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动物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保护动物免受疾病的侵害,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去研发新型疫苗并将其应用于动物身上。
本文将探讨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1. 动物疫苗的重要性动物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对于保障动物的健康十分重要。
首先,动物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兽医费用和动物死亡率。
其次,动物疫苗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由于动物与人类密切接触,动物疫苗的研发与应用也有助于预防动物疾病对人类的传播。
2. 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也不断取得突破。
研发新型疫苗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原体和动物的免疫系统。
科学家们通过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提高了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
2.1 病毒学的应用病毒学是动物新型疫苗研发中的重要学科领域。
通过分离并研究疫病病毒的基因组、蛋白质结构和生命周期等特征,科学家们成功研发了许多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疫苗。
例如,狂犬病疫苗、猪瘟疫苗等就是通过病毒学的研究而开发出来的。
2.2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对于动物新型疫苗的研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找到特定的抗原并将其应用于疫苗的开发中。
这样的研究使得疫苗的免疫原性更强,提高了疫苗的保护效果。
3. 动物新型疫苗的应用动物新型疫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能够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疫苗的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3.1 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动物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爆发,并减少兽医费用和动物死亡率。
例如,禽流感疫苗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家禽养殖业受疫情的影响。
同时,动物疫苗的应用还提高了畜禽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3.2 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疫苗的应用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DNA疫苗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DNA疫苗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 DNA疫苗是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的又一新型疫苗,比其它疫苗高效、安全且易于大量生产。
本文对DNA疫苗在牛、猪和鸡一些病毒病上的使用效果及其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DNA疫苗;动物医学近年来,许多畜禽病毒性传染病,已不能依靠传统疫苗如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等对其进行防治,DNA疫苗的出现使得这一状况得到改善。
编码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能够引起脊椎动物如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等多个物种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
DNA疫苗被称为继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DNA疫苗简介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有时也可是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2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DNA疫苗具有许多优点:①DNA接种载体(如质粒)的结构简单,提纯质粒DNA的工艺简便,因而生产成本较低,且适于大批量生产;②DNA分子克隆比较容易,使得DNA疫苗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③DNA分子很稳定,可制成DNA疫苗冻干苗,使用时在盐溶液中可恢复原有活性,因而便于运输和保存;④比传统疫苗安全,虽然DNA疫苗具有与弱毒疫苗相当的免疫原性,能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而诱导细胞免疫,但由于DNA序列编码的仅是单一的一段病毒基因,基本没有毒性逆转的可能,因此不存在减毒疫苗毒力回升的危险(Davis等,1999),而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中DNA疫苗的抗原相关表位比较稳定,因此DNA疫苗也不象弱毒疫苗或亚单位疫苗那样,会出现表位丢失(Donnelly等,1999);⑤质粒本身可作为佐剂,因此使用DNA疫苗不用加佐剂,既降低成本又方便使用(Babiuk等,1999);⑥将多种质粒DNA简单混合,就可将生化特性类似的抗原(如来源于相同病原菌的不同菌株)或1种病原体的多种不同抗原结合在一起,组成多价疫苗,从而使1种DNA疫苗能够诱导产生针对多个抗原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使DNA疫苗生产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佐剂的筛选

472023.7·试验研究0 引言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 )为猪疱疹病毒,又称作奥叶兹基氏病病毒、猪疱疹病毒Ⅰ型[1-2]。
猪是PRV 的主要宿主,感染后的主要症状:仔猪的神经系统症状并伴有高死亡率、育肥猪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母猪的繁殖障碍,同时对仔猪有着较高的致死率[3-4]。
在2011年,我国华北地区再次爆发该病,并蔓延全国,给养猪业带来新的威胁[5-6]。
因此猪伪狂犬疫苗的研究对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佐剂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在疫苗中使用能够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对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延长保护时间;扩大免疫应答范围;减少接种抗原的剂量的作收稿日期:2023-05-22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资助(2020GG0091)作者简介:李超(1989-),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大学本科,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动物疫苗研发。
*通信作者简介:陈坚(1988-),男,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用疫苗研发。
