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美点赏析
神的一滴

合作交流
1、本文比喻精妙,寄寓深 刻思想,试找出并加以体会。 2、本文写人类对瓦尔登湖的 破坏,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3、细节描写感人突出,请 举例说明。
瓦尔登湖从外形上看,近似圆形, 和一滴水的形状大体相似。把湖比喻成 眼睛,眼睛晶莹剔透,汪汪一滴;瓦尔 登湖象圆形剧场,周围浓密的树木包裹, 显得苍翠纯净。从内质上看,和恒河水 一样圣洁,是“大勇者的作品”,博大, 清澈,澄明,坚韧顽强,具有人格美。
语句风景线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 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 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 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 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 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 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 真实的天性。
神的一滴
授课人 王秀营
作者简介:
梭罗,美国作家,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住到思想家爱默生家里,当门徒,当助手, 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 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 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54年《瓦尔登湖》 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 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 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 和选本问世。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指出:《瓦尔登湖》至 少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 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 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课文简析

8.作者为什么把瓦尔登湖比喻为“神的一滴”? [对应考点:把握主旨]
提示:作者认为“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 姿容”,并且“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 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这湖不但美,而且可以 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纯洁,让人远离世俗 的尘嚣。“神的一滴”这一比喻既使湖的形状显得形象生 动,又揭示了湖的神圣。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 阅读课文第4~6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瓦尔登湖坚 博韧 大和 永顽 恒强 ,庄严纯洁神的一滴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5.如何理解第4段中“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 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这句话?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阅读第3段,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人们对
瓦尔登湖的破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
[对应考点:概括信息]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4.第3段中“恶魔” “肮脏”等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对应考点:理解词语含义] 提示:措辞严厉,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自私地利 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之情。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追忆瓦尔登湖往事 工业文明→生态破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1.作者把瓦尔登湖比喻成圆形剧场,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理解修辞作用] 提示:作者从西端高处俯视瓦尔登湖,把它比喻 成圆形剧场,把景物的倒影想像成山林舞台剧。形象 生动,充满了作者的喜爱、欣赏之情。
《神的一滴》特色与主旨

《神的一滴》特色与主旨写作特色:1.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本文描写的景物之壮美、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究其原因,一是所写的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瓦尔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绝伦,世人难得一见,惟作者处之观之,照直写来即可悦人眼目,令人神往。
一是作者身处美湖既久,无尘世杂音扰耳,无世俗杂念烦心,可看见湖的最深的底蕴、最真实的色彩,因而能写成最纯美的文字。
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也为景物描写增色不少,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声有色,形象感非常强。
2.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描写、议论与叙述当中。
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边生活当作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实验或实践,因此,他的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尽管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写景状物、叙述议论等,但这些东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首先,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随写景而生出的抒情,点到为止,不事铺陈,并且与景物描写浑然融洽,相与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其次,通过直接议论表达深刻的思考。
歌颂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主旨探究: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歌颂瓦尔登湖。
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也许只有瓦尔登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对人生的思考。
如“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作者竟然把瓦尔登湖比作衡量人的优劣高下的一个尺度,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又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3.鞭挞丑恶现象。
如叙述人们大砍大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神的一滴

小木屋
content
海子诗云: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就是我的云彩, 安静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神的一滴
问题一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的“姿容”的?
问题二
后来,瓦尔登湖却令作者感到极其的伤感和痛 心,这是为什么呢?(阅读3、4段,几种方式)
梭 罗
瓦尔登湖
作者介绍
梭罗(1817-1862):美国著
名作家、哲学家,生于美国马 萨诸塞州康科德城。毕业于哈 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 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当助手, 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独自 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 林,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 1862年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 年44岁。
Add your title 方式一: Add your title 方式二: Add your title 方式三: Add your title 方式四:
伐木人砍伐湖周围的树木; 村名们引水来洗碗、洗碟子;
“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破坏了它的幽静; 铁路线入侵它的边境; 冰藏商豪取它的水。
Add your title 方式五:
问题三
哪些字词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世人这样对待 瓦尔登湖的强烈不满?(2、3、4、5相应语 句)
正面描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 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 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 出山林舞台剧,像有着睫毛的 “大地眼睛”……
“姿容”
侧面描写:就在那儿消磨了些 光阴,似梦非梦地漂流,我宁 愿把这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 样虚掷,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 辰以及夏令的日月……
句二: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 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 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 吞噬了。
浅析《神的一滴》

