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行为问题矫正个案1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幼儿园行为艺术大观:儿童行为管理案例解析

幼儿园行为艺术大观:儿童行为管理案例解析作为幼儿园教师或者家长,儿童行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特点,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和管理儿童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儿童行为案例来探讨幼儿园行为艺术,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行为问题。
1. 儿童行为案例一:小明在幼儿园打闹捣乱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打闹捣乱,给其他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
我们可以给他设定一些规则和限制,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然后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鼓励他遵守规则。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导他,让他将过多的精力和活力转移到有益的方向上,比如参加体育活动和手工课程等。
2. 儿童行为案例二:小红在幼儿园时经常哭闹小红是一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里哭闹,给老师和其他孩子带来了困扰。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她。
我们需要给她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和舒适的环境,让她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陪伴和引导来慢慢帮助她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支持。
3. 儿童行为案例三:小李在幼儿园时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小李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经常在幼儿园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他。
我们需要给他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轻易发生冲突。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合作游戏和共享活动来增强他的合作意识,让他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行为案例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特点和问题,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问题,同时也可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c50f3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2.png)
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解决[方案]案例1:小瑞和小兰是幼儿园里4岁小孩。
老师很喜欢她们。
但每天早晨都又哭又闹,老师千方百计哄她们,安抚她们,都无效。
先使用负强化的方法,消退小瑞和小兰的哭闹行为,当她们的哭闹行为有所减退的时候再使用正强化的方法来使她们不哭闹的行为得到强化。
以此来让小瑞和小兰改正早晨又哭又闹的行为。
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对于小瑞和小兰的行为不予理睬。
负强化的作用是:去掉一个坏刺激。
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模式,运用减少或停止惩罚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小瑞和小兰,而又当小瑞和小兰哭闹的时候老师千方百计的哄她们,安抚她们的行为使她们产生成就感,并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在这种方法取得成效的时候,就每天都用哭闹的行为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而针对这样的心理,采用的方法则是负强化,对于这样的行为不予理睬,让小瑞和小兰意识到这样的哭闹行为不会引起来老师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会再出现哭闹的行为。
当哭闹行为减退的时候采用正强化的方法,采用表扬的方式对小瑞和小兰的行为给予正向的肯定,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
正强化的作用: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当小瑞和小兰意识到早晨不哭闹的时候,同样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而且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向她们学习,这样小瑞和小兰就会把早晨哭闹的行为改正。
案例2:于超今年已经7岁,就读小学一年级,是一个自闭症儿童。
他容易发脾气,有饮食及睡眠方面的问题,一直困扰老师。
尤其是午睡时间,都不肯按时上床睡觉,每次都想尽办法拖延,往往弄得老师筋疲力尽。
一天如同往日一样,又闹别扭不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吵累了,竟然坐在地板上睡着了。
老师见状把他抱起来,刹那间于超睁开眼睛。
老师小心的说:“老师抱你上床睡觉。
”奇怪的是,于超有点默认接受,没像以往那样难缠,当老师把他抱到床铺后,于超安然入睡。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近期,小明的母亲向我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家人进行攻击。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行为,我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矫正。
二、行为表现1.情绪波动大:小明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
2.攻击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自我中心:小明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和分享。
4.依赖性强:小明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三、行为矫正策略1.增强情绪管理能力(1)引导小明认识情绪: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小明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
(2)教授情绪调节方法: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3)设立情绪发泄区:在幼儿园设立一个情绪发泄区,让小明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到这个区域进行发泄。
2.改善攻击行为(1)强化正面行为:当小明表现出友好、合作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设置明确规则:制定班级规则,让小明明白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3)引导小明换位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分享意识(1)开展分享活动:组织班级分享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教授分享技巧:教给小明一些分享的技巧,如轮流玩、互相帮助等。
(3)树立榜样: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分享的行为,激发其模仿欲望。
4.提高独立性(1)设置小目标:为小明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其独立完成。
(2)提供适当帮助:在小明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其独立解决问题。
(3)创造独立空间:给小明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四、矫正效果1.情绪波动得到控制,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2.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
3.分享意识得到提高,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玩具和食物。
4.独立性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通过对小明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行为矫正的必要性。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幼儿园常见儿童行为问题案例分析】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家庭和教育者普遍面临的挑战。
这些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沉默、焦虑、情绪失控等,对儿童的个人和社交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深度分析儿童行为问题案例,我们能够了解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并寻找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一:攻击性行为1.1 儿童背景介绍小明,5岁,来自寻常家庭。
在幼儿园,他表现出频繁的攻击行为,会推搡、咬人。
1.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情绪管理能力不足、需求感满足度不高、对言语表达的困难。
(2)解决方案:提供情绪管理的教育培训、建立积极的社交技能、提供感受安全的学习环境。
二、案例二:沉默2.1 儿童背景介绍小芳,4岁,来自单亲家庭。
在幼儿园,她通常保持沉默,不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社交不安全感、语言发展滞后、情感问题。
(2)解决方案:建立安全、支持性的环境、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定期进行情感沟通。
三、案例三:焦虑3.1 儿童背景介绍小华,6岁,有一个快要生下来的兄弟。
他在幼儿园出现焦虑症状,例如失眠、胃痛等。
3.2 问题分析(1)可能原因:家庭变化、缺乏适应性应对能力、关注度不足。
(2)解决方案:提供家庭支持、鼓励积极的应对机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儿童行为问题的多种多样性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为家庭成员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与儿童一起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情绪管理教育、社交技能培训、建立安全支持性的环境等都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给予儿童关注与支持,理解他们的需求,也是帮助他们克服问题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与社交能力。
观点与理解:在处理儿童行为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行为背后的原因,避免仅仅对表面行为进行斥责。
儿童行为问题是一种信号,反映了他们的需求、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状况。
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

