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绒山羊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副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原蛋白的筛选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副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原蛋白的筛选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价陈凡若;张嘉俊;鹿萍;崔宁;崔莹莹;崔子寅;党光辉;刘思国【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7)6【摘要】【背景】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PTB)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主要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患病动物表现为肉芽肿性肠炎和肠道的功能失调、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嗜睡甚至死亡。
PTB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由于目前临床上对于PTB的检测和控制手段不够完善,现有的PTB疫苗保护效果不佳,并且干扰牛结核病的诊断,因此亟需研发免疫原性强、保护效果佳的疫苗以用于PTB的防控。
【目的】通过筛选MAP免疫原蛋白,并对其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为PTB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根据MAP的p22、map1272c、map3531c、map3783、map3701c以及map3527这6个基因,分别构建5种重组质粒,在获得5种重组蛋白基础上,联合MONTANIDE ISA 61 VG佐剂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通过IFN-γELISPOT试验筛选出最佳免疫原;随后将最佳免疫原和已报道的66NC融合蛋白混合,经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小鼠,在二免3周后用1×10^(8)CFU的MAP K-10菌株腹腔感染小鼠。
通过IFN-γELISPOT试验,抗体监测和细胞因子检测,分析感染后小鼠的体重、肝脏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荷菌数差异,综合评价候选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结果】以MAP p22、map1272c、map3531c、map3783以及map3701c为基础成功构建和表达了5种融合蛋白58F、62F、69F、46F和52F,其中免疫58F后产生的IFN-γ水平最高,是更具潜力的候选免疫原,且以融合蛋白组合66NC+58F诱导持久高滴度的IgG、IgM、IgG1和IgG2a水平,诱导特异性的IFN-γ、TNF-α和IL-17A的释放;在保护效果评价中,融合蛋白组合66NC+58F抵抗MAP感染造成的体重下降,显著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降低MAP在肝脏中的定植。
分枝杆菌分枝菌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型鉴定技术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枝杆菌分枝菌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型鉴定技术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分枝杆菌属(Burkholder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在土壤、水体、植物等环境中广泛分布。
其中,一些分枝杆菌在医疗、农业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治疗耐药病菌感染、促进植物生长等。
分枝杆菌鉴定技术主要包括生化检测、基因检测、荧光抗体等多种方法。
其中,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分枝杆菌属中存在多种物种,且同种间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因此16S rRNA序列分析在菌种鉴定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用分枝菌酸(fatty acid)谱分析可以对分枝杆菌属中的不同菌种进行鉴定,具有比16S rRNA鉴定技术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的分枝杆菌分枝菌酸分型鉴定方法,以提高分枝杆菌鉴定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为分枝杆菌的分类鉴定及相应应用提供支持。
三、研究内容1. 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高效的提取、转化和纯化分枝菌酸的方法。
2. 对不同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分枝菌酸的RP-HPLC分析,筛选出最为稳定、最能区分不同物种的特征峰。
3. 构建RP-HPLC生成的峰面积数据矩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分枝杆菌分枝菌酸分型鉴定的模型。
4. 验证所建立的RP-HPLC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其适用范围和灵敏度。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为分枝杆菌属中的不同菌种鉴定提供一种基于RP-HPLC的高效、快速、准确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直接从培养物或环境样品中提取分枝菌酸,并通过RP-HPLC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16S rRNA鉴定法所需要的复杂步骤。
此外,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食品安全、环保、农业等领域中的分枝杆菌属相关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李少飞;刘明杰;姜悦才;李登亮;曹启航;陈凤强;高士孔;陈德坤;马文涛;赵慧英【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45)1【摘要】为获得有效抗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生物制剂,根据NCBI登录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及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序列信息分别对其时间和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并以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为宿主菌,从陕西有山羊伪结核患病史羊场的环境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对该噬菌体进行分离和表征鉴定。
结果显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发生呈全球性分布,其中以美国与巴西最为严重,美国也是棒状杆菌属噬菌体分离株的主要来源地;分离出的1株噬菌体命名为M2;噬菌体M2呈典型的20面体结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20 min,裂解周期为60 min,平均裂解量约为690 PFU/cell,表明获得了1株对伪结核棒状杆菌具有裂解作用的噬菌体。
研究结果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参考,并可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新方法。
【总页数】6页(P12-17)【作者】李少飞;刘明杰;姜悦才;李登亮;曹启航;陈凤强;高士孔;陈德坤;马文涛;赵慧英【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神木市畜牧业发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5;S858.27【相关文献】1.一株奶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2.昆明市西山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3.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4.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5.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措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和传代致弱及类毒素的免疫应用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和传代致弱及类毒素的免疫应用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ulosis,C.p)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在养殖业中能对多种动物感染,其中以羊的感染最为多见,能够引起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CLA),在国内外均有其流行报道。
