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望值”判断的研究

合集下载

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
t t cu e o h c l. d te ci r n v l i f CHS wa e td wi t e S t f c o t ie c e he s u tr f te s a e An r e i ai t o r h t o dy s t s 山 h a s a t n wi L f S a e i i h l
C re o dig a t o : HAO — a z a bh a y h o c l. n o rs n n u h r Z p Bi Hu . h o i u @ a o . o l c l ,
【 bt c】 b c v: otth lbi d adyo t hle e i f e hd ns oe cl A s at O j t e T st ri iya l i h C i g vro o t ir H p a r ei e eea l n v it f e l s n h C le t e S e
( CHS . t o s oal 3 4 su e t i rd ) Meh d :T tl 1 2 td ns n ga e5—9 wees lce y c n e in e smpigfo 6 sh osi y r eetd b o v ne c a l r m c o l n n
44 5
C i s na Hel ora,V l 5 o6 0 1 h eeMet a hJunl o 2 ,N . ,2 1 n l t

儿 童少年 心理 卫生 ・
儿童 希 望量 表 中文版 的信 效 度检 验

赵 必华
孙彦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2 10 通信作者 :赵必华 zabh a ao .Ol n 4 00 h oiu @yh o Cr c ) L

父母期望与儿童焦虑的关系研究

父母期望与儿童焦虑的关系研究

父母期望与儿童焦虑的关系研究近年来,焦虑症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焦虑症的成因复杂,其发病过程可能涉及个人基因、环境因素等因素,其中父母期望是导致儿童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期望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期许和要求的程度,包括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社交关系等方面。

一般来说,父母期望高的儿童在学业方面表现更突出,但也容易产生心理负担。

当父母的期望转化为压力时,儿童就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如担心自己的表现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害怕被父母责备、失望或惩罚等。

研究表明,父母期望与儿童焦虑呈正相关。

一项针对中国城市儿童的调查发现,家长的期望、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因素与儿童焦虑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父母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调查了131名6-12岁的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结果发现父母期望高的儿童表现出更明显的焦虑症状。

虽然父母期望与儿童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父母期望不一定是导致儿童焦虑的唯一因素。

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社会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因此,降低父母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适度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式。

首先,家庭氛围应该健康和谐,父母应该用鼓励的态度和言语帮助儿童树立自信,提升自尊和自我感觉。

给儿童足够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能够逐步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做重要的决定。

同时,父母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和思想,通过合理的培养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渐自我发展。

其次,教育方式也应得到重视。

父母应注重情感交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在教育上,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积极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品德观念。

在具体的教育中,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防范和治理心理问题的发生。

最后,社会环境也不能被忽视。

家长应该帮助儿童正确认识社会竞争的现实情况,并提供积极的心理准备和支持。

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

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优秀的能力和表现。

而儿童的特长发展则是指孩子在某个领域展现出的突出才能或表现。

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者试图探讨这一关系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父母期望的影响、儿童特长发展的特点、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研究这一话题。

一、父母期望的影响父母的期望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期望往往会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和进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然而,过高的期望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父母的期望需要适度,既要激励孩子,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发展。

二、儿童特长发展的特点儿童的特长发展是指孩子在某个领域展现出的突出才能或表现。

这种特长可能是在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潜力。

儿童的特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长和潜能。

因此,对于儿童的特长发展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和引导。

三、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父母的期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特长发展,激励他们在特定领域努力学习和进步。

另一方面,儿童的特长发展也会影响父母的期望,让他们更加关注和支持孩子在特长领域的发展。

因此,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平衡。

四、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的影响因素父母的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等因素都可能对这一关系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等也会对孩子的特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要深入研究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五、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的教育策略针对父母期望与儿童特长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与实际表现的关系研究

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与实际表现的关系研究

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与实际表现的关系研究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与实际表现的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家长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此为荣。

