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中的瓣膜出现异常,常见的包括二尖瓣膜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脱垂等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水肿等等。
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钙化、纤维化和萎缩等多种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钙化是最常见的一种。
钙化是指瓣膜受到一些刺激后,会出现类似于骨质钙化的过程。
一旦发生钙化,瓣膜就会变得硬化,丧失弹性,甚至不能正常地关闭和开启。
这样,就会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引起各种症状和并发症。
除了钙化外,纤维化也是心脏瓣膜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纤维化是指瓣膜的结缔组织增生、变硬、变厚,失去原有的柔韧性,从而不能正常开启和关闭,深入影响心脏的功能。
此外,瓣膜都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而这些细胞的萎缩和坏死也是瓣膜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当瓣膜细胞发生坏死时,瓣膜的结构就会出现异常变化,甚至会裂开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二、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病例,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控制食物、锻炼、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降低病情进展的风险。
比如,对于二尖瓣膜狭窄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洋地黄、ACEI等药物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而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则可以通过限制体力活动,控制血压等方式缓解病情。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修复或替换瓣膜。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膜置换、二尖瓣膜狭窄介入治疗等等。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瓣膜疾病带来的严重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 介入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导管和一些器械在体内进行的治疗方式,比如瓣膜置换手术、腔内瓣膜置换术等等,这些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更为微创、安全和有效。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什么【健康小知识】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文章导读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除了要注意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之中外也要注意生活中的护理保养,正确的服用一些抗风湿药物,加强身体的锻炼可以提高抗病能力,这也是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根本。
(一)家庭养护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已经确诊,应当住院治疗。
若无风湿活动、心力衰竭和亚急性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病,也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养护。
(二)注意事项
⒈服用抗风湿药物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应在饭间给药或同时给胃舒平3片服用。
⒉服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服药期间若出现厌食、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师。
一旦确定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应服10%氯化钾溶液10毫升,1日3次。
若。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法和相关知识。
一、临床症状和体征心脏瓣膜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疲劳、心悸和晕厥等。
体征上,医生可能会注意到心率和呼吸率的增加、杂音、水肿和颈静脉充盈等。
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常规检查之一。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电图通常会显示一些特征性改变,如心肌肥厚、心房扩大、心室肥大等。
这些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瓣膜病。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瓣膜的形态、运动和功能。
通过超声心动图,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否存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异常病变。
四、心瓣膜血流动力学检查心瓣膜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通过测量心脏瓣膜区的血流速度和压力梯度来评估瓣膜病变的程度。
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心瓣膜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包括左心导管造影和心瓣膜狭窄面积的计算等。
五、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查方法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炎症标志物、抗核抗体等,帮助判断病因。
心脏磁共振和心脏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心脏图像,对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进行详细评估。
六、综合判断在进行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以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病史,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
结语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诊断方法多种多样。
临床医生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可以对心脏瓣膜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脏瓣膜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定义:心脏瓣膜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心脏和大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瓣膜性心脏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性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
饮食:1、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罐头食品,宜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以维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如瘦肉、豆腐、蛋、鱼等。
2、发热患者多饮水,预防出汗引起的脱水。
3、患者心力衰竭时,宜低钠饮食,限制水分。
4、保持排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休息与活动:1、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程度以活动后不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或休息数分钟后能缓解为限,出现眩晕、晕厥应立即平卧,并及时传呼医护人员。
3、房颤病人还应注意防止屏气和突然用力,剧烈咳嗽,以减少血栓脱落机会,预防栓塞。
用药指导:1、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者,在使用前测脉博,若脉率<60次/分,应停药,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视等毒性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停药。
2、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应注意补钾,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韭菜等。
出院指导:1、该病需长期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有手术适应症者建议早期择期手术。
2、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受湿,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复发。
3、在接受牙科治疗,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正在服用抗凝剂,应预防性使用抗感染治疗,注意休息,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4、育龄妇女应注意避孕,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5、长期服用地高辛病人,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且应在每日同一时间服药,并不可因少服1次药而自行加服1次,因为两次剂量间隔太近,易产生蓄积中毒。
6、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后不好转或出现腹胀、纳差,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
心脏瓣膜病的健康教育

心脏瓣膜病的健康教育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影响心脏瓣膜功能的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心脏瓣膜病,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病的类型、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心脏瓣膜病的类型心脏瓣膜病包括二尖瓣病、主动脉瓣病、三尖瓣病和肺动脉瓣病等。