8 g ∞
< _
麓析《 种 的 一
苏教版高 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 “ 像 山那样思考” 专题 中的几篇文 章都是从 大 自然 出发 , 或抒 发人 生 感悟 , 或探讨 生命哲 理 。而 《 神 的一滴 》 就属 于其 中
滋养 , 完全地享受内心、 生命 的舒 展 。一个人徜 徉 自
得, 独 与 天地 精 神 相 往 来 。 文 中说 : “ 一 个 夏 天 的 上 午, 我 先 把 船划 到 湖 心 , 而后 背靠在 座位 上 , 似 梦 非
梦地漂流着 , 直 到船撞在沙滩 上 , 惊 醒的我才欠起 身 来, 看看命 运已把我 推送 到哪一 个岸 边来 了。 ” 品味
一
幕幕丑剧正在上演 : 电锯 声 压 过 了 鸟 鸣 , 油 渍 漂 浮
体。
在清澈的湖水上 ……而 瓦尔登 湖又是 神 奇的 , 它 的 神 秘 和 活 力 再造 了 自己 , 一 切 又蓬 勃 生 长 了 , 生命得 以继 续 繁 衍 。梭 罗 不 禁 感 叹 自然 的奇 妙 , 与 瓦 尔 登 湖 一 起 享 受 着这 内在 创 造 的喜 悦 。
文章第二小节 “ 我 宁 愿 把 一 天 中最 宝 贵 的 光 阴
将 一个 风姿 绝 异 、 充满活力 、 庄 严 纯 洁 的 瓦 尔 登 湖 与 读 者 一起 共 赏 。
第一小节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成 “ 大地 的眼睛” , 梭 罗的 比喻形象生动 , 细致人微 , 把湖边 的树 木 比作 它 的睫毛, 四周 的森林 蓊郁 的 山比作它 的眉 。把湖
一
第 五小 节 里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作“ 大 勇者 的 作 品” , 大 自然 的 又 一 圣 子 。这 圣 子 “ 没 有 一 丝 一 毫 的 虚伪” 。但 瓦 尔 登 湖 并 不 兀 自美 丽 , 而 是 以己及人 ,
《神的一滴》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教案的主题为《神的一滴》,在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的一滴”的内涵,认识“神”的多种概念。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故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真正认识到“神”的多义性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本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是关于“神的一滴”这个概念的讲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神”这个词语的多义性,比如说在宗教上,“神”是指最高的无限者,这是一种哲学层面的解释,而在传统文化中,“神”也可以广义地指代众所周知的人物、事物或者极具特殊性质的“东西”。
具体来讲,本课程教育的“神的一滴”也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它们承载着无限的爱和温暖,甚至常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和灵魂。
三、教学方法1.PPT教学法:通过制作具备互动性的PPT课件,在课堂上对思想的内涵进行理论性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神的一滴”。
2.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程中涉及到的主题,然后教师会建立一个模拟情境,在一些实际的模拟中发现一些“神的一滴”。
3.观看影片法: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和微电影来观看,了解一些真实而有趣的“神的一滴”发生的场景和时空背景。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口头表达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模拟情境,在小组中演讲,包括个人社会性认识、道德教育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实现对自身价值观的审视和认识。
2.作业评估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份简单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课程主题,提出一个与“神的一滴”有关的主题,并介绍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讲述一个“神的一滴”故事。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文学赏析及教学分析

