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文化保留——以桂林方言为例
桂林方言浅谈议论文

桂林方言浅谈议论文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
在广西的所有方言里面桂林话算是最温柔的,它不同于桂南地区难懂的北话,几乎和普通话的发音相近,基本上各族人民都能听懂,所以它历来是南方科场、官场的通用语言,故有“南方官话”之称。
而导致桂林方言与广西其他地区方言的差距巨大的原因,还得从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说起。
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这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
特别是清末至抗战时,由于战乱频繁,大量湖南、广东的移民进入,使得现在的桂林人中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占到1/3以上。
所以桂林方言中带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
比如:把“kenakai”(去哪里)的“去”读成“ke(克)”,这像湖南话,而把“咸”字读“han”,这像广东话。
此外,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广西定居在桂林附近。
加上历史上桂林的驻军、大小官员及其家属和仆从也不少,从而导致桂林地区(包括很近的柳州)原住民比例较小,这些移民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从而形成了桂南桂北的方言差别较大的现状。
虽然说桂林话和四川话、云南话一样同属于北方语系,但是它又有不同于云南话、四川音的特别韵味。
如把鞋(xie)子叫做“hai”子,把“一直”说成“麻直”,叫小孩为“把爷”,实在是别具一格。
究其原因,是与桂林地区特有的地域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
桂林方言所蕴含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要说起桂林方言中最经典的词汇典故,那就非“狗肉”莫数了。
“狗肉”二字在大江南北是一个贬义词。
狗肉朋友就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却唯有桂林方言中它不是贬义的,桂林人通常把好朋友叫做“狗肉”。
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传,桂林人是好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是无所不吃。
比广东人也不逊色。
同时也爱好吃狗肉。
冬日里,三两好友,一瓶三花,围坐于香气四溢的狗肉火锅傍,谈板路,品小酒,其乐溶溶,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时不熟悉之人或者道不同之人的介入都会影响了这份意境。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在这个过程中,方言的保护也变得愈发重要。
进行关于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它的推广可以促进全国人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而方言则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独特性,对于维护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普通话推广的充分考虑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需要进行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包括方言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
对于方言的现状,需要全面了解各地方言的分布情况、使用范围以及受到的外部影响等。
还需要深入研究方言的使用者群体,包括老年人、农村居民、少数民族等,他们对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影响因素方面,需要考虑到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教育体系等对方言的影响,以及媒体、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对方言的影响等。
需要针对方言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包括加强方言文化的宣传推广、设立方言保护专项基金、开设方言课程等,以及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等。
也需要进行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深入探讨在普通话推广的同时如何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普通话推广,需要把握好度,既要积极推广普通话,又要注重尊重和保护方言。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展方言文化节、举办方言诗歌朗诵比赛等,来增强方言的活力和吸引力。
也可以在教育领域加大方言教育的力度,鼓励学校开设方言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热爱。
在媒体方面,也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加大方言节目的播出和推广,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方言文化。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还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方言保护工作的投入,制定专项基金,支持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摘要方言作为民间通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移民迁移和文化特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广播传媒的兴起,方言的传播与发展跟传媒紧密联系。
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发展到至今,方言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在推普的大时局下,人们努力寻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一个平衡点。
本文通过对广东方言(以粤语与潮汕话为例)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对社会的双面影响,以及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所产生的背景,传媒传播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对方言存在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梳理,特别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传媒,推普与方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出方言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人们敲醒警钟。
关键词:传媒;方言节目;推普;方言保护;平衡点目录一.引言 (3)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4)2.1何为方言 (4)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5)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7)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9)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9)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11)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11)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11)3.2.3 主持个性化 (12)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12)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12)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13)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14)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14)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为例) (16)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17)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17)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17)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18)5.2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打破了方言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19)5.3国家推普政策的实施对方言的影响 (20)5.4传媒限用方言 (21)5.5方言教育上的局限 (23)5.6方言总体弱化的趋势及地域文化的萎缩 (24)结语: (25)参考文献 (27)致谢 (28)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

