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归》中的漂泊意识
冰心《南归》原文及赏析

冰心《南归》原文及赏析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去年秋天,楫自海外归来,住了一个多月又走了。
他从上海十月三十日来信说:“ 今天下午到母亲墓上去了,下着大雨。
可是一到墓上,阳光立刻出来。
母亲有灵!我照了六张相片。
照完相,雨又下起来了。
姊姊!上次离国时,母亲在床上送我,嘱咐我,不想现在是这样的了! ”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飘泊的弟弟!我这篇《南归》,早就在我心头,在我笔尖上。
只因为要瞒着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独自,无人劝解时,得到这震惊的消息,读到这一切刺心刺骨的经过。
我挽住了如澜的狂泪,直待到你归来,又从我怀中走去。
在你重过飘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参拜了慈亲的坟墓之后,我才来动笔!你心下一切都已雪亮了。
大家颤栗相顾,都已做了无母之儿,海枯石烂,世界上慈怜温柔的恩福,是没有我们的份了!我纵然尽写出这深悲极恸的往事,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我还能在你们心中,加上多少痛楚?!现在我不妨解开血肉模糊的结束,重理我心上的创痕。
把心血呕尽,眼泪倾尽,和你们恣情开怀的一恸,然后大家饮泣收泪,奔向母亲要我们奔向的艰苦的前途!我依据着回忆所及,并参阅藻的日记,和我们的通信,将最鲜明,最灵活,最酸楚的几页,一直写记了下来。
我的握笔的手,我的笔儿,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怎想到有这样运用的一天!前冬十二月十四日午,藻和我从城中归来,客厅桌上放着一封从上海来的电报,我的心立刻震颤了。
急忙的将封套拆开,上面是“ 母亲云,如决回,提前更好”,我念完了,抬起头来,知道眼前一片是沉黑的了!藻安慰我说:“这无非是母亲想你,要你早些回去,决不会怎样的。
”我点点头。
上楼来脱去大衣,只觉得全身战栗,如冒严寒。
下楼用饭之先,我打电话到中国旅行社买船票。
据说这几天船只非常拥挤,须等到十九日顺天船上,才有舱位,而且还不好。
我说无论如何,我是走定了。
即使是猪圈,是狗窦,只要能把我渡过海去,我也要蜷伏几宵——就这样的定下了船票。
夜里如同睡在冰穴中,我时时惊跃。
论田汉的话剧创作

论田汉的话剧创作黄献文内容提要:田汉早期的剧作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三十年代田汉转向后的剧作则一直围绕着“阶级”和“民族”这两个母题展开,追求宣传性和鼓动效应,使其剧作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田汉剧作的第三大特点是女性崇拜,他笔下的女性是其政治态度与美学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浪漫主义左倾意识女性崇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田汉不象郭沫若那样汪洋恣肆,怒涛汹涌,也不象夏衍那样沉潜蕴藉,没有曹禺剧作的丰腴深厚,也缺乏李健吾那样对人性的剖析和展示,但他有的是浪漫和热情,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独树一帜。
读罢田汉的剧作,掩卷沉思,有三个特点最为突出:这就是浪漫情调、左倾意识和女性崇拜。
一在人们印象里,田汉就是浪漫的代名词。
他早期的剧作里充满了青春、爱情、异国情调、美丽的忧伤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中的典型情愫。
而将这些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一、漂泊感。
在田汉早期剧作中,漂泊不仅是人物的生存状态,而且也是着意渲染的情调和反复吟唱的主题。
《南归》中那位流浪诗人来不知从哪儿来,去不知到哪儿去。
他回到战乱频仍的北国家乡,家人已在战火下家破人亡,他心爱的牧羊姑娘久等他不归已嫁了人,又忧伤地死去。
怀着破碎的情感与隐约的希望,他又漂泊到南方,寻找爱慕他的春姑娘,谁知姑娘的母亲已将其许人。
他只好背起行囊,弹着吉他,唱着忧伤的歌,继续漂泊。
《古潭的声音》中那个从未出场的女郎也“是个漂泊惯了的女孩”,南边、北边,黄河,扬子江,哪里都曾留过她的足迹,可是哪里也不曾留过她的灵魂,她的灵魂好像时刻望着那山外的山,水外的水,世界外的世界。
她刚到一个地方,心里早又做了到另一个地方去的准备。
《湖上的悲剧》中的诗人柳梦梅书剑飘零,四海为家。
在《乡愁》里作者借人物之口说:“我有时反羡慕一种‘万里一身轻’的流浪生活”。
《咖啡店之一夜》中那位在异国漂泊的俄国盲诗人更被诗化了。
田汉剧中的这种漂泊并非有什么现实的依据,完全是作者为了表达感情和渲染浪漫情调的需要,是少年时期不安分、渴慕远方的心性的体现,也是五四一代青年在彷徨中求索、在求索中彷徨心灵的艺术再现。
新诗鉴赏13

