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2006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考研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参考书

12年考研哈工大环境工程专业-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参考书12年考研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参考书及目录《环境化学》内容提要《环境化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以阐述污染物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各圈层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污染化学问题及其效应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基本原理、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
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增添了反映近年环境科学领域新发展且应用性较强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即“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绿色化学”内容的介绍和讨论。
《环境化学(第2版)》密切结合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在介绍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适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化学一、环境问题二、环境化学第二节环境污染物一、环境污染物的类别二、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一、大气的主要成分二、大气层的结构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第二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辐射逆温层二、大气稳定度三、大气污染数学模式四、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第三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一、自由基化学基础二、光化学反应基础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四、氮氧化物的转化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六、光化学烟雾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八、酸性降水九、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第四节大气颗粒物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消除二、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三、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四、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五、大气颗粒物中的PM2.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一、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三、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二、水中颗粒物的聚集三、溶解和沉淀四、氧化还原五、配合作用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分配作用二、挥发作用三、水解作用四、光解作用五、生物降解作用第四节水质模型一、氧平衡模型二、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模型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四、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第一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三、土壤吸附性四、土壤酸碱性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第二节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一、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二、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三、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转化四、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第三节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一、土壤中农药的迁移二、非离子型农药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一节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一、生物膜的结构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第二节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一、吸收二、分布三、排泄四、蓄积第三节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一、生物富集二、生物放大三、生物积累第四节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一、生物转化中的酶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三、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四、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五、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六、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七、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八、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九、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第五节污染物质的毒性一、毒物二、毒物的毒性三、毒物的联合作用四、毒作用的过程五、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第六节有机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一、概述二、Hansch分析法三、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四、量化参数在QSAR研究中的应用五、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第一节污染物在多介质多界面环境中的传输第二节重金属元素一、汞二、镉三、铬四、砷第三节有机污染物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有机卤代物三、多环芳烃四、表面活性剂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第一节微生物修复技术一、概述二、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三、强化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四、生物修复的优缺点第二节植物修复技术一、概述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过程和机理三、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第三节化学氧化技术一、概述二、高锰酸钾氧化法三、臭氧氧化技术四、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第四节电动力学修复一、基本原理二、影响因素三、联用技术第五节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一、概述二、Fe—PRB第六节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一、基本原理二、影响因素第八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第一节绿色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简史一、绿色化学的诞生二、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第二节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一、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二、绿色化学与绿色工程三、工业生态学原理第三节绿色化学的应用一、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二、绿色化学的应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内容简介本书除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知识外,还叙述了难降解物质的降解与转化规律、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新工艺、新技术及生物修复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1997-2013全套优秀考研资料汇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012市政环境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2013内部辅导全套考研资料库、试题笔记库★【◆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更新◆】适用专业: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含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081403市政工程、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085229环境工程(工程硕士)、★081420城市水资源、085229环境工程稀贵套餐:Ⅰ.旗舰级黄金套餐★★★Ⅱ.尊贵领袖级套餐★★★★Ⅲ.超级套餐VIP白金版★★★★哈工大硕博联合团队信度认证:Ⅰ、证件照片: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学生证、学生卡、研究生证、研究生卡、饭卡、图书卡、团队成员博士录取通知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各院辅导班多年听课证数码照片。
Ⅲ、票据照片:中国邮政EMS国内特快专递、国内快递包裹、国内慢速包裹、国内挂号印刷品、顺风快递1000张邮寄回执收据清晰数码照片Ⅳ、资料照片:可欣赏团队空间各学院全套王牌资料高清晰全集数码照片进行验证。
Ⅴ、联系方式:QQ为VIP会员,两部业务电话24小时开机。
Ⅵ、团队面购:哈尔滨地区考生可预约后持本人学生证来工大本部或工大二区直接购买资料。
所有资料在其各自领域都是之最,突破了连续6年获得"考生最爱之王牌资料"的殊荣!『品牌资料、王牌资料、金牌资料、名牌资料』全套“精华版▲上乘”笔记、经典VIP笔记、课件、资料、教案、录音、指南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抄写者必须是哈工大本院专业课方面突出并且字体俊美善于记录的女生(男生如果各项指标高也可)2、字体必须清晰幽美、抄写必须详尽并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以供参看。
(乱七八糟的坚决不在本列)3、抄写者必须是专业课单科考试成绩非工科130~140分、工科110~120分的牛人。
4、该笔记必须是第一次原版经典复印,而非二次、三次、N次粗糙复印。
(很多卖家都是N次复印)5、辅导班录音必须用高清晰录音笔或者品牌MP3进行录制,有杂音的不在本范围内。
哈尔滨工业大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2006真题

