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说明

合集下载

茶文化小知识

茶文化小知识

茶文化小知识
茶文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文化,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

在饮茶活动中,人们形成了一些习惯和礼仪,如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这些习惯和礼仪与中国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通过品茗之道的实践来表现的,如追求清新、静谧、雅致、和谐等意境。

同时,中国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也有着丰富的饮茶习俗和风俗。

例如,福建的功夫茶、湖南的擂茶、广东的早茶等等。

这些饮茶习俗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在饮茶的过程中交流情感、洽谈事务等。

除此之外,茶文化还包括了茶叶的种类、品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茶叶的种类和品质非常丰富,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因此,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和品鉴技巧也是学习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文化,更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文化现象。

通过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品味和享受中国茶的美妙之处。

中国茶文化简介

中国茶文化简介

中国茶文化简介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开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那么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开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根底。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那么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

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茶文化

茶文化
1)黄茶为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 10~20%) 2)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 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 青茶(乌龙茶)
1) 青茶为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 60%) 2) 又称乌龙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 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 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
3)青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 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 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 行辨别: 1)茶叶的色泽 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 绿明亮; 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 是新茶的标志。
2)茶叶的香气 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 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 得低闷混浊。 3)茶叶的滋味 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 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 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 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 “茶叶越新鲜越好”,这是一个悖论。长 期饮用新茶,会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如 果茶叶存放一年半以上或者因为保存不当 而发霉变质,也不能饮用。
五、茶具
基本茶具
1)盖碗 2)茶海 3)公道杯 4)闻香杯 5)茶杯 6)茶滤 7)茶夹 8)茶托 9)茶巾
祁门红茶
• 种类:红茶 •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著名红茶精品, 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 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 门县,创始年——光绪年(公元1875 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四、茶叶的鉴别方法
•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 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 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 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 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茶文化

茶文化

2、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 唐代采取严格的科举制,茶可以帮助考生与 监考官提神。
3、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一些诗人需要茶来激发文思,提神助兴。
一碗入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有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七碗茶诗》 卢仝《 卢仝 七碗茶诗》
唐 茶碾
白釉风炉、 唐五代 白釉风炉、 茶釜
东汉 陶碗 南朝 莲花纹碗
宋代(食用阶段) 宋代(食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点茶法(不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烹 煮,而是先将茶饼碾碎,置碗中待用,水沸后 冲点入碗。但茶末与水同样要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如同唐代一样添辛香料一起饮用
六、中国茶道
(一)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艺”指选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艺术。 “道”指茶艺过程中贯彻的精神。 有道无艺,道是空洞理论。 有艺无道,艺则没有精神。
(二)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茶道精神的主体,也造就了 中国茶文化的总体基调为高雅而深沉,博大 而精深。 1、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处处贯彻着儒学中的 中庸、和谐思想。 2、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乐感的精 神,欢快气氛比较浓重。 3、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吸收了儒家“礼”的 精神,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
宋代流行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 。它是古人集体品评茶 的品质优劣的一种形式。这种几乎在社会各 阶层都流行起来的斗茶风气,对促进茶叶学 和茶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明清时期(饮用阶段) 茶的形式: 茶的形式:散茶逐渐取代了茶饼 烹制方法: 烹制方法:泡茶法(将散茶放入器皿中,然 后冲入沸水,水与茶不交融) 饮用方法: 饮用方法:瀹(yuè)饮法(朱权所创),滗 去茶叶,喝茶汁 药用——食用 食用——饮用 药用 食用 饮用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一)茶的起源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茶与人的精神生活就密切相关,留下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茶文化”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大学教材,专门论述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

可以说是出现了“茶文化热”,主要是因为:一、茶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茶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茶对人体身心健康有极好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饮茶文化已滲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

茶艺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和载体,非常值得在社会和家庭中大力推广应用,茶艺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茶艺之道在于一个“和”字,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弘扬茶文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党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随着茶文化事业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有愈来愈多的行业参与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这里只是根据国家茶艺师职业考评标准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茶的起源、饮茶的发展过程、饮茶方法的演变,以及中外茶俗,最后再讲讲茶文化精神。

一、茶的起源茶文化的载体是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

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

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

”我们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的中心,指的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至今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

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和特点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展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首先,我们将阐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包括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其次,我们将介绍中国茶的种类和特点,包括不同种类茶叶的特点和饮用方式。

最后,我们将分析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包括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程度。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论述,我们将全面地呈现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和特点,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进行分析,展示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茶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分析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探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旨在凸显中国茶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2.正文2.1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茶树最早的原产地,就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中国的茶树品种非常丰富,有大叶种、小叶种、无芽种等,在中国南方各地都有栽培。

茶叶最早被用于药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饮料。

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茶在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在宋代,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茶文化也进一步得到了发扬。

此后,茶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

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

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

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

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

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回族“八宝茶”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

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

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

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

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

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

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俐侎人习俗和俐侎茶文化永德县境内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俐侎族,俐侎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整个族群只有两万六千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箐林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习俗。