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小学生的学业表现往往与家长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从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学生实际表现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是很普遍的现象。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而考入好的中学、大学,最终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甚至会雇佣家教来辅导孩子的学习。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孩子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从而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然而,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往往是过高的。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有些家长甚至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而责备孩子,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

因此,家长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期待需要适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二、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实际表现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

除了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

有些小学生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强,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小学生可能学习能力一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此外,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贫乏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因此,学校教育的质量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社会的竞争压力、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

用于评定儿童的认可需要着个问卷列出了大多数儿童都会经历的一些情况,请认真阅读。

读完一句话后,看看是、是否合适你。

如果合适你,就在句子后面划√,不合适你就在句子后面划×1.我在聚会中总能开心2.我有时说一点谎话3.我从不因为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去上学或开始吃饭而生气4.有时候我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分给朋友5.我对别人总是尊敬6.我决不会打比我弱小的孩子7.我有时候不喜欢做老师让我做的事8.我从来不和父母顶嘴9.我犯了错误我总承认自己错了.10.我觉的父母不是每件事情都判断的对11.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对别人说不友好的话12.我总是按时完成所以的家庭作业13.有时候我想咂东西或碎东西14.我从来没有入别人因为我的过错挨骂受批评15.有时说的一些话,只是为了给朋友留下一个好印象16.我总是小心地保持衣服的干净和房屋的整洁17.我生气时从不大喊大叫18.即使没有生病,我也喜欢呆在家里不去上学19.有时候我真的希望父母事事都不要管的那么死20.我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1.有时候我吵着妈妈要做她不想让我做的事情22.我从没有说过什么让别人觉的不好的话23.老师对什么都比我懂的多24.我总是很有礼貌,对不好的人也不例外25.我有时做一些不准我做的事26.我从不生气27.有时候我想要一件东西,仅仅是别人有了这件东西28.我总是听父母的话29.我从来不会忘记说请,谢谢之类的话30.我有时候真希望光是尽情的玩,不用去上学31.我每次吃饭之前都洗手32.有时候我知道父母需要我帮他们做家务,但是我就是不做33.我从来没有觉得交朋友有什么困难34.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破坏纪律或违反纪律的事情35.别人对我做了不利的事情,有时候我想跟他们报复36.有时候因为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而生气37.我总是帮助受伤的小动物38.有时候我想做一些父母觉的我这个年纪不应该做的事情39.我有时候觉得取笑别人挺有意思40.我从来没有不经过允许就借别人的东西41.当别人干扰了我正在做的事情,我有时感到厌烦42.我总是与别人合作43.当我最好的朋友想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不感到厌烦44.我有时候希望别的孩子对我说是话更注意45.我总是做恰当的事46.我有时候不愿意服从父母47.当别人要我替他做事情时,我有时候不情愿48.当别人不按我的意愿做事时,有时我会特别的生气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分析)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它仿照MCSD,用于评定儿童的认可需要,后来,概念的解释更改为对不认可的惧怕。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的家庭期望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期望往往会塑造孩子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探讨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一、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基本概念父母的家庭期望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包括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成就和行为方式的期望。

家庭期望通常是基于父母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待和引导。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塑造孩子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

二、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因素1. 父母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父母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他们的家庭期望有着重要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学历。

而不同文化背景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会有所不同,一些文化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孩子的服从和顺从。

2. 父母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父母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

性格开朗、乐观的父母往往更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榜样,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性格内向、焦虑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3. 父母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父母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而一个冷漠、疏远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培养,过于严厉或溺爱的教养方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三、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机制1. 想象自我理论想象自我理论认为,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期望。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着高期望,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这些期望,从而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些期望。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

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研究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父母的期望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家庭期望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发展。

有些父母期望孩子成为社会精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与成功意识;有些父母期望孩子为人谦逊、谨慎,培养孩子的谦卑和谨慎态度。

因此,研究父母的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父母期望与孩子性格的关系父母的期望往往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希望孩子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这种期望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例如,如果父母期望孩子成为社会精英,他们会鼓励孩子自信、果断,以实现自身的目标。

