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实验35 汞膜电极快速极谱法测定镉和锌.ppt
仪器分析课件ppt

(敏感膜)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 离子的活度也一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E
E
RT nF
ln ai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结构
1.晶体膜电极
结构:(氟电极) 敏感膜:(氟化镧单晶): 掺有EuF2 的LaF3单晶切片; 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管内) 内参比溶液:0.1 mol/L NaCl + 0.1 mol/L NaF 混合溶液
2.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
在恒电流或控制电位的条件下,被测物在 电极上析出,实现定量分离测定目的的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
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析出的物质量通常可 以用称重的方法来确定。
库仑分析法: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由电解过程中电极 上通过的电量来确定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量。
电流滴定或库仑滴定:
在恒电流下,电解产生的滴定剂与被测物 作用。
饱和甘汞电极(SCE) 饱和溶液 +0.2438
温度校正,对于SCE,t ℃时的电极电位为:
Et= 0.2438- 7.6×10-4(t-25) (V)
银-氯化银电极:
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即构 成了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AgCl + e- == Ag + Cl半电池符号:Ag,AgCl(固)KCl 电极电位(25℃): EAgCl/Ag = EAgCl/Ag - 0.059lgaCl-
E膜 = K - 0.059 lgaF- = K + 0.059 pF
高选择性,需要在pH5~7之间使用,
pH高时: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 pH较低时:溶液中的F -生成HF或HF2 - 。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ppt

0.5 mL 0.1 mol ·L-1 AgNO3+2 mol ·L-1NaOH 棕↓
2 mol ·L-1HNO3 棕↓溶解
2 AgNO3 +2 NaOH→Ag2O(s)+ 2Na NO3 +H2O
Ag2O(s)+2 HNO3→2AgNO3+ H2O
2 mol ·L-1氨水 棕↓溶
Hale Waihona Puke Ag2O(s)+ 4NH3+ H2O →2[Ag(NH3)2]+ +2 OH-
❖ 在所得的溶液中,滴入几滴40%KOH溶液, 再与氨水反应,观察沉淀的颜色。
0.5 mL 0.2 mol·L1Hg(NO3)2滴加0.2 mol·L-1KI溶液
金红↓ Hg2++2I-→Hg I 2(s)
之后溶 解
Hg I 2(s) +2I- → [Hg I 4]2-
滴入几滴40%KOH溶 液再与氨水反应
无色 CuCl (s) + 2NH3 →[ Cu (NH3)2]+ 溶液
3 mL浓盐酸
?溶 液
CuCl (s) + HCl(浓) → [CuCl2]-+H-
3. 碘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
❖ 在盛有0.5 mL 0.2 mol ·L-1CuSO4溶液的试管中,边滴加0.2 mol ·L-1 KI溶液边振荡,溶液变为棕黄色(CuI为白色沉淀、 I2溶于KI呈黄色)。再滴加适量0.5 mol ·L-1 Na2S2O3溶液,以 除去反应中生成的碘。观察产物的颜色和状态,写出反应式。
在0.5mL 0.2 mol ·L-1 Hg(NO3)2溶液, 滴入1滴金属汞
Hg2+ +Hg → Hg22+
铜、锌、铅、镉测定作业指导书

8.6.4 根据表4选择波长和调节火焰,吸入硝酸溶液(6.7),将仪器调零。吸入空白工作标准溶液或样品,记录吸光度。
表4
元 素
特征谱线波长,nm
火焰类型
铜
锌
铅
镉
324.7
213.8
283.3
228.8
乙炔-空气,氧化性
乙炔-空气,氧化性
乙炔-空气,氧化性
1 目的
准确检测水质中的铜、锌、铜、镉,为各种环境状况分析提供合理依据。
2 定义
2.1 溶解的金属:未酸化的样品中能通过0.45μm滤膜的金属成分。
2.2 金属总量:未经过滤的样品经强烈消解后测得的金属浓度,或样品中溶解和悬浮的两部分金属浓度的总量。
3 采样和样品
3.1 用聚乙烯塑料瓶采集样品。采样瓶先用洗涤剂洗净,再在硝酸溶液(6.6)中浸泡,使用前用不冲洗干净。分析金属总量的样品,采集后立即加硝酸(6.1)酸化至PH1~2,正常情况下,每1000ml样品加2ml硝酸(6.1)。
注:①如果单独测定铅,最佳萃取PH为2.3±0.2。
②样品中存在强氧化剂时,可能破坏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萃取前应去除。
③有些金属离子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酸铵的络合物不稳定,萃取操作时要避免日光直射和避开热源。
13.4.2 根据表4选择波长和调节火焰,吸入水饱和的甲基异丁基甲酮(11.5),将仪器调零。吸入空白、工作标准或试份的萃取有机相,记录吸光度。
5 原理
将样品或消解处理过的样品直接吸入火焰,在火焰中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
6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同位镀汞膜电极同时测定水中的铅和镉