浅谈桂林方言中的语言文化陈鲜梅(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111 201101903002)[摘要]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而方言则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中的文化从古至今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从桂林方言看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桂林悠久的历史,桂林的风土人情,以及桂林人身上的那种热情活泼的精神。
以桂林民间方言童谣和方言词语入手,我们可以对桂林方言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对桂林的语言、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桂林方言文化方言词语Talking a few of language culture of Guilin dialectChan Xianmei(The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Chinese Class 111, 201101903002)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tool of the culture’s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language and culture developed together. And the dialect is another language, so dialect including a lot of value of culture. Looking the culture from Guilin dialect, we can see the history,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Guilin and the people’s warmth. From the rhyme and words of Guilin dialect, we can know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Guilin deeply.Key words: Guilin dialect, culture, dialect word s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

普通话推广下必要的方言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普通话推广的步伐加快,各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备受关注。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地方方言丰富多彩,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广普通话的必须兼顾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方言文化逐渐衰弱和消失。
目前,普通话在我国的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部分人都能够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方言的使用却逐渐减少,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必须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方言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够得到继续传承和发展。
方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方言承载了地方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是人们对土地、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情感纽带。
一方面,方言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根脉;方言也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
保护方言就是在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对人类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方言的保护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是当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纽带。
促进方言的传承不仅有利于强化当地的文化认同,还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许多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和特色美食都与方言紧密相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促进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
方言也是地方旅游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各地方言所诉说的故事、承载的文化价值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一种独特魅力。
保护方言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我国方言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剧,一些方言地区的青年人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方言的学习和传承大为减少。
许多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主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导致方言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裂。
一些方言日常使用的场合逐渐减少,一些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也随之消失。
与此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衰落也使得方言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试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持的关系

试论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持的关系作者:谭布意贡贵训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31期【摘要】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不断进行,普通话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这势必会对方言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从永州市中小学生的语言态度调查研究结果出发,探讨了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持的关系问题。
我们认为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即是互补的,也是竞争的,二者应该和谐发展。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永州【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2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问题向来是社会语言学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重要依据。
语言的使用情况反映当下本地人的语言选择,而语言态度则决定未来本地语言情况的发展。
语言态度通常包括语言的亲和力和语言的社会地位两个层面。
因此,本研究分两个层次:一是对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二是分析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普通话、方言的评价差异。
依据这两种研究层次,我们制订了调查问卷,并于2013年底到2014年在永州的杨梓塘小学、永州三中、永州七中几个学校开展了题为《永州市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调查,调查共发放350份,收回328份,其中无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228份。
一、调查结果概述通过对永州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些特点:(一)方言在永州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永州市中小学生在与亲人、熟人的交谈中仍以方言为主,可以说方言是永州中小学生极为熟悉且感到亲切的一种语境。