相反,如果父母期望孩子谦逊、谨慎,他们可能会督促孩子保持低调、扎实,避免骄傲和自满。

父母的期望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鼓励,更体现在实际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上。

父母的期望通过塑造家庭文化和价值观念,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进而孕育出特定类型的性格特征。

二、父母家庭期望对孩子性格培养的影响机制1.父母的行为模范作用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行为模范,他们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父母的期望通常会反映在他们的言行之中,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模仿和学习。

如果父母注重自律、坚持不懈,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如果父母偏爱溺爱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心 strong strongand weak weak strong strongand weak;如果父母以身作则,注重品行修养,孩子也会受到启发,培养出高尚的品格。

因此,父母的行为模范作用是影响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机制之一。

2.家庭环境的塑造作用父母的期望往往会影响家庭的氛围和文化,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父母期望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家庭可能会注重竞争意识和胜利导向,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和成功意识;如果父母期望孩子谨慎从事,家庭可能会注重平和稳重,培养出孩子的谨慎和沉着。

实证调查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的纵向效应

实证调查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的纵向效应

撷英篇实证调查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的纵向效应郑彩燕(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广西柳州)当前家庭作业既是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点,也是矛盾集中体现的综合体。

然而,社会发展迅速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家庭作业也成为家长的重负,造成家长对学校产生相当大的不满和情绪。

主要原因是未深入阐释家庭作业对孩子未来发展和成就的影响,家长对家庭作业的重要作用缺少充分认识,对构成家庭作业结构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纵向效应完全没有研究,学校教育对家庭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安排。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作业的意义和价值,研究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的纵向效应是有必要的。

有研究推测称,家庭作业的重要结构元件如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揭示四个构件间相互影响有利于阐明家庭作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和成就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法,基于两点交互作用关系研究分析小学生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的纵向影响。

前人研究表明,这些构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关,因而开展本研究调查具有意义和重要性。

此外,通过文献调查,有关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和努力之间的纵向效应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小学教育方面。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社会经济等主客观因素差异化等,小学生家庭作业组成构件之间的纵向效应存在差异。

我国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与西方有着巨大差异。

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的纵向效应的研究很少。

本文认为,利用互惠效应模型来研究分析中国英语家庭作业的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的纵向影响是很重要的。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开展研究调查:(A)关于期望、价值、努力和成就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B)先前家庭作业研究利用与这些结构有关的可能联系;(C)文化影响。

一、本研究设想本研究采用了小学生家庭作业期望值量表(包括测量不变性)。

根据期望价值理论和前人研究发现,本研究采用互惠效应模型,使用两个测量点上不同中国学生样本,检查家庭作业期望、价值、努力和英语成绩之间的互惠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题的提出期望值(expected value)是一个有关不确定事件推理的基本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目标是否值得追求取决于两个因素:目标本身的价值(value)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概率,probability)。

期望值即概率和价值的乘积(ev=p×v)。

期望值在动机(激励)和学习(强化)理论中有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vroom)提出的激发人动机的激励理论就是以期望值为核心的。

另外期望值在风险决策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期望值往往主要指价值,不包含可能性,而我们研究中所用的概念是管理激励理论中通用的概念)。

期望值判断对研究儿童概率推理的发展很有用[1]。

对机会和概率的认识是个体在不确定世界中生存的一个基本的适应性工具,而期望值判断是提高概率理解能力的主要渠道。

但目前对儿童的期望值判断的研究很少,一些对儿童概率发展的研究多数涉及的是概率的数学概念,却不涉及价值。

这种概率的抽象数学概念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密切,现在的研究则更重视概率概念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研究者用概率概念不用正式的数学定义,而是用儿童可以感知的形式[2,3]。

期望值判断和儿童日常活动息息相关,是连接儿童的概率概念和日常生活的一个桥梁。

另外,期望值的研究对儿童的教育很有意义。

现在的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家长的期望是否能成为孩子的动力,一方面与孩子对这种期望的价值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与孩子对自己实现家长期望的可能性判断有关。