9.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 厌氧产酸段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有机酸的微生物类群 (A) 发酵细菌群 (B) 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C) 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D) 产甲烷细菌 2. 若在对数期某一时刻测得大肠杆菌数为 1.0×102cfu/ml,经 400 分 钟培养后增至 1.0×109 cfu/ml,那么该菌的代时为多少分钟? (A) 17 (B) 19 (C) 21 (D) 23 3. 供氧不足时产生有机酸的主要原因
一、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2 分) 1、生长因子 2、细菌的特殊结构 3、辅酶 A 6、基因重组 7、遗传密码 10、葡萄糖效应 二、填空(20 分,每空 1 分) 1.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 子。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是( 3.一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可产生( )和( )。 )分子二氧化碳和 )、( )、( )和节孢 4、糖酵解 5、赤潮 9、温和性噬菌体 8、生态平衡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第 1 页 共 4 页
二○○六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报考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
程
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试题上无效。
题号 分数
一 20
二 20
三 5
四 50
五 15
六 20
七 20
总分 150 分
(
)分子 ATP。 )时期产生 。
4.细菌的荚膜通常在生长曲线上的(
第 2 页 共 4 页
5.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 位在( 和( )。
),而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 )、( )。 )和( )。 )和( ), )、
6.按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 )。 )、( 7.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病毒的检测方法是( 三、单选题(5 分,每题 1 分) )。
ppt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11.1

(4)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4-1)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限制N、P营养进入天然水体,
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深度处理。 (4-2)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
请参考教材P379-381
(二)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技术
(1)原理
根据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氮素各种形 态的转化和相关微生物群体的功能作用, 将脱氨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使废水中的氮素以气态形 式从中分离进入大气,从而降低排放废水 中总氮的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的人为因素
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人 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大量含有氮、磷营 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排入湖 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 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 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 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以面源的形式使 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最终输送到水 体中。
给水处理传统工艺及生物预处理
源水 药剂
给水管网
沉砂池
混凝沉 淀池 砂虑 消毒
生 物 预 处 理
投药
(二)预处理的概念及其作用
(1)预处理的概念 P392 (2)预处理的目的 P392-394
(三)生物预处理技术
(1)生物预处理的概念P394 (2)给水生物预处理的特点P394 (3)可用于饮用水处理的生物预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1. 绪论
2. 原核微生物
3. 真核微生物
4. 非细胞生物——病毒
5. 微生物的营养
6. 微生物的代谢
7.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8. 微生物的生态
9.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0.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 11.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哈工大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回忆版)2013哈工大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回忆版)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4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4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75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TCA循环2、基因工程3、米氏方程4、菌胶团5、竞争排斥原理6、水体自净7、基团转位8、水华9、生态位宽度 10、限制因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2、氧化还原酶包括( )和( )两种3、细菌细胞壁内层壁的成分为( ),外层壁的成分是( )4、细菌代时最稳定的时期是( )5、常用的湿热灭菌法有( )、( )和( )6、硝化细菌能利用的碳源是( )7、细菌的营养物质有( )、( )、( )和( )8、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 )和( )9、分离细菌常用的方法有( )、( )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原理2、抑制剂降低酶促反映速率的原理3、说出放线菌产生孢子的两种方式4、分析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哪个更剧烈5、说出细菌形状的表达规律6、活性污泥进入内源呼吸期的原因7、废水中污染物经处理的去向8、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功能9、溶解氧对曝气池中污染物的去除有什么影响10、铁细菌的营养方式四、实验题(15分)筛选出用于石油污染海洋的生物修复菌剂五、论述题(10分)分析微生物为什么先降解结构简单的有机物六、综述题(25分)讨论地表水中外源污染物可能的来源及生物防控措施。
哈工大污染控制微生物课件

2. 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除病毒外都具有细胞结构, 而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又可分为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 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属原核生物(procaryote) , 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属真核生物(eucaryote) 。这两类微生物在细胞 结构上,特别在细胞核上有显著区别。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5)易变异 微生物繁殖后,其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生理等性状上常有差异,这些差异又能稳定地遗传下 去,这一特性被称为变异。
1.2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1.2.1 在微生物学中的地位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 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用用的一门科学。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基 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 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 研究领域。 1.2.2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内涵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属 于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重点是研究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 是在普通 微生物学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栖息在自然环境、 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 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2.3 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自然环境以及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 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特种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高效、经济、节能废水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工程和一些微生物新技术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 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 作业: ① 微生物的概念; ② 微生物的特点; ③ 概述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哈工大环境专业考研实验大纲

