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口服 疫 苗 口服 免 疫 家 鼠, 抗 体 阳 转
率 达 8 % 以 上 。1 9 0 9 6年 郑 海 发 等 又 采用 C TN一1 经 Veo细胞 传 l , 株 r 5代
实 的 技 术 基 础 。Ditsh l 编 码 ezc od把
细 胞 凋 亡 蛋 白基 因 插 入 到 狂 犬 病 病
病毒感染植 物,用分 离的病毒粒子
免 疫 动 物 或 直 接 用病 毒 感 染 的 植 物 叶片 饲喂 动物 就可 起 到免疫 效果。 Yso ui v等 于 19 成 功 构 建 了带 b 97年
有 糖 蛋 白 B细 胞 表 位 和 核 蛋 白 T细 胞 抗 原 表 位 的 重 组 AI MV病 毒 。通
诱 导 T细 胞 免 疫 。反 向遗 传 操 作 系 统 方 法 是 新 近 发 明 的 方 法 ,应 用 该 方 法通 过 修 改 狂 犬 病 病 毒 糖 蛋 白 与 毒 力相 关的 位 点和蛋 白的膜外 区 ,
可 以 重组 出 更 安 全 、 更 有 效 的 减 毒
活疫 苗 。
、
狗 和 浣 熊 产 生 中 和 抗 体 ,具 有 很 好
的 保 护性 ,但 对 鼠等 啮 齿 动物 、猫 、 臭 鼬 具 有 致 病 性 。S AD— en株 疫 Br 苗 对 红 狐 有 很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但 对 啮 齿动 物 和狒 狒 具 有 一定 的 致病 性 。
狂 犬病 毒 的 反 向 遗 传 学 操 作 系
一
三 、转基 因植物 口服疫苗
表 达 狂犬病 病 毒抗 原蛋 白的植 物 可 能 成 为 人或 动 物疫 苗的 廉价 来 源 , 特 别 对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这 种 疫 苗 更
狂犬病治疗新进展

狂犬病治疗新进展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致命。
治疗狂犬病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方法,如PCR技术。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狂犬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传统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大的改进,但是一些新型疫苗如人重组狂犬病疫苗等已经在研究中得到应用。
此外,一些新的免疫治疗方式也正在研究中,如单克隆抗体等。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狂犬病治疗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利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瑞德西韦等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疫苗接种策略:狂犬病疫苗接种策略的改进也是研究的热点。
一些新型疫苗如3aP-VRV和ARV-1502等正在研究中,这些疫苗可以大大减少疫苗剂量,降低疫苗成本,提高疫苗接种率。
总之,治疗狂犬病的新进展包括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疫苗接种策略等方面。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避免接触到疑似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果出现狂犬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灭活疫苗的抗原蛋 白在体 内主要 以外源性方
式进行抗原提呈 , 被接种动物 以产生体 液免疫为 主。人用狂犬病疫苗多为灭活疫苗 , 欧美等发达 国
家对家养动物也使用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国外生 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多为 P M株和 F r , 国 l y株 我 u 使用 C N和 a T G株 。其生产工艺从淡苗、 浓缩苗发 展到高度纯化的精制苗 , 不断提高其免疫原性 , 减 少副 反应 的发生 。
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 , 应用于人体治疗并获得 了成 功 。目前弱毒疫苗仅在少数发展 中国家用于人 J
体免疫 , 而更多用于欧美等国野生动物及发展 中国 家的家 养动 物 。弱毒 疫 苗所 使用 的毒 株 主 要为 S D衍生株 , S G A 如 A 1和 E A等 J R 。其 中欧洲应 用 S G 株接种野生动物 。我 国 目前生产 E A A1 J R 株活疫苗 , 最近又重新修订 了用 F r 株生产活疫 ly u 苗的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 , 于 已取得 G P认证 对 M 的企业可 申请该产品的批准文号 。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体 内的增殖过程与病原感 染机体 的过程相似 , 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 且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 , 持续 时间较长, 我国 在 狂犬病防制工作 中曾起到一定 的积极 作用。但 由 于我国目前对活疫苗安全监测 与监管制度 尚不完
