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 精析

神的一滴[美] 梭罗①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尤其是开头一句,是对全文的一个重要概括,极富哲理。
作者惊叹道:“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并运用了“大地的眼睛”的精彩比喻。
“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
这种开篇即高扬起赞叹的调子,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它让读者感受到,文章是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古往今来,描写湖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梭罗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湖人格化了,他拒绝把瓦尔登湖看成是自己情感的载体,而是将湖视作一种高贵的富于人格魅力的存在,不把它看成人类审美情感投射的对象或情感的附庸。
作者先是普泛地赞叹湖,然后引入对具体的瓦尔登湖的描述。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湖与人的天性的参照关系的表述非常独特。
梭罗认为,大自然的美也在塑造着人类审美的眼光,并映衬着人类的心灵世界。
1、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导问:(1)第一节中的湖是不是瓦尔登湖?(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什么?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1)不是。
这里的湖是广泛意义上的湖,当然这里的湖也包括瓦尔登湖。
(2)比喻。
这个形象传神的比喻,将湖人格化了。
(3)“最有表情的姿容”具体指湖是眼睛,树木宛如睫毛,群山和山崖似眉毛,写出了湖的共性美。
蕴含作者对大自然美的享受和赞颂。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神的一滴主要内容

神的一滴主要内容
(原创版)
目录
1.神的一滴的背景和起源
2.神的一滴的主要内容
3.神的一滴的象征意义
4.神的一滴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神的一滴的背景和起源】
《神的一滴》是一部关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在这个故事中,神明们在天地间创造了万物,让世界充满了生命。
在他们完成创世之后,神明们决定留下一滴代表他们力量的神水,这滴水被称作“神的一滴”。
【神的一滴的主要内容】
“神的一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项重要宝物。
据说,这滴水拥有神秘的力量,可以让拥有者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为了保护这滴神水,神明们在它周围设置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使得普通人无法接近它。
然而,有一天,一位勇敢的少年决定挑战神明们的规定,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地拿到了“神的一滴”。
少年在得到神水之后,发现了它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他决定利用这股力量,帮助人民解决各种问题。
【神的一滴的象征意义】
在《神的一滴》这个故事中,“神的一滴”象征着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智慧和力量的向往。
它代表着神明们的力量和智慧,也是人类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神的一滴的影响和价值】
《神的一滴》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和勇气,获取神明们的智慧和力量,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神的一滴

混浊 hùn 吞噬 shì
涟漪 yī 一泓 hóng
深邃 suì
一瞥 piē 引擎 qí ng
móu 未雨绸缪
miù 缪斯女神 纰缪
缪
Miào 姓
谬miù 廖Liào
寥liáo
戮 lù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每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 语句,表达了哪些情感?
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有所感触,让你感 到喜欢。请划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 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以为我拥有阳 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 们。(第二段)
分析: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 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 虚空的富有。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 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 自己天性的深浅。(第一段)
分析: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 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 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 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 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 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第1段 礼赞 总写湖在作者心中的感觉
第2段 迷恋 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
神 的 一 滴
描述人类对生态破坏的行为 愤怒 第 3段
及其恶果
第4段 惊喜 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第 5段
敬仰
回溯瓦尔登湖的诞生,揭露 它的天性 总结全文,点出主题
第 6段
浅析《神的一滴》