如何利用儿童的期望值判断激励儿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这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再则,儿童对期望值的判断还影响儿童对待风险的态度,而对风险的态度又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因此对儿童期望值判断的研究很有意义。

然而关于期望值判断的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却被忽视了[4],此类研究多针对成人被试,对儿童的研究只有为数很少的几项,虽然这些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信息整合理论)是一致的[4],但研究结论却不一致。

hommers(1980)的研究曾要5~13岁儿童在用钱打赌的任务中做出期望值判断。

他报告42个被试中的26个同时考虑概率和价值,但13岁的儿童尚不能运用乘法规则[5]。

此研究没有给出年龄趋势和儿童整合规则的形成过程。

anderson(1980)发现9岁儿童可以用乘法规则[6]。

schlottmann和anderson(1994)的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能够用乘法规则判断期望值[4]。

但这个结论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模型所做的推论,而不是直接由儿童报告的推理过程得到的。

因此,schlottmann(2001)本人也认为有关儿童对期望值的判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7]。

关于儿童期望值判断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考察儿童对简单任务的概率推理以及他们进行期望值判断的特点,并探察发展的年龄趋势。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儿童的期望值判断是否同时考虑到价值和概率,如果是,什么年龄开始整合这两个因素,如果没有,他们更注重价值还是更注重可能性,由此可以探察儿童对待风险的态度。

另外本研究设置大学生被试组,以考察儿童期望值判断与成人水平的差距。

本研究结果可为儿童教育、提高儿童动机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2研究方法2.1被试7岁、9岁、12岁被试各24名,分别为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分别为6.8岁、8.9岁、11.9岁,其中男女学生各半;大学生被试24名,为北京市某高校管理专业学生,平均年龄为21.3岁,男女各半。

本研究选择大学生被试作为成人对照组,是为了探察儿童认知发展的上限,考察小学儿童的期望值判断是否能够达到成熟,探察认知发展的成熟模式。

2.2实验材料带指针的转盘若干,由计算机光盘制作而成。

一个玩具小猫,小鱼卡片若干。

2.3实验程序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对被试进行个别施测。

在实验中告知被试和小猫一起玩个游戏,小猫玩这个游戏可以挣它喜欢吃的鱼。

小猫转动转盘上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圆盘的红色地方,小猫就能得奖(鱼),如果停在白色地方就没有奖(鱼)。

告诉被试,小猫想玩这个游戏得好多好多鱼,得的鱼越多,小猫越高兴。

每个转盘上红色区域所占面积为1/4、1/3、1/2、3/4不等,转盘上红色区域的大小决定赢的概率,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数目为1、2、3、4、6张不等,其数目多少代表奖励的价值大小。

在给出指导语的过程中,向儿童演示转动指针。

实际实验中不进行实际操作,因为对输赢的反应可能会影响判断。

正式实验中有5种任务,每种任务有三个测试题目,共计3×5=15个题目。

15个题目呈现顺序随机。

每个测试题中给被试呈现两个转盘a、b,ab摆放顺序随机,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从中做出判断选择。

实验指导语为:这两个转盘,小猫可以挑一个玩,随便玩多少次都行,但只能在两个里面挑一个转盘玩。

记住,小猫想挣好多好多鱼。

现在你告诉我,在这两个转盘里,小猫更喜欢玩哪一个,还是挑哪个都一样,为什么?每个题目重复3次,但在15个题目都结束后再进行下一轮重复,15个题目每次重复的顺序随机。

5种任务分别变化两个转盘的获胜概率和奖励数目:任务1:概率相等,价值不等(两个转盘红色区域面积相等,奖励的小鱼卡片数目不等);例如:a盘1/4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1张,b盘1/4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3张。

任务2:价值相等,概率不等(奖励的小鱼卡片数目相等,红色区域面积不等);例如:a盘1/4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2张,b盘1/2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2张。

