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

合集下载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赏析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赏析
《一去二三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邵康节。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鉴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ORg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课文原文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一去二三里》。

它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通过对本单元不同题材范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

本篇课文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通过短小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优美寂静的山村图画,课文朗朗上口,充满童趣,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应该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中,识字教学是关键。

可以说,识字不但是写字的基础,更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程的特点我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方面:1熟读课文中出现的一到十这几个数字,重点掌握烟村、家、亭台、座、枝、花等几个较难的生字生词。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文中出现的字词,并能组词造句,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教学重点是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能正确读出后学会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学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山村优美风景的同时,学会组词造句。

说教法一二年级阶段的儿童对周围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思维活动仍以形象为主,因为他们是凭借具体事物来开展思维活动的。

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喜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语言的特点一是形象,二是情趣,三是充满幻想。

因此本节课程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法导入图片,生字卡,书本插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孩子学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采用朗读法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读出文中出现的字词,加深对课文印象的同时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学法本节课程内容浅显学生可以采用看图说话,看图写字,小组朗读,等方式完成本次的教学内容。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 二三 一去二三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四五 亭台六七座, 六七 八九十枝花。 八九十
一 二
三 九






左 上 格
田字格
右 上 格
左 下 格
右 下 格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 二三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四五 亭台六七座, 六七 八九十枝花。 八九十
r yī qù è sā lǐ sì n 里 一去 二 三 四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五 六 七 八九 十












入 八


一1 2 三3 二 4 5 6 五 七7 8 八 9 10 九 十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谜语 一线二线三四线, 五六七八九十线, 千条线,万条线, 掉进河里都不见。
香山红叶红满天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香山红叶红满天。






九 七
四 十


1、一去二三里
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 于500米。
yí qù èr sān lǐ yí

去 二 三 里 qù èr sān lǐ
一 烟
yān cūn
去 |二
tái

三 五

wǔ jiā
里, 家。
| 村 | 四
tíng


台 |六
jiǔ shí
liù
zuò
七 枝
座, 花。
zhī huā

九 |十

去 四
பைடு நூலகம்qī


liù




jiǔ bā

shí



四 六 一1 2三3
4 5 6






10



三(shān sān) 四 (sì shì ) 山(shān sān) 十 (shí sí ) 一 ( yī ī ) 五(wǔ ǔ)

六 七 十

九 去 八 四
比一比,读一读
tái
lǐ jiā

三 五


里, 家。
| 村 | 四
tíng


台 |六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知识点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原文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知识点作者简介:邵雍:(1—1077)北宋哲学家。

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

隐居苏门山百之上,后人称他为百先生。

屡授官不赴。

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

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

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

拓展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假如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

假如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

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翻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要求:1.复习稳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识别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假设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如今,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场,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快乐!如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提醒课题1.看图说话。

2.提醒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详细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古代童谣:一去二三里

古代童谣:一去二三里
“八九”等数字是指真实的数量吗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拓 展 活 动
《四和十》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谁说十四是四十, 谁的舌头伸不直。 谁说四十是十四, 就让谁读十四遍。
《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 )头牛 一
( )匹马 二
(

) 架飞机
(四)朵花
( 五 )辆 汽 车
( 六)本 书
( 七 ) 枝铅笔
(八 )个 苹 果
( 九 )条 鱼
( 十 )只 鸭子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量词千万别说错。
用完整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 什么?
1.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四 五

亭 台
六 七 座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烟 二 三 里, 家。
村 四 五
亭 台
八 九
六 七 座 ,
十 枝 花。
为古诗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背诵课文
一去二三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 二 三 里, yān cūn sì wǔ jiā 烟 村 四 五 家。 tínɡ tάi liù qī zuî 亭 台 六 七 座 ,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 九 十 枝 花。

古诗1、一去二三里(精品课件)

古诗1、一去二三里(精品课件)
ei iu an un ang er
zhi chi si yi wu
jia zhuo hua
zhuān xīn
tīnɡ jiǎnɡ
cōnɡ minɡ
nénɡ ɡàn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二 三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 | 二 三 里,
亭 台 六 七 座,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 九 十 枝 花。
1、把课文中的1—10的汉 字找出来,作上记号。 2、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合 作
yī èr sān sì wǔ
一二三四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六七八九十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游戏:我的朋友 在哪里?

