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组合导学案【8】
一个数除以小数1.2(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个数除以小数1.2(导学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1.2。
我们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和黑板,用来展示计算过程和原理。
学具则是每位学生一份的练习纸,用来进行随堂练习。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除法知识,例如除法的定义和方法。
接着,我会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当除数为小数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在展示完计算方法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纸上的题目我会提前设计好,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并强调计算的注意事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则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应用和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情景引入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我选择了小明分苹果的情景,这是一个简单且直观的例子,能够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的处理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当除数为小数时如何进行计算。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选择了将小数转换为整数的方法,通过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倍数,使得除数成为整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这个方法的讲解和演示是教学中的重点,因为它是理解小数除法计算的关键。
作业设计的质量也非常重要。
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在作业设计中,我会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稍加难度的应用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数学必修一 《1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获奖说课导学案

【新教材】1.2 集合的基本关系学案(人教A版)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7-8页,填写。
1.集合与集合的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______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_____________关系,称集合A为B的______.记作:A_________ B(或B _________ 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图示:(2)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A______ B且B ______ A),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 ______B读作:A等于B.图示:2. 真子集A ,存在元素x______ B且x______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若集合B记作:A ______B (或B ______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3.空集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常用结论(1)A __________ A (类比a a ≤)(2)空集是__________的子集,是_____________的真子集。
(3)若,,A B B C ⊆⊆则A __________ C (类比b a ≤,c b ≤则c a ≤)(4)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 个,则其子集数为________个,其真子集数为________个,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空集中只有元素0,而无其余元素. ( ) (2)任何一个集合都有子集. ( ) (3)若A =B ,则A ⊆B . ( )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a______{a,b,c} (2) 0_______{x|x 2=0} (3) ∅________{x ∈R|x 2+1=0} (4) {0,1}_____N(5) {∅}_____{x|x 2=x} (6){2,1}____{x|x 2−3x +2=0} 3.设a ∈R ,若集合{2,9}={1-a,9},则a =________.例1 (1)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由此猜想:含n 个元素的集合{a 1,a 2,…,a 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真子集的个数及非空真子集的个数呢?例2 下列能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 2+x=0}的关系的维恩图是( )例3 已知集合A={x|-5<x<2},B={x|2a-3<x<a-2}. (1)若a=-1,试判断集合A,B 之间是否存在子集关系; (2)若A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变式1. [变条件] 【例3】(2)中,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A ⊆B?若存在,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变式2. [变条件] 若集合A={x|x<-5或x>2},B={x|2a-3<x<a-2},且A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已知集合A ={2,-1},集合B ={m 2-m ,-1},且A =B ,则实数m 等于( )A .2B .-1C .2或-1D .42.已知集合A ={x|-1-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B .{0}∈AC .∅∈AD .{0}⊆A3.已知集合A ⊆{0,1,2},且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A 的个数为( )A .6B .5C.4 D.34.已知集合A={x|x=3k,k∈Z},B={x|x=6k,k∈Z},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 ) A.A⊆B B.A=BC.A B D.A B5.已知集合A={x|ax2+2x+a=0,a∈R},若集合A有且仅有两个子集,则a的值是( ) A.1 B.-1C.0,1 D.-1,0,1=1},则A,B的关系是________.6.设x,y∈R,A={(x,y)|y=x},B={(x,y)|yx7.已知集合A={x|x<3},集合B={x|x<m},且A⊆B,则实数m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8.已知A={x∈R|x<-2或x>3},B={x∈R|a≤x≤2a-1},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小试牛刀1.答案:(1) ×(2) √(3) √ (4)×2.(1)∈(2)= (3)=(4)⊆(5)⊈(6)=3.-1自主探究例1【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子集的概念,按照集合中不含任何元素、含有一个元素、含有两个元素、含有三个元素这四种情况分别写出子集.(2)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出.解:(1)不含任何元素的子集为⌀;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为{0},{1},{2};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为{0,1},{0,2},{1,2};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为{0,1,2}.故集合{0,1,2}的所有子集为⌀,{0},{1},{2},{0,1},{0,2},{1,2},{0,1,2}.其中除去集合{0,1,2},剩下的都是{0,1,2}的真子集.(2)由此猜想:含n 个元素的集合{a 1,a 2,…,a 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n,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例2【答案】B【解析】∵N={x|x 2+x=0}={x|x=0或x=-1}={0,-1},∴N ⫋M,故选B. 