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影响
早期下床活动对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评价

依据SF-36量表予以生活质量评定,包含生理功能项目、社 会功能项目、情感职能项目、心理健康项目、躯体健康项目,各 100分,分值高则生活质量更优。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定结果等)表示成均 数±标准差(x±s)形式,满足正态分布,数值加入SPSS 21.0实 行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 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出现数据值检验统 计学意义。
对照组
(n=45)
5
221源自22.22试验组(n=45)
1
1
1
x2值
-
-
-
0
6.67
-
4.405
P值
-
-
-
-
0.035<0.05
2.2 研究两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评定结果
对 照 组 : 生 理 功 能 评 定 分 值 是 ( 6 9 . 3 0 ± 3 . 22 ) 分 , 社
会功能评定分值是(68.23±4.51)分,情感职能评定分值是
2 结 果
2.1 研究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6.67%)相比较于对照组计
算 指 标 ( 22 . 22 % ) 明 显 下 降 , 出 现 数 据 值 检 验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比较
分组
排尿困难 囊袋出血 电极脱位 起搏器感知 术后并发症 (例) (例) (例) 失灵(例) 统计率(%)
参考文献
[1] 李 琦,田金徽,张志刚,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佳卧床时间的 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3):20-23,52.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血 。将它 作 为治疗 工具 替代 空针抽 气或胸管 进行胸
腔 闭式引 流有 以下 优点 :1 无创 面 , 管后恢 复快 , () 拔
无 疤痕 ; 2 静脉 留 置针 柔韧 性 好 , 别是 气 胸 患儿 () 特
5 讨 论
用 透 明敷贴 , 可覆 盖 整个 留置针 , 易 漏气 和脱 管 , 不
不 易感染 , 且方 便 观察 穿 刺部 位 ;4 便 于操作 。可 () 以用活 塞夹夹 住 Y 型 延长 管 , 素 锁 封 闭 引流 口 , 肝
分 离套管 针和 引流管 。易 于进行 翻身 、 叩背 、 吸痰 等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资 料 . 20 0 1年 1 月~2 0 年 6月 在我科行 永久起搏 1 06 器 植入术 患 者 2 5例 , 1 0例 , 1 5例 , 龄最 7 女 0 男 7 年 小 9岁 、 龄 最 大 9 年 0岁 。单 腔 起 搏 ( VVI14台/ 0 AAI1 8台)12台 , 2 双腔 起 搏 1 8台 , D 5台 ( 4 I C 其 中双腔 1 , 腔 4例 ) 例 单 。共植 入 心房 电极 1 7个 , 6
在 更换体 位或 叩背 治疗 时 , 免 因针 尖晃 动 导致 肺 避 内组 织损 伤 ;3 密 闭性 好 , 于 固定 。 留置 针进 入 () 易
( 稿 日期 : 0 70 — 3 收 2 0 -6 2 )
早期活动对起搏 电极脱 位的影响观察
曾桂 英 林 丰
( 门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心 脏 中心 C U, 建 厦 门 3 l O ) 厦 C 福 6 O 4 关 键 词 起 搏 器植 入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5 R 7 . 电 极 脱 位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6 7 ( 0 7 1 — 8 20 10—9 5 2 0 )91 2—2
早期运动干预对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康复的影响

1 背景及 意义 自瑞典 的 K rl sa医院植入 了世 界 . 1 aonk i
首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 以来 , 经过 5 余 年的发展 , 0 起搏 器的功能已越来越 多 ,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 , 我国每年 约 有2 万人接受起 搏器植入治疗 ,它 已成 为缓慢性 心律失常、 快
显提高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存活率 。 人 工心脏起搏器应用 于 自 临床 以来 , 该项技术 作为一种 创伤性治疗 方法 , 严格 限制于平
卧位或非植入 侧侧卧位 , 同时术 侧肢体 绝对制动 , 以防止起搏 电极移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电极移位是心脏起搏器 治疗 最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多于手术后 l 内发 生 , 的护理方 2 d d 传统 法 是让 患者术后绝对 卧床 3 , 术侧肢体制动 。 d 患者 卧床期 间会 出现腹胀 、 便秘 、 食欲减退 、 尿潴 留、 背肌僵硬 、 部感染 、 肩 肺 血 栓 形成 或栓塞 、 关节不 能活 动 , 肩 易造成 肩关 节粘 连 , 麻 肩部 木、 肿胀 , 上肢抬举活动受 限等症状 。 因此我们对术后患者早期
作者简介 : 方惠玲 , ,3岁 , 专 , 业于皖 南医学院 , 女 3 大 毕 护师 。E —
