8页(P277-284) 【关键词】植物油脂;氧化;过程及机理;检测技术;影响因素 【作者】李春焕;王晓琴;曾秋梅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福建厦 门,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中。生活中食用油脂主要来源于植物,主要组分包括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甘油三酯。其中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脱水形成的甘油三酯比例最大,在植物油中含量高达95%以上[1]。研究表明[2-4],植物油分子中的脂肪酸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饱

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在17%~35%,主要 包括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5%以上,主要 为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等,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远大于动物油,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因此植物油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油脂氧化是含油脂食品产生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氧化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由于植物油脂不饱和程度远大于动物油脂,并且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UFA易受光照[5]、氧气[6]、温度[7]以及加工等级[8]等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氧化, 因此理解植物油脂氧化过程及其机理是油脂抗氧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油脂氧化检测技术进展有助于对植物油脂质量进行科学监控,明确油脂氧化的影响因素是开展抗氧化研究的前提。 植物油脂相比动物油脂含有更多二元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酰基团,更易发生氧化作用;植物油脂存在多种不同定位不饱和键,易发生多种反应,所以它的氧化机理通常比其他碳氢化合物更复杂[9]。20世纪中后期FRANKEL等提出油脂氧化的氢过氧化物学说指出,在氧化初期油脂酶氧化和光敏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微量氢过氧化物 能通过金属电子转移分解生成自由基,引发自动氧化[10]。自动氧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氧化途径,目前公认的氧化主要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在脂肪酸不饱和键与氧气之间发生,历程包括诱导期(链起始期)、传播期和终止期[11]。 在多种碳氢键中,二丙烯基和丙烯基的氢解离能最低,最易失去氢原子形成自由基,相反烷基氢的解离能最高[12],所以氧化反应首先发生在与脂肪酸不饱和键相连的α碳位,从而α碳位上的H原子发生裂解,形成脂质自由基;这就可以解释不饱 和脂肪酸往往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氧化,单不饱脂肪酸和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氧化。目前,已有研究总结通过自由基诱导的25种脂肪酸分子在传播期的变化[13],发 现在该阶段许多过氧化物发生顺反异构,产生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不饱和键发生

食品中的天然酚类抗氧化物

食品中的天然酚类抗氧化剂 食品在加工、运输及销售期间,引起品质劣化的原因有微生物污染、脂质氧化及褪色等。除了微生物造成的腐败之外,脂质氧化常使食品组织变差、香味丧失、降低营养价值以及产生安全上的顾虑,想解决这些问题,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食品中的油脂受到日光、氧气、离子辐射、金属离子或酶催化的作用,经由一连串的反应而产生具有令人不悦的臭味,该种油脂的劣化现象称为油脂的变败或酸败。畜产品、鱼贝类、干制品等所产生的哈喇味就是油脂酸败的现象。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合成酚类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没食子酸丙酯(PG)等,天然酚类抗氧化剂有:生育酚、类黄酮等。近年来由于崇尚天然食品,因此天然的酚类抗氧化剂愈来愈受到重视,它既可作为自由基的终结者,又可作为金属螫合剂。生育酚和类黄酮已被证实具抗氧化活性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另外,在自然界的植物性食品、香辛料、真菌及烟熏材料中亦含有天然酚类抗氧化剂,本文亦将做一介绍。 1. 生育酚(维生素E) 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它有α、β、γ和δ生育酚等四种同系物,这四种同系物在生物体内的相对抗氧化活性是α>β>γ>δ。但它们在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与生物组织中正好相反,即 δ>γ>β>α。 脂肪和含脂肪的食品中生育酚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等植物油中生育酚含量为10-60mg/100g,而谷物胚油中生育酚含量更为丰富,为150-500mg/100g。粗制的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生育酚,因此具有足够的氧化稳定性。而精炼植物油中由于在精炼过程中会造成生育酚大量损失,因此在精炼植物油中需加入抗氧化物质。而动物性食品中生育酚含量微乎其微,约在0.5- 1.5mg/100g 之间,故生育酚往往都用于富含猪油、禽脂及牛脂等的动物性食品中。