例3【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1)令a=-1,写出集合B,分析两个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判断其子集关系;(2)根据集合B 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把两集合在数轴上标出,根据子集关系确定端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而列出参数a 所满足的条件.解:(1)若a=-1,则B={x|-5<x<-3}. 如图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B.由图可知,B ⫋A. (2)由已知A ⊇B.①当B=⌀时,2a-3≥a-2,解得a ≥1.显然成立. ②当B ≠⌀时,2a-3<a-2,解得a<1.由已知A ⊇B,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 由图可得{2a -3≥-5,a -2≤2,解得-1≤a≤4.又因为a<1,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a<1 变式1.【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x|-5<x<2},所以若A ⊆B,则B 一定不是空集.此时有{2a -3≤-5,a -2≥2,即{a ≤-1,a ≥4,显然实数a 不存在.变式2.【答案】见解析【解析】①当B=⌀时,2a-3≥a-2,解得a ≥1.显然成立. ②当B ≠⌀时,2a-3<a-2,解得a<1.由已知A ⊇B,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由图可知2a-3≥2或a-2≤-5,解得a ≥52 或a ≤-3.又因为a<1,所以a ≤-3.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1或a ≤-3. 当堂检测1-5.CDADD 6.B A 7.m≥38.【答案】见解析【解析】∵B ⊆A ,∴B 的可能情况有B ≠∅和B =∅两种. ①当B =∅时,由a>2a -1,得a<1. ②当B≠∅时,∵B ⊆A ,∴⎩⎪⎨⎪⎧a>3,a≤2a-1或⎩⎪⎨⎪⎧2a -1<-2,a≤2a-1成立,解得a>3;综上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a<1或a>3}.。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柱、锥、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8、有下列命题(1)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
(2)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
(3)在圆台上、下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
(4)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其中正确的是()
A.(1)(2)B.(2)(3)C.(1)(3)D.(2)(4)
12、在三棱锥S—ABC中,SA=SB=SC=1,∠ASB=∠ASC=∠BSC=30°,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三棱锥的表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点,则蚂蚁爬过的最短路程为_____.
13、高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______.
14如图,这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把它再折回成正方体后,有下列命题:
A问题2:什么是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物体上某一点与其投影面上的投影点的连线是平行的,则为平行投影,如果聚于一点,则为中心投影.
A问题3.
(1).光线 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
(2).光线 叫做几何体侧视图.
(3).光线 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A例1.根据长方体的模型,请您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并观察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乐音的特性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乐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乐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大小的影响因素;3、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乐音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乐音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
学具:导学案、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特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乐音的特性,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
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距离。
音色的影响因素:材料、结构。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乐音的特性。
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乐音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观察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加深对乐音特性的理解。
高一上期1.1-1.2导学案

数学必修一 课时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先复习课本,然后开始做导学案。
2+22.针对复习提纲,回顾并深化集合的概念和表示3.带“*”的C 层可以不做,带“附加”的B,C 层可以不做。
【重点和难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2.体会元素和集合的“属于”关系;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4..积极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自学提纲: 1. 集合的概念(1)集合: 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1)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 或 ;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与分数=;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 (2) (3) .5、⑴集合通常用 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元素通常用 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2) 有限集: 无限集: 空集: 记作 ,如:}01|{2=+∈x R x二.探究、合作、展示 例1:下列各组对象:(1)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2)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3)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4)正三角形的全体;(5)2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 A.2 B.3 C.4 D.5 方法规律总结:例2:下列各组对象能否形成集合?若能,请指出它们是有限集,无限集,还是空集。
(1) 非负奇数;(2)小于18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3)方程0)12)(1(22=++-x x x 的解; (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例3:用符号∈或∉填空:(1)0 *N ;(2;(3)23Q ;(4)1+π R 例4: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bb a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例5*:(1)由实数x,-x,|x |,332,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2)(附加)由对象x x x x x 3,,32--能组成一个集合吗?如果能组成一个集合,则说明理由;如果不能,则需要添加什么条件,使它组成一个集合.限时训练:1.若{}x x ,1,02∈,则实数x 的值可以是 . 2.已知{}33,)1(,222++++=a a a a A ,且A ∈1,求实数a 的值3*.集合{}N m N m M ∈-∈=8中元素的个数有多少?请一一列举出来.4.(附加)求方程03222=+-+-a a ax x 的实数根所组成的集合的元素个数.三.课堂小结: 1. 2.数学必修一 课时2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2. 先复习课本,然后开始做导学案。
英华附中高一物理《1.2 位移和时间》导学案

问题:(1)观察教材图,从北京到重庆,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吗?