(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对永州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氛围中,永州市中小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要要远远高于方言。
(三)在不同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人,永州市的中小学生能够自觉地选择普通话或者方言进行交流。
这也可以看出,永州市中小学生对方言和普通话的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
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持

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持作者:蔡晓明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6期摘要:文章以桂林市雁山镇太阳城幼教中心为例,调查了3-6岁的幼儿方言掌握情况,以及其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期待,同时分析了方言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语言语言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更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
而方言体现了特定人群的内涵和底蕴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些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一种乡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被称为前语言时期,虽然婴儿只会呀呀学语,但是这个时期是宝宝接受语言的敏感时期。
这段时间与孩子接触得较多的就是孩子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所以家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教师,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来作为孩子接触的第一种语言。
那么错过孩子学习方言的最佳时期,会不会让我们的后代离方言越来越远?文章选取了笔者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调查了60位孩子的家长以及访谈了两位幼儿园老师。
在70,80年代,特别是在一些不太发达的乡、县,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是用方言授课的。
到了90年代后期,笔者上高中的时候,所有老师都需要用普通话授课。
虽然有些老师的普通话有些蹩脚,所以那个年代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会让人有优越感。
自从2005年推普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推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直至近年来,由于大众媒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对普通话的使用有所要求,方言的地位以及使用率明显下降。
不少学者认为方言的现状堪忧,不少组织也提出了“保护方言”的口号。
一、桂林方言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邻贺州。
虽然桂东,桂中,桂西,桂南等地区等方言属壮语、粤语或是客家方言语系,桂林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主要流行于桂林市(含郊区县城)及桂北一些地区,有80多万使用人口。
如何做到兼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资源09级采矿03班王新志摘要:解放以来推广普通话是作为国策来实行的。
这不仅是为了沟通的便利,也是增加民族和国家凝聚力。
但是从对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并不太理想,推广普通话还是任重道远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保护推广一、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着,讲着亲切的家乡话。
是啊,正如杜甫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回到久别的故乡,人面不识,乡音未改,这是回乡的凭证。
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浓浓的乡音更能打动人的心灵?但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是否坚持讲自己的家乡话呢?试想今天的我们,比如北方人到南方去,说什么话,才能和别人沟通?唯有普通话。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有人担心一些强势方言如粤语、东北话、以上海为中心的吴方言等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也有人担心推广普通话会消灭方言,使方言的实用价值消失、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萎缩。
那么,如何认识和处理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呢?(一)、相依共存、相互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地方曲艺、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
这是有道理的,地方曲艺如果用普通话说唱,就没“味”了。
但是,我不赞成“保卫方言”的口号和一些地方准备为方言立法的设想,因为方言并没有受到侵犯。
理想的境界应该是,该说普通话时能讲普通话,想说方言的时候就说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相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方言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
1、为何要保护方言最早提出“保护方言”的是吕叔湘先生。
据了解,现代汉语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而每一个方言下面又有不同的分支,可谓种类繁多。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有的时候还承载着一份独有的地域文化,但是方言显然因为媒体的发达、人口的频繁流动以及飞速的现代化进程而在日益遭受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 西 恭城人
,
桂 林 市 教 育科 学 研 究 所 教 研 员 中 学
,
一
级教 师
。
谢琳 :普通话 推广与方 言文化保留
中共桂 林市委 党校学报
第3 期
找了几个莆 田人 当作 电台情报 发送接 收员 , 此 之 从 后就 再也没有被 破译 了 , 因为都 是用福 建莆 田方 言
互 通情报 。
“
”
京 上海话
、
一
…
…
南腔北 调 五 彩纷呈
,
一
。
方水 土 养
,
和 汉 语热 等 这 都应 该 是 具 有 广 义 的社 会 意 义
,
方人 这 正 是 地 域 文 化 特 色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语
,
,
的 是 积 极 的政 治 语 言 文 化 现 象
,
。
言凝 聚着 故 乡情 结 方 言 反 映 出异 域 民 俗 这 就 是
—
0 5
语 言是人 类 思 维 交 流 的重 要 工 具 是 人 类 进
、
,
篆 颁行全 国
,
,
。
这 不 仅结束 了处 于 长期 分裂 割据 的
,
步 社 会发展 的表 征
、
。
虽 然 存在语 言交 流 障碍 的 地
,
战国时代 而且 使言语 异声 文 字异形 东方六 国文
,
区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必 然 会 受 轨 书 同 文 也 结 束 了 中 国 自西 周
,
一
以后 几 百 年 的纷 乱 历 史 统
, ,
、
六 国 促 进 了 民族大
,
硬 度 保 留方 言 文 化 点 这 对 于 全 社 会 的 语 言 文 字
,
,
融合 这对 中国政治 经 济 和 文 化 的发 展 所 起 的积 极 的历 史 意 义 是 不 可 否 认 的
以
桂林 方 言为例
。
谢
,
琳
广西 桂林
54i 00 1)
( 桂 林 市教 育科
:
。
学研 究 所
: j : ≯蒂 砖社会 帔意 义募看l 基和l 义辑醣点0 : 广 器磐遍镑 广连耩 争 在 着善魔 谱善与地考穗璃 稽 j 毒; 存 囊 苦 粳 攥 囊 √ 害 : i l lj 善璋j 雯曲 缸 袋 嚣 誊 语言 爻 字 王纬 者在 善 锯 母应j该 萼 糍 撮普 裁艇度椿; 考鲁 定牝囊 ;姥 臻璺特 _ 簧链 葛生!潘熏糍鹄;j j 善 把 馥 i 一 j 0 ll_ i — 0 == o i ? 一 i 1Il _ 0 0 i 0 曩≥ =j = 瓣 滞 广 葡 i馥写 莨 。 褥稀 楗j 0一j 0 y ■ 0 ■专≯详旗: 誊壶 l 的 辩 摹董老营酾绠两锄
,
一
远看 秦始皇统
,
一
中国之 后 实行 了
,
一
系列的
,
具 有 狭 义 社 会 意 义 的 并 在 各 国 内部 各 地 区 拥 有 的
,
改革 统
,
一
文字就是 其 中的
项 重 要 的举 措 这 就
一
便 于 族群 交 流 的语 言工 具
。
是 书面语 言在各 国 内 部 的交 流 与 大
221
,
统
。
公元 前
第
语 言学
9 卷第 3 期
0 F PARTY Jo UR NAL T HE s CHo o L o F C P C G U I L l N M U N l C I P A L C o M M I T l 臣E
. .
