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制矫正幼儿行为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代币制的使用策略在小学生个案辅导中的思考与探索

代币制的使用策略在小学生个案辅导中的思考与探索

代币制的使用策略在小学生个案辅导中的思考与探索一位家长在一次座谈中谈到:为了孩子考试出高分,给予了考试满分一次,就去肯德基吃一餐的承诺。

上学期的一次数学单元考试,孩子考了满分,高兴地回家告诉他,并以命令的口气要求马上去肯德基店。

可当时风雨交加,怎么办?为了孩子得更多得满分和自己的威信、形象,只好冒雨前往。

这位家长的做法反映了当前绝大部分家长层面的做法。

这在教育孩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予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做法。

一个人渴了想喝水,就会产生寻找饮料的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直到找到饮料为止。

根据心理学原理,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

渴了,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水,想喝水是需要,需要产生找水的动机,动机引起个体找水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找到饮料这一目标。

需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食物、饮料、药品等。

还有一种是缺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心理及精神因素。

如成就感、荣誉感、受人尊重、艺术享受等。

当一个人缺乏这些东西时,就会感到身心不安,紧张或不舒服从而产生某种需要。

需要就会产生能够满足需要的动机,进而产生某种行为。

有时外部条件也会引起动机的产生。

如:一个人上街路过卖烤红薯的烤炉,香味扑鼻而来,在这种香味的刺激下,引起吃烤薯的欲望(也就是动机),为此,就买了个烤薯吃了起来。

此时身体内部并不特别需要烤薯,而是在香味的外界刺激下所产生买烤薯的动机。

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

需要使一个人产生欲望和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动机。

它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导致行为的产生。

为此,需要具有以下基本模式:引发产生导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当目标达成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它们不断地周而复始,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孩子对父母的一些需求,比如希望给予生活与学习上的关心;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玩的要求;希望父母的脾气好些并且对自己宽容一些。

代币制案例

代币制案例

代币制纠正了小明吃饭的不良习惯在一个多月以前,小明吃饭的态度问题一直令父母不快。

他总是磨磨蹭蹭的,或者集中不了注意力。

为此,父母教训过他,哄过他,诓过他,也威胁引诱过他,却一直得不到长效。

下决心买来关于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书籍看看,终于有了新思路。

后来爸爸妈妈看到一种叫做代币制的管理办法,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诱导他为了是想自己的愿望而服从管理。

分析小明喜欢旅游。

那就从这里入手吧。

设计用小红花来奖励他每一顿吃饭的效果,规定如果能在爸爸妈妈任何一个人之前吃完饭我们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为了激励他,我们会故意放慢速度,同时也奖励他不同的小红花)。

当他挣到的小红花数量达到我们约定的数目时,就带他去约定的地方玩。

为了鼓励和他,还专门绘制了成绩单贴在醒目的地方。

这种方法还真灵,小明第一次给我们约定挣20朵小红花后去古镇玩。

当他尽力地得到奖励的时候,在后面的生活中他更来劲了。

他逐步改变了吃饭的不良习惯。

辅导过程;制定矫正目标:养成好的吃饭习惯矫正准备1.代币:用各种颜色的卡纸剪成小花的形状。

2.3.拟定交换系统给小明制定逐步达成矫正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发给代币,如图:实施阶段第一阶段1.明确实验目的,父母与小明签订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的协议2.取得亲人,邻居的支持,记录小明的表现3.认知辅导。

使小明认识到不按时吃好饭的危害,产生纠正动机4.以上按表的规章进行5.在矫正期间,父母和小明都要记录小明每天得到,用去多少代币第二阶段(第二、三周)在第一阶段中提高要求,每天吃饭可以主动,吃饱饭。

第三阶段(第四、五周)巩固前三个阶段成果,鼓励小明帮助爸爸妈妈布置碗筷,收拾桌子经过辅导后,小明可以主动,吃饱饭,并帮助爸爸妈妈布置,收拾,分担家务,做一个小主人我的看法:。

用代币制矫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个案

用代币制矫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个案

用代币制矫正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个案延长路小学梅一、引言当今社会,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般拥有比较富裕的生活条件。

