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自然景色的描写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然景色的特征,掌握写景的描写技巧。

难点:如何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融入到作文中,并且使之生动传神。

三、教学内容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实践写景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自然景色的图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印象和感受。

2. 自然景色特征的介绍(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色特征,如高山、湖泊、森林、草原等。

并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每种自然景色的特征。

3. 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20分钟)通过范文和写景描写技巧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实践写景练习(5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写景练习。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感知、多描写,让他们将自然景色的美好表现在纸上。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写景练习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色,多进行写景练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课堂讨论3. 作文练习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实践写景练习中的表现和作品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自然景色特征和写景描写技巧的理解情况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更深入地体验自然景色,并且进一步提高写景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提高写景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捕捉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的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

4.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5.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征,进行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并写一篇景物描写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然景物特征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物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物诗歌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写一篇作文。

2. 学生将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2一丘一壑也风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湖北松滋第一中学一、 目标概说1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 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2、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特征3、 教学难点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学有所获。

二、 教学创意本课最独特的创意在于:以禅宗“三境界”之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和第二 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来概括景物描写的两重境界,即真实客观的再现景物和渗 透主观情意的传神绘形,既恰切又生动。

本课的设计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视频文件、图片、文字等感性材料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归纳写作手法,并当堂训练,展示成效。

二、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程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 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 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

那么,就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 《一丘一壑也风流一一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写作指要感知有特征的景物过渡语:何谓特征?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

因素呢?请大家先欣赏一段舞蹈,欣赏时请特别关留意舞台背景。

巷》片段) 教师解说并提问:这是 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小城雨巷》的片段。

舞者曼妙的舞姿、轻柔舒缓的音乐以及亦真亦幻的舞台背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如诗如画、 如真如幻的 美妙世界,看过舞蹈的人无不为此深深陶醉。

那么,同学们可否猜想一下, 舞蹈中所展示的 小城咋什么地方?中原还是江南?那雨又是什么时节的雨呢 ?为什么?明确:小城应是江南的小镇,这从粉墙黑瓦的民居、青石板的街道可以看出。

季节可能 是春季,也可能是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

因为画面中的雨如丝如雾, 整个小城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格外有情致,小城女子才有撑一把油纸伞徜徉在小巷的闲情。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写出景物的独特性、典型性。

2、过程和方法:结合月考作文讲评,以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通过写景作文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能够更好地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正题这节课,我们来讲评月考作文。

这一次的月考作文结合了必修2第一个表达交流单元亲近自然的要求,主要任务是写景,我们的不少同学很机智,懂得就地取材,从校园中寻找描写对象,像硕洞的大榕树呀,西校区的小路呀,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

相信这些风景都是我们的同学为之流连的,那么,在钟情于这些风景的时候,你是否曾经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书写呢?今天,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结合这一次月考作文训练的讲评,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描写景物。

二.回顾作文,明确题意下面,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月考的作文题目。

请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60分)世间风景气象万千,或清新可爱,或磅礴大气,或幽邃深远,或恬静淡雅……请选择一处最能打动你的风景,自然风物或人文景观皆可,多手法多角度进行描绘。

要求:写出景物的特征,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800—950字的作文。

从题目要求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求我们围绕题目来下笔行文,因此命好的文题是一个关键的信息。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只要我们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

那么,下面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文题。

文题《风景这边独好》中,包含几个词语。

一共有四个,我们来一一分析。

解读题目:风景,这边,独,好①风景(这一次我们要描写什么风景呢?材料告诉我们,自然风物或人文景观皆可)自然风物: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是不是有人的场景就是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的自然景物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物,学生尝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写作。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评估学生的写作进步。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亲近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锻炼观察和写作能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拍摄或写作自然景物时的经验和技巧。

3. 开展自然景物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空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写作情况和家长的看法。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松滋市第四中学陈丽君一、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提高对自然的感悟能力;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在突出景物自然特性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3、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做到情景交融。

二、教学重难点写景抓住特征,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幻灯展示自然之美(幻灯展示)2、导入语:自然之美,绚丽多姿。

从茫茫宇宙到小小亭台,从崇山峻岭到花草树木,从鸟兽鱼虫到万物灵长的人类;春来秋去,暑往寒经,皆是自然。

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

走进大森林,我们可以体验到树木苍翠、禽飞兽走的生机勃勃;走进溪流河川,我们可以分享到清流见底、沉鳞竞跃的乐趣;攀登山崖峭壁,感受雄伟壮观、巍峨挺拔的气势;面朝大海,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仰望星空,体会宇宙广阔无垠的深邃;倾听雷声,品味振聋发聩的呐喊;观赏彩虹,体味风雨之后的绚烂。

日月星辰无语,雨雪风霜无言,给我们以莫大的启迪。

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不同。

当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明确: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二)合作探究3、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明确: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

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

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幻灯展示:概念及春、夏、秋、冬特点)4、景物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下面我们以课文中的经典语段为例,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并且更好地表现出来?(1)文段示例1(见)投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写景2.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和特点3. 阅读理解和写作应用二、教学目标: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应用在实际中运用自然写景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题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4. 交际教学法: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写景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写景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引发学生对自然写景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自然写景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和特点,如山水的壮美、植物的生机、动物的活泼等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并思考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些景物的特征和特点3.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自然写景作品,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到写景的魅力和艺术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一些自然写景的文学作品,通过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感受自然景物的美丽和魅力2.展开写作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通过用文字来描绘和表达这些景物的特征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3.教师点评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七、教学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他们的知识点。

八、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反馈和总结,检查学生对自然写景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缺点,完善教学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自然写景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文字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景物的特征,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准确地抓住特征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3. 情感目标:通过接触自然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2. 通过观察、感悟,准确地写出自然景物的形象。

四、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3. 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法: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

3.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4. 评析法: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

2. 教学实施第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观看完毕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自然景物有什么感触?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述。

第二课时:讲解自然景物的特征,例如:山的形状、树的高度、湖的清澈等等。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当中的要点。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实地去观察自然景物,感受自然的气息,从而提升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需要带着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课时: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触和体会,并互相交换观看当天所拍摄的照片或留言。

第五课时:老师通过示范自己的写景作品,展示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学生可以在课下尝试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

第六课时: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自己写景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安徽桐城市第八中学倪渐如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三、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

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

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

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来。

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

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

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

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一〉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

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二〉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

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

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

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

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

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

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

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现选录两则片断。

(后补)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

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

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

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②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④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

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

(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

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标点符号的格式。

⑵书面誊写状况。

⑶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

⑷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

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

⑸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

说说为何好。

10.优秀作文展示:(后补)
感受秋天
101班梁正
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

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

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

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

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

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

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

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

从中,我体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

我不奢望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红的原野。

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动镰刀。

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

“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

打谷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

满地的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激情!
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音符。

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摇到家。

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松无比。

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