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乙烯的探究式学习
我的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探究(恢复)

实验室制乙烯的实验探究1.1.引言 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所介绍实验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 : : 用体积比为用体积比为用体积比为 1 1 1∶∶3 3 的的 95 % 95 % 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加热到加热到 160 160 160 ℃以℃以产生乙烯产生乙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 ,) ,) ,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经过多次的实践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经过多次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我们发现该实验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 (a )在反过程中)在反过程中,,瓶内反应物会逐渐变黑瓶内反应物会逐渐变黑,,最终形成大量碳渣最终形成大量碳渣; ;(b )由于形成了大量的碳渣)由于形成了大量的碳渣,,耗费了不少乙醇耗费了不少乙醇,,使烯的产率较低使烯的产率较低; ; (c )反应结束清洗反应瓶反应结束清洗反应瓶,,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瓶内会散发出很浓的二氧化硫气味及其他难闻的气味,,污染空气;(d )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有些碳渣附着于瓶壁,,很难清除。
很难清除。
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对该实验进了仔细研究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对该实验进了仔细研究,,改进了实验方法改进了实验方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获得了良好效果。
下是我们的探究实验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
下是我们的探究实验和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
2.2.实验部分 (一)用P 2O 5做催化剂组装如图组装如图11所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所示装置,在试管中加入2 g P 2 g P 2O 5,注入,注入4mL 95 %4mL 95 %4mL 95 %的乙醇,加热,观察的乙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乙烯 教学设计[必修]2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乙烯 教学设计[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a3e4e1925c52cc58bd6beb1.png)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选自《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教材着重介绍了乙烯和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烯和苯的性质,并结合乙烯和苯的性质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并通过乙烯和苯的性质概括出其重要用途。
思路说明从衡量国家化工基础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乙烯在工业生产个的重要地位。
通过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引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来区分烯烃和烷烃。
最后重点介绍烯烃的加成反应,是学生认识到加成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并且理解该反应的机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典型加成反应特点;2.进一步强化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引入—问题分析—实验探究—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对比学习的方法。
乙烯初中化学教案

乙烯初中化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乙烯的结构式和分子式;
2. 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能够描述乙烯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乙烯的结构式和分子式;
2. 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乙烯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使用乙烯制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乙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乙烯是什么吗?”
2. 理论学习(15分钟):
a. 讲解乙烯的结构式和分子式;
b. 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 分析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展示(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乙烯的制备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方法:
1. 演讲结合实验的教学方法;
2. 学生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五、教学资源:
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
