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家。
)第Ⅱ卷11、(1)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敝:损害;其:自己与:结盟,结交。
三个重点词各1分,大意1分。
)(2)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劳:使劳苦,使动用法;远:远方的国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无乃乎:恐怕吧,固定句式。
三处重点各1分,大意1分。
)12、(1)除夕思乡 (2分)(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人在除夕之夜正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蕴。
(想象,2分,可答虚写内容阐释1分,作用1分。
)13、(1)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复为慷慨羽声(3)学而不思则罔小人长戚戚 (每空1分)14、1、万国殡仪馆为先生送行的情形2、文革中先生被利用3、自己初次向先生约稿先生对自己的支持4、走上工作岗位,先生及其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每点1分,共4分)15、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文革中,鲁迅的名字或文章被居心险恶的人利用,抬高自己,打击报复他人。
(2分)(2)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充满了真诚,满含对他人、对民族深沉的爱,给人以指引的作用。
(2分)16、 1、贯穿全文,是文章的写作线索。
(1分)2、反复渲染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悼念之情。
(1分)3、突出了先生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影响。
(1分)17、先生一辈子反对神化,反对奴才,反对奴性,他不愿意把自己塑造成神,成为后人膜拜的对象,那只会培养出新的奴才,所以先生要求后人忘记自己。
(2分)18、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3分)19、句子形式和内容基本符合要求,四句能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每句1分,共4分)参考译文: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扬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1.A“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
2.2.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
3.D “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
4.B 竟:最终5.C此项说的是有功将领的结局,与章邯无关。
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为”1分、句意通2分)(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
(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10.(1)怅寥廓(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
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
)(2)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
(3分)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
(3分)(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1.D[解析]A.慰藉(Jiè);B.徜徉(cháng),佗傺(chì);C.觑了一眼(qū)(注意:“面面相觑”的“觑”读qù),翘楚(qiáo)。
2.C[解析]A项,“雾蔼”应为“雾霭”;B项,“寄藉”应为“寄籍”;D项,“誓不两立”应为“势不两立”。
3.A[解析]“沉寂”侧重于安静,“孤寂”侧重于孤独;“徜徉”有悠闲、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徘徊”有犹豫不决、沉思的意味;“抑制”侧重于压下去,“遏制”表示用强力控制住。
4.A[解析]B.“蓬荜生辉”是谦辞;C.“略逊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儿,不合语境;D.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应改为“纷纷扬扬”。
5.C[解析]A.“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有歧义,“红军走过的”多余;8.“无时无刻”应改为“每时每刻”;D.前面是“有没有”,后面承接的是“关键在”,两面对一面。
6.C[解析]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小品”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项;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的“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8项。
7.D[解析]不是象征手法,“黑暗的旧中国”也缩小了范围。
8.C[解析]“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劝学》中的名句。
9.C[解析]例句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是意动用法,B项是使动用法,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名词做状语。
10.D[解析]A.助词,的/代词,道理;8.兼词/语气助词;C.连词,表承接,就/转折连词,却;D.都是介词,比。
11.D[解析]应为苏轼。
12.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定语后置句。
13.C[解析]不是“没有理解作品的意思”,而是随着阅读的深入,理解也随之加深。
14.D[解析]“DNA的基因”和“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项的错误就是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等同起来了。
(寒假作业)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

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又是一个寒假到来,又要努力的完成寒假作业,那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怎么办呢想知道寒假作业的答案吗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欢送阅读与借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一、语言根底知识题。
(每题2分,共8分)1、B(A处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kòng D蜕tuì 肄yì)2、B(A度烽C 采骛D苍丛)3、A(A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应用“应接不暇〞。
B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到达目的的便捷途径。
C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C (A是正反两面照应不周,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B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D“约〞与“左右〞重复。
)二、默写题。
(每空1分,共10分)5、补写以下名篇句句中的空缺局部。
①言笑晏晏②哀民生之多艰③兰泽多芳草④海不厌深⑤羁鸟恋旧林⑥齐彭殇为妄作⑦哀吾生之须臾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人生几何⑩暧暧远人村三、文学名著题。
(共10分)6、C E (C“第一次〞有误。
前几次都写不好,后来梦中得了八句,受到众人称赞。
E“一直不认罪〞有误。
最终屈打成招,认罪了。
)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7、简述题。
(1)答:林黛玉薛宝钗。
(1分)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
(1分)劝黛玉药补不如食补,并容许送燕窝来。
(1分)黛玉感慨无依无靠讨人嫌。
宝钗说她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多了个母亲,比黛玉略强些。
(1分)交谈中,黛玉感谢宝钗如此关心体贴,责备自己平日多心错怪宝钗。
(1分)(2)答: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1分)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那么将被处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参考答案)_2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参考答案)1、答案A [A项shì/yì,bânɡ/bìnɡ,jiâ/jí;B项xù,xiàn/chǎn,qÿ/xÿ;C项chì/zhì,shâ/nǎn,juã;D项chà/zhà,bō,jiào/xiào。
2、答案:A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3、B(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
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4、【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3分)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3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压缩能力,压缩时要注意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观点。
