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范文
春游河阳古民居作文

春游河阳古民居引言春天是个温暖而宜人的季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正是赏花赏景的好时光。
近日,我和家人一同出游,前往河阳古民居进行一次别样的春游。
河阳古民居简介河阳古民居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境内,是一座集古建筑、古园林、古街巷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古民居建于明代,历经几百年的沧桑,依然保留着古代建筑的风貌。
每年春天,这里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欣赏那些古老而独特的建筑。
到达河阳古民居一早,我们一家人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扬州的春天是非常美丽的,阳光明媚,清风拂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河阳古民居。
一进门,就被那古朴的建筑吸引住了。
游览古民居河阳古民居的建筑十分独特,它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典雅古朴。
走进古民居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走廊下是一弯弯的水井,石头铺就的小径一直延伸到远处,停满了精巧的古代交通工具。
屋内的家具摆设也都是古代的,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河阳古民居的庭院河阳古民居的庭院十分宽敞美丽,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的庭院里,各种花草争奇斗艳,芳香四溢。
我们沿着曲径走过,欣赏着满园的花香,心情也变得十分愉悦。
民居内的古人生活在古民居内,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古人生活的展示。
这些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居民的日常生活。
我们看到了精致的古代织布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还有展示着古人日常用具的展柜,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阳古街巷除了古民居,河阳还有许多古街巷,保留着古代的风貌。
我们沿着古街巷漫步,感受着古人的痕迹。
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印记,旁边是古老的店铺和青石小桥。
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这些古街巷仍然保留着古代的气息。
结语河阳古民居是一座了不起的旅游景点,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风貌,还让人们了解了古代人民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春天的河阳古民居更是美不胜收,花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河阳古民居,感受这独特的魅力。
古民居印象

古民居印象
我爸爸以前在霞山乡政府工作过,那儿有很多古民居。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霞山去看爸爸,爸爸就带我和妈妈到古民居去玩。
远看古民居,白墙黑瓦,非常壮观。
走进一看,每条弄堂都很笔直,路是用鹅卵石铺的,两边的墙也是用鹅卵石铺的。
每条弄堂都很相似,进去的人出也出不来,像个迷宫。
每家门前的石板上都雕着花虫鸟兽,每户家里的横梁上、柱子上、窗门上,都雕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人物、有鸟兽、有花草、有蔬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有的门板上贴着古代流传的剪纸,非常精致。
最好玩的是学校旁的钟楼,那个钟楼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钟楼有两层,爸爸敲了三下钟,咚——咚——咚!钟发出清脆古老的声音,好像我带到远古时代。
后来,爸爸被调到桐村了,我就再也没去过霞山了,但是霞山古民居仍然在我印象之中。
去古民居蚌埠小学作文

去古民居蚌埠小学作文在一个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日子里,我踏上了前往古民居蚌埠的奇妙之旅。
一路上,我的心情就像那湛蓝天空中飘荡的云朵,自由自在又充满期待。
当车子逐渐靠近目的地,我看到了道路两旁越来越多的古朴建筑,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终于,我站在了古民居蚌埠的入口处。
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有种穿越回古代的错觉。
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石板上还隐隐约约能看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一道道浅浅的凹痕,仿佛是无数双脚踏过的见证。
沿着小路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座老旧的宅子。
宅子的大门是厚重的木头做的,那颜色已经变得深沉,门上的铜环都已经有了斑驳的锈迹。
我轻轻推开门,“吱呀”一声,那声音在安静的宅子里回荡,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
走进宅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院子。
院子里铺着的青砖也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角落里有一口古井,井口的石头边缘被绳索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人们在这里打水时的忙碌身影。
院子四周的房子,门窗上的雕花精美绝伦。
那细腻的纹路,仿佛是工匠们用心刻下的诗篇。
我凑近仔细瞧,花朵、鸟儿、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真让人忍不住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
继续往里走,屋子里的摆设简单而古朴。
一张老式的木床,床上的被褥虽然已经陈旧,但依然能感觉到曾经的温暖。
