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浙版教案8篇+简介+说课) 3

飞夺泸定桥(浙版教案8篇+简介+说课) 3 目标:情意:感受、学习红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知识: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能力: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
重点:抓住红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难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
突破口:红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①师:红为了北上,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17、飞夺泸定桥╱ ╲赶到夺下交流:2-5 6-8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1、过渡:红为了北上,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
红遇到哪些困难呢?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选择完成:★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
(赶到——,夺下~~~)★★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飞夺泸定桥(浙版教案8篇+简介+说课)4

飞夺泸定桥(浙版教案8篇)简介《飞夺泸定桥》是孙犁所著的一篇中篇小说,以抗战时期川陕边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故事: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劫掠了敌人的船只,并打算利用船只渡江。
然而当他们来到泸定桥时,发现敌人已经在桥头设有防线,将桥头整个封锁。
在红军的命令下,熟练的游泳运动员郭泰祥进行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壮举,成功地渡过了长江。
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强大力量和毅力。
浙版教案第一篇:《飞夺泸定桥》导读本篇导读主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作者孙犁及其写作风格,以及小说情节梗概。
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背景,并对本文的主题、意义产生初步的认识。
第二篇:《飞夺泸定桥》人物分析本篇教案主要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其性格特征,如郭泰祥的坚毅、勇敢和刚毅,闫四的善良、机智和谦虚等等。
通过分析人物,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角色关系及动态,理解小说的情节展开与转折。
第三篇:《飞夺泸定桥》故事情节分析本篇教案主要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通过情节分析,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情感价值和批判意蕴等。
同时,通过情节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事件的发展。
第四篇:《飞夺泸定桥》主题思想分析本篇教案主要围绕小说的主题思想展开,通过对人物行动及事件的深入探究,分析小说所阐述的主要思想。
如何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形象,如何体现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内涵。
通过主题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第五篇:《飞夺泸定桥》文化背景分析本篇教案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及其意义。
如何从小说中查找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境况,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六篇:《飞夺泸定桥》结构分析本篇教案主要围绕小说的结构展开,分析小说的章节分布及其组织结构,从而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运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飞夺泸定桥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9篇飞夺泸定桥 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
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
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泸定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飞夺泸定桥》剧本、PPT课件。
2.教学道具:黑板、彩色粉笔、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热身(10分钟)1.引入泸定桥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四川、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2.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对泸定桥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剧本(20分钟)1.分发剧本,安排学生阅读和学习剧本。
2.指导学生理解剧本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并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
步骤三:分组排练(30分钟)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为若干个小组。
2.每个小组负责排练一幕或数幕剧情。
3.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反复排练,完善表演。
步骤四:集体表演(30分钟)1.将每个小组的表演集中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剧目。
2.学生们依次表演各自的剧情,可以借助音乐和道具进行补充。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实地的泸定桥,了解其真实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比如绘画、写作、音乐等,以泸定桥为主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水平。
2.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剧本和表演剧情,以泸定桥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演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团队意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

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四年级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重点字词。
大渡河的图片。
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教法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
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归纳整理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3.飞夺结果如何?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
(小组合作交流)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第一、第五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 桥上,桥下,对岸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1)敌人的阻击击溃(2) 饥饿疲劳不顾(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内容:1. 介绍文章背景,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事件。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即英勇无畏的红军精神。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要介绍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事件。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英勇无畏的红军精神。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文章背景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2.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教学评估:通过词汇练习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重点词汇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句子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
2. 提高学生的句子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找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
2. 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指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
2. 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评估:通过问答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文章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即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描述、议论和叙述等。
1. 向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
2.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评估:通过问答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给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教学步骤:1. 给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
飞夺泸定桥(优秀范文五篇)

飞夺泸定桥(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
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
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
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7篇》,快快拿去用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红*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进展挨次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状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为了北上*,必需夺取被敌人占据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北上*,他们想出了什么阴谋?我*如何粉碎这一阴谋?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二)、学习第三段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成功的?3、提问:战士们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
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4、显示:虽然,但是。
他们啊!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灵,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灵,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成功。
(显示:英勇机灵)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决。
(三)、学习第四段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照旧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2、指读第六节,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
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
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
(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
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
面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
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勇:
“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
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
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
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
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播放课件,自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入):湍急的大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峦之中,这些山和喜马拉雅山相连。
青海是一片只有高山、沙漠和森林的荒原.大渡河水流湍急,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
然后东折
1 2 下一页飞夺泸定桥教案第2页
,泻入成都南边长江的一大支流岷江。
大渡河两岸峭壁耸立。
对—支军队来说,又是出奇的艰险——渡江艰险,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艰险。
河并不宽,但其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游涡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个危险的去处。
战士们浑身淌着汗水,伏在铁索上一节一节地向桥那边爬去,谁也不去看下面翻滚着的激流。
一节又一节,一尺又一尺,艰难地向前移动着。
三连的战士拿着新木板跟在突击队员后面,一边往前爬,一边把木板往桥上铺。
前面,国民党士兵把煤油浇在没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突击队员,他们继续向前。
到了桥的那一端,他们爬上敌人来不及抽走的桥板,在浓烟和烈火中发起强攻。
他们一边跑,一边端着冲锋枪猛射。
当被烟熏黑、衣服也着了火的红军战士冲上对岸时,国民党守军逃跑了。
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而且没有受伤。
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告终。
自由读6-8自然段,然后指名读—评读。
(三)小结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受到了奖赏。
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
这是红军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比金质奖章要好得多。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
“飞”“夺”的理解。
(“飞”一是意味着快。
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
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
“夺”,是争夺、夺取。
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
“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
2、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