六、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文稿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有机化学中实验问题的剖析目标一、复习典型有机物制备实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乙醇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3.步骤:(1)检验气密性。
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CH3-CH2-OH CH2=CH2↑+H2O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6.现象: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③吸水剂)(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C2H5OH + 2H2SO4(浓) 2C+2SO2↑+2H2O ;C+ 2H2SO4(浓)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苯与液溴反应1. 药品:苯、液溴、铁粉、蒸馏水、AgNO3溶液2.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锥形瓶、导管4.反应原理:5.现象:1) 液体轻微翻腾,有气体逸出;2) 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3) 锥形瓶中生成浅黄色沉淀。
实验室制乙烯.doc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 乙醇、浓硫酸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实验室最好用煤气灯)、导管3. 实验步骤:1) 检验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微加热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不下落)2) 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 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拌下缓缓将15mL 浓硫酸倒入5mL 酒精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乙醇受热挥发,可以待冷却后分批将浓硫酸注入),并放入几片碎瓷片。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3) 加热(圆底烧瓶下垫石棉网),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
(由于会有副反应发生,会产生CO2、SO2 等杂质气体,所以最好先将制得的气体通入10%NaOH 溶液除杂)4) 生成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正常的实验现象是紫红色褪去)5) 先撤导管,后熄灯。
(防止水倒吸使仪器破裂)4. 反应原理:CH3CH2OH CH 2=CH2↑+H2O(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5. 收集气体方法(万一考理论):排水法收集(注:乙烯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因为乙烯的式量为28,与空气式量29 接近)6. 实验现象:圆底烧瓶中溶液变黑(变黑是由于乙醇氧化生成C,具体见后面);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点: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答:浓H2SO4 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浓H2SO4 过量是为了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③吸水剂)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微型实验----乙烯的制备及性质

微型实验----乙烯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用品1. 仪器和材料:球形具支试管、侧泡具支试管、直形侧泡反应管、尖嘴管、酒精灯、多用滴管、微型实验操作台。
2. 药品:95 %乙醇、浓硫酸、1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0.1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 % NaOH溶液。
实验内容及操作(1) 在球形具支试管中加入乙醇约0.8 mL,然后边摇动边慢慢滴加约1.5 mL浓硫酸,再加入一小粒沸石(碎瓷片),在直形侧泡反应管的侧泡处分别加入1~2滴1 %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0.1 % 酸性KMnO4溶液,在侧泡具支试管中盛装约1.5 mL 10 % NaOH溶液,如下图连接仪器装置。
(2) 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使球形具支试管内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生成乙烯,观察直形侧泡反应管各处试剂的颜色变化现象。
(3) 在尖嘴管的管口处点燃气体,观察火焰颜色及燃烧情况。
实验录像经验提示1. 安装仪器时,要注意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2. 制备乙烯要注意控制温度,因为乙醇的脱水产物有两种,140℃出来的是乙醚,而160℃出来才是乙烯。
迅速加热到160℃以上是为了减少乙醚的生成。
由于微型仪器的体积和管径都比较小,进行加热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冲料。
如果有液体往上冲的迹象,就要稍稍移开一下酒精灯,稍后再继续加热。
3.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滴入到乙醇中,且是边滴边摇动,不能把乙醇滴到浓硫酸中。
4. 微型气体发生器中加入沸石(碎瓷片)时防止加热时液体爆沸。
5. 浓H2SO4不但是脱水剂,也是强氧化剂,易将乙醇氧化成CO 和CO2,同时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这些气体会随着乙烯一起出来。
而CO2、SO2会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通过装10 % NaOH溶液洗涤除去制得到较纯的乙烯。
在乙烯中虽杂有CO,但它与溴和高锰酸钾溶液均不起作用,故不除去也不妨碍。
《实验室制备乙烯》课件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通风
操作时保持通风良好,避 免有害气体积累。
2 穿戴防护
穿戴适当的实验室防护服 和手套。
3 防火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加 热装置,避免火灾。
