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 《密度》导学习型教学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这是偶然的吗?我们说不是,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 第11章第3节 密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章第3节密度导学案“密度”预习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学会利用密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二、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13页-16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5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请你看一看课本13页的“想想议议”至少提出一个问题2.你知道生活中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有哪些?3.如何用描点法来画出相应函数的图像?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Kg=mg 12mg==kg15g=t3=cm3m3=m5.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吗?6.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体积相同吗?为什么?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课内探究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自主研修,合作探究:探究一: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边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他们的长、宽和高,算出他们的体积,然后小组内交流、补充,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
)将你的测量结果与同组的同学比较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有差别吗?并分析原因,怎样才能使你的测量结果更准确?探究二:密度(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密度的含义2.密度的公式探究三:学习使用密度表(学习要求:仔细观察给出的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值,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将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比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想的办法最好。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你对密度的理解交流二:密度单位的换算交流三:密度表的应用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完善,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1.市场上出售的调和油瓶上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的密度为0.92x10³kg/m³,则该油瓶的质量是________kg。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 能够应用物质密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入
1.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吗?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不同物质的重量和大小的干系。
三、探究
1. 实验一: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a. 准备实验器械:天平、密度瓶、水、不同物质的样品。
b.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c. 记录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
2. 实验二:利用物体的密度判断材料
a. 准备实验器械:水、不同材料的小块。
b. 观察小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材料的密度。
四、总结
1. 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判断材料的性质。
五、拓展
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
2. 请同砚们思考:密度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六、作业
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对密度的理解。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反思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觉得哪些地方还不够理解,需要进一步进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发现身边的奥秘。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第三节《密度》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5、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诊断补偿1、1m3= cm32、3.5kg= g2、天平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三、新授预习四、学习导航(一)1、出示木块、铁块、铜块,让同学们分辨并说明分辨方法2、出示一杯水和一杯酒,让同学们分辨并说明分辨方法我们在分辨物质的时候,可以利用物质的一些特性,例如:颜色,软硬、气味等。
3、出示外部颜色相同铝块和铜块,让同学们分辨利用刚才的方法不好区分,引入今天要探究的物质的另外的一种特性来区分它们(二)实验探究每个小组利用手中的铁块和铜块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分析上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1、2、3、说明: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自学课本P15,完成下面的题目1、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把物质的叫做,我们用符号表示,它是跟的比值,所以计算公式为。
2、密度的单位有、两种。
关系为:1g/cm3= kg/m33、8.9 g/cm3= ×103kg/m3 2.7 g/cm3= kg/m34、几种常见的物质的密度铜的密度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冰的密度海水的密度纯水的密度煤油的密度酒精的密度空气的密度氢气的密度五、知识小节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
六、当堂检测首先自学课本P16的密度的应用1、有一金属块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kg/m3.2、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示3、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3第三节、密度导学案

第三节、《密度的测量》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固体、液体的测量方法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密度计算公式,变形公式有、。
2、实验室中常用测量物体质量,它的称量是,分度值是。
一、量筒的使用阅读本节“量筒的使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11.4.1中的量筒,它的计量单位是,量程是,分度值是。
2、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俯视时读数会偏,仰视时读数会偏。
二、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阅读本节“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部分,回答下列问题:(一) 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其中质量可以用测出,液体或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二)固体密度的测量1、测量固体的密度的原理是,需要测出和两个物理量,质量可以用测出,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体积,方法是法,如教材11.4-3所示,物体的体积V= 。
2、思考:如果所测固体为塑料块、蜡块、软木塞或冰糖块等物体,体积应如何测量?平行训练1、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
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如图10—3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g/cm3,合____kg/m3.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A.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B.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三)液体密度的测量1、原理是:ρ=2、方法:①用天平测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中一部分,读出内液体的V;③称出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 。
人教版九上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教案4

第三节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木块15 10 0.5 木块210 20 0.5 石块110 4 2.5 石块220 8 2.5(2)分析数据 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 .密度公式:ρ=m/V ;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C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 3);克/厘米3(g/cm 3)1g/cm 3=1000kg/m 3=103kg/m 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 3求:ρ解:3333/109.725.01097.1m kg mkg V m ⨯=⨯==ρ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 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密度 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密度(1)[学习目标]1.复述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公式,说出公式中的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写出并读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克/厘米3”,说明其含义,领会密度单位(复合单位)的确定方法。
2.会推导克/厘米与千克/米的关系。
3.会用公式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
4.认识用实验、比较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5.领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1.建立、理解密度的概念。
2.“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3.应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托盘天平一架,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各一个,体积相同的铝块两个,体积不相同的木块两个,投影器材,投影片若干。
学具:托盘天平一架,砝码一套,长方体蜡块(或木块)一个,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板书: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呢?新课教学实验研究⑴设计实验:师: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和体积怎么测?生: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师: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应该有哪些内容?生:质量、体积。
hc密度导学案

【课堂达标】
1.一铁块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密度多大?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B.质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3.物体a的体积是物体b的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物体a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的比值( )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l
5
9
1.80
甲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乙
5
10
8
O.80
6
15
12
0.80
①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 m3。
(1)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用地球上的什么物质做成?
(2)这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挥动它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25×104kg/m3,地球上此时有做成金箍棒的物质吗?
A.2:1 B.1:2 C.4:1 D.1:4
4.密度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第三节《密度》导学案
2011.8.18
学习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难点:
1.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而改变
2.质量单位: , , , ,质量的测量用实验室用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简述)
自主学习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A.
B.
C.
从表中可看出
1、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不
同性质,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二、密度的学习
密度定义:某种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密度公式:;表示质量,表示体积
密度单位:、二者关系是 .
三、展示交流
1、讨论“根据ρ=m/V可知:物质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这一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2.、同一物体的密度永远不变吗?
四、自我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你还有的疑惑:
五、自我检测.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叫密度,其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其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
2、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3、有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个是铝质的,一个是银质的,没有任何仪器,你如何鉴别它们?
4.密度是__________的特性,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
5.一块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等分成三块,则每一小块的质量为
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
6.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块,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