开课实验室: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课程总学时:32课程名称: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课程编号:T1270030实验学时:16面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和深化学生在理论课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专业课密切相关。
所以通过实验课,可使学生对《水质工程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的消化理解,并且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实验分析、检测、菌种培养等适用的实验技术。
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1)认识三大菌类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2)掌握常用菌分离、培养技术及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增进环境意识。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各类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细菌纯种分离、接种及培养技术。
(3)掌握常用细菌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4)掌握给水及排水的细菌测定方法。
(5)会配置各类培养基及了解培养基性能。
(6)掌握几种消毒及灭菌方法及操作技术。
三、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水微生物实验指导技术》,吕春梅主编。
参考教材:《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马放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微生物实验指导书》黄秀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监测与评价》马放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四、实验考核实验成绩由实际操作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占总考卷30分。
实际操作20分,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组成。
笔试10分,在总课时结束时总考卷中出现。
如实际操作因故未参加者,或操作不合格者,可随下一年级学生补考。
五、实验项目表。
ppt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10.2

10.1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10.2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10.3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10.4 氧化沟技术简介 10.5 氧化塘技术简介 10.6 原生动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10.7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10.8 作业
10.3.2 常规活性污泥法
由于增设了“着床”,生物膜的生物相更丰富, 组成更复杂,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因而提高了对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系统运行的稳 定性。
(一)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
请参考教材P296-297 “生物虑池 工作原理”一节
请查找并自学关于土壤净 化原理和技术的资料
(二)常见生物膜法
(1)生物虑池法 P295 (2)塔式生物虑池P296
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运行稳定等特点。
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0.5 氧化塘技术简介
10.5.1 氧化塘的概念 10.5.2 氧化塘的污水净化原理 10.5.3 藻菌互生系统 10.5.4 氧化塘的分类
10.5.1 氧化塘的概念
氧化塘又名生物塘,是经过人工适当 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 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 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 处理技术。
10.5.2 氧化塘的污水净化原理
1) 塘中污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 作用相近,除个别类型如曝气塘外,在 提高其净化功能方面不采取实质性的人 工强化措施。
2) 污水在塘内缓慢的流动、较长时间的贮 留,通过稀释作用、沉淀作用、絮凝作 用和生物氧化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3) 氧化塘中的藻菌互生系统在污水净 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好氧 塘净化污水的主要机制。
(一)推流式均衡曝气法 P291 (二)渐减曝气法 P291 (三)阶段曝气法 P292 (四)延时曝气法 P292 (五)吸附-再生法(接触稳定法)P292 (六)完全混合式曝气法 P293 (七)深井曝气法 P2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21
(D) 23
3.供氧不足时产生有机酸的主要原因
(A)微生物发酵
(B)微生物有氧呼吸
第3页
共4页
(C)微生物无氧呼吸
(D)细菌死亡
4.测定水样中活细菌数的方法
(A)计数器直接计数法
(B)平板菌落计数法
(C)染色涂片计数法
(D)比浊法
5.催化A-X + B A + B-X反应的酶属于
第2页
共4页
5.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 ),而真核生物能量产生的部位在( )。
6.按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 )、( )、和( )。
7.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 )。
8.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和( )。
9.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和( ),病毒的检测方法是( )。
(A)氧化还原酶类
(B)转移酶类
(C)裂解酶类
(D)合成酶类
四、简答(50分,每题5分)
1.比较霉菌与放线菌有哪些异同。
2.为什么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3.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4.烈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5.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划分依据。
7.微生物突变的机理。
8.产甲烷菌的生理特征。
6、基因重组7、遗传密码8、生态平衡9、温和性噬菌体
10、葡萄糖效应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 )、( )、( )和节孢子。
2.细胞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是( )和( )。
3.一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可产生( )分子二氧化碳和( )分子ATP。
4.细菌的荚膜通常在生长曲线上的( )时期产生。
有机污染物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转化的规律。
机物转化成有机酸的微生物类群
(A)发酵细菌群
(B)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C)同型产乙酸细菌群
(D)产甲烷细菌
2.若在对数期某一时刻测得大肠杆菌数为1.0×102cfu/ml,经400分钟培养后增至1.0×109cfu/ml,那么该菌的代时为多少分钟?
(A)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1页
共4页
二○○六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报考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475]
考生注意: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试题上无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
20
20
5
50
15
20
20
15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生长因子2、细菌的特殊结构3、辅酶A 4、糖酵解5、赤潮
9.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局限性。
10.水体自净的过程。
第3页
共4页
五、实验(15分)
1、怎样测某一纯菌种的生长曲线。(10分)
2、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操作过程及机理。(5分)
六、论述(20分,每题10分)
1.富营养化水体可能存在的生态演替过程及危害。
2.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七、综述(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