2 009
年
9
目
L in g
uis
ti
cs
5= 2 009 E 社
普通 话 推广 与方言 文 化 保 留
二 、保 留 方 言 与 推 广 普 通 话 并 不 相 互
矛盾
( ) 导 重视 推 普 , - 领 语委 认 真 落 实, 推普 成 效
显 著
另有消息指 称 : 研究 方言也 能进人 世界 名校 的 大门 。据说 2 6岁的乐 清女孩林 静 因为 研究 温州 方 言而敲开 了世 界名校 斯坦 福大 学 的大 门 , 并获 得 5 年读博期 间全 额 奖学 金 , 含学 费 、 活 费在 内约 包 生
_
:
jj
辆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j
:
’
:
:
i
:
,
。
j
+
j
1
:
:
.
[关 键 词] 方 言文化 [ 中图 分 类号 ]
H 172
.
;
桂林 方言
;
文化 保 留
A
;
方言文化 点
3
[ 文 献标 识 码 ]
[文章编号]
167 1
—
17 50 (20 0 9 ) 0 3
—
0070
再 看 方 言 曾经 的 功 用 据 说 越 战 期 间 我 方 的
,
,
年 秦始皇 以秦 国通 行 的文 字为基 础 制定小
情报 总是 被 越 方截 获 被 破 译 军方 领 导 情 急 之 下
, ,
,
[ 定 稿 日期 ]
[ 作者简 介]
70
20 0 9
一
07
—
22
一
谢 琳 ( 19 7 2
) ,女
,
字难写 难认 偏 旁 组 合 上 下 左 右 也 无
、
一
,
、
定规律
。
,
留文化价 值所 在 的多样 性 也 是 必 要 的
,
。
因此 在大
,
严 重 阻 碍 语 言 文 化 交 流 的现 状 得 到 了 改 变
另外
“
, ”
力 推 广 普 通 话 的 今 天 不 仅 要 明确 语 言 的 社 会 性 意
义体现 的广义 和狭 义 的两 个方 面 更要 把握 推普软
) 语 言 广 义 的社 会 意 义 在 于世 界 范 围和 各
一
言文 字
,
。
就 看 看 近 在 咫 尺 的 我 国 方 言 同在
:
,
一
片蓝
。
国 内部 的 交 流 与 大
统
。
天 下 同样 的 文 字 却 发 出 了 不 同 美 妙 的 声 音
近观 世界 上 有联 合
,
、
这
语 言是 文化交 流 的载体
19 9 8年 8月 , 林 市政 府根 据《 桂 国家通用 语言 文字法 》在 广西 率 先 成立 了市语 言 文字 工作 委员 ,
。
工
作来说 具有
一
一
定 的现 实 意义
。
、
语 言 的社 会 性 意 义 体 现 在 广 义 和 狭
( 二 ) 语 言 狭 义 的 社 会 意 义 在 于 各 国 内部 各 地 区 都 有便 于 本 族 群 交 流 的 方 言 存 在
义 两 个方面
(
一
先 不 说 世 界 各 国 和 各 民 族 所 拥 有 的 自己 的 语
就是 小 区 域 性 的 具 有 地 方 小 社 会 圈 子 属 性 的 方
,
国 通 用 的 六 种 语 言 ;我 国 也 在 推 行 英 语
二
“
日语 等 第
”
言
。
四 川 话 湖 南话 广 东 话 东 北 话 闽南话 北
、
、
、
、
、
语 言 ;还 有 世 界 其 他 各 国 正 在 兴 起 的 孔 子 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