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奇穴
一些常用穴位详解

一些常用穴位详解八脉交会穴照海穴——辞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恤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关上心结,养颜养心的漂亮穴。
外关穴——霎时复原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生。
后溪穴——统治所有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毕生守护身材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八会穴八会穴是指分别对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各有重要作用的八个穴位:脏会季胁,腑会太仓,气会三焦,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天星十二穴天星十二穴是指日常治疗经常用到的十二个穴位。
《玉龙经》载《天星十一穴歌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彻,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仑绝,环跳与阳陵,通里与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专心常记此,莫与闲人说,三百六十法,不如十一穴。
”后来又加上了太冲穴,称为天星十二穴。
十二原穴十二原穴是指五脏及膏肓对应的十二个穴位: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五脏疾病多会用到这十二个穴位。
十五络穴经脉是人体的“大江大河”,络脉是人体的“溪流沟渠”,十五络穴就是江河与沟渠交汇的点,分别是:手太阴—列缺、手少阴—通里、手厥阴—内关、手太阳—支正、手阳明—偏历、手少阳—外关、足太阳—飞扬、足少阳—光明、足阳明—丰隆、足太阴—公孙、足少阴—大钟、足厥阴—蠡沟、任脉—尾翳、督脉—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十三鬼穴古代人迷信神鬼之说,所以跟精神相关的疾病多会有些神秘色彩,其中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穴位称为鬼穴,共有十三个: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会阴女玉门头(鬼藏)、曲池(鬼腿)、海泉(鬼封)。
01、救命穴——人中02、万能穴——合谷03、长寿穴——足三里04、消气穴——太冲05、强胃穴——足三里06、腰痛穴——飞扬0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0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0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一病一穴1、急性咽炎治疗方法: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别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
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
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
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
(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阿是穴安眠穴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八关穴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百里穴伴星穴 :夹上星穴板门穴胞肓穴本神穴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鼻流穴鼻通穴臂间穴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臂中穴髀关穴秉风穴不容穴步廊穴 :步郎穴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承光穴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承灵穴承满穴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 会骨穴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次髎穴 :中空穴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 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大包穴 :大胞穴大肠俞穴 :裂结俞穴大都穴 :太都穴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大骨空穴 :大骨孔穴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大迎穴 :髓孔穴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大钟穴 :太钟穴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 百劳穴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带脉穴胆囊穴 :胆囊点穴胆俞穴当阳穴 :太阳穴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地合穴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地神穴地五会穴 :地五穴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犊鼻穴 :外膝眼穴独阴穴 :独会穴督俞穴端正穴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耳门穴耳尖穴 :耳涌穴二白穴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二人上马穴发际点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丰隆穴风池穴 :热府穴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 鬼林穴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风市穴 :垂手穴凤眼穴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浮白穴浮郄穴府舍穴附分穴跗阳穴 :付阳穴.副阳穴.外阳穴.附阳穴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 腹出穴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肝俞穴 :肝念穴膏肓穴高血压点膈关穴 :阳关穴膈俞穴 :七焦之间穴公孙穴关冲穴关门穴 :关明穴关仪穴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 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关元俞穴光明穴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海泉穴颔厌穴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合阳穴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鹤顶穴 :膝顶穴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 屈骨端穴.曲骨端穴洪音穴 :旁廉泉穴后顶穴 :交冲穴后溪穴后腋穴 :后腋下穴虎口穴华盖穴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肓门穴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 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奇穴名词解释

奇穴名词解释
奇穴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脉上的一些特殊穴位。
它们分布在不同
的经络中,具有调理气血、养生保健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奇穴
及其相关解释:
1. 风府穴:位于耳后的颈部上方,是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2. 命门穴:位于腰骶部的中央,是治疗肾虚、腰酸背痛的关键穴位。
3. 太阳穴:位于眼睛上方的颞部,是治疗头痛、眼疲劳等症状的主要
穴位。
4. 鱼腰穴:位于脚背外侧的窝穴,是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的重
要穴位。
5. 少海穴:位于肘横纹外侧,是治疗疲劳、肩颈痛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6.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是治疗胸腹部疼痛、胃痛、便秘等症状的
重要穴位。
7. 太冲穴:位于脚底部的第一跖骨底部,是治疗失眠、肺炎等症状的
主要穴位。
8. 腕骨穴:位于手腕与拇指之间的凹陷处,是治疗颈椎病、手指麻木
等症状的关键穴位。
9. 阴陵泉穴:位于脚底中央的前方,是治疗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状的主要穴位。
10. 大椎穴:位于颈部的第二椎骨下方,是治疗颈椎病、头痛等症状的
关键穴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奇穴及其相关解释,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
治疗疾病的范围。
如果需要使用奇穴治疗疾病,请务必在专业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
19奇穴详解