同位镀汞膜电极同时测定水中的铅和镉王 静1,贺 鹏2,孙海林(1.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杭州 310052;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 100037)摘 要:基于汞修饰玻碳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水中铅和镉同时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位镀汞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铅和镉可得到灵敏的溶出峰,溶出峰衰减慢,电极维护周期间隔长,当沉积时间为150s时,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3%和1.40%,检出限分别为0.38μg/L和0.31μg/L,测定地表水及污染源废水铅和镉的回收率均接近100%,可用于地表水及污染源废水中铅和镉同时在线检测。
关键词: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铅;镉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5)06-0039-04图4 不同浓度铅和镉的溶出曲线线对应的浓度从下到上依次为10μg /L 、20μg /L 、30μg 50μg/L Pb 2+和Cd 2+溶液在同位镀汞修饰电极上的溶出曲线。
)图5 铅工作曲线图6 镉工作曲线3.4 同位镀汞修饰玻碳电极稳定性采用同位镀汞修饰玻碳电极进行铅和镉的同时检测,富集电位-1100mV(vs Ag/AgCl),富集时间150s,静止电位-1100mV(vs Ag/AgCl),静止时间10s。
清洗电位300mV(vs Ag/AgCl),清洗时间均为30s。
多次测试溶出峰如图7、图8所示。
初始测试时,铅和镉的溶出3.5 干扰离子考察常见共存离子对铅和镉的溶出测定的响,5mg/LZn 2+、1mg/LNi 2+,1mg/LAs 3+、1mg/LCr 6+对测量50μg/LPb 2+和Cd 2+无干扰。
当Cu 2+含量大于1mg/L时,铅误差为4.67%,镉误差为9.43%。
本实验测定样品时不需要加入任何掩蔽剂便可直接测定。
3.6 实际水样测试及加标回收实验取苍南地表水和黄石铝业污染源水样作为实验对图7 多次测量铅溶出峰电流的趋势图图8 多次测量镉溶出峰电流的趋势图测量次数测量次数声 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镉、铜、铅、锌 阳极溶出伏安法

HZ-HJ-SZ-0116
水质 镉铜铅锌的测定 阳极溶出伏安法(试行)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饮用水 地面水和地下水中的镉 铜 铅 锌 适用范围为 1~1000ìg/L
在 300s 的富集时间条件下 检测下限可达 0.5ìg/L Fe(III)干扰测定 加入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等使其还原为 Fe (II)以消除其干扰 氰化物亦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电解池中 加入 1mL 支持电解质的溶液 用水稀释至 10mL 按测定标准溶液的方法先测出样品的峰高 然后再加入与样品量相近的标准溶液 依相同的
方法再次进行峰高测定
7 结果计算
cx
=
(V
h ⋅cs ×Vs + V s )H − V
⋅h
式中 h 水样峰高 H 水样加标液后的峰高 C S 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ìg/L) VS 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测定所取水样的体积(mL)
注 可根据需要配制 100~1000ìg/L 10~100ìg/L 或 1~10ìg/L 的单标 或几种金属离子的混合标准溶
液
8 精密度与准确度 在 0.01mol/L 高氯酸底液中 含铜 铅 锌 镉浓度均为 20ìg/L 其 10 次测定结果的相
对标准偏差小于 9.1% 在 0.01 mol/L 高氯酸底液中 测定了北京自来水 长江水 汉江水 东湖水中铜 铅
(4) 如果使用玻璃碳电极 必须十分注意作好同位镀汞及使用后对电极膜表面的处理 并应对能同时 测定离子的浓度上限进行试验 以保证测定有较好的重现性 否则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准确度不好
(5) 在硝酸支持电解质中 对锌峰的前波影响较大 影响锌的测定 铅 镉两峰分不开 波形变坏 铜峰峰形好 灵敏度高 可用于定量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ppt课件

