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一、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

用“+”表示正数,用“-”表示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整数的中立元素。

负整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正整数的位置靠左。

整数的绝对值是去掉正负号的数值。

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1. 正数加正数: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仍是正数。

例如:3+2=5。

2. 负数加负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是负数。

例如:(-3)+(-2)=(-5)。

3. 正数加负数:正数加上负数,结果的符号取决于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绝对值取两数值的差的绝对值。

例如:3+(-2)=1。

4. 减法法则:加法的逆运算。

例如:a-b=a+(-b)。

三、正数和负数的乘法1. 正数与正数相乘,结果仍是正数。

例如:3×2=6。

2. 负数与负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例如:(-3)×(-2)=6。

3. 正数与负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例如:3×(-2)=(-6)。

四、正数和负数的除法1. 正数除以正数,结果仍是正数。

例如:6÷3=2。

2. 负数除以负数,结果为正数。

例如:(-6)÷(-3)=2。

3. 正数除以负数,结果为负数。

例如:6÷(-3)=(-2)。

五、温度与摄氏度的转换1.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关系:摄氏度 = (华氏度 - 32)×5/92.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关系:开氏度 = 摄氏度 + 273.15六、数轴上的表示和比较数轴是一个直线,用来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七、数的大小比较1.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数值大的数大。

2.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数值小的数大。

3. 正数和负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4. 对于绝对值相等的数,正数大于负数。

八、整数的应用1. 海拔的表示:地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地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

2. 温度的表示:摄氏度的正数表示高温,负数表示低温。

3. 钱的表示: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整数的运算1.1 加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是将两个整数的数值相加,符号取决于两个整数的符号。

- 整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是将被减数与减数的相反数相加。

1.2 乘法运算- 整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是将两个整数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决于两个整数的符号。

- 正数乘以正数等于正数,负数乘以负数等于正数,正数乘以负数等于负数。

1.3 除法运算- 整数的除法运算规则是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商的符号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相同。

- 除数不能为0。

第二章:小数的运算2.1 加减法运算- 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是先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加,注意进位。

- 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则是先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减,注意借位。

2.2 乘法运算- 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是先按整数的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 乘法运算的结果小数位数等于乘数和被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2.3 除法运算- 小数的除法运算规则是先将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的若干倍,使除数成为整数,然后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第三章:算式的变形3.1 移项- 当一个算式中含有多项,并且某一项的系数不为1时,可以通过移项的方式将此项移到等号右边。

3.2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是指将多项式中相同的字母指数幂的项相加或相减。

3.3 去括号- 去括号是指将含有括号的算式展开,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4.1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4.2 正方形- 正方形是具有四个边相等且两两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4.3 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是由无限多点连成的路径,没有长度和宽度。

- 线段是直线上两个端点之间的部分。

- 射线是直线上一个端点和无限远处的点之间的部分。

第五章:时间的计算5.1 时、分、秒的关系-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5.2 时、分、秒的加减- 时、分、秒的加减运算类似于整数的加减运算,注意进位和借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一、负数1. 负数:负数是小于0的数。

负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2. 正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

正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圆柱与圆锥1. 圆柱: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形成的几何体。

它的高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底面周长是圆柱的高。

2. 圆锥:圆锥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几何体。

它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半径,底面周长是圆锥的高。

3.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它的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计算公式为:S=2πr²+ch。

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c是底面周长。

4. 圆锥的表面积:圆锥的表面积包括它的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计算公式为:S=πr²+ch。

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c是底面周长。

三、比例1. 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如果a:b=c:d,那么我们说a和c成比例,b和d成比例。

2. 比例的性质:如果a:b=c:d,那么a/b=c/d;如果a/b=c/d,那么a:b=c:d。

3. 解比例: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数。

例如,如果a:b=c:d,已知a=3,c=5,可以求出b和d的值,使比例成立。

4. 正比例和反比例:如果两个量成正比,就是说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如果两个量成反比,就是说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就减少;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就增加。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例如,如果图上距离是1cm,实际距离是50km,那么比例尺就是1:。

以上就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概念和应用公式,多做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笔记1. 整数1.1 整数的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用符号表示,如+3、-5、0。

1.2 整数的比较比较整数时,可以利用数轴或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1.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相同符号相加减、异号相减的规则。

1.4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的乘法遵循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则;整数的除法根据除数和被除数的符号确定商的符号。

2. 分数2.1 分数的概念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数可以表示部分和比例。

2.2 分数的比较比较分数时,可以通过通分后的分子进行大小比较。

2.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按照通分的原则进行,即将分母改为相同的数再进行运算。

2.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乘法只需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以倒数的形式。

3. 小数3.1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带有小数点的数,可以用于表示精确的数值。

3.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字的读法。

3.3 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小数大小时,可以通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3.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对齐小数点再进行运算。

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 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

4.2 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数据的整理包括制作表格、绘制图表等方式,便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4.3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分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笔记,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笔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笔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笔记:
1. 负数: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能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 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4. 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能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5. 正比例和反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用正反比例解决简单的问题。

6. 统计: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

7. 数学广角: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法进行逻辑推理,体会假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以上仅为基础内容,具体的教学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以教学大纲为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数与代数1.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运算。