床边有一个梳妆台,镜子上的水银已经有些脱落,模糊中却好像能映出曾经坐在这儿梳妆的女子的娇容。
走出这间屋子,我来到了厨房。
灶台上还摆放着一些破旧的炊具,铁锅、铲子、勺子,它们安静地待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主人再次拿起它们烹饪出美味的佳肴。
在古民居里穿梭,我还遇到了一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
她脸上的皱纹就像这古民居的纹路一样,充满了故事。
我凑过去和她聊天,她用那带着乡音的话语,给我讲述着过去这里的热闹与繁华。
她说,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打闹,大人们则忙着准备年夜饭,那时候的日子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快乐。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古民居的屋顶上,给整个地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游蚌埠古民居的作文

游蚌埠古民居的作文早就听闻蚌埠古民居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一瞧。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踏上了这场期待已久的旅程。
当我刚抵达蚌埠古民居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氛围所吸引。
古民居的入口并不起眼,就像一位低调的老者,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它的魅力。
我沿着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路走进去,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
路两边的房屋错落有致,墙壁大多是由青砖砌成,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有的墙壁上还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给这古朴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抬头望去,屋顶的黑瓦层层叠叠,有些瓦片已经残缺不全,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屋内的人们遮风挡雨。
走进一间古民居,屋内的布置简单而温馨。
正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桌,上面摆放着一些老式的茶具,仿佛主人刚刚还在这里品茶聊天。
墙壁上挂着几幅发黄的字画,虽然我不太懂其中的艺术价值,但能感觉到它们散发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角落里有一张雕花的木床,床上的被褥整齐地叠放着,那精致的雕花让人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手艺。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小院子。
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此时正值花期,满树的桂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香甜的味道瞬间沁人心脾。
树下有一口古井,井沿上布满了深深的勒痕,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我探头往井里看去,井水清澈见底,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在古民居里,我还遇到了一位热情的老奶奶。
她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晒着太阳,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补一件衣服。
看到我好奇的目光,她微笑着跟我打招呼,还跟我讲起了古民居的往事。
她说,这里曾经住满了人家,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打闹,大人们则在田间劳作。
如今,很多人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些老人还坚守在这里,守着这份回忆。
听着老奶奶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古民居曾经的热闹与繁华。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条小溪边。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溪边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她们一边洗衣,一边聊天,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写泉州的蔡氏古民居的作文

写泉州的蔡氏古民居的作文
《游蔡氏古民居》
嘿呀,今天我可算是去了泉州的蔡氏古民居啦!那地方可真有意思。
一走进那片古民居,哇塞,感觉就像穿越到了过去一样。
那些古老的房子,有着特别的味道。
我记得我当时走在一条小巷子里,阳光透过那些古旧的窗户洒下来,光影斑驳的,特别好看。
我就慢慢走着,东看看西瞅瞅,突然发现有一扇门半掩着。
我好奇地凑过去,轻轻推开那扇门,你猜怎么着?里面居然有个小院子,虽然不大,但布置得很精致呢。
院子里有棵老树,树下有个石桌子和几个石凳子。
我就想啊,以前住在这里的人是不是经常在这树下乘凉、聊天、下棋啥的呀。
我在那个院子里待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瞧瞧那古老的墙壁,上面仿佛都写满了故事。
我还看到有一只小猫从旁边慢悠悠地走过,那小模样可太可爱啦。
我还在那古民居里看到了好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在那里逛了半天,越逛越觉得有意思,每一处都值得仔细去品味。
等我逛完出来的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呢,感觉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分别了一样。
这蔡氏古民居啊,真的是泉州的一大宝藏,以后有机会我肯定还得再来好好逛逛。
哎呀呀,这就是我在蔡氏古民居的奇妙体验啦,你们要是有机会也一定得去看看哟!。
关于古民居作文