任务3:概率不等,价值不等(转盘红色区域面积不等,奖励的小鱼卡片数目不等),期望值相等;例如:a盘1/2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2张,b盘1/4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4张。

任务4:概率不等,价值不等,期望值不等,但概率、价值变化方向一致(红色面积大的转盘,奖励的小鱼卡片数目也多;红色面积小的,奖励数目也小);例如:a盘1/2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4张,b盘1/3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3张。

任务5:概率不等,价值不等,期望值不等,但概率、价值变化方向相反(奖励多的转盘获胜概率小,奖励少的概率大)。

例如:a盘1/2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2张,b盘1/4的面积为红色区域,红色区域旁边摆放小鱼卡片6张。

2.4实验数据编码本研究以“记分”和“水平划分”两个指标对研究结果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被试判断得分被试对每个题目的三次判断都通过则记1分,每种实验任务满分为3分;(2)被试理由可划分为4个水平:说不出理由或理由完全无关(如这个角度好看),为水平0;只说出价值或概率一个维度,为水平1;同时说出价值和概率两个维度,为水平2;同时说出价值和概率两个维度,并且计算乘积或倍数关系,为水平3。

因为每种实验任务有3个测试题目,如果儿童在3个题目中陈述的理由表现出不同水平,则以其高水平为准。

3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 8.0进行统计处理。

3.1儿童期望值判断的发展将实验结果进行4(年龄)×5(任务类型)的方差分析,发现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3,92)=21.502,p<0.001;任务类型的主效应也显著,f(4,368)=263.916,p<0.001。

年龄和任务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2,368)=4.339,p<0.001。

说明随年龄增长,被试在各任务间成绩的差异在减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年龄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任务1、任务3和任务5中(p值都为0.000),而任务2和任务4中的年龄差异不显著(p值分别为0.033和0.222)。

不同任务成绩的差异则在各个年龄组都存在,且都差异显著(p<0.001)。

由表1结果可以看到,各年龄组被试对于任务1、任务2和任务4的成绩均较好,因为任务1和任务2是简单的一维任务,被试只需根据一个维度做出判断即可,而任务4则不论考虑一维还是两维都能做出正确判断,因此被试在这三种任务中均有很高的正确率。

而任务3和任务5是两维冲突任务,而且需要乘法规则的运算,相对较难,被试成绩也相对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2可以看作是一个概率推理任务,结果表明,7岁儿童也能进行概率推理,他们能够区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表1各年龄组被试在各任务中的判断得分附图由表1结果可见,低年龄儿童在进行期望值判断时,如果只需要进行一维判断,或者如果事件的价值和发生的概率没有冲突,就能做出正确选择;在两个维度发生冲突时,低年龄的被试判断往往不正确,12岁组被试和大学生被试在此两个因素有冲突时,能够相对较好地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整合,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3.2对儿童期望值判断理由的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其判断过程和发展趋势,我们对各任务类型和被试提供的判断理由进行分析。

因为任务1和任务2是简单的一维任务,因此儿童陈述的理由水平不足以反映其实有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在此着重分析任务3、4和任务5。

3.2.1无冲突情境中期望值判断的理由分析任务4为无冲突的实验情境。

由被试在任务4中提供的理由可见,各年龄组的被试在进行无冲突任务的期望值判断时,多数都能同时考虑到概率和价值两个因素,见表2。

x[2]检验结果表明,各年龄组被试均是水平2占优势,差异均达p<0.01显著水平。

表2各组被试在任务4中理由水平的人数分布被试水平0水平1 水平2水平37岁191409岁0717012岁 05190成人 112023.2.2冲突情境下的期望值判断理由分析任务3和任务5属于冲突情境。

结果发现,在概率和价值两个因素有冲突时,多数7岁和9岁的被试仅以一个维度做出判断,多数12岁被试考虑到两个维度,但尚不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而约半数的大学生运用乘法法则做出了正确判断(见图1与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