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癌症干细胞的特异基因识别

合集下载

癌症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癌症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癌症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癌症干细胞是指在肿瘤中存在的具有调控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能力的细胞。

与传统肿瘤细胞相比,癌症干细胞更加耐药、易复发和转移,因此其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癌症干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拓展。

本文将从靶向治疗的角度,分别介绍目前癌症干细胞治疗的几种主流方案。

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而近年来的癌症干细胞研究发现,它们在肿瘤内具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对癌症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近期,一项针对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免疫治疗研究通过利用病人自身的干细胞,生成一种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通过在体外增强其干细胞免疫力,并重新注入病人体内来实现癌症治疗,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通过针对特定分子或基因进行定向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而在癌症干细胞的研究中,靶向治疗也成为了当前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针对癌症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物进行靶向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一项针对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HER2的靶向治疗研究,利用抗HER2单克隆抗体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并对乳腺癌脑转移中的干细胞进行针对性灭活,获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3. 分子识别和拦截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癌症干细胞在肿瘤中的调节作用。

因此,通过分子识别和拦截的方式来抑制其功能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例如,一项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相关分子CD44和CD24的研究,并成功分离出了具有高致瘤性的乳腺癌干细胞亚群。

通过拦截这些分子,可以极大地降低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综上所述,癌症干细胞的治疗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需要各个相关学科的共同协作。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地了解癌症干细胞的特性和调控机制,并探索更加个体化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20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化疗、放疗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 (stem cell) 一词最早由Ernest McCulloch和James Till提出。

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随着对于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深入,人们意识到乳腺癌与干细胞有密切的关系,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了当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和磁珠分离 (magnetic bead separation) 等。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对样本细胞进行染色标记,对细胞进行独立的单步分离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筛选,进行高效的干细胞分离。

磁珠分离则是一种使用高度磁性分选材料对患者生物样本中的特定细胞进行分选分离的技术,它通过对磁珠表面的抗体与靶细胞表面融合实现对特定干细胞的高效分离。

乳腺癌干细胞的鉴定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代表性地球化石试验(representative sphere forming assay)。

这个方法将干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将其在低端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是否形成了典型的球结构。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来诱导干细胞中的肿瘤形成能力。

在乳腺癌干细胞研究领域,除了分离和鉴定,对于其特殊的分子标记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标记牛,如表面标识CD44 + CD24-,EpCAM + CD49fhi。

这些标记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起源和结构,为之后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的来说,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人们将逐步了解乳腺癌发生的机理及治疗机理,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手段。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乳腺癌作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这些方法不能完全根除肿瘤并且容易导致一些副作用。

然而,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移植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显露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应用及前景。

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元和脂肪细胞等。

乳腺癌的干细胞移植疗法利用体内或外源性的干细胞来替代损坏的细胞,以实现乳腺癌的治疗。

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首先,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癌细胞的能力。

其次,通过移植干细胞,可以杀死癌细胞并修复受损组织。

因此,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通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二、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应用干细胞移植疗法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改善肿瘤的血液供应,抑制恶性细胞的生长。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疗法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带来的副作用。

然而,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目前,尚缺乏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难以准确鉴定和分离肿瘤干细胞。

此外,干细胞移植疗法中的干细胞来源、移植方法和剂量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三、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前景尽管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它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前景令人振奋。

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并帮助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

此外,干细胞移植疗法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具有更少的毒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干细胞移植疗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类乳腺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人类乳腺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人类乳腺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乳腺癌是广泛存在于女性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种群,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乳腺癌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这其中,人类乳腺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干细胞在分离过程中往往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确保其生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乳腺组织干细胞也不例外。

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组织干细胞分离方法有胶原酶消化法、互斥聚集法、磁珠贴附法以及细胞表面标记法等。

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组织干细胞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新鲜乳腺组织切成小块,利用胶原酶等酶类消化来获得细胞,经过培养后,即可分离出干细胞。

互斥聚集法则是通过利用乳腺组织中细胞膜不同微环境的特性,将不同细胞类型进行分离。

而磁珠贴附法和表面标记法,则是通过表面标记技术来抑制非干细胞或其他非目标细胞,显著提高干细胞的纯化度。

在乳腺癌的研究中,乳腺干细胞的鉴定尤其重要。

目前,鉴定干细胞的常用指标有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单克隆球体形成能力以及移植性等。