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做任何事情随心所裕,缺乏生活的磨练,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行为习惯差。

对这些行为的娇正,无论对他们的现在,还是对他们的将来,都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蓬勃发展,行为的辅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运用。

代币法,也称奖券法,它是行为矫正的技术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在小学低年级中较为有效。

二、来访者情况小李,普陀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男性,十岁,独生子。

在这里我们暂时称他为冬冬。

据他父母介绍,他是晚年得子。

孩子生下来体弱多病,缺钙,缺锌。

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脚骨软。

在幼儿园时,老师反应上课特别好动,不能坐端正听讲,还经常惹事生非,是出名的皮大王。

进入小学不到二星期,任课的所有老师对他意见很大,表现在上课坐不住,一会趴在桌子上,一会儿回头玩同学桌子上的学习用品,一天学习结束,他座位四周像垃圾箱,同学看到他都头疼,谁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坐。

学习上,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写出来的字大小不均匀,笔顺没有规则。

每次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课堂上他都不能完成,哪怕老师坐在他身边不断提醒他,他还是写几个字就停笔。

但是,第二天他还是能把作业交出来,只是字迹潦草,马马虎虎。

有时为了提高他的兴趣,只要他在某一点上有小小的进步,就及时表扬。

有一次春游前的一天,班主任老师说:“谁不完成作业不能去春游。

”这一天,冬冬做作业特别快,他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主动问老师今天还有什么作业。

这一天的作业字迹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可见激烈性的刺激对冬冬是有效的,可以激发他自觉完成作业,引起的良好行为,最后变成被试的一种习惯,因此,我选用了代币法对冬冬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三、矫正方案设计1.目标行为的确立针对冬冬的情况,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四点:1.冬冬能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做到上课不迟到,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

用“代币疗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研究

用“代币疗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研究

用“代币疗法”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研究作者:鲁媛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第02期〔关键词〕个体咨询;行为习惯;代币疗法;后援强化物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成某,男,9岁,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江苏扬州人,独生子,父亲和母亲自营一家纺织厂,家中经济状况良好。

2.个人基本情况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做作业拖拉。

字间距大小不一,不分行,笔画也不规范。

考试常因字迹潦草、模糊不清、丢字漏字被扣分。

成母为此特意陪着他做作业,一刻不离还好,稍稍走开又恢复原样,因此常被妈妈责骂。

3.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反映:以前成绩还不错,自从上了三年级后,成绩一直在下滑,尤其是英语和语文;现在成绩更差了,好多拼音不会写,单词不会读;上课难集中精神,作业拖拉,字迹潦草,还常出错;作业需在家人的一再督促下才能完成。

老师反映:成某写字马虎,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丢字漏字,且写得歪歪扭扭;老师常提醒他,但他还是容易走神,背书所需时间也是一般同学的几倍;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4.评估和诊断诊断结果: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求助者有自知力,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根据郭念锋的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紊乱。

(2)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较短;精神痛苦不大,可以自己摆脱;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

根据许又新标准可以排除神经症。

(3)注意力不能集中,坐不住,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常出错,且字的大小不一,丢字漏字,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持续时程较短;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但未失常态;反应未泛化。

症状符合一般心理问题。

二、确定咨询目标近期目标:能做到每天认真做作业,字迹端正清楚,书写工整,不丢字漏字;能够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争取每晚9点前完成作业。

远期目标:完善成某的个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代币疗法的方案制定1.方法与原理、时间安排代币法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的方法。

代币制在班级幼儿行为塑造中的运用

代币制在班级幼儿行为塑造中的运用

代币制在班级幼儿行为塑造中的运用张冬梅摘要:在儿童行为塑造过程中,代币制指儿童完成规定的行为后奖励一定的代币,然后儿童积累代币来换取相应奖品的一种强化方式。

笔者通过对某幼儿园教师实施代币制培养班级幼儿行为习惯这一案例的分析,明确了代币制的作用机制与实施步骤,并提出了在幼儿园班级中实施代币制来塑造幼儿行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代币制;代币;强化;强化物;行为塑造代币制(token economy)源于行为主义的行为治疗技术,在儿童行为塑造过程中,代币制指儿童完成规定的行为后奖励一定的代币,然后儿童积累代币来换取相应奖品的一种强化方式。

