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静女》赏析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静女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古诗词《静女》鉴赏

古诗词《静女》鉴赏古诗词《静女》鉴赏《静女》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描写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静女①《诗经·邶(bèi)风》②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
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静:娴静。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
其,形容词词头。
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
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xiàn):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
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yuèyì):喜爱。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诗经·邶风·静女》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文学艺术价值最高,思想意义最深远,内容最丰富,反映当时社会最真切的是“风”,亦称“国风”或“十五国风”;特别是反映青年男子爱情生活的诗,在“国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诗大多数是民歌,一般来说都充满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邶风·静女》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静女》这首诗写的是一对青年恋人,相约在城隅相会的有趣情景,它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示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诗画场景,极具特色。
全诗是模拟男孩的口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手法写成的,说是“我”接到了一个淑静美丽的姑娘的密约,邀“我”到人烟稀少的城边约会。
“我”兴冲冲如时而至,来到约定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心爱的姑娘,正在焦急之时,发现心爱的姑娘,是故意和“我”捉迷藏。
心爱的姑娘见“我”心神不定,抓耳挠腮,赶忙现身,而且送给“我”彤管茅草,使我心喜异常……,诗很短,情节也不复杂,然而写出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密约相会的全过程,表现了男青年在等待恋人的急迫和相见时的欢娱,诗歌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把静女的天真活泼和顽皮之状,男孩的憨厚、纯朴和痴情,表现得惟妙惟肖、鲜活动人。
诗分三章,第一章写男青年赴约等候时的急迫心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文静,娴淑的少女。
“姝”,容貌漂亮的女孩。
“俟”,等候,等待。
“城隅”,城边的角落。
《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

《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原文:静女先秦-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对照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远自郊野赠白茅,诚然美好又珍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年版)。
〔静女其姝(shū)〕娴静的女子很漂亮。
姝,美丽漂亮。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爱〕同“(ài)”,隐藏。
〔搔首踟蹰(chí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娈(luán)〕美好。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t í)”。
〔炜(wěi)〕色红而光亮。
〔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
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自牧归(kuì)荑〕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诚然实在。
〔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赏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国风》是一部描写国家各地的民生百态、风土人情的诗集。
其中之一《邶风·静女》是一首描写静谧女子的诗歌,下面就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邶风·静女》共分为两章,每章三句,围绕着静谧女子的形象展开描写。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章: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乱世,各国争霸,纷争不断。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邶国却有一位静谧的女子。
诗中使用了“静”、“德”等词语来形容女子,给人一种纯朴、善良的感觉。
首句“静女其姝,巷无宿娃”一开始就展示了女子的美貌和端庄。
她不同于其他女子,独自一人居住在巷子里,不与俗世沾染。
在第二章中,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品性和修养。
“照之以日,不可以琢玉”,这句话无疑是对女子品性高尚的赞美。
即使将她与最稀贵的玉石相比,也显得略显不足。
这种赞美展示了女子的高贵和异常,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灵魂和修养。
最后一句“假而寐之,不果躬之”,揭示了女子独立自主的内心。
她即使接受了别人的赞美和称颂,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本真。
她宁愿保持自己的宁静,不愿屈从外界的诱惑。
这种独立的精神,让她在混乱世道中仍然保持了她独特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女子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立、正直、高贵的女性形象。
这种形象与时代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宁静、纯洁的感受。
诗人通过对女子的赞美,表达出对纯洁善良品性的向往,也透露出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总之,《邶风·静女》是一首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独立、高贵、正直的女性形象。
诗中没有章节之分,每一句话都是对女子的精准描摹,使整首诗达到了简洁而生动的表达效果。
这种描写方式清新简洁又不失深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女性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批判。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诗经邶风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最新整理)