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是指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或表面细胞分子,能够标记出干细胞群体。

CD44、CD49f、CD24等是常用于鉴定乳腺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

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方面,Ballios等人发现,使用方便且重复性好的颠倒培养法可以对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进行大量快速的筛选,为干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单克隆球体形成能力和移植性则是干细胞的另外两个鉴定重点。

单克隆球体指一种只有干细胞才能形成的球状细胞团,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

而移植性则是通过移植干细胞至动物体内,观察其能否够参与到新的组织器官的生成中。

总之,对人类乳腺组织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的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技术,以更好的了解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方案。

文献解读饱和式基因编辑-揭秘乳腺癌,卵巢癌BRCA1的致病变异

文献解读饱和式基因编辑-揭秘乳腺癌,卵巢癌BRCA1的致病变异

⽂献解读饱和式基因编辑-揭秘乳腺癌,卵巢癌BRCA1的致病变异⽂章题⽬: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BRCA1 variants with saturation genome editing研究⼈员:华盛顿⼤学基因组科学系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I布罗特曼·贝蒂精密医学研究所发表时间:2018. 09期刊名称:Nature影响因⼦:41.577研究亮点意义未明的变异严重的限制了遗传学信息知识的临床使⽤,其⾯临的挑战在BRCA1基因上显现出来了。

BRCA1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因⼦,发⽣在该基因上的胚系功能缺失型突变能导致妇⼥患上乳腺癌,卵巢癌。

虽然许多妇⼥都进⾏了BRCA1基因的测序,但是许多新发现的变异的致病风险⽆法评估。

本⽂使⽤了饱和基因编辑(SGE)的⽅法,从BRCA1基因编码关键功能结构区域的13个外显⼦中的所有可能的SNV中选择了96.5%进⾏了处理。

近4000个SNV的功能效果呈现双峰分布,这和已有的致病性评价⼏乎⼀致。

超过400个⾮功能性(针对细胞存活的意义⽽⾔,有害变异导致BRCA1基因不能发挥抑癌作⽤,使得细胞更易凋亡,是为⾮功能)错义突变被鉴定出来,300个SNV扰乱了基因表达,作者认为这些实验结果很快会对BRCA1的临床应⽤产⽣⽤途,也可延伸⽤于其他基因的类似意义未明变异问题。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前医学上预测⼈类基因组上的任意遗传突变导致的表型结果能⼒还是较差的,这个问题在遇到⼤量的意义未明变异时表现得更明显。

因此,发⽣在某个基因上确定意义的致病突变在临床管理上意义巨⼤。

⽐如,发⽣在BRCA1基因上的杂合突变显著增加了乳腺癌早期和卵巢癌早期的患病风险,但是这⼀突变明显⼜是可控的,因为多次数的筛查或者预防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结果。

但是⾄今为⽌的许多BRCA1基因的SNV都被定义为意义未明,所以进⼀步解释这些变异是迫切的。

常见的解决意义未明变异(VUS)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数据共享,这是由于许多复发变异在多个个体都有检出,便可以借鉴检出突变个体的癌症发展情况来分析该变异情况,但是存在BRCA1基因⼤多数变异都是罕见变异和BRCA1基因的不完全外显的情况。

her-2判读标准

her-2判读标准

her-2判读标准HER-2(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

对于HER-2的判读标准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HER-2判读标准以及其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一、HER-2判读标准概述HER-2判读标准是根据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来进行评估的。

目前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HER-2判读标准是由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会(CAP)联合发布的指南。

根据这一指南,HER-2的表达程度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来进行判读。

二、免疫组织化学(IHC)判读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是通过对乳腺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来评估HER-2的表达程度。

根据IHC染色结果的分级,HER-2的表达程度分为0、1+、2+和3+四个级别。

其中,0级表示未检测到HER-2的表达,1+级表示HER-2表达很弱,2+级表示HER-2表达中度,3+级表示HER-2表达强烈。

三、原位杂交(FISH)判读标准原位杂交是通过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评估HER-2的表达程度。

FISH结果通常使用HER-2基因扩增比(HER-2/CEP17)来表示,其中HER-2基因扩增比大于2.2被认为是HER-2阳性,小于1.8被认为是HER-2阴性,介于1.8和2.2之间被认为是HER-2结果不确定。