代币制对幼儿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有利于幼儿正确行为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增强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和延迟满足能力。

[1]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代币制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在幼儿行为塑造中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某幼儿园教师实施代币制培养班级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来探讨在班级中实施代币制的有效策略。

一、代币制的实施过程分析(一)“好孩子”评比栏的开设某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大班李老师采用的一个策略是全班性的“好孩子”评比。

她用彩色的海棉纸做了一个“好孩子”评比栏,实际上就是一个5列39行的大表格。

表格第一行罗列着要评比的项目,共4项:学习、运动、游戏、生活,表格左边是全班38个孩子的姓名。

李老师把这个评比栏展示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我们班要开展评选好孩子的活动,评出的好孩子,就会得到奖品。

怎样才算是好孩子呢?那就是在学习、运动、游戏和生活(李老师边说边指着评比栏上的汉字)上都要表现得好。

每表现好一次,老师就在你的名字后面贴一颗星。

如果你得到了10颗星,老师就会发一个奖品。

”老师:“现在请告诉我,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幼:“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老师:“上课的时候怎样学习才叫好呢?”幼:“不随便下座位。

”“举手回答问题。

代币制对学前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代币制对学前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代币制对学前特殊⼉童问题⾏为⼲预的个案研究代币制对学前特殊⼉童问题⾏为⼲预的个案研究⼀、个案基本情况个案编号:004姓名:⽩某性别:男出⽣年⽉:2010年4⽉障碍类型:多动家庭及教养情况:⽗亲、母亲、外公、外婆、⾃⼰;⽗母均在国企公司;⽗母家教较严格,外公外婆宠溺,家长在教育措施和态度上存在异议;学⽣周内在外公外婆家,周末在⽗母家。

因是学前⼉童,⽆法在四医⼤进⾏韦⽒测评。

但在四医⼤唐都医院⼉科脑电图报告中显⽰,两岁时其背景节律较正常同龄⼉慢;睡眠期全导可见⾼幅慢波发放;睡眠期可见睡眠纺锤波出现差。

西安市⼉童医院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报告显⽰,其双侧听神经传导速度稍减慢。

⼆、主要问题描述⽩某注意⼒易分散,注意持续时间短;上课时好动,常擅⾃离开座位⾛出教室或在教室后⾯看书。

不懂和同伴分享,游戏中没有规则意识,⾃我为中⼼。

三、问题⾏为及原因分析1、⽣理因素⽩某⾃幼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好动,⽆规律。

2、家庭因素⽗母家教较严格,外公外婆宠溺,家长在教育措施和态度上存在异议。

四、矫正⽅案(⼀)⽬标⾏为的确定:针对⽩某的情况,课题组将⽬标确⽴如下:1.减少上课期间离开座位次数,尽量保持安静。

2.在⽼师语⾔提醒下,能够把玩具或⾷物和同伴分享。

(⼆)代币的确定:五枚五⾓星换取⼀枚蓝币,⼗枚五⾓星换取⼀枚红币。

(三)强化物的选择:(强化需要对每个孩⼦个别化地使⽤,并依个案每天改变,所以强化物清单需要不断变化和拓宽。

与此同时,教师应得到家长的协助,选取双⽅都容易控制的强化物。

)本个案中,课题组在对⽩某反复、深⼊了解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他的强化物:①消费性的强化物:正强化——蛋糕和果汁,负强化——⼭楂和乳酸饮料②活动性的强化物:正强化——⽓味和听故事,负强化——噪⾳和跑步③操作性强化物,正强化——拼图和ipad,负强化——吹哨⼦和开空调④拥有性的强化物,正强化——笔和奶瓶,负强化——梳⼦⑤社会性强化物:正强化——拥抱和击掌,负强化——呵斥和当班长。

用代币制矫正儿童上课不认真行为

用代币制矫正儿童上课不认真行为

用代币制矫正儿童上课不认真行为的个案岳麓区素质教育基地:周泉一、代币制的概念代币制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为矫正的方法,它能把矫正不良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有效地结合起来。