羊群感染伪结核棒状杆菌后,常不致死,多呈慢性经过,病羊表现为渐近性消瘦、被毛粗乱、局部干酪样脓肿病变等症状,除影响皮毛、肉制品、乳制品质量和降低其经济价值外,还能够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已经对世界养羊业发展造成较大损失。
近年来,在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羊干酪性淋巴结炎也在我国多省份出现流行,其中山羊发病报道多于绵羊,且有更加严重的流行趋势。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发病数量逐渐增多,但目前对该病原及防控方法研究较少。
本研究在陕西宝鸡和铜川两地的关中奶山羊养殖场中,采集干酪性淋巴结炎发病羊脓肿组织病料,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疑似伪结核棒状杆菌菌株两株,对其进行了挑纯、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的两株伪结核棒状杆菌LX1和TC11菌株进行体外连续传代培养,用两株细菌的原代、50代、100代、150代和200代菌株分别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同时使用致弱效果较好菌株的200代菌株注射小鼠14 d后,用致病性较强的原代菌株进行攻菌试验,以研究传代致弱方法对开发弱毒疫苗的可行性;为开发类毒素疫苗,将表达的毒素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用5%的甲醛(V/V),室温作用48 h进行灭活制成类毒素制剂,分别免疫小鼠和两批山羊,用间接ELISA测免疫后30 d、90 d和150 d山羊血清抗体。
试验结果如下:1.分离菌株LX1和TC11经37℃培养48 h后,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不生长,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生长贫瘠,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可见乳白色、干燥、易于刮落、不透明、边缘较整齐,直径约1 mm<sup>2</sup> mm的菌落。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
杜磊
【期刊名称】《医学食疗与健康》
【年(卷),期】2022(20)16
【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歧杆菌当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方法:按照研究排除纳入标注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内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共220例,患者同时接受痰涂片与PCR结核分歧杆菌DNA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220,痰涂片检查)与研究组(n=220,PCR检查),对比同一组患者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下的检查阳性率。
结果:不同方法检查下,对照组数据结果为174例阳性(79.09%),研究组数据结果为199例(90.4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对比细菌培养结果确定213例(96.82%)为结核分歧杆菌携带患者,研究组检查方法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查方法(P<0.05)。
结论:在结核分歧杆菌的检查中,相较于常规痰涂片检查方法,应用PCR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核病菌的检出率,该方法的应用在临床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各地区的结核疾病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3页(P163-165)
【作者】杜磊
【作者单位】河口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11
【相关文献】
1.DNA指纹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研究
2.SAT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研究
3.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4.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杆状细菌,属于分枝杆菌科。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菌,因为它可以引起结核病,这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和生化试验来鉴定。
通过培养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从样本中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将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如果样本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它们将开始生长并形成菌落。
这些菌落可以被用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通过生化试验可以确定菌落中的细菌种类。
这个过程需要将菌落放入含有特定化学物质的试剂中,然后观察它们的反应。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不同的化学物质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种类。
除了培养和生化试验,还有其他的鉴定方法,如PCR和免疫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更快速和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但它们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设备。
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
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通过培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王韡;张彦明;邢福珊;郑增忍;张为民;郭抗抗【期刊名称】《中国兽医学报》【年(卷),期】2005(25)1【摘要】从疑似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到 2株菌 ,经鉴定均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利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菌株 (ATCC194 10株 )制成外毒素作为检测抗原 ,通过酶标抗体、阳性血清、外毒素抗原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 ,确定适当的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稀释浓度 ,建立了间接 EL ISA方法用于检测抗体。
用建立的 EL ISA方法检测 10 0份待检羊血清 ,其中阳性血清 4份 ,阳性检出率为 4 %。
【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伪结核棒状杆菌;阳性血清;分离鉴定;干酪性淋巴结炎;间接ELISA;ELISA 检测;山羊;抗原;外毒素;酶标抗体【作者】王韡;张彦明;邢福珊;郑增忍;张为民;郭抗抗【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S858【相关文献】1.羊伪结核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霍宁宁;朱伟英;高洋;杨雯昱;岳进华;赵燕清;陈德坤2.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PMA-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许国洋;付利芝;龙小飞;陈朝洪;李鹏飞;张素辉3.绵羊肺炎支原体和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J], 黄丽丽; 林裕胜; 肖义军; 胡奇林4.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J], 刘刚;尹峥;李晨露;徐海玲;王晶晶;张琪;许信刚;杨增岐5.基于PLD蛋白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尹峥;刘刚;王晶晶;李晨露;徐海玲;张琪;许信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宋艳;袁永丰;钱虹宇;李鑫灿;罗洪艳;王芝英;周作勇【期刊名称】《畜牧兽医学报》【年(卷),期】2024(55)2【摘要】为明确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病料中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情况及其生物学特征,对山羊体表脓肿样本进行Cp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耐药基因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从40份样本中分离到23株Cp,分离率达57.5%。