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1 目疾
2 头痛
耳尖
3 咽喉肿痛
刺灸:直刺0.1~0.2 寸;
或点刺出血
牵正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眼歪斜 操作:向前斜刺0.5~1寸。
安眠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 操作:直刺0.8~1.2寸。
定喘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 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1、哮喘、咳嗽 2、近治:落枕、肩背痛、 上肢疼痛不举。 操作:直刺0.5~0.8寸。
夹脊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
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 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5寸,一侧十七穴。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 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 肺、上肢疾病;下胸 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 病;腰部的穴位治疗 腰、腹及下肢疾病。
功用:除湿活络,通利关节
阑尾穴(EX-UE37)
定位:正坐或仰卧屈膝,于足三里与上巨虚两穴之间压 痛最明显处取穴。一般约在足三里下1.5-2寸处。
主局治部:解急剖、:慢在性胫阑骨尾前炎肌,、胃趾 长伸肌中,有胫前动、静脉; 脘布疼有痛腓,肠消外化侧不皮良神,经下、肢腓萎神 痹深。神经。
操作:直刺0.5-1寸。来自阳(EX-UE1)定位:正坐或侧伏,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一寸 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 目眩,目涩,口眼歪斜,牙 痛,三叉神经痛。 临床应用:头痛,牙痛,面 瘫,外眼炎症。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耳尖放血
耳尖 EX-HN6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
胆囊穴(EX-UE39)
定位:正坐或侧卧,于阳陵泉穴直下1寸左右之压痛最明 显处取穴。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 证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 痛,下肢萎痹。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

【经络大全】47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穴位详细图解1、里内庭穴里内庭穴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印堂穴的准确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印堂穴位的作用功效】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2、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3、治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作用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印堂穴位配伍】印堂穴配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治疗目痛;印堂穴配迎香穴、合谷穴、风府穴、鱼际穴治鼻塞;印堂穴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治鼻渊;印堂穴配太阳穴、风池穴治头痛;印堂穴配攒竹穴治头重;印堂穴配丝竹空穴、头维穴治眩晕;印堂穴配中冲穴、百会穴、大敦穴、合谷穴治中风不省人事;印堂穴配支沟穴、足三里穴治产后血晕。
角弓反张痧:印堂穴配百会穴、天庭穴、唇中央穴、中脘穴、天拜骨穴(《痧惊合璧》)。
两眉角痛不已:印堂穴配后溪穴、攒竹穴、阳白穴、合谷穴、头维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印堂穴配中指尖穴、颈百劳穴、承浆穴、少冲穴、少府穴(《刺疗捷法》)3、俞府穴【俞府穴的准确位置图】【俞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董氏奇穴常见穴位

腕顺一穴 腕顺二寸
腕顺二穴 腕顺一穴
三三部位
1 三其穴 其门穴:在手背橈骨之外側上緣,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
靠内侧一寸处。 其角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四寸处 其正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六寸处 手术:手背虎口朝上,臂側放,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
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貼骨進 針 主治1)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 2)脱肛,痔疮痛
手术:针深止五分,禁双手用穴
主治:(1)心脏炎,心跳胸闷(2)呕吐,霍乱 说明:本穴在小肠经上,小肠合穴附近,治疗心脏病有特效,
亦治大腿内侧痛,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以及内侧膝盖痛。
5 三士穴 人士穴
取穴:手平伸掌心向上、当腕横纹上三寸、前臂桡骨 外侧上缘处是穴
手术:斜刺从外向内,以15度角斜刺五分—一寸五分 主治:气喘、手掌痛、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 心悸、蛋白尿 地士穴 取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六寸,人士穴上三寸 手术:同人士穴 主治:气喘、感冒、头痛、肾亏、腰痛、心脏病、疝 气、便秘
点。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主治:各类妇科病
说明: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通过理三焦、疏肝
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治疗不孕症。 禁双手同时取穴
还巢穴
还巢穴
4木炎 取穴: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之中央线内开二分处
(D线),上穴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三 节横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 孕妇禁针
主治:小儿气喘、高烧不退(特效)、急性肺炎、肺机 能不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说明:本穴配灵骨治疗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效。 若人气滞与气虚,则将导致血瘀血滞。
血瘀上焦则肺疾胸痺;血瘀中焦则为症瘕、血瘀下 焦则为少腹疼痛、妇女疾病;血瘀经络则关节痺痛、 风湿诸病、半身不遂;瘀血内蓄则性情变化而为神经 诸疾。所以取用灵骨穴、大白穴通气补气,而能散滞 消瘀。
常用奇穴.