古民居作文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和闽南古厝,还有福建、广东等地的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及客家土楼等建筑。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古民居作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关于古民居作文一高椅古民居,坐落在会同县的高椅村,三面环山,四周风景如画,在山上远远望去,村子好象一把坐椅,古民居由此得名。
步入古城,我们可以闻到高椅古民居清新的空气。
虽然这古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古民居四通八达,巫水河从村前缓缓流过。
其中有几个景色令我大为震撼:月光楼,前面有一座池塘,叫月光塘;还有“天下第一鱼缸”,它全身由青石板拼成,四周还雕有“暗八仙”的图案和24个节气,中间还有鲤鱼越龙门图;“天下第一宅”,它的外壁上还有一块小小的碑呢!越走越窄的楼梯真的很神奇。
我最自豪的还是XX缸,藏得如此隐秘,却还是被我找到了!据说XX缸是在小偷来时躲的地方。
来自:作文大全古人为什么如此发达呢?原来,古时陆路不发达,但水陆却很发达,过往的商人停留在这里,古民居就越来越发达了。
高椅古民居是古人民用汗水画出来的一幅画,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关于古民居作文二民居的主要作用虽然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但其实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它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它也是跟社会各种文化——物质、精神密切相关的。
据报道,素有永定土楼王之称的民居楼战地面积为10300多平方米,被誉为江南乃至全国最大的民居古建筑群的江苏南京甘熙故居占地14060平方米。
面根据福州市城乡建设志的记载,位于福建达17332平方米,堪称“全国之最”。
宏琳厝又称“新壶里”。
新壶里从1795年开始兴建,直到黄宏琳继承家业时,才改称为“宏琳厝”。
宏琳厝是坐西朝南的'方向,全厝建筑面积有17800多平方米,房屋有660间。
有人说,厝里所有的房门要关上的话,起码要话上半天的时间呢!宏琳厝里的大天井有30个,而小厅堂有35个,除了三进到一进的厅堂较大外,还有32个小花厅。
去古民居蚌埠小学作文

去古民居蚌埠小学作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古民居蚌埠的旅程。
一提到蚌埠,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繁华的街市、现代化的建筑。
但这次,我要去探寻的是那隐藏在城市角落中,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民居。
从家里出发,我一路上都在想象着古民居的样子。
是不是像古装剧里那样,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房屋古色古香,门口还挂着红灯笼?又或者是有着精美的木雕门窗,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当我真正到达蚌埠的古民居时,我发现这里和我想象中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
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喧闹的街市,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与古朴。
走进古民居的小巷,脚下是一块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
石板之间的缝隙里,偶尔还能看到几株顽强生长的小草。
小巷的两旁,是一排排古老的房屋。
这些房屋的墙壁大多是用青砖砌成的,有的地方已经布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走到一间屋子前,轻轻推开门。
“吱呀”一声,门轴发出一阵悠长的声音,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
屋子里面的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我仔细观察着屋内的摆设,一张老式的木床摆在角落里,床上的被褥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依然能看出曾经的精致。
床边有一个梳妆台,上面摆放着一面铜镜,镜子的边缘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映照出我的身影。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庭院。
庭院里种着一棵桂花树,虽然不是开花的季节,但我仿佛能闻到那股淡淡的桂花香。
院子里还有一口水井,井口的边缘已经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
我趴在井口往下看,井水清澈见底,还能看到自己的倒影。
在古民居里,我还遇到了一位老爷爷。
他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晒着太阳,手里拿着一个烟袋。
我走上前去,和他打了个招呼。
老爷爷很热情,和我聊起了这里的过去。
他说,这些房子都已经有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以前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搬去了大城市,但这里依然是他们心中的根。
听着老爷爷的讲述,我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看到了这里曾经的热闹与繁华。
梧林古民居一日游的作文

梧林古民居一日游的作文
在温州的文成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它就是梧林古村。
它位于文成县百丈镇,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梧林古村的古民居有一百多幢,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那一
座“四合五天井”,它高达七米,宽约五米,深约四米,这座古
民居建于明代初期,共有一百四十多个房间。
这座古民居的建造
十分讲究,门楼上雕刻着各种图案。
例如有双龙戏珠、四大天王
等图案。
这些图案的雕刻手法十分精湛,十分逼真。
一楼的大门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狮子、老虎和麒麟等动物。
二楼的窗户上也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雕有花草树木;有的雕有飞禽走兽;有的雕有历史名人等等。