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Cp分离菌均携带pld、FagA、FagB、OppB、OppD、OppF、SodC、SpaC、pknG、NanH、sigE和cp40基因。
药敏试验显示,所分离Cp对头孢拉定、丁胺卡那和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达95.65%(22/23),其次为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1.30%(21/23),但对呋喃唑酮100%耐药,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为82.61%(19/23)。
Cp分离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和广谱A类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 TEM-116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4.35%。
对所有Cp的fusA进行测序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ON969140-ON96916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分离的Cp均聚类到羊生物型(biotype ovis)。
本研究证实Cp是引起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的主要病原,并明确其部分生物学特性,为防控该病原提供了参考资料。
【总页数】8页(P680-687)【作者】宋艳;袁永丰;钱虹宇;李鑫灿;罗洪艳;王芝英;周作勇【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相关文献】1.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2.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措施3.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4.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5.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NG Xian—chen ,LI Bing ,ZHU Yan—XU ,ZHANG Xing—hui。 W ANG Shi—quan , , GUO Ling ,XU Peng ,GUO Wei-jun ,LIU Xiao—gang
(1 Liaoning Anim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Liaoyang 1 1 1000 ,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 inary Medicine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1 ,China ;3.Jinzhou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tion,Jinzhou 121002 ,Chin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副结 核 病 是 由 副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引 起 的一 种 慢 性 、消耗 性 传 染 病 ,以 顽 固性 腹 泻 、逐 渐 消 瘦 、肠 黏 膜 增厚 为 特 征 。主 要 感 染 牛 、羊 、鹿 等 反 刍 动 物 。 该 病 1958年在 地 中海 首次 发现 ,同期 我 国内蒙 古也 发 现 了 l例 ,随 后 该 病 迅 速 蔓 延 至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H ,给我 国 牛羊饲 养 业带 来 了极 大损 失 J。
辽 宁南部 地 区某 绒 山羊 养 殖 场 ,有 少部 分 母 羊 产 羔后 陆续 出 现 顽 固性 腹 泻 、逐 渐 消 瘦 ,后 期 食 欲 废绝 而衰 竭 死 亡 ,剖 检 发 现 回 肠 和 结 肠 肠 黏 膜 增 厚 、肠 系膜 淋 巴结水 肿 、脾脏 明显萎 缩 等一 系列 临床 症 状和剖检 病 变 ,初 步诊 断 为副 结 核病 ,为 了 对本 病 进一步确 诊 ,同时为今后绒 山羊副 结核病 的诊断 与 防控工作提 供科学依 据 ,开展 了本项试 验工作 。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a correct diagnosis of suspected tuberculosis cases in one Liaoning cashmere goat farm ,we condnc· ted the study on the Dubods oleic acid agar medium fnr 9—1 3 weeks at 37℃ for山e visceral tissue and intestina l contents of suspected sheep,A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its liver tissu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acid—resistant staining,PCR detection and gene sequen— cing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were positive for acid—fast staining and the m orphology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eteristics of Mycobacterium ttlberculosis.The results of PCR were positive and the sequence was 100% homologous to JⅡ一
(1辽 宁省畜牧科学研究 院 ,辽 宁 辽 阳 111000;2.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 医学院 ,辽 宁 锦州 121001; 3.锦州市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 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02)
摘要 :为了对某辽宁绒 山羊饲 养场 疑似副结核病例作 出正确诊 断 ,本 研究针 对疑似病 羊的 内脏 组织 和肠内容 物在 Du— buds油酸琼 脂培养基上经过 37℃条件下 9~13周 培养 ,从其 肝脏组织 中分离获得 l株细 菌 ,对该分离菌株开 展 了形 态学观 察 、抗 酸染 色镜检 、PCR检测及基 因序列测定等研究工作 。结 果显示 ,分离菌 为抗 酸染 色 阳性 菌 ,而且形 态学符 合副 结核分 支杆菌 的特征 ;PCR检测结果为 阳性 ,测定 的序列与 GenBank中 JⅡ一1961(CP022105.1)基 因序列 同源性高 达 100% ,证实 了
32 中国兽 医杂 忐 2018年 (第 54卷)第 6期
Chinese Jour n 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辽 宁 绒 山 羊 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 分 离 鉴 定 及 分 子 生 物 学 检 测
宋先忱 ,李 冰 ,朱延旭 ,张兴会 ,王世 泉 ,郭 伶。,徐 鹏 ,郭维军 ,刘孝 刚
1961(CP022105.1)gene sequence in GenBank,Conf irming that the isolate wa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As.
K ey words:Paratuberculosis;Pathogen Isolation and Identif ication ;M olecular Biolog y Detection;Liaoning Cashm ere Goat C orresponding author: LIU Xiao—gang
该分离菌株 为副结核分支杆菌 。 关 键词 :副结 核病 ;病原分 离鉴定 ;分 子生物学检测 ;辽宁绒山羊
中图分 类号 :¥855.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0529—6005(2018)06—0032—03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M olecular Biological Detection of M 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rom Liaoning Cashm ere Go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