可先找到语段讨论的问题,本语段谈论的是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和投入问题,通过和英国、法国的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结合字数要求可适当融入背景。
5、【答案】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答对一点1分,两点得3分,三点满分)6、 A(A连词,因为;连词,来。
B介词,替、给。
C副词,竟然、却。
D助词,的。
)7、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9、(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
(句子大意对,2分。
重点实词对,每个1分)(2)这样,只怕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带答案)高中语文是一门广博精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爱。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全部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建,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种类,它相同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质量和美学特点,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重点。
外国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点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拥有鲜亮的民族特点。
比方日本的动漫,特别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豪形象,给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点,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月至七八十年月,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拥有民族文化品行和美学特点的动画形象,到现在人心所向。
比方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跟着中国电影家产特别是动漫家产的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从资本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
遗憾的是,这类学习好多却变为了跟风和模拟,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以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他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无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感人的感情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抛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好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所以,不论从形式仍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点亟待从头建构。
剖析中国一些不行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若是缺乏风趣、风趣、轻松的故事,缺乏切近现实、切近常人感情的故事。
动画人物太甚深重,动辄挽救地球、挽救人类,无所不可以,人物身上常常会合了所有人的品行,附带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可是气,况且小观众 ?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好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
比方灰太狼这个形象,本应是个反面形象,片中对它人品化的塑造却特别切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怜悯的妻管严,常常挨妻子平底锅的痛打,总想抓个小羊来奉承妻子 ;比方风靡全世界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张扬、自作傲慢、咄咄逼人的唐老鸭,老是被可爱、平和、智慧的米老鼠愚弄,两者性格对照特别激烈 ;《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兄四人鲜亮的性格特征差别,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可是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弊端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人物性格。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1、解析A.bànɡ,ɡònɡ/ɡōnɡ,mó/mú;B.fēi,zhuó/zhuō,qì/qiè;C.xǐnɡ,qiánɡ/qiǎnɡ,sài/sè;D.ruò/nuò,nìnɡ/nínɡ,jiān/jiàn 。
答案D2、解析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ɡě:B项中加点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他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都读作xuān。
答案D3、解析A中shí/ shè,zhònɡ,qǐ/jī;B中mài,jué/jiáo,pō;C中yè/jié,shū/zhù,mù/mò;D中jiān/qiǎn,jù,rǔ/rù。
答案C4、A项“赈”“鸩”均读作zhèn;诤读zhènɡ “憎”读作zēnɡ;C项“湍”读作tuān;“喘”读作chuǎn,“揣”读作chuǎi,“遄”读作chuán;D项“峋”读作xún,“徇”“驯”“殉”均读作xùn;B项均读juàn。
答案B5、解析A项全读jué;B项xié—jié—xié—xiè —xié;C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都读“bì”;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答案A6、解析A项“弄巧成拙”的“拙”读zhuō,其余读zhuó;C项的“捐赠”的“捐”读juān,其余读juàn;D项的“格外”的“分”读fèn,其余的读fēn。
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D(A项石栈(zhàn);B项幽咽(yè)、商贾(gǔ);C项孝悌(tì)、谄媚(chǎn))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
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
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
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4、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
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
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
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
匪,通“非”,不是。
6、A。
A项“愁”的意思是“为……发愁”,属为动用法;B项“凋”的意思是“使……凋谢(失色)”,C项“转”的意思是“使……滚动”,D项“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属使动用法。
7、B。
每次的作用应不尽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表现了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A(①句中“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是相对来说的,能够说60岁比70岁年轻;“年青”指处在青年时期。
从语境来看,应该用“年轻”。
②句中“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在时间、数量、水准、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因为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等而形成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以致”表示因为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③句“自鸣得意”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是贬义词;“踌躇满志”是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是褒义词。
)2.B(A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
C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4.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月是故乡明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1)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2)《朝花夕拾》6.1.B(托:假托;找借口)2.A(根据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来断句)3.A(“力排众议”,于文凭据。