状造型主动 固定式 电极 。手术方式 : 用头静脉 、 采 颈外静脉 、 锁
1 . 意义 .2 2
早 期康复护理 能有效预 防术后并 发症 的发
生,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关键词及定义 心脏起搏 、 - 3 术后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起搏器 : 以一定强度和频率 的脉冲 电流刺激心脏 , 是
僵 硬、 肺部感染 、 血栓形成或栓塞等症状。
早期康复护理: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术后 4 可取半卧位, h
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李滨苏怀玲张文媛贾治生来源:《中外医疗》2018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9%(χ2=7.792,P[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永久起搏器植入;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6(c)-0152-03[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8 permanent pacemaker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care.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using SF-36 scal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care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2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4.49%)(χ2=7.792, P[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lication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Quality of life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种经典术式,治疗心脏相关严重疾病疗效好[1-2]。
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连续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连续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连续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后、术前1d、术后1d、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的焦虑情况、疼痛强度、烦躁失眠以及排尿困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焦虑评分及烦躁失眠发生率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逐渐降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均完全消失。
术后1d、出院1个月疼痛程度得分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d,连续护理组排尿困难发生率为22.72%,对照组排尿困难发生率为56.82%,两组患者术后1d排尿困难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值得应用于临床。
标签:连续护理干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生理状况;影响为研究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展开连续护理干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研究,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88例,男48例,女4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8±1.5岁。
住院治疗时间6——10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9.5±1.5d。
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20例,高中31例,专科及以上30例。
植入永久起搏器原因:房室传导阻滞4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5例,窦房结功能不全并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4例。
术前护理干预对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_0

术前护理干预对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临床治療各种原因所致心动过缓的最有效方法[1]。
自2006年,我科应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我们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对需行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探索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2012年在我科行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术的病例67例,男性3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3岁。