1.路程的定义:
2.位移的定义:
3.右图中,从A到B的路径有三条,三条路径的不同,但相同,都是用表示,
针对训练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请画图: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所指时刻的有()
A.学校每天上午8点钟上课B.学校每节课上45min钟
C.数学考试考了120min钟D.考试9:40结束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
(1)小明散步的总路程和位移各是多少?
(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散步的最终位置,应该用位移还是用路程?
第2个2秒的中间时刻
4.在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是
针对训练1.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针对训练2.请在时间轴上找出“5秒初”、“5秒末”、“5秒钟”、“4秒末”、“4秒初”、“4秒内”、“第4秒内”、“前4秒钟”“前4秒内”。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
8.小球从距地面2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反弹,在距离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该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1.2认识地球仪与经纬线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姓名课题认识地球仪与经纬线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1课时实验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观察经纬线,明确经纬线的定义及各自特点。
实验用品地球仪,每小组一个大地球仪、6个小地球仪、乒乓球3个,铁丝若干段,胶布,红黑记号笔,橡皮泥,饮料瓶盖。
导学过程一、观察地球仪基本构造:步骤一:自主观察1、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有哪些构造?并弄清楚各个部件的含义,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步骤二:展示提升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__________。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
这根轴代表__________。
地备注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亮点,叫__________。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___,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__________。
二:观察纬线和经线步骤一:观察纬线1、找出哪些是纬线?它们是什么形状?观察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观察每一条纬线长度是否相等,如不相等,长度有何变化规律?步骤二:观察经线(观察方法和步骤同上)1、找出哪些是经线?它们是什么形状?指示什么方向?2、观察每一条经线长度是否相同?步骤三:将纬线和经线特点进行对比,完成实验报告表格:纬线经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特点数量关系三:学生实验制作简易地球仪(参照第14页至第15页课本)步骤一:做球体步骤二:绘制经纬线步骤一:做球体注意事项:1.极点连线与桌面的夹角66.5度,同时铁丝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稍微大一点。
2.两极点处裹上胶布,使球体即可固定在铁丝中间,又可以自由转动。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3导学案:1.2.2组合和组合数公式(无答案)

编号:gswhsxxx2--3--1-05文华高中高二数学选修2--3§1.2.2《组合与组合数公式》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组合及组合数公式2.区别“一个组合”与“组合数”3.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学习重点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学习难点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学习过程课前导练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该问题属于问题。
2.从甲、乙、丙3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2个合成一组,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组?该问题属于问题,他们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1-P241.组合的定义:2.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1)共同点。
(2)不同点。
3.组合数m n C = = =4、我们规定:0n C =合作探究1.计算=310C =710C=37C =58C2. 一位教练的足球队共有17名初级学员,他们中以前没有一人参加过比赛,按照足球比赛规则,比赛时一个足球队的上场队员是11人。
(1)这位教练从这17名学员中可以形成多少种学员上场方案?(2)如果在选出11名上场队员时,还要确定其中的守门员,那么教练员有多少种方式做这件事情?课堂展示1.计算=++-n n n n C C 3131622.(1)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2)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3.在100件产品中,有98件合格品,2件次品,从这10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1)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2)抽出的3件中恰好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3)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课堂小结与拓展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存在的疑惑有:文华高中高二数学选修2--3《1.2组合与组合数公式》节节过关达标检测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1、计算=++293828C C C ( ) A 、120 B 、240 C 、60 D 、4802、已知2n C =10,则n=( ) A 、10 B 、5 C 、3 D 、23、如果436m m C A =,则m=( ) A 、6 B 、7 C 、8 D 、94、若x 满足112x 1x 3C 2-+-+<x x C ,则x=5、已知的值求n ,15)4(420231355+-++++=n n n n A C n C6、空间有12个点,其中5个点共面,此外无任何4个点共面,这12个点可以确定多少个不同的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体校师生共用教学案【8】
高二选修2-3 科目:数学执笔:张亚丽审核:数学组
内容:1.2.2组合课型:新课学法:议展点练时间:2014-2-21
学习目标
(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
(3)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
学习重难点:组合与排列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小试身手:
(1)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3同学,每人各得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从5个男生和4个女生中选出4名学生参加一次会议,要求至少有2名男生和1名女生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二、合作交流:
1).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乙两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甲、乙和丙三个同学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甲、乙两同学必须相邻,而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有多少种?
三、课堂反思:
1注意区别“恰好”与“至少”
2特殊元素(或位置)优先安排
3“相邻”用“捆绑”,“不邻”就“插空”
4、混合问题,先“组”后“排”
5、分清排列、组合、等分的算法区别
6、分类组合,隔板处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