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一、个案背景小明,男,3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小班。
近期,老师和家长发现小明在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语言发育迟缓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心理行为问题,幼儿园决定对其进行个案追踪。
二、个案观察与评估1.情绪不稳定:小明常常表现出易怒、焦虑的情绪,如突然大声哭闹、发脾气。
在集体活动中,他常常表现出不合群,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斥。
2.攻击性行为:小明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时,经常出现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3.语言发育迟缓:相比同龄幼儿,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较少,发音不清晰。
三、个案分析与干预措施1.情绪不稳定与攻击性行为:小明可能存在安全感不足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关爱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同时,教师可在集体活动中鼓励小明参与,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2.语言发育迟缓:针对小明的语言发育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多与小明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参加语言活动:参加语言类活动,如讲故事、朗诵等,提高他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儿童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四、个案追踪与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措施,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情绪逐渐稳定,攻击性行为减少,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教师和家长也继续关注小明的成长情况,定期进行沟通和评估。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小明进行个案追踪,发现其心理行为异常主要是由于安全感不足和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小明的关爱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鼓励他参与集体活动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在语言发育方面,应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鼓励参加语言类活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帮助。
幼儿常见行为问题矫正个案1

日期:2014年9月——2015年2月记录者:裘芙蓉
幼儿基本情:2009年1月
常见行为问题
徐佳米是个很漂亮的小朋友,但是在每周五吃花色饭的时候,她的烦恼就来了,每周礼拜五的午餐我们是各种不同的饭菜,有时候是包子,有时候是馒头,有时饺子,可是这些吸引人味蕾的食物却是她最不爱吃的食物,尤其是蛋炒饭。
矫正措施
个别教育:首先肯定她平时的表现,例如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午睡的时候能安静入睡,能与小朋友友好团结,分享自己的书本等等,让她感受老师对她的关注,增加信心,再慢慢的说出她的一个小缺点,让她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如果能在进餐习惯上更加好一点的话就更加完美,老师也会更加喜欢你。
家园合作:首先肯定孩子在园的表现,因为他确实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家可以播放不挑食的一些视频,慢慢的从少到多的过渡。
效果评析
经过老师幼儿的个别交流,再加上老师与父母的沟通,徐佳米基本上能吃花色饭了,只是蛋炒饭还不是很好的接受,有时候我们给她准备一些白米饭,这样喝点汤下饭,虽然这样营养上可以不是很好,但是也能看到她在慢慢的进步和慢慢地接受各种食物,相信在以后会逐渐变成一个不挑食的孩子。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
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
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
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
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
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
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
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
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老师幼儿的个别交流,再加上老师与父母的沟通,徐佳米基本上能吃花色饭了,只是蛋炒饭还不是很好的接受,有时候我们给她准备一些白米饭,这样喝点汤下饭,虽然这样营养上可以不是很好,但是也能看到她在慢慢的进步和慢慢地接受各种食物,相信在以后会逐渐变成一个不挑食的孩子。
矫正措施
个别教育:首先肯定她平时的表现,例如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午睡的时候能安静入睡,能与小朋友友好团结,分享自己的书本等等,让她感受老师对她的关注,增加信心,再慢慢的说出她的一个小缺点,让她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如果能在进餐习惯上更加好一点的话就更加完美,老师也会更加喜欢你。
家园合作:首先肯定孩子在园的表现,因为他确实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家可以播放不挑食的一些视频,慢慢的从少到多的过渡。
奉化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幼儿常见行为问题矫正个案表
幼儿基本情况
班级:大二班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很漂亮的小朋友,但是在每周五吃花色饭的时候,她的烦恼就来了,每周礼拜五的午餐我们是各种不同的饭菜,有时候是包子,有时候是馒头,有时饺子,可是这些吸引人味蕾的食物却是她最不爱吃的食物,尤其是蛋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