“代币”是老师们常用的一种行为强化物,它可以累积起来,学生用它来交换别的喜欢或者需要的东西,如点数、小红花、五角星等有明确单位的东西。

例如,学生在学校有了良好行为,教师给予小红花来记载,当小红花积累到10朵时,就给一支棒棒糖作为奖励。

在这里,小红花就是代币,而棒棒糖就是强化物。

代币积累起来,可以换取学生感兴趣的强化物(如笔、玩具、日记本等)。

系统地运用代币来矫正不良行为、形成良好行为的程序就是代币制。

代币容易使用,且多种多样,可以马上发放,使学生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兴趣和信心,加速行为的改变,强化良好行为。

代币制的优越性在于能使强化作用更加有效。

另外,代币也能用来惩罚学生,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时,我们可以罚代币,即收回学生的一个或几个代币,这种惩罚方式克服了体罚的不足,又可以收到同样的教育效果。

二、代币制的理论依据代币制来自沃尔夫的猩猩实验,在教会猩猩学习使用自动贩卖机的过程中,令其学会投入一枚“代币”,启动按钮,然后获得葡萄。

接着教它使用另一种机器,即拉动一条附有强力弹簧的拉杆,杆的另一端放有葡萄,猩猩必须用力拉动,才能获得葡萄。

等这个动作熟练以后,杆的另一端放置“代币”来代替葡萄,结果发现猩猩用之前同样的力量拉动弹簧以获得代币。

然后将代币投向自动贩卖机来取得葡萄。

后来研究人员提高兑换的标准,需要2枚、甚至3枚以上的代币,才能获得葡萄。

实验发现,猩猩学会了在换取葡萄之前,将代币储藏起来的行为。

在这个实验中,代币只是一种次级强化物,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获益,可是它能换取葡萄,因而它产生了一种替代作用,最终对个体产生吸引力,具备了奖励个体行为的价值。

由这一实验得到启发,将代币制运用到儿童的行为矫正中。

三、代币制的操作程序明确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确定强化物→拟定代币交换系统→执行与实施→消除代币等。

运用代币制矫正智障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运用代币制矫正智障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成果分享●特殊儿童有其特殊性。

他们在生理上的异常使心理上发展缓慢,他们由于脑部受损,与普通儿童相比,接受新事物容量小,反应慢,感知速度慢,身体不平衡,手脚不灵活。

在生活上,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呈现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在语言上,他们的语言能力薄弱,认知能力较差,问题比较大。

在思维发展上,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也因此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活动,使得他们的社会经验匮乏,影响了他们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

通过了解观察,该个案在学校里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

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

在家里,自理能力差,需要家长的帮助。

这样,长久以来,养成了懒惰、依赖、被动等不良行为习惯。

因此,我采用了“代币制”选择代币来矫正个案的不良行为习惯。

一、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名为黄某某,女,2003年7月出生。

诊断为轻度智障,现就读于某特教学校小学部四年级。

她的学习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识字和词汇量一般,能与人正常的交流,但在行为习惯上较差。

学习上,没有主动性,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主动完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爱在下面搞小动作,爱插嘴,总是提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

基于调查,我了解到该个案黄某某,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上,比较依赖家人,自理能力不是很好,家庭作业也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

而且爷爷比较溺爱孩子,犯了错误也只是简单的说教,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所以这让孩子产生了强大的依赖心理,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如: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自理能力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喜欢做小动作,爱插嘴……二、研究过程1.明确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的确定取决于所要处理的特定行为问题、该个案的特点以及干预人员对该个案的期望值。

