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和酒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三大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智慧和历史。

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到酒文化的喜庆热烈,再到饮食文化的精致讲究,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传承。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千年前。

茶叶在中国人的饮食饮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既是一种饮料,又是一种文化。

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习俗,更蕴含了中国人对生活品味、礼仪美德和心灵意境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人通过泡茶、品茶,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人尤其善于以酒为媒体来表达情感、加深友谊和庆祝节日。

在中国的重要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会用酒来祝福和庆贺,也用酒来增进情感和友谊。

中国的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的独特方式,它既体现了对传统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对美食的热爱。

中国自古就有“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究食材的新鲜、色香味俱全,注重烹饪工艺的精湛和饮食礼仪的重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吃饭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在中国,人们常常通过美食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对朋友的友好、对客人的欢迎,这种饮食文化也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三大文化融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传统魅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仍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茶与酒揭秘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茶与酒揭秘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茶与酒揭秘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酒的发源地之一。

茶和酒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了历史和人民的情感。

然而,茶文化和酒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揭秘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夏商周时期,而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茶和酒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茶文化注重茶叶的制作和品味,强调品茶的技艺和仪式。

而酒文化则强调酿酒的工艺和品尝的乐趣。

二、茶文化与酒文化的饮用方式与仪式茶文化和酒文化在饮用方式和仪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传统的茶文化中,品茶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仪式。

人们按照特定的步骤和程序,将茶叶放入茶具中,注入开水,等待适当的时间后享受一口香气宜人的茶水。

品茶的时候,还会结合香气、滋味、色泽等要素进行评价。

而在酒文化中,人们常常以喝酒为社交的方式,注重的是酒的刺激和放松。

一些特定的酒宴和饮酒仪式,如宴会上的敬酒和寿宴上的酒杯叠罗汉,也都是酒文化中的独特表现。

三、茶文化与酒文化的社会地位与意义茶文化和酒文化在社会地位和意义上也存在不同。

茶在中国的地位可以用“国饮”来形容,被日常生活所普及,广泛流传于各个社会阶层。

茶文化被视为国粹,代表了中国的礼仪文化、医学养生和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而酒在中国的地位则相对更为复杂。

酒在中国古代的社交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被用于表达情感和联络感情。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饮酒对健康的影响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四、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审美追求与情感表达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茶的世界中,人们追求的是淡泊宁静、清新雅致的品味体验。

茶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意象,如山中清晨的露珠、月下品茗的闲适。

而在酒的世界中,人们寻求的是豪放豪情、畅快淋漓的情感宣泄。

谈谈对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认识,他们各自最需要满足的是什么?

谈谈对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认识,他们各自最需要满足的是什么?

谈谈对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认识,他们各自最需要满足的是什么?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一种休闲文化,也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与茶的不同之处在于酒奔放,茶内敛;酒令人血活性起,茶使人心平气和。

迎客以茶,送客以酒,茶和酒适用于不同场合。

1.茶文化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以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态的总称。

茶文化的含义应该包括了茶叶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饮茶方式的精神内涵,包含了茶领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茶,需要品,品的是一种生活,更可以是一种人生,苏东坡在他的诗中就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美句,可见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琴棋书画还是柴米油盐,都离不开茶,茶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片小小的茶叶能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它所包含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去感受的。

一杯茶,就是一杯人生故事,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喝出它的清甜。

2.酒文化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酒,亦需品,品酒之人也是爱酒如命的主,他们爱酒可不同他人,敞开膀子喝个没完,人家用酒品人生,喝的是一种文化。

尝遍天下美酒,看遍人间百味,说的就是这群人。

在品酒人眼中,酒不单单的是作为了一个饮料而喝的东西,更是人生在世,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的一种态度,李白斗酒诗百篇,东坡佳句出半酣说的就是这种品酒人喝酒的意境。

同样是喝酒人家品酒之人喝出的酒,就比嗜酒之人多了几分豪气,也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浅谈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发展史

浅谈中国茶文化、酒文化发展史

浅谈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的发展史姓名:班级:09酒店管理(2)班学号:09120215完稿日期:2011年6月10日摘要中国茶和中国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历史和状况也广受专家学者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本文主要从茶和酒的发展历史叙述,并说明个时期中国茶和酒的相关特点和其他内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茶,中国酒,发展史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而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下面我将别分谈一谈中国茶和中国酒的发展史。

一、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原始社会人类除了采集野果直接充饥外,也会挖掘野菜及摘取某些树木的幼芽嫩叶和稻米一起放在陶制的釜鼎(锅)内熬煮成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指的是茶叶作为药用的开始;商周时期发展饮食茶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