新诗鉴赏13《湘绣被面)([台湾]向明)《湘绣被面[台湾]向明》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四只蹁跹的紫燕两丛吐蕊的花枝就这样淡淡的几笔便把你要给大哥说的话密密绣在这薄薄的绸幅上了好耐读的一封家书呀不著一字折起来不过盈尺一接就把一颗浮起的心沉了下去一接就把四十年睽违的岁月捧住迟疑久... 《游牧人)(唐祈)《游牧人唐祈》全文与读后感赏析看啊,古代蒲昌海边的羌女,你从草原的哪个方向来?山坡上,你像一只纯白的羊呀,你像一朵顶清净的云彩。
游牧人爱草原,爱阳光,爱水,帐幕里你有先知一样遨游的智慧,美妙的笛孔里热情是流不尽的乳汁,月光下你比牝... 《游子谣)(戴望舒)《游子谣戴望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温柔)(李金髮)《温柔李金髮》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以冒昧的指尖,感到你肌肤的暖气,小鹿在林里失路,仅有死叶之声息。
你低微的声息,叫喊在我荒凉的心里,我,一切之征服者,折毁了盾与矛。
你眼角留情,像屠夫的宰杀之预示;唇儿么?何消说!我宁相信你的臂儿...《渔暮)(熊召政)《渔暮熊召政》全文与读后感赏析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栏外,视线停落的... 《淮河啊)(阿红)《淮河啊阿红》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淮河啊!你是我心中的河,你是我梦中的河,你滔滔奔流的拍岸绿水,一古脑都淌到我的心窝。
啊...《消息)(徐志摩)《消息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雷雨暂时收敛了;双龙似的双虹,显现在雾霭中,夭矫,鲜艳,生动,好兆...《海燕戒)(刘征)《海燕戒刘征》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有一只小海燕在动物园里长大,叫它海燕,只因它是海燕的后代,它自己,且不必说冲击暴风雨,压根儿就没见过真正的大海。
【2018最新】南归读后感-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南归读后感篇一:冰心的作品南归读后感冰心《南归》,是纪念她母亲的。
冰心在她母亲临终前的一个多月的日了里,眼睁睁地看着她亲爱的母亲是如何被病魔一点一点地吞噬着生命而无能为力,最后又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在极度的病痛中撒手人寰,面对母亲的即将离开人世,作者“宁可做一个麻木、白痴、浑噩的人,一生在安乐、卑怯、依赖的环境中过活。
我不愿知神秘,也不必求伟大!”冰心出身于殷实的家庭,可是富足的金钱和高明的德国医生也没有能够留住她母亲的生命,令冰心的母亲六十岁就离开了人世。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想成功,但是父母不一定能够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而在我们走向成功之前,我们至少可以先让父母过上健康的生活吧!让父母少受一点病痛的折磨,让他们多点机会享受生活的轻松和自在,这是不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许无力给父母提供富裕的物质享受,但我们能否做到不让父母在病榻上痛苦地了却余生?我想,这是不是为人子为人女最起码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相比于冰心的年代,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健康教育机会,我们完全有条件做个有心之人,为父母的健康尽自已的一份孝心南归表达的内容很简单单纯,所以写不了太长,这是我的能力了,如果不行,请寻求他人吧继续追问:那有关于冰心其他文章的读后感吗.....700字左右就OK了补充回答: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
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此文来源于文墨星河,童真,自然著称。
诗歌《送友人南归》——王维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 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 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 是隐伏于作品之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首联通过描写季节变换,春已尽,雁已稀,表现了侍从急A切南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 以惜别为核心,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 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 雄伟,是写空中。