工作台的清洁和消毒
1 清洁
工作台应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除杂物。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备乙烯,了解烯烃的制备原理,熟悉实验 室操作流程,并掌握催化剂的选择和功能。
实验原理
乙烯的制备主要通过醇酸热解反应或醇酸脱水反应进行。本实验采用醇酸脱 水反应,通过催化剂催化醇酸分解生成乙烯。
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
材料
乙醇、稀硫酸
设备
反应瓶、冷凝管、加热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 相关结论。
实验小结和展望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乙烯,并对烯烃的制备和催化剂选择等方面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乙烯的应用和优化实验条件。
2 消毒
经过实验操作的工作台需要定期消毒,防止 交叉污染。
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
1 清洗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玻璃仪器,去除污垢 和残留物。
2 干燥
彻底晾干玻璃仪器,避免残留水分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
试剂的储存和保存
1 储存
试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 免与其它物质反应。
2 保存
试剂的保存时间不宜过长,过期的试剂应及 时处理。
催化剂的选择和功能
催化剂在烯烃的制备中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有重要影响。
乙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设计

乙烯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设计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用P2O5代替浓硫酸做脱水剂制备乙烯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并利用气囊收集的乙烯气体进行乙烯燃烧的改进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探究乙烯与Br2反应的反应类型。
关键词:乙烯性质实验制备反应类型改进探究一、教材中实验不足的地方1.用浓硫酸与乙醇加热的方法制取的乙烯含杂质,产率低,产生气体的速率慢,不利于乙烯的性质实验。
2.在点燃乙烯的实验中,由于生成气体的速率慢,采用的是尖嘴导管来点燃气体,导致气流小,无法看到“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的现象。
3.即使是使用除杂后的乙烯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可看到溴的CCl4溶液褪色,却无法通过实验说明Br2与乙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
二、实验改进的方法1.采用新的方法提前制备乙烯,并用气囊收集乙烯气体待用。
用浓硫酸与乙醇加热制取乙烯,所用时间长,产生的气体少。
实验后烧瓶清洗困难(有黑色难溶物),并有刺激性难闻的气体释放出来,不利于环保和健康。
依然采用原来的发生装置,用P2O5代替浓硫酸做脱水剂[1],使乙醇脱水来制取乙烯。
在烧瓶中先加入14 g的P2O5,再加入10 mL的无水乙醇,干燥管中装入氯化钙固体干燥剂(可以吸收乙醇气体,干燥乙烯)。
挤扁气囊,并用铁夹夹住橡皮管a,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至80~90℃,乙醇开始回流,同时有气体生成。
待从烧杯中的导管口处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打开橡皮管a处的铁夹,同时用铁夹夹住橡皮管b,开始收集乙烯气体。
开始产生的气体速度较快,气囊鼓起来的速度很明显,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度开始变慢,乙醇的回流现象减弱。
继续加热,温度迅速从100 ℃左右上升至170 ℃,接近170 ℃时温度上升的速度明显减慢,并在170~190 ℃区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此时气体产生的速度比开始时更快(打开橡皮管b处的铁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导管口处急速地冒出气泡)。
此时收集到的气体较80~90 ℃区间收集到的气体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否得到纯净的乙烯 气体?
( ) 计 实 验证 明 9 的工 业 酒 精 和 9 . 的 商 品 硫 3设 5 83
酸按 1: 3的体积 比混合 是实验室制备乙烯 的最 佳配 比。 () 4反应体系加热 到 1 0 . 7 ℃ 沸点 只有 7 ℃ 的乙醇为 什 8 么 不能 被 蒸 发 而 大量 损 失 ?
前 面 01 品 红溶液 检验是 否 生成 S , 面 01 品红溶 . ( 后 . 液检 验 S 是 否 已除尽 ; 溴水用 于吸 收 S ( 处亦 可用 酸性 浓 ( 此
高锰 酸 钾 溶 液 代 替 ) 醋 酸 亚 铜 氨 溶 液 用 于 吸 收 )l ; J :
c C K C ( H32+O K  ̄ uN )] 0+Ni ——C4C X C ( )]・ . t 。 I,(I uNH ̄ 'K
维普资讯
20 第 9 0 8年 期
化
学
教
育
・6 ・ 3
实 验 室 制 备 乙 烯 的 探 究 式 学 习
陈 斌
( 江苏南通市第一 中学 2 60 ) 20 1
摘要 乙烯的实验 室制法是 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 从探 究式学 习的角度 , 用对照实验分 析并解决 了乙 醇和浓硫酸的最佳 体积配 比为 1: . 3 反应温度 控制在 10 10 6~ 8  ̄ C为宜 等问题。并以此为例 阐述 了探 究式学 习过
P C2 d1 溶液 醋酸亚铜氨溶液 N O 溶 液 aH
Ⅲ Ⅳ
图 1 实验 装 置 来自2 课 程 实 施 2 1 实验 探 索 .
有 关 实验 装 置 的说 明 :
冰水 混 合 物 冷 却 的 广 口瓶 . 集 常 温 呈 液 态 的 收
CH3 CH2 0H 和 CH3 CH2 OCH2 CH3 。
() 5 乙醇 制 备 乙 烯 时浓 硫 酸 的作 用 到底 是什 么? 通 过 师 生 的 共 同努 力 . 同研 究 . 述 子 课 题 基 本 上 都 协 上 得 到 了 圆满 的结 论 . 生 们 也 通 过 亲 身 经 历 , 实 验 室 乙 烯 学 对 制 备 及相 关 问题 的理 解 得 到 了 升 华 。
学 习 的 几个 子课 题 :
冰水混合物
( ) 验 室 乙烯 制 备 的可 能 副 反 应 有 哪些 ?产 物 可 能 有 1实
哪些 ?
