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疾病描写的艺术作用
《红楼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

《红楼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艺术表现手法独到且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对话和对白、符号象征和意象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红楼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叙事手法反复叙事《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延续为主线,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事件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中反复叙述同一事件或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玉夫人吐血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使得读者对她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前后映衬《红楼梦》采用了前后映衬的手法,通过对比前后事件的发展,更加生动地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转折。
例如,贾宝玉的婚姻变故与贾府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命运的无常和人事的无奈。
人物描写夸张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夸张而生动。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些千奇百怪、滑稽可笑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和刁钻狡诈,使她成为整个贾府中最具争议性和独特性的人物之一。
内心独白《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经常使用内心独白的形式。
通过人物的自述或思想流露,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黛玉在袭人离世后的伤心痛苦以及她对贾宝玉的深深思念的描写,使读者对黛玉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感知。
场景描写壮丽景色的描绘《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常常以壮丽的视觉效果给予读者强烈的感受。
描写贾府和荣府的建筑和花园,以及画舫、假山、湖泊等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宏伟和美丽的氛围。
空灵幻化的描写除了壮丽景色,小说中还有许多空灵幻化的描写。
比如,幽僻的神仙洞府、荣府中的莺莺燕燕、宝玉所创造的黛玉的身影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浓厚的想象空间。
这种幻化的描写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也突出了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对话和对白口语化的对话《红楼梦》中的对话往往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加自然和生动。
通过使用俚语、方言、俏皮话等,给人物形象增添了特点,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红楼梦》中疾病描写对人物命运的预示

《红楼梦》第十回,秦可卿两个多月没来月经,胁 下痛胀,少寐 自 汗,精 神 倦 怠。 张 友 士 认 为 秦 氏 之 疾 是由于忧思伤脾,肝木太旺,经血不能按时而至的“闭 经症”。张太医和尤氏都认为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 极聪明的人,但过于聪明,则不如意事常有,可卿病到 这地步,乃日久成疾。《黄帝内经》说:“怒伤肝……思 伤脾。”[3]60-61根本原因则是可卿虽然以笑脸迎人,但 是爱多想。张太 医 对 症 下 ,开 了 药 方 “益 气 养 荣 补 脾和肝汤”,如此针对性很强的药方,只要按时服用, 病情应该会好转。
可是此后不 久,王 熙 凤 前 去 探 望,王 熙 凤 认 为 遇 到好大夫就不怕了,秦可卿却说:“任凭神仙也罢,治 得病 治 不 得 命。 婶 子,我 知 道 这 病 不 过 是 挨 日 子。”[5]154秦可卿日积月累的病情很严重是真的,但为 何会说“治得病治不得命”?按照尤氏所言,无人不喜 欢秦可卿,秦可卿自己也说大家都对她很好,这样的 命何须治?只能说明她处境很好是表象,内心抗拒自 己现有的命运。
《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疾病,而且疾病伴随着每 个人物和事 件 的 发 展,引 人 深 思。 据 李 良 松,郭 洪 涛 编著的《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与 医 学 》统 计:《红 楼 梦 》中 涉 及医学的描写,计有 291处,约五万余字,近占全书的 十八分之一,书中使用的各种医学术语 161条,涉及 病症 114种,方剂 45首,含膏丹丸散方,药物 127种; 提及太医、御医、民间医生等各类医疗人员 14人;记 有完整的中医病案 13个等等。[1]
第七回,焦大骂街引出宁国府内幕。因为贾珍的 爬灰,致使秦可卿完全陷入被动之中。贾珍的伦理道 德败坏行为是心气极高的可卿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古代妇女讲究三从四德,遵守礼教,就得侍奉公公,侍 奉贾珍,又是一件让她哑巴吃黄连的事儿,日积月累, 要么忧思愤懑成疾,要么只能结束生命以求解脱,这