静女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⑾匪:非.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邶风静女课文精讲
《邶风·静女》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邶风·静女》是《诗经》中的一篇,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共四句,描述了青年男子与女子约会的情景。
男子在城角等待女子,心中充满喜悦和期待。
他并没有直接描述女子的美貌,而是通过“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词语,间接表现出女子的娴静美丽和温柔可爱。
第二段也是四句,写了男子接受女子赠物的过程。
女子赠给他彤管,他感到非常愉悦和荣幸。
这里,“彤管有炜”不仅是对礼物的赞美,也暗含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厚意。
同时,“说怿女美”则直接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之情。
第三段为最后两句,写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和思念。
他认为女子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品德和性格。
这种赞美不仅是对女子的肯定,也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厚感情。
同时,“自牧归荑”则暗示了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期待,希望她能够早日归来。
《邶风·静女》的三个段落分别描述了男女约会的情景、男子接受女子赠物的过程以及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和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男女之间纯真而深厚的感情。
二、文章赏析《邶风·静女》是一首描写男女青年私下相会的美丽诗歌,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爱意。
全诗从男子的角度出发,细腻地描绘了他与心爱女子约会的全过程,以及他对女子的赞美和思念。
诗歌通过男子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他与女子约会的情景。
男子在城角等待女子,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当他看到女子时,他用“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等词语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温柔,间接地表现出女子的魅力。
这种描述方式既体现了男子的倾慕之情,也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形象。
诗歌通过男子接受女子赠物的过程,进一步表达了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
女子赠给男子彤管,他不仅感到愉悦和荣幸,更从中感受到了女子的深情厚意。
这种情感的传递方式既简单又真挚,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纯粹而美好的爱情。
诗歌通过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和思念,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
他认为女子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品德和性格。
《诗经》之《国风·邶风·静女》赏析
草 茎如电放光辉 , 定情 信物勾我魂 。
下面 “ 静 女其娈 ”的 “ 其 ”用法相 同 。 俟 ( S i) : 等 待 ,等候 。城隅 ( y d) : 城上 的角楼 。一 说是城边 的角落 。 爱 : 通 “ 夔( a 隐 藏 ,遮掩 。见 : 通 “ 现” ,出现 。一说是 看见 。
国新 闻对外报道 的文化策略 》获 中国新 闻奖二等奖。 曾于 1 9 9 7 年 1 2月 2 8目 在 《 人 民 日报 》第一版 报眼发表署名评论 《 1 9 9 7 随 想》。 出版文集 《 理性与
情感 》 《 思无邪 》,诗集 《 诗海扬帆 》。现供职于央视电视传播研 究部 。
诗经 之 国风 ・ 邶风 ・ 静女 赏析
【 仙 泉新译 】
恋 人柔美赛天仙 , 约 我 幽 会 在 诚边 。
等 啊等啊无踪影 ,
我 抓耳挠腮 团团转 。
小 妹妹呀清又纯 ,
送 我小革表爱心 。
【 注释 】
邶 ( b i ) : 邶国 ( 今河南汤 阴境 内 ) 。
其姝 ( s h d) : 姝 , 美 丽 。其 , 形容词词 头 。
【 f 山 泉赏析 】
静女不 静 , 富于野性和 调皮 ; 爱 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价 ,野 草 胜 过 金 银 。
P R WO R L D\ 公关世界 1 刁
这 郊 外 采 来 的野 草 啊 ,
从她 的手心传递 到我的心 际。 为什 么一棵革也那 么绚丽 , 因为 爱的眼神创 造了奇迹 。
踟蹰 ( c h i c h d) : 亦作 “ 踟躇 ” ,心里迟疑 ,要走不 走的样子 。
娈 ( 1 u a n) : 美好 。贻 ( Y i) : 赠送 。 彤 ( t 6 n g)管 : 红 色的管萧 。管 ,有人说是 茅草 。 炜 ( w i ): 鲜 明有光的 样子 。
静女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静女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静女全名为: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静女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1jìng nǚ qí shū ,sì wǒ yú chéng yú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ài ér bù jiàn ,sāo shǒu chí chú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jìng nǚ qí luán ,yí wǒ tóng guǎn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tóng guǎn yǒu wěi ,yuè yì rǔ měi 。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zì mù kuì tí ,xún měi qiě yì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fēi rǔ zhī wéi měi ,měi rén zhī yí 。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翻译: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静女赏析: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国风·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
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
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
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注释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
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爱情婚恋诗赏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不少篇的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情。
婚姻的甜蜜、苦恼和伤心。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
就以其中一篇《静女》为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的情歌。
这首诗反映了先秦纯朴的民风,真挚的爱情,娴雅美好。
诗的第一段是写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
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而姑娘却“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让小伙子着急。
所以小伙子只能抓耳挠腮,环顾四周,一筹莫展,徘徊原地。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平实的人物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姑娘的俏皮和小伙子的憨厚,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第二段中姑娘赠小伙子彤管,小伙子感到彤管鲜明而有光,是多么的美丽啊!小伙子又是多么的高兴!彤管代表了姑娘的一片情意,小伙子高兴的接受了,可见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心意是十分理解的,乐意接受的。
第三段是是姑娘赠小伙子出生的荑草,小伙子觉得荑草异常的美丽。
按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比荑草美丽,但小伙子对于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小伙子只是欣赏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赞美“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因为荑草是心上人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
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也许这荑草并不美丽,但因为这荑草是心爱的姑娘送的,所以觉得这荑草非常美丽,有种爱
屋及乌的意味。
而且这荑草是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也是将自己的情意借荑草传达给小伙子,所以小伙子觉得荑草美丽。
由此可见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意也是如痴如醉的。
这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两个意思相近的情节放在一起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使这对年轻男女的热恋得到了生动的显现。
其中第二、第三两段,都是写姑娘赠送礼物和小伙子对礼物的反应。
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
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
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姑娘送的这初生的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象征着姑娘希望他们的爱情有更深的发展,他们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深。
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
这首诗歌的成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青年男女约会时的互动描写的非常真实。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描写,但却将男主人公的憨厚实诚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刻划男子的同时,将女主人公机灵刁钻、调皮可爱的形象也生动的反映出来。
这首诗本身虽然简单,但是为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复原当时的场景,整个诗篇就像一出戏剧的片段,风格雅致、情意悠长;整首诗也富有生活气息。
《诗经》作品不同于唐宋文人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戏剧化的场景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