其中,二尖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二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发生退化或损伤,导致血液逆流,引起心脏负荷增加和功能受损。
二、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老年性变和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不同类型的心脏瓣膜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也存在差异。
三、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常常与心脏功能障碍相关,包括气短、乏力、胸闷、心悸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前区疼痛、心脏杂音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心脏瓣膜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
手术治疗常常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以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对瓣膜进行扩张、置换等操作,以改善瓣膜狭窄或逆流。
五、心脏瓣膜病的健康教育指导1. 预防心脏瓣膜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锻炼、保持正常体重、避免烟草和酒精等有害因素。
2. 早期识别和就诊: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早期症状。
3. 药物治疗合理使用:遵医嘱服用药物,按时复诊,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4. 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指导,包括适度活动、饮食调理和药物维护等。
总结:心脏瓣膜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对心脏瓣膜病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简介本诊疗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指导。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影响着大量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管理该疾病的关键。
诊断心脏瓣膜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 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的评估。
2. 心电图(ECG):检测心脏电活动,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病的一些特征。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4.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病的炎症指标和相关风险因素。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瓣膜修补或瓣膜置换手术。
3. 经导管介入治疗: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可采用经导管方法进行瓣膜修复或瓣膜置换。
预防与管理预防心脏瓣膜病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定期的体检和心脏评估也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定期随访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脏疾病,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预防病情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诊疗指南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准则,但请注意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中文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中文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影响心脏瓣膜功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心脏瓣膜病,医学界制定了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概述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流动受阻或逆流的疾病。
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二、诊断标准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心悸、气促、乏力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杂音和心脏扩大。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等明确诊断。
三、治疗原则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心脏稳定、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病情和病因而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心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
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严重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瓣膜置换术、瓣膜修复术等。
六、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部分病情较轻或高危手术患者。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瓣膜扩张术、瓣膜置换术等。
七、术后护理心脏瓣膜病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包括术后监测、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以提高康复效果。
八、预防与控制心脏瓣膜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包括积极治疗心脏病、注意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尤其对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预防风湿热的发生非常重要。
九、遵循管理指南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是医学界对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权威指南,患者和医生都应该遵循指南进行治疗。
同时,管理指南也会根据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进行更新和修订。
结语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瓣膜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瓣膜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导语:我们知道的额,一旦病人有慢性风湿病的时候,那么心脏往往也是比较容易有损害的了。
一旦病人已经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时候,那么这些病人往
我们知道的额,一旦病人有慢性风湿病的时候,那么心脏往往也是比较容易有损害的了。
一旦病人已经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时候,那么这些病人往往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的了。
这时候病人还比较容易有并发症,比如并发风湿性咽喉炎,或者并发风湿性关节炎。
那么到底瓣膜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瓣膜心脏病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
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病。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种而有差别。
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反复咳嗽及头晕等。
严重者有咯血、晕厥、心前区痛、浮种、腹水等。
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而猝死。
患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
体检心前区可闻及心脏杂音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化验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心电图、X线胸部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明确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
风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以房颤较常见。
近20年统计,发生心律失常者占全部风心病的31%,几乎全部见于二尖瓣病变,其中以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较多见,约占39%,其余依次为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分别约占27%、20%和14%,而主动脉瓣病变则无一例。
按病变分析,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可高达75%;晚期严重二尖瓣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方式
• 二尖瓣闭式扩张 • 二尖瓣修补/置换
置换指征: 严重 MS + 心功能 III-IV 中度二尖瓣返流 老年和瓣膜钙化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二尖瓣结构异常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关闭不全 1: 瓣环异常:
感染; Marfan’s 综合症; 退形性病变; 2: 瓣叶:前叶/后叶病变:
风湿; 感染; SLE 3: 腱索病变
肺动脉高压 有肺水肿发作 心房颤动 (持续/反复发作) • 血栓栓塞病人 (系统栓塞/肺动脉) • 严重 MS (瓣膜适合球囊扩张/手术)
Catheter Balloon Commissurotomy
PBMV: Mild or Sever MS, pliable non-calcified valve and without important mitral regurgitation.