8 g ∞
< _
麓析《 种 的 一
苏教版高 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 “ 像 山那样思考” 专题 中的几篇文 章都是从 大 自然 出发 , 或抒 发人 生 感悟 , 或探讨 生命哲 理 。而 《 神 的一滴 》 就属 于其 中
滋养 , 完全地享受内心、 生命 的舒 展 。一个人徜 徉 自
得, 独 与 天地 精 神 相 往 来 。 文 中说 : “ 一 个 夏 天 的 上 午, 我 先 把 船划 到 湖 心 , 而后 背靠在 座位 上 , 似 梦 非
梦地漂流着 , 直 到船撞在沙滩 上 , 惊 醒的我才欠起 身 来, 看看命 运已把我 推送 到哪一 个岸 边来 了。 ” 品味
一
幕幕丑剧正在上演 : 电锯 声 压 过 了 鸟 鸣 , 油 渍 漂 浮
体。
在清澈的湖水上 ……而 瓦尔登 湖又是 神 奇的 , 它 的 神 秘 和 活 力 再造 了 自己 , 一 切 又蓬 勃 生 长 了 , 生命得 以继 续 繁 衍 。梭 罗 不 禁 感 叹 自然 的奇 妙 , 与 瓦 尔 登 湖 一 起 享 受 着这 内在 创 造 的喜 悦 。
文章第二小节 “ 我 宁 愿 把 一 天 中最 宝 贵 的 光 阴
将 一个 风姿 绝 异 、 充满活力 、 庄 严 纯 洁 的 瓦 尔 登 湖 与 读 者 一起 共 赏 。
第一小节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成 “ 大地 的眼睛” , 梭 罗的 比喻形象生动 , 细致人微 , 把湖边 的树 木 比作 它 的睫毛, 四周 的森林 蓊郁 的 山比作它 的眉 。把湖
一
第 五小 节 里 , 梭罗把瓦尔登湖 比作“ 大 勇者 的 作 品” , 大 自然 的 又 一 圣 子 。这 圣 子 “ 没 有 一 丝 一 毫 的 虚伪” 。但 瓦 尔 登 湖 并 不 兀 自美 丽 , 而 是 以己及人 ,
赞美淀山湖风景的散文:神的一滴

赞美淀山湖风景的散文:神的一滴编者按:淀山湖是昆山的一处美丽的景点,那么淀山湖会有怎样的景色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神的一滴》这篇文章吧!淀山湖座落在淀山湖镇西南,东接上海,西靠周庄,拥有15公里湖岸线。
淀山湖是淀山湖风景区中最美丽、最生动、最富有表情的姿容。
淀山湖明眸善睐,是昆山的一汪眼睛。
昆山两大湖泊,南有淀山湖,北有阳澄湖。
湖边的树木宛如睫毛,在风中眨眼,婀娜多姿。
淀山湖也是昆山一颗闪亮的明珠,熠熠生辉。
淀山湖更是一幅水墨画,泼在烟雨迷蒙的江南,令人迷恋。
淀山湖是神的一滴。
有一位诗人说:“死守着农场不放,其实跟坐牢差不多的。
”那么,我们死守着100平米居室生活,也像是在坐牢。
唯有自由感受天地之大,才会收获快乐。
让我们深入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扰吧。
淀山湖是我们身边的风景,不必长途跋涉,不必舟车劳顿,不必远离家乡,不必住宿宾馆。
节假日,我们只需用一天的时间,旅居大自然,约会淀山湖,走进淀山湖,泛舟淀山湖。
看看挺拔的水杉,摸摸迎风的杨柳,问问沧桑的银杏,站在湖边,极目远眺,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临万倾之茫然”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之感。
取湖上之清风,纯粹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在湖面上消磨一些时光,拥抱阳光、空气、自由、快乐,恣意挥霍,忘却名利得失。
良好的休息就是人生一场盛宴,收获祥和自在无拘无束,人类的高贵精神得到最好的满足。
淀山湖是我们值得拥有的好去处。
淀山湖一年四季为全国各地游客敞开怀抱。
春天来到淀山湖,仿佛身临一千年前的岳阳楼,让人情不自禁吟诵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
”淀山湖是淀山湖镇的母亲湖,养育了淀山湖的百姓,灌溉了淀山湖的农田,美丽了淀山湖的风景。
春天的淀山湖,浓装淡抹总相宜,周边的田野仿佛是川剧演员的脸谱,仿佛是一幅绚丽的油画,泼墨成金,流光溢彩,富于变化。
神的一滴