[ 摘 要] 接种狂犬病疫苗是 目前防治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根据狂犬病 疫苗发展 的不同阶 段 , 巴斯德首次研制 的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到高度纯 化的细胞疫苗, 从 将狂犬病疫苗进行 了分
类, 并对各类狂犬病疫苗 的作用机理、 生产应用以及优缺点分别予 以了阐述。
[ 关键词 ] 狂犬病, 疫苗 , 进展
简要概述狂犬病毒疫苗的研制进展

前尚无 特 效 治 疗 药 物,最 有 效 的 办 法 是 用 疫 苗 预 防。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 狂 犬 病 病 毒,并 成 功 研制出了疫苗。狂犬疫苗按种类可分为灭活疫苗 和减毒疫苗;按免疫 对 象 可 分 为 动 物 疫 苗 和 人 用 疫 苗,目前动 物 疫 苗 主 要 以 减 毒 疫 苗 为 主,人 用 疫 苗 主要是灭活疫苗;按 病 毒 培 养 制 备 方 式 可 分 为 组 织 培养疫苗、鸡 胚 疫 苗 和 细 胞 疫 苗,其 中 细 胞 疫 苗 又
可分为原代细胞培养疫苗和传代细胞培养 疫苗。 狂犬病疫苗的研制 及 应 用 已 有 将 近 200 多 年,疫 苗 的生产制备方式不断更新。本文简要概述了狂犬
和其 他 动 物 都 有 较 好 的 免 疫 保 护 力,免 疫 期 长 达 1 年左右,因 疫 苗 中 含 有 髓 磷 酯 结 合 的 蛋 白 物 质,免 疫动物偶 而 出 现 神 经 性 麻 痹。 脑 组 织 疫 苗 由 于 注
犬的脑中分离到1个狂犬病毒株,经仓鼠肾细胞、鸡 鸡胚传100代减毒,对地鼠、豚鼠和家兔肌肉和脑内
胚、牛 肾 细 胞 和 猪 肾 细 胞 传 代 后 育 成 的 SAD 苗、 接种均未 感 染。 用 高 浓 度 病 毒 悬 液 肌 肉 接 种 犬 未
kelev苗;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 到 80 年 代 先 后 采 用 了 产生任何感染症状,用于制备疫苗的 毒 种 为 60~70
《上 海 畜 牧 兽 医 通 讯 》 2014 年 第 6 期
· 73 ·
胞(HDC)为 正 常 核 型 细 胞,无 致 癌 性,并 且 由 于 HDCV 所具有的高免疫原性 和 良 好 的 耐 受 性,目 前 在美国、加 拿 大、大 多 数 欧 洲 国 家 和 几 个 亚 洲 国 家 使用。缺点在于狂犬病 毒 在 HDC 上 培 养 的 病 毒 滴 度相对较低,仅 能 在 空 间 有 限 的 细 胞 瓶 内 培 养,因 此疫苗的价格非常昂贵。 5.1.2 肾 细 胞 疫 苗:地 鼠 肾 细 胞 培 养 狂 犬 病 毒 首 先由 Kissling 提 出 并 由 Fenje进 一 步 发 展,将 SAD 狂 犬 病 毒 固 定 毒 适 应 到 地 鼠 肾 细 胞 (PHKC)上 生 产 灭活的疫苗,并获得了成功。1968 年 该 疫 苗 在 加 拿 大批准用 于 人 体 加 强 和 暴 露 前 接 种。 我 国 的 PH- KCV 由卫生部武 汉 生 物 制 品 研 究 所 林 放 涛 领 导 的 小组研制而 成,用 北 京 株 兔 脑 固 定 毒,经 混 合 细 胞 培养法在 PHKC 上 适 应,连 续 传 50~60 代 适 应 成 功;再经豚鼠脑和 PHKC 交替3次传代的毒株称为 aG 株。aG 株病毒在 PHKC 上 培 养 收 获,福 尔 马 林 灭活,临床 试 验 证 明,各 种 剂 型 的 PHKCV 在 人 体 中的抗 体 反 应 均 优 于 羊 脑 Semple 疫 苗。 另 外,用 狂犬病毒 PM 株适应到犬肾细胞、狂犬病毒 PUll株 适应到牛肾原代细胞已获得成功。 5.1.3 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疫 苗:1983 年 Barth 等 从 Flury LEP 株适应到鸡胚细胞上的纯化鸡胚细胞疫 苗(PCECV)。培养病 毒 经 蔗 糖 梯 度 区 带 离 心 纯 化 和浓缩,采用 β- 丙 内 酯 灭 活,临 床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 HDCV 相当,并且不会诱生针对 鸡细胞蛋白的抗体,使 用 该 疫 苗 仅 产 生 轻 微 的 局 部 反应。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882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先生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之后经历了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
早期的神经组织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全程免疫后仍有1‰的死亡病例),且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由于疫苗中含有动物脑组织的髓磷脂成分,接种后可能引起神经性麻痹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WHO于1984年建议停止生产和使用神经组织疫苗,目前各国已陆续停止使用。
20世纪60年代起,采用细胞和组织胚胎培养技术生产的狂犬病疫苗(CCEEVs)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于采用了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CCEEVs避免了产品中残留动物脑组织、细胞蛋白残留等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疫苗效价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减少了注射针次,最大限度降低了免疫失败病例。