品红溶液 浓溴水
( ) 否有 效 地 避 免 实 验 室 制 备 乙烯 时 的 副 反 应 发 生? 2能
品红溶液 Ⅱ
澄清石灰水 醋酸亚铜 氨溶液
中学 化 学 中 实 验 室 制 备 乙烯 用 乙 醇 ( : OH。 般 是 C Hj 一 9 的 工 业 酒 精 . 度 约 为 0 8g mL, 点 约 为 7℃ ) 5 密 . / 沸 8 和 9 . 的浓 硫 酸 ( 度约 为 18 / 沸 点 约 为 38 ) 83 密 . 4g ml. 3 ℃ 反 应 制 得 . 乙 烯 外 , 能 的 反 应 产 物 有 C、 O、 (2 S 除 可 C C )、 O 、 C C HC H H OC H。等 。其 中“ ” 通 过 观 察 反 应 液 的 颜 色 C可 由无 色 变 黑 色来 判断 ; C 用 二 氯 化 钯 溶 液 的颜 色 由无 色 “ O”
验 ;C CH2 CHz H。利用 其是 液态且 有特殊 的气味 来 “ H。 O C ” 判断 。研究 乙烯制备中乙醇和浓硫 酸的最佳体积 比, 可配制
不 同体 积 比的 乙醇 和浓 硫 酸 的混 合液 在 大致 相 同 条件 下 进 行
教材 的实验操作 , 实验 有许 多值得研 究 的问题 。如 9 本 5 的工业酒精和 9 . 的商品硫酸 为什 么要 按 1:3的体 积 83
程 中 的基 本 思 路 与 实施 方 法 。 关键 词 探 究 式学 习 乙烯 的 实验 室制 法 最 佳 体 积 配 比 反 应 条 件 “ 0 ” 品红 溶 液 的 颜 色 由 红 色 变 无 色 ( 红 色 变 浅 ) 检 S 用 或 来
1 课题提 出
乙烯 的 实验 室制 法 是 中学 化 学 中 的一 个 重 要 实 验 . 照 按
比混 合 ? 实 验 室 乙烯 的制 备 过 程 中 反应 液 的 颜 色 由 无 色 渐
反应 , 测定 乙烯的产率来达到 目的。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
变 为黄色 、 黑色 . 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 气味 . 反应过程 中可 能 发生的副反应有哪些 ?反应产生的气体除 乙烯外 , 刺激性 气 味的气体是什么?还 有其他无色无 味的 气体 吗?使溴水 和 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的气体一定 是 乙烯 吗?反应体 系加 热 到 10 . 7 ℃ 沸点只有 7 ℃的乙醇为什么不能被蒸 发而大 量 8 损 失?中学化学教材 给出了 乙醇和浓硫 酸的混合 物加热 至
C 此 处亦可用点燃 法除去有毒气体。 O,
实验 操 作能 力 和实 验 设计 能 力 . 加深 对 知识 的 理 解 和深 化 。 从理 论 和 实 际来 说 . 验 室 制 备 乙 烯 的 彻 底 研 究 , 中 实 对 学 生来 说M 题 不 少 . 困难 也 很 多 。笔 者 结 合 中学 生 的 知识 水 平 和能 力 水 平 及 中学 实 验 室 条 件 等 实 际情 况 . 计 了研 究 性 设
10 时 .乙 醇 会 发 生 分 子 间 脱 水 生 成 乙 醚 4℃ ( H C : C 。 H )这 是 为 什 么? 能 否设 计 一 个 实 验 较 为 C HO HC 。,
准确地测定 乙烯的性质?能否测定实验室制备 乙烯 的产率? 如此等等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 通过对这些相关 问题的探 索. 也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