用碰撞反应池技术、稀释校正、采用
标准加入法等。 ppt课件
10
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所用试剂一般是酸类,包括硝酸、盐酸、过氧 化氢、高氯酸、硫酸、氢氟酸,以及混合酸如 王水等,纯度应为优级纯。其中硝酸引起的干 扰最小,是样品制备的首选酸。所用水应为去 离子水(电阻率应不小于18MΩ)。供试品溶液 制备时应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标准溶液的介质 和酸度应与供试品溶液保持一致。
• 固体样品:除另有规定外,称取样品适量
(0.1g~3g),结合实验室条件以及样品基质
类型选用合适的消解方法。消解方法有敞口容
器消解法、密闭容器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样
ppt课件
11
1. 标准品贮备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铅、砷、镉、汞、铜单 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10%硝酸溶液 稀释制成每lmL分别含铅、砷、镉、 汞、铜为1μg、0.5μg、1μg、 1μg、10μg的溶液。
ppt课件
12
2.标准品溶液的制 备:
01
02
3.内标溶液
的制备:
精密量取铅、砷、 精密量取汞标 精密量取锗、
镉、铜标准品贮备 液适量,用10%硝
准品贮备液适 量,用10%硝酸
铟、铋单元素
酸溶液稀释制成每 溶液稀释制成 标准分别含汞 用水稀释制成
1ng、5ng、10ng、 0ng、0.2ng、 20ng,含镉 0ng、 0.5ng、lng、 0.5ng、2.5ng、 2ng、5ng的溶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ppt课件
1
目录
1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2 干扰和校正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 注意事项
5 测定法
测定步骤 6
《高纯锌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 铅、镉量的测定 极谱法》

《高纯锌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铅、镉量的测定极谱法》编制说明《高纯锌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铅、镉量的测定极谱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文件工信厅科[2015]115号文件精神,由峨嵋半导体研究所起草《高纯锌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铅、镉量的测定极谱法》,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参加起草工作。
计划编号为2015-1025T-YS,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2017年。
二、编制过程(包括编制原则、工作分工、征求意见单位、各阶段工作过程等)本项目为行业标准《高纯锌》起草制订配套的行业分析方法。
1、本标准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性: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编写。
2)实用性:本标准是在峨嵋半导体研究所多年来的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咨询了多家相关单位的需求而制定出来的,本标准反映了高纯锌产品的杂质要求和国内外生产、贸易、商检的现有分析检测技术水平,适应于生产、贸易、终端使用。
2、工作分工标准起草小组经起草单位协商一致,分工如下:峨嵋半导体研究所制备试验所用的样品;峨嵋半导体研究所负责试验、起草标准文本;昆明冶金总院、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进行验证。
3、各阶段工作过程1)2016年3~4月,在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我们成立了《高纯锌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铅、镉量的测定极谱法》行业标准起草小组,明确起草人及工作任务。
2)2016年5~9月,工作小组分头收集相关信息,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分析方法确定了条件试验的内容和要求,并初步进行了条件试验,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工作组讨论稿。
经工作小组反复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标准讨论稿。
3)2016年10月组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3家单位进行分析方法标准的复验。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铅、镉、砷、汞、铜,所用仪器应符合使用要求(附录47)。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1.铅的测定(石墨炉法)测定条件参考条件:波长283.3nm,干燥温度100~120℃,持续20秒;灰化温度400~750℃,持续20~25秒;原子化温度1700~2100℃,持续4~5秒。
铅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铅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含铅(Pb)1µg的溶液,即得(0~5℃贮存)。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铅标准储备液适量,用2%硝酸溶液制成每1ml分别含铅0ng、5ng、20ng、40ng、60ng、80n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ml,精密加含1%磷酸二氢铵和0.2%硝酸镁的溶液0.5ml,混匀,精密吸取20µl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光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A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内,加硝酸3~5ml,混匀,浸泡过夜,盖好内盖,旋紧外套,置适宜的微波消解炉内,进行消解(按仪器规定的消解程序操作)。
消解完全后,取消解内罐置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至红棕色蒸气挥尽,并继续缓缓浓缩至2~3ml,放冷,用水转入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B法取供试品粗粉1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5~10ml,混匀,瓶口加一小漏半,浸泡过夜。
置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微沸,若变棕黑色,再加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适量,持续加热至溶液澄明后升高温度,继续加热至冒浓烟,直至白烟散尽,消解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转入50ml量瓶中,用2%硝酸溶液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同法同时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C法取供试品粗粉0.5g,精密称定,置瓷坩埚中,于电热板上先低温炭化至无烟,移入高温炉中,于500℃灰化5~6小时(若个别灰化不完全,加硝酸适量,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反复多次直至灰化完全),取出冷却,加10%硝酸溶液5ml使溶解,转入25ml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洗液合并于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