四、HER-2判读标准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策略HER-2的判读标准对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HER-2阳性的乳腺癌通常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但对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和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非常敏感。

因此,准确判读HER-2表达程度对于决定是否进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HER-2判读标准的局限性和新进展HER-2的判读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标本制备和实验操作等因素,可能导致判读结果存在误差。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如基于基因测序的HER-2评估方法,为HER-2的判读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重复性的方法。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研究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癌症,也是最容易复发和转移的一种癌症。

其中,干细胞是导致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分离和鉴定乳腺癌干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一、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方法目前,乳腺癌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主要分为表面标记法和非表面标记法两种。

表面标记法通常使用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和抗体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分离出表面标记阳性的干细胞。

而非表面标记法则是通过胶质瘤干细胞形成球体的特征,分离出能形成球体的细胞。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开展后续的研究。

二、乳腺癌干细胞的鉴定方法蛋白质芯片技术是较为有效的鉴定乳腺癌干细胞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能够检测到大量的蛋白质变化,包括酶、受体、信号分子等,从而对干细胞的特征进行刻画。

同时,基因芯片技术也可以通过对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快速、高通量地鉴定干细胞的特征。

这两种技术结合使用,能够高效地鉴定出乳腺癌干细胞。

三、乳腺癌干细胞研究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征与分化机制。

乳腺癌干细胞和正常乳腺干细胞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乳腺癌干细胞呈现出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多向分化潜能。

研究这些特征和分化机制,有助于揭示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机理。

2. 乳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鉴定及疗效评估。

目前,一些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44、CD24、ALDH等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的鉴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此外,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一些针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如激动剂、抑制剂和免疫疗法等也显示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3. 乳腺癌干细胞与药物耐药性的关系。

很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在化疗后通常较少死亡,同时还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和复发能力。

这提示了药物耐药性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密切关系。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金标准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金标准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金标准
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的金标准是通过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
交(ISH)技术对HER2基因进行检测。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HER2检测指南是由美国凯投格兰癌症
中心(CAP)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2013年联合发布的指南,该指南包括以下评估准则:
1. 免疫组化(IHC):通过对HER2蛋白表达程度的评估来判断HER2基因状态。

IHC分为4个级别:
- 0级:无HER2蛋白表达;
- 1级:极低水平的HER2蛋白表达;
- 2级:中度水平的HER2蛋白表达;
- 3级:高水平的HER2蛋白表达。