14.安眠 Anmian
•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 的中点。
• 【主治】 ①失眠,头痛,眩晕;②心悸; ③癫狂。
• 【操作】 直刺0.8~1.2寸。
二、胸腹部穴 (Points of Ches。t and Abdomen,EX-CA.) 1.子宫 Zigong(EX-CA1)
• 【主治】 ①目疾;②头痛;③咽喉肿痛。 • 【操作】 直刺0.1~0.2寸。
7.球后 Qiuhou (EX-HN7)
• 【定位】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 /4交界处。
• 【主治】 目疾。 • 【操作】 轻压眼球向上,向眶下缘缓慢直
刺0.5~1.5寸,不提插。
8.上迎香 Shangyingxiang(EX-HN8)
•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 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 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 疾病。
•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3.胃脘下俞 Weiwanxiashu(EX-B3)
• 【定位】 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 【主治】 ①胃痛,腹痛,胸胁痛;②消渴。 • 【操作】 斜刺0.3~0.5寸。
• 【定位】 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 顶端与肩髑穴连线的中点。
• 【主治】 肩臂痛,臂不能举。 • 【操作】 直刺1~1.5寸。
2·肘尖 Zhoujian(EX-UE1.)
• 【定位】 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 尖端。
• 【主治】 ①瘰疬;②痈疽;③肠痈。 • 【操作】 艾炷灸7~1 5壮。
三、背部穴 (Points of Back,EX-B.) 1·定喘 Dingchuan(EX-B1.)
「穴位科普」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

「穴位科普」30个有神奇疗效的经外奇穴太阳穴┊头痛必点太阳穴部位: 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1/3的地方, 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主治 : 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功效: 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
肘尖穴┊痈疽疔疮按肘尖部位: 位于肘后部, 屈肘时尺骨鹰嘴的尖端。
主治 : 目肿痛、目翳、痈疽、疔疮、肠痈、瘰疬。
功效: 清热解毒八风穴┊牙痛胃痛点八风部位: 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位于足背侧, 第一至第五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每侧4穴, 左右两侧共8个穴位。
主治:咳嗽, 哮喘, 肺结核、牙痛、胃痛。
功效:舒筋活络, 清热解毒。
鱼腰穴┊近视刮刮鱼腰穴部位: 位于额部, 瞳孔直上, 眉毛中。
主治 : 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功效:镇惊安神, 疏风通络。
百劳穴┊咳嗽哮喘百老止部位: 在项部, 大椎穴直上2寸, 后正中线旁开1寸。
主治 : 咳嗽、哮喘、肺结核。
功效:滋补肺阴, 舒筋活络。
球后穴┊眼部疾病有妙招部位: 位于面部, 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 :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早期白内障、近视。
功效: 清热明目。
胆囊穴┊胆道疾病找胆囊部位: 在小腿外侧上部,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
主治 : 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斜。
功效: 利胆通络。
十宣穴┊十指连心治昏迷部位: 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 左右手共10个穴。
主治 : 中风、中暑、昏迷。
功效: 活血、化瘀、消滞、解痉。
外明穴┊屈光不正外明正部位: 位于眼外眦角上三分, 眶上缘内方。
主治 : 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视神经萎缩。
功效: 清热明目。
耳尖穴┊清热祛风耳尖穴部位: 在耳廓的上方, 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 : 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功效:清热祛风, 解痉止痛。
子宫穴┊按此穴呵护子宫部位: 在下腹部, 脐中下4寸, 中极旁开3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部穴
• 十宣 • 定位 在手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 主治 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手指麻木 • 外劳宫 • 定位 左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 主治 落枕,手臂肿痛;脐风 • 腰痛点 • 定位 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 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 主治 急性腰扭伤
常用奇穴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卓习文
头颈部穴
• •
•
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共4 穴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 症;目疾
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 横指的凹陷 • • • • • • 金津、玉液 定位 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 为玉液 主治 口疮,舌强,舌肿;呕吐,消渴 牵正 定位 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 口疮 安眠 定位 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胸腹部穴
• • 三角灸 定位 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 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至于患者脐心,底 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主治 疝气,腹痛
•
背部穴
• • 定喘 定位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哮喘,咳嗽;肩背痛;落枕 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 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为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 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肠胃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 腹及下肢疾病
下肢部穴
• 膝眼 •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 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 主治 膝痛,腿痛;脚气
• 胆囊 • 定位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直下2寸 • 主治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胆腑 病证;下肢痿痺
下肢部穴
• 阑尾 • 定位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 旁开1横指 • 主治 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痺
•
•
背部穴
胃脘下俞 • 定位 在背部,当第8部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 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
• • • 腰眼 定位 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 凹陷中 主治 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
上肢部穴
• 八邪 • 定位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5指间,指蹼缘 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 主治 手背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
• 八风 • 定位 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 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 主治 足跗肿痛,趾痛;毒蛇咬伤;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