颔联写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 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 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 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 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颈联写了稻田 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送友人南归
—— 王 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菰(gū)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②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 盼你归来。 ③老莱(lái)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 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 亲。
译文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 我在北方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南归》读后感

《南归》读后感《南归》不仅是一部诗意的作品,更是元代诗人王冕深刻心灵写照。
从北方到南方,再从南方返回北方,诗人的脚步似乎总是在寻找一个归属,但真正的家又在何方呢?首先,诗中描述的离开与归来,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
离开南方,诗人可能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
而当他置身于北方,淮河畔的酒价低廉和水中肥美的白鱼或许给他带来了一时的满足,但孤独和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而来。
这种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孤立,更是心灵上的无依无靠。
诗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他与谯国子的交往。
谯国子,一个潦倒的学者,与诗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和心境。
他们一起讨论兵法和政治,或许在这些讨论中,诗人找到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但即使是这样的交往,也未能完全消解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而当我们深入解读《南归》时,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和对无家可归状态的无奈。
流浪者辛先生的形象,无疑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写照。
他的心灵无所皈依,脚步无处停留,这种难以抛却的情怀,正是许多人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
流浪和漂泊,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无论身处何方,心灵的归属感始终是我们追求的。
诗人王冕通过《南归》表达了自己对家的渴望和对无家可归状态的反思。
而这种状态,也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同时,《南归》也揭示了人类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有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归属,但真正的归属并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而是心灵上的。
只有当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归家”。
总的来说,《南归》不仅是一部展现诗人心灵历程的作品,更是对人类精神家园追求的深刻反思。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个心灵的归宿。
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这个归宿,才能真正的“南归”。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四)

[戏剧] 《南归》作者:⽥汉 1、简述《南归》的故事情节。