抗氧化剂的研究和应用

抗氧化剂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将会一系列化学生物变化,其中氧化反应尤为突出,它将造成油脂及富脂食品色、香、味与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劣化。因此,防止食品的氧化一直是食品工业中的关键性问题。在食品抗氧化剂的发展中有数百计的天然活合成化合物进行过抗氧化功能和安全性评价,然而目前符合安全和抗氧化功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PG〔没食子酸炳酯〕、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生育酚、抗坏血酸等,其中前五种为国际广泛使用,可满足大部分食品的需要。防止和减缓食品的氧化,添加食品抗氧化剂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抗氧化剂、油脂、酸败、复合使用 一、前言 抗氧化剂〔oxidation inhibitor〕是能减缓或防止氧化作用的物质。氧化是一种使电子自物质转移至氧化剂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可生成自由基,进而启动链反应、摧毁细胞。抗氧化剂则能去除自由基,终止连锁反应,氧化其本身、抑制其他氧化反应。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氧化不仅会使食品中的油脂变质,而且还会使食品退色、变色和破坏维生素等,从而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在酶和某些金属的催化作用下,食品中所含易于氧化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将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能引起食品酸败的物质,如醛、酮、醛酸、酮酸等。氧化可导致食品中的脂酸败,还会导致食品褪色、褐变、维生素受到破坏食品等,从而降低质量和营养价值,人或动物误食这类食品有时甚至发生中毒。油脂和富脂食品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有效防止油脂因空气中的氧化作用而引起的变质。 二、抗氧化剂的分类 1.脂溶性抗氧化剂

油脂抗氧化剂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油脂抗氧化剂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 展 42粮食与油脂2007年第l0期 油脂抗氧化剂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李书国,陈辉,李雪梅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l8) 摘要:该文简要介绍目前我国油脂抗氧化剂概念,种类及主要抗氧化剂安全性问题,重点阐述油 脂抗氧化剂分析检测方法,如比色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电化学分析法等原理,优缺点和 应用现状;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应用最广,检测限较低,灵敏度和精确度较高方法,而电化学分 析法则是检测程序最简单,灵敏度较高,检测最快速方法,应用潜力巨大;油脂抗氧化剂快速准确测 定对油脂氧化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脂;抗氧化剂;分析检测;食品安全Researchprogressonanalysistechniquesandmethodsof antioxidantsinoilandfat LIShu-guo,CHENHlli,LIXue-mei (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ebeiS~jiazhuang050018,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gaveabriefintroductorydiscussionontheconcepts,variety,characteristicsand theirsafetyoftheantioxidants.Thereviewfocusesontheprogressofvariousanalyticaltechniquesin—cludingcolorimetricmetho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HPLC)method,gaschro—matographiC(GC)method,electrochemicalanalytical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antioxidantsin oilandfa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ndapplicationfieldsofvariousmethodsareanalyzed. HPLCmethodisthemostpopularonewithalowestdetectionlimit,agoodsensitivityandaccuracy, andtheelectrochemicalanalyticalmethodisthemostpotentialonewithasimpleandfastprocedureand agoodsensitivityandaccuracy.Fastaccuratedeterminationofantioxidantsistremendouslysignificant fortheevaluationoftheoxidationstabilityofoilandfat. KeyWords:oilandfat;antioxidants;analysistechniques;foodsafety 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OO7)l0—0042—04 油脂及含油食品在加工,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 中,若受到不良环境,如阳光,热,酶及金属离子等影 响,易发生氧化酸败,主要表现为:酸价升高,过氧化值 增大,脂溶性维生素E,A,D,K及必需脂肪酸等营养 素破坏;同时油色变深,产生异味和臭味,使其失去食 用价值,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油脂及含油食品质量稳定性,通常采用添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