患有严重糖尿病、心力衰竭及脑梗塞4例,纳入剔除范围。
1.2方法1.2.1 分析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①心律失常是植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由于电极刺激右心房或心室所致,目前多表现为房性早搏,严重者可发生房颤,一般可短时间内恢复窦性心律;后者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甚至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个别可发生室颤,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术中尤其是电极穿过房室瓣定位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顺应医生的操作要求,迅速准确执行医嘱,询问患者术中的自我感觉及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抢救。
②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的最严重并发症,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发生原因:无菌操作不严密,切口、起搏系统污染,导线难插,手术时间长,术后囊带积血。
③囊袋血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形成主要原因是[2]:患者老年体弱营养欠佳,凝血功能差;术前使用抗凝药物;术中囊袋内止血不彻底;缝扎电极导线出口处不妥善;患者年龄大;血管硬化弹性差;沿电极导线隧道出口处渗血等原因所致。
1.2.2电极引起的并发症1.2.2.1电极导线断裂电极断裂可表现为:完全不能起搏或起搏频率下降,间歇起搏,漏电,断裂和绝缘层损坏若在静脉外,可设法修补,否则只能更换新电极。
发生原因:与质量有关,或与同侧上肢过度活动、电极与锁骨及第一肋骨间的摩擦有关,或手术中折钳有关。
1.2.2.2电极移位临床表现为:起搏器失灵,信号消失。
早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不适症状的影响

: 些 ’ 整 堑 壁 查 ! 至 旦 篁塑鲞
_l n t j c a r d i o v a s c D i s , l u n e 2 0 1 7 , V o l “s u P P
护 理 千预 在糖 尿病足 合并 高血压 患者 中的应 用
邹
【 摘
莉
彭巧林 ( 通讯作者 ) 朱 国红
常规组进行 日常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组病人加强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饮食
运 动强 化 护理 ,井建 档 进行 出院 随访 。 1 . 2 1 疼 痛护 理 ①给 患者 安 静 舒适 的 环 境 ,足 部 疼痛 剧 烈 时 ,按 照 医嘱 进 行 活动 ,请 运动 师 协助 指 导 ,并遵 医 嘱给 予止 痛 药物 。 ②血 糖控 制 不佳 、感染 较重 或 伴 其 他慢 性 并 发症 时 ,患者 应 卧床 休息 ,并协 助 患者 满 足生 活需 要 。 ③救会 患 者掌 握 放 检技巧 ,如缓 慢深 呼吸 、全身 肌 肉放松 .转移 注意 力 ,减 轻疼 痛 。④遵 医嘱 给予 降压 、 扩 血管 、 营 养神 经 ,改 善微 循环 、抗感 染的 药物 以及 台适 的局 部 处理 , 减 轻 肢端缺 血 、 周 围神 经病 变或 坏疽 症状 ,使疼 痛症 状 减轻 。⑤起 床动 作 宜慢 , 预 防 体位性 低血 压 。 1 2 . 2 心 理护 理 当班 护 士 向病 人解 释 疼 痛 的原 因 、机 理 , 介绍 可 以 减轻 疼 痛 的 措施 ,根据 实 际情 况 。让 病 人参加 感 兴趣 的 活 动 ,用看 报 纸 ,听音 乐 、深 呼 吸 、与 家 人 交谈 、放 松 按摩 等 方法 分 散病 人对 疼 痛 的注 意力 , 以减轻 疼 痛 。此 外 ,护士 还 尽 可 能 地 满足病 人 对 舒适 的需 要 0 ,必 要 时对 病 人作 针对 性 耐心 的 交谈 。为病 人创 造 良 好 的 心理 环 境 ,减 轻病 人 悲伤 、恐 惧 与孤 独 ,保 持积 极 向上 的心 境 。对 高 血压 病人 进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避 免术 侧肢 体持 重 及手 臂 过 度 甩 动 , 免 大 幅度 外 展 避
或 外旋 动作 , 导进 行肘肩 关 节 的伸 屈 、 指 内旋 及轻 度 的
提 肩动 作 ; 个 月后 , 健侧 卧位 , 1 可 以患 者 舒适 为宜 , 术 侧 肢体 活动 幅度 逐渐 加大 , 高举过 头摸 到对 侧耳 垂 ; 可 术后 3 个月 , ~6 术侧 肢体 可正 常活 动 , 勿用 力过 猛 , 但 提 重物 、 过度 弯腰 及 扩 胸 , 励 患 者外 出散 步 活 动 , 鼓 恢 复 正常 工作 和生 活 。③ 院外 指 导 : 立 患 者个 人 信 息 建 档 案 , 括一 般 资料 、 包 联系 方式 、 起博 器类 型等 , 定期 电
术 患者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干 预 组 各 6 O例 , 给 予 起 搏 器 植 入 术 前 后 常 规 治 疗 和 护 理 。干 预 组 同 时 配 合 系 统 的康 均
复 护理 计 划 , 括 术 前 后 的健 康 教 育 、 复 锻 炼 、 包 康 院外 指 导 等 。结 果 : 后 1 , 预 组 患 者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明 显 低 于 术 周 干 对 照组 ; 均 卧 床 和 拆 线 时 间 明显 短 于对 照组 ( P< O0 ,. 1 。 结 论 : 博 器 植 入 术 后 配 合 早 期 系统 的 康 复 计 平 均 .500) 起 划 可 促 进 患 者康 复进 程 , 低 术 后 并 发 症 的发 生率 。 降 【 键词】 起搏器 ; 复 ; 关 康 护理
