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第三讲

合集下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解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Allusionalism——隐喻主义 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ment——工艺美术运动 Baroque style——巴洛克风格Brutalism——粗野主义 Byzantine——拜占庭风格Charter of Athens——雅典宪章 Charter of Machu Picchu——马丘比丘宪章Chicago School——芝加哥学派 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8年成立于瑞士Classical Architecture——古典建筑Classical Revival——古典复兴Classicism——古典主义(派) Constructivism——构成主义派(构成派)Contextualism——文脉主义 Cubism——立体派De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m——解构主义(派)De Stij——风格派Eclecticism——折衷主义(派)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派)Formalism——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派) Futurism——未来主义(派)Gothic Revival——哥特复兴 Gothic style——哥特风格High-Tech——高技派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派)Jugendstil——青年风格派 Metabolism——新陈代谢派Minimalism——极少主义/极简主义 Modern Architecture——现代建筑(派)Modernism——现代主义(派)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New Brutalism——新粗野主义 New Rationalism——新理性主义New Regionalism——新地域主义 Organic Architecture——有机建筑Neighbourhood Unit——邻里单位Postmodern-classicism——后现代古典主义Postmodern-formalism——后现代形式主义 Post-modernism——现代主义之后/后现代主义Radical Eclecticism——激进的折衷主义Rationalism——理性主义(派)Regionalism——地域主义、地域性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vivalism——复古主义 Rococo style——洛可可风格Romanticism——浪漫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哲学Superrealism——超现实主义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Vienna’s School——维也纳学派Vienna’s Secessio n——维也纳分离派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材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材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
综述:
1. 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与新探索(18世纪下半叶~19世
纪下半叶)
2. 世纪之交的变革与尝试(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3. 现代建筑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4. 二战以后的西方建筑创作
1
2
世纪之交的变革与尝试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Chapter II: Transforms and Experiments During the Trans-century Period
经过这次文化的大变革,西方国家进入了现代文明或现代文化的新阶 段。尽管各方面的变迁并不平衡,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真的消除殆尽, 但世界一大部分地区终于跨进了既有工业化又有现代文化的新的历史 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剧烈的社会变迁。这一时期,建筑全面 创新的外部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3
4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多方面的社 会活动家,就学于牛津大学,毕业 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但他主要的 事业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莫里斯 有感于当时实用工艺美术品设计质 量不高,主张美术家与工匠结合, 认为这样才能设计制造出有美学质 量的为群众享用的工艺品。
莫里斯一生始终厌恶机器和工业, 但他也反对沿袭老套,他强调艺术 与实用结合。他的设计思想是“向 自然学习”,他主持做出的工艺品 大量采用从植物形象得来的素材。 产品注意结构合理,选材精当,装 饰风格统一。
9
10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信托银行大厦 The Guaranty Trust Building, Buffalo Louis Henry Sullivan 1895
10
11
芝加哥学派——昙花一现的建筑 Chicago School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密斯ppt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密斯ppt

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注重人类的需求和体验,注重空间利用和能
源效率,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和施工技术。
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与城市环
03
境的融合和发展。
THANK YOU.
对世界各地建筑的影响
01
欧洲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欧洲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欧洲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欧洲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欧洲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美国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美国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美国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美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美国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日本
密斯的建筑设计对日本的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设计理念被许多
日本建筑师所接受和传承。他的作品成为了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对日本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结论和展望
密斯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
1
密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 计思想和作品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密斯的代表作品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总结词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密斯对玻璃和钢的运用,以及他的“少即是 多”的设计理念。
详细描述
德国馆建于1929年,是为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设计的。它是一个由玻璃和钢构成的建筑,设计精巧,布局 灵活。展馆的内部空间流动,与外部环境相互渗透,体现了密斯的“流通空间”的设计思想。同时,德国馆也 体现了密斯的“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用最少的材料和最简单的结构来达到最大的效果。
工业革命的影响