Bicuspid: 27%
Postinflammat ory: 23%
Age>70
Pathology
A, 正常瓣膜. B,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C, 风湿性主动脉狭窄. D, 钙化主动脉狭窄 E, 钙化性老年主动脉 狭窄
LV收缩压 LV体积 LV功能失调
病理生理
主动脉狭窄 LV流出道梗阻
LVET
ECG
• LV Hypertrophy with secondary ST-T changes • Abnormal conduction: AVB, LBBB
Chest X-Ray
狭窄后扩张
Echo/Doppler
• Thickened and calcified AV
• VAO=430cm/s • Maximum
体查
周围血管征: • 点头征(de Musset sign): 头部随心跳而点头运
动 • 枪击音(Traube’s sign): 股动脉部位的枪击音 • 二重音(Duroziez’ sign): 压迫股动脉近端,可闻
及收缩期杂音,压迫远端,闻及舒张期杂音 • 毛细血管搏动(Quinke’s pulse) • 水冲脉 (Corrigan’s pulse, cannonball pulse)
预防栓塞
•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Xa因子抑制剂 INR: 2-3 (自体瓣), 金属瓣时可适当提高INR
• 在开胸换瓣手术时, 对有症状的AF患者应进行外科消融 • 暂无证据支持左心耳封闭预防血栓,除非作为射频治疗
AF的补充.
手术治疗指征
• 所有有重症状的病人(心功能III-IV级) • 所有轻度症状的病人 (心功能 II级) • 无症状的病人:
(左房扩大,肺动脉压迫)
• MS并发症的表现
并发症
• 心律失常: AF • 栓塞:系统 - 脑, 外周
肺动脉 • 急性肺水肿 • 右心衰竭 • 感染性心内膜炎
体征
• 二尖瓣面容: • 心脏:
触诊: 舒张期震颤; 叩诊: 心脏左侧扩大 听诊: S1, 舒张期隆隆性杂音; 开瓣音; 递增性,P2分裂 Graham-Steell 杂音
increase with exercise >20 mmHg; excessive LV hypertrophy.
主动脉返流(AR)
瓣膜疾病:
• 慢性: RHD, 亚细, 先天性 主动脉瓣脱垂 自身免疫性(强直性 脊椎炎)
• 急性: 亚细, 人工瓣撕裂
主动脉根部扩张:
• 慢性: 梅毒、Marfan’s 综合症, Valsalva窦瘤。
(mmHg)
> 1.0 25
0.7~1.0 26~50
<0.75 >50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 =1.6-2.6 cm2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主要是收缩期杂音和 Echo/Doppler
• 合并二尖瓣损害,考虑风湿性 • 青少年: 单瓣畸形, <65y: 双瓣畸形 • >70y: 退行性变或钙化 鉴别: • 其他瓣上-或瓣下主动脉狭窄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IIa: peak velocity >5.5m/s; severe valve calcification + peak velocity progression ≥0.3
m/s/year.