俐侎人祭茶:古代少数民族信奉茶树是人的祖先,崇拜、敬仰,膜拜茶他们的传统习俗,汉代以后许多少数民族陆续落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祭茶传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俐侎人,居住在高山箐林中,与茶为邻,以茶作伴,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深厚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04
CATALOGUE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
不同地域的茶文化特色
江南茶文化
福建茶文化
以精致、细腻著称,注重茶艺表演和品茶环 境,强调茶的色、香、味、形俱佳。
具有浓厚的功夫茶氛围,注重茶具的选择和 冲泡技巧,以品味乌龙茶的独特韵味为代表。
广东茶文化
云南茶文化
以早茶和下午茶为特色,将茶点与茶饮相结 合,形成了独特的广式茶楼文化。
以普洱茶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 史底蕴,强调茶的自然陈化和越陈越香的品 质。
茶文化与民俗风情的结合
1 2 3
婚俗中的茶
茶在婚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订婚时的“下 茶”,结婚时的“定茶”,以及向父母敬茶的 “谢茶”等。
节日中的茶 在传统节日中,茶也是不可或缺的饮品。如春节 的“拜年茶”,端午节的“龙舟茶”,中秋节的 “赏月茶”等。
干燥
通过高温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达到 足干,便于贮藏和运输。
05
04
发酵
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中的多 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形成红 茶特有的色、香、味。
茶叶的保存与鉴赏
保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防异味,可 冷藏或冷冻保存。
鉴赏技巧
观外形、嗅香气、看汤色、尝滋 味、评叶底,综合判断茶叶品质。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茶文化概述 • 茶叶的种类与制作工艺 • 茶具的选用与泡茶技巧 •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 • 茶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 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01
CATALOGUE
茶文化概述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传神 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 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茶起源
来源:北京茶文化网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神农说:
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提倡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

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

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

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然因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地位。

茶叶的种植
茶树是一种原产于中国西藏和印度北部的茶属常青灌木。

茶树有两个主要的类型。

被称作中国茶的小叶茶,生长在中国(中部)和日本寒冷的高山地带。

被称作苦茶的阔叶茶易于在潮湿、温热的热带气候中生长,常产于中国四川省和云南省以及印度北部地区。

茶树的叶子通常都是深绿色,小而有光泽的且叶片,带有白色的茶花。

基于以上提到的常见的两种茶的种类,慢慢衍生出很多适应不同环境的其他种类。

中国有句古话“好茶采自高山上”,高的海拔以及山上的薄雾可以帮助茶叶躲避强烈的阳光,以提供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让茶叶缓慢的生长并始终保持新嫩。

如同好的葡萄酒,特定的质量和口感的茶叶也是受环境因素(土壤、气候和海拔)和种植者(决定何时如何采摘茶叶并且将其加工的人)的影响的。

大多数茶属植物都有的生长期和间歇期都在冬季。

间歇期通常在冬季。

采茶一般是在新叶子“发芽”的时候进行。

在热的带环境中,茶叶有多次发芽期,因此可以常年采摘。

在稍寒冷的高海拔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有的收割季节。

在春季萌发的早期叶芽通常展现出最佳、品质、质量。

茶叶有四个主要类别: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

所有类别的茶叶都是来自于同一种植物。

特定种类的茶树以及茶叶在采摘后的、生产程序过程的不同将直接决定茶叶的种类。

茶叶要主要生长在巨蟹星座和山羊座之间北回归线附近,最理想的要求是所需的年降水量要达到1000-1250mm,并且温度在10到30度之间。

茶叶的生长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2400米的高度。

一株茶树通常会生产茶叶50-70 ,但是在大约50年之后,茶叶的产量就会减少。

在这个时候老茶树将会考虑被新茶树所替代。

茶叶的采摘一般是由气候决定的,新芽可以在生长旺季前的7~12天的时候采摘。

茶叶收割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需要高精度的操作,彻底的全人工高精度(在两千到三千茶叶中将仅仅生产一公斤的未加工茶叶),这是一种极其需要考虑一定技术的。

采摘者会学习如何正确辨别、识别合适采摘叶芽的精确时刻,这一点对于制造叶芽最嫩的极品茶叶非常重要。

在采摘之后,茶叶立即将输送到工厂进行深加工。

因此工厂通常离茶园很近。

茶与健康
提神解乏:
茶叶中含有3-5%的咖啡碱,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之后,能加强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活动、使之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更为敏锐、振奋精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不同于普通纯咖啡碱,它与茶汤里的其它物质中和,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在胃内酸性条件下,失去了纯咖啡碱的活性和对胃的刺激性,当混合物进入小肠的非酸性环境中时,咖啡碱又能还原释放出来,被血液吸收,从而发挥它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解除疲劳的作用。

生津止渴、清热降火:
清凉饮料中唯有饮茶解热止渴效果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茶汤中的化学成份如多酚类、糖类、果胶、氨基酸等能与口中涎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口腔得以滋润,产生清凉的感觉,加上咖啡碱从内部控制体温中枢,调节体温,使新陈代谢取得新的平衡。

除脂解腻、促进消化:
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中桩系统,影响全身的生理机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而且茶汤中的多种维生素物质以及化合物都有调节脂肪代谢的功能。

此外茶汤中还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它们能够溶解油脂,帮助消化肉类和油类等食物。

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茶叶所含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1、B2,烟碱酸、泛酸、维生素C、P、K等。

其中维生素C能维持牙齿、骨胳、血管、肌肉的生理机能。

绿茶含维生素C最多,含量可与柠檬、菠菜相媲美,常饮绿茶,有利于防止齿龈出血、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以及坏血病。

茶叶中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铜、氟、镁、钼、铝等,对身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杀菌消炎、预防传染病:
绿茶杀菌力强,红茶次之。

对于葡萄球菌,能在14小时内消灭,对于伤寒赤痢菌,8一11小时就能消灭,对霍乱菌则能在2小时内全部歼灭。

据医学调查,凡饮浓茶的人,良性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相对少一些。

预防龋齿、去除口臭:
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氟,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钙质较差,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它们结合之后,可以补充钙质,使抗龋齿能力明显增强。

利尿排毒:
咖啡碱能阻抑肾小管对水份的吸收,同时能扩张肾脏血管以畅通血液。

所以有利于毒质顺尿流排出尿道。

【注意事项】
适量饮茶,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但也应注意喝茶的量和浓度。

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否则会加重失眠症;服药的人不应该用茶水送服,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