神的一滴一、导入1845年7月4日的清晨,一位美国青年来到了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居住,一住就是两年多。
28岁正是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纪,而梭罗却形单影只,拿了一柄斧头,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这不是度假旅行,也没有外来的经济援助,他种地、钓鱼、每天辛勤地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录他那段生活的文章——《神的一滴》。
“一滴”指的是什么?(瓦尔登湖)为什么又要称他它为“神的一滴”?翻开课本学习88二、文本研读1、走进作者笔下的瓦尔登湖(1)找出描写瓦尔登湖景色的语段。
教师朗读(2)概括瓦尔登湖的特点解读第一段美丽、丰富、充满灵性板书解读第二段上半部分神秘、宁静、清澈(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可称它为什么美)——自然风光之美2、在这样美丽、幽静的瓦尔登湖,作者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一位学生朗读描写作者湖边生活的语段解读第二段中间部分——荡舟湖上悠闲、安适(作者是怎么描写他的生活的,朗读,写作者对于瓦尔登湖美的感受。
作者使用了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明确:“慵懒”“偷闲”“虚掷”“挥霍”对瓦尔登湖的感情通过贬词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受这种美,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3、学生齐读以上部分《瓦尔登湖》让我们记住了这位美国作家梭罗,那么是谁把它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带来的呢?它的译者是谁?徐迟(南浔人)《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
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
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
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徐迟为什么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你读了课文以后有没有内心安宁的感觉?找出表现安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这位梭罗先生是与孤独结伴的。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梭罗《瓦尔登湖-神的一滴》鉴赏赏析