李超,王岩,李晓艳,等.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佐剂的筛选[J].现代畜牧科技,2023,98(7):47-49.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3.07.012. LI Chao ,WANG Yan ,LI Xiaoyan ,et al .Screening of the Better Immune Adjuvant for Inactivated Vaccine Against Swine Pseudorabie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98(7):47-49.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佐剂的筛选李超,王岩,李晓艳,赵丽霞,王子涵,郝鹏,杨波,陈坚*(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00)摘要:为筛选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最佳免疫效果佐剂,分别选用4种不同佐剂与PRV-NMG 株抗原配制疫苗。
who 《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

一、引言所谓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是指对兽用狂犬病疫苗产品的质量特性、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防止狂犬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1. 产品质量特性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首先应当包括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
这包括疫苗的成分、有效成分的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疫苗的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而纯度和稳定性则关系到疫苗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2. 生产管理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包括原料药物的选择和检验、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才能保证所生产的疫苗符合质量标准。
3. 监督检查对于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监督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其生产的疫苗符合质量标准。
三、兽用狂犬病疫苗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影响1.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
只有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才能保证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保障动物健康。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病,其对人类的危害不可小觑。
通过规范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不仅可以保护动物健康,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在人类中的传播。
3.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狂犬病的发生不仅对个体或家庭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
通过制定和执行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可以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减少相关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兽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标准,我认为应当从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确保疫苗符合质量要求。
生物反应器生产狂犬病疫苗的工艺应用

生物反应器生产狂犬病疫苗的工艺应用作者:张瑜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3期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人畜共患病,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是重要防控疫病。
由于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暴露于该病原后,接种疫苗是最重要预防措施之一。
2015 年OIE 的狂犬病控制计划指出,95% 的人狂犬病是由病犬咬伤所致,如果实现70% 以上的犬免疫,可将人的狂犬病发病率极大降低。
与人预防该病相比,所消耗的费用成本节约近10 倍。
此外加强狗和野生动物狼等易感动物免疫是逐渐净化本病的根本方法。
自从1885 年,Louis Pasteur首次用兔脑和脊髓制备了狂犬病弱毒疫苗,成功保护了第一位狂犬病野毒暴露者。
此后,在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
狂犬病疫苗经历了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疫苗的发展历程。
一、狂犬病疫苗毒株及培养基质1.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
最早的狂犬病疫苗是用感染疫苗毒株的动物脑和脊髓神经组织制备而成。
由于其效价低,免疫产生抗体水平较差,且含有大量神经髓磷脂,存在引发变态反应等缺点。
此后,开发出禽胚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
1955年,Peck 制备了鸭胚疫苗(DEV)。
虽然鸭胚疫苗在生产工艺又有进一步改善,引起变态反应的危险性降低,但仍然表现出免疫后抗体效价低的特点。
第三代疫苗走上历史舞台,将狂犬病病毒适应于细胞培养,生产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主要包括原代细胞疫苗、二倍体细胞疫苗和传代细胞疫苗。
随着生产工艺改进,第三代疫苗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少,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肩负起了目前免疫防控狂犬病的重任。
虽然,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也进行很多研究,包括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
2. 狂犬病疫苗毒株。
由于狂犬病分布广泛,各个国家和地区依据本国疫情流行情况,培养筛选出不同的狂犬疫苗毒株。