2. 原位杂交(ISH):通过对HER2基因扩增状态的评估来判断HER2基因状态。

ISH主要有两种方法:
- 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HER2基
因扩增。

- 链式原位杂交(CISH):利用酶标标记的DNA探针检测HER2基
因扩增。

一般情况下,IHC 3+或者ISH阳性是乳腺癌HER2基因异常的判
断标准。

如果IHC 2+,则需要进行ISH检测来进一步确定HER2基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HER2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当地的指南和准则
来确定HER2基因异常的判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们更 好地 理解 乳腺 癌 的发生 、 发展 机制 。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6 1 1 7 0 1 1 0 ,6 1 2 7 2 3 1 2 ) ; 浙 江 省 自然科 学 基 金 项 目( I Y1 4 F 0 2 O 0 4 9 )
作者简介 : 郭鹏飞( 1 9 9 O 一) , 男, 山西忻州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 。 通信作者 : 贺平安 , E - ma i l : p i n g a n h e @z s t u . e d u . c n
候补 l n c
S 。此பைடு நூலகம்外 , Ka l a mo h a n等Ⅲ 6 ] 应 用加 权 的基
因共 表 达 网 络 分 析 ( we i g h t e d g e n e c o - e x p r e s s i o n n e t w o r k a n a l y s i s , WG C N A) 和 富集度 分析 的方法分 析 胃癌 的 mR NA数 据 , 发 现 胃癌 的 两种 亚 型分 别 与不 同的干细胞特征相关 。 以 上研 究 表 明 , 癌症 干 细 胞假 说 能 更好 地 解 释
与癌症 干 细胞 相关 的关键 基 因 。该研 究结 果有 助 于
的致 癌 方 面起着 至 关 重要 的 作用 , 并 对 通过 抑 制 这 些通 路从 而 控制 干 细 胞 复 制 、 存 活 和分 化这 一 新 治
疗策 略进行 了研 究 。
收 稿 日期 :2 O 1 6 一l 1 —2 2 网络 出版 日期 :2 O 1 7 一O 3 —2 8
胞 造成 的 , 即癌 症 干 细胞 是 癌 症 异 常 增 殖 、 侵袭 、 转
R N , l n c R N As ) 能 够抑 制 其标 靶 mR N A 在 胶 质母
细胞 瘤 干 细 胞 ( g l i o b l a s t o ma s t e m c e l l s ,GS C s ) 中分 化, 并利用 这种方法 识别 出一 些可 用来 治愈 G S C s的
He d g e h o g( HH)和 Wn t 等 细胞 通路 在癌 症干 细胞
癌症 的起 源 , 并 指 导 癌 症 治疗 。本 文基 于 以上研 究 的成 果 , 利 用 多种 生物 信 息 学 方 法分 析 现 有 数 据库 中乳 腺癌 的基 因表 达 谱 数 据 , 期 望可 以辨 别 出某 些
其 发 病 率 占女 性 全 身 其 他 恶 性 肿 瘤 的 1 O 左 右。
据统计 , 每年约有 1 2 0 万新发乳腺癌病例 , 乳腺癌 已
成 为 女性 发病 率最 高 的癌症 [ 1 ] 。随着 医学 的发 展 和 治 疗 手段 的进 步 , 乳腺 癌 患 者 的生 存 率 已经 得 到很 大改善 , 但 它 的耐 药性 以及 预后 复 发 等 问 题 依 然 困 扰 着许 多研 究 者 。 癌 症 干细胞 假说 认 为癌 症是 由一 小群 癌症 干细
此外 , 许 多研究者从 基 因层 面研 究癌症 干细胞涉
及 到的相关生 物过程 。Xu 等L 4 ] 研究 发现 mi R- 2 1 4在 调控 卵巢癌干 细胞性质方 面起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并 且 mi R - 2 1 4可作 为治 疗 卵 巢 癌 的潜 在 的治 疗 靶标 。
U 等_ 5 ] 研究 发现长链 非编码 R NA( 1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移、 耐 药 以及 复 发 等 的根 源 。Wi c h a等 I 2 ] 利 用 不 同 的细胞 表 面标 记物 对 细 胞 进 行 标 记 , 验 证 了乳腺 癌 中存 在 着癌 症 干细 胞 , 这 为 癌 症 干 细 胞 的研 究 提 供 了坚实 基 础 。此 后 , Ta k e b e等 | _ 3 ] 研 究 发 现 No t c h 、
8 5 9且 与上 述 两 类 干 细 胞 相 关 的 基 因集 ; 最后 通 过 构 建 这 两 个基 因集 的调 控 网络 , 筛 选 出 两 个 胚 胎 干 细 胞 的 特 异 性
关键基 因 T P X 2和MC M1 0, 以及 间充质 干细胞 的特 异基 因 0 5 A 2。这些基 因可 以作 为癌 症干细胞 的候 选特异性 标 志物, 有望成 为潜在 的乳腺 癌治疗标靶 。
新的模型 。对 7 4 6个乳腺癌样本 中的 1 8 4 0 9个基 因和 1 0 3 5个 mi RN As , 通过 生物信 息学方法构建共表达 网络 , 将其
划分到不 同的共表达模块 中; 利用胚胎干细胞和 间充质 干细胞 的特 性进 一步 筛选模块 , 得 到两个大小分别为 2 0 1 9 和
关键 词 : 乳腺癌 ; 胚胎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 ; 基 因调 控 网络 ; 关键 基 因
中图分类号 : Q6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3 8 5 1( 2 0 1 7 ) 0 3 — 0 4 5 1 — 1 0
0 引 言
乳 腺 癌是 全 世 界 女性 最 常 见 的一 种 恶 性 肿瘤 ,
浙 江理 工 大 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 第3 7卷 , 第 3期 , 2 0 1 7 年 5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 i a n g S c i — Te c h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1 . 3 7,N o . 3,M a y 2 0 1 7
乳 腺 癌 癌 症 干 细胞 的特 异 基 因识 别
郭鹏 飞 , 贺平安
( 浙江理工大学理 学院, 杭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乳 腺 癌 是 一 种 严 重 威 胁 女 性 健 康 的 恶性 肿 瘤 , 癌 症 干 细胞 假 说 的提 出为乳 腺 癌 的起 因 以及 治 疗 提 供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