2.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分数相等的判断、分数的比较、分数的简化和扩展、分数的运算。

3.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表示、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和分数、小数和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数的运算。

4.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的概念、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等式两边乘除相等、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

5.算术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算法则、多位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倍数和约数。

二、图形与空间1.多边形的认识:图形的种类、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性质。

2.直角和特殊角:直角的认识、直角和其他角度的比较、锐角和钝角、特殊角度的性质。

3.四面体和正方体:四面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四面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四面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4.平面镜像和轴对称:平面镜像的概念、轴对称的概念、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性质、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应用。

三、统计与概率1.图表和统计:图表的含义和作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柱状图等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概率的认识:概率的定义、事件的概念、常见的概率问题、取球和掷骰子等概率实验。

3.常见的计数方法:组合计数法、排列计数法、计算方法的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学习、练习题以及实际应用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负数。

1. 负数的认识。

- 定义: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用“ - ”表示,如 - 1,- 2等。

- 在温度计上,0上面的刻度表示正数,0下面的刻度表示负数。

- 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和支出、上升和下降等。

-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 - ”不能省略。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0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比0大。

- 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二、百分数(二)1. 折扣。

-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是原价的80%。

- 计算折扣后的价格:原价×折扣数 = 现价。

- 已知现价和折扣数,求原价:现价÷折扣数 = 原价。

2. 成数。

-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10%。

-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

3. 税率。

-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 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

- 已知应纳税额和税率,求收入:收入 = 应纳税额÷税率。

4. 利率。

- 单位时间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 利息 = 本金×利率×存期。

- 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三、圆柱与圆锥。

1. 圆柱。

- 圆柱的认识。

- 圆柱有两个底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相同。

- 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展开后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

-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即S侧=Ch。

- 底面积 = πr²,所以圆柱表面积S = 2πr²+2πrh。

- 圆柱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即V = Sh = πr²h。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与圆锥》课堂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与圆锥》课堂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圆柱与圆锥》课堂笔记一、圆柱的表面积1.定义: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

2.计算公式:S = 2πr(h + r)。

其中,S代表表面积,r是底面半径,h是高。

二、圆锥的表面积1.定义:圆锥的表面积是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和。

2.计算公式:S = πrl + πr²。

其中,S代表表面积,r是底面半径,l是母线长。

三、圆柱的体积1.定义:圆柱的体积是圆柱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2.计算公式:V = πr²h。

其中,V代表体积,r是底面半径,h是高。

四、圆锥的体积1.定义:圆锥的体积是圆锥底面积与高的三分之一乘积。

2.计算公式:V = (1/3)πr²h。

其中,V代表体积,r是底面半径,h是高。

五、圆柱与圆锥的差异1.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2πr(h + r),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πrl+ πr²。

2.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πr²h,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为(1/3)πr²h。

3.形状:圆柱是一个上下底面相等的圆形,而圆锥则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4.应用:圆柱和圆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机械、化工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了解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笔记1.正、负数是用来表示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像+3.5,+7,……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1,-2,-1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2.在写正数时,加“+”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也要省略不读;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4.像()这样能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

5.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6.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

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

7.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可以先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在根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如8>6,所以-8<-6。

1.圆柱有2个底面和1个侧面三部分组成。

它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4.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5.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6.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7.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1条高。

8.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9.圆锥的体积字母公式:V圆锥=1/3V圆柱=1/3Sh.10.圆:半径=直径÷2=圆周长÷圆周率÷2,字母公式:r=d÷2=c÷π÷2。

圆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字母公式:c=πd=2πr.圆面积=圆周率×半径²,字母公式:S=πr².像-18,-300,-5/8,-4.5,……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像18,300,5/8,4.5,……这样的数叫做正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负数都比正数小。

在数轴上,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而且面积大小相等。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这个图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这个图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或V=πr²h.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为V=Sh.求无盖圆柱形水桶的铁皮面积要用公式2πrh+πr²,求水桶容积用公式πr²h.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即V圆锥=1/3V圆柱=1/3Sh.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1高。

把一个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削去部分的1/2.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体,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长方形。

在生活中,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大于负数。

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图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这个图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一条高。

把一个圆柱形木块削成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的2/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等于高,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把一个圆柱切成任意的两部分,则表面积增加,总体积不变。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1/3.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16,20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例如:+16,+3/8,+6.3等(也可以省去“+”)。

+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是负数。

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8在-6的左边,所以-8<-6,8>6,但是-8<-6,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

负数都比正数小。

圆柱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切开拼起来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V=πr²h.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V圆锥=1/3V圆柱=1/3Sh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表示两个量相除,它有两项,即前项、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两个外项。

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两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字母关系式为y/x=k(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关系式为x×y=k(一定)。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按表现形式分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按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来分比例尺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运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1.确定比例尺2.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3.画图 4.标出所画图的名称和比例尺。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二算,三画。

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y/x=k(一定)来表示。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y/x=k(一定)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则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在“单价×数量=总价”中,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当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圆锥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比例。

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幅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比。

图上距离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距离。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人的身高和跳高的高度不成比例。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当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和变长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比例。

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y/x=k(一定)水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例。

如果长方形的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两种相连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两,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