汉代茶叶作为饮料食用,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10-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10-饮食文化
鲁川粤苏
三、多样的菜系
鲁菜 精选细作 丰盛高贵
起于齐鲁,成于秦汉,集宫廷美味佳肴之大成 孔府菜——集历代皇家御膳绝技,推陈出新
川菜 麻辣鲜香 百菜百味
源于巴蜀,成于春秋,以擅长调味闻名海内外 有鱼香 红油 酸辣 麻辣 糊辣 陈皮 椒麻 椒盐 酱香 五香 甜香
烟香 咸鲜 荔枝 糖醋 姜汁 蒜泥 麻酱 芥末 咸甜等众多味型
杜康酿酒 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 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粘高粱)酒。”《世 本》也有此说。曹操也有诗咏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始于黄帝时期 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有黄帝与 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但《黄帝内经》一书是 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二、酒的分类
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酒的分类
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二、酒的分类
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酿造酒 ˙蒸馏酒 ˙配制酒
二、酒的分类
一、悠久的历史
食源丰富
地跨寒温亚热带 山长草木水生鱼虾 动植物种类繁多
历史悠久
远古:大禹治水奠定农业基础 夏商周:北黍南稷,钟鸣鼎食 ,席地分餐 春秋:孔子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调和鼎鼐 汉代:发明磨、豆腐和炒技
此后历代均有新食源的开辟和新烹饪技法的推出
二、独特的面食
馒头
诸葛亮与“蛮头” 武松与人肉馒头 “炊饼”才是馒头 馒头流传海外
胡总书记听后很生气,说:要你总结中美关系, 你却总结中国文化,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和茶都是有灵魂的,但两者性情截然相反,一个像豪爽讲义气的汉子,一个如文静温和的书生。

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是五谷之精髓,望着柔和但接触后刚猛,和茶比起来,酒难以下肚,也许非"喝"不能写尽饮酒者的神态和性情。

看鲁智深五台山醉打山门前,顷刻间把卖酒人挑的两大桶酒喝掉了一大半;茶是要慢慢品的,酒越喝越兴奋,而茶越品越清醒。

酒属感性,茶则知性;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

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

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所以酒是人们直接沟通的桥梁。

但是茶就不一样了,通常喝茶都是在一起一些聊天或者是办公事之类的。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

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

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佛家以茶为伴,于是茶文化在庙堂、在民间发展的同时,也在寺院发展起来,寺院得文化的近水楼台与传播的先机,或者说占有文化传播的平台,于是更有其倡导性,对于在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以及这些僧俗辐射的广大社会人群,无疑是一种示范。

佛家修炼的清静无为、澄和明净,与茶的品性相向,精神层面是和谐投契的。

佛家既然把茶禅当作同一体,可见重视教义的程度。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

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

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

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在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并在无数华夏儿女的血脉里深深扎下了根。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

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

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

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

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

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关系酒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休闲文化,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与茶的不同之处:酒奔放,茶内敛;酒令人血活性起,茶使人心平气和;酒就好比燕赵之士,慷慨激昂,茶却有如江南女子,优柔婉约。

酒与茶就如两泉涓涓细流,泾渭分明地顺着历史汨汨而下。

酒文化不敢设想,如果没有了酒,中华文化走过五千年的历程会演变成什么模样,是归于白开水一般的平淡,还是有如舶来的咖啡般的苦涩?中华有幸,酒亦甚幸,正是有了曹孟德的对酒当歌、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李清照的黄昏东篱把酒、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中华文化才如酒一般越是沉淀越显醇厚,愈陈愈香。

酒自身当然也在醉眼唱和之中美名千古传扬。

高兴时饮杯酒罢,“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嘛;忧愁时亦当有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离别时要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到哪再饮故乡酒?相聚更不能没酒,“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得意时,“白日放歌须纵酒”,失意时呢?“潦倒新停浊酒杯”……酒真是个好东西,不论你精神状态如何,也不管你在何时何地,它都伴随着你,它能与你交流,能听你倾诉。

你站着、坐着、走着、躺着都没关系,就这么一仰头,你就物我两忘了,剩下的是十分豪气,哈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中国的文人历来性情比较温和,正是有了酒,他们终于发现在埋头故纸堆之外还有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中本来就需要淋漓尽致的宣泄,更何况文人们又都是性情中人。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经历了几千年的培植、采摘、炒制和煮泡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品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茶的起源与发展据考古学家研究,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商时期。

传说,人们误入一片野生茶树林,发现茶叶有清香,于是将茶叶采摘回家尝试做成饮品,他们发现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因此茶叶逐渐在人们之间流行开来。

2. 中国茶的分类根据茶叶的不同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不同茶叶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口味。

3. 品茶文化品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享受茶的美妙之处。

在茶道中,人们不仅关注茶叶的质量和口感,还追求品茶的仪式感和意境。

品茶需要专注和慢慢品味,以感受茶香、茶味以及茶汤的变化。

酒文化中国酒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

酒作为中国人民的传统饮品,不仅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还有潜在的文化内涵和礼仪意义。

1. 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中国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酿造酒类饮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酒,并形成了多样的传统酿酒工艺。