1

2三3
我要做:
1、把“一”字写给爸爸妈妈 看。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 地方可以用上这节课的生字。
sān wǔ yī liù bā shí èr sì qī jiǔ
竖中线
左上格
右上格

横 中 线

左下格
右下格

我会写
héng


我会写
héng




一 一


我会写
héng



学写字:


一 一


配乐朗诵
一 去二 三里
一 去 |二
yān cūn
烟 村 |四
tíng tái
亭 台 |六
八 九 |十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以下是关于一去二三里古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着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游玩,你做好准了吗?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等会请你说说美好的大自然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课件播放大自然)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读得真好。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游览美丽的风景,而且还重要在拼音的帮助下认识很多的汉字宝宝,所以同学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勤动脑。

瞧,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村庄画面。


生答。

师: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完整性——比如我从画上看到了什么颜色的什么。

谁来试试?
生答。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仔细,宋代有一位诗人叫邵雍的,看到这样的景色写了一首小诗,叫《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自己来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陈老师的要求(1.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

2.用横线将诗人看到的景物画出来。

)两项都完成的孩子,坐端正,向陈老师伸一伸大拇指,开始!
生自读。

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理解。

师: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瞧,一群生字宝宝也来凑热闹了,谁
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课件:一去二三里五六七八九十烟村亭台)
生读。

师:你们读的可真是字正腔圆,现在去掉拼音谁还认识他?
生读。

师:读的可真好!孩子们从这节课开始啊,我们就进入汉字的学习了,认识了汉字我们就可以像大人一样读书、看报、写文章了,所以孩子们,我们应该如何记住这些汉字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现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等会汇报的最多的小组就能得到陈老师的奖励。

开始吧!
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生1:一到十是数字,我想到数学的1到10就记住了。

师:很好,我们把它叫做“联想法”:(贴:联想法)。

生2:去可以分成:竖和云。

师:哦,你把竖和云加起来就是“去”,真聪明,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加一加,(贴:加一加)聪明的孩子你看哪个字还可用这种方法来记呢?生3:村、烟、里。

师:你们用这么多方法对本课的生字进行了识记,陈老师原先在学拼音的时候还告诉大家一种好的识字方法——那就是为生字朋友找朋友,也就是我们说的组词,(贴:组词法)瞧,陈老师种了一颗苹果树,小眼睛最亮的孩子,能为生字找到朋友的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大大地苹果。

生组词。

师:你们说的真好,如果这些生字藏在古诗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生:认识。

学生展示读:一去二三里。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起劲,陈老师也想来试试,请同学们认真听,看看我读的时候是怎么断句的?
生答。

师:你说的很好,读古诗只有懂的正确断句,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试试?
生读。

师:你读的真好,刚才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同学们把诗人看到的景物画了出来,现在谁来说说你画出来什么?
生:烟村、亭台、花。

师:你找的真正确,它们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块来认识一下!
(课件:展示烟村和亭台的图片,并强调好数量词的运用,老师板书。

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看了刚才的景物,我们感觉这首诗更美了,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或背诵一下这首诗,等会我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

四、知识反馈、拓展练习。

师:今天同学们学的知识可真多,学会了读古诗,而且还认识了那么朵生字,老师觉得你们真棒!可是一休哥非来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更扎实,你们敢接受它的挑战吗?
生:敢。

第一关:快乐直通车——数字朋友我认识
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第二关:快快乐乐我来填——数量词我会填。

第三关:拼拼读读我喜欢——数字成语我会认。

第四关:个性拓展我最棒——咏雪诗。

五:识字、写字。

师:同学们刚才表演的可真棒,陈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小体操:伸伸胳膊压压轴,扭扭脖子点点头,左手翘一翘,右手抖一抖,要想写好字,全靠两双手。

师:原来我们的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表演,还能帮助我们写字呢。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汉字宝宝的家——田字格(课件展示田字格),本节课我们需要些的是这三个字:一二三,同学们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横,请同学们先跟着陈老师来书空——横中线一半起笔,向右拉,注意横要平。

请同学们自己描红,并和同桌比一比谁写的更好。

学生自己描红,书写!
六、作业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可真认真,今天回家之后就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头,并在生活的周围找一找本课的生字和生活中常用的和数字有关的词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