《红楼梦》疾病书写研究

《红楼梦》疾病书写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角色都遭受过各种疾病的折磨。
这些疾病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更是对社会、人性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疾病的角度出发,探讨《红楼梦》中的疾病描写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
在《红楼梦》中,疾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
首先,疾病成为了人物性格的一种体现。
贾宝玉作为主角之一,他的身体虚弱和易感病痛,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体质问题,更是对他纯洁、敏感、脆弱性格的一种象征。
他的疾病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因为他是贵族家庭的子弟,注定要承受各种无形的压力和束缚。
疾病也成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黛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她的病痛与她的命运紧密相连。
她的疾病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包括荣府的衰败、贾府的变故以及最终的灭亡,疾病成为了故事情节的关键点。
黛玉的病痛也反映了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她的疾病是对封建制度下女性命运的一种隐喻。
疾病也是对封建社会阶级差异的一种揭示。
《红楼梦》中的人物疾病并非平等地分布,而是更多地出现在贵族和富豪阶级身上。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贵族阶级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医疗条件,更是因为封建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差异。
贵族可以通过药物和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而普通人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疾病的折磨。
疾病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揭示。
《红楼梦》中的人物疾病并非仅仅身体上的疾病,更多地是心理上的疾病。
比如林黛玉的忧郁症和贾宝玉的思想困惑,他们的疾病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性的种种矛盾和困境。
同时,疾病还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和欲望,一些角色在疾病的折磨下展现出了他们真实的面目,贪婪、自私、虚伪、懦弱等等。
《红楼梦》中的疾病描写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疾病的存在和发展,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人性矛盾以及命运的无常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揭示。
疾病成为了故事的动力,也成为了人物性格的一种象征。
《红楼梦》人物的疾病叙事与情节

2019年第3"期(总第842期A敖冬'科《红楼梦》人物的疾病叙事与情节李晓华(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红楼梦》常借助疾病叙事生发、延缓和埋伏故事情节,促使小说情节合理流畅地生成、发展,朝着既定的目标行进;达到张弛有度、悲喜相间的艺术效果;还常利用疾病叙事为后文作铺垫,体现出作者思路上的前后贯通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疾病叙事情节《红楼梦》是一部以展示世俗生活为主的家庭题材小说,日常饮食起居、家庭琐事的详细描述取代了曲折而离奇的故事情节,小说多由家庭生活画面构成。
疾病叙事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少或缺的一部分,能较自然和合理地连接小说中各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和事件,故作者常借助疾病叙事生发、延缓和埋伏故事情节,使小说衔接自然流畅,节奏张,(一、疾病叙事与情节的生发细《红楼梦》,不难发现,中多处写人物生病、探病、病,并由生发一故事情节。
生病,凤姐便前往宁府探病,在花园中巧遇贾瑞,的,一面,一面相,,使,,了症,,不人,,“”;秦可卿由病而,尤氏正“犯了疾”,不能理事,是了,然,理期,,,尽显理家才能;为送殡期,北静王来奠,是展示了.初谒北静王之情形,又变生出凤姐因给送殡而夜宿水庵,老尼净虚趁机游说权铁槛寺一节,还不失时机地插入了秦钟与庵中尼姑智能幽会和琏送黛去扬州、凤忙中偷闲给琏打点冬衣等情节。
见,的生病、病逝和尤氏的犯旧疾,不但引出、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和谒北静王等要情节,还衍生出和北静王、贾琏和、钟和智能之间的一系列故事。
,中第五十五回写产,不能理事,引出探春、李纨和钗三人理荣面,仆妇心存懈怠并搪塞探春等人,被善察微知著的探春看出;赵姨娘因探春处理兄赵事不情,丿而来哭闹理;探春日心,趁理家际,将大观园各处包给老妈妈们;大观草被承包,钗的等人折,分的老见心不,借春机发不(见,因姐之病,引出探春等人理家,并生发了之后“主心”“闲”“探春兴利除宿”“柳”等情节。