找出描写瓦尔登湖景色 的语句,并概括瓦尔登湖 的特点。
在这样美丽、幽静的瓦尔登 湖,作者过着一种怎样的生 活?
人们是如何对待瓦尔登湖的?
伐木人大砍大伐森林 引湖水洗碗洗碟子 建造陋室 铁路线侵入湖的边境 商人豪取它的冰
侵占它的领地 利用它的湖水
遭到破坏的瓦尔登湖有没有改变它在作者 心目中的形象?
游弋 慵懒 黑魆魆 吞噬 一瞥 深邃
虚掷 涟漪《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 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 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 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 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 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 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 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 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小组研习
瓦尔登湖的内在品格对人的精神具有一种 怎样的作用?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分析。
问结 君庐 何在 能人 尔境 ?, 心而 远无 地车 自马 偏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边学边思
有时候,这甚至会让人感觉不够成熟。这也被看成美
国自然文学的特征之一:读者和作者没有距离,就像
自然和描绘它的作者之间没有距离一样。在梭罗看来,
本 课
向宁静靠近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最好的伴儿,
栏 目
因为寂寞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许只有
开 关
在寂寞中,人心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了,人
运用了比喻、拟人相结合的修辞手法。现代社会工业
文明虽然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方便与舒适,却严重地破
本 课
坏了自然,摧毁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这一
栏 目
切追根溯源,是由人类的欲望不断发展造成的。作者
开 关
痛恨因为贪婪而对自然进行的劫掠行为。比喻、拟人
手法让物带上了作者的强烈主观情感,突出了作者对
破坏自然行为的强烈的抨击。
5.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本
课
答案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运用了比
栏
目
喻。用恒河之水来比喻瓦尔登湖,足见瓦尔登湖在作
开
关
者内心地位之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
与崇敬;同时突出了瓦尔登湖的圣洁,为下文喻作“神
的一滴”作铺垫。
导读·边学边思
“恶魔似的铁马”、“肮脏的工业脚步”这些句子则
导读·边学边思
最后一句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
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神的一滴”
可以理解为一滴圣水,因为“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
本 洁的水”;可以理解为一滴泪水,因为人类的所作所
课 栏
为正在一点点侵蚀庄严而纯洁的瓦尔登湖;也可以理
目 开
解为一滴汗水,因为瓦尔登湖源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 神的一滴
•
第二课4.课文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表达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从作者的议论中,我
们可以领悟到哪几个方面的深刻思考?
本
答:
课
栏
答案 ①对瓦尔登湖的歌颂,由此推广到对整个大自
目
开
然的歌颂。如“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关
“它永远年轻”,可见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
课
栏 莺飞,桑田变迁,岩石上长满了野草,山沟里开满了
目
开 野菊,泥土里尽是芬芳,河流里注满了希望。旷野需
关
要生命的充实,需要花红叶绿,需要草黄树枯,旷野 也需要狼嚎狮吼,生死轮回的声音,需要大自然生灵 的目光和渴望。
栏
目 开
否定。再如“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
关 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
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
科德河”,可见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理想信
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导读·边学边思
③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如叙述人们大砍大 伐森林之后,说:“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 情 有 可 原 的 —— 森 林 已 被 砍 伐 , 怎 能 希 望 鸟 儿 歌 唱?”这还算温和的批判。再如叙述工业文明侵入了
课
栏 情地生动着、苍翠着、永恒着。你不会遗忘也无法遗
目
开 忘那过去的一切,生命中所有的细节都变得和你息息
关
相关,你随随便便独自一人静静地站着,便站成了一 种旷野的永恒。这永恒让你在旷野里无拘无束,恣意 放纵,让你的心在它的怀抱里狂奔。
导读·边学边思
旷野属于四季,春的花香,夏的葱郁,秋的苍凉, 冬的凛冽,都是旷野永远的内容和方向;旷野属于生 命,在草的枯荣里,在花开花谢中,在河的来去间, 本 在鹰的翅膀上,无不涂抹着旷野的思绪和身影,草长
本
课 宁静原始的瓦尔登湖后,作者写道:“这恶魔似的铁
栏
目 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
开
关 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 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这已是近于呵斥 了。可见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对瓦尔登湖能够坚 守原始风貌的希望。
导读·边学边思
四、美点赏析——语言质朴,耐人寻味
地位。
②表达生活态度和对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
考。如“慵懒是最诱惑 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
导读·边学边思
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
样虚掷……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
月,我挥霍着它们”,这种懒散的生活态度,或许会
受读者訾议,但它与汲汲于名利的生活态度相比,也
本
课 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不能轻易
一切思绪和感觉突然都变得清晰起来了。旷野变得是
如此的广袤,没边没际,你好像永远站在它的中央,
导读·边学边思
永远浸入了它的内心。所有的回忆在刹那间喷薄而出, 低回的乡音,山坡的青草,穿越峡谷的雄鹰,站在时 光中的树丛,还有那条从古流到今的不停流淌的河流, 本 还有系着过去情怀的苍茫小路,都在旷野的目光里尽
关
只有大自然的伟力,才能让它拥有如此美妙的湖光山
色、清新纯净的空气、恬淡宁静的环境,拥有那纤尘
不染的令人陶醉的清澈纯美的风格。
导读·边学边思
问题生成——带着更多问题而非答案去生活
本
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
课 栏
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
目
开
关
导读·边学边思
一、文本深度阅读 与心灵接近的地方
才会去思考自己;而只有思考了,人才可能认识自己。
导读·边学边思
二、文外延展阅读
倾听旷野
独自站在旷野就像深入一个巨大的思想的旋涡,
本 那么的深邃迷人却又那么的寂寞孤独。平时,人的记
课 栏
忆常常是千头万绪、纷乱不堪的,想理还乱,越理越
目 开
乱,难以整理,甚至会在某个寻常的日子里忽然变得
关
杳无踪迹。但是,当你独自久久伫立在旷野里的时候,
导读·边学边思
6.第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思想?“有人建议
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这一句话在全文
中有何作用?
答:
本
课
栏
答案 感情:真诚地邀请人们回归瓦尔登湖,接受
目
开
彻底的洗礼,永葆精神的洁净,因为人们毕竟不同
关
于无生命、无思想的火车。思想:回归纯朴恬静的
大自然,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侵蚀和污染。
阅读本文,文章那清新朴素的文字所展现的迷人 风光和作者的宁静心境,使我们的心灵顿时离却尘世
本
课 的喧嚣,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生存的疲惫,使我们在人
栏
目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描绘中重新获得生活智慧的启
开
关 迪,重新找回灵魂安宁的居所。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 种原生态的自然,因而他笔下的自然令人身心愉悦, 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与质朴的自然观相呼应, 梭罗运用朴素的语言,保持了文章的嫩绿和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