应用最为广泛的毒株来源于3 个疫苗株:1882 年从狂犬病病犬脊髓分离并通过兔体传代的固定毒巴斯德株(Paris-Pasteur株) ;1939 年从美国一个患病女孩脊髓悬液经鼠脑传代分离,以鸡胚传代的固定毒Flury 株;1935 年美国一个患病犬体内分离的SAD 株,经鼠脑传代固定毒SAD 株。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孙雨;马世春;王晓英;魏巍;苏增华;马继红;谢巧;徐一;董浩【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能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中引起致死性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除常规的临床诊断外,狂犬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狂犬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呈全球分布的态势,中国每年因狂犬病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居全球第2位.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的认识、加快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对其综合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狂犬病的临床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6页(P487-492)【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作者】孙雨;马世春;王晓英;魏巍;苏增华;马继红;谢巧;徐一;董浩【作者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所有温血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1]。
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对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能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
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疫苗佐剂(adjuvant)是指在兽用疫苗中作为辅助成分使用的物质,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佐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和应答能力,从而提升兽用疫苗的免疫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兽用疫苗佐剂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新型佐剂的研发近年来,研究人员在针对不同动物病原体的兽用疫苗佐剂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例如,沙门氏菌佐剂的研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多糖、多孔微球、多肽和DNA等作为沙门氏菌疫苗佐剂,有效提高了对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多种新型疫苗佐剂的应用,如脂质体、聚糖、微粒和抗原交联等,这些佐剂在兽用疫苗的研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免疫刺激机制的研究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旨在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提高免疫效果。
因此,了解免疫刺激机制对于佐剂的研发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佐剂通过多种机制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例如,佐剂可以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PCs),提高APCs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能力;佐剂还可以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和T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此外,佐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活性,直接诱导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合理应用佐剂提高疫苗效果合理应用佐剂可以提高兽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但佐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体和动物种类进行选择。
研究人员已经对多种兽用疫苗进行了佐剂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将适量的佐剂添加到禽流感疫苗中,有效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保护效果。
此外,合理应用佐剂还可以减少疫苗剂量和频次,降低疫苗成本,提高兽用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和使用率。
总结: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新型佐剂的研发、免疫刺激机制的研究以及合理应用佐剂提高疫苗效果等方面。
未来,研究人员应进一步研究佐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增强效果,优化佐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推动兽用疫苗佐剂在动物健康和养殖业发展中的应用。
现代畜牧业兽医学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现代畜牧业兽医学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兽医学科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畜牧业兽医学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代畜牧业兽医学研究进展(一)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进展疾病预防和控制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兽医学在疫苗研发和预防治疗方面的进展非常显著。
目前,针对畜禽常见疾病的预防疫苗研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有效提高了畜禽的健康水平,保障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兽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进展现代畜牧业中,兽药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兽医学在兽药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针对不同病症和畜禽种类设计的兽药越来越多,药效稳定,不良反应少。
同时,兽药使用也得到了更加规范的管理,提高了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三)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现代兽医学在诊断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实验室检测技术、临床诊断技术和成像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速度和便捷性,对于畜禽的健康管理和防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产管理方面的进展生产管理是现代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兽医学在生产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环境控制等方式,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益、减少损失,同时也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畜牧业兽医学研究发展对策(一)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强兽医学科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特别是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推动疫苗、兽药的研发,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兽医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兽医服务体系,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生产质量,提高畜牧业对于人类粮食安全的贡献率。