)4.(1)又认为中尉属官不完全称职,委婉地要求改革。
诏令委派他实行改选,使大家务必尽其才能。
(关键词:“悉”、“讽”、“委”各1分,句意2分。
)(2)起初,王显进谗陷害刺史元景.使他在南台就刑。
到王显处死,在右卫府,只相隔一条巷子,相距数十步。
(笑键词:“构会”、“及”、“去”各1分,句意2分。
)7.(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2)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3)1补充故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2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3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二)1.C(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相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2.D(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4.C(约:约定)5.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6.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7.⑴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
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⑵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戮力”“河北”“然”“意”“状语后置”各1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
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
”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
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
”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
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
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
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
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
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
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
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
”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
”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
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
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够相信。
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
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
怀王很生气,不答应。
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
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
8.“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漂泊之情,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贫困交加的无奈之情,诗人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喜好喝酒,却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无奈;③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暮春时节花自飘零,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思念朋友的孤独之情,故人远行天际,不能相见,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每点1分)作用:统领全诗。
(1分)9.本句意为: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
(2分)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一个“空”字含蓄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4分)10.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⑵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11.⑴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
(C 表述不准确,“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与原文作者的“这多少有点狂妄”相比,语气过重。
A强拉因果。
D缩小范围。
“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错,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⑵鲁迅和钱钟书是世界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作者把他们和季羡林相提并论,能够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伟大成就;(3分)同时通过比较说明了季羡林学习的客观条件比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因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3分)⑶示例:①勤奋、博学。
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广泛涉猎,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②兴趣。
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③自信。
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报。
④专注、甘于寂寞。
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物我两忘。
⑤天资和机遇。
“蒙学”等于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里有天资聪颖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成就了季先生的辉煌。
(每点2分,抓住其中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给满分)⑷示例一:季羡林先生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的精神令人敬佩,(1分)他沉醉于在别人看来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乐在其中,终有所成,在他看来,这是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
在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可谓厚积薄发。
(4分)反观当下,世风浮躁,旅游成了时尚,节假日出行,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旅游很难使人舒畅身心,增长见识。
所以,季先生耐住寂寞,专注学术的精神犹如一股清流,能够清洗掉人心的浮躁。
(3分)示例二:季羡林一味沉迷于书本的做法有失偏执。
读书和旅游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1分)就他所研究的学术领域来说,是关于古代文化的,旅游能够开阔视野,近距离接触民风民情,还能够开阔心胸,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
(4分)当今社会,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唯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将书读活。
(3分)12.B(栩栩如生:指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13.D(A语序不当。
应将“不但”移到“韩剧”后。
B成分残缺。
在“生活”后加“问题”。
C搭配不当。
“提升”与“工作进度”搭配不当)14.B(这个语段围绕“好品德是习惯”来说,先谈它的特点,再谈实质,最后讲实效。
同时注意照应词和代词、关联词语的搭配)15.①从而导致地球降水量减少②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也不都是危害(或“它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③利用好沙尘暴造福人类16.⑴看似否定,实为肯定,充实了梁启超的形象,语言连贯且内涵丰富。
⑵既全面介绍了梁启超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更突出了他思想启蒙上的功绩,鲜明地表达出作者景仰的理由。
17.[写作提示]①做人应活出绚丽的自我,平凡不等于平庸。
②在平凡的岗位也会实现人生价值。
③做人各有所长。
④让苦难变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