现已证明,CCEEV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Vero细胞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等。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为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创,随后法国Merieux研究所1974年获得生产许可,经多中心临床人体观察,该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免疫效果好。
但是人二倍体细胞增殖慢,病毒产量低,疫苗成本高,价格贵,尚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于1985年获得生产许可,人体观察不良反应轻、效果好,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有着同样的安全性和效力。
而且由于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高、疫苗产量大、价格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根据不同厂家的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免疫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重组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
狂犬病疫苗国内外研究内容

狂犬病疫苗国内外研究内容Rabies is a deadly virus that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mammals, including humans. It is most commonly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bite of an infected animal, such as a dog or a bat.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rabies vaccines has been a major focu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影响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人类。
它最常通过感染动物的咬伤传播,比如狗或蝙蝠。
近年来,狂犬病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One area of research is focused on developing new and improved rabies vaccines that are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n preventing the disease. Scientists are exploring different types of rabies vaccines, including live-attenuated vaccines, inactivated vaccines, and recombinant vaccines,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option for preventing rabies in humans and animals.一个研究领域专注于开发更加有效和高效的新型狂犬病疫苗,以预防这种疾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不同类型的狂犬病疫苗,包括活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以找到最有效的选项来预防人类和动物的狂犬病。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的小结:
1. 疫苗普及率提高: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宣传和推广狂犬病疫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疫苗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许多家庭和个人能够接种到狂犬病疫苗。
这有助于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2. 动物疫苗覆盖率提升: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加强了对犬类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
以犬类为例,很多国家推行狂犬病疫苗普及计划,以提高疫苗覆盖率。
这减少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预防措施:除了疫苗接种外,人们也更加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公共场所和家庭饲养动物的人们更加注重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全球合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共同努力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经验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狂犬病的挑战。