外建史近现代史

外建史近现代史
1、巴黎改建(城市集中主义) 奥斯曼计划(G.E.Haussmann) 1853-1870 2、新协和村 Village of New Harmony 城市分散主义 空想社会学家 欧文(R· Owen) 3、田园城市 Garden City 城市分散主义 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 1898 《明天—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明日的田园城市》 1902 城乡磁体 Town-Country Magnet 母城-子城 现代卫星城理论的源头 4、工业城市Industrial City 城市分散主义 法,戈涅(加尼埃) Garnier,1898 5、带形城市linear City(城市分散主义) 西班牙 索里亚.玛塔(马泰) A.Soriay Mata 1882 6、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Gridiron city (城市集中主义)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史部美建筑
I、十八世纪中叶前后影响建筑发展的因素
一、资产阶级革命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二、工业革命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I、启蒙 运动 Enlightenment ,18s
一、启蒙思想的重要旗帜:科学和民主 二、启蒙主义建筑思想 建筑的理性是“功能”、“真实”、“自然”,重新阐释了维 特鲁威的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提倡建筑的“个性”。 三、建筑理论家: 1、克劳德· 佩劳(Claude Perrault) 2、科德穆瓦 (Jean-Louis De Cordemoy) 3、劳吉尔(Abbe M-A Laugier) 4、迪朗(J-J-Louis Durand) 5、勒杜克(Viollet-le Duc)
2、铁和玻璃的结合
巴黎旧王宫新奥尔良廊,方登(P.F.L.Fontaine) 透光顶棚 最早把铁和玻璃配合应用 Galerie d’Orleans,Palais Royal,1829-1831

外国近现代建筑讲义

外国近现代建筑讲义
新建筑运动早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 建筑的探求。
新建筑运动成熟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 资本主 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二次大战后多元化时期(20世纪中—20世纪80年代)
第一章 工业革命前后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大工业城市化,人口 恶性膨胀,土地私有和 房屋建设无政府状态,
二、浪漫主义复古思潮
1、历史背景 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在革命斗争中落了空,在新的社会
矛盾下,产生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与古典艺术相抗衡。
2、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以哥特风格出现,也称为哥特复兴。浪漫主义不仅用作教 堂,也
第三节 新艺术运动 ……………………………………………
第四节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 ………………………………………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第六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
• 第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
第一节 现代建筑早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义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目录
• 绪论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章 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
………………………………………