(三)提高兽医师素质和水平严格把控兽药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次,提高兽医技术水平和素质,规范和完善兽医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推进兽医行业整体的发展和壮大。
(四)加强畜牧业环境保护推进畜牧业的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生态畜牧,提高畜牧业的环保水平,建立可持续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孙招金,陈晶,梁红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852.65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67(2008)05—0007—02狂犬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目前,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易感,但犬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据报道,狂犬病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达55000人,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在亚洲。2007年11月12日,我国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狂犬病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上狂犬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狂犬病疫情持续上升,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从1950-2004年我国人狂犬病的死亡总人数约为103200例,2005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死亡2545例,2006年卜9月全国累计报告发病数己达2254例,比前一年同期上升了29.796。根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07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死亡病例2795例,较2006年(2692例)上升了3.68%,高居37种法定传染病报告病死数之首。而我国人狂犬病约94%由家犬引起,6%由猫引起,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由猪和鼠引起【¨。我国人狂犬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犬狂犬病监管力度不足,特别是农村从犬传染给人的事件连续发生嘲。从病毒的传染源入手,对动物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是预防人狂犬病最好的办法,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国外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1.1兽用灭活疫苗早在1884年,Pasteur就应用由狂犬病固定毒制成的疫苗给50多只犬进行预防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这些犬能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攻击。1911年,Semple开始应用石炭酸灭活的神经组织疫苗,该疫苗对犬和其他动物都有较好的免疫收稿日期:2008-04-16保护力,免疫期长达1年左右,但是疫苗中含有髓磷酯结合的蛋白物质,接种后有约0.05%的动物出现神经性麻痹。限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直至2005年前仍有不少国家使用这种疫苗,其中印度是主要的制造、应用和出口这种疫苗的国家阅。现在国外生产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是由狂犬病疫苗株在体外细胞上繁殖,灭活后与佐剂按一定比例制备。常用的生产用疫苗株有1940年Koprowski等分离,鸡胚传代培养得到的Flury株以及由巴斯德派生的CVS、PM、Kissing、SAD、Unukovo、Kelev等毒株:常用繁殖病毒的细胞有仓鼠肾细胞(BHK一21)、犬肾、猪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常用的免疫佐剂有氢氧化铝、磷酸铝。近年来,灭活疫苗的研制取得很大的进步。已经研制出ISCOM(免疫刺激复合物)、角鲨烯、脂质体等新型疫苗佐剂,克服了传统铝佐剂难以吸收、注射部位反应大等缺陷:灭活剂由9一丙内酯、BEI(二乙烯亚胺)和维生素C取代了传统的甲醛和石炭酸灭活,克服了传统灭活剂灭活不彻底和副作用大等不足;疫苗的剂型也由传统的液体型发展到了冻干型,使狂犬病灭活疫苗的效力变得更加稳定。目前,国外较好的狂犬病灭活苗品牌有“英特威”、“维克”、“梅里亚”。狂犬病灭活苗可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犬腺病毒病和犬钩端螺旋体病等疫苗联合使用,预防犬的上述常见传染病。1.2兽用活疫苗目前弱毒疫苗主要有1935年美国从狂犬病患犬的脑中分离到一个狂犬病街毒株经仓鼠肾细胞、鸡胚、牛肾细胞和猪肾细胞传代后育成的SAD苗、kelev苗;1940年Koprowski等从狂犬病致死的一个女孩脑内分离到的Flury鸡胚低代苗(也称LEP)和Flury鸡胚高代苗(也称HEP);1985年日本利用来源于兔传代的固定毒病原株,经鸭胚传294代,再经鸡胚细胞培养及
万方数据・8・专题综述兽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一孙招金,等Vero细胞适应获得RC-HL株和狂犬病毒基因工程株等。许多国家已将Flury疫苗作为兽用狂犬病疫苗,LEP活疫苗用于犬、猫,牛则强调应用HEP活毒疫苗。应用LEP或HEP疫苗给狗、猫免疫后,能抵抗致死剂量的街毒攻击,RC—HL株应用于犬和猫得到了很好的免疫效果。活疫苗分为肌肉注射和口服两种。活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虽然比灭活疫苗好,但是活疫苗存在引起动物狂犬病的潜在危险。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人和家养动物的狂犬病发病率下降,而野生动物的发病率上升。通过将这些活疫苗包在动物的食饵内是预防野生动物狂犬病的主要措施。用于预防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新型狂犬病口服疫苗是近年来国外狂犬病疫苗研究的热点。安全有效的免疫原、疫苗载体和适宜的疫苗投放系统是国外兽用狂犬病活疫苗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Kieny等旧分别以痘苗病毒为载体,构建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疫苗,在法国和美国进行了野外试验,野生红狐免疫收到良好的效果:Prevec等n1研制了人5型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疫苗,小鼠、犬、狐狸、臭鼬等均能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消除人和家养动物的狂犬病,对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主要致力于预防野生动物如浣熊的狂犬病,以口服狂犬病疫苗为主。