第2段 迷恋 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
神 的 一 滴
描述人类对生态破坏的行为 愤怒 第 3段
及其恶果
第4段 惊喜 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第 5段
敬仰
回溯瓦尔登湖的诞生,揭露 它的天性 总结全文,点出主题
第 6段
写作特色:
1.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 神态
把湖比作“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 “大地的眼睛”。 把湖边的树木比作“睫毛一样的镶边”。 四周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 的眉毛”。
2.取景——善于变化,多角度展现了瓦尔登湖 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
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 方式,自然、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风光。
3.语言——质朴、凝练、意味深长
朴素的文字和细节化的的描述中,包含着 无尽的哲思。 文字是从作者内心流淌出来的一泓清泉。
缪
Miào 姓
谬miù 廖Liào
寥liáo
戮lù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每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 语句,表达了哪些情感? 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有所感触,让你感 到喜欢。请划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题目是”神的一滴”,而文章最后也说”这 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为什么?
第1段 礼赞 总写湖在作者心中的感觉
神的一滴
梭罗
梭罗(1817-1862)
美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毕业于 哈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 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中当助手, 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独自跑 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林, 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1862年 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年44岁。 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强 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与孤 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年出版了 《瓦尔登湖》。
《神的一滴》_贺明娟

《神的一滴》教案【教案背景】《神的一滴》为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因其思想内涵深刻和语言的清新优美而倍受师生欢迎。
在作者梭罗的思想引领下,人们往往能够进入一个静谧、令人神往的境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的安宁与归宿。
因此,深入挖掘文本内蕴,联系工业社会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悟,既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教学课题】《神的一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标题“神的一滴”的深刻内涵。
能力目标:欣赏品味课文中有韵味语言,学习文章质朴本色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爱,谈谈本文带给我们的沉思。
【教材分析】《神的一滴》节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以“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起笔,写了置身瓦尔登湖的感受,又对瓦尔登湖遭到工业文明破坏表示痛惜,当人们返回大自然时,仿佛回到人类的原始状态,发现人的最初本性。
文章的写作特征体现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灵特征,要从整篇文章所传达出的情绪中去把握和领会。
结尾处的一首小诗,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也是作者思想的升华。
小诗解释了“神的一滴”的真正含义。
在这里,瓦尔登已然成了一座闪着迷人光华的精神宝塔。
梭罗赋予瓦尔登独特的含义:自然、纯净、神圣。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家门口的那条小河,你曾跑到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嬉戏;也许你还时常怀念村后的一方池塘,你曾坐在那洁净的岸边钓起水里的一条条小鱼。
记忆中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小河总是碧波荡漾。
可是曾几何时,你看到家乡垃圾漂浮的河面了吗?你又发现干涸的池塘已被夷为平地了吗?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总是痛心不已。
“大自然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有人类破坏的影子。
”在工业文明的破坏下,有一个神圣的湖泊,以顽强的自我修复力向世间证实着它的不朽。
让我们跟随梭罗的足迹,去感受瓦尔登湖的魅力。
二.关于作者和瓦尔登湖/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D%DF%B6%FB%B5%C7%BA%FE%CD%BC%C6%AC&in=15750&cl=2&lm=-1&st=&pn= 2&rn=1&di=76405563180&ln=2000&fr=&fm=&fmq=1332070942250_R&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9&-1&di1097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
《神的一滴》课件

