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17《 猫 》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17 《猫》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地方。
2.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并识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目标1、4难点是:目标2、3
[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
2.背景资料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
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
怅然()相称()忧郁()虐()待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第17课《猫》导学案

17猫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梳理三只猫的来历、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信息,理解“我”对三只猫的情感。
2.理解“我”何以对不甚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死更加难过。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逗.()缕.()消耗.()怂恿..()怅.然()蜷.伏()虐.待()畏罪潜.逃()2.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要求:每只猫的故事至少运用第1题中的两个词语。
3.填写表格,概括特点。
郑振铎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请默读课文,找到相关信息,摘录原文或概括,填写下表,对三只猫进行比较。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课堂探究1.通过填写表格,你分别看到了三只怎样的猫?请用下面句式说说你的感受,并指出理由。
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2.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各起什么作用?3.你能从哪些句子读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请分别摘录一句写出你读出的情感。
4.请运用句式,说说你从“我”虐猫事件中受到的启发。
句式:对于,我想说:。
素养提升请用400字以上的文字记述一件事,并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作为你记述的结尾。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便……,冤枉……。
想到……,益使我感到我的……、我的……,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òu lǚhào sǒnɡyǒnɡchàng quán nüèqián2.略。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猫》导学案(周月星)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的结构之巧,描写之妙,语言之美。
(重点)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激发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3.生命是平等的,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进门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nüè()待yuán()枉怂恿..怅.()然蜷.()伏惩.()戒2.解释词语怅然:蜷伏: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语(略)2.介绍什么是说读法。
三.新授1.说猫。
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⑴.老师举例范说第一只猫,分别从来历、个性特点、结局三个方面介绍猫。
⑵.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仿照老师说说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三只猫的结局。
2.说人。
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⑴.在文中圈点勾画有关养猫之乐的句子,分析乐在哪里⑵.在相关文段圈点勾画失猫之痛的句子,分析痛在何处⑶.第三只猫并没给我带到快乐,为什么死后我却要比前两只猫要难过得多⑷.对待生命,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3.说文。
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⑴.圈点勾画文中描写三只猫语言很传神的句子,加以品析。
(可以外形描写,动作描写,锤炼词语等角度品析)⑵.品析课文结构之巧。
思考:①文中介绍三只猫的顺序能否打乱②作者写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写道“自此,我家妈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之后,却写道“以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分析三层式的结构好处及全文所采用的结构之妙。
四.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其他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五.出门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的道理。
六.拓展课文的结尾为什么安排第三只猫写在邻居的屋脊上?。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一、读一读,读准字音。
任凭尽职淘气贪玩抓痒屏息凝视
暖和的确解闷性格古怪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二、填一填。
1、课文主要写了( )的大猫和( ) 的小猫,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画一画。
1、自由读课文1—3 自然段,用“--------- ”画出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描写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句子。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词句。
3、找出其他体现出猫性格古怪的语句。
4、找出描写“小猫”性格特点的语句。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7猫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7猫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五单元7 猫【导学目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生难字词字音污涩红绫怅然诅骂蜷伏怂恿惩戒相称郁闷词义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相称:相符;相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惩戒:给予惩罚,使人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潜:秘密地。
2.作者名片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3.背景链接《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的
表格。P100
成。
生
在书上勾画原
命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之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美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和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和
小组上台展示。
失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猫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之
痛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积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充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
的语句;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
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
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
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
等等,你最想说什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四、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
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
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
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点拨思考: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详略铺垫)
五、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
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养猫,有欢乐有悲伤.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
好,全班交流.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
①养猫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色彩.
(点拨:说一说,哪个词语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新鲜的色彩,对,重音读一读.)
②我坐在藤椅上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在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点拨: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快乐?笑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想象一下,静谧的庭院,摇摇晃晃的藤椅,活泼可爱的小猫,心情如何?一齐读)
养猫的确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
③“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点拨:这位同学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好?读出了什么心情?不好?哪些词语要重读?你来试一试.大家一起试一试.)④“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点拨:体会一下,小侣表达出我怎样的心情?如同家人一般逝去的感受.)
⑤“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点拨: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⑥“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很细心的同学,如果老师说失去了前面两只猫,作者是一种痛惜,那么第三只猫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懊悔)下面我就请同学把第三只猫死亡后作者痛悔心情的句子着重读一读.同学们想听哪位同学的朗读?请你来读一读29-33,其它同学注意倾听评价: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
第33小节,是作者所有这种痛悔情绪最凝聚之点.大家一起读,面对这一只死亡的猫,作者: -----
情感读出来了.下面,老师有一个提议,咱们读完了要说说感受.请分析一下,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那么第三只猫死了以后为什么我却是这样的难过,要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呢?
除了冤枉,还有遗憾:师范读“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发散思维:假如第三只猫在死亡前会说话,它肯定会对主人、人们有话说的.它会说些什么?
想当初, “我”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我忧郁,我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作者的养猫之乐与失猫之痛,三起三落,构成了一部养猫的悲喜交响曲.(板书: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由于三只猫的命运最终都是亡失.所以课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五、读生活,说感悟
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读过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说猫吗?我们分明有种错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说一句感悟的话.
“(对于)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请选取一个对象,畅所欲言.
思考一会,先自己选择一个对象,自说一句.
可怜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对文中的“我”,我想对你说:
点评储备:
第三只猫: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郑振铎: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六、拓展运用
猫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人对猫的态度就是人对人的态度,
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可是,我们生活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请看一段视频,就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悲欢离合,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关注动物,善待生命,我们期待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页眉内容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