一般来说最终要把焦点放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所希望增加的良好行为上,明确自己希望该个案做什么,而不必关注对其他不良行为的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期 三 星期 四 星期 五
星 期 六 星期 日
是 是 是
否 否
得1 分 得1 分 得 1分
未 得 分 未 得 分 逛 动 物 园 回 家 晚 逛 动 物 园 回 家 晚
1确 定拟 矫正 的行 为 目标
桐桐( 男孩 , 5岁) , 喜欢看动画片和玩积木 , 是一个 乐于 探 索的孩子 , 但每次看动 画片和玩积木 总是 不吃晚饭 , 这种 情形从三岁 已经持续至今 。
时, 代 币 制 需要 选 择 好 强 化 物 , 设 计 好 实 施 的程 序 , 并 在 具 体 实施 中灵 活 调 整 , 使 矫 正 达 到 良好 效果 。
2 矫正过 程
2 . 1 确 定 后 援 强化 物 、 代 币及 行 为 契 约
关键词
代 币制
幼儿行 为矫正
强化
A Ca s e S t u d y o n To k e n Pr o g r a m i n Re c t i f y i n g Ch i l d r e n S
通过 与家 长的交流 ,得 知桐桐除 了喜欢看动 画片和玩
积木 , 最 渴 望 的就 是 有 一 个 动 画 片里 的奥 特 曼 模 型 。奥 特曼
模型是帮助他 改变不 良行 为的的后援强化物 。桐桐想要 得
到奥特曼 , 需要积累 1 5 分, 只要他每天按 时吃晚饭 , 就可以
得到 1 分, 而且 晚饭 后 有 3 0分 钟 玩 积 木 的 时 间 。 如 果 不 按
Be h a v i o r s / / Da i L i s h a Ab s t r a c t T o k e n p og r r a m, w i t h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a s t h e b a s i s , i s a n e f e c t i v e wa y t o r e c t i f y c h i l d r e n ’ S mi s b e h a v i o r s a n d c u l t i v a t e c h i l - d r e n ’ S g o o d b e h a v i o r s . I n r e c t i f y i n g c h i l d r e n ’ S mi s b e h a v i o r s wi t h
摘 要 以强化为基础 的代 币制是矫 正幼儿偏差行为 的有
为 了改变他这种行为 , 父母 多次给他讲道理 , 告诉他不 吃晚饭的危害性 , 但没有明显效果 。桐桐父母在 老师 的指导 下运用代币制 , 矫正他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 为。
效方 法,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 良好行为 。在矫正幼儿偏差行为
a c hi e v e a f a v o r a b l e e fe c t . Ke y wor ds t o k e n p r o g r a m; r e c t i f yi n g c hi l dr e n ’ S be h a v i o r s ; s t r e ng t h e ni n g
作者 简介 : 代丽 莎( 1 9 7 4 _) , 女, 贵州麻 江人 , 讲 师, 研 究方 向为音 乐教育与学前教 育。
72
总第 3 2 6期 2 0 1 5 年 9月( 中)
时吃饭 , 则 以具体情况 , 酌情减分 或不得分 。如果坚持好 , 还
可 以 看 动 画 片 和另 外 的 奖励 。
a l s o b e f l e x i b l y a d j u s t e d i n s p e c i f i c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家长和桐桐达成行为契约 , 即: 条件 : 按时吃晚饭
代币 : 1 分 后援强化物 : 积累 1 5分 , 得 到 一 个 奥 特 曼模 型
2 _ 2养成教育来 培育幼儿行
为和性格是教师和家长要树立 的理念 。当幼儿行 为出现偏 差时 , 就需 要采 用有效 的方法 来进 行矫正 , 而 代币制是矫正 幼儿行为的 比较好 的方法 。“ 代 币制 的最基本 原理是强化原
教 改 教 法
代币制矫正幼儿行为个案研究
代丽莎
( 凯里 学院教 育科 学 学院
中图 分 类 号 : G6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贵州・ 凯里
5 5 6 0 1 1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 2 6 — 0 0 7 2 — 0 2
t o k e n p r o g r a m,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o b j e c t s s h o u l d b e w e l l s e l e c t e d ,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s h o u l d b e w e l l d e s i g n e d , a n d t h e y s h o u l d
星期一
星期二 时间
第一周 : 按 时就餐执行情况统计表
是 否 按 时吃 饭 得分 备 注


得1 分
得1 分
理 。它 以代币作为条件强化物, 当代币积累到一定数 目, 就可
以交换 真正 的强化物 . 代 币制是指系统 地运用代 币, 来 矫正 不 良行为 的整个过程 。” 【 1 _ 下 面就利 用代 币制矫正幼儿行为 个案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