2. 中国的白酒和黄酒中国的白酒和黄酒是两种重要的传统酒类。

白酒以高粱为原料,经过多道发酵和蒸馏工艺制成,带有浓郁的香味。

黄酒是一种以粮食为原料的低度发酵酒,口感柔和,带有芳香的米酒味道。

3. 酒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人对待酒的态度和文化内涵,远远超越了一种饮品的角度。

在酒宴上,人们通过敬酒表达对长辈、朋友和亲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是社交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酒文化还融入了许多诗词和绘画作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结语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休闲文化,有着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比一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挺有意思。

请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

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宋代张抡有《诉衷情》词,分别咏读书、赏花、操琴、泛舟、高眠。

其中饮酒、品茶俱在其中。

其咏酒词云:
闲中一盏瓮头春,养气又颐神。

莫教大段沉醉,只好微带醺。

心自适,体还淳,乐吾真。

此怀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其咏茶词云: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

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

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

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

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

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

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

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云:“泛花邀客坐,代饮引清言。

”宋代张耒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都说的是以茶代酒的事。

郑清之诗也写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这种变化大概因为陆羽对茶的深刻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茶的妙用,所以开始改变以往的传统,以茶代酒,敬奉客人。

一二知己,久违重逢,一边饮茶,一边谈心,足可以慰籍平生。

杨万里有诗云:“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

”宋代葛长庚诗有:“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

”这都是以茶待客的极高境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聚首,总要分别。

送行却是非酒不可,从古人的诗歌中可以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作为证明。

唐代大诗人李白交游广泛,与朋友的聚会分离几乎是日常功课。

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送别诗,随便浏览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送别作品差不多的都写到了酒,并且是痛饮不休。

如《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诗云:“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把将要遭流放的朋友尽量劝醉,为的是使他忘却忧愁,可谓用心良苦。

又如《送韩伺郎之广德》诗云:“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为了送朋友,只好赊酒来痛饮;不但酒是赊来的,连月色也是赊来的。

可见情之真,意之切。

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

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

唐代诗人岑参《送别蜀君李椽》诗云:“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告诫朋友好好作官,多办实事,少刮地皮,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得到提拔的。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

杜甫比较冷峻,以酒饯行的诗很少,我们几乎从杜甫的诗中闻不到酒味。

即便是偶尔发现几首诗中提到酒,也是略作表示,决不酪酊的。

如《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歧意颇切,对酒不敢吃。

”《送十五弟伺郎使蜀》诗写到酒,也只是“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

”杜甫的头脑总是清醒的,内心总是沉重的,和他在一起饮酒,可能会是最泛味的。

《陪李金吾花下饮》写道:“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虽然是玩笑,但可见其谨慎。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

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

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黄庭坚写过不少咏茶的词。

在他的词里,常常写到酒后品茶,以茶醒酒。

有一首名叫《品令》的茶词,写出了茶的这一特性。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全渠体净,只轮慢碾,玉露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

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

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

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古人论茶,多以涤烦疗渴来述其功用。

宋吴淑有《茶赋》,说它“效在不眠,功在悦志。

”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它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苏东坡说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称其为嘉叶,并以拟人化手法为茶作传。

唐代元稹有一首一至七字诗云:“茶,茶,香叶,嫩芽。

慕清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酒后岂堪夸。


黄庭坚有《阮郎归》词两首,写到茶的作用。

其一云: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

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

只愁啜罢月流天,余清搅夜眠。

由于茶的这一功用,茶就有了几个别号:“清风使”,“不夜侯”。

而酒后失态则是常见之事,所以许多行业是禁酒的。

宋代朱敦孺《鹧鸪天词》对这种酒后失态写得淋漓尽致:
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

一杯能变愁山色,三盏全迥冷谷春。

欢后笑,怒时瞋,醒来不记有何因。

古时有个陶元亮,解道君当恕醉人。

酒后失态,自己虽不觉得,但在旁人看来却是有趣之事。

杜甫以他清醒的诗人之笔,曾经描写过八位醉鬼的形态。

因为都是名人,于是这些醉鬼就都成了可爱的八仙。

其《饮中八仙歌》唱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东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些名人们在酒筵前毫无顾忌,旁若无人,一个个露出自己的本像,显示出自己的性情和才华,虽然可爱,但亦可笑。

因为茶与酒的这种功用上的区别,所以以这两个字为根组成的词便也有了褒贬的不同。

嗜酒的被人称为“酒鬼”,而常坐茶馆的无非也就是个“茶客”而已。

与酒结成伙伴的词,许多都含有贬义。

如酒池肉林,酒囊饭袋,酒色之徒,酒肉朋友。

而茶却没有这许多恶谥,顶多也就不过是个闲得无聊,图个“茶余饭后”而已。

饮酒要讲酒德,那是为了防止饮酒中的失态——甚至发酒疯:品茶要讲茶道,茶艺,那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