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与默写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及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赞公房①杜甫杖锡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
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
②杖锡:柱着锡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2)诗歌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部36篇精校+近4年考题)

广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部33篇精校+近4年考题一、文赋(11篇)1.《论语》十则(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3月北京第1版)●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40页)(学而)【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
前代圣王的规矩,这样算美;不管大小事情都如此。
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即如果为恰当而恰当,不用礼来规范衡量,那也是行不通的。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49页)(为政)【译文】孔子说:‚用政策来管理、领导,用刑罚来整治、规范,民众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无耻辱的感觉。
用德行来管理、领导,用礼制来整治、规范,民众有耻辱感,内心认同而归依。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79页)(八佾yì)【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礼?人如果没有仁爱,讲什么乐?‛●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第534页)(尧曰)【译文】孔子说:‚不懂的命运,没法做君子。
不懂得礼制,没法自建立。
不懂得语言,没法判断人。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第316页)(颜渊)【译文】颜渊问如何是‚仁‛。
孔子说:‚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就是仁。
有一天都这样做,那中国就都回到‘仁’了。
这样做全靠自己,还能凭靠别人吗?‛●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第341页)(颜渊)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樊迟问如何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如何是‚知‛?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弄明白。
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歪邪的人上面,便能够使歪邪的人也改正过来。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pì),可谓仁之方也已。
广东11到13高考语文默写题汇编 (1)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4),。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家贫,________,___________,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知而不愠;(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偏向于对初中诗歌的默写考查,考察范围广,考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如“愠”“是故”“庇”“假”“藏”等。
只是难度较之往年高考,又低一档。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知者不惑,,。
”(《论语》)(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近十年广东高考语文诗歌题 共28页

答: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 落叶,流萤,孤灯。(2分)用“日暮”即落日, “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 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 情感。
(2019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 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 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 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 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 一惊。 (1分)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1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答:① “穿”: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 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 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 绪。(2分)② “数”: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 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 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 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2分)
广东省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考前强训_:《蜀道难》《梦游》《登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 ,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 5. ,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登高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道难
1.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4. ,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5.问君西游何时还, 。 但见悲鸟号古木, 。
广东历年(2004—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基、文言、诗歌鉴赏、默写、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04—2012年)[语基、文言、诗歌鉴赏、默写、必考、选考、语用、作文]广东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基础应用【2012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B .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C .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D .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项wéi/wéi、guō/tián、m ú/mó;B项qīng/jīng 、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 、jüé/jüé;D项yàn/yīng、 xùn/xùn、 cān/cē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答案】A ks5u【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
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
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近5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

•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 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 •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 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
•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 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 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 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 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 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 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 的情怀。 • 列锦: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 种修辞手法。 •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 【参考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 “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 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 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 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 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 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 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 写简要说明,2分)
•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 【参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 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 考查类型:炼字
2011-2013广东高考古诗鉴赏

2011-2013广东高考古诗鉴赏1.(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案】⑴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2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⑵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3分)2.(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与默写【2004年】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l)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国演义)卷首词)【参考答案】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05年】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3)众芳播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林逋《山园小梅》【参考答案】14.(1)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2)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惊。
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答出“闲情”给1分,答出“触景生情”给1分,答出“思乡之情”给1分。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
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
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15.(4分)(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006年】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
(两题任选一题)(6分)(1)①群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复回。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史两篇作品的名称。
(2)①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参考答案】13.(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14.(1)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出其中两个即可)(2)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②《小石潭记》《愚溪诗序》《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2007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次北固山下》)(2)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4) ,。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0.(6分)(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1.(6分)(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3)奈何取之尽淄铢用之如泥沙(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2008年】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3),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10.(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放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前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得南边,不必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
作者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
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天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不会象一般花朵那样,动不动就是一副可怜相。
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
11.(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009年】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1),。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4)峰峦如聚,。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参考答案】10.(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或: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11.(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010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告子上》)(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3),。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参考答案】10.(1)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1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011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