IIbC : markedly elevated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mean gradient
LV舒张压
AO压
心肌耗氧
舒张时间
心肌氧供
心肌缺血 左心衰竭
症状
• 劳力性气促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肺水肿)
• 心绞痛 • 晕蹶: 劳力性晕蹶前兆 • 猝死
体查
• 抬举心尖搏动 • S2减弱或逆分裂 • 可有S4 • 收缩期喷射音和吹风样杂音, 胸骨左缘
3rd-4th 肋间最明显, 伴有震颤,放射到颈 部 • 脉搏上升缓慢,细小而持续(Parvus et tardus)
疲乏无力 活动受限 心悸 (心律失常) 虚脱, 晕厥前兆, 晕厥
( 心输出量)
症状(cont)
• 休息 咳嗽, 喘息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咳血: blood stained, pink frothy, severe and profuse
(肺静脉压, 肺水肿/梗死, 支气管静脉破裂)
声嘶 (Ortner’s syndrome)
病因 • 风湿 (>90%) • 其它:
先天性 钙化/退形性变 结缔组织疾病: SLE, RA
病理
风湿心内膜炎(Aschoff’s 小体) 纤维组织沉积 纤维化/瓣膜钙化 瓣叶挛缩/腱索融合/瓣叶粘连 瓣口漏斗样狭窄
风湿性MS-病理标本
二尖瓣狭窄示意图
病理生理
≤1 cm² 二尖瓣狭窄
≥25 mmHg 二尖瓣口压差
瓣膜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解剖
介绍
• 定义: 瓣膜性心脏病指由于炎症、缺血、退形性变等 因素所致的心瓣膜的结构改变(如关闭不全 和狭窄)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 变。
• 受累瓣膜: 二尖瓣 (70%);二尖瓣+主动脉瓣 (20-30%) , 单 纯主动脉瓣 (2-5%)
Mitral Stenosis, MS
治疗
药物: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 避免中重度体力活动或竞争性运动 • 房颤时恢复窦性 • 避免强烈的扩血管和利尿
外科: 指征
• 严重狭窄: AVA<0.8, 左室-主动脉压差>50mmHg • 心绞痛, 晕蹶 • 左心衰
球囊扩张:
• 有手术指征但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者
经导管主动脉置放(ATVI)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 急性二尖瓣返流: 劳力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
体征
• 抬举性心尖搏动: 左下移位; 弥散;短促 • S1减弱; S2分裂; S3, S4 •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可有震颤,放射到腋
下 (风湿性) 或到心底部(后叶脱垂)
ECG
• LA扩大 • LV肥厚伴继发性ST-T异常 • Af
Chest Roentgenogram
• 急性: 主动脉夹层破裂。
LV容积
病理生理
主动脉瓣返流
每搏射血量 AO舒张压 有效SV(疲劳)
LV质量
收缩压
LVET
LVEDP
心肌氧耗
舒张时间
心肌氧供
心肌缺血
左心衰
症状
• 心悸: 感觉心跳
• 胸痛: 心绞痛 (20%)
• 呼吸困难: Exertional, Nocturnal, Orthopnea
可能代表机体对瓣膜上抗原的免疫反应
Age-dependent Etiology
Unicommissural 3%
Hypoplastic 3% Indeterminate 2%
Degenerative: 18%
Postinflammat ory: 25%
Bicuspid: 50%
Age<70
Degenerative: 48%
肺间质水肿 心脏扩大,左房及 左心耳肥大
Color Doppler Imaging
红色血流 表示血流方向 面对探头(舒张期充盈) 蓝色血流 表示血流方向 背离探头 (收缩期射流)
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判断
诊断/鉴别
• 诊断: 心尖SM + LA 和LV扩大 + Echo
• 鉴别: 根据SM TR: 柔和, 不超过左锁骨中线 吸气期增强 VSD: 全收缩期杂音 AS: 主动脉第一听诊区最强, 放射到颈部 左锁骨旁收缩期杂音: 生理性
gradient=77mmHg • Mean
gradient=49.4mmH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左室-主动脉压差平均>50mmHg,峰压差>70mmHg
Evaluation of Stenosis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严重狭窄
主动脉瓣口面 积(cm²)
平均左室-主动 脉压差
治疗
• 药物 主要降低后负荷: 扩血管: 硝普钠, ACEI 利尿剂; 洋地黄
• 手术: 二尖瓣重建 二尖瓣置换
• 指征: 所有有症状的病人和/或LV肥大的病人
valve repair should be considered (IIaC) in patients with flail leaflet and LVESD ≥40 mm; valve repair may be considered (IIbC) if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present: LA volume ≥60 mL/m² BSA and sinus rhythm 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n exercise (SPAP ≥60 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