Xiang等(1994)和扈荣良等(1994)用带有狂犬病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和重组活疫苗在小鼠、臭鼬、猴等进行试验,均获得了满意的免疫效果。另外利用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可以保护小鼠抵抗致死性狂犬病病毒的攻击。Yarosh等协1以腺病毒为载体制备的狂犬病遗传重组疫苗。YushibovC91以紫花苜蓓花叶病毒为载体构建重组病毒疫苗;Ashrafa∞利用烟草作为载体,高效表达了狂犬病病毒表达糖蛋白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目前,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作为兽用疫苗,在欧洲、美国已经取得了商业生产许可,并成功应用于野生动物。Nel等[Iu构建了狂犬病病毒相关病毒Mokola的pCI—neo、pCI—neo—mokG、pSG-mokG和pBudCE4-mokG+N4种DNA疫苗;2004年Shoji等[埘通过Hep—Flury株(缺失完全的P基因)cDNA,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得到缺失P基因的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虽然这些新型的狂犬病疫苗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却为安全有效的狂犬病活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国内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我国生产上市的兽用狂犬病疫苗,迄今为止都是活疫苗。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先后采用了羊脑固定减毒苗、Semple型疫苗和LEP—Flury疫苗。我国1959年版《狂犬病疫苗制造及检验方法》将接种狂犬病毒的绵羊脑组织加0.5%石炭酸、50%甘油溶液做成20%脑悬液,于37℃中减毒3天制成疫苗。这种疫苗中允许有残余毒力存在,因此安全性较差。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减去残余毒力,自1965年起参照Semple氏法生产狂犬病灭活疫苗,实践证明疫苗有效,但存在个别动物注射后出现麻痹症状,对各种家畜的使用剂量大(5~50mL)、免疫期短(6个月)和疫苗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从1977年开始研制非神经组织的弱毒疫苗,种毒为LEP-Flury株,用BHK一21传代细胞生产疫苗,仅限家犬使用,免疫期为1年。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了ERA株,在BHK一2l细胞上进行生产,其对马、牛、羊和犬的免疫力可达一年以上。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利用CTN-181毒株在BHK一21传代细胞生产疫苗,免疫性与LEP—Flury相似,但安全性比LEP—Flury好。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的aG株原代仓鼠肾弱毒佐剂疫苗在给犬接种后,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一年,加强免疫一次后,免疫期可持续2年以上。中国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从SAD株和CTN-I株中筛选制备了犬口服疫苗,犬口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大于或等于97%和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基因疫苗等狂犬病疫苗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目标是生产免疫原性好和安全性高的兽用口服弱毒疫苗[心】。2003年,张云等[14】应用pAdEasy载体系统,构建了表达G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狂犬病疫苗。由于基因工程疫苗既保留有完整的狂犬病毒免疫原性,又不具有狂犬病病毒的致病基因,是我国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国内已经开始从事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的研究,相信不久便可用于预防动物狂犬病的预防。3结语’
欧美国家对家养动物进行强制性接种和捕杀(下转第20页)
万方数据・20・兽医临床猪宰后如何鉴别黄脂、黄脂病,黄疸一黄泽辉,等果,胡萝卜素等黄色素溶于上层的乙醚层而呈黄色,即为黄脂;胆汁色素形成水溶性钠盐,在下层的氢氧化钠层呈黄色,即为黄疸。5黄脂、黄脂病和黄疸病的宰后处理5.1黄脂无病变者可以食用。5.2黄脂病脂肪组织化制,胴体和内脏不受限制出场。5.3黄疸脂肪可以炼油,胴体高温处理,内脏作化制或销毁。如果是传染性黄疸,则应结合具体疾病可作高温、工业用油、销毁处理。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处理病畜及其产品、被尿液污染的废弃物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以防感染。
参考文献:[1]国家国内贸易局.猪肉品品质检验[M].1998.[2]动物检疫技术[M].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动物疫病防治技术[M].第l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张彦明,余锐萍.动物性食品卫生学[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带来米来米来来米米米米米采米米米米米米素米{|÷米采{Ie米米米米(上接第8页)流浪犬,已经在数年前消灭了家养动物狂犬病,同时也就降低了人的狂犬病发病率[1习。而我国正好相反,近10年来中国人狂犬病疫情逐年持续上升,疫情形势十分严峻。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是使犬、猫等易感动物获得有效的免疫。而我国狂犬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1)犬的饲养量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估计,目前全国犬、猫饲养量达2亿只左右,但免疫覆盖率却达不到标准。(2)进口疫苗昂贵,国产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广东东莞兽医防疫检疫站和北京某检测部门检测了部分国产兽用疫苗的实际免疫效果,结果出人意料。有的疫苗免疫动物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抗体水平,有的疫苗虽然产生了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但保护期只有几个月至半年。兽用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犬后,在该犬唾液中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率高,带毒率达到40%a81。(3)大部分农村犬是散养犬或流浪犬,难以管理。所以在我国,兽用狂犬病疫苗还需解决很多问题,例如要积极培育出具有更高免疫力的疫苗株,优化生产工艺,生产滴度高和安全性好的兽用口服弱毒疫苗;新型疫苗在疫苗毒株稳定、免疫原性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且研制和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兽用灭活疫苗还处于研制阶段,在病毒滴度、佐剂的选择、疫苗的剂型、对动物的保护期等方面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善。针对我国目前形势,开发高效、安全、免疫方便且价格低廉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我国狂犬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狂犬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