古民居里还住着许多人:有“两山”老人、“四书五经”先生、还有一些商人、学生等等。
这些人每天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梧林古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名叫
文成公主的公主嫁到了西藏去和亲。
公主把自己最心爱的宝物——玉带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一位叫“四书”先生的先生。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 (1)一、泉港古民居的特点 (2)(一)红砖厝的建筑特点 (2)1.选址 (2)2.形制 (2)3.屋顶结构 (3)4.砖砌与砖雕 (3)(二)红砖厝的文化内涵 (4)1.重祖敬宗的精神 (4)2.兴学重教与发达的科举文化 (5)3.祈福的吉祥动植物和图案 (5)4.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 (5)二、厦门红砖厝的现状 (5)(一)红砖厝的分布 (5)(二)红砖厝的旅游开发现状 (7)1.红砖厝分散在各个区,难以形成规模 (7)2.旅游市场消费水平低 (7)3.缺少精品旅游项目 (8)4.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 (8)三、红砖厝旅游的保护性开发 (8)(一)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8)1.原真性原则 (8)2.整体性原则 (9)3.全民参与原则 (9)(二)保护性开发的具体措施 (9)1.划分保护范围,合理开发布局 (9)2.构建保护体系,加强科学管理 (9)3.创新旅游项目,增强体验参与性 (10)4.挖掘多元文化,丰富产品结构 (10)5.开发和利用共举,开发合适的旅游线路 (10)6.学习异地经验,全面推介红砖古厝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1)厦门红砖厝现状调查及旅游开发探析摘要:厦门红砖厝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人文内涵和地方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建筑学、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旅游学等研究学者取之不尽的宝藏,具有鲜明的个性。
对厦门红砖厝的发掘与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厦门红砖厝的价值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不少市民利用闲暇时间到岛外红砖厝旅游,希望于休闲中欣赏闽南民俗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
文章以此为基点,分析制定厦门红砖厝的旅游开发建议关键词:厦门;古民居;红砖厝;保护措施;旅游开发Abstract:The red-brick houses in Xiamen enjoy a good reput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by their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With a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the red-brick houses are the inexhaustible storehouses f or scholars of architecture, history, geography, anthropology, folklore, tourism, etc. Th e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for the red-brick houses in Xiamen have both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value of the red-brick house in Xiamen is in creasingly being known that many residents use their holidays to the rural countryside outside the main island for an outing. They hope to enjoy the Minnan folk custom an d the architectural art treasure in the leisure. The article takes this as a bas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ed-brick house in Xiamen tourism and offer some propo sals for its development.Key W ords:Amoy; ancient dwellings; Red-Brick; protection measures; tourism exploitation引言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民居,其中以土楼最有特色,红砖民居最为靓丽。
厦门红砖厝,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1],具有鲜明的个性,还有很多古厝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很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特别是旅游价值,是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但是随着厦门的城市开发建设,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建设与红砖厝保护之间的关图1-1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a )二进四合院、(b )二进四合院-双护厝、(c )四规、(d )六规 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红砖厝的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保护方案措施。
通过对厦门红砖古厝的分布情况及现状的初步调查,对其旅游开发进行积极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开发对策,以期对红砖厝的旅游开发有所启发。