外国近现代建筑讲义共72页文档

外国近现代建筑讲义共72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外国近现代建筑讲义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建筑形式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塞堡或哥
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建筑类型:教堂、学校、车站、住宅等;
精选课件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代表建筑:
1.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模仿寨堡1777~1790) 2.威尔特郡的封帝尔修道 院(模仿哥特教堂 1796~1814) 3.英国议会大厦(1836~ 1868) 4.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模仿印度伊斯兰教礼 拜寺的形式1818~1821)
精选课件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作品肯特的“红屋”
精选课件
莫里斯红屋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新艺术运动
时间:19世纪最后十年和二十世纪头十年; 地点:开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人物:凡·德·维尔德(原是画家);霍塔
主导思想: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建筑 师们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 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 繁盛的草木形状的曲线;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 并未能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 结合的问题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建筑师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建筑师凡·德·维尔德
精选课件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赖特,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 (1869~1959)。
草原式住宅,产生于二十世纪,赖特在 美国西部地方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 融合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的富有田园 诗意的住宅形式。
“草原式住宅”为赖特以后的“有机建 筑”概念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选课件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特点:
在造型上力求新颖,摆脱折衷主 义的常套;
精选课件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维也纳学派
时间:19世纪末 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第三章
1
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内容
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 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
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10
高大的阶梯形的楼房、电梯放在建筑外部, 圣泰里亚的未来城市建筑想象图 林立的楼房下川流不息的汽车、火车,分别在不同的高度上行驶。
11
3、风格派——荷兰
诞生:1917年,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 “风格派”造型艺术团体。 观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蒙德利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
2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
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 二 建筑技术的进展 三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1、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 2、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 构成主义派 四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五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 六 勒· 柯比西埃 七 密斯· 德· 范· 罗 八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3 九 阿尔托
C:重视建筑的功能,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
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 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在包豪斯校舍、哈 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均有体现)
24
法古斯工厂:这是一个制造鞋楦的厂房。它的平面布置和体型处理主要由 生产上的需要决定。立面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显得轻巧透明并大方 得体; 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这 些手法后来成了现代建筑最常用的设计语言。法古斯工厂是格罗披厄斯早 25 期的一个重要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21
(5)空间: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与人息息相关,它比建筑平面、
立面更重要。 (6)美学: 以柯布西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 样简洁,废弃建筑外装饰,与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感观上的冲击不 同。“机器美学”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 (7)社会性: A、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能解决社会问题。 柯布认为能代替革命,格罗皮厄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 B、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 会改良的责任。这与古代建筑师由宗教的,或御用支配,离开了权势无法 开展建筑活动不同。
方面可以归纳如下:
5
其一:战争造成的物质后果。 大战的破坏以及建筑活动的停滞造成严重的房荒和城市重建问题。这种 状况有利于注重功能、经济、建造速度快的新建筑的成熟。只有这样的新建 筑才能解决面临的大量民用建筑建设的问题。
其二:一战前,19世纪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已大量推广。 其三:不仅从物质上,战争也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资本主义初期的繁荣
一、两战期间的历史背景:
总体处于激烈振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
1917~1923年,欧洲各国处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
1924~1929,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 1929~1939,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二战即将爆发。
二、建筑技术进展:
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焊接技术用于高层 钢结构、安全玻璃、吸声吸音材料出现并用于建筑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大跨度建筑中出现了壳体结构; 建筑设备发展加快,霓虹灯、空调设备出现,建筑使用质量提高; 建筑施工技术提高,施工速度飞快。如1931年建造的“纽约帝国州大厦”
23
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1、格罗皮厄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1)其人: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
“包豪斯” 的创办人。
(2)其事: 全面的建筑观: A: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 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在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办 公楼中均有体现)。 B:强调美术、雕塑和绘画的有机融合。
带来的梦想已被严酷的事实粉碎,古罗马、古希腊等古典主义的样式再也无
法成为“英雄”“壮丽”的外衣,回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口号自然也无法解 决这时的现实问题。因此,古典复兴已失去其坚实的思想基础。
6
(二)坚持探新的流派
战后的社会条件客观上促使了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风格趋于 成熟。因此,战后初期已经奏起了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的序曲。古典复兴虽 然也还相当流行,却再也不是建筑界的主流,那些已程式化的形式越来越包 裹不住新的建筑内容了。
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代表人物:蒙德利安、范·陶斯柏、雕刻家范顿基罗等。
代表作品:里特弗尔德——乌德勒支地方住宅。
12
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
13
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住宅
大体上是一个立方体,墙板、屋 顶板和楼板伸出, 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 穿插的造型,
a、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b、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历史背景
1、政治: 一战后各国城市重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经济: 从恢复时期-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的爆发。 3、技术: 高层钢结构、焊接技术应用、钢筋混凝土的普遍运用。
19
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就
1、著名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埃、阿尔托、赖特。 2、名作: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包豪斯校舍、帕米欧疗养院、流水别墅等。 3、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赖特)。 4、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5、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6、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
22
2)风格定位
A(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贯穿了现代建筑原则才会 出现国际式。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 向全世界的。 B(平面)“功能主义”:体现了功能的重要性,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也可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代名词。沙利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 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C(哲学)理性主义: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和需要,是 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典范式的建筑。 D 有机建筑论: 由赖特提出,强调建筑应该和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
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育教学特点: (P68) A: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D: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代表人物: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里亚, 当时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只是提出了一系列以“新城市”为题的未来 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图,大约有数百幅之多。 历史意义:圣泰里亚“未来主义建筑观”的精华一直影响到20世纪。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 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
《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
7、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相结合。
20
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风格
1、设计原则 (1)功能: 建筑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是“从内到外”的设计,与古
代以造型为出发点, “从外而内”的设计方法不同。
(2)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 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有利于进 行灵活的室内空间分隔。) (3)经济性: 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力求“多、快、好、省”,与古代帝 王将相建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不同。在工 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4)构图创新: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灵活处理建筑造型, 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倒置而成。 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
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
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设计有如下特点:(P70) 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 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C: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 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 经济、实用的效果。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5
莫斯科工人俱乐部
俄国第三世界纪念碑
16
※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 彩的构图 效果。 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 的;它们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 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17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18
现代建筑运动的范畴
1、时间: 两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二战爆发前后)。 2、地域: 以欧洲为代表,局部为美国。 3、事件:
4
三、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战后初期建筑探新的社会背景
1914年~1918年的一战,给欧美的经济和人们的意识形态都带来了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