尽管在2024年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疫苗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狂犬病病毒的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也需要继续研究和应对。
总体而言,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来最终消除这一全球性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第 一次 分离 出狂犬 病病 毒 ( a i i sR , 研 蛋 白或质粒免 疫 动 物 , R be vr , V)并 s u 多数 产 生 了抗 狂 犬 病病 毒抗
制 出狂犬 病疫 苗 。随 着 RV 血清 型变 异 , 目前 人用 和动物用 狂犬病疫 苗毒株 已不 能提 供针 对所 有种类 应 用价值 [ 。 5 ]
针 对所有种类 R 的有 效保护 , 了对 狂 犬病及 其研 究进展有 一个 全面 的认 识 , V 为 该文主要对 R 病原 以及 狂 V
犬病 疫苗等方 面的研 究进展进 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犬病 病毒 ; 狂 复制 ; 苗 疫
中图 分 类号 :8 2 69 6 ¥ 5 . 5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53 (0 7 1—080 1 0—0 82 0 )20 6—5
V与 细胞受 体 相 结 合 的 部位 , 又是 有效 的保 护 的急性接 触性传 染 病 , 是危 害 人 及 家 畜 的 主要 传 染 是 R
病 之一 , 引起急 性 脑脊 髓 炎 , 旦 有 症状 出现 , 乎 性抗 原 , 一 几 能诱 导 产 生 中和 抗 体 并刺 激 细胞 免 疫 。核 10 致 死[ 。病毒 主要存 在 于感染 动 物 的唾液 里 , 0 1 ]
液分泌过 多 、 肉抽搐 、 肌 痉挛 、 恐水 , 并有 咬伤 和咀嚼
狂犬病 病毒是 一种 弹状 的有 蛋 白质 囊膜 包裹 的 R NA弹状病 毒 。狂犬 病 病 毒 属 目前 包 含 7种 血清
型, 都具有相 似 的基 因组 结 构 。狂 犬病 病毒 以及类 倾 向 , 最后 是 昏迷和瘫痪 阶段 , 因突然 心力或 呼吸 会
蛋 白 [ 蛋 白 ( u l rti , ) 磷 蛋 白 ( h s 核 n ee p oe NP 、 o n p o — 判 断 。新鲜 组织 上 获得 单 一 检 测 阴性 结 果 , 不能 排 除感 染 的可 能性 , 必须 同时进 行 乳 鼠脑 内接种 试 验 MP 、 面糖蛋 白( lcp oe , P 和转 录酶 蛋 白 )表 gy o rti G )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12.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23-02
1 传统疫苗
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 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
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
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
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人二倍体细胞(hdc)为正常核型细胞,无致癌性,并且由于hdcv 所具有的高免疫原性和良好的耐受性,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几个亚洲国家使用,这使其成为评价任何一种人用新疫苗的标准疫苗[1]。
hdcv的缺点在于hdc不太容易培养,而且狂犬病毒在hdc上培养的病毒滴度相对较低,仅能在空间有限的细胞瓶内培养,这使得疫苗的价格非常昂贵。
在美国,用hdcv暴露后处理一个疗程费用高达1 000多美元;而在巴基斯坦,用羊脑组织苗(semple疫苗)进行全疗程处理只需2.5美元,这样就限制了该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
2.2 原代细胞培养疫苗
用地鼠肾细胞组织培养狂犬病毒发展灭活疫苗首先由kissling
提出并由fenje进一步发展,将sad狂犬病毒固定毒适应到地鼠肾
细胞(phkc)上生产灭活的疫苗,并获得成功。
1968年该疫苗在加拿大批准用于人体加强和暴露前接种。
我国的phkcv由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林放涛领导的小组研制而成。
试验开始所用毒种为北京株兔脑固定毒,经“混合细胞培养法”在phkc上适应,连续传50~60代适应成功;再经豚鼠脑和phkc交替3次传代的毒株称为ag株。
ag株病毒在phkc上培养收获,福尔马林灭活,加al(oh)3佐剂。
疫苗规定效价为1.3~2.5iu,经超滤浓缩后,浓缩疫苗效价需>2.5iu。
经临床试验证明,各种剂型的phkcv在人体中的抗体反应均优于羊脑semple疫苗。
目前,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phkc-rv)在我国、原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使用。