忠实勤劳的农村少年李正明爱慕热烈勇敢的农村少⼥春姑娘,春姑娘却痴恋着孤独执著漂泊不定的流浪诗⼈⾟先⽣。
当流浪诗⼈从北⽅故乡飘然南归时,春姑娘已被母亲许给了少年李正明,流浪诗⼈只得悄然远⾏,春姑娘随即离家出⾛,追踪⽽去。
2、简述《南归》中浪漫主义悲剧的感伤情调及其意义。
《南归》是⽥汉早期浪漫主义悲剧代表作之⼀。
感伤情调剧作流露出浅愁与微痛,弥漫着感伤的⽓息,表现了⼈们在⿊暗的社会中,对现实⼈⽣的苦恼和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抒发了⼈⽣不尽如意,不知何处是归途的感伤情绪,以及艰苦寻觅的孤独之感,暴露了社会的⿊暗。
意义春姑娘爱诗⼈,犹如爱理想。
春姑娘形象,表现了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新⼥性,对爱情和理想的热烈憧憬与执著追求,以及艰苦寻觅时的淡淡哀愁。
流浪者的形象和他的歌声,有⼒的激起⼴⼤不满现实,⼜找不到出路的,处于苦闷、彷徨中的青年读者与观众的共鸣。
在感伤⾥,作品⼜交织着挣扎和反抗。
3、简述《南归》中抒情⼿法的艺术魅⼒。
抒情⼿法第⼀,写意性强,形成强烈的诗话倾向。
剧作不重剧情的逼真描摹,⽽重真实感情的抒发,和优美意境的创造。
它的魅⼒不在剧情,⽽在主⼈公对爱情、⾃由和光明的热烈追求,以及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
这是从“灵的世界”⾥流淌出来的诗情,形成幽深的意境,给⼈以诗的美感。
第⼆,⾳乐性强,增添剧作的抒情⽓氛。
“话剧加唱”是⽥汉剧作的常⽤⼿法。
这些诗句和歌曲,使剧中⼈物的感伤情怀和全剧空灵飘逸的幽深意境融合统⼀,使剧作具有“抒情剧”“诗剧”的韵味。
《⽇出》作者:曹禺 1、陈⽩露形象的复杂性格及其意义。
性格陈⽩露是《⽇出》的主要⼈物。
她聪明⽽美丽,骄傲任性。
⼀⽅⾯,她清醒,有正义感,仍保留着对⽣活的⼀丝热情。
另⼀⽅⾯,她沉沦、堕落。
她处在既洁⾝⾃好⼜玩世不恭的⽭盾痛苦之中。
她的悲剧在于,看清了社会的腐朽,⽽⼜⽆⼒摆脱;留恋纸醉⾦迷⽣活,却还孤芳⾃赏,结果是⾃欺欺⼈,⽣活在慢性⾃杀之中⽽浑然不知。
南归等戏剧分析

《南归》:忠实勤劳的农村少年李正明爱慕热烈勇敢的农村少女春姑娘,春姑娘却痴恋着孤独执著漂泊不定的流浪诗人辛先生。
当流浪诗人从北方故乡飘然南归时,春姑娘已被母亲许给了少年李正明,流浪诗人只得悄然远行,春姑娘随即离家出走,追踪而去。
1、理解本篇是带有感伤情调的浪漫主义剧作。
2、理解这一独幕剧的抒情特色。
《日出》:1936年发表于《文学月刊》1卷1-4期。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生活。
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
但对社会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
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
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
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1、简析陈白露形象的复杂性格和悲剧意义。
陈白露的性格十分复杂,她曾经有过少女青春、美丽、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
在剧中,作者着力写了她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一面,陈白露虽然堕落放荡,但也还有“人心未尽”的一面。
陈白露悲剧的意义:①陈白露形象是《日出》全剧的中心,这是曹禺继繁漪之后塑造的又一个颇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
②陈白露性格十分复杂,具有多侧面和多色彩性,她是旧中国大都市上流社会的寄生物,又是黑暗的殉葬品;她深感上流社会糜烂生活腐蚀的痛苦,又震惊于底层社会弱小生命受摧残的惨状;她不甘心这样地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丑恶的生活环境;她很骄傲,但又怕旁人刺痛她的自尊;她爱生活,又讨厌生活;她虽然堕落放荡,但却良心未泯;她虽不能自救,却还想救人;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她有时是清醒的,但终究是糊涂的,她是个清醒的糊涂人;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配在黑暗中沉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 的产生 。 人类 中 心地位 的丧 失使 得人们 一片茫然 , 好在人 类很 快借 助科 学重 新认 识 到 自身并 构建 了全