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启发与思考
02
读者认为作品给予了他们许多启示,引发了他们对生命、自然
和存在的思考。
推荐与传播
03
许多读者积极推荐该作品,并传播其思想和文化价值。
06
结语
总结全文
总结了《神的一滴》的主要内 容和主题,强调了作品所表达 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神的一滴》课件大纲
• 绪论 • 主题分析 • 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 • 作品评价 • 结语
01
绪论
作者介绍
梭罗
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自然 主义者
主要作品
《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 从》等
作品背景
19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工业革 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人们追
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生活。
梭罗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 的幸福,选择了隐居瓦尔登湖畔 ,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独居生活。
表达了对作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怀念和追思。
THANKS
感谢观看
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神的一滴 》的灵感来源。
作品概述
《神的一滴》是美国作家梭罗的 经典散文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
一。
作品以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 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湖光山色 、草木虫鱼,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 为其文学艺术价值的巅峰之作。
02
主题分析
伏笔设置
作品中巧妙地设置伏笔, 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象征手法
自然象征
作品中的自然景象往往具有象征 意义,暗示着人物内心的情感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背景本文选自梭罗《瓦尔登湖》,《瓦尔登湖》被评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之首,是美国人的“圣经”。
原文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游弋的时候,它的四周完全被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着,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猢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船只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
湖岸边的山太峻削,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才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在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
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徜佯了,不可能在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鸟儿歌唱?现在,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都没有了,村民本来是连这个湖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如今却想到用一根管子来把这些湖水引到村中洗碗洗碟子了。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然而,它任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
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几乎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
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
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瓢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火夫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
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
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那引擎上的油腻了。
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本文是苏教版教材中课文)作者简介梭罗(1817--186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家、思想家,生长在康科德村。
二十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两年,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后转入写作。
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拿了一柄斧头,跑到瓦尔登湖畔,亲手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下。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
而余下的时间里,他就常常在瓦尔登湖畔沉思冥想,两年后才重返康科德镇,继续写作生涯。
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
一百多年后,《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字词蓊郁wěng游弋 yì甬道yǒng挥霍huò黑魆魆xū混浊 hùn吞噬 shì譬喻pì涟漪yī徜徉 cháng yáng 一泓hóng 瞥见piē引擎 qíng 深邃suì慵懒yōng析题文题化用于一句诗“海是神的一滴泪”形象的写出了瓦尔登湖澄澈明眸,它是神的杰作,由衷的表现出作者对瓦尔登湖的喜爱。
文章赏析品味语言,体悟情感文中有哪些语句最让你有感触,请划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参考:在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将湖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湖被人格化了)(补充写景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以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他们。
”参考: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可以挥霍但不觉得虚空的富有。
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梭罗曾经说过:“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3、“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参考:这种创造的喜悦是复杂的,它包含有对瓦尔登湖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以及他对自然美痴迷和敏感时的喜悦。
4、仔细阅读文中小诗,品味其含义:参考:诗节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
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5、“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参考:梭罗认为,瓦尔登湖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
这实际上已经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
补充鉴赏语句。
1、“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面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
”参考:是说从西端高处看瓦尔登湖,它的样子如同一个圆形剧场,四周的山林风物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因时而变,如同戏剧上演。
2、“一个夏天的上午,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似梦非梦地漂流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醒的我欠身起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参考:宁静、美丽的瓦尔登湖是作者那样陶醉,躺在它的怀抱里作者俨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世俗的一切羁绊,像来到另一个世界,直到船撞在沙滩,才重新回到人间,那是一种怎样悠远的生命感。
文中饱含无尽的哲思,引人遐想。
3、“这是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参考: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
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
4、““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他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参考:几个修饰语“恶魔似的”“震耳欲聋的”“肮脏的”,措辞严厉,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自私地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之情5、“它仍然顽强的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
”参考:此句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得短暂、易变而虚幻。
6、“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参考:虽然瓦尔登湖遭受了很多人类亲手制造的磨难,但它依然年轻、依然充满神秘与活力。
在作者眼里,瓦尔登湖俨然一位纯洁神圣、青春永驻的女神。
岁月的流逝、人世的不测丝毫不能使她衰老,这种永恒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博大。
问题探讨:“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参考:当人类日益膨胀的物质追求吞噬着原本优美的自然风景,也吞噬着人类自身美好的天性时,瓦尔登湖就像“一双明亮的眼睛”,以它纯洁、深邃和永久的神秘和活力,让人类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真实的天性。
所以,不管是神的一滴泪,一滴血还是一滴汗水,瓦尔登湖在作者眼里都是神圣、庄严的一滴,是“神性”的一滴。
小结:面对梭罗清新自然的文字,其实就像面对一汪宁静清澈的瓦尔登湖,从那儿我们可以反观出自己的内心曾经有过的种种芜杂和浮躁,反观出我们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种种奢华和虚荣。
阅读《神的一滴》的意义也就在此,如果我们能像梭罗一样,在喧嚣的年代里,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必定可以拥有一个像瓦尔登湖水一样明澈的人生。
“(它)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探究:人们在谈及梭罗的时候,喜欢与中国的著名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
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的归隐生活,除了年代上的差异,在隐居的目的等方面也有着不少实质的区别。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