,因出离,是与琏“”,琏难以独寝的,与的“多姑娘”偷情,“多姑娘”将作为物琏,被发现并,了“琏”之情节和大发的一出(第十一回)。
红楼梦中的精神疾病与心理描写

红楼梦中的精神疾病与心理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的精神疾病和心理描写。
首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心理描写与精神疾病紧密相关。
贾宝玉是一个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他常常陷入忧郁和沉思之中。
在小说中,贾宝玉经历了多次失落和挫折,这些事件对他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忧郁状态。
他的心理疾病体现在他对梦境的迷恋和对红楼的幻想中。
他经常沉迷于自己的梦境中,将现实与梦境混淆,导致他对现实生活的失去兴趣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这种心理状态表明了贾宝玉内心的脆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其次,林黛玉是另一个具有精神疾病和复杂心理描写的人物。
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敏感脆弱的女性形象。
她的心理状态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失望。
林黛玉的心理疾病表现在她的情绪波动和自我厌恶上。
她时而忧郁沉思,时而情绪激动,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使得她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另外,林黛玉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份持有自卑的态度,她对自己的容貌和命运感到厌恶,这种自我厌恶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心理疾病。
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反映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是贾母,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一个具有精神疾病和复杂心理描写的形象。
贾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女性,她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贾母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她的焦虑和忧愁上。
她时常为家族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命运而担忧,这种忧虑使得她变得消极和悲观。
另外,贾母对于世俗礼教的坚守和对传统观念的执着也使得她的心理状态变得复杂。
论《红楼梦》的“疾病”叙写

论《红楼梦》的“疾病”叙写
李春霞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一部《红楼梦》叙写“生”只有两处,即宝钗怀孕,香菱产子;而其对“病、死”却多所谈及,其中关于“疾病”的叙写尤多.全书120回,涉及疾病描写的有80
余回,病者50余人,且大都为年青人.《红楼梦》就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疾病”的
诸般叙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身体和灵魂的戕害.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李春霞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三类线性时间叙写 [J], 杨芳
2.《红楼梦》中瓷器的叙写及其作用 [J], 白鹿鸣;吴舜文
3.从道家"复归婴儿"看《红楼梦》心理精神疾病 [J], 吴超; 邓蕊
4.《红楼梦》“节日习俗”的叙写及两个英译本对民族文化意象的传译——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分析 [J], 李建萍; 黄勇
5.《红楼梦》“节日习俗”的叙写及两个英译本对民族文化意象的传译--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分析 [J], 李建萍; 黄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首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是其精细入微的描写。
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细腻描写,将人物、场景、情感等进行了刻画。
例如,曹雪芹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纠葛。
无论是描述两人的相见恨晚,还是笔下的文化差异和家庭纷争,都通过细腻的表达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产生共鸣。
其次,《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二是其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曹雪芹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是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喻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使文本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曹雪芹用“宝黛情深似海”来形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深厚情感关系。