新 的世 界 。在物 质层 面 ,科学 技术 广泛地 作用于 自 然界 和社会 ,产 生 了更 多 的社 会分 工 ,为人们提供 了多样 的生 活方 式 。为着 适应 新 的生活方 式 ,人们 必须 离家求 学 ,以获得足 够 的知识 和技 能 ,因为社 会分工 使得 知识 和技 能 的生产 和再 生产集 中化 ;为 着寻 找新 的工作 岗位 ,人 们 必须到 远方去 谋职 。这 样导致 了人 们频 繁 的流 动 ,频繁 的流动造 成 了人 生 的漂泊 。在 精神 层 面 ,人 类借 助科 学认识 和解释世 界 。人 们 似乎通 过 逻辑推 理 和抽象 分析 就能得 到世 “
景是 回错 了 !我 的灵 魂他 又 引我 到所 梦想 的那个 故
种桎 梏 ,正 在把 人 推 向一 种 ‘ 远 和 自己作对 但 永
永 远不 能取 胜 ’ 的 困境 之 中 。 E3 ,z1 ,] 接着 尼 采 喊 出了
关 键 词 : 田汉 ;《 归 》 南 ;漂 泊 意 识 中 图 分 类号 :10 . 266 文 献 标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9 4 ( 0 9 3 0 Z 3 6 2 0 8 2 0 )O 一O 5 ~O
田汉 南 国社 时期 的剧 作是 中国话剧 史上 的一朵 奇葩 。这 一时期 田汉为 现代话 剧奉 献 了一 系列 “ 艺
的危险—— 潘多 拉带 到人 间 的灾难 —— 疾病 、 饥饿 、
界终极 真理 ,而根本 不必 理会 生命 本身 的要求 和意 义 。 3 “ ” ]但 叔本 华 充分 意识 到 了西 方纯粹 理性 和逻 。
瘟疫 、死亡 等—— 及 激励 人类 漂泊 前行 的东 西——
希望 。 中国古代 神话 不 发达 , 也 蕴涵 了 “ 但 漂泊 ” 母
辑推论 的局 限性 ,尤 其 当他触 及 到生命 内在需求 的
时候 ,人 的理性 并不 能使 人解 脱人 生 中注 定 的痛 苦 和烦恼 。L3 一 步可 以说 ,“ 粹理 性式 的学说 面 ”2。 J进 纯
题 。“ 夸父逐 日” 表现 了先 民对 太 阳或光 明 的追求 ,
收 稿 日期 :2 O 一 O — 2 O9 4 5
突 出展示 了它 ,并形 成 了一 个连 续性 的 、不断深 化
的漂泊 系列 。
一
、
漂泊 与漂 泊意 识
着 的一颗普 通 的星球 。 既然 我们 的世界是 运动 的 , 那 么世界 上 的我们 也是 运 动 的 。这促 使 了现 代漂泊 意
漂泊 ,作 为一种 普遍 的 生存状 态 ,不仅 指 向人
自我放逐 。对拥 有 了智慧 的 人类来 说 ,伊甸 园 已是
一
个残 缺 的存 在 。为着 追 寻 更 完 美对 自我进 行放 逐 , 帝 的驱逐 只是 一个 契 , 上 机 。放逐后 人类 的生 活 ,不再 是无 知 的茫然 ,而是
痛 苦的快 乐 。正 是借 助 于智 慧 ,人 类认 识 到了潜 在
反映 了先 民对 黑 暗 的恐 惧 、对 未知 的追寻 ,追寻是
一
系列 的漂泊 。屈 原被 放逐 而作 《 骚 》 离 ,是本土 文
术家”形 象 ,研 究者 从 中解读 出两 大 主题 :一是 艺
术和爱情 ;二 是 “ ( 美 爱情 、艺 术) 的幻 灭与毁 灭
化 的现 实 的漂泊 原 型 。 漂泊 意识 长期蛰 伏在 人类 集体 无意识 深处 ,只
第 1 卷 第 3期 0
20 0 9年 9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Vo . 0 N o 1 1 .3 S pt 20 9 e . 0
J OURNAL OF J ANGS POL I U YT HNI EC C UNI VER I S TY
浅析 《 南归 中的漂 泊 意 识
高建 国
( 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中文 系 ,甘 肃 成 县 7 2 0 ) 陇 4 5 0
摘 要 :漂 泊是 田汉 早 期 剧 作 主题 之 一 。田汉 把 生存 体 验 、理 性 认 知 、存 在 关 怀 和超 验 领域 的漂 泊 意 识 在 《 归 》中 进行 了巧 妙 南 表 现 。它 不 但 表 现 了个 人 的 情 感 体 验 .而 且 揭 示 现代 社会 的一 个 永 恒 的生 存 主题 :漂 泊 。
作者简介 :高建国 (9 8 ) 1 7一 ,男 ,河南开封人 ,硕士 ,讲 师 ,主要从事现 当代文学研究 。
高 建 国 .浅 析 《 归 》 中的 漂 泊意 识 南
对活生 生 的生命需 要 不仅显 得 苍 白 ,而且是 在制 造
一
那 个故 乡 ,似乎 比这 个 要光 明些 ,要 温 暖些 ,我光
是在 现代 才弥漫 于整 个社 会 。现代 漂泊根 源于思想 文化 、物 质生 活 的巨变 。科 学在近 代西方 的长足 发 展 给人 类 带来 了深刻 的思 想 革命 :我们世 代居住 的
世界 不再是 宇 宙 的中心 ,而 是宇宙 中悬浮 着 、运 动
( 摧残 、 曲) 。 ] 扭 ” [1 1 笔者 在 分析 了艺术 家形 象 之后 , 发现 了另一个 主题 :漂泊 。 田汉 在现代 话 剧 中首 次
漂泊其实 是追 寻—— 对未 知世 界 的追 寻 ;对 观念 中 理应 如此 的追寻 。亚 当和 夏娃 偷吃 了智 慧树 上 的果 子之后 ,人类被 逐 出伊甸 园 ,开始 了永 不驻 足 的漂
泊 。不仅 因为违 背 了上帝 的戒 律 ,而且 因为拥有智 慧能对上 帝 的权 威 ( 自然 法则 )进行 挑 战 ,所 以 或 人 类被逐 出 。与其说 人类 是 被逐 出 ,毋 宁说 人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