【 图分类号】 R 9R 4 ;43 中 4 ; 5 1 R 9 【 0I 1. 8 0 zk. 0 10 . 2 D 】 0 3 7 /g f2 1 .4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下,将术侧肩关节及上肢自然放松,以感觉舒适为 宜,做轻轻自然小幅度活动,自行活动非手术肢体, 能明显缓解腰背酸痛、术侧上肢麻木、肿胀等不适症 状。两组发生了 5 例囊袋积血,该 5 例患者均为心脏 瓣膜置换术后合并窦房结损伤患者, 表明积血与早 期活动护理干预无关, 可能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 用阿斯匹林、 华法令等抗凝药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 大、血管的弹性降低,在鞘管撤出后,静脉不易回缩, 起搏器的植入或多或少在囊袋内遗留死腔, 抗凝药 的继续使用会导致微小血管的渗血, 这些原因有可 能导致积血的形成[8]。
肩、肘关节僵硬疼痛、腰肌酸痛、尿潴留、腹胀、便秘 等症状,带来了痛苦,延长了住院天数,增加了医疗 费用。 我科对部分心脏起搏植入患者术后 4~6 h 实 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 下。
1 一般资料 2008 年 3 月—2009 年 12 月入住广东省心血管
病研究所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 100 例, 男 49 例,女 51 例,年龄 44~80 岁。 按科室患者分组顺序随机将 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 50 例。两组患者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植入起搏器类型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早期活动干预; 起搏器植入术; 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969(2011)08B-0059-02
! ! 随着心脏起搏器理论的发展和起搏器技术的进 步,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除广泛应用于缓慢型心律失 常的治疗外,已经扩展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力 衰竭、心室内除颤等领域。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卧位 及卧床时间的选择, 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及并 发症的发生率, 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 随着起搏 器电极制造工艺的改进及术后护理方法的改良,目 前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已缩短至 12~24 h[1]。 徐静等[2] 研究发现术后平卧 24 h 后取半卧位,48 h 后病室内 活动,患者无电极脱位、囊袋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是安全可行的。 我科常规要求患者在起搏器术后绝 对卧床 24 h 后抬高床头至 30°~45°, 在床上进行小 幅活动,随后下床解大小便,术侧肩部制动防止起搏 器电极脱位[ 3]。 患者因为长时间强迫卧位,常并发
万方数据
! !!!!6!0!!!!!!!!!!!!!!!!!!!!!!!!!!!!!!!!!!!!!!!!!!!!!!!!!!!!!!!!!!!!!!!!!!!!!!!!!!!!!!!!!!!!!!!! 护 理 学 报
2011,18(8B)
办理出院手续。 2.2.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侧肩、肘关节僵硬疼 痛、尿潴留、腰酸、便秘、囊袋积血的发生率,结合国 内同类研究,自行设计调查表,在患者术后第 4 天调 查其术后不适症状,由责任护士讲解后协助填写。统 计由于术侧肢体绝对制动而造成术侧上肢麻木、肿 胀、 伸展活动受限导致肩/肘关节僵硬疼痛的病例。 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或合并需 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采用≥72 h 才有 1 次排便为便秘判断标准 ; [4-5] 囊袋积血主要表
两 组 起 搏 器 植 入 患 者 术 后 异 常 症 状 发 生 率 比 较 (例 ,%)
肩/肘关节疼痛 24(48) 5(10) 17.533 <0.05
尿潴留 32(64) 3( 6) 36.967 <0.05
腰酸 33(66)
7(14) 28.167 <0.05
便秘 10(20) 3( 6) 4.332 <0.05
2011 年 8 月
护理学报
August,2011
第 18 卷 第 8B 期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Vol.18 No.8B 59
[致谢] 本文承蒙梁远红医学博士后的指导,特
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费 红,金顶 红,蒋 芬 芬,等.心 脏 起 搏 器 置 入 术 后 卧 位 与 卧 床时间研究进展[ J ].护理学报,2011,18(1B):28-29.
[2] 徐 静,赵 武.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分析及护理对策[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A):44-46.
