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一)

一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

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

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

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

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

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

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

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

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

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

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

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

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三)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

地瓜又丰富了”,我说:“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妈妈说:

“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

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

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

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

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

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妈

妈说:“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6年级下册数学日记(四)

那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说了这的样一句话:“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简短而意味深长。

六年级的上半个学期,我们学习用正比例解应用题。通过书上的几个例题的学习,我们得出了:正比例图象都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时,范安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可能

是上下起伏的折线而一定是直线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便是在为她

解答困惑中度过的。争论了一会儿,我也有点儿困惑了。我发现别

的同学也略显困惑。老师让范安琳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我们这才明

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数轴上的数据不按顺序排列,那图象就不会呈

直线上升或下降。原来范安琳是忽略了数轴的特点。

这件事不就验证了那句话吗?课堂上因为她的一点错误,而使全

班对数轴与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还使我认识到,错误不可怕,

重要的是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解决。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因担心出错而踯躅不前——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