我国的phkc-rv使用量大,占全世界所有各种细胞疫苗总使用量约80%,其有效性已被大量实验室与临床观察结果充分证实,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首肯。
我国的phkc-rv有佐剂疫苗、佐剂浓缩疫苗与冻干浓缩疫苗3种,均已纳入国家规程。
为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少量生产的浓缩疫苗宜进行精制。
van wezal等1978年使用狂犬病毒pm株适应到狗肾细胞,并使用了微载体以使疫苗大规模生产。
疫苗对暴露前后的人体接种试验在荷兰进行,获得的免疫反应和hkcv具可比性,并于1980年获准在荷兰生产。
狂犬病毒pu11株在牛肾原代细胞上培养31代作为毒种,用胎牛肾原代细胞培养收获病毒,经灭活、浓缩、纯化后制作的牛肾细胞疫苗,抗体效价达5~25iu,采用6针法免疫,该疫苗已在法国批准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接种[2]。
1983年barth等
从日本疫苗分化出一种用flary lep株适应到鸡胚细胞上的纯化鸡胚细胞疫苗(pcecv)。
培养病毒采用β-丙内酯灭活,并经蔗糖梯度区带离心纯化和浓缩。
该疫苗目前由德国chiro behring gmbh 公司生产。
人体暴露前后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的免疫效果和hdcv相当,并且不会诱生针对鸡细胞蛋白的抗体,使用该疫苗仅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
2.3 传代细胞系疫苗
2.3.1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疫苗。
1984年由法国merieun 研究所研制成功。
制备过程中采用了使细胞贴附在微载体上悬浮培养的微载体技术以便进行工业化大罐培养。
该疫苗使用的病毒株与hdcv相同,为pm1503-3m。
收获的病毒经超滤浓缩、密度梯度离心β-丙内酯灭活制成冻干疫苗。
早期研究证实,在100个接种的试验动物体内没有病毒转移,每剂疫苗的残余细胞dna量小于50pg,疫苗的稳定性极好,与hdcv相似。
大量试验证实无论用作暴露前人体免疫或暴露后处理,vero疫苗均获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
由于vero细胞较hdc能生产较高的狂犬病毒滴度,并可利用微载体技术进行工业化大罐培养,因而其价格较hdcv便宜。
但是用vero细胞制备疫苗需在低细胞代数使用以确保无致瘤性,且残余细胞dna量需小于100pg/剂。
我国从1995年开始进行色谱纯化的人用vero细胞疫苗的研制。
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病毒株是适应到vero细胞的狂犬病毒ctn-1。
目前已有包括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内的多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成功,并获得生产文号,以逐步取代我国现
行的地鼠肾细胞疫苗。
2.3.2 幼仓鼠肾细胞(bhk细胞)疫苗。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利用悬浮生长的bhk细胞感染flary lep株病毒生产灭活的兽用狂犬疫苗的报道。
进入90年代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将生物反应器应用到bhk细胞悬浮培养,制备1种试验狂犬病疫苗。
制备时使用了1种pv paris/bhk21狂犬病毒适应株,并采用了1种新的无血清培养基,这种试验疫苗在小鼠体内获得了满意的保护活力。
他们进一步使用这种简单的bhk狂犬病疫苗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了初步试验,证实该疫苗有好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
注射给地鼠后完整的bhk细胞是致瘤的,但当以病毒灭活的浓度用β-丙内酯处理细胞后,这种肿瘤原性便被除掉。
另外,通过现有的纯化技术,残余的细胞dna可降到最低量。
bhk细胞是狂犬病毒的高产细胞,并可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这一途径有助于那些希望开始制备细胞疫苗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兽用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3 新型疫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狂犬病毒中起主要免疫作用的糖蛋白及核蛋白已在不同的载体系统中得到表达。
这些载体包括痘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质粒dna等。
有望最终发展成为安全有效的人用基因工程疫苗。
4 参考文献
[1] cox jh,b dietzschold,l g schneider.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ii.bi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j].infect immun,1997(16):751.
[2] lao tr,minamoto n,ito h,et al.a virus~neutralizing epitope on the glycopmtein of rabies virus that contains trp251 is a linear epitope[j].virus res,1997,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