※介入护理
早期活动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影响
黄淑萍,杨丹莉,梁远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080)
[摘 要] 目的 通 过 对 起 搏 器 植 入 术 后 患 者 的 早 期 活 动 干 预 ,提 高 患 者 术 后 舒 适 度 。 方 法 选 取 100 例 行 永 久 起 搏 器 植 入 术患者,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术后平卧 72 h 后下床活动,观察组 4~6 h 后可下床活动。 术后第 4 天, 统计比较两组术后不适症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出现肩/肘关节疼痛、尿潴留、腰酸、便秘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 结论 指导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 4~6 h 进行早期活动,能减轻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
现患者主诉手术部位疼痛,皮肤淤黑,触摸皮下有波 动感。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 统计软件, 计数 资料采用 字2 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异常症状发生率比较
见表 2。
组别 常规组 观察组
字2 P
表2
n 50 50
!!组 别
n
常规组 50 观察组 50
P
表 1 两组起搏器植入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性别(例)
男
女
32
18
30
20
>0.05
年 龄 (X±S,岁 )
62±18 61±16 >0.05
文化程度(例)
初中及以下 初中以上
14
36
18
32
>0.05
起搏器类型(例)
单腔 双腔 三腔
17
30
3
15
33
2>0ຫໍສະໝຸດ 052 方法 2.11 干预措施 观察 组 患 者 在 手 术 后 接 受 系 统 的 早期活动干预, 常规组患者除了不接受早期活动干 预外,其余条件均与观察组基本匹配。 2.1.1 术后伤口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采取同样的伤 口护理: 术后伤口以免拆线缝线缝合, 无菌纱布覆 盖,再以 2 条宽 8 cm、长度适宜的优 力 舒 弹 力 粘 贴 绷带(泰国优格公司生产)“十”字型加压包扎固定, 其中一端包扎至术侧肩关节后方。 24 h 后换药,伤 口无异常即换用美敷外贴,以后可 2~3 d 换药 1 次。
[收稿日期] 2011-06-12 [作者简介] 黄淑萍(1974-),女,广东惠阳人,主管护师,护士长。
2.1.2 下床活动时间指导 为预防术后电极移位, 通常要求患者卧床休息。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规组绝 对平卧 24 h,72 h 后可下床活动。 观察组术毕返病 房后尽量平卧休息 2 h 后摇高床头 30°,4 h 后生命 体征平稳,无胸闷、气促不适,伤口无渗血即可取半 卧位或坐位,4~6 h 后下床活动。 卧床期间指导及协 助患者活动除术侧上肢外的其余肢体, 术侧肩关节 及上肢自然放松,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做轻轻自然 小幅度活动。 24 h 后可做术侧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 运动,勿过度用力及抬举过头。 两组 3 d 后指导患者 进行肘、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的提肩动作,4 d 后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循序渐进,没有并发症者准许
囊袋积血 2(4) 3(6) 0.211
>0.05
! ! 从表 2 可见:观察组肩/肘关节疼痛、尿潴留、腰 酸、便秘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
4 讨论 4.1. 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的可行性 起搏电极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极植入心脏后能稳固地 嵌入右心耳、右心室肌小梁,电极脱位发生率低。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证 明 ,缩 短 卧 床 时 间 至 12 h,术 后 回 病 房后即可在护士的帮助下变动体位, 协助患者活动 术侧肩关节,并不增加电极移位的发生,且有利于伤 口愈合,减少术后感染、栓塞等与长时间卧床相关的 并发症[6];也有研究提出,术后平卧 6 h 后取左侧半 卧位,用腹带固定肩、肘关节 12 h 后可下床活动,但 术侧肢体忌过度外展上举, 术后 6 周避免举 2.5 kg 以 上 的 重 物[4,7]。 本 科 室 在 众 多 同 类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对 观察组心脏起搏植入患者在术后 4~6 h 实施早期下 床活动,将时机提前了,以减轻长时间卧床给患者带 来的种种不适。 4.2. 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 4~6.h 下床活动对舒适 的影响 从表 2 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尿 潴留、腰酸、便秘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 在临 床观察中发现,很多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平卧位排尿、 排便,加之术后穿刺部位疼痛、不敢移动等原因,很 多患者在有尿意、便意时也不主动排大小便,以致膀 胱过度充盈,致使排尿无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困 难及腹胀便秘等。 术后 4~6 h 下床活动,使患者可以 尽早取坐位排尿、排便,从而降低了尿潴留、便秘的 发生率。同一长时间的卧位,往往使患者感到腰背酸 痛、难以忍受。 观察组卧床期间,在护士的指导及协
[本文编辑:陈伶俐]
万方数据
[3] 姚学朋.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112. [4] 马 月 华,任 海 芬,何 立 新.对 永 久 心 脏 起 搏 器 安 置 术 后 患 者
早期康复护理 的 探 讨[ J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学 报,2006,27(1): 83-84. [5] Gallus A S, Goghlan D C. Travel and Venous Thrombosis[ J ]. Curr Opin PuIm Med,2002,8(5):372. [6] 唐 也 佩.埋 藏 式 起 搏 器 植 入 术 后 卧 床 时 间 的 临 床 观 察[ J ]. 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 志 ,2003,19(12) :25-26. [7] 赵庆华.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J ].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7):442-443. [8] 张 建 军,杨 新 春,胡 大 一,等.462 例 永 久 起 搏 器 植 入 术 并 发 症 的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及 防 治 对 策[ J ].中 国 心 脏 起 搏 与 心 电 生 理 杂 志 ,2004,18(6):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