一、厦门红砖厝的特点(一)红砖厝的建筑特点厦门的红砖古厝中根据居住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民居、庙堂、书院。
但就其建筑形式来说总体大同小异。
1.选址闽南人家的住所非常注重环境和风水,在红砖古厝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靠山、向阳、面水是闽南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厦漳泉的红砖厝大致上都是按照这种理念来建造的。
这是根据地理气候环境总结出来的经验。
前人根据长期的生活实践,还总结出10种地方不宜建宅、居住,即: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流水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处,不居百川口处[2]。
选一块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加上漂亮的房子,就会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住得舒心顺气。
所以厦门的红砖厝绝大多数是“坐子向午”,也就是坐北朝南的朝向,符合背山、面水、向阳的要求[3]。
2.形制厦门红砖厝的形制有中国传统建筑的一般特点也体现厦门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大部分是华侨早年回乡建造因此房屋的形制也体现了主人的经济实力及人口多寡。
红砖厝以“进”为单位纵向看有:二进(落)一院平面呈“口”字形的四合院;三落二院平面为“日”字形的四合院;四落三图1-2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为:(a )单曲燕尾、(b )双曲燕尾、(c )金马鞍、(d )木马鞍、(e )水马鞍、(f )火马院平面为“目”字形的四合院;还有平面为“日”字重叠形的五落大厝,以及人们称之为“大六规”大厝的超大规模建筑 [4] (图1-1)。
原厦门博物馆馆长龚洁先生介绍说,古厝的形制都是有分工的:一般来说,一进(落)为门厅;二进(和三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这都是比较开放的;厅两侧的居室和后落(也称后界)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进(落)前左右有厢房,一般用作厨房或储藏室。
厢房后墙与进的长石阶衔接处,必定有一小长方形石嵌其间,称“子孙石”,是前一辈留给子孙的余地。
进(落)两旁的外侧,各建一条很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护厝与进之间形成很长的天井,左称龙井(或日井),右称虎井(或月井)。
进与护厝有过水廊连通出入。
在厦门的红砖古厝多为左右各一条护厝,也有单护厝的,称单伸手,但非常少[3]。
由此可见,厦门红砖厝的形制体现出了中国建筑轴线对称的建筑特点。
3.屋顶结构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大致可分为悬山、硬山、庑殿、歇山、方攒尖和卷棚等六种,也有取其中两种结合在一起的。
厦门红砖厝绝大多数为悬山、硬山配燕尾脊、马鞍脊形式。
其中以燕尾脊最为常见,燕尾又分单曲和双曲,燕尾用于主厝,马鞍用于护厝。
马鞍有方形(土)、锐形(火)、曲形(水)、直形(木)、圆形(金)之分,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思想(图1-2)。
4.砖砌与砖雕墙面特别是正面的砖砌是厦门红砖厝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其材料是用红砖组砌成寓意吉祥的图案,十分美观,且永不褪色。
如六角龟甲形、寿字纹寓意“长寿”,金钱形寓“发财”,八角形寓“八仙迎祥”等等。
砖砌的图案种类繁多,构思巧妙,工艺精美,使居屋增添诸多光彩和灵气。
当然红砖厝最有特色的要数砖雕,砖雕分窑前雕和窑后雕两种。
窑前雕乃是指将砖坯刻上花纹后烧制而成,之后将烧制成的砖嵌在墙上作为艺术品,始于战国,晋以后逐渐消失。
明清时期,砖雕又重新兴起,但这个时候的砖雕都是砖后雕。
其方法是先在红砖上请画上山水风景、历史故事、百花、百兽等图案,再请工匠用细凿子慢慢雕成,古朴粗犷的金石韵味甚浓。
富有人家将它装饰在墙裙上,既高雅又经久耐用。
海沧莲塘别墅内的砖雕在闽南乃至整个福建,其艺术水平是最高的(图1-3)。
有关厦门红砖厝的建筑特点当然不只以上所列的这些,比如还有屋内构件、台基、间尺、门窗、铺面、栏杆、内外装修、匾额与楹联、家具与摆设、地理与环境等等,都是相当有特色的。
(二)红砖厝的文化内涵厦门红砖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之一,它本身就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1.重祖敬宗的精神在厦门地区的红砖厝中,庙堂类建筑最为常见,最能体现重祖敬宗这一精神的是宗祠家庙。
主要用来奉祀祖先,其次是民居中的厅堂,除议事、会客等功能外也可祭祀近祖祖先。
在厦门的古厝中,常常能看到建造者“光宗耀祖”的思想。
例如翔安新店东园村的张氏宗祠内高悬匾额有“文魁”、“御史”、“亚魁”、“父子进士”等,从中可以看出很有自豪感。
这些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厦门古人浓厚的重祖敬宗的思想。
图1-3 莲塘别墅砖雕2.兴学重教与发达的科举文化今天的厦门地方不大,据不完全统计,自元至清,原同安县辖区内共有书院15处,其中有文公书院、玉屏书院、双溪书院等,当属于全国书院较多地区之一。
本地人十分重视科举公民,如在庙堂悬挂牌匾标榜本家族科举中举者。
在厦门的古庙前还常见树立有两两一组的旗杆石,因中举者方有资格立旗杆石,以象征家族中有几人中过举人,获取令人羡慕的科场功名。
如新店彭厝村的彭氏家庙前立有十对旗杆石,彰显了彭氏家族的功名历史。
此外,在厦门的古建筑中有很多劝学的对联家具,也反映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3.祈福的吉祥动植物和图案在厦门红砖古厝的木、石、砖雕和红砖墙面的图案中,通过借喻、双关、象征等手法暗示祈福吉祥,比如牡丹代表“花开富贵”,葫芦意象征“多福”、花瓶寓意“平安”等等。
4.浓厚的礼教习俗在厦门红砖厝中,留有浓厚的封建礼教烙印,无论是尊祖敬宗的祖宗牌位、神龛,还是小姐楼、女婿窗等都能让人感悟到浓重的封建礼教信息。
5.和谐的风水观在厦门的古厝设计中,十分讲究合乎风水的原则,如前面所提的10种地方不宜建宅、居住,以及整个院落的前低后高:前埔林云梯宅共分三进,每一进都是后面的高于前面的,它的前、中、后三进的墙壁下部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分别高1.33米,1.36米,1.45米,连下部的花岗岩石墙都是前低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