第二是夸张手法,通过夸张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例如,对于林黛玉的美丽,曹雪芹曾用“月白风清”的夸张形容。
这些修辞手法在《红楼梦》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文本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再者,《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三是其独特的韵味。
曹雪芹运用了韵律明快的文言白话,使小说具备了独特的韵味和声音美。
例如,曹雪芹常常使用抒情的诗句来描述人物情感,使得整个文本都充满了音乐般的美感。
而且,曹雪芹还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对话更为自然流畅,贴近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
这些独特的语言运用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种美妙的音乐感。
最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四是其精妙的对仗和才情展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经常运用对仗的手法来组织语言。
例如,他在人物对话中常常运用平仄工整的句式,使整个对话更加协调和谐。
同时,曹雪芹还运用了自己的才情来展示文学造诣。
他对诗词歌赋的熟练运用,使得《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精湛的诗句和歌唱段落。
这些对仗和才情的展示,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种风雅和才情的气息。
总之,《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丰富多样,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独特的韵味和精妙的对仗和才情展示,曹雪芹展现了他卓越的语言艺术造诣,使得整个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中的古代医学描写

红楼梦中的古代医学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医学在人物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医学描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的发展程度、医生的角色以及医疗方法的特点。
一、古代医学的发展程度在红楼梦中,古代医学的发展程度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作者通过对人物疾病的描写,展示了古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定程度的了解。
例如,作品中宝玉患病时,药师为他把脉,并根据脉象判断出他的病情。
这表明古代医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诊断方法。
此外,红楼梦中还描写了一些医学书籍和医学家的存在。
比如,贾母曾在书房中阅读有关医学的书籍,表明古代医学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理论基础。
同时,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医学家,如药师、医生等,他们在人物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描写表明古代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医生的角色在红楼梦中,医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
他们不仅仅是为人物治病,更是在人物生活中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例如,作品中宝玉患病期间,药师不仅为他把脉,还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使他感到温暖和安心。
这些描写体现了医生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他们的信任。
此外,医生在红楼梦中还承担了一些其他的角色。
比如,他们还充当了一种传播信息和传播知识的角色。
作品中,医生经常与贾府的人物交流,向他们传授医学知识,并告诉他们如何保养身体。
这些描写体现了医生在古代社会中的智慧和学识,以及他们对人们健康的关心。
三、医疗方法的特点红楼梦中描写的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医学的特色和发展水平。
首先,古代医学重视草药的运用。
在红楼梦中,药师经常使用各种草药来治疗疾病,这表明古代医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古代医学注重调养身体。
在红楼梦中,医生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人们的日常保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p2 1 e .0 0
论《 红楼梦》 疾病描 写的艺术作用
郭
( 淮海工 学院
摘
云
220) 2 0 5
文学 院 ,江 苏 连 云港
要 :《 楼 梦》 主要 人 物 都是 “ 红 的 病人 ” 。在 中 国古 典 小说 中, 红楼 梦》 疾病 描 写 在 整体 数 量 和分 布 密 度 方 面可 以说 《 的
情故事 的基本框架 。而书中最重要 的主人公宝 、 、 黛 钗都生
来有病 , 小说详细地描写 了他们 的症状 、 因与药方。黛玉 病
的病 有 一 个 动态 的发 展 过 程 ,最初 是 弱 ,行 动 处 似 弱 柳 扶 “
于仕途经济 , 善用心计 。宝玉的痴 、 黛玉的弱 、 的热都是 宝钗
来 ”黛玉也说 :今儿才来 , , “ 就惹 出你家哥儿的狂病。” 王夫 人则说他“ 一时又疯疯傻 ” 。书中借后人之名批宝玉的《 西江
先天 的。“ 宝钗之热 、 黛玉之怯悉从胎 中带来 , 今英莲有痣 , 其人可知也” 甲戌在评英莲 眉心 的胭脂痣时对人物的先天 , 疾病给予很 高的价值评价。疾病 没计 的逻辑除神话世界的 预设外 , 还和人物的性格与人物在故事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一
风” 自云“ , 会吃饭时就会吃药” 。黛玉的弱有其内在的逻辑 , 其前身是绛珠草 , 以草质弱体。而父 母双亡 、 是 寄人篱下 、 与
前 所 未 有 。 以病 写人 、 文设 病 、 因 以病 寓 意 , 病在 《 疾 红楼 梦 》 中的 存在 形 态 与 存在 目的超 越 了常规 的文 学对 生 活 的 写 实反 映 。 解读 《 楼 梦 》 红 中疾病 描 写 的 艺 术作 用 , 探 索 《 楼 梦》 术奥 秘 的 一种 途 径 。 是 红 艺
关键 词 :《 红楼 梦 》 疾病 描 写 ; 术作 用 ; 艺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I 74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9 (0 0 0 — 0 8 0 17 —5 6 2 1 )9 0 7 — 2
《 红楼梦》 写病人 3 详 0多个 , 疾病事件一百 多起 , 疾病
李 妈 妈 掐着 也 不 疼 了 , 已死 了大半 个 了 ” 宝 玉 的 言 行 往往 。
描写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德国学者波兰特在《 文学与疾 病——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一文中写道 :文艺理论 “
家和和 比较 文学学者则试图揭开疾病的意义之谜 。他们不 为疾病的不美或丑恶所扰 ,而是探寻它们文学形象的意义 所在 。”懈 析《 【 t 红楼梦》 疾病描写的艺术作用 , 是探索 《 红楼 梦》 艺术奥秘的途径之一种 。
、
以病 写 人
作者时 主要人物的疾 病想象 与疾病设计是塑造人物形
象 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 的世界包括神话和现实两个层面 ,
神话 世界的木石之盟与现实世界 的金玉 因缘 的冲突是其爱
世界的前身不 同, 宝钗 的热虽是先天的却源于凡心与欲望。
宝钗外表体丰怯热 , 是个性不苟言笑的冷美人 , 内心却热衷
诊 可 卿 的 病 因 :大 奶 奶 是 个 心性 高强 聪 明不 过 的人 ,聪 明 “
“ 只见腮上通红, 自羡压倒桃花 , 却不知病 由此萌” 4 。 5回, 写
黛玉每岁至春分与秋分之际 , 必犯嗽疾 。黛玉 的病在小说 的 中段 已基本形成 ,不可治愈的肺病 预示 了黛玉本为还泪而 来、 最终泪尽而逝 的命运。宝玉的疾病主要是精神上的或 日 性格上 的痴。书中则直接写他摔玉是 “ 登时发起那痴狂病
宝玉的爱情前途未 卜的生存境况让她渐渐忧虑致病 。 8回 , 2 王夫人与宝玉等谈论黛玉换药之事 , 评点者畸笏 叟认 为“ 是
暗渡颦卿病势渐加之笔” -2回, 。r r 3 林黛玉因听到宝玉“ 林妹 妹不说这混帐话” 之语 , 又惊又喜 、 又悲又叹。所悲者之一为 “ 况近 日每觉精神恍惚 , 已渐成 , 病 医者更 云气弱血亏 , 恐成 老怯之症”正验证了 2 , 8回畸笏叟的批语 。3 3回, 宝玉挨打 后遣 晴雯送 旧手帕给黛玉 ,黛玉 体味 出手 帕子的意思 来 ,
一
体现 出这石性 的痴 来 , 他不讲 世故应酬 , 不谈经济学 问 , 欣 赏爱护“ 水做 ” 的纯美女性。说宝玉痴是依据 世俗标准而言 , 可这痴也是宝 玉最宝贵 的特 性 , 失去 了它 , 宝玉无异 于琏 、 珍一流也 。与宝黛三鼎而立的是宝钗。宝钗在初 出场时 , 作 者写她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 , 症状不过是 喘嗽些。“ ( 他 秃 头和 尚) 说我这是 从胎里带 的股热毒 。” 评者认 为 :热毒二 “ 字 , 出富贵 夫妇 , 画 图一时而遗害子女 , 而可不谨慎。” 凡心 “ 偶炽 , 是以孽火齐攻。” 与黛玉的弱 、 宝玉 的痴系承袭 自神话
综上所述在文学介体和语言艺术作品中疾病现象包含着其他意义比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意义丰富很疾病描写在红楼梦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作用如抽掉书中的疾病描写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叙事构成与小说主题及作品风格都会受到颠覆性的影响
第3 卷 第9 1 期
2 1 年 9月 00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忒过 , 则不如意事常有 , 则思虑太过 。 此病是忧虑伤脾 , 肝木 忒旺, 经血所 以不能按时而至。” 中医认为疾病与人物个性 有关 ,怒伤肝 , “ 喜伤心 , 思伤脾 , 忧伤肺 , 恐伤 肾” 强调情志 ,
的作用 , 疾病与人物的个性 和情绪有直接 的关系。 4 第 4回,
写凤姐 “ 就站在那边 , 也不盛妆 , 的眼睛肿着 , 哭 黄黄脸儿 ,
个人有一个人 的病 , 不能互换 。作者以病写人 , 疾病成了 生而有之 的疾病可 以说是 由神话世界先验 决定的 , 而
人物形象不可缺少 的构成。
秦可卿 、 风姐 甚至 后 来 黛玉 的病 则与 她 们 的 个性 相 关 。在 古
典文学中 ,浸润在 中医文化中的作家常常用疾病来侧面描